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两大瓶颈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
问题一:教育资源短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但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德育工作存在短缺情况。
有些学校德育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有些学校设备不足,无法开展富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德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
同时,学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覆盖面和效果。
问题二: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科目上,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冷淡的态度。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加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鼓励并赞赏学生的道德行为。
问题三:家庭教育责任缺失随着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推进,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缺失,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鼓励家长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德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德育辅导。
问题四: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评价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道德和品德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认同感。
同时,德育评价的标准也不够明确,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道德素养。
对策:学校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评价,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及策略思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及策略思索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轴心。
它指导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可以说,学校德育的产生,是社会思想道德及其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德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是,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这一瓶颈严重地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良性发展。
因此,探寻瓶颈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是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最紧迫、最关键的课题。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及其现状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大的瓶颈就是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思想实际,难以取得预期的实效,也就是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
在向市场经济模式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嬗变与重构的震荡,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与稳定,这既给青少年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契机,同时也给青少年思想教育带来更多不易梳理的两难问题,原本非常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全新的教育时空下,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即学校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教育方式及内容的不适时,管理滞后,评价体系单一等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因此,这样对青少年、对学校、对国家均有百害而无一利。
同时也反映了德育工作,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功能的失调,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是“走过场”、“一阵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当代中国教育必须与此相适应,并以此为动力能动地进行自身改革,之所以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是因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
我们必须从缺乏实效的原因入手,探寻其改革对策。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产生缺乏实效瓶颈的原因1.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不长,新的体制还不完善,旧的体制模式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目前,德育工作在有些学校里依旧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得德育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不同家庭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差异巨大。
这导致学校难以确定一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统一价值观念,并有效地将其灌输给学生们。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倡导尊重与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或讨论班,引导学生认识到多样性的存在并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
同时,教师应该成为榜样,展示积极向上、包容开放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多元化挑战。
二、家庭背景对德育工作造成的干扰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的差异会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有时候,家长们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教育知识,或者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无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与沟通。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教育。
组织家长培训班、开展亲子活动、设立家访制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建立家校联系群,在线平台上分享教育经验,并提供交流机会。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德育难以衡量传统的学业评价更注重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而德育评价则相对模糊而缺乏有效性。
目前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准确衡量和评估德育成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明确德育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其制定为可量化和可操作的指标。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如观察记录、自我评估、同伴评价、案例分析等,来全面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
最后,在评价机制中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缺乏专业化德育师资德育工作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支持和推动。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教师在德育知识和技能上存在一定缺乏。
他们可能更关注学科知识教学,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引领感到困惑。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三大问题:学生道德观念淡化、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
针对问题提出了三项对策:加强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
结论部分总结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调了共同努力提升德育水平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视,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道德观念、家庭教育、学校、课程、家校合作、德育评价机制、提升、共同努力。
1. 引言1.1 介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只有通过德育工作,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未来的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学生道德观念淡化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传统道德规范的逐渐淡化,学生道德观念也呈现出模糊和淡化的趋势。
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部负面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导致言行不检、行为不端的现象时有发生。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问题一:德育工作粗放化当前,一些中小学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粗放化的问题。
学校只注重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重视宣传口号和标语,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对策一: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结合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能力。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实践道德规范。
对策二: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只注重学生成绩和知识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行为。
问题二:德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德育资源不足,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学校面临缺乏专业教师、教材以及相关设备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
通过招聘、培训、评价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德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对策二: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的建设,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编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德育教材,开发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和教具,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问题三:家庭教育缺失当前,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德育培养和引导。
家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不高、不严格,甚至存在溺爱和纵容等现象。
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德育培养。
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制约与对策
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制约与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和挑战。
本文将从制约因素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1. 教育资源的不足许多中小学存在着教师人数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一定困难。
教育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2. 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风气不纯洁,不良信息泛滥等因素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可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3. 教育体制的约束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可能使学校偏重学科教学,忽视德育教育。
学校受着学科竞争的压力,可能会忽视德育工作,这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4.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家庭教育的不足和无序,使得学校德育工作不得不花更多的力气来弥补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
而且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严格,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德育素质。
5. 学生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的学生天生就比较内向,有的学生则比较外向,这些差异性可能会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对策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德育教师,完善教师的德育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更好的师资保障。
2. 增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和引导家长的正确教育观念,使得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形成合力。
3. 加强社会教育合作学校应当与社会组织和单位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德育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提倡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素质,引导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差异化特点突出1.城乡差异: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非常不均衡,导致农村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家庭背景差异:孩子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多样化,涉及到父母关系、亲子交流以及文化层次等因素影响。
有些家庭缺乏良好的道德指导与激励机制。
3.网络媒体影响:现代科技带来了信息爆炸与碎片化传播现象。
青少年受到无序使用智能手机与网络媒体产品时容易沉迷于游戏、追星等不良行为。
三、德育教师队伍问题和困难1.德育师资匮乏:当前,一些学校制度存在惩戒力量不足的尴尬,特别是青年教师结构相对失衡,经验与业务能力还未完全达到专业化水平。
2.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令德育工作受到忽视。
缺乏必要经费导致德育课程建设与开展受到限制。
四、家庭与社会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1.父母无暇陪伴:城市家庭普遍面临着快节奏生活的挑战,在职工作时间过长导致亲子交流减少甚至缺失。
2.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现代社会中价值观碎片化并且多元性极强,在具体实践中可能给学生提供了错误或负面方式进行判断和选择。
3.权威性降低:当前社会包容度增加,同时也造成了权威性减弱。
部分孩子较难认同不装时有极高的积极性。
五、应对策略和解决路径1.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农村地区德育教育水平,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
2.注重家庭互动:学校与家长应加强合作,通过定期沟通与互动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共同制定行为规范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3.构建正确价值观:德育工作要着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多元化并逐步树立正确价值观。
通过开展多样活动与社团组织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
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的错误导向,导致办学宗旨严重偏离,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
抓升学率能看得见,立竿见影,而德育很难用具体的标杆来衡量,成绩看不见。
此外,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德育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嘴上说说而已,可有可无。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2、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个别学校没有专职德育干部,班主任素质也比较差。
能够做到“全员育人”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组织、政政处、班主任去做。
其他学科教师、后勤人员,认为德育与自己无关,即使在德育岗位上,也不完全尽职尽责。
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德育干部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无暇参加上级培训,校本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多数教师只凭经验干工作,工作方法也是极其简单。
甚至少数教师,师德败坏,不能行为示范,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3、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认识中,学校往往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将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境界,远离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学生只能停留在“月亮走,我也走”的水平,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一味地唱高调,难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结果在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
没有落实“低重心、低起点”,没有从“小一点,实一点,近一点”活动入手,没有从“有形”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去推进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一)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现阶段,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困扰。
过分依赖纸笔考试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容的理解浅薄,无法真正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品质。
(二)缺乏师资力量与师生关系互动欠佳部分学校在选聘师资力量和培训教师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专业能力层次不齐,难以提供高质量的道德教育。
同时,有些学校在师生关系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沟通和互动欠缺,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
(三)环境因素对德育的冲击现实社会中,道德风气败坏、商业利益至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成长。
虚假价值观、原生家庭问题以及社交网络传播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和负面影响,使得他们难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重视程度不足与评价体系缺失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作为附加项处理。
此外,当前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标准,导致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对策措施(一)创新教育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需要采用多元化和活动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德育工作。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团队合作和社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度,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生关系管理针对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应加大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培训和交流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要重视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起互信、互动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作家庭、社会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德育成长的三个重要方面。
需要通过积极拓展家长参与的途径,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机制。
此外,学校也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规范德育管理对于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进行完善与规范化。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分析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分析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点1.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
这些改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也会对学生的道德观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行为、犯罪事件、文化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道德观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德育工作中这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解决方案:德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个案分析等方式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些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以确保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会在德育方面出现问题。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德育教育。
这就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案:学校在制定德育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家庭的教育和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等因素,以及影响学生德育的其他因素。
针对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家庭和学校共同发挥作用。
3. 教师德育素质的不足教师是学生道德观培养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较多。
这就导致了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
解决方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德育方面的作用。
同时,学校还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1. 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从根本上来说,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学生德育意识的增强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社会道德准则,遵循积极的道德规范,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小学总结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小学总结2023年了,德育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回顾过去几年小学的德育工作,可以发现,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对此,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并找到改进的方向。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法治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的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着困难和不足。
首先是师资问题:很多学校的法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很难合理分配各个学段的法治教育资源;其次是教材问题:当前市场上的法治教育教材种类繁多,质量不齐,这给学校的法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再者是课程安排,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安排存在滞后于课改进程的情况,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德育工作缺乏综合性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修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提升。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重视的仍然是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缺乏综合性,是很多学校存在的困难。
3、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难点在于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性德育评价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合理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习惯和学术表现,更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学校评价方式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学校仅以所谓的“5德指标”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等方面。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老师们的工作得不到体现,学生也难以得到全面性评价,更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德育工作的改进方向德育工作肩负着学生身心发展的使命,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以下列出几个方面的改进方向: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法治教育质量创造优秀的教育环境,培养有自信、有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优秀学生,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针对法治教育方面,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科学的课程安排和评价考核体系,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2、引入现代教育科技手段,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质量如今,科技的发展无处不在,教育也不例外。
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制约与对策
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制约与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制约因素1.师资力量不足。
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较为薄弱。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风气复杂,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不明确。
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德育工作的效果很难进行客观评价,难以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
4.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课程的设置,导致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德育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工作能力。
2.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3.培养学生自治意识。
学校应当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应当建立起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为优化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5.合理设置德育课程。
学校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安排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理性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中小学德育工作能够迎来新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困境。
传统的德育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当今社会背景下孩子们的成长需求。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德育工作的困境1.知识密集型教育模式不能够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由于各种压力,教师和学生往往在短时间内追求知识量的堆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这种知识密集型教育模式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导致德育教育的空间被挤压。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值产生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升高。
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关注较少。
这使得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面临着家庭教育观念和期望值的转变带来的困难。
3.学生自主性差,情商不高。
当今社会,不少学生缺乏自主性和情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依赖于老师的引领,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此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导致情商的降低。
二、解决策略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能力。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能力。
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
学校与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等方式,教育家长重视德育,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值。
3.提供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学校应该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讨论班、德育活动、励志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能量。
4.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
学校可以开展情商教育活动,在课程中增加情商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分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023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更加注重。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一、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德育教育课程的内容、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例如,只是讲解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缺少情感教育和实际生活案例的渗透。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考核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述,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学生参与意识不强。
很多学生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真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素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丰富教学内容。
多方筹集资金,向德育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二、探索多元化德育教育方式。
引入游戏化、情境化、互动式等全新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在互动中感受、认识德育教育的内涵。
三、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考核和评估两种方式。
考核主要以语言表述为主,评估更加注重学习者整体德育素质的确定。
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加强德育宣传,拓展学生视野,让他们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参与的意识。
总之,我们应该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德育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特点,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素质,让他们成为更加优秀、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近年来,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困境。
常见问题如学生的行为不规范、道德水平低下、家庭教育缺失等,都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如何在新时期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成为了摆在每一个小学教师面前的问题。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德育工作的困境1.学生道德水平低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义务意识,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品质也不高,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带来困扰。
这说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需要更好的课程体系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2.家庭教育缺乏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性格和道德教育。
这导致了一些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做人等,因此,在校园内强化家庭与学校的协作,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德育思想短缺,难以胜任好的德育工作,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怎么做带来了困境。
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价值观的升华,发展具有创造性和思考性的德育课程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德育工作的策略1.整合资源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协作关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之处。
从学校实际出发,可以依托社会资源,打造课堂外的德育环境和实践平台,如利用社区资源,组建家庭教育沙龙等,以此来突破课程难度,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德育工作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德育与课程贯通起来。
学生应该在校园内获得全面的教学体验,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校园内,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和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身心活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3.教师自律德育工作成功的第一步是让教师自律。
小学德育工作难点浅析: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难点浅析: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小学德育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难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一、师资力量不足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来承担,但是当前小学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德育培训,甚至连基本的德育理念都不熟悉。
这就导致了许多德育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面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训和提升。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研修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加强教师德育理念和知识的传授。
二是引进德育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用专业性强的教师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二、家校联动不紧密家庭是儿童最初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或者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知和学校存在差异,导致了家校联动不够紧密,德育教育水平不能提高。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家长见面会、家校合作活动等形式,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针和政策,让家校联动更加紧密。
二是开展亲子德育教育课程,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德育教育,增强家庭德育的力量。
三、德育教育方式单调当前小学德育教育方式多以“灌输式”为主,很少有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德育教育课程。
这样不仅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和兴趣。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思路,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开设吉他、绘画、戏剧、朗诵等德育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是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期下的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
本文将浅谈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困境1.教育资源不均衡尽管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依然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
一些地域偏远的小学甚至缺乏师资力量和教辅资源,难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高质量。
2.家庭教育不足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新时期下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家庭对孩子教育缺乏重视,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些家庭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有效指导孩子的德育发展。
3.均衡发展压力在新时期下,教育界普遍关注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相对被忽视。
这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如何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同时,进行德育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二、策略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提供更多的师资培训和教辅资源,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地区的小学倾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
开展家长讲座、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重视德育教育。
3.整合课程资源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育资源。
各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行为。
同时,还可以建立跨学科的德育课程,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既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够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
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德育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
5.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在新时期下,德育工作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方式。
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道德意识。
小学德育工作面临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面临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效果和质量。
有必要对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1. 效果不明显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其效果不明显。
在德育工作中,仅仅依靠道德讲堂、德育主题班会等表面形式,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使得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够明显。
2. 缺乏系统性小学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德育教育只停留在道德讲堂和德育活动上,没有与学科教育、课外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整合,导致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孤立性和片面性。
3. 教师参与度不高德育工作需要所有教师的参与和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参与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受到了限制。
4. 学生缺乏主体性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德育工作的参与和主体性,缺乏对道德行为的自主选择和判断力,导致了德育工作的机械化和功利化。
5. 家校合作不足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积极合作和支持,但是实际情况是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不足,家庭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不够,导致了德育工作的难以深入和推进。
二、小学德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研究1. 增强德育工作的系统性为了解决小学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课外教育的融合,使得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过程中。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同和积极性,增强整体的德育工作系统性。
2.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了增强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增强学生对德育活动的自主选择和参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 增强家校合作为了解决家校合作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家校沟通和互动,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使得德育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家庭教育中。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内容过于偏重功利性的问题。
现实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职业选择有着很大的重视,这也导致了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成绩和求职导向,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
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的问题。
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不够充分,导致他们在德育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提升他们的德育教育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定期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家校配合不足的问题。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道德品质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和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德育教育讲座,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家庭对孩子德育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道德评价,而德育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德育活动成果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内容偏重功利性、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家校配合不足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德育工作建议
关于下学期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的想法孟伟一、当前我校德育工作的瓶颈: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青少年思想教育极为艰难。
2、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我校学生基本素质普遍偏低。
3、学校德育处工作思路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
4、班级建设、班主任队伍的老化不能为德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打算在下学期通过以下活动尝试把我校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总思路:七年级主要抓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主要抓理想教育、九年级主要抓责任意识教育。
1、进一步规范常规评比,通过各种形式把常规评比的公示形式更加具有冲击感,让每个班主任和学生都能非常清楚感受到分数给班级带来的压力。
从而产生动力。
2、加大对存在问题的曝光力度,利用好公示栏、黑板报、电子屏等多种媒介对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予以曝光。
3、加大对正面典型的宣传,利用好公示栏、黑板报、电子屏等多种媒介对师生中的正能量进行宣传,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正能量。
4、实行每周段会制度,每周一、二两天,各段抽时间分散召开全段师生的段会,对本段上周的各项统计予以公布;对违纪学生予以公开处理;对各班的学生上课情况公开通报;对本段的模范典型予以公开表彰;对本周工作重点公开安排。
会议由各段主人主持,分管副校长必须参加,校长负责抽查各段的会议情况。
每周段会必须有会议主题,重点进行针对该主题的教育。
段会主题由各段段长根据本段的实际需要制定。
其他领导应受邀积极配合各段的工作。
5、要想办法积极建立家校联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分段进行的家长会。
要建立学生入学协议制度。
新生要入校,家长必须在入学协议上签字,保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附:《新生入学协议》)。
6、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育。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学期学生必背篇目为:《三字经》、《弟子规》。
最初可采用集体背诵,全校统一进度,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抽查。
等习惯养成后可模仿尝试使用《百家讲坛》等形式让师生讲解。
7、把班级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落实到实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两大瓶颈
湖南大学附属中学何春祥邮编410028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的两大瓶颈是:其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其二,学校德育止步于对学生的管理。
前者让学校失去承载德育的基点,后者无法激发学生愉悦的道德情趣和体验,因而无法升华学生的道德追求。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工作瓶颈
学校德育工作深受责难,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应当对此加以反思,走出抑制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瓶颈,重建正确的学校教育价值观,这是学校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使命。
根据本人二十多年来从教的实践,对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学校的经历的感受和思考,我认为学校德育的两大瓶颈是:其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其二,学校德育止步于对学生的管理。
缺乏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首先表现在学校德育目标的空泛上。
几乎每个层次的学校都把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业祖国;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等空泛之词作为德育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抽象性和空泛性使学生失去了道德认识的基础,它也让老师无法找到德育承载的支点,无法激发学生真正的道德情感,无法让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实践。
抽象的德育目标必然导致学校以抽象的形式、说教的方法来实施德育,结果是学生在品德上知行分离。
因此,德育目标首先应当是可及的。
只有可及的目标才可能找到其承载的形式。
我记得在《少年文艺》上读过一篇很感人的中学生留美日记,记叙了这位中学生在美国经历的一次野营活动。
活动设计里就含有很多的德育目标。
我印象很深的有两点:一,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
教师以学生野营为具体的承载形式,实施德育目标。
野营目的地是在离学校百余里的山上,教师要求每人备一个垃圾袋,把自己野营途中所产生的垃圾以及所见到的垃圾装入垃圾袋里;教师同时要求学生将装有所有野营物品的背包(装有帐篷、食物、衣物等必需品。
)自行背上,徒步走到离学校十公里远的指定地点集合,然后乘车去目的地。
(注:没有家长用车送行)。
根据这位中学生的日记,说是同学们在为期一周的野营活动中,所到之处,片纸不留。
其次,只有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目标才是可及的。
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他所在的帕甫雷什学校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校门口悬挂的标语却是“要爱你的妈妈”。
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回答说:对于几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
缺乏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还表现在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建立上。
我们注意到很少有学校真正基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地域实际、时代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
如果能拿出一个德育计划来,大多也是空泛而不成科学体系的。
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的理想德育》一文中指出“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中,却明显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严重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他还指出:“学校德育应该科学合理的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德育的第二大瓶颈是学校德育止步于对学生的管理。
视管理为德育,视管理手段为德育手段,视管理目标为德育目标。
学生管理与学校德育应该是两个虽有紧密联系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首先,两者的目标不同。
对学生管理的目标所追求的是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只要学生不破坏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就可以不关注学生;只要学生破坏规章制度学校就会按章处理学生。
管理的终点止于规章。
而德育的目标则是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
虽然学生没有违反道德的行为,只要学生出现了道德的迷惘,老师就会关注他。
德育追求的是帮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内化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品位,追求更高的道德层次或境界。
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其次,二者关注的焦点不同。
管理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学校的规章,它是刚性的。
只要违规的行为被规范了,其背后的手段可以淡而不究。
奉行管理就是教育的人往往无视这样的事实:管理不一定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或被规范的某一特定行为并不能等于达到了教育目标。
有时被不恰当的手段规范的某一行为往往导致与德育目标相反的恶果。
南京师大袁增国教授在《惩罚中的蝴蝶效应》一文中列举了大量追求规范学生一时行为而采取的过急手段给学生留下终身危害的警世案例。
而德育所关注的是心灵。
老师用心灵感应学生德育的迷惘和道德精神的追求。
通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来引导学生道德的航向,激励学生朝更高级的道德层次发展。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认为:教育就在于向心灵的靠近。
越是接近学生心灵的教育就越是完美的教育。
德育需要教师在同情、理解、宽容和耐心中寻找教育的艺术。
因为心灵是不可以被规范的,也是不可以被限定的,它只有靠体验和理解才能把握。
因此德育和管理相反,它是柔性的。
没有真切的体验,没有同情和理解,没有对心灵的爱护,心灵是不可以接近的。
从苏霍姆林斯基对三起偷窃行为的教育艺术案例(注1)中我们便能深刻的体会到德育的焦点所在,艺术所在。
从方式上来讲,管理所追求的是制度。
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以及执行的效果、执行的公平、严格等。
以奖励的方式来激励遵守制度的学生,用惩罚来规范违反制度的学生。
而德育追求一定的承载形式、心灵的交流,让学生得到道德的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因此它的最高手段是陶冶而非规范。
由此可见,空泛的德育目标让学校失去承载德育的基点,止步于管理的德育认识无法激发学生愉悦的道德情趣和体验,因而无法升华学生的道德追求;它还扼杀教师的德育创造力,打击教师对高远教育目标的追求。
二者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两大瓶颈,管理者们不可不察。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9
2. 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教育研究》200
3.3
3.袁增国谈惩罚中的蝴蝶效应《教学与管理》2003.7
4.刘守旗《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0
注:1.参见《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 34页、39页、68页。
刘守旗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