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鼎钧散文的怀乡情结
人生阅历大文章━━谈海外作家王鼎均的散文艺术
人生阅历大文章━━谈海外作家王鼎均的散文艺术在海外,王鼎均的名字已斐声华文文学界了,但是大陆的文坛和读者就陌生多了,应当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把王鼎均的散文纳入“百花散文”书系,使我们得以认识海外这位在艺术上与余光中齐名的“散文大家”。
王鼎均,1927年生于山东临沂,先后在台北任职于中国广播公司和幼狮文化公司,并一度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七十年代后期远游南北美洲,最后定居于纽约。
王鼎均一生多灾多难,颠沛流离,艰辛的人生阅历成为他极为宝贵的文学矿藏,也锻造了他广博深邃、沉郁顿挫的文风。
他的散文或议论的事、或抒写性情,或谈人生修养或记游踪感怀,旁鹜八极,思接六合,含蕴深潜,包容乃大,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关切和思考,具有浓郁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他的“人生三书”(包括《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原是与青少年谈修养的专栏文章,最能体现他散文的哲理色彩,是海外二十多年来长销不衰的“畅销书”。
成就更高,更富创造性的思乡怀旧散文。
正是这些散文,“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基础”(《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第八章)一、幻化的乡愁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
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王鼎均一代游子尽望乡。
“乡愁文学”是台湾、海外文学中的一道独特景观。
小说、诗歌、散文,各种体式,蔚为大观,佳作迭出,俯拾皆是,而且几乎全是呕心沥血、发之肺腑的感人之作。
王鼎均很早就加入到“文化乡愁”的合唱行列之中。
早期的散文集《情人眼》中就有《咖啡路》这样“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文章写“梦中的小精灵”沿着又涩双黏的“咖啡路”,向故乡飞,历尽险阻,寻到了故乡的“那一片黑瓦”,却是空寂无人,像进入迷宫,“冲进一扇门双一扇门,门外有门,门内无人”,而在“最后一道门”外,有一条笔直通向地平线的路,同样是“咖啡色,又苦又涩,没有辙迹”。
这篇运用超现实手法写成的散文,通篇充斥着黏涩的咖啡路、蔽天的蚱蜢、煤灰般的雾、壮男的半截尸体、山洪、水灾和幽寂的庭院等意象,驳杂繁复,色调灰暗,很有点颓废情调。
异乡的眼故乡的心——王鼎钧散文的生命意识和文化精神管窥
陕西 《 安康 日 报》发表第一篇作品 《 评红豆 村人 的诗》 1 ,5 岁时 移居 美 国 ,一 直居住 在
纽约 。王鼎钧人 生坎坷 ,阅历 丰 富 ,而今 已
进 入耄耋之年仍 笔耕 不辍 。其 文学创作 ,除 了个人 的天分外 。幼年 时就深 受沈从 文作 品 熏陶 ,也受夏 丐尊 的影响 。于是树立 起写作
承 、故 国情 怀 、内在 气 质 、精 神 风貌 、审
美趣味和价值取 向等紧密相关 。近年来 , 随着 海 外 华 文文 学 研 究 视 界 不 断 拓展 以及
海峡 两 岸 文化 交 流互 动 .王 鼎 钧散 文 已通
早 在 上世 纪 6 代王 鼎钧 的散 文创 作 0年 就 蜚声 台 湾 文 坛 ,尤 以 擅 长 小 品 文 著 称 ,
旅 和诗 性 智慧 。来 表 达 自己 鲜 活 的生 命 意 绪 和 精 神 姿态 。如 果 说 全球 化 时代 海 外 华
文文 学 是散 居 海 外 华 人 的 一 种流 散 写 作 或
温 暖的气息 。这 当可 看成是作 家作为 文学现 场的 “ 场者 ” 在 ,在 其 敏锐 洞察 力 与丰 富想 象力之下 的表现和 开拓 。对 此 ,作家 自言 由
起 点。 每个 作 家 都 有 根 有 源 、有 自己 的文 化 命 脉 。无 论 身 在 天 涯 海 角 。 王 鼎钧 散 文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精 神 源 于 中国 文 化传 统 ,他 的根 始 终
深 植 于 中 国文 化 土 壤 。 正 如 台 湾上 世 纪 五
l 6岁尝试评论 《 聊斋 志异》 9岁在 当时的 ,l
只是其代表 性散文作 品产生在 7 0年 代 之
10 3
过 学术 界 的观察 和评 介 ,持 续 进 入 当代 文
在岛屿写童年——王鼎钧《碎琉璃》和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比较
现当代文学在岛屿写童年——王鼎钧《碎琉璃》和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比较杨亭 扬州大学摘要:往昔是梦,故乡是歌。
童年是一代人的回忆,林海音和王鼎钧的童年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是一个动荡的、新旧交替的年代,而二人与大陆的隔离更是为他们的童年披上了“怀乡”的色彩。
王鼎钧的《碎琉璃》是回忆20世纪上半叶即作者童年时代山东故乡的人和事的散文集。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其温婉的文笔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本文在分析《碎琉璃》和《城南旧事》的基础上,试图总结出两者在文体特征、语言结构及主题上的异同。
关键词:王鼎钧《碎琉璃》;林海音《城南旧事》;童年;怀乡一、王鼎钧和他的“琉璃”童年王鼎钧是台湾著名作家,在散文领域独树一帜,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桥梁”。
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由于对日抗战,王鼎钧少年时代就和家人分离,此后一生漂泊流离,辗转于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等地。
王鼎钧的《碎琉璃》是回忆20世纪上半叶即作者童年时代山东故乡的人和事的散文集。
它以温柔的口吻娓娓叙说故乡的亲人、师友以及少年经历,自传色彩浓郁。
《碎琉璃》评价颇高,蔡文甫这样评价过这部作品“我相信在鼎钧兄已有的创作里面,《碎琉璃》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他如果有志于名山事业,《碎琉璃》是能够传下去的一本。
”那“碎琉璃”指的是什么呢?“生活,我本以为是琉璃,其实是琉璃瓦;生活,我本以为是琉璃瓦,其实是玻璃;生活,我本以为是玻璃,其实是一河闪烁的波光;生活,我终于发觉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
拼图打散了,总有重新拼好的一日,琉璃碎了,纵使能一片片重新胶合起来,却不知是否能够和从前一样光艳动人。
”从这段文字我们大概知道了“碎琉璃”的含义,它是一个美丽和破碎相交织的亦悲亦喜的世界,是一个时光一去永不回的世界。
童年如琉璃般美好,也恰恰是人生破碎的开始,是人生流离的开始。
和亲人的分别,和祖国大陆的分别……《碎琉璃》写的是童年,却不仅仅是童年,这背后也是王鼎钧的怀乡情结与爱国情怀。
悲愤与恻隐的深沉流露王鼎钧散文那树赏析
悲愤与恻隐的深沉流露王鼎钧散文那树赏析悲愤与恻隐的深沉流露——王鼎钧散文《那树》赏析《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代表作。
它描写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经历,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但读者仍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主观意向来。
下面从文章的主旨、思路章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作一些分析。
全文按作者对大树故事的叙述、评议的顺序,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
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容貌、经历和对人类的“友善”的情况。
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大树有奇特的容貌: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
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中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
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
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甚至有某种特殊神性,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
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
王鼎钧散文的魅力王鼎钧在中国大陆的影响不及余光中、刘墉、张晓风、三毛等台湾作家,但引起的好评和尊敬却丝毫不亚于后者。
楼肇明认为王鼎钧与余光中共同完成了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将散文的阳刚之美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黄万华认为王鼎钧的散文有超凡的诗意,也有日常的情意,是我们自己久久渴望而不得的好文章。
自1994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王鼎钧散文集《大气游虹》,此后大陆各大出版社相继出版的王鼎钧散文集主要有:《王鼎钧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讲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风雨阴晴》(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情人眼》(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人生试金石(三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作文三书(全三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一方阳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齐鲁晚报》曾开专栏刊载王鼎钧散文,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
王鼎钧散文在大陆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源自于王鼎钧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鼎钧的散文有丰富的人生含量,王鼎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深刻性。
王鼎钧自一九五一年开始写作,一直笔耕不辍,主攻散文,出版各种散文集数十种。
优秀的散文对于作者的要求是要通透人情世故,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从而写出“人情练达”的好文章。
王鼎钧的散文充满了智性,往往见他人之所未见,发他人之所未发,读后让人有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鼎钧散文中的智性是他生命经验的结晶,王鼎钧是一个注重内敛修身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现代人。
他自觉地追求一种个人人格的大境界,在他的散文中,基督的博爱、儒家的担当、道家的淡泊、西哲的洞见常常融入叙事抒情之中,不管是写给少年的书,写给青年的书,还是写给老年的书,王鼎钧都以其深刻的见识给读者以启迪。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这是经验的提纯,智慧的浓缩。
”(《六字箴言》)短短的一句话,总结了人一生中应该有的两种人生态度。
劫波历尽魂魄在 冰炭在怀泪痕新-读王鼎均先生《回忆录四部曲》的一点感受
劫波历尽魂魄在冰炭在怀泪痕新读王鼎均先生《回忆录四部曲》的一点感受“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
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带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王鼎均先生的散文极其优美,有着诗一样的韵味。
这也难怪,王先生本身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更是散文家。
所以,读他的文章,即使是回忆录,也让人惊心动魄,魂牵梦绕,像看小说。
我读《回忆录四部曲》时,总是欲罢不能。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本回忆录能让我这样上瘾,这不像烟瘾那么浓,却像恋爱的情人一样,在一起时甜蜜,离开时思念。
思念略带苦涩,像三泡的雨前龙井,品味回甘。
身边随时带着这本书,有空就拿出来读一段,感觉像和情人温存了一番。
我想,如果你向别人推荐一本书,怎么样才能让别人感兴趣?说说自己的感受印象,介绍一下书里的内容,撷取一些妙笔佳句,或是推荐大家的精彩评论。
可能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但是,说出你认真思考后的理性结论,或许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手段。
王先生1925年生于山东兰陵,《昨天的云》写的是18岁以前的家庭生活。
虽然写的是家庭生活,可是正如王先生所说,“我写回忆录不是写我自己,而是以自己为圆心,延伸半径,画一圆周。
”一个“圆”画完,再画一个。
全部回忆录是用许多“圆”串成的。
在这些作者画的一个又- 1 -一个圆圈中,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闪闪发光的钻石,璀璨晶莹的珠宝,古色古香的文物。
我这么说,也许您未必肯信。
举个例子吧。
作者写自己的乡贤,提到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叔叔官至太傅,侄子做到少傅。
二人宦途顺利,正在一帆风顺时,叔叔对侄子说:“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咱们提前退休吧。
叔侄二人称病告归,皇帝赐给他们许多黄金。
二疏回到家乡,把黄金分给乡亲。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把钱财留给子孙。
疏广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我以前一直觉得林则徐的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读《王鼎钧回忆录》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王鼎钧回忆录》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王鼎钧回忆录》有感裴裴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人,生于北伐之前,经历过抗战离乱,青年时代名震台湾文坛,人到中年又移居纽约,一路写到了今天。
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
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杂文无一不通。
被评价为一部充满文学意趣的活历史。
“得到”APP上罗胖力荐,购买了《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才翻开“小序”,已然被吸引,今天先随王老先生序中所言,遐想着漫谈。
一名、利与情、义王老先生的回忆录共有四部,分别是《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我所说小序,来自第一部《昨天的云》。
序中说到乾隆的一个典故,乾隆当年站在黄鹤楼上,望江心帆船往来,问左右“船上装的是什么东西”,一臣子回奏曰“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名,一样是利”。
而王老先生以为,该答案不周全,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两样,即为情和义。
据《史记》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普罗大众生活在俗世之中,为了利益可蜂拥而至,也可瞬间各奔东西。
追名逐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欲动,则心动,烦恼自然紧随其后。
当欲望来临,内心如何掌控,我想王老先生所说之情与义,应为化解烦恼之良药。
君不见,夫妻分离者,忘却了当日姻缘,狭路相逢时如陌路一般;家庭纷争者,记不起同住母腹,血肉相连的记忆在利益面前不见;朋友反目者,扔下了曾经温暖眼前世界的情义,只为了淹没于霾中隐隐浮现一点点机遇的光线。
过程中,或许也会承受太多不堪与不甘,当拼劲全力、背弃情义让名利在手中紧攥,可会感觉那一刻,虚脱的内心,已与开心走散?人生在世,从情义中来,亦应随情义而去,但过程中不回避追逐名利,满足俗世所需但不为俗世所累,这样既圆满了自己,亦不亏欠他人。
在纠结、焦虑、困惑之时,学会放下也是一种智慧,“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放下了世界,烦恼自然就放开了你。
二历史的白与黑有人说: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乡愁阅读答案
乡愁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好词好句、故事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insight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sto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愁阅读答案乡愁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论王鼎钧作品中的“兰陵文化”情结
论王鼎钧作品中的“兰陵文化”情结曲筱鸥【摘要】王鼎钧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他少时因战事离家,有着“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经历.从逻辑层面上看,对兰陵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对兰陵现代文化的自觉接受、对兰陵民俗文化的深刻体悟,铸造了王鼎钧心中深沉的兰陵“家园情结”,从而对中国的怀乡文化进行了提升.从历时与共时交汇的角度看,王鼎钧作品中深沉的兰陵“家园情结”,昭示了兰陵文化“融会南北、综合创新、多善为学、热爱故土、勤劳善良、惜情重义、礼仪繁丰”的根本特征.【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6)005【总页数】6页(P98-103)【关键词】王鼎钧;兰陵文化;情结;怀乡文化【作者】曲筱鸥【作者单位】临沂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临沂27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67文化古镇兰陵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部,地处山东、江苏两省交汇地带。
兰陵古镇是一片充满着浪漫气息的土地,有历史料记载:古代兰陵附近的土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屈原主管楚国民政外交事务的时期将其命名兰陵。
“兰”为王者,圣者;“陵”为“乐土”。
兰陵不仅是王道乐土,更是精神的圣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热土。
1925年生于山东兰陵的王鼎钧先生,一生的作品丰厚并涉猎多种文体,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被誉为“文坛常青树”。
他的散文意境深沉博大,气势雄浑奔放,行文千锤百炼,已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散文作品中的典范。
王鼎钧少时因为战事离家,后来辗转于大陆各地,1949年去台湾,1978年移居美国。
他有着“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经历。
“在离开故乡的半个多世纪里,王鼎钧一直执著地认为,故乡兰陵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地方。
他不止一次在作品中描述故乡,兰陵古镇就是作家童年的天堂。
故乡兰陵之美,不仅美在山川绿树,古城家屋,更美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1]P4王鼎钧涉及回忆故乡兰陵的散文集有十多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对兰陵传统文化的汲取、对兰陵现代文化的接受、对兰陵民俗文化的体悟和对兰陵家乡文化的升华。
作文六要王鼎钧阅读感想
作文六要王鼎钧阅读感想王鼎钧的作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时,心里想,这家伙到底有啥了不起,能把大家的心都抓住呢?结果一读下去,我就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了。
说真的,他的写作风格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刚开始有点苦,但细细品味后又是那么的香醇,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每次看到他那生动的描写,我都忍不住想大喊一声“太牛了!”他的文章里总是能找到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像阳光透过树叶的那一瞬间,或者是街角小摊的吆喝声,这些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而且,王鼎钧特别会用比喻,把复杂的情感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让人一下子就能get到他的意思。
比如说,他形容失去的感觉,就像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虽然短暂,但却让人无比温暖。
这种感觉真是太贴切了,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想想看,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无奈和遗憾,但他却能把这些情感说得如此动人,仿佛让我们在痛苦中也能看到一丝光亮。
他的文字就像朋友一样,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安慰,听着他的故事,我总是觉得心里暖暖的。
还有,王鼎钧的幽默感也让人惊喜!他的文字里总是夹杂着一些俏皮的话,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比如,有一次他说:“生活就像是一场大戏,虽然我们都是演员,但有时候,连剧本都不知道。
”这话真是太有意思了!谁不觉得生活中的那些意外和惊喜,正是让我们每天都能笑得出来的原因呢?他能把这种看似普通的道理用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佩服。
他的幽默让我明白,生活虽然有时难免波折,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乐观一点,就能找到很多乐趣。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常常会被他对人性的深入洞察所打动。
他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观察真是细腻入微,像是在用放大镜看待生活中那些微小却重要的瞬间。
王鼎钧并不只是写故事,他在用心灵和灵魂与我们对话。
他能够把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碎的事,变成值得深思的课题,让我不禁想要停下来,仔细思考自己的生活。
通过他的文字,我常常能发现自己从未注意过的角落,像是在照亮心灵深处的暗影。
总的来说,王鼎钧的作品就像是一本无尽的宝藏,每读一篇都有新的发现。
飘摇人生路 怜慰世间情——王鼎钧散文析论
飘摇人生路怜慰世间情——王鼎钧散文析论
孟二伟
【期刊名称】《沧桑》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王鼎钧独特而飘摇的人生历程,使其散文在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层透视中,折射出浓郁的哲理气息,引发出对世间人情的怜慰,并开创出自己独特的散文创作之路。
【总页数】3页(P141-142,147)
【作者】孟二伟
【作者单位】福建华侨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7
【相关文献】
1.从"原乡"形象看王鼎钧散文家园情怀的特质 [J], 高彩霞
2.论王鼎钧散文的怀乡情结 [J], 丁一
3.论王鼎钧怀乡散文的抒情艺术 [J], 燕世超;向莉莉
4.王鼎钧散文的家园情愫与文化认同 [J], 彭燕彬
5.不可以常情常理而度之--王鼎钧散文论 [J], 肖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的还乡与现实的阻隔
精神的还乡与现实的阻隔--------王鼎均散文的情感模式与精神历程中国的文人向来寻找一种依托,或者在人格上,或者在心灵上、情感上,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传统一向是重迁安土的,费孝通把中国社会看成是乡土性,而文人即便离开“血地”,他也忘不掉故乡!虽然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隔阻,但郁达夫所说的“任它草堆也好,破窑也好,你儿时放摇篮的地方,便是你死后最好的葬身之所.”。
而囼灣作家钟离和“的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最是透着了骨髓,有失去,才有寻找,当生命和肉体在异乡漂泊的时候,他的心灵总是焦灼的、不安妥的,于是就去寻找一种精神的栖息之所,我想要谈论王鼎均的散文,特别是他的那些还乡的散文,也应该从乡土性和他的成长历程才能一窥他创作的秘密。
王鼎均出生在山东兰陵的一个世家大族,兰陵是古文化深厚的地方,儒学大师荀况的墓地即在此处,中国的文人和酒是有不解之缘分的,兰陵的酿酒非常有名,李白曾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泊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千古绝句,而王鼎均的家便开有酒坊,兰陵的酒香和书的馨香千年不辍,而王鼎均的父母的庭训,对他的人格的形成和为文的风格有着不可估价的作用,他的父亲王毓瑶先生的清廉自持的身教,特别是他在逃难的日子,用邓攸抛掉自己的儿子而保全哥哥的儿子,教育王鼎均把讨得的一张饼先让弟弟妹妹吃,定居是常态的,但遭逢战乱饥荒瘟疫和不可知的命运的驱谴,人们往往从常态到变态:失土\流亡,邓攸的事是多么另人哀痛,〈〈世说新语-德行〉〉章“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
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
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王毓瑶先生还要领儿子到乡贤汉代的三公(疏广、疏受)的故居瞻仰,讲述他们辞官散金的事迹,王鼎均并且把疏广、疏受的传记用工笔正楷抄下,作为铭文,张在座右,而母亲早年的苦痛、慧心,使她“我不要来生”,而信奉基督教并躬身践履,这也是王鼎均散文的那种西方文化背景的一个源头,王鼎均在早年是在浓重的传统文化的汁水和基督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慢慢长成的,他以后的思乡念乡,时时的反顾,这不能不说是少年时师承传统教育之结果,中国人向来是讲究群居的,时代住在一块土地上,很少迁徙移动,人们重的是稳定、血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论王鼎钧散文的怀乡情结
论王鼎钧散文的怀乡情结丁一【摘要】怀乡主题在王鼎钧的抒情散文中屡见不鲜,其中蕴涵了他独特怀乡情结.通过对作家人生经历及其散文文本的考察来揭示故乡对王鼎钧而言是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存在.是参透其怀乡情结的关键.进而考察王鼎钧散文怀乡情结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包孕完美与残缺这一矛盾体的梦.【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0(026)003【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王鼎钧;散文;怀乡情结;梦【作者】丁一【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王鼎钧,山东临沂人,当代散文大家。
少时离家参加抗战,辗转于大陆各地,1949年去台湾,1978年移居美国。
他有着“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经历,著作四十余种,有散文集《情人眼》、《人生试金石》、《开放的人生》、《我们现代人》、《碎玻璃》以及《左心房漩涡》等。
余光中称赞道:“海外作家鼎盛,风格多变,其旅外尤久而创作不衰者,诗人首推杨牧,散文家首推王鼎钧。
”[1](P654)王鼎钧是一位情感炽烈的散文作家,他将长久以来无法释怀的乡愁糅和进文字中,发酵出醇厚的怀乡美酒。
他的抒情散文中,多有寄托作家本人浓烈情思的怀乡之作。
然而阅读时又很容易发现,王鼎钧怀乡散文中的家乡,是一个极其矛盾的存在,作家从心灵上愿意无限贴近家乡,却又在不由自主地排斥现实意义上的家乡。
在某种意义上看,家乡甚至只存在于作家的“梦”中。
对于家乡的所在,王鼎钧曾坚定地希求皈依。
1943年大后方的流亡中学,一次地理课上,当老师问起抗战胜利后学生们希望在什么地方居住,十几岁的王鼎钧回答说他仍愿意住在自己的家乡[2](P3)。
此后六十年风雨漂泊,王鼎钧辗转“历经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却再没能踏上家乡一步。
岁月逝去,今天再问同样的问题,王鼎钧会给出怎样的回答?故乡对王鼎钧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故乡的意义对于一个长久漂泊、饱经砺炼的人生是否已经悄然改变?这一追问关系到我们对作家写作时心路轨迹的考察,可以说是打开王鼎钧创作精神密码的一把钥匙。
王鼎钧的乡愁情结与爱国情怀——以《左心房漩涡》为探究中心
On the Nostalgic Complex and Patriotic Sentiment in Wang Dingjun's Prose——A Case Study of The Whirlpool of the Left Atrium
作者: 黄雅莉
作者机构: 新竹教育大学中国语文系,台湾新竹
出版物刊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82页
主题词: 王鼎钧 乡愁散文 爱国情怀 探亲文学 国共內战
摘要:《左心房漩涡》一书在擅长说理的王鼎钧绝大数冷静的文风中是少有的浓重笔墨,作者以其独特的诗化笔法抒情,亦以最精炼的文字与独特的结构来写他对人生的感悟。
全书从个人的悲欢遭际,进而省思战争、围堵与政治敌对的划界对人的伤害,并从对过去的留恋,来重新再造自己的生命。
论文即透过对此书的探讨,来诠释王鼎钧的乡愁情结与爱国情怀的深沉内蕴。
并透过这样的探讨见证作者由"入乎其內"到"出乎其外"的心理流程 醵 ?于自身经历、先天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多元的广度和深度超越,表现出知识分子博大的胸襟,辽阔的文化视野,智慧的深度思索,真诚的人道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良知。
他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将相互疏离的人际间种种景观变成富有哲理意味的精神家园。
这样一来,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內涵,也极大地提高了乡愁散文的品位和境界。
浩浩深情与悠悠感伤…..——王鼎钧散文《中国在我墙上》阅读探究
浩浩深情与悠悠感伤…..——王鼎钧散文《中国在我墙上》
阅读探究
陈立军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阅读引言】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从小就接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14岁开始写诗,16岁尝试评论《聊斋志异》,
19岁在陕西安康日报发表第一篇作《评红豆村人的诗》。
由于对日抗战,王鼎钧
少年时代就和家人分离,八年抗战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陈立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天地大美,生生不息——王鼎钧散文《自然》的解读
2.那永恒奉献着却最终消亡
的树——评王鼎钧散文《那树》3.不可以常情常理而度之--王鼎钧散文论4.文本细读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以王鼎钧《那树》为例5.鼎鼐调和的别样滋味——论
王鼎钧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鼎钧:一本书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
王鼎钧:一本书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当下,读的最仔细还是王鼎钧的《书滋味》,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
记得,九十年代,在洛阳老城古籍书店买了一本王鼎钧《故乡的云》,出版社好像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这本书印象极好,尤其写抗战,完全不是沙家浜或平原游击队,用儿童之眼写滔天风云,流水文章涧底声,“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范成大句),把人读得钻进书里要“搭窝棚”。
以后浙江文艺出了一本《王鼎钧散文》,再无见下落。
前几年三联开始出"王鼎钧系列文丛",读《碧琉璃》才知道《故乡的云》从此处选出,二十年转一个圈,好文章还是好文章,文字如针,扎血扎肉扎骨头,扎进了记忆之河。
针对自己《文学江湖》一书,王鼎钧有一席话写的真好:“一本书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我的世界是江湖,江湖的对面是台阁,逞袍笏冠带,我见过:江湖的对面是学院,是博学鸿词,我梦过。
文人些经历并未改变江湖的性质,只是增添了它的风波。
五十年代我们曾说:'只有杀头的文章,没有发磕头的文学;只有坐牢的文学,没有做官的文学;只好发疯的文学,没有发财的文学。
`错了,文学也磕头,也发财,也做官,只是在江湖中只有杀头、坐牢、发疯。
"(010)呜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杰出的作家都掌握着一个度,他的这个度对生活认知的深度反与文学把握的深度。
一个人性的尺度足以能囊括世态穿透人伦。
鼎钧先生退居美国,不用高尚的理论套解文学,高龄而发读书妙言:“古人'三余`读书,夜为日之余,冬为岁之余,雨为晴之余,我曾说过可以有第四余,'老为生之余`。
祖德天恩,老而不死,总算熬到了时候,'残生读书`果然应验。
这时候精力和记忆力却减退了,好在我不做研究,读书更佳。
”(046)作者读了大陆版《荒诞小说选萃》,很有感慨,他说:“现实主义撞到“文革"这块铁板上,可能有技穷文叹。
......″文革"有其内在的合理,也就是病理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的 强烈认 同感 与 皈依 欲 。《 白纸 的传 奇 》 , 官 中 丢
一
、
回家 的父 亲带 回一 个 沉 甸 甸 的箱 子 , 满 的不 是 钱 装
对 于 家 乡 的所 在 , 鼎 钧 曾坚 定 地 希 求 皈依 。 王
物 , 是崭 新 的 白纸 , 而 在倏 忽 七 年 后 , 竟 然 换来 儿 子 得到 白纸后 的快乐 , 和父 亲那 句 “ 清清 白 白就 好 ” 的
论 王 鼎 钧 散 文 的 怀 乡情 结
( 州 大学 , 苏 江苏 苏卅f 1 1 3 52 ) 2
一
—
—
j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囔 一
, 一 一 一 一套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囊 一 一 一 一 一 一囊 一套 —. 一 一 — 一 一 一囊 一囊 一 一 一 套 _
14 9 3年大 后方 的流 亡 中学 , 次地 理 课 上 , 老 师 一 当
问起抗 战胜利后 学 生们 希 望 在 什 么地 方 居 住 , 十几
轻叹, 温情 暖意 , 溢其 间 。《 方 阳光 》 是 将 亲 洋 一 更
第 2 6卷 第 3期
2l 0 0年 6月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科 版 ) 社
Vo . 6 No 3 12 . Jn 2 O u . Ol
o r a fNo t h n n t u e o tr C n e v n y a d Hv r e e ti we ( o ilS in e u n lo rh C i a j si t f Wa e o s ra c n d o lc r Po r S ca c e c t c
王鼎 钧 是一 位 情感 炽 烈 的散 文 作家 , 将 长久 他 以来无 法 释怀 的乡 愁糅 和 进 文 字 中 , 发酵 出醇 厚 的
怀乡美 酒 。他 的抒 情散 文 中 , 有 寄 托作 家 本人 浓 多
烈情思 的怀 乡之 作 。然 而 阅 读 时 又很 容 易 发现 , 王 鼎钧 怀 乡散 文 中的家 乡 , 一个极 其矛 盾 的存 在 , 是 作
改 变 ?这一 追 问关 系到 我们对 作 家写作 时心路轨 迹
的考察 , 以说 是打 开 王 鼎 钧 创作 精 神 密 码 的一 把 可 钥匙。
代人》、 碎玻 璃》以及 《 心 房 漩 涡》 。余 光 中称 《 左 等
赞道 : 海外 作 家鼎 盛 , 格 多 变 , 旅 外 尤 久 而创 “ 风 其 作 不 衰 者 ,诗 人 首 推 杨 牧 ,散 文 家 首 推 王
摘 要 : 怀 乡主 题 在 王 鼎钧 的抒 情 散 文 中屡 见 不鲜 , 中 蕴涵 了他 独 特 , 乡情 结 。通 过 对 作 家人 生 经 历 及 其 散 文 其 V -
文 本 的 考 察 来揭 示故 乡对 王 鼎钧 而 言是 一 种 复 杂 而 矛 盾 的 存 在 , 参 透 其 一 乡情 结 的 关键 。进 而考 察 王 是 V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 ● ● ● 一● 羹 一 ● 套 套 一羹 一 套 女 一女 一 套 一 ● 一 羹 套 一 羹 一 奠 一 奠一 羹 一 奠 一 套 一 女一 套 一 奠 一 奠 一 女一 一 女 一 奠 一 奠 — 女 一 寞 一 套 一 一 奠 一 奠 一 女 一 女 一 套一 奠 一 羹 一 羹 一女 一 奠 — 奠,
的回答 ?
故 乡 对 王 鼎钧 意 味着 什 么 , 者 说故 乡 的意 义 或 对 于一 个长 久漂 泊 经 砺 炼 的人 生 是 否 已经 悄 然 饱
种制度 ” 的丰富人 生 经历 , 作 四十余 种 , 散 文集 著 有 《 情人 眼》 《 、 人生试 金石 》、 开 放 的人 生 》 《 《 、 我们 现
鼎钧 散 文 怀 乡情 结 的特 征 , 以 归 结 为 包 孕 完 美 与残 缺 这 一 矛 盾体 的 梦 。 可 关 键 词 : 王 鼎钧 ; 文 ; 乡情 结 ; 散 怀 梦 中 图分 类 号 : I0 . 2 67
、
. 文章 编 号 : 1 0 - 4 4 ( 0 0 O — 0 7 — 0 0 8 4 4 2 1 ) 3 04 3
王鼎钧 , 山东 临沂人 , 当代 散 文大家 。少 时离家 参 加抗 战 , 辗转 于 大陆各 地 ,9 9年 去 台湾 ,9 8年 14 17 移居美 国。他 有着 “ 经 七 个 国家 , 五 种 文化 , 历 看 三
岁 月逝 去 , 天 再 问同样 的 问题 , 今 王鼎钧 会给 出怎样
名 , 聚集 了众 多 精 神 偶 像 , 有 苟 卿 和 汉 代 的 二 还 古 疏, 近有兰 陵县 长范 筑先 , 他们 在作 家笔 下化作敦 厚
儒雅 、 高风 亮节 的精 神 符 号 , 如范 筑 先 县长 就 是 “ 文 官不 爱钱 , 官 不 怕 死 ” 完 美诠 释 。作 者 极 力 颂 武 的
家从 心灵上 愿意 无 限贴 近 家 乡 , 又 在不 由 自主地 却
排斥 现实 意义上 的家 乡 。在 某 种 意义 上 看 , 乡甚 家
扬他 们 的品行 , 并把 他 们 作 为 自己 的偶 像 来膜 拜 与
镜鉴 。在作 家 对故 乡鼎 力 赞美 的基 调 背 后 , 对 故 是
至 只存 在 于作家 的“ 中。 梦”现 多样 的情 感 倾 向。 《 吾
乡》 中的故 乡 兰 陵 在 作 者 心 中的 意 义 不 凡 , 佛 那 仿 不是 夹卧在 山岭 冈峦 中 的小 城 , 是 一 处圣 地 。在 而 王鼎 钧笔下 , 兰陵镇 不仅 在历 史上 名人辈 出 、 美酒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