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纵向音响控制手段简论——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乐园》第

合集下载

浅析德彪西的《12首钢琴练习曲》

浅析德彪西的《12首钢琴练习曲》

浅析德彪西的《12首钢琴练习曲》作者:闵敏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德彪西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坚持以自己革新的创作理念为前提,创造了一种新的钢琴艺术,是继肖邦之后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

本文主要分析德彪西创作于晚期的《12首钢琴练习曲》的技术课题和创作特征,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演奏。

关键词: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63-02一、德彪西简介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评论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德彪西音乐的诞生标志着西方音乐史从浪漫主义时期迈入了印象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德彪西对钢琴音乐的最大贡献在于对钢琴音响的发掘和在和声手法上的大胆创新。

他摆脱了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和声不再是功能性的,打破了传统和声主要以和弦连接进行的动力展开的手法。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朦胧、飘逸,幽静的气氛,刻画出精致细腻的色彩效果。

正是由于这些与印象派绘画风格相似的艺术特征,德彪西的音乐被人们称作印象主义音乐。

二、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创作阶段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可分三个阶段:1884-1900年是早期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两首阿拉伯风格曲》、《贝加莫组曲》、和《为钢琴而作组曲》。

这个时期的德彪西继承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虽然在和声运用上已经在探索新路,但还未形成真正的印象主义风格。

1901-1914年是中期印象主义风格成熟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版画集》、钢琴套曲《意象集》第一集和第二集、钢琴组曲《儿童园地》、《24首钢琴前奏曲》,这个时期是他印象主义风格最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1914-1917年是晚期阶段。

德彪西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不多,除了为两架钢琴而作的《黑与白》、《六首古代碑文》以外,主要的作品就是《12首钢琴练习曲》。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

色 彩 在 演 奏 时 的 技 术 处理 1 主题部分 : 本 乐 章 的 主 题 部 分旋 律 轻快 . 在 每 一 拍 的后 半 部 分 出 现 了“ ・” 的 音符 , 在 演 奏 时 应 当 注 意 在连 弓 中 顿 音 的
效果 f 两 音 的 时 间距 离应 当适 中 ) 。 由 于 本

的 手 指 动 作 来 适 应并 表 现 其特 殊 的 一 面
在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中 。 丰 富 细 腻 的 力度
小 节 突 然 出现 少 有 的 s f . 像是 顽 皮 的孩 子 故 意捣 乱 . 第 3 3至 4 4 小节 . 流动 的音 乐 到 这 里 忽 然 发 生 了 变 化 .节 奏 放 慢 了一
当 注 意 左 手 手 指 抬 放 的 动 作 与 右 手 弓子 弓 段 与 接触 点 的选 择 左 手 手 指 动作 的 处 理 可 以使 演 奏 时 音 符 的 清 楚 度 增 强 . 右 手 弓段 与 接 触 点 的 选 择 为 了处 理 音 色 的 问 题 . 例 如 第 四 乐 句 末尾 音 区变 高 而 出现 情 绪减 弱 的现 象 . 接触 点 的选 择 可 以帮 助 演 奏 者 处理 这 个 现 象

点 是在 “ >” 的 同时有 “ 0 一 mf —f ” 的 转
变 .这 需要 演 奏 时 右 手 运 弓 弓速 的掌 握 ,
通 过 弓 速来 凸显 音 符 . 而 非 右 手 给 予 弓子
的压 力 。 这 样 发 出 的 声 音 会更 加 充 满 立 体 感 . 并且 减少 噪音的发 生 : 第 二 点 是 由 于
层 次 以及 瞬 息 万 变 的 音 色 变 化 . 都 要 求演
奏 者 以变 化 的 指 触 方 式 . 奏 出符 合 整体 细 致 的音 响 效 果 ,应感 觉 到 声 音 在 指 尖 , 做 到柔中带刚 . 刚 中有 柔 《 练 习 曲博 士》 从题 目就 能 看 出 . 乐曲 具 有 练 习 曲 的性 质 . 十 六 分音 符 要 有 高 度 的清晰度 . 声音清 澈透 明. 音 符 之 间 的 连 接 不能拖拉 . 要干净利 落 , 因 此 手 指 触 键 部 位 可 适 当靠 前 .触 键 不 要 过 分 敲 击 . 不 要 太尖锐 . 注 意 旋 律 线 的起 伏 连 贯 , 手 指 下 键 速 度 快 而 敏 捷 全 曲力 度 虽 然 一 开 始 所 呈现 的是 弱 力 度 . 但 要 注 意 声部 力度 的 分层 . 突 出较 重 要 的 声 部 . 流 畅的音 型中

印象的脚步——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为例

印象的脚步——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为例
创 作 时 间 大 约 在 19 1 08年 之 间 06 9 是 献 给 当 时 年 仅 3 岁
的 女 儿 秋 秋 的 出 版 时 扉 页 上 写 着 : 为 了 明 天 的 一 切 + 随
同 父 亲 的温 和 的 好 话 把本 书 献 给 我 亲爱 的 小 宝 贝 。 每 ” 首 乐 曲都 有 一个 标 题 希 望 通 过成 人 的 眼睛 观 察孩 子 们 的
A 部 分 呈 现 出 高 度 的 致 性 采 取 非 严 格 镜 面 映 射 技 术 。 其 中 第 一 乐 句 如 图
对欧 美 各 国 的音 乐产 生 了很 深远
的 影 响 是现 代 音 乐 音 乐 的 开拓 者 儿童田地》作品内窖介绍 德 彪 西所 作 由 6首 曲子 构 成 的 《儿 童 园地 》组 曲 .其
他 的 音 乐思 维 理念 和 审 美情 趣 通过 对 《 L 固地》 组 自中 每一 个 乐 曲的 分 析 , 包括 曲 式结 构 J童 和声、调
式调 性 织 体 形 态等 问 题 , 兽结 概括 德 彪 西 的音 乐 思维 理 念 。通 过 学 日 、分 析 达到 培 养 自 发 散性 作 自 理
首部 是 由 单 一 主 题所 构 成 的 再 现 单三 部 曲式 首 部 中 的第 个 部 分 A 是 由 两 乐句 所 构 成 的 一 个 方
彦巫 堕
o川‰IE7/04 o o I 11 63洲61 。 48。13舀。9 8 I 8 4 1 5 i 8 5 / 5
日9 1

印 象的脚 步
以德 彪 西钢 琴组 曲《儿童 园地 》 为例
文 \ 马 颖辉
擅 要 :《 L J童园地》是印象' 大师德彪西音乐生涯成熟期的一部作品,本部作品中的 6首乐曲囊括 癍

浅谈在德彪西作品中音乐表情术语对演奏的指导——以前奏曲第一集为例

浅谈在德彪西作品中音乐表情术语对演奏的指导——以前奏曲第一集为例
成 。此外 ,乐 曲中对表 情方面 的术 语,例 如 :温 柔 的 ( d o u x )、暴 r a g e u r 暴 躁 的。
躁 ( r a g e u r )、嘲 弄 的 ( m o q u e u r )、兴奋 的 ( n e r v e u x )、 幽默 的
对 于 表 现音 色 的表 情 术 语 ,~般 多为 柔和 的 、优 美 的 、轻柔
术语的重要意 义。
二 、触 键和 音 色的 控制 德 彪 西 的作 品 更 多 的 是 用 客 观 的 艺 术 —— 色 彩 、 光 线 、 诗 情 、画 意通 过 暗 示 的手 法表 达 其 意 ,而对 这 些 因素 的实 现 ,除 去
关键词 :印象派 ;钢琴 前奏曲 ;音乐表情术语 ;作品指导
理 解作 曲家 的意 图 ,只有 这样 的演 奏才 是准 确 的诠释 。

打击 性 的音 响 。

音乐 形象 的把 握
在 德彪 西 《 前 奏 曲 》 中我们 可 以发 现 , 他使 用 的力度 术 语 一
应 当承 认 ,在 德彪 西钢 琴 作 品 中 , 速 度 术 语 使 用 的频 率 之 般 都 是 比较 弱 的 ,例 如 : t o u j o u r s 始 终 很弱 的 ,t r a n q u i l l e e t 高 , 正 因为对 乐 曲速 度 的 改变 ,才 能表现 出德彪 西 音 乐 中那 种瞬 f l o t t a n t 宁静 而漂 浮 不 定的 ,T r 6 s c a l m e e t d o u c e m e n t  ̄ 常 安 息万 变 的 光影 和 色彩 ,这 也并 不是 说 为 了塑 造变 幻 多变 的音 乐 , 静 并柔 和 等 ,这 些 术 语 结 合 了不 同 情 绪 的 力 度术 语 ,表 现 了不 而 随心 所 欲地 改 变节 奏 。在 演 奏 中 ,演 奏 者 要准 确 把握 乐 曲本 身 同个 性 的 力度 内 涵 。 因 此 在 演 奏 中 对 于 不 同 性质 的弱 也要 有 所 的速 度 、节奏 ,若遇 到 节奏 变 化 时 ,也要 保 证 乐 曲整体 速 度 的和 区 别 。对 于 短 暂 出 现 的 力 度 高 潮 ,大 都 瞬 间 又 回 到 了 弱 的 力度 谐节 奏 的 一致 ,对 于 速度 之 间 的转 换 也要 力 求做 到 自然 、浑然 天 范 围 ,对 于 强 的 力度 标记 也有 所 区 别 。如 : f u r i e u x 狂暴的,

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及钢琴演奏分析

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及钢琴演奏分析
德彪西《g小调 小提琴与钢琴奏 鸣曲》作品及钢 琴演奏分析
汇报人:
目录
01
德彪西的生平与 创作背景
04
作品风格与特点
02
作品曲式与结构 分析
05
演奏实践与表演 建议
03
钢琴演奏技巧分 析
06
作品评价与影响
德彪西的生平简介
德彪西出生于法国 巴黎近郊,自幼展 现出音乐天赋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 习期间,受到象征主 义诗歌和印象派绘画 的启发,逐渐形成了 独特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在《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 奏鸣曲》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手 法,展现了独特的音乐色彩。
德彪西在奏鸣曲中运用了丰富的和 声变化,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音乐 氛围,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该作品的和声运用对于后来的音 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 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作。
旋律线条
旋律优美,富有诗意 音色丰富,层次感强 节奏自由,变化多端 旋律与和声完美融合,表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触键技巧
柔和的触键:使用指腹轻柔地 按下琴键,营造出柔和的音乐 氛围。
层次感触键:通过控制手指的 力度和速度,表现出音乐的层 次感和深度。
跳跃性的触键:指尖快速准确 地按下琴键,表现出音乐的活 力和节奏感。
连贯性触键:指尖连续不断地 在琴键上移动,表现出音乐的 流动性和连贯性。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德彪西的《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曲》作品对20世纪音乐创作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灵感,成为了许多作曲 家的借鉴对象。
德彪西的作品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印象主义音乐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永久的乐园——德彪西和他的《儿童园地》

永久的乐园——德彪西和他的《儿童园地》
着烦 躁不安 起来 ,好像 恨不 得 马上跑 到户 外 同伙伴们 去 大玩特玩 。此 曲在 充满解 放感 的快 乐心情 下 ,很 欢快 地结 束 。
在这首 乐 曲中 ,踏 板最 好都 踩短 些 ,而且 尽量少 用 。只 有像 第 7小 节 要 保 持低 音 音 响 ,第 1 小 节要 使 1 音 响饱 满 的段 落 ,才需 要使 用长 踏板 。

l 节 ,3 ~4 4小 9 O小 节 ,4 3~4 4小 节 的中段 出现 。把这 首摇 篮 曲的最 初 两小 节 ,以相 同的节 奏 暗示 出来 。
在力度上全曲中只有一小节是 ( 5 小节) 第 7 ,其余的全是弱音 ( ,P ,PP 。 P P P) 踏板方面,只在第 9 小节 中, 德彪西写下 “ s e: l2 d”的字样,要求奏出柔和的音色或是 P 与 p p ep P i 的段 u
A部 ( 1 2 节 )C大调 ,演 奏 时开头 十六 分音符 的音型 要像 开 头所 写 的 ,圆滑 地 把每 一音 都弹 均 第 ~3 小 匀 ;有符 尾 的音 ,要 分别 用 圆滑奏 或持 续音 弹 出。这些 音要在 音乐 的流泻 中作 出适 度 的强调 ,右手 旋律音 清
晰地 浮现 出来 。有时还 要 弹出 轻快 的节 奏感 ,以丰富 的表 情 歌 唱 出来 。第 2 3~3 节 的低 音仍 要 清楚 地奏 2小 出 ,在它上 面声部 左手 旋律 要 歌唱 出来 。从第 5 小 节 起 ,可 能 由于 练 习时 间逐 渐 接 近 尾声 ,孩 子 的心 也跟 5
[ 关键词 】德彪西 ;儿童 ;演奏法 [ 中图分类号 ]J2 . 6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一l8 (0 1o 一05 —0 0 8 7 x 2 1) i 15 3

对德彪西钢琴曲《小牧童》的演奏分析

对德彪西钢琴曲《小牧童》的演奏分析

对德彪西钢琴曲《小牧童》的演奏分析作者:文筱雅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5期摘要:钢琴曲《小牧童》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送给自己的小女儿秀秀的作品《儿童园地》中的第五首。

《儿童园地》充分显现了德彪西的风趣幽默和内心柔美的情感,并且在这部作品中轻快的和声进行,充分展现了德彪西对秀秀的父爱。

《小牧童》描写了自己用芦笛驱赶着羊群,消磨着午后的时光。

整首曲子中踏板的运用,使整首曲子充满了画面感以及丰富的色彩。

关键词:钢琴曲德彪西印象主义印象主义音乐出现于浪漫主义晚期,是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是19与20世纪音乐风格衔接的重要结界,而奠基人——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aussy 1862——1918)则是19世纪到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

他所创作的风格,不被当时所认可,他首次打破了在钢琴创作技法上几百年来的束缚——传统的和声连接、和谐的音响效果。

无论在钢琴演奏技术风格上还是作曲技法上都有与之前完全不一致的创作特色,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音乐创作以及演奏的看法。

他的创作不仅运用了充满鲜明特色的音乐语言与别致的表现手法,首度创立了一个全新的钢琴音乐世界,德彪西的创作以独特的风格,别致的和声连接,促成新颖的音响效果,以及追求“无槌之音”的触键方式,丰富的情感以及细腻的踏板用法,通过踏板的使用,达到对音色、力度的对比控制以及层次的突出,和他对音乐色彩的追求,不仅开拓了创作技法,又以其独特的钢琴演奏技术风格扩展了钢琴演奏艺术。

《儿童园地》这套套曲是德彪西送给自己小女儿秀秀的礼物,它充分显示了德彪西分风趣的幽默感以及内心深处柔美的情感。

《小牧童》作为德彪西众多创作作品中的一个小标题音乐,并没有被提多人在意。

但是它的演奏技巧、音响效果对于钢琴爱好者来说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

现将作品的音符、句子、强弱、踏板等演奏技巧,以文字的方式做详细分析,以便钢琴爱好者作弹奏上的参考及喜爱这部作品。

浅谈德彪西

浅谈德彪西

浅谈德彪西《儿童乐园》的艺术特征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19世纪末,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立了音乐的印象主义乐派,其中《儿童乐园》就是他主要的代表作。

德彪西的《儿童乐园》乃为他的女儿爱玛所作,以表示父亲对女儿的恳切爱意,大概是受穆索尔斯基的歌曲集《儿童歌谣》的启发,作于1908年,1908年12月由哈洛德·保亚首演。

这部《儿童乐园》共包括6首小曲:1.《练习曲“博士”》德彪西将这首单调的练习曲加上“博士”学位,为对克莱门蒂枯燥、死板的指法练习曲的戏谑,乐曲中刻意模仿了克莱门蒂的练习曲,以刻板的分解和弦音型奏出,表现了儿童无可奈何地弹奏练习曲并感到非常厌烦的心理。

2.《小象催眠曲》乐曲中开始时的那种稳重的低音旋律,使人联想到小象的步伐。

之后是天真的孩子为小象唱的一首催眠曲。

最后的两个未解决的和弦,好像是孩子和小象不知何时都进入了梦乡。

3.《洋娃娃小夜曲》这是一首孩子对着可爱的洋娃娃唱的小夜曲,全曲贯穿着拨弦乐器的音响,在伴奏音型上,一支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在回荡。

4.《雪花飞舞》乐曲最初的4小节单音在描写雪花飞舞。

表现孩子在冬天里凝视窗外飞舞的雪花,热切地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5.《小牧童》钢琴生动地模仿出玩具牧童在吹奏一支小牧笛时的音调。

6.《木偶的步态舞》乐曲描写一个滑稽的黑人小木偶在跳舞的形象。

这是在欧洲音乐作品中选用黑人舞蹈音乐最早的实例。

中段还引以此表示对当时盛行的瓦格纳歌剧的嘲弄。

《儿童乐园》属于德彪西晚期的钢琴作品,这首曲子达到了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顶峰。

其在题材上专注于光和影的游戏以及一切美丽、愉悦和能给人以享受的东西,追求大自然中景物瞬间的交替和变幻,特别强调色彩轻淡与浓重之间的对比,强调音乐的明暗层次与浓淡色彩,制造出一种朦胧的与变幻莫测的气氛,并用绝妙的和声、音色将其表现出来。

在创作手法上,他的旋律多以零碎的片断或短句加以发展;他喜用不协和和弦,平行四五度,平行和弦,音阶常用全音阶,五声音阶和中古调式。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和体现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和体现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和体现宋一霄摘 要:德彪西作为法国20世纪之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以自己独特而又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流派。

在德彪西一生的创作道路上,吸收了诸多异国音乐文化和风格,其中就包括一些东方音乐文化。

德彪西将这些东方音乐文化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印象主义音乐创作中,完成了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于是,本文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和相关的东方音乐文化两个内容着手,讨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探讨这些东方音乐文化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发掘这些东方音乐文化的意识价值;其次,具体探讨德彪西如何将五声音阶和甘美兰音色、节奏等东方音乐文化运用到自己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从而发掘东方音乐文化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体现出的形态价值。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甘美兰;五声音阶;泛音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宋一霄(2001-),男,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印象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绘画艺术,随后才出现在音乐领域中。

印象主义者的目标就是要记录自然对他们感官带来的最初印象。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音乐界探讨的重要焦点乐派之一。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人,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德彪西而言,他的印象主义音乐的目的就是要记录各种自然物给他带来的最初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些东方音乐文化对其产生了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东方音乐文化在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意识体现和形态体现,探讨德彪西如何将东方音乐文化吸收并运用到其印象主义音乐中。

一、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对东方音乐元素的吸收(一)来自东方的乐器——前所未有的新音色1889年,德彪西在万国博览会上,首次接触到了来自东方的声音——特殊的音色和带有神秘色彩的音阶。

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演奏分析

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演奏分析

新视角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手指的触键德彪西的音乐追求轻薄纤柔、黏合朦胧的印象效果,力度控制在弱与很弱范围之间。

因此,德彪西的触键要用指面浅细、抚摸式的触键,触键的角度也是多样化的,应多用抚摸水平式的方式,这是德彪西非常具有个性的触键特点。

他不像古典时期要求指尖清晰、颗粒的触键,而是一种粘连、轻柔的触键感觉。

在演奏他的作品时不能以任何部位的任何打击性的触键来演奏,而应完全放松手腕、手臂。

在演奏该组曲时较多地运用抚摸式的触键方式,指腹贴着琴键来弹奏,但又不能弹得太深。

例如,在演奏第一首《博士》时候,首先,应用指尖稍后有弹性的小肉垫触键,手指像是在琴键上抚摸,力度不要太大,手腕跟着旋律的进行作自然的左右转动,手指贴着琴键表面以极弱的力量将琴键压下,琴键不要弹得过深、过实。

手臂和手腕都要放松,自然地跟随手指力量的转移,手指尽量紧贴琴键,触键时手指的力度应有所控制,当左右手交替弹奏时注意音色的统一。

而在最后几个结尾的几个和弦要弹得非常铿锵有力,果断坚决。

在演奏第二首《小象催眠曲》时应注意音乐的轻、重、缓、急。

因此在触键方面,左手的低音比较浑厚,手指应用指腹来触键,让音乐在手指的抚摸下自然地流淌出来,不要过分地压到最低。

在第39小节时,音乐速度加快,但又是弱奏,手指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贴着琴键表面,不能完全到底。

第三首《洋娃娃的小夜曲》,演奏这首作品注意手指的控制。

首先,旋律开始就很弱,所以注意手指触键要轻而浅。

旋律开始就带跳音,所以手指触键稍迅速,但是又不能弹得太深,但要有一定的颗粒性,演奏这首作品时应趋向于古典的演奏方法。

第四首《雪花飞舞》,全曲应以弱奏为主,注意控制乐曲的力度。

在前面几个小节中,注意两手的协调,手指贴键演奏。

而旋律音则要应用前面所说的手指肉垫多的部位向琴键推力。

到音乐快速的地方则要注意音的颗粒性要明确清晰,像带跳板的抚摸式法来演奏,也是德彪西非常具有特点的触键方法。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

以《儿童园地》为例谈德彪西音乐的印象派演奏技巧作者:武沂冬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2期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人物,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他为二十世纪的乐坛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他借鉴了印象派绘画中的艺术表现方法,去表现各种丰富多彩的意境和幻觉感受。

给当时的乐坛注入了一股清流。

其作曲手法的独特性和对自然界景物的描述,反映出德彪西新的音乐思维超越了原有的领域,进入了更高的境地。

他与众不同的演奏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触键和力度,第二是踏板的使用。

一、触键和力度触键是钢琴演奏中控制微妙音色和多层次力度以及音乐线条连贯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的作品,我们要以具体不同的手指动作来适应并表现其特殊的一面。

在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中,丰富细腻的力度层次以及瞬息万变的音色变化,都要求演奏者以变化的指触方式,奏出符合整体细致的音响效果,应感觉到声音在指尖,做到柔中带刚,刚中有柔。

《练习曲博士》从题目就能看出,乐曲具有练习曲的性质,十六分音符要有高度的清晰度,声音清澈透明,音符之间的连接不能拖拉,要干净利落,因此手指触键部位可适当靠前,触键不要过分敲击,不要太尖锐,注意旋律线的起伏连贯,手指下键速度快而敏捷。

全曲力度虽然一开始所呈现的是弱力度,但要注意声部力度的分层,突出较重要的声部,流畅的音型中黑键与白键的力度交替要天衣无缝,12小节突然出现少有的sf,像是顽皮的孩子故意捣乱,第33至44小节,流动的音乐到这里忽然发生了变化,节奏放慢了一倍,旋律富有歌唱性,需要用指尖稍微往后一点的位置弹奏,手指轻轻下压琴键,用很弱的力度把键子压到一半,不能全部到底,增强音色的柔和性,给人温暖的感觉。

《象的摇篮曲》为了表现小象笨重的步伐,声音应是浑厚可爱的,弹奏时多使用手指肚压力,输送一定的胳膊重量,使音色丰满而厚实,摇篮曲的速度用中速比较合适。

39至46小节,指尖反应速度稍快,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表现小象凌乱的脚步忽远忽近。

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

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

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园地》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
德彪西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是他曲库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钢琴初学者们喜爱的经典曲目之一。

这部曲子创作于
1908年,主要特点是:其曲风轻松欢快,旋律简洁流畅,调
性纯净明快,节奏明确而又合理,色彩丰富变化不出奇,曲式多样化。

下面是其演奏分析。

首先,整部曲子以儿童为主题,取材于儿童歌谣,包括了许多常见的儿歌主题如:舞蹈、睡觉、玩耍和惊喜等等。

其次,在《儿童园地》中,德彪西使用了许多钢琴技巧手法,展现了他深厚的音乐功底。

例如:使用了左、右手同时弹奏不同音符的对位手法、滑音、颤音、连音、铮铮铁骨的跳音和快速的三连音等,这些技巧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

此外,《儿童园地》的曲式在多样性上是其独特之处,德彪西灵活地运用了不同的曲式,包括了小步舞曲、可爱的制服乐队、球场上的前奏、种植圃、流波、鬼怪缠身和无拘无束等,每一首曲子都独具特色,鲜明生动。

最后,钢琴演奏之所以能够吸引听众是因为其抒情性以力量感,这首曲子层次分明、旋律清晰,使得演奏者得以更加清晰的表达情感。

总之,德彪西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是一部体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的精品,受到许多学生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同时也是珍贵的钢琴文化遗产。

论德彪西《儿童园地》的演奏特点

论德彪西《儿童园地》的演奏特点

论德彪西《儿童园地》的演奏特点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说起德彪西的《儿童园地》,我这个小学生可太有话要说啦!你们知道吗?每次我听到《儿童园地》,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超级神奇的童话世界。

就像我们看动画片,一下子就被吸进去了一样!那里面的音符,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在我的耳朵里蹦蹦跳跳。

有的音符跳得高高的,好像在欢快地喊:“快来和我玩呀!”有的音符跑得特别快,像是在和小伙伴们比赛谁跑得更快。

想象一下,我坐在钢琴前,试着弹奏《儿童园地》。

我的手指在琴键上滑动,就像是在冰面上滑冰,又顺又滑。

那感觉,难道不像我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过这曲子。

我说:“这曲子听起来就像做梦一样!”小伙伴小明瞪大了眼睛说:“可不是嘛,我感觉自己像在云朵里飘!”还有小红也凑过来喊:“我觉得像在糖果屋里冒险!”演奏《儿童园地》的时候,力度的控制可重要啦!有时候要轻轻的,就像我们悄悄走路,怕吵醒了睡觉的小猫。

有时候又要重重的,好像是在用力跺脚,把坏心情都踩跑。

这难道不像我们的心情,有时开心得要飞起来,有时又有点小郁闷?还有那节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就跟我们做游戏时,一会儿快跑,一会儿又慢慢走,充满了变化和惊喜!弹这首曲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魔法师,用音符变出各种各样的奇妙场景。

这不就跟我们用积木搭出城堡一样神奇吗?我觉得呀,德彪西的《儿童园地》就是一场超级精彩的音乐冒险,让我们在里面尽情地玩耍、探索!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喜欢钢琴啦!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德彪西的《儿童园地》?这可太有趣啦!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儿童园地》的时候,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惊喜的世界。

那音乐,就像是一阵轻柔的风,悄悄地吹进了我的心里。

你能想象吗?它的演奏就像是在画布上画画,每一个音符都是色彩斑斓的颜料。

有时候,那音符轻快得像小鸟在树枝上跳跃,“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有时候呢,又温柔得像妈妈的怀抱,暖暖的,让人特别安心。

。妒、蛙摘要德彪西是世纪术、世纪...

。妒、蛙摘要德彪西是世纪术、世纪...

德彪西第一部《意象集》研究’:.÷,计叫...。

妒、蛙摘要德彪西是世纪术、世纪初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大胆的创新精神开创出独具特性的钢琴风格,使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音响时代?在音乐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与其他音乐家一样,初入音乐殿堂的德彪西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

在早期的音乐学习中,他吸收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精髓.反对一味的模仿和遵循前人的音乐创作理念,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思想。

第一部《意象集》是德彪西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直被世人誉为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典范之作。

作品集中把三个不同的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合在一个套曲中充分体现德彪西独特的艺术创作创作手法。

这部作品更是集合了他各个方面的创新之处,具有强烈的印象主义风格特点,其音乐语言与风格影响了他以后的很多作曲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全文共分六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第一部《意象集》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第一章通过对德彪西生平的简单梳理,分析和研究其创作的源泉和根源。

第二章结合第一部《意象集》中《水中倒影》、《向拉莫致敬》和《运动》三个乐曲,归纳总结德彪西所创立的独特音乐语汇。

第三章是在前两部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一部《意象集》的肛【格特征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对第一部《意象集》作品演奏技巧进行诠释,从中领晤德彪西独特的键盘演奏技巧和艺术魅力。

结语部分是在前四个章节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探究德彪西是如何在继承传统古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文化的同时,,创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音乐语言协格。

德彪西的这种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阿益深入的今天.对培养学生继承传统钢琴音乐专业教育,学习好钢琴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在充分借鉴前人钢琴作品基础上丌创创新,发扬光大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学习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彪西,《意象集》,印象主义自 ,.%四Ⅲ ,目,,,”“’., ,口 ,蚰 . . 啪,, ’’,, 日””’’’’”,’。

. 日蛐“”,,,。

德彪西《儿童组曲》作品分析——以《雪花飞舞》《小牧童》为例

德彪西《儿童组曲》作品分析——以《雪花飞舞》《小牧童》为例

当代音乐2021年第3期MODERN MUSIC德彪西《儿童组曲》作品分析——以《雪花飞舞》《小牧童》为例戚胡王艺红[摘要]德彪西作为印象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用他敏感的听觉和大胆的想法开创了一条新的音乐道路与欣赏方式。

上承接了浪漫主义后期所带来的影响,下给现代音乐指出了革命的方向。

本文旨在分析其《儿童乐园》中的《雪花飞舞》和《小牧童》的写作手法及风格。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儿童乐园[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88-03复调音乐自9世纪出现以来日益复杂化并得到了发展。

16世纪末,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在音乐中人们更注重乐曲旋律的表达,更注重表达“人”本身的想法。

乐曲的复 杂性随即增大,和声资源变得丰富。

音乐的创作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发展。

但是到了19世纪末,半音用法的增多、不谐和音的解放和转调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原本的和声和曲式体系的解体。

20世纪初,音乐家和作曲家们都面临着这种问题,直至德彪西的出现。

他大胆地运用和声,不再强调和声功能体系,让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创了一种新的感受音乐的方式。

《儿童乐园》是德彪西在1908年为他女儿所作的一组钢琴组曲,组曲由六首小乐曲组成。

分别为《练习曲“博士”》《小象催眠曲》《洋娃娃小夜曲》《雪花飞舞》《小牧童》和《木偶的姿态》⑴。

这六首小乐曲表达了德彪西对女儿深深的爱。

本文将通过曲式分析和织体等方面来对其中的两首作品一一《雪花飞舞》和《小牧童》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印象主义和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中叶,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虽然受到了主流美术家们的攻击,但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即印象派。

印象派作为一种音乐创作手法,其实早已出现,一些后期浪漫主义的[收稿日期]2020-08-04[作者简介]戚玥(1995—),女,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艺红(1972—),女,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

由《儿童乐园》管窥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

由《儿童乐园》管窥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

由《儿童乐园》管窥德彪西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作者:郑红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内容摘要:演奏好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对作品内涵有所了解,并有能够准确诠释的把握,而且在演奏技巧上还应具有与德彪西相似的灵敏、娴熟,否则,德彪西的风格将会得到各种曲解。

文章通过分析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演奏的《儿童乐园》对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的演奏风格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德彪西儿童乐园演奏风格德彪西的《儿童乐园》组曲,无论是在音乐语言方面还是在内在实质方面,都明显有别于我们弹奏过的其他作品。

德彪西那具有特质和洞察力的艺术视觉,已经接近揭示这些异常优美的小型曲的本质。

作曲家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小型钢琴曲”不是偶然的:所有的乐曲之间都有着生动的联系,这些乐曲的连续性被深刻地体现出来。

众所周知,德彪西曾称赞过穆索尔斯基的歌曲集《儿童歌谣》。

俄罗斯作曲家在洞察力方面表现出的卓越才干令德彪西深感震惊。

拿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与德彪西的“儿童乐园”作比较,在曲风的迥异之外,可以发现不少的相同之处。

两位作曲家的情景想象能力是共通的,都表现出令人惊奇的具体性和可视性。

德彪西对穆索尔斯基《儿童歌谣》的赞美之词也适用于他自己的作品:“谁也找不到比我们更好的了,那么的柔和、深沉---轻快而连续的演奏,结合了神秘与创作洞察,密切地融合在了一起。

”②《儿童乐园》由一些曲调轻盈的章节构成,音乐动人,欢快、明朗、通俗易懂。

在题词中作者写道:“献给我亲爱的小女儿,亲昵地请求为以后的事情原谅父亲”。

阿?科尔托认为,德彪西在《儿童乐园》中表现了“一个巴黎女孩在注视中优雅地游戏、矜持的顽皮以及亲昵的动作”。

③ 同时,在德彪西的这部曲集中出现了特别的心理创新,被研究家称为“抒情杂耍,深刻的思索-沉默的情感”。

德彪西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活舞台上发生的事。

在他的音乐中应用了不少纯正的戏剧、舞台效果,实现这些效果要求演奏家的才能有特别的方向。

德彪西纵向音响控制手段简论--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乐园》第四首《雪花飞舞》为例

德彪西纵向音响控制手段简论--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乐园》第四首《雪花飞舞》为例

德彪西纵向音响控制手段简论--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乐园》第四首《雪花飞舞》为例陈汀滢【摘要】《儿童乐园》第四首“雪花飞舞”对全音阶的运用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个小节以一个长音为基音,以平行、反向、分解等手法演奏出其泛音列;作品体现出典型的托卡塔体裁特征,自第二小节开始为托卡塔,速度较快、节奏紧促,并对乐器演奏技术有所发挥;平行和弦在整首作品中的大量运用将各声部融合在一起,表明了作曲家在写作中,在强调纵向音响和声的同时,注重乐曲横向线条的延伸。

【期刊名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全音阶;泛音率;托卡塔;平行和弦【作者】陈汀滢【作者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的《儿童乐园》第四首《雪花飞舞》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注视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静静等待着玩伴们的到来,灿烂的光芒洒向大地,暖融融地照进人们心里。

整曲营造出一种天真烂漫、纯洁自然之感,纯净、透明、柔和、朦胧。

这首乐曲可以说是这部曲集中最难弹的,它要求演奏者摒弃一切刻意营造的浪漫以及有意强调的旋律,触键要像羽毛般轻柔[1],踏板也要尽可能地节制,恰如一幅精美的窗花格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一、德彪西与《儿童乐园》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一位巨匠,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其音乐创作的顶峰。

在西方音乐史上,德彪西正处于从音乐的传统功能和声体系逐步瓦解向新的和声思维进行探索的重要阶段,他努力探索发掘,彻底打破旧的调性系统,试图建立新的音乐创作体系。

德彪西的创作可分为早期(1873-1918)、中期(1890-1910)和晚期(1910 年之后)。

德彪西札记

德彪西札记

德彪西札记
肖复兴
【期刊名称】《新读写》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是本薄薄的小书,装帧极简单,黑白两色,颇像钢琴的黑白键。

我是从琉璃厂一家专营音乐书籍的书店中买到的。

翻翻版权页,1987年版。

它躺在书架上有好多年寂寞的时光了。

【总页数】1页(P16)
【作者】肖复兴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德彪西纵向音响控制手段简论--以德彪西钢琴组曲《儿童乐园》第四首《雪花飞舞》为例
2.“力度”视域下的德彪西音乐创作特征——以德彪西钢琴作品《为五指而作》为例
3.德彪西“法国人的骄傲”--论印象派音乐创始人德彪西的法兰西情怀
4.源自传统的印象主义抒情诗——德彪西《被遗忘的小咏叹调》分析札记
5.德彪西的“感性”与“理性”——谈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要求 演 奏者摒 弃一 切刻 意 营造 的浪漫 以及 有 意强
描绘 了一 个法 国小 女孩 与一 位英 国家庭 女 教师 在玩 游戏 时 的欢乐 场 景【 ” 。 在 德彪 西 的音乐创 作手 法 中 。和声是 全部 创作
的大纲 ,和 弦 区别 于 流动 的对位 也是 德彪 西 和声 发 展 中重 要 的一 环 , 一切 都 以和弦贯 穿始 终 。 在 探索新
童》 和《 木 偶 的步态 舞》 6首 小 曲 。 德 彪西把 这部 组 曲
赠送 给 自己的女儿 , 作 品 的英 文标 题被 解释 为 : 音乐
烂 的光 芒洒 向大 地 。 暖融融 地照 进人 们心 里 。 整 曲营
造 出一 种 天 真 烂 漫 、 纯 洁 自然 之感 , 纯净 、 透 明、 柔 和、 朦 胧 。这首 乐 曲可 以说 是这 部 曲集 中最难 弹的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2 2
式及调 式音 阶 的 区别 在于 构成音 之 间没 有 明显 的倾
作者简介 : 陈汀滢( 1 9 9 0 一) , 女, 上 海 大 学音 乐 学院 音 乐与 舞 蹈 学 专 业硕 士研 究 生 。

1 1 1 —
德彪西纵 向音响控 制手段简论
— —
以德 彪 西钢 琴 组 曲《 儿 童 乐 园》 第 四 首《 雪花 飞舞 》 为 例
陈 汀 滢
( 上 海大 学 音 乐学 院 , 上海 2 0 0 4 4 4 )
摘 要 : 《 儿童乐园》 第 四首 “ 雪花飞舞” 对 全音 阶 的运 用 给人 们 留 下 了非 常 深 刻 的 印 象 ; 每 个 小 节 以 一 个 长音 为基 音 , 以平行 、
声 、节 奏和 旋律 手法 。在 其作 品 中较 多使 用 平行 和
弦、 全 音 阶和弦 以及非 三度 叠置 的 和弦 。 和声 尽量 减 弱 功能 性 , 增 强 色彩性 , 运 用泛音 率 达到调 整 与控 制
音 乐纵 向音 响 的 目的。
表作 品有 管弦乐 《 大 海》 、 《 牧神 午后 前奏 曲》 , 钢 琴 曲
反 向、 分 解 等 手 法 演 奏 出其 泛 音 列 ; 作 品 体 现 出典 型 的托 卡塔 体 裁 特 征 , 自第二 小 节 开始 为 托 卡 塔 , 速度较快、 节奏 紧促 , 并对 乐 器 演 奏技 术有 所 发 挥 ; 平行 和 弦在 整 首 作 品 中的 大 量 运 用 将 各 声 部 融 合 在 一 起 , 表 明 了作 曲 家 在 写 作 中 . 在 强调 纵 向音 响 和 声
他擅 长 琶音 的运 用 , 给 人 以清晰 灵巧 、 光彩 明 朗 的感

德 彪西 与《 儿童乐 园》
法 国作 曲家 阿希 尔 ・ 克劳德 ・ 德 彪 西是 1 9世 纪 末至 2 O世 纪初 期 印象 主义音 乐创作 的一 位 巨 匠 , 代
觉 。德 彪西 钢琴 音乐 中引 人注 目的是 他所 特 有 的和
调 的旋律 。 触键 要像 羽 毛般 轻柔 f I 1 , 踏 板 也要 尽 可 能
地节制 ,恰 如一 幅精 美 的窗花 格在 漫天 飞舞 的雪 花 中若 隐若 现的景 象 。

音 响时 , 他尽 可能 扩大 和 弦的 幅度 , 常常 以八度 之 隔
多 次重 复一个 和 弦 的音 , 也 常常分 解 和弦音 。此外 .
第 2 7卷 第 6期 2 0 1 4年 1 2 o u na r l o f P u y a n g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V0 1 . 2 7 No . 6 De c . 2 0 1 4
《 前 奏 曲》 和《 练 习 曲》 , 歌剧 《 佩 利 亚 斯 与梅 丽 桑德 》 是其音 乐创 作 的顶 峰 。 在西 方音乐 史上 , 德彪 西 正处
于从 音乐 的传 统功 能和声 体 系逐步 瓦解 向新 的和声
思维 进行 探索 的重 要 阶段 , 他 努力探 索 发掘 。 彻 底打
的同时. 注 重 乐 曲横 向线 条 的 延 伸 。
关键 词 : 全音阶 ; 泛音率 : 托卡塔 ; 平行 和 弦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9 1 6 1 ( 2 0 1 4 ) 0 6 一 O 1 l 1 一 o 3
法 国 印象主 义作 曲家 德彪 西的 ( J L 童 乐 园》 第 四
首《 雪 花 飞 舞》 描绘 了一 幅这 样 的 画 面 : 一个 孩 子 注
视 着漫 天 飞舞 的雪花 , 静静 等待 着玩 伴们 的到 来 , 灿
《 小 象催 眠 曲》 、 《 洋 娃娃 小夜 曲》 、 《 雪花 飞舞 》 、 《 小牧
破 旧的调 性 系统 , 试 图建 立新 的音 乐创作 体 系 。 德 彪 西 的创 作 可 分 为 早 期 ( 1 8 7 3 — 1 9 1 8 ) 、 中期
二、 《 雪花 飞舞》 的纵 向音 响控 制手段
这 部作 品反 映 了德彪 西常 用 的音乐手 法 。
全 音 阶 。德 彪西 对全 音 阶的使 用成 为 印象 主义
音 乐创 作手 法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给 人们 留下 了非 常 深 刻 的印象 。 全音 阶是一 种 特殊 的音 阶形式 . 它 和调
( 1 8 9 0 — 1 9 1 0 ) 和 晚期 ( 1 9 1 0年之 后 ) 。《 儿 童乐 园》 创 作于 1 9 0 6年 ~ 1 9 0 8年 。标 题包 括 《 练 习 曲“ 博士”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