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升级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大湾区的经济融合和发展,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

下面将从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趋势。

首先,经济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范围涵盖了包括广东、香港和澳门在内的九个城市,具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丰富的资源。

大湾区将通过深化产业合作和发展创新型经济,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经济中心。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深化产业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金融、物流等领域,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其次,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发展科技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大湾区将在区域内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引进国内外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再次,人才流动和人才培养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湾区计划实行一体化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将推动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在大湾区。

同时,大湾区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

最后,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大湾区拥有众多的交通枢纽和先进的交通设施,为区域内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整个区域的运输能力和物流效率。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群的重要战略举措。

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化合作和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大湾区发展的主要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合作和创新举措,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和发展,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城市群。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胡琼琼 张 谦◆摘要: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掌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最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契机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前言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珠三角地区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

2019年,广东实现GDP10.77万亿,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排名全国第1,连续25年占全国GDP比重超1/10。

从9个城市GDP来看,近五年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9年实现GDP总额8.69万亿,占广东省GDP比重80.71%,占粤港澳大湾区11城GDP比重74.62%,分别提高了1.55和0.75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但突出了制造业的调整,使制造业从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除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从经济规模看,广深两地相当,但在具体产业结构分布上差异明显,存在很大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和优化可行性。

以2019年为例,据广东统计年鉴(2019)分析得出: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万)年末就业人员(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万元)广州1530.591125.89156427.41251.376454.0016923.22深圳1343.881283.37203489.0225.19510495.8416406.06差距(约)187157470622264042517两地人力资源均未开发充分,深圳在人均产值上稍高于广州。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高地。

面对机遇,也伴随着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域。

它包括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级的城市群,将有望迎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一、机遇1.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物流业。

区域内的城市如深圳和广州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城市,拥有众多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该区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产业。

2.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也具有独特优势。

广东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机构。

香港和澳门则是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拥有众多的国际公司和金融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内企业的技术提升和创新能力。

3.城市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城市规划也是该区域的一大机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有望出现更多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包括高铁、大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全区的城市品质和生活便利度。

4.产业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粤港澳大湾区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特别是在大湾区设立了自由贸易区,将有望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入驻,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优化。

二、挑战1.经济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虽然经济发达,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该区域内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包括旅游、金融、制造业等。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并为东南亚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下面我将从发展现状、挑战和发展战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已经逐渐崛起。

香港一直是该地区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澳门和珠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香港的发展。

广州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城市,也是主要的制造业中心。

其他城市也在发展中,如深圳为该地区的科技中心,湛江则是一个主要的重工业中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很多旅游景点,如珠海的澳门、香港的迪士尼乐园和广州的南沙湾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首先是人口的流动性。

由于该区域内有很多城市,不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

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于依赖低工资的外来劳动力,加剧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失去了自身的发展动力。

其次,该区域内的城市早已有了各自的规划和政策,如何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最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粤港澳大湾区很容易受到台风、海啸、地震等天气灾害的影响。

三、发展战略为了解决上述挑战,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其中之一是促进产业创新和协调发展。

在此战略下,该区域将支持科技企业,并通过加强交通互联改善人流、货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性,加强城市规划协调,缓解城市拥挤,做的让更多的人在该地区寻找到发展的机遇。

二是推进开放合作和共建一体化。

在此战略下,该区域将加强对外开放和加强与全球的经济联系,推动更多的国际公司来粤港澳大湾区。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此战略下,该区域将加快铁路和公路建设,提高区域交通流动性,同时加强环境保护。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活力和创新潜力。

本文首先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其地理位置、经济现状和发展潜力。

接着,文章将阐述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路径,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九个城市,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区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

香港和澳门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广州和深圳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园区。

这些城市和地区的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合作机制。

在产业升级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该区域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正在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也注重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人才流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为开放的人才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

然而,由于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政策壁垒,人才流动仍面临一些障碍和限制。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仍需加强,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需要加强创新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状况分析1. 引言1.1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等方式,将不同地区的经济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竞争力更强的经济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也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经济联系,深化各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于世界级城市群、国际大湾区和国家核心区域三个层面,旨在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率、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

在城市布局上,粤港澳大湾区将以广深港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一个密集、高效的城市网络;在经济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各地优势,实现产业互补、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推动经济协同发展;在文化建设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弘扬粤港澳文化,融汇中西文化,打造一个多元化、开放、包容的城市群。

整体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将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成为全球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典范。

1.3 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区域之一,其发展背景深远且多元。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和澳门全球城市群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规模庞大,集聚了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优质人才资源,形成了人口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1-10-28T05:51:49.58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6期(上)作者:罗鹏[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

罗鹏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大湾区简介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

湾区经济规模大,人口接近1亿,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在人才、资本、产业等方面要素的密度高于其他大多数地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努力发展成为除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外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从经济结构来看,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较快,其内部城市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香港与内地东南沿海地区的贸易关系主要表现为“前店后厂”,20世纪90年代末时期,珠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区的制造工厂,与此同时,香港的制造业也逐渐向内地转移,目前,香港服务业占当地GDP的88%左右,澳门的经济结构中博彩业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相比于2000年,2018年博彩业占澳门GDP的比重增加了17%。

随着价值链的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湾区内的数量与日俱增。

同时,香港在内地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区内以高铁、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发展迅速,港珠澳大桥也已经投入使用。

运输工具的升级使得湾区内部交流更为高效。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湾区建设对我国内地与港澳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湾区的内部差异与内部竞争以及湾区内东西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湾区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一、引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紧密合作组成的区域,也是我国推进粤港澳合作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了吸引国内外企业转移产业的热门地区。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

二、宏观层面1.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些政策包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吸引企业转移产业到粤港澳大湾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优越的地理位置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南部,毗邻港澳两地,是连接南中国和东南亚的枢纽地区。

这个地理位置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吸引国内外企业将产业转移到这个地区,以便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

3. 完善的基础设施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

这些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方便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多样化的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样化的产业布局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得企业转移产业的动力更加强劲。

三、微观层面1. 成本优势相比于国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就业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

企业可以通过转移产业到这个地区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2. 人才力量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具备世界一流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企业转移到这个地区,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和利用这些人才。

3. 市场潜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活跃的经济环境。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省份之一,香港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澳门是旅游和娱乐业的重要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增长点。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推动区域产业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的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区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国际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拥有丰富的发展机遇。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融合,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横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这一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亚洲、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大城市,是连接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也十分雄厚。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制造业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澳门则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三个地区共同组成的大湾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质的服务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为其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地正积极推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走向更加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是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深化合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

竞争压力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粤港澳 大湾区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压 力。
资源瓶颈
人才短缺
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 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瓶颈逐渐凸显 ,需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04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趋势与 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将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 经济区域之一。
产业升级与转型
大湾区将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 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大湾区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旧金山湾区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时,旧金山湾区也 是全球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东京湾区
以重化工业、制造业和商业为主导,拥有完善的工业和商业体系。同时,东京湾区也是全 球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创新驱动发展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
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 成果转化。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 养,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为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消费升级
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 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粤港澳大 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产业升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粤港 澳大湾区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竞争态势与挑战
旧金山湾区

大湾区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大湾区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大湾区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9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一区域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大湾区通过改革创新、产业升级等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首先,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深圳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

广州、珠海等城市也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

同时,香港和澳门在教育、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大湾区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得到了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也取得了较快增长,为大湾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大湾区地区间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强。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湾区内的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这为人员流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大湾区内企业的合作与发展。

二、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其经济发展将展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大湾区将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大湾区各城市将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供更多的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此投资兴业。

这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加速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群的步伐。

其次,大湾区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各城市之间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湾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水平将有所提升。

这将为大湾区内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

再次,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将继续引领未来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分析(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分析(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一)世界级湾区的门槛非常高,湾区经济非常具有挑战性也同时具有活力的经济体。

追溯到工业革命,我们中国日渐走向全球经济中央,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的体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同时我们也搭上了发展中国家的快车,一带一路蓬勃发展,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大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晰,我们要分阶段逐步完成发展,第一阶段是到2022年,城市之间的分工要进一步明确,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一、面临的挑战:世界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湾区东部地区相对比较活跃,西部地区比较平稳,中部地区比较空虚。

51个省市协同性,包容性还不强,内部发展差距较大,区域空间面临瓶颈,资源能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渐褪去。

2003年开始广东就开始人工荒的兆头,现在人口红利带来的效益逐渐消退。

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特性:一个国家两个制度多元化的制度带来的制度成本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一)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二)有利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占地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12%的GDP 必须要以新的发展理念继续提高发展质量(三)有利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发全面开发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过去以引进来为主今后走出去的比重会继续加大,这里经济发展40年,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资本市场走出去实际逐渐成熟,毗邻的香港在这方面发挥作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粤港澳大湾区是东部发展的成果,可以为西部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四)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全球竞争力的经贸,产业,市场,投融资都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对接融汇重要巨型平台。

浅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浅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浅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核心经济区。

在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绿色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从大湾区的绿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绿色发展路径,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大湾区绿色发展现状大湾区的发展规模庞大,经济总量巨大,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化建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空气污染、水土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湾区各地方政府纷纷开始加大环保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绿色发展路径1. 产业转型升级大湾区地处中国南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传统的制造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大湾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绿色制造,推动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2. 建设绿色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大湾区各城市应加强城市规划,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生活环境。

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工作,确保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湾区地处经济发达地区,能源消耗相对较大。

推动节能减排是大湾区绿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4. 加强生态保护大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是保障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

各地区政府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护湾区的湿地、山川、水体等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未来发展方向1. 推动产业升级:大湾区应加强与国外先进经济体的合作交流,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更加绿色的生产。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状况广东省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制造业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来分析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首先,广东省的制造业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

广东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化工等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广东省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地区之一、随着广东省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制造业的多元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为创新和升级奠定了基础。

其次,广东省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广东省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近年来,广东省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些企业已经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

同时,广东省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广东省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能力。

据统计,广东省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较高,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占比较大。

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降低成本等手段,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然而,广东省制造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力成本的上升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广东省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也是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广东省的部分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此外,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还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不力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广东省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

广东省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广东省要加强环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制造,推动可持续发展。

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收稿日期:2023-03-28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社科界智库课题 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Z k z x k t 202272);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粤桂画廊 背景下贺州乡村康养旅游推进路径研究 (2021D R Y B 04);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东融 背景下贺州市生态康养产业研究 (2019Z Z S K 01)㊂作者简介:周婷婷(1983 ),女,湖北武汉人,高级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风险控制㊂通讯作者:张浩(1976 ),男,湖北孝感人,高级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审计㊂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周婷婷1,张 浩2(1.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贺州学院审计处,广西贺州 542899) 摘 要:近年来,广西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㊂随着大规模的产业承接,广西经济得以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㊂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剖析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现实困境,为后面分析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路径做好铺垫与准备㊂关键词: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现实困境中图分类号:F 127(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22 0067 03 近年来,广西积极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与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互补及劳动力资源㊁人文环境和生态禀赋等方面的内生联系,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㊂特别是随着‘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颁布,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之间的产业转移已呈现出多层次㊁多形式㊁全方位合作的新格局㊂据广西投资促进局统计,2018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到位金额为9082.3亿元,占比40.4%㊂据2022年9月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 新闻发布会介绍,2012 2021年广西吸引大湾区投资项目近1.7万个,总投资额度达4.7万亿元㊂其中,2021 2022年8月,广西 湾企入桂 新签项目总投资7648亿元,招商到位资金(含续建)5132亿元㊂随着大规模的产业承接,广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㊂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披露的数据, 十三五 期间广西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能源消费在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的总比重从2015年的83.2%上升至2020年的89.7%,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66.2%上升至2020年的90.9%,2020年全区平板玻璃㊁有色金属㊁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产能持续扩张,产品产量分别为2015年的4.3倍㊁2.6倍和3.8倍㊂从产业结构分析来看,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集中于石化㊁钢铁㊁汽车㊁陶瓷㊁制衣和电子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㊁高能耗行业,产业发展伴随着水土㊁空气和固体废物污染的风险[1]㊂1 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广西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主要是基于广西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只有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推进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㊂1.1 抓住东部梯度产业转移的机遇,增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为界定广东㊁广西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根据黄群慧[2]提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将2021年广东㊁广西人均G D P 按照平均汇率(1美元=6.4515元人民币),折算成当年G D P 美元金额(见表1)㊂可见,广东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广西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㊂换言之,广西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广东省,更需紧抓梯度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工业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进而推动广西经济发展[3]㊂表1 广东㊁广西G D P 及所处工业化阶段(2021年)指标全国广东广西人均G D P/元809769828549206人均G D P /美元12552152347627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2]后工业化阶段(12398以上)后工业化阶段(12398以上)工业化后期阶段(6615~1239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㊂1.2 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做好结构调整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重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㊃76㊃2023年1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 o v e m b e r 202322536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22T o t a l N o .536指标,优化产业结构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㊂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7 2021年间广东㊁广西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 三㊁二㊁一 格局,但产业结构差异明显㊂广东的第一产业占比较低且稳定在4%左右,第二产业逐年下降至40%左右,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长至55%左右,产业结构较为合理㊂一般来说,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必须要低于10%,在5%左右最好,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0%以上,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55%左右㊂2021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ʒ39.4ʒ53.3㊂而同年广西产业结构水平整体偏低,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大于15%,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35%以下㊂因此,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进程中,广西需要通过选择性招商引资㊁吸收先进技术与所需人才,以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益发展㊂表2 广东㊁广西三产占比情况(2017 2021年) 单位:%年份广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广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73.942.154.016.234.549.320183.841.454.815.434.150.520194.040.255.816.033.350.720204.339.256.516.032.151.920214.040.455.616.233.150.7数据来源:2018 2022年广东省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㊂2 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源,笔者主要从区位优势㊁资源禀赋㊁劳动力市场和政策导向4个角度来论述其可行性㊂2.1 广西具有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越地理区位广西背靠大西南,位于粤港澳大湾区2h 经济圈,是我国少有的同时具备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沿海㊁陆地㊁江河3种通道的省区,既是地理距离较短的大湾区产业转移辐射地,又是联结大湾区与珠三角区域的重要通道㊂2.2 广西具有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良好资源禀赋广西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㊁储量大,尤其是铝㊁锡等有色金属,北部湾海洋资源众多;与广东同属岭南地区,山水相连㊁人文相通;目前在机械制造㊁有色金属㊁陶瓷㊁制糖㊁中医药等产业也实现了较大的转型升级,具备一定的工业体系㊂2.3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资源充足是吸引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广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常住人口5000万人,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11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58.29%;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全区每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598人上升为1081人㊂2.4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之间具有明显的梯度差距,政策导向可能为广西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㊁招商引资㊁项目落地提供广阔空间‘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2018 2035年)“中提出,在东部产业融合先行示范区延伸港澳优惠政策,在西南跨境经济合作区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落户㊁子女上学㊁职称晋升㊁课题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㊂3 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现实困境3.1 新旧动能转换不畅近年来广西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经济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11.5%到2016年的7.0%再跌至2020年的3.7%,直到2021年经济增长速度才重回7.5%㊂究其原因:①广西经济较长周期的大幅下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西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传统产业增长动力衰减,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进程中战略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产业规模较小,暂时无法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支撑要素;②由于广西资本㊁劳动力等全要素仍处于加速增长期,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㊁开放面向东盟的门户等利好政策红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增长潜力㊂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广西近年经济增速整体下行但仍有波动反弹,也说明广西应当继续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同时综合考虑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㊂3.2 工业支撑功能弱化根据广西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广西工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有待优化㊂具体表现为:①工业占比明显缩减㊂2021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在广西区域生产总值占比2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0%,比江西㊁湖南分别低了11.8%和6.1%㊂②工业增速明显下滑㊂广西第三产业增速从2011年的17.5%降至2021年的9.7%,下跌幅度为44.7%;第二产业增速由2011年的22.4%降至2021年的16.19%,下跌幅度为27.7%,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由2011年的21.9%降至2021年的17.4%,下跌幅度为20.3%㊂此外,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功能明显弱化㊂根据2021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发现在20112021年10年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8.2%上升到18.0%,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由38.0%提升至53.3%;只有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由53.8%下降到28.7%,下跌幅度为46.6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1年的44.8%下滑至2020年的8.6%,下跌幅度为80.8%,是三次产业中贡献率下降最多的产业,可㊃86㊃总第536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见,广西工业规模缩减对于区域产业发展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㊂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广西规上工业的产业贡献率开始反弹,总值超2.2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㊂这体现了广西深化工业改革的新步伐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广西应当继续重视工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为工业规模扩大㊁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继续贡献力量㊂3.3周边竞争对手众多广西背靠大西南㊁毗邻粤港澳㊁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与粤港澳大湾区既有省界接壤又有陆海江3种通道相连的西部省区,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上物理距离最短㊂但是近年来,与广东接壤的湖南㊁江西与广西3个省份中,广西承接大湾区转移的产业相对较少,虽然具有土地㊁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在综合考虑整体成本收益的情况下,广西在产业配套㊁产业集群效应㊁环境影响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㊂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21年江西G D P增速8.8%,高于广西当年G D P增速1.3%;江西和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也分别从2011年的11584.5亿元和10299.9亿元到2021年的29619.7亿元和24740.9亿元,产值差距逐渐变大㊂2021年湖南G D P增速7.7%,虽然与广西增速7.5%相差不大,但是广西和湖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从2011年的8615.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1322.2亿元㊂分析其中原因发现,广西周边省份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相继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将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产业㊂2021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10773.4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㊂同年,湖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6%,工业增加值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9%和10.3%㊂可见,江西㊁湖南等周边省份近年在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而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道阻且长,三产结构不太合理,特别是农业比重不降反升,工业占比过低,这既会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㊁城镇化进程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又会因为工业化发展过慢导致农业㊁服务业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配套和生产要素支撑,导致产业层次低㊁产业发展水平较低㊂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可以看到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10年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2012年的第三梯队㊁第28名上升到2022年的第二梯队㊁第24名,但是周边省份的竞争对手湖南㊁江西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也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同步上升㊂这也说明广西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周边竞争对手之间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㊂此外,来自东南亚越南等国家,以及广东肇庆㊁云浮等城市,均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制定了战略举措,因此要加强广西产业竞争力,精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以推动广西经济韧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㊂3.4生态承载环境堪忧广西区内仍然存在 先经济发展㊁后治理污染 的理念和漠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行径,如:百色市㊁柳州市㊁来宾市部分地区存在违规补贴和扶持 两高 企业; 十三五 碳排放目标未达标,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㊁煤炭消耗量持续增加,防城港市㊁百色市对粗钢㊁氧化铝等高耗能项目管控不力;梧州稀土开采持续污染水源,岑溪市盗采稀土屡禁不止,义昌江及其支流氨氮浓度超标㊂根据2021年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西党委㊁政府反馈的报告,也反映了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所引发的诸多生态环境风险:北海㊁钦州㊁防城港3市入河入海排口水质超标;茅岭江流域㊁茅尾海海域非法采砂屡禁不止;部分历史遗留废渣㊁废弃矿山㊁尾矿库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缺乏处置危险废物的能力,废铅酸蓄电池的非法收集处置问题频发㊂崇左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缺口较大,2020年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6.7%,2020年末全区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积存量高达58.2万t[5]㊂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传统的产业转移承接地通常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为代价,严重威胁到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㊂因此,广西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进程中,需要树立生态价值观,做好产业承接的绿色发展,同步履行生态责任和实现经济可持续㊁高质量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李瑞红,周久贺. 十四五 时期广西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1,21(4):73-76.[2]黄群慧.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工业经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3]李强,杨丛丛.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精准承接的匹配性分析[J].改革与战略,2020,36(9):73-82.[4]张卫华,李美莲.广西产业韧性发展的短板弱项与突破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14):86-95.[5]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反馈督察情况[J].广西节能,2021(3):14-16.㊃96㊃周婷婷,等㊃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2023年第22期。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现状

特征1:电子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内部工业互补大湾区各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梯度差异,利于城市间的产业转移。

深圳工业增加值独占鳌头,高新技术制造业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大体量及较高增速;广佛莞则处于第二梯队;惠州领跑第三组团。

深圳、东莞、惠州产业链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衔接转移。

图:粤港澳9市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五年复合增速(亿元,%)从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看来看,珠江东岸(深、莞、惠为代表)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高,且保持高速增长,西岸(佛、中、珠、江)占比和增速均弱。

珠江东岸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珠江西岸重点推进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肇庆产业基础较弱,正加紧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

图:粤港澳大湾区9市传统产业特征2:创新以企业应用为导向,企业创新动能从研发主体来看,广深多是企业驱动型创新,深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占比接近9成,广州企业类研发投入占比64%。

经过十几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研的倾斜,大湾区已脱下山寨的“帽子”,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上独占鳌头。

以国际专利数量为例,全国十强城市中大湾区占四席,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图:北上广深研发投入结构分析图:全球专利申请Top50的国内企业专利数量布局从独角兽企业的特征来看,与长三角响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消费类、平台型独角兽产生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硬实力”强,集中于硬件技术驱动创新,大湾区的高端制造业积累,临近香港、作为香港高校科研的转换地,均为创新的产生和转化提供了有利环境。

图: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分布以及特征特征3:人才吸引力节节高升,人才链接逐步打通从人才吸引力来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流入形成新一轮高峰,流入人口主要由高素质人群为主,部分农民工回流、国内的高精尖人才加速流入。

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大市,对人才吸引力层级明显提升。

东莞近年来吸引高层次人才8.5万人,落户人才中50%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佛山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层次跃升,专业技术人才及高层次人才需求占比已超25%。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一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今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等业态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湾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近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需求。

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完善的工业体系。

而香港和澳门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和服务业中心,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三地间的合作互补性强,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

首先是交通互联互通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发达,包括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打通了区内交通瓶颈,实现了区域交通的便捷和高效。

其次是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大大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再者是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环境优越,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协调、共享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政府应该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创新能力。

未来大湾区应该聚焦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再者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大湾区需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特别是科研人才和技术工程师,从而支持大湾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面临多重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技术水平低下、人才短缺和市场竞争激烈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视环保问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产业合作。

只有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环保问题、人才培养、产业合作。

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珠江三角洲以香港、澳门为桥头堡,广东省为主体地区所组成的一个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涵盖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化工、纺织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该地区还以其发达的金融、物流和科研等配套服务业而闻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技术水平低下、人才短缺和市场竞争激烈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最繁荣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人才储备。

发展工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的发展也能够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推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提升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

正视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突出问题【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作为大湾区经济的支柱发展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工业结构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升级和转型难度大、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了工业发展。

政策支持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结构问题、环境污染、产业升级、转型、人才短缺、政策支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确定的重要国家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是为了推动中国南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拓展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香港、澳门三个地区共同组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大省,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发达的制造业。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具有开放的市场和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澳门则是葡萄牙式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三地之间相互补充,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1.2 工业是大湾区经济的支柱工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支柱,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大湾区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

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生产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产值占到了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

“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现状研究

“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现状研究

“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现状研究摘要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外大流通市场为基础、国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增长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增长极,是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推动粤港澳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关乎着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否顺利构建。

大湾区承担着提振内需、通顺国内大循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阻碍与挑战。

本文分析了大湾区“双循环”下大湾区区域经济现状,进而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牢牢抓住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样本,最终实现跻身世界级湾区的宏伟目标。

关键字:粤港澳大湾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更好地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强调促进我国内地和港澳同胞加强协作,共同打造更高层次的全球投资贸易新平台。

作为中国国家地区发展规划的重大一部分。

大湾区强劲的内聚力与外延力,可以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流通,在国内大市场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过程,同时凭借多样化对外开放通道以及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环境,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在新发展格局下,大湾区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助推国内大循环从而夯实国家稳定和安全之基,融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而探索国家富强和发展之路。

(一)提振内需的超大市场在202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4.3%,与英国、德国分别相差29.04、18.83个百分点,需要继续深挖内需潜力,大湾区不断吸纳大量人口集聚,2020年珠三角9市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61.97%,以0.6%的国土面积容纳了6.08%的人口总量。

在供给端,大湾区生产规模庞大,是我国市场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对比长三角地区发现,2020年A股上市公司总部个数,发现大湾区城市平均拥有公司数量多于长三角,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大湾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为投资提质增效、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创造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争议说明,我们尚需要更全面地考察大 湾区内的制造业升级状况。
从文献来看,理论界对于产业升级 的外延并没有达成一致。一些文献遵循发 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把产业升级看做是 产业结构的变动,认为产业结构遵循经济 发展的阶段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 或技术密集型转变是产业升级的体现(张 其仔,2008;林毅夫,2010)。另一些文 献从价值链的角度,认为产业从价值链 的低端向高端攀升是产业升级的体现(刘 志彪、张杰,2009;张少军、刘志彪, 2009)。虽然这些文献对产业升级都提出 了深刻的见解,但它们都忽略了产业升级 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产品结构的升级。 无论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还是从价值链的 角度,产业升级最终都体现在所生产产品 的技术水平上。如果一国产品的技术复杂 度不断攀升,那么该国的产业层次的技术 水平也会上升,其产品在价值链上也会不 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产品技术复 杂度的角度来考察粤港澳大湾区中珠三角 9市的制造业升级的状况。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产品技术复杂度 制造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7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8.04.001
一、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 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 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 州等9市组成的城市群。截至2016年,粤 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GDP总量已超过1.5 万亿美元,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 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 之一。

《城市观察》2018年第4期 Urban Insight, No. 4, 2018
(二)城市层面的制造业技术水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图1可知,作为特区的深圳制造业 技术水平最高,是9市中制造业的发展高
本文加权的产品技术复杂度来表示 地,而同样作为特区的珠海紧随其后。
城市产业的技术水平。在构建产品层面技 2008年以前,东莞的制造业多是港澳台资
【基金项目】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 2018 年研究项 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辐射带动能力研究”(项目编号:55450064)阶段成果。

特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SPECIAL ISSUE·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1)
其中,下标m表示国家,Exportmk为国 家m出口的行业k产品价值;Exportm为该国 出口总额。Ym为该国人均GDP。Prodyk表 示产品k的技术复杂度,其为所有出口该 产品国家的人均GDP加权平均值。Prodyk 越大,表示该产品k更多地由人均GDP高 的国家生产,其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对 于Prodyk,本文直接采用周茂等(2018) 表1的计算结果。
当前,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或其组成部 分 —— 珠 三 角 地 区 制 造 业 升 级 的 文 献 并 不多见。丁焕峰(2010)通过分析珠三角 城市制造业的数据,指出珠三角城市制造 业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并且其制造业集 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 业转型。钟韵和刘东东(2011)以珠三角 2004-2008年的30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 象,指出珠三角制造业总体上产业结构较 为合理,但行业竞争力有待提升。覃成林 和张丹丹(2018)从三次产业层面考察了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产业趋同性。这 些研究由于缺乏对制造业升级的衡量而更
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全球著名的制造
业带,其珠三角9市是世界上多种产品的 主要制造基地。近年来,在国家创新驱动 战略的指引下,这一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 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鼓励创新到产 业空间转移,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 推动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时至 今日,一些观点认为,这一地区的制造业 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另一 些观点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 三角9市的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低附加 值、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这种持续
二、产业升级度量方法和数据
(一)产品技术复杂度 所谓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是指生产该种 产品所采用技术的复杂程度。从出口的角 度,Hausmann等(2007)认为,如果一种 产品由人均GDP更高的国家出口,则说明 这种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更高。因此,一种 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可以通过出口该产品的 所有国家的人均GDP的加权平均来衡量, 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观察》2018年第4期 Urban Insight, No. 4, 2018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升级现状分析
◎ 杨本建 林云鹏
摘 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变, 是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竞争力,从而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运用 2005-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中珠三角9市的制造业两位数行业数据,从产品技术复杂度 层面构建制造业升级的指标,考察了9市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及其变动,据此提出了制造 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适合用来表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变迁而非 制造业升级。
本文使用2005-2016年的相关数据,根 据Hausmann等(2007)和周茂等(2018) 的方法计算各个制造业细分产业的产品技 术复杂度,用以表示产业的技术水平,分 析珠三角9市当前产业技术水平及2005年 以来各个城市产业技术水平的动态变化。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变化 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 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参考周茂 等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企业,在2008年金
(2016)的做法构造城市制造业的技术水 融危机中一度面临危机,但2008年后,东
平的指标:
莞市政府致力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取
(2) 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文的结果将显示,东 莞制造业技术水平从2011年后快速上升。
上式中,Outputk,c,t表示t年c地区k产业 作为省会的广州2016年制造业技术水平为
42018表1?珠三角9市2016年技术复杂度最高6个行业的产值及比重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广州21074亿元817612亿元8127805亿元24662252亿元16813423亿元82229113亿元71深圳79717亿元30841892亿元44821036亿元1867145亿元19313958亿元851610681亿元497东莞33247亿元12814032亿元152448亿元2258287亿元15761672亿元377683498亿元211中山14247亿元5510119亿元10822122亿元19645792亿元12415377亿元94105901亿元33珠海13157亿元514356亿元4716625亿元14713331亿元364473亿元27106755亿元33惠州8871亿元342935亿元312307亿元214521亿元393707亿元2332357亿元10佛山74214亿元286111379亿元12212094亿元10786848亿元23425738亿元157123455亿元38江门8175亿元32052亿元012539亿元2311421亿元3118595亿元11426374亿元08肇庆6469亿元251094亿元125846亿元526751亿元186719亿元4128975亿元09数据来源
的产出。其占城市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用 8.388,排第六,这与广州的省会城市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