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卜算子咏梅_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
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卜算子·咏梅》的内容;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能够正确朗诵诗歌,并加以感性理解。
教学内容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卜算子·咏梅》。此诗为唐代著名
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由十五个句子组成,所用的语言简洁明了、雄浑有力,情感深沉,并给人以极强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加强对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梅花的画作,让学生对梅花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然后,可以用梅花开放的时节作为引入,让学生想象在这个季节里,一朵朵梅花怒放在枝头,形成了美丽的花海。
2. 阅读诗歌
教师朗读《卜算子·咏梅》全诗,让学生放下书本,闭上眼睛,静听诗歌朗读,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学习诗歌
1.对学生进行诗歌的整体介绍,包括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类型、主题意义等方面的介绍。
2.详细解读每个句子,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蕴涵的感情。
3.分析句子的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句子的结构对情感和意象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4.解读诗句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知道标点符号的运用对句意的影响。
4. 体验诗歌
1.要求学生在元气顺畅、精神舒展的状态下,认真赏析诗歌,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要求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达到自然、流畅的程度。
3.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根据句子的表情,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表达出语句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到标点符号对诗歌表达的重要意义。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乐观、坚强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卜算子咏梅》的全文。
2. 生词和成语卡片。
3.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和诗歌背景的介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成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教师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4. 朗读与背诵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课堂小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1. 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朗读和背诵录音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五年级
课时:2课时
教材版本: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1)诗文意境的理解。
(2)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咏梅主题。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
(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咏梅的短文。
3. 推荐一首关于咏梅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1)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咏梅短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2. 课堂讲解
(1)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
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教案:卜算子咏梅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教案:卜算子咏梅:六年级下册语文
课文》
摘要:这《六年级下册语教案卜算子·咏梅》是整理希望对有所助,对比深入感悟1、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郭沫若了
词也和词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梅花不形象与两位诗人不心境
这《六年级下册语教案卜算子·咏梅》是整理希望对有所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
背诵并默写课
2、了词感悟xxx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重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是课教学重;比较xxx与陆游词理代不性格不历不审美情趣不所以词思想涵也就明显不这是理课难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程课、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学们我们上册已学《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们还会背吗?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接触到了国诗词重要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思?对就是借助对件是物描写、歌咏表现作者心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xxx首咏梅词
二、主以悟情请学们反复地课想想词写了梅花什么特赞扬了梅花怎样品格体会思想感情基础上带着饱满感情课
每人组组推荐人给全班听齐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己答问题
教师相机拨使学生理词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性格“风雨”与“飞雪”并存出了梅花盛开季节是早春这也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报”可以出梅是报春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傲表现了梅花谦逊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她从笑”可以出花盛开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表现了梅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两首)
无奈的思想感情。
名家评说
末句想见劲节。([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 此亦作者身世之感,但借梅书写出之。上半
阕所遇之世,如此堪愁。下半阕写其生平,不慕
荣华而品质坚贞,如梅之耐寒,虽“零落成泥” 而香不灭也。(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听
说
听诵读,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中的感情。
预习案
• 陆游《卜算子》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有哪些 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主要描写了梅花,其特征是寂寞愁苦、 高洁脱俗。表达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 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欣赏视频,再现意境。
高效展示(
问 题 展示小组
陆游《卜 算子 咏 梅》的艺 术特色
要求 1、展示人书写认真快速,注 意概括要点,可以组内两人合 作。 2、其他同学讨论完毕总结整 理完善,并迅速浏览展示内容, 准备点评补充质疑。 3、不浪费一分钟,要求全部 过关。
听
说
听诵读,初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中的感情。
能够通过学习说出两首词的异同。
读 写
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词,熟读成诵。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有关植物特点文字。
温故而知新
作 业: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花的成语或 诗句。 2.写一段描写有关植物特点文字.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教案《卜算子·咏梅》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教案《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材分析: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主席在词中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体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人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陆游先于毛主席填了《卜算子·咏梅》,虽有其成词技巧,但格调低沉,远远不及毛主席高雅。毛主席反其意后,使梅的高尚品格跃然纸上。“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梢。”毛主席仅用寥寥数语就将梅的勇气写了出来,令人对梅的勇敢精神肃然起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主席赞扬梅是报春的使者,春来了,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寓意多深啊!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颂了梅花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品格;“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
词中恰当地使用了夸张、比拟的修辞方法,如:“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中,不是说真有百丈,这是夸张的写法;目的是突出天气非常寒冷。词中把梅花当作人来写;从“她在丛中笑”可以看出来。
学情分析:这首词字面意思较为浅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读得有点熟了,再用普通话把每句词句的意思说出来,然后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理解词中梅花的特点,学习梅花的品格。
3、理解这首词表达上的主要的特点:气魄宏大,文词俏丽,并且处处蕴含着强烈的对比。对毛泽东的词作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词中的对比;
2、在朗读中想象体会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
《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
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诵读品味等方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丁欣茹主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3、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重难点:
1、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2、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
幻灯片出示:有关梅花的图片。学生整体感知梅花的气节、品格。
二、欣赏诗词:
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几度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2、整体感知
师友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研读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4、小结: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5、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要点:关键词:送春归,迎春到。有送走春天的伤感,和迎接春天的喜悦。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要点:关键词:百丈冰,花枝俏。对比,突出表现梅花的凌寒开放,坚贞不屈。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要点:关键词:不争春。突出表现梅花的谦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卜算子·咏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内容25.卜算子·咏梅拟__2__课时时间分配讲授练习累计备课____课时第__1__课时10’30’教学目的要求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二、激趣导入新课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师范背课文。三、自由读课文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四、精读训练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2.指名读句子。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1)读(2)说(3)画(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
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1 卜算子 咏梅_教案教学设计
1 卜算子咏梅
本文是关于1 卜算子咏梅,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难点:
理解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具有的明显的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时间
导入同学们好!电视前的同学们,大家好!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七律《长征》吗?它的作者是谁?你们谁能把这首诗背给同学们听?2.今天,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3.关于词,你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对,卜算子就是一个词牌的名称。生背《长征》学生简介词、词牌。
初读1.请电视前的同学们和我们一起来自由读这首词,反复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3.读的很流利。电视前的同学们,你们读流利了吗?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用大家喜欢的方法试着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讨论。4.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词语?在理解的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句子的意思不好理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对。“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你明白了吗?请你再说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话的意思好吗?电视前的同学们,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不争春”,不和谁争呢?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篇一】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篇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
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之一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卜算子咏梅人教版(2019)
师: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于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和《题临安邸》)
师:背得好,你们会背词吗?比如《如梦令》《念奴娇》《卜算子》。(板书:卜算子)
(生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还有没有会背词的?
(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师:原国家主席***,在接见台湾贸易代表团的时候,就背了这首词中的四句话,你猜猜江主席会背哪四句?哪四句最能表达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
生:我觉得应该是最后四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对了。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卜算子”是词牌名。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
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懂,这两首词就领会了。(板书:反其意而用之)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这两首词。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好多古文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请大家借助注释,先自己读,看能读懂多少,看看你对“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能理解多少。先自己学,不要急着讨论。先自己读,自己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两首词,默读的时候认真看看这两首词的注释。看看谁能通过注释读懂这两首词。“读书切忌在慌张,涵咏功夫兴味长”,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智慧在哪儿,智慧在思考。如果这两首词的意思基本上读懂了,请你考虑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用”和“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出声读同样可以帮助思考的。每组找一个人朗读,其他同学听、思考,来个小组合作。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的讨论。)
师:通过听别人的朗读,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用”和“之”的意思了吗?读懂的请举手。
生:我认为,“用之”,就是毛主席也用“卜算子”的词牌子,写的也是梅花。
生: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题目和陆游的题目相同,写的也都是梅花,可是这两首词表达的意境不同!
师:他把“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的意思大体上说出来了。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毛泽东用陆游的词牌子,词牌子一样,写的东西一样,这就叫“用之”。能理解这个“用之”,多了不起!再看,“反其意”的意思。刚才一位同学说了,毛主席的咏梅和陆游的咏梅意思怎么样?
生:相反。
师:能看出这一点的同学更了不起!于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想:究竟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要会比较。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在小声读。)
师:(插话)同学们要注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词句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分别到其中的几个小组参与讨论。)
师: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先说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怎么样?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
师:凄惨,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让人感觉悲哀、悲伤,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正如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
师:这个事情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资料中找到的。
师:你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比较孤独、悲观。
(师板书:孤独、悲观)
生;我从“驿外断桥”中,看到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
师:无依无靠用得好,你很善于表达。
生:孤苦伶仃,无人欣赏。
师: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
生:如果把陆游笔下的梅花比作一个人的话,就好像一个要走向生命尽头的人一样,非常地悲观和孤独。
师:体会得多好啊!陆游笔下的梅花除了孤独和悲观之外,还有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
师:是的,表达了一种骨气,但是也表达了一种无奈。无奈中自己还觉得怎么样?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有人说这叫什么?
生:孤芳自赏。
师:(板书: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我很同意大家的意见。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再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写的是梅花的勇敢和坚强。
师:(板书:坚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春天虽然向我们走来,冰天雪地,但是梅花迎着冰雪,不怕严寒。
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
师:还有比“大方”更准确的词语吗?
生:大度。
师:(板书:大度)你们能理解到大度,很了不起。还有不同理解吗?
生:我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
师:什么精神?
生:默默无闻,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师:(板书:奉献)他说的比大度更具体了,默默奉献,大家看于老师写这个“奉”字,春字头的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老师边说边用两臂展开一个伸展的动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个同学说得多好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把这个解释为奉献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那时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还是开放得很俊俏。
师:面对着严寒,灿烂地开放,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师:(板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种独特的见解。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下课铃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