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表面胰蛋白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壳聚糖是一种来源广泛、性质优良的生物材料,由于其天然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生物材料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阐述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一、壳聚糖制备方法壳聚糖是由甲壳蝶类和虾类的外壳中提取得到,也可通过脱乙酰化壳聚糖基质来合成。
壳聚糖主要成分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胺,其分子式为(C8H13NO5)_n,分子量为15000到500000之间,具有可溶性、透明性等优异性质。
常见的壳聚糖制备方法包括酸处理、碱处理、化学修饰和微生物发酵等。
酸处理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酸催化将壳聚糖基质中的乙酰基水解掉,从而得到壳聚糖。
碱处理方法则利用碱性条件下,甲壳蝶类和虾类外壳中的壳质变成壳聚糖。
化学修饰是改变壳聚糖的化学性质,如羟乙基化、胺基化等,从而得到更适合特定应用的壳聚糖。
微生物发酵则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酶类促进壳聚糖生成。
二、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1. 医药领域壳聚糖可用于医药制品的包装、载药、控释等方面。
例如将药物包裹在与壳聚糖亲和性较好的载体中,制成微球等载药系统,可实现对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调节,达到良好的缓释效果。
此外,壳聚糖还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等医学领域。
2. 食品工业领域壳聚糖具有天然的保鲜、防腐、控释等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方面。
例如将壳聚糖制成纤维素膜用于包装肉类、水果、蔬菜等食品,可保护食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保鲜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食品保鲜剂、酸奶等食品。
3. 环境保护领域壳聚糖可以用于制备水处理材料、油污处理剂、吸附剂等环境保护领域。
例如将壳聚糖制备成微球、纤维等形式,用于吸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在环境净化、水处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壳聚糖还可用于新型生物柴油等领域。
长春应化所推出多糖润肠米
o em t lds ( IA —C f h e s f e —P N P M O—M A)cm se t l a ui A o p i o t
pr l :P p ao n h at z o [ ] oo s aie r a tnad ca c r tn J .Cli t s er i c r ea ii ld
fr ot H rgrl s [ ] ora o til C e . o nm e du e e J .Junl f e a h m c d ea Ma r s
i r .2 0 s y 0 9,1 4 6 ~4 7 t 9: 7 4 70
[ 0 JnS , i MZ hnS . t .S n ei,caat - 1 ] i P Lu ,C e L ,e a yt s h c r 1 h s r e
1J
2
3
4 1J
5 1J
1, 。
6
1 J
7
[ ] G o l u J gZ u i eJag o m n n“ mpr. 1 uq , i h ,Yz i .C m e t F n h n o p aa
t n o u e p r ma n t b n ee s u f c - mp i - i fs p r a a g e i f o u la e a s r e- i rn o ei a
OSmei”[ ] n1 hm,20 ,8 7 , 64— U da J .A a .C e 0 8 0( ) 2 3
( 上接 第 8页)
[ ] WagG , h g Fn . e a l e —ie i 2 4 n Z Z a ag ,t1 o r l O 一 n Y, Y .F w kS
基于壳聚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化工进展 2016年第35卷·846·of Mn,Fe,Co,Ni,Cu and Zn:relationship to the 3-methyl analogs[J].Inorg. Chim. Acta,2000,300-302:1082-1089.[36] GHASSEMZADEH M,FALLAHNEDJAD L,HERA VI M M,et 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ew silver(I) andpalladium(Ⅱ) complexes containing 1,2,4-triazole moieties[J]. Polyhedron,2008,27(6):1655-1664.[37] ROBIN J Blagg R J,L´Opez-G´Omez M G,CHARMANT J P H,et al. The oxidative conversion of the N,S-bridged complexes[{RhLL’(μ-X)}2] to [(RhLL’)3(μ-X)2]+ (X = mt or taz):acomparison with the oxidation of N,N-bridged analogues[J]. Dalton.Trans.,2011,40(43):11497-11510.[38] CASTIN E A,GARCI´A-SANTOS I,DEHNEN S,et al.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DFT calculations of a novel hexanuclear silver(I)cluster-complex containing 4-ethyl-5-pyridin-2-yl-2,4-dihydro-[1,2,4]triazol-3-thione as a result from the cyclization of 2-pyridinformamideN-4-ethylthiosemicarbazone [J]. Polyhedron,2006. 25(18):3653-3660.[39] BHARTI A,BHARTY M K,KASHY AP S,et al. Hg(Ⅱ) complexesof 4-phenyl-5-(3-pyridyl)-1,2,4-triazole-3-thione and 5-(4-pyridyl)-1,3,4-oxadiazole-2-thione and a Ni(Ⅱ) complex of 5-(thiophen-2-yl)-1,3,4-oxadiazole -2-thione:synthesis and X-ray structural studies[J].Polyhedron,2013,50(1):582-591.[40] YU H X,MA J F,XU G H,et al. Synthese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four new organotin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containing triazole[J].J. Organomet. Chem.,2006,691(16):3531-3539.[41] PATIL S A,MANJUNATHA M,KULKARNI A D,et al.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fluorescence and biological studies of Mn(Ⅱ),Fe(Ⅲ)and Zn(Ⅱ) complexes of Schiff bases derived from Isatin and 3-substituted-4-amino-5-mercapto-1,2,4-triazoles[J]. Complex. Met.,2014,1:128-137.[42] CAMMI R,LANFRANCHI M,MARCHIO L,et al. Synthesis and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dihydrobis (thioxotriazolinyl) boratocomplexes of zinc(Ⅱ),bismuth(Ⅲ),and nickel(Ⅱ). M…H-Binteraction studied by Ab initio calculations[J]. Inorg. Chem.,2003,42(5):1769-1778.[43] CHU W J,YAO H C,MA H C,et al. Syntheses,structures,and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coordination polymers assembled from zinc(Ⅱ) salts with 1,2-bis[3-(1,2,4-triazolyl)-4-amino-5-carboxylmethylthio]ethane[J]. J. Coord. Chem.,2010,63(21):3734-3742.[44] CHU W J,YAO H C,FAN Y T,et al. Anion exchange inducedtunable catalysis properties of an uncommon butterfly-liketetranuclear copper(Ⅱ) cluster and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J].Dalton. Trans.,2011,40(11):2555-2561.[45] CHU W J,HE Y,ZHAO Q H,et al. Two 3D network complexes ofY(Ⅲ) and Ce(Ⅲ) with 2-fold interpenetration and reversibledesorption-adsorption behavior of lattice water[J]. Journal of SolidState Chemistry,2010,183(10):2298-2304.[46] CHU W J,HOU X W,ZHAO Q H,et al. Four novel lanthanide(Ⅲ)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3D network structures containing 2-foldinterpenetration[J]. Inorg. Chem. Commun.,2010,13(1):22-25. [47] AIN Q,PANDEY S K,PANDEY O P,et al. Synthesis,spectroscopic,thermal and antimicrobial studies of neodymium(Ⅲ) and samarium(Ⅲ) complexes derived from tetradentate ligands containing N and Sdonor atoms[J]. Spectrochim. Acta,Part A,2015,140:27-34.[48] BAHEMMAT S,GHASSEMZADEH M,AFSHARPOUR M,et 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Pd(Ⅱ) complexcontaining a new bis-1,2,4-triazole ligand:a new precursor for thepreparation of Pd(0) nanoparticles[J]. Polyhedron,2015,89:196-202. [49] ZHANG R F,WANG Q F,LI Q L,et al. Synthese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triorganotin(IV) complexes of Schiff base derivefrom 4-amino-5-phenyl-4H-1,2,4-triazole-3-thiol and 5-amino-1,3,4-thiadiazole-2-thiol with p-phthalaldehyde[J]. Inorg. Chim. Acta,2009,362(8):2762-2769.[50] BHAT K S,POOJARY B,PRASAD D J,et al. Synthesis andantitumor activity studies of some new fused 1,2,4-triazole derivativescarrying 2,4-dichloro-5-fluorophenyl moiety[J]. Eur. J. Med. Chem.,2009,44:5066-5070.2016年第35卷第3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847·化工进展基于壳聚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许龙1,黄运安1,朱秋劲1,2,叶春1(1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基于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亲和性和选择性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磁性胰蛋白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关键词 : 分子印迹 ; 表 面印迹 ; 磁性微 球 ; 胰蛋 白酶
中图 分 类 号 : 0 6 3 6 . 9 文献标志码 : A
Pe r f o r ma n c e e v a l ua t i o n ba s e d o n ma g ne t i c mo l e c u l a r l y
o f c h i t o s a n . m a g n e i t c mo l e c u l a r l y i m p i r n t e d p o l y me r ( MMI P ) w a s p r e p a r e d b y s u r f a c e i m p i r n t e d u s i n g t r y p s i n聃 t h e t e m p l a t e , a c yl r -
p a c i t y wa t f , 1 6 2 . 6 mg ・g ~.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o f a d s o pt r i o n a n d s e l e c t i v e a l s o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ma g n e t i c i mp i r n t e d ol p m e y r h a d S e a t -
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胰蛋白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胰蛋白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酶在许多应用中都发挥着重
要作用。
然而,自由酶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稳定性、重现性等问题,无
法实现长期稳定的储存和使用。
因此,固定化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
方案。
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可以更方
便地进行回收和重复利用,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均有很大的优势。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产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
再生性等特点,成为了固定化酶的优秀载体。
胰蛋白酶是消化蛋白质的
一种常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壳聚糖微球作为载体,固定化胰蛋白酶,并对
其进行性质和稳定性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制备壳聚糖微球
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交联-乳化凝胶化法制备壳聚糖微球,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调节配方,得到粒径分布较为均匀、表面光滑的微球。
(2)固定化胰蛋白酶
将制备好的壳聚糖微球与胰蛋白酶进行反应,使其在微球表面固定化。
(3)性质和稳定性研究
通过对固定化胰蛋白酶的工作效率、催化活性、稳定性等进行测试,比较其与自由酶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四、研究意义
胰蛋白酶的固定化研究对于优化酶催化的条件、提高催化效率和稳
定性、推动酶在医疗、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可
以为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第27卷第9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27,No.9 2011年9月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ept.2011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王艺峰,王立莹,刘 洲,曾珊珊,徐 敏(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 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
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 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 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关键词: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分子印迹;蛋白质印迹聚合物;蛋白质选择性吸附与分离中图分类号:O6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7555(2011)09 0126 04收稿日期:2010 09 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703030);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资助通讯联系人:王艺峰,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蛋白质选择性分离材料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E mail:yifengwang@w hut.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被引入到蛋白质选择性吸附与分离领域。
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采用的功能单体大多为小分子物质,在制备印迹聚合物过程中以及有机溶剂等往往容易对蛋白质造成变性失活等影响[1,2]。
目前,已有研究者开展了利用天然大分子壳聚糖作为印迹材料来制备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研究工作[3~5],该方法简单方便,制备条件温和,值得进一步关注。
增加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识别位点,对于提高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壳聚糖支架材料的制备、表面修饰及细胞粘附性能的研究
文 章 编 号 : 1 0 -0 52 0 )60 9 -7 0 39 1 (0 80 —9 20
壳 聚 糖 支 架 材 料 的 制备 、表 面 修 饰 及细 胞 粘 附 性 能 的研 究
文鹏 飞, 宋克 东, 刘天庆, 朱艳 霞 ( 大连理工 大学 干细胞与组 织工程研 究室,辽宁 大连 16 2 ) 104
Cel he i n Be a i r Fa r c to nd S f c — o fc to l Ad so h v o , b i a i n a ur a e M dii a i n o t s n Se f0 ds fChio a a f l
W EN n -e , S Pe g f i ONG - o g LI Tin qig ZHU n x a Ke d n , U a - n , Ya - i
第 2 第 6期 2卷 20 年 l 08 2月
高 校
化
学
工
程
学
报
NO 6
De . c
) .2 1 2
2 0 0 8
J un l f e ia gn e igo ChieeUniest s o ra Ch m c l o En ie rn f n s v rie i
(tm l a dT su n ie r gL b rtr, l ies yo e h oo y Dain 1 0 4 Chn ) Se Cel n iseE gn ei a oaoy Dai Unv ri f cn lg , l a 1 2 , ia n n a t T 6
o t h n r ae c fol o .wh c s u e st e c n r ls mpl r u Th SCsc io a o osts no te u te t d s a dto ih wa s d a h o to a e g o p. e M .h t s n c mp ie we e t ie w i o c s me h d n o e v d n e fu r s e e r san d t H e ht h t o a d bsr e u d r l o e c nc m ir s o e a d c n i g l cr n c o c p s n s a n n ee to
壳聚糖基分子印迹磁性微凝胶的制备及释药特性
壳聚糖基分子印迹磁性微凝胶的制备及释药特性唐春燕王红飞张黎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摘要:分子印迹凝胶(MIHs)在分离、催化、传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倍受关注。
本研究以羧甲基壳聚糖为功能聚合物母体,京尼平为交联剂,经硅氧烷改性的Fe3O4粒子为磁性组分,采用油包水(W/O)反相乳液法制备新型咖啡因印迹磁性微凝胶(Fe3O4@SiO2@MIHs)和非分子印迹磁性微凝胶(Fe3O4@SiO2@non-MIH)。
用红外IR、XRD、SEM、荧光光谱和磁学性能测量系统对微凝胶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释放实验表明,咖啡因在印迹微凝胶中的释放速率要比在非印迹微凝胶中的慢,且释放速率受模板分子和咖啡因负载量的影响。
茶碱在咖啡因印迹微凝胶中的释放实验表明微凝胶对咖啡因有特异选择吸附性。
关键词:分子印迹微凝胶壳聚糖;京尼平;药物释放前言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是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相匹配的材料,即分子印迹材料(molecularly imprintedmaterial s, MIMs)的技术,常被形象的描述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分子印迹材料由于制备简单、功能可设计、坚固耐用而被誉为“万能的分子识别材料”,在传感、模拟酶、催化、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传统方法制得的MIHs多为块状,需经粉碎、过筛等工序,获得的材料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宽,且粉碎过程中会破坏部分识别位点,产率较低。
[3]因此,制备结构规整、小尺寸,并具有更高的亲和力、选择性的MIHs 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具有超顺磁性的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生物科技方面收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包括靶向药物输送、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增强、生物传感器、快速环境和生物分离、痕量特定目标物质的浓缩。
[4]赋予分子印迹材料磁性能,将有助于扩大其应用范围。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绪论引言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MIT)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分离技术,即制备在空间结构及结合位点上与目标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涉及化学、高分子、生物、医药、材料等多学科交叉,在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抗体、模拟酶催化、膜分离技术、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固相提取、临床药物分析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1]。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是一种基于色谱分离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指液体样品在正压、负压或重力作用下通过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固相萃取装置,从而将特定的化合物吸附并保留在SPE柱上的实验方法。
主要应用于环境样品痕量检测、药物分析与分离、生物与临床样品分析及其他如食品工业等方面,是一个被非常看好的并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分离技术。
1.2分子印迹技术1.2.1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是模板分子(Template)以共价键或非共价键形式与功能单体(Monomers) 结合,并在引发剂作用下与交联剂(Crosslinker) 发生聚合,洗去模板分子之后,形成在空间结构及结合位点上与目标分子完全匹配的几何空间空穴,该空穴在形貌和作用力方面对模板分子都有着记忆和识别特性。
印迹过程图示见图1。
1.2.1.1 分子印迹法-预组装法预组装法(Pre-organized approach )也叫共价印迹法,是由德国的 Wulff 教授研究小组[2]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
共价印迹法是指在进行聚合反应以前,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相互联结的,该共价联结的产物在保持共价联结固定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完成后,上述的共价联结则通过分解反应,使聚合物中的模板除去,即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
当此印迹聚合物和客体分子相遇时,则又可形成相同的共价联结。
《化工时刊》2010年(第24卷)总目次
赵传峰等
( 3—1 氢氧化镁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
徐
静等
( 7一I )
( 4 7— )
5一氨基 苯 [ ] 噻 吩 一2一甲酸 乙酯 的 b并 张少 宁等 合成 芥 酸氧化裂解制备十三烷二酸研究 菲加氢制取 B X工艺的实验研究 T 耿 炜等
( 4 琼脂糖 一 3 ) 普鲁 兰凝胶体 系中羟基磷灰石的 仿 生 合成 博涵 萍 等 ( 6 新型抗肿瘤药庚铂 的合成研究 3— ) 杜有 国等
— —
1 : 的研 究 1 性
谷 氨 酸脱 氢 酶 发 酵 工 艺 的 正 交 试 验 设 计 颐 薇 等 ( —1 : 1 6 氧氯 化 法 制备 5一 一8 氯 一羟 基喹 啉 的研 究 张 珍 明 ( 2 ) 5— 7 超 临 界 C 取 牛 至 挥 发 油 的工 艺 研 究 信秀 灵 等 ( — 0 干 气 预提 升 技 术 在 催 化 裂 化 中应 用 的 分析 O萃 1 2) 徐 兵等 ( 5—3 ) 0
沈晓燕等
d—F , 米 颗 粒 的 可 控 制 备 及 其 性 能 佳 佳 等 eO 纳 周 刘大壮等
( 2—1 沉淀聚合法制备对氨基苯 甲酸印迹 聚合物 ) 赵越凡等 及 其 表 征 ( 2
—
( 6
—
马来 酸酐 接 枝 聚丙 烯 的合成 及 P P—g— ( 2—8 P G 的 制备 ) E 曝艳 华 等
N Y 分 子筛 负 载 有机 膦 酸 催 化 合 成 硬 脂 酸 a 陈 乙 酯
磊 等 ( 1) 2 4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研究 余利娟等 ( 6—1 ) 5 Mn pe )C2配合 物 的合 成 与 表 征 ( hn 2 1 何 飞刚 ( 2 ) 6— 1
壳聚糖基膜材料的制备、性能与结构表征
壳聚糖基膜材料的制备、性能与结构表征壳聚糖基膜材料的制备、性能与结构表征摘要: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功能生物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和可降解性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基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膜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表征方法。
1. 引言壳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线性聚合物,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等。
因此,壳聚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工程等领域。
而壳聚糖基膜材料作为壳聚糖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也备受关注。
2. 壳聚糖基膜材料的制备方法2.1 溶液浇铸法溶液浇铸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壳聚糖基膜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平板或圆形模具中,在自然干燥或烘干的条件下制备成薄膜。
2.2 水凝胶法水凝胶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制备壳聚糖基膜的方法。
首先将壳聚糖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底部为壳聚糖凝胶的薄膜模具中,通过溶剂蒸发或冷冻干燥方法制备成薄膜。
2.3 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复合膜的方法。
将壳聚糖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壳聚糖溶液,然后将基材浸渍于壳聚糖溶液中,使其充分吸附壳聚糖,再经过适当的处理制备成壳聚糖基膜。
3. 壳聚糖基膜材料的性能研究3.1 机械性能壳聚糖基膜材料的机械性能是评价其物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等。
3.2 热性能壳聚糖基膜材料的热性能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性能。
常用的热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3.3 吸湿性能壳聚糖基膜材料的吸湿性是指其在空气中吸湿的能力。
吸湿性能的好坏与壳聚糖的结构有关,常用的测试方法为质量法和色谱法。
4. 壳聚糖基膜材料的结构表征4.1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结构表征方法,可以通过测定壳聚糖基膜的衍射峰位置和强度来分析其晶体结构和结晶度。
壳聚糖聚合物材料表面印记方法
壳聚糖聚合物材料表面印记方法分子的印记技术就是一项相关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其制备出来的一些聚合物质对于一些特定分子有很强的识别性,这些印记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与亲和性,制作的成本也是相对的低廉,因此,运用是比较的广泛的。
该篇文章主要对壳聚糖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印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对此应用也做了相关分析,以为相关工作人员作出一定的参考。
标签:壳聚糖聚合物;分子印记方法;应用;分析与探讨1 前言这些年来,随着其经济水平快速持续的增长,我们对于一些相关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这其中分子印记技术制备出的一些聚合物质可以对这类的一些特定分子物质进行专一识别。
因而,对于壳聚糖聚合材料表面印记方法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其相关的应用前景是十分的广泛的,该篇文章主要根据这些,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2 制备上2.1 所需的原料在该次相应的研究当中,我们主要运用了聚烯丙基胺和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氧乙酸、4-苯氧乙酸;2.4-苯氧乙酸等等;正硅酸四乙酯。
2.2 相关的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首先,要将正硅酸四乙酯和一定量的乙醇混合的加入到已经准备好的三颈椎的圆底烧瓶之中,其相关容器的容量为500毫升,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放入的这些物质,做均匀快速的搅拌,持续搅拌的时间为四分钟,使得这两种物质能够完全的混为一体,然后,便可以加入合适量的氨水,同时,也要进行均匀快速的搅拌,搅拌的时间仍然是四分钟,最后,使用相应的搅拌器,均匀迅速的搅拌,搅拌的时间是16个小时,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所需的二氧化硅凝胶的液体了。
把相应的粒子物质,分配均匀之后装到准备好的五根离心管当中,其相应的体积的容量为50毫升,主要是采取分离操作和置换操作。
然后运用百分之九十六的乙醇和污水甲苯溶液,进行相应的离心分散操作和置换操作,重复上面的操作四次。
然后把任意的一根离心管中已经分散完了的氧化硅凝胶粒子,用污水甲苯做好再次分散在260毫升体积中的三颈磨口圆底的相应烧瓶当中,在相应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适量的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之后进行加热搅拌,直至其达到我们所需回流的相应的温度值,所持续的时间一般是22个小时。
壳聚糖的表面修饰及功能化方法研究
壳聚糖的表面修饰及功能化方法研究壳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低毒性等优点,因此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壳聚糖的应用受限于其特性,如溶解性差、稳定性低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关于壳聚糖表面修饰及功能化的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壳聚糖的表面修饰方法及功能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壳聚糖表面修饰方法1. 化学修饰法化学修饰法是最常见的壳聚糖表面修饰方法之一,通过化学反应引入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化合物,改变壳聚糖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酰化、醇化、胺化等化学反应将壳聚糖表面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胺基等,从而改变壳聚糖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吸附性能。
2. 生物修饰法生物修饰法是利用生物学反应或酶的作用,通过生物修饰剂改变壳聚糖表面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例如,利用酶可选择性地将特定官能团引入壳聚糖分子,进而调控壳聚糖的亲疏水性、电荷性和生物活性。
生物修饰法不需要外部化学试剂,避免了可能的毒性和环境污染。
二、壳聚糖功能化方法1. 电化学功能化电化学功能化是利用电化学技术对壳聚糖进行表面修饰,实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调控。
通过电化学反应,可以在壳聚糖表面形成导电聚合物或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从而赋予壳聚糖电导性能和催化性能。
电化学功能化方法在传感器、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纳米材料功能化纳米材料功能化是利用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与壳聚糖进行复合,从而赋予壳聚糖新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将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等引入壳聚糖分子中,可以提高壳聚糖的导电性、光催化性能和抗菌性能等。
纳米材料功能化方法为壳聚糖的应用拓宽了可能性。
3. 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指通过对壳聚糖进行多种功能修饰,使其具备多种性能和功能。
例如,将壳聚糖与药物进行复合,可以制备出药物缓释系统;将壳聚糖与抗菌剂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
多功能化方法可以利用壳聚糖的特性以及其他功能材料的优势,实现合成材料的多样化性能。
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壳聚糖,又称为蛤壳素,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如虾壳、蟹壳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首先,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酸解法、酶解法、电解法等。
其中,酸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酸解法通过使用酸性条件,将壳聚糖原料与酸进行反应,使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壳聚糖。
酶解法则是利用一定的酶促反应来使壳聚糖产生,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壳聚糖原料转化为壳聚糖。
电解法则是利用电解的原理,通过电解设备将壳聚糖原料进行电解,形成壳聚糖。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其次,壳聚糖基生物材料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之一就是用壳聚糖制备药物缓释系统。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以作为药物缓释系统的载体。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微球中,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组织工程支架。
组织工程支架是一种用于替代受损组织的材料,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被人体组织所接受并逐渐降解,为新生组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壳聚糖还可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生物膜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壳聚糖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天然来源和无毒性特点,壳聚糖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
以食品添加剂为例,壳聚糖可以作为一种保鲜剂,通过形成包覆膜的方式,提高食品的留存期和保鲜效果。
同时,壳聚糖还可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等,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由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降解性,可以用于水质净化、废气处理等方面。
例如,将壳聚糖微球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
综上所述,壳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是近年来科学界关注的热点。
壳聚糖的表面修饰及其在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壳聚糖的表面修饰及其在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应用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生物分离技术中。
为了改善其性能和适应特定应用,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研究,通过表面修饰壳聚糖,可以使其在生物分离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何选择壳聚糖进行表面修饰呢?首先,壳聚糖具有天然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非常适合用于生物分离技术。
其次,壳聚糖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可以方便地引入各种化学修饰物,进一步扩展壳聚糖在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范围。
表面修饰是指在壳聚糖纳米颗粒或薄膜的表面引入化学修饰物,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
这种修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化学修饰、物理修饰和生物修饰等。
下面将主要介绍壳聚糖表面修饰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在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一种常见的表面修饰方法是化学修饰。
通过反应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可以改变壳聚糖的电荷、疏水性、亲疏水性等性质,进而调控其在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例如,引入阳离子化合物可以使壳聚糖纳米颗粒与带有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吸附作用,实现分离和富集。
此外,通过引入疏水基团,可以改变壳聚糖的亲疏水性,用于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分离等技术。
物理修饰是另一种常见的壳聚糖表面修饰方法。
例如,通过物理吸附金属离子或金属纳米颗粒,可以在壳聚糖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修饰层。
这对于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催化反应、分子识别和传感器等应用非常重要。
另外,通过将壳聚糖纳米颗粒或薄膜制备成不同形状或尺寸,也可以改变其在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应用特性。
生物修饰则是利用生物相容性的特性,通过壳聚糖与目标生物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壳聚糖的凝胶化反应,可以将一些生物识别分子(如抗体和DNA)固定在壳聚糖基质上,形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修饰层。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高效分离和富集,有助于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壳聚糖的表面修饰在生物分离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纳米颗粒和薄膜的表面修饰方面,壳聚糖可以用于生物分离材料的制备,如固相萃取材料、柱分离材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壳 聚 糖 表 面 胰 蛋 白酶 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的 制 备 及 性 能 的研 究
张 莹 苏 立 强
( 齐齐 哈 尔大学 化 学 与化学 工程 学 院 , 黑龙 江 齐齐 哈 尔 110 ) 606
摘 要 在壳 聚糖表 面通过 希夫 碱反应 嫁接一层 戊二 醛 , 成核 一壳结构 微球。然后 在这 个核 一壳微球上 , 形 以胰 蛋
白酶为模板分子 , 氨基苯硼酸为 功能单 体 , 了胰蛋 白酶分 子印迹聚合 物 , 过静态 吸附法 , 3一 制备 通 研究了聚合 物的吸
附性能 。结果表 明, 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较 高吸附容 量和特异选择性 。为从 蛋 白质 混和溶液 中分离富集胰 蛋 白
酶提供 了新 的材料和方法 。 关键词 分子 印迹聚合物 胰蛋 白酶 壳聚糖 戊二醛
mir s h r s T r u h sa c a s r to a d t e a s r t n p o e te ft e p l me ssu i d b ttc a s r t n c o p e e . h o g tt d o p in, n d o i r p ris o oy rwa t d e y s i d o i . i h p o h a p o
I s r vd sa n w t ras a d me o fte e rc me to e lt lc a r m xu e o r ti tao p o i e e mae l n t d o n h n ftmp ae moe ul fo a mit r fp o en. l i h h i r
S lci e En ih e to y o y e fo h o en S m p e n t e ee t rc m n fI s z m r m t e Pr ti a v lsi h M o e u a l m p i td Poy e y tm lc l ry I rn e lm r S se
在 的主要 问题是 分离 步骤 多 , 分离 时 间长等 影 响胰 蛋
酶 ) 来源 于 猪 、 、 等 动 物 胰 脏 的蛋 白水 解 物部
T 10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U一 9 1 北京普
胰蛋 白酶广泛应用于轻工业 、 医药工业和现代生物技 术等 领域 , 特别 是其 在 医药 、 品中 的应 用 , 有很高 食 具 的经济价值¨ 】 。目前分离提纯 的方法有沉淀法 、 反 胶束萃取、 凝胶过滤及超滤、 电泳、 亲和层析 J 。存
h eu ̄ h w dt t T e r s l s o e a e tmp a e mo e u e i r t d p lme a ih a s r t n c p ct n p cf ee t i . h t e l t lc l i e oy rh sh g d o i a a i a d s e i c s l ci t h mp n p o y i vy
Zh n n S q a g a g Yi g u Li in
( o eeo h m sya dC e cl n ier g Q qhr ii ri , el gi gQqh r1 10 ) C l g f e ir n h mi g e n , iiaUnv sy H i n j n ii 6 0 6 C t aE n i e t o a a
第2 4卷第 8期 21 0 0年 8月
化 工时 刊
Ch m ia n u ty Tm e e c Id s r i s J
Vo . 4, . 1 2 No 8 Au 8 2 0 g. . 01
d i1 . 9 9 j i n 10 o :0 3 6 / .s .0 2—14 2 1 . 8 0 3 s 5 X. 0 0 0 .0
Ab t a t T e t i l f gu aa d h d n a u o s e v r n n e e g a e n c i s n mir s h r y sr c h h n f ms o l tr l e y e i q e u n i me t w r r f d o h t a c o p e e b i o t o S hf ̄ b s e c in frfr n o e—s el c o p e e . d t e an w tp f lc lr r td p l me a ci a e r a t mi g c r o o o h l mir s h r s An n, e y e o e u a l i i e o y r s h mo y mp n w s n e ie t r p i s tmp a e mo e u a , y t sz d wi t sn a h h y e lt lc lr 3一a n p e yb r n c a i s f n t n n me n t e c r mi o h n lo o i cd a u c o a mo o ro h o e—s el i l hl
Ke wo d mo e u a r t g p lme ty s c i s n gu a ad h d y rs l c lri i i oy r r p i mp n n n h t a lt r l e y e o
胰蛋 白酶是 胰 腺 所 独 有 的 肽 链 内切 酶 ( 氨 酸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