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质与勘察工程方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与勘察工程方向)
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 2011 年 11 月
目录
前 言......................................................................................................................... II 第一章 指导思想........................................................................................................1 第二章 专业标准........................................................................................................3
在知识爆炸和工程技术国际化的背景下,工程专业的内涵在深度和广度上 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致使大学生的能力跟不上工程实践发展的脚步,具体 表现为工科专业的学生质量在下降,社会认可度受到挑战,重要的是不能满足 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这种窘况在国外同样存在。
美国工程与教育界对类似工程教育问题关注已十多年,特别是国家工程院 2004 年和 2005 年连续 2 年发表《2020 年的工程师》(第一卷和第二卷)以来, 大量专题研究报告、政府会议文件、工作行动计划等参与讨论,其中,由美国 著名工程与教育专家,原密歇根大学校长 James J.Duderstadt 和他的团队完 成的《变革世界的工程——工程实践、研究和教育的未来之路》(2008)是一份 颇具代表性的最新的综合报告。该研究报告中引用中国古谚:“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来说明工程师培养需要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提出“工程教育 应该脱离目前这种基于课题教学的教育方法,采取能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 建设能力的更主动的教学方法” 、“过多的讲授对于真正的学习不是好事!”
吉林大学资源查培养方案
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学院的前身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倡导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地质勘查系,始建于1952年。
地质学家俞建章院士、董申葆院士、业治铮院士、喻德渊、张寿常、张贻侠、张秋生等曾长期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
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1996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合校,保留原学院设置和名称。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根本的办学方针,逐渐发展成以地质学科为核心的理、工、管学科相互支撑的地球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7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教师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4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5人。
学院立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发挥地学学科优势,构建和完善研究型教学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特色。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等重点学科、岩石学等精品课程、辽宁兴城实习基地和长春周边实习基地、地质学基地班、地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岩矿双基实验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全面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培养措施,提升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与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大学、研究机构及地质调查部门,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中、韩、俄、朝、日、蒙6国协商成立的区域性国际学术组织――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围绕东北亚地区地质及资源环境问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吉林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科技教育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联合科技攻关。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科类别为工学,一级学科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该专业以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矿产勘查学、地球物理勘探、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等方法为手段,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矿产资源开展勘查与评价,是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
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学底蕴厚重,所处地域条件优越,教学体系完善,教师责任心强。
具有在基础地质、资源能源勘查评价培养优秀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具有培养学生在地质与环境、材料等学科交叉领域发展的潜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培养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期待毕业生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执业规范;(2)具有在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和实施资源、能源勘查、评价相关领域的项目;(4)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5)具有健强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能够负担未来几十年的社会重任。
三、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以及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指标点1-2:具备对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勘查技术等现代勘查方法的信息采集、处理、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
2、问题分析: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从事野外勘查、矿山或油田地质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相近专业如工程勘查、工程测绘工作的初步能力。
4、研究: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地质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勘察技术工程 培养方案
勘察技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勘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独立开展工程勘察工作的能力。
2、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3、具备勘察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了解国内外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与国际视野。
二、培养要求1、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实践能力,主动关注勘察技术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勘察技术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内容1、勘察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勘察技术基础、勘察技术原理、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等。
2、勘察技术专业课程:包括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专业知识,以及现代勘察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3、工程勘察实践课程:包括实地实践、实习和实训等,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勘察技术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跨学科综合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培养过程1、培养方式:采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培养方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包括实地勘察实习、勘察技术与设备实训以及勘察工程实践项目等。
3、课外拓展:包括参加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实地勘察考察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四、培养评价1、注重学业成绩的考核,并注重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注重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竞赛。
3、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五、实际推行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建立科学规范的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4、积极拓展与社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学生实践、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资源勘查工程 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培养方案一. 课程设置及目标资源勘查工程是地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地下资源进行勘查、评价、开发和利用,为综合开发利用地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工程技术。
资源勘查工程的培养方案主要面向地质工程、矿产勘查开发等相关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资源勘查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胜任勘查、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的工作。
资源勘查工程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资源地质学、矿产勘查、地质勘查工程、地下水勘查、地质调查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资源勘查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资源勘查专业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掌握资源勘查领域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在资源勘查、勘探开发、勘察设计单位、大中型矿山企业及地质工程公司从事地下资源勘查、评价、勘探、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 课程设置1. 资源地质学资源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地球球科学概论、矿床形成机制、矿床分类、矿床勘查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是资源勘查工程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矿产地质、矿物学与岩石学、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学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工程是资源勘查工程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钻探工程、地下水勘探、勘查地质学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质勘查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4. 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勘查是资源勘查工程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文地质调查、水资源勘查与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下水勘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资源勘查工程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地质图解读、地质调查方法、地质测量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质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资源勘查工程大学学习计划
资源勘查工程大学学习计划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简介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学习资源勘查及开发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城市规划与地下工程、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
学习这门专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广的就业面。
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专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大学学习计划1. 学习目标首先,明确自己学习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目标,即培养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浓厚兴趣,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应用能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在进行学习计划前,对专业课程进行梳理,明确各学科的学习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学: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地球的结构构造、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及地质规律,掌握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2)地理学:学习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遥感地理等相关内容,掌握地球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测量学:学习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测量技术。
掌握地形测量、测量定位、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环境科学: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学习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
积极参与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加强对资源勘查工程实际工作的了解和掌握。
(2)注重课外拓展,多参加学术活动、实践经验。
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实地考察等途径,拓展知识视野,增长见识。
(3)加强团队合作,注意沟通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们多交流,多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互相促进。
4. 实践能力培养在学习计划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
(1)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多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ac-noabm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培养方案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学院的前身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倡导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地质勘查系,始建于1952年。
地质学家俞建章院士、董申葆院士、业治铮院士、喻德渊、张寿常、张贻侠、张秋生等曾长期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
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1996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合校,保留原学院设置和名称。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根本的办学方针,逐渐发展成以地质学科为核心的理、工、管学科相互支撑的地球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7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教师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4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5人。
学院立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发挥地学学科优势,构建和完善研究型教学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特色。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等重点学科、岩石学等精品课程、辽宁兴城实习基地和长春周边实习基地、地质学基地班、地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岩矿双基实验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全面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培养措施,提升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与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大学、研究机构及地质调查部门,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中、韩、俄、朝、日、蒙6国协商成立的区域性国际学术组织――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围绕东北亚地区地质及资源环境问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
资源勘查工程 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的勘查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培养要求(1)熟悉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勘查技术等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勘查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练掌握地球物理方法、地质勘查方法、地球化学研究方法、遥感与GIS技术;(3)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体系1. 专业课程设置(1)地质学基础课程:地质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2)资源勘查专业核心课程:地球物理勘查、测量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矿床勘查理论与方法、遥感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查等;(3)实践教学环节:地质勘查实习、资源勘查工程设计、地质勘查综合实验等。
2. 实践教学环节(1)地质勘查实习:学生在勘查单位参与实际的地质勘查实习活动,熟悉勘查工作现场和操作流程;(2)资源勘查工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勘查项目论证等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地质勘查综合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勘查实验、数据处理、勘查报告撰写等实践性活动。
三、培养优势1. 师资优势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全面的教师队伍,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床学、资源勘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师。
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和实践指导。
2. 实践基础学校地处资源丰富的地区,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条件。
学校与多家地质勘查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实地勘查、项目实习等机会。
3. 教学资源学校拥有完备的地球物理勘查、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同时,学校还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期刊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81403二、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三、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学基础,扎实的化学、地质学和信息科学知识,较系统地掌握自然资源勘查、灾害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资源勘查、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实际工作的锻炼,达到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的地质、环境和灾害调查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分析、研究并解决资源勘查和灾害、环境地质调查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地勘单位、矿山和能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中的技术骨干。
本专业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5个具体目标:(1)具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掌握系统的资源勘查及环境与灾害地质调查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具有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备在资源、环境、灾害相关工程领域工作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3)能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能够在资源、环境、灾害相关工程领域从事调查、评价、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4)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5)具备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
六、培养要求(毕业要求):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所列的12项基本要求要求,我专业制定了明确、公开、可衡量的12条毕业要求。
根据毕业要求制定的有关文件和规定,结合毕业生跟踪反馈情况,学院不定期召集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等人员进行讨论、修订,来制定和规范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内容。
本专业毕业要求分为12条:(1)掌握解决资源勘查、灾害及环境地质调查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资源勘查与环境、灾害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针对资源勘查和环境、灾害地质调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且方案可行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针对资源勘查和环境、灾害地质调查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与科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针对资源勘查和环境、灾害地质调查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资源勘查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能够基于资源勘查工程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资源勘查和环境、灾害地质调查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吉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F AN Xu e — we i , HAO G u o — l i ,S HAN Xu a n — l o n g 2
p r o ra g ms f o r 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w h i c h e mp h a s i z e s he t t e c h n o l o g y ,me ho t d s a n d he t o r y i n p os r p e c t i n g .T h e c o mb i n e d e d u c ti o n p a R e r n s郐 e s t a b l i s h e d,s u c h a s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d e n t e r p r i s e ,u n i v e si r t y a n d i n s t i t u t e,u n i v e si r t y a n d f o r e i g n
P r a c t i c l a a b i l i t y t r a i n i n g s y s t e m i n t h e p o s t - 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s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h e s u b j e c t
第3 3 卷 第 4期
2 0 1 3拄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o u na r l o f S c i e n c e o f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y
资源勘察工程培养方案
资源勘察工程培养方案一、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资源勘察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本科高级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知识结构广泛,基础知识扎实。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熟悉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2)具有较强的实地勘察和实验研究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地质勘查仪器、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化验仪器等进行实地勘查和实验研究。
(3)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资源勘查和地质勘探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和实践能力。
能够从事资源勘查、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工程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实践工作。
2. 培养要求(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
(2)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资源勘查和地质勘探工作。
(3)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能够熟练操作地质勘查仪器、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化验仪器等进行实地勘查和实验研究。
3. 培养计划(1)培养年限:4年。
(2)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
其中,基础课学分不少于50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不少于60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4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学分不少于10学分。
(3)培养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实践教学包括实地勘查、实验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等。
4.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制图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学、地质勘查工程学、环境地质工程学等。
(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资源勘查技术、地质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环境地质勘查技术等。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在掌握地质学理论知识与方法基础上,系统学习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技能、勘查工程设计方法,熟知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具备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工作能力。
为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工程、资源信息系统工程及矿产开发与管理等单位或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提供硕士研究生生源。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2、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工作方法;3、具有对矿产资源形成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4、初步掌握与矿产资源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5、具备对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勘查技术等现代勘查方法的信息采集、处理、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6、具有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7、具有从事矿山(油田)地质工作的初步能力;8、具有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能力。
四、主要课程资源勘查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矿相学、物理化学、地球化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理信息系统、矿床学、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勘查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学。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地理信息系统181六、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比例七、实践教学环节182八、考试课程总表九、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各门成绩达到合格,学分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方可毕业。
院长(签字):2015年07月183十、课程体系结构图。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领域需要的,基础扎实、功底深厚,能够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领域显示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宽厚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基础;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能力要求1.工程技术知识要求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与计算机语言。
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
工程制图:掌握各种地质工程图样的制作和表示方法。
熟悉相关图学和数字信息知识。
包括测量学、测量学实践、地质制图。
2.需要掌握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掌握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地球物质构成原理及其演化、运移规律,具备在野外环境下辨认常见矿物、岩石的独立工作能力。
包括结晶学与矿物学、火成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地球物质组成学习课程。
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在野外环境下辨认主要地质构造形迹并作出合理推断的独立工作能力。
包括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认识实习。
掌握基本的古生物学与地史学知识,具备从事野外基础地质调查的独立工作能力,课程包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质教学实习。
矿产资源勘查相关技术方法,包括勘查技术与方法、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地质学。
3.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了解项目预算和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了解工程项目实施程序及质量控制标准;参与实际工程,在企业工程师带领下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了解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学、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地质科学基础知识和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掌握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具备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实践能力;2. 具备独立进行资源调查、勘探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地质灾害评估等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3. 具备在矿产企业、勘查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能力;4.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培养规划1. 专业课程设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地质学基础、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矿床学、矿物学、岩石学、勘查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环境地质工程以及勘查实习等。
2.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地质勘查实习、地质调查实习、地球物理勘查实习、地质灾害评估实习、地球化学勘查实习等。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和勘探技术。
3. 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学校应该建设多个实习基地,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矿产资源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同时还应该建设现代化的勘查地质实验室和地球物理勘查实验室,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4. 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应该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质量保障1. 教学团队建设资源勘查工程本科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专家、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专家等。
2. 教学环节质量把控对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校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来了解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科学学院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学院的前身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倡导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地质勘查系,始建于1952年。
地质学家俞建章院士、董申葆院士、业治铮院士、喻德渊、张寿常、张贻侠、张秋生等曾长期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
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1996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合校,保留原学院设置和名称。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根本的办学方针,逐渐发展成以地质学科为核心的理、工、管学科相互支撑的地球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7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教师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4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5人。
学院立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发挥地学学科优势,构建和完善研究型教学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特色。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等重点学科、岩石学等精品课程、辽宁兴城实习基地和长春周边实习基地、地质学基地班、地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岩矿双基实验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全面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培养措施,提升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与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大学、研究机构及地质调查部门,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中、韩、俄、朝、日、蒙6国协商成立的区域性国际学术组织――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围绕东北亚地区地质及资源环境问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吉林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科技教育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联合科技攻关。
有关单位和校友在学院设立了“五四”青年奖励基金、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等多项奖学金、奖励基金。
近五年来,教师在地学各领域取得研究成果200余项,其中36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目前在研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
目前在校本科生约800名,硕士生200名,博士生60名,留学生10名。
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定在50%左右。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掌握资源勘查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备与相邻专业人员对话和合作的能力,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面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勘查的需求,是融地质理论、勘查技术、矿业经济与环境及矿业政策法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地质工科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掌握地质科学和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固体矿产勘查和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概略了解当代地球科学中某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从事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等相关的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初步的固体矿产形成及分布规律等的综合分析和成矿预测的科学研究能力;
2.初步掌握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
3.具有对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处理、解释和在矿产勘查中应用的初步能力;
4.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5.掌握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具有矿产资源勘查设计、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从事矿山地质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相学、矿床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矿产勘查学和矿产勘查设计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将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及资源经济学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
设固体矿产勘查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
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方向侧重于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管理,以区域成矿理论与评价、成矿预测和矿产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经济研究为特色。
五、学制
一般为四年
六、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达到学校规定的大学生德育和体育合格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相应学分:195学分。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方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方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方向)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
地球科学学院
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
(2009年4月15日修订)
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和规范学生课外培养工作,学院根据多年课外培养经验,制定本课外培养计划。
一、课外培养计划是本科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
设置课外学分和组织课外培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实践科目学习的同时,发挥学习主动性,根据个人情况,围绕业务学习,自主进行旨在提高知识水平、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外学习、训练和科研活动。
二、本科生获得足够的课外学分,是取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应主动参加课外学习和实践训练取得课外学分,学院应为学生获得课外学分提供必要条件。
三、院教学工作办公室统筹管理学生课外培养工作,编制课外培养计划,认定课外学分。
四、学生根据课外培养计划中所列科目,自主参加课外学习训练,达到要求的,取得相应学分(项目及其学分见课外培养计划表)。
五、根据培养计划安排,各系、院实验中心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科室,承担相应的课外培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六、院教学工作办公室建立学生课外学分档案,作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查依据之一;学生获得课外学分时,应及时到院教学工作办公室办理登记、确认。
七、学生参加课外培养计划规定项目以外的其他课外实践取得成效的,也可向院教学工作办公室申请认定课外学分。
院教学工作办公室根据本规定第一条规定的原则并参照本规定第四条中的记分标准确定其课外学分。
八、本课外培养计划与2009版本科培养方案配套;从2009级学生正式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