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一、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1. 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 测量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

3. 质量、体积、密度的定义及其量的计算公式

4. 物理量与单位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的转换

5. 数值的精确性和有效数字

6. 数量的误差及其相关概念

7. 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及其简写方式

8. 物理学中常用的倍数及其相应前缀符号

二、运动学基础知识

1. 运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

2. 运动的描述: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式

3. 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匀、变、加速运动的特征及其如何区分

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6.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概念

7.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及其相关概念

三、牛顿定律及应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及其应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及其应用

3. 牛顿第三定律的描述及其应用

4. 力的分解及其应用

5. 动量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6. 动量守恒定律的描述

7. 能量的定义及其单位的计算

8.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在运动中的转化

9. 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0. 功的定义及其单位的计算公式

四、力的作用和力的特性

1. 力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力的分类及其相关特性

3. 弹性力、摩擦力、浮力及其相关联系及应用

4. 万有引力的概念及其相关公式

5. 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6. 引力的方向及其计算

7. 引力的特点及其应用

五、功与能、机械简单机的工作

1. 力与功的关系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功与能的转化

3. 机械简单机的概念及其应用

六、热力学基础知识

初二物理知识点要点(第一学期)

初二物理知识点要点(第一学期)

⑤选用玻璃板是薄的还是厚的:薄的 ⑥如果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会出现的现象? 无论怎样调节,像和物无法重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4、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 应用:拐弯处的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 应用:太阳灶煮饭、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用r表示。 3、光的折射规律: (1)规律内容: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零度。 ⑥光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平面镜成像。 2、平面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离玻璃板的远近无关)
② 像和物体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是正立)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 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 ②用大小一样的蜡烛目的: 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便于比较像与物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 ③刻度尺的作用: ④如何更简单地明确像的位置和相关间距? 利用方格纸替代刻度尺简化测量过程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负责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换和相互作用。初二物理上册主要涵盖了力、机械、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与运动

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发生变化或者产生加速度的作用。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重力的计量单位是千克力(kgf)。

3.力的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发生变化或者产生加速度,分为平衡力和失衡力。

4.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可以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合成。

5.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6.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7.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8.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

1.力的要素:力的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为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

3.摩擦力:是相对滑动状态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摩擦所产生的力。

4.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所产生的恢复力。

5.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的科学。

6.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7.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作匀速运动。

8.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作变速运动。

9.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10.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三、光学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力和压强

1. 力的定义与计算: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

2. 重力:质量、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

3.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压强的应用。

二、机械能

1. 动能:动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动能的转化,动能守恒定律;

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守恒定律;

3.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弹性势能的转化,弹性势能守恒定律;

4.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换关系。

三、运动的描述与图像

1. 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概念与计算,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

2. 速度-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速度-时间图象上的表示,速度-时间图象的垂直距离代表了位移,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

四、力的作用和效果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和特点,牛顿第三定律;

2. 惯性:惯性的概念和种类,牛顿第一定律;

3. 摩擦力: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 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5.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

律的应用。

五、流体的特性和压强

1. 流体的压强:流体的概念,压强的概念与计算,流体压强的应用;

2. 浮力: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浮力的性质与应用;

3. 压强传递:压强传递的原理和公式,帕斯卡定律。

六、空气中的运动和声音的产生

1. 空气中的运动:暖空气的特性,冷空气的特性,暖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与天气变化;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

关系。在初二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

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一、运动学

1. 位置和位移: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称为位置,位置的改变量称为

位移。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

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 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情况,可以通过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进行分析。

4. 合成速度:当物体同时具有两个不同方向的速度时,我们可以通

过矢量相加的方法求得合成速度。

二、力学

1. 力: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物体的形状变化或

者运动状态的改变。

2.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相关,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4.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力的作用都会同时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5. 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的恢复力。

三、光学

1. 光的传播:光可以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遵循着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因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光从介质到达边界时,会产生反射。

3.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光的介质时,会因为折射角的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1. 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需要了解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关系。

3.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和碰撞过程中的力的作用。

4. 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常见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6. 弹簧力: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簧力,和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

7.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时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8. 斜面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需要考虑斜面的倾角和摩擦力的影响。

9. 能量:物体的能力做功能和引起变化的能力称为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10. 功:当力作用于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一段距离时,所做的功就是力乘以位移的乘积。

以上是初二物理力学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公式为 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 。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的利用

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

米、纳米km dm cmmm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方法

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上册)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

一、世界是运动的

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体的运动与否都是相对于参考物而言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基本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米尺等

测量注意事项:测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不能歪斜;记录精确值与估数值(数值加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叫误差。(误差不能消除,只能改进。常用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时、分。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常用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v=s/t

单位:米/秒(基本单位)、千米/时;换算关系:1m/s=3.6km/h。

常见速度:人的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s。

五、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任意时刻运动速度相等)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踏入了一个充满奇妙现象和科学原

理的世界。以下是对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

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比如,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于车我们是

静止的,但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我们就是运动的。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米每秒(m/s)。

二、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则取决于发

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噪音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声

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

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

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化

和凝固温度。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则

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且持续吸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有降低温

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测量

测量:

1.测量的要素:单位、测量工具或仪器

2.测量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与测量要求有关,测量能够达到的精确程度由测

工具的最小分度值确定。

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最小分度(最小刻度值)

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3.刻度紧靠被测物体

4.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托盘天平的使用: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与温度、形状、状态、地理位置无关。

使用前: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的位置

③调节平衡螺母(若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或横梁右边上翘,则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若指针指在分度盘右边,或横梁左边上翘,则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指针指向

分度盘中央

使用时:①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

②放砝码的顺序是从大到小

③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④物体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量筒的使用:

1.1ml=1cm3

2.固体的质量不能用升或者毫升计量,用立方米或立方厘米

3.读数时要读液体的最低处(水银读最高处),视线与液面相平

4.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①量出液体体积V1

②量出液体和待测物体的总体积V2

③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2—V1(要把毫升改成立方厘米)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1.打点计时器一秒钟打50个点,每个时间间隔为0.02秒

2.注意纸带拉出的方向,向哪边拉出,哪边就是起始打点处

第二章:声

声音:

1.声波的产生条件: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立刻停止。

2.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3.声波的传播条件: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力学和热学两个方面

的知识。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的学科,热学

是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两个方面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物体所处空间中的位置。位移是物体经过的路程,与位

移方向有关。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加速度指单

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常用于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2.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是运

动定律的核心,指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

作用,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势能和机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等。

势能是物体在某一个位形上由于位置发生变化能够获得的能量。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势能的两种表现形式。机械能是指物体的

动能和势能之和。

4. 冲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冲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

冲量是力作用时间的积分,是描述运动状态变化的量。冲量定

理是描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则阐述了

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二、热学

1. 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容等。

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物理量。热容则是物体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上升的程度。

2.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重

点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重要笔记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厚尺子要垂直放置,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有累积法、卡尺法、代替法等。

二、简单的运动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对运动的

描述是相对的。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可

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

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

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1m/s=3.6km/h。

6.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出声音的东西都会振动。当你按住音叉的时候,发音停止了,也就意味着震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振动物体声源。

2.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无法传播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以看不见的声波传播,声波到达人的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初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完整版)!

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择的标准物体。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5 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计算公式是:v=s/t

7 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样的运动叫--

8 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

第三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如空气、木、铁等。

3 声音的场速度是 340米/秒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最少也要0.1秒。

5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 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 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

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

扰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6.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7.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喂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

○1声源振幅的大小○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但闻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

○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③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④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

○1工业噪声○2交通噪声○3生活噪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选择、填空、计算题)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选择、填空)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变形可得:s=vt,t=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声现象(选择、填空)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

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选择、填空)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