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十六:比例法
做物理题的技巧有哪些
做物理题的技巧有哪些高考物理试卷有12到选择题,那么,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物理题的技巧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物理题的技巧有哪些1.直接判断法高考物理选择题可以通过观察,直接从题干中寻找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作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
直接判断法这种技巧适用于不用推理的简单题目,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所以做这种高考物理选择题就需要技巧。
2.淘汰排除法这种方法要在读懂物理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要求,将明显错误的答案排除掉,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高考物理选择题在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考生的仔细力,所以物理选择题解题的基础技巧就是要细心,不放过任何有利条件。
3.逆向思维法高考物理逆向思维这种技巧是从选项的各个答案入手,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4.推理法根据高考物理选择题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
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1. 直接判断法:当考查的知识为识记的内容,可直接依据物理事实、概念、规律、定则等,经过回忆、思考,从题目提供的多个选项中,“对号入座”,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弯”或推理简单的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物理概念、规律理解情况。
2. 排除筛选法: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的熟悉程度结合题设情况,通过对题述物理过程、物理条件和备选选项形式的分析,将不合题意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叫做筛选排除法。
3. 选项代入法:计算型选择题的选项往往是数字,如果仍像解计算题那样求解比较麻烦,或者通过计算也不能确定应选答案时,可以把各选项的数值逐一代入,经过推导得出的方程进行检验,将满足方程的选项找出来。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精选7篇)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精选7篇〕篇1:初中物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
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
“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根底。
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根底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以下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拟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
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
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络。
.重视知识应用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消费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
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场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
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间隔 ?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
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比照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化,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拓展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拓展方法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思维拓展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学习中思维拓展的方法。
1. 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
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象背后的规律,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力推门时,门会打开?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提问,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逐步培养问题意识。
2. 运用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将已知的物理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在学习电压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水压进行类比,理解电压的作用和特点。
3. 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开展实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4. 运用模型法模型法是将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模型,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模型法,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让学生构建原子模型,直观地理解原子的组成。
5. 培养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物理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已知事实出发,得出合理的结论。
例如,在学习惯性定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推理出惯性定律的一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与技巧
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与技巧一、解题方法大全由于匀变速运动公式多,解题方法多。
所以解题时候选择合适公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做题的能力,下面我对所涉及方法归纳一下: 1. 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和时间的三个关系式,即2t200t v ,at 21t v s ,at v v +=+=20v -=2as. 这三个关系式均是矢量表达式,使用时应注意方向性,一般选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者视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视为负.反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较多,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解法,不同解法的繁简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应注意每个公式的特点,它反应了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与哪些物理量无直接关系.例如公式at v v 0t +=不涉及位移,20at 21t v s +=不涉及末速度,as 2v v 202t =-不涉及时间等. 应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恰当、灵活地选用相关的公式,尽可能简化解题的过程. 2. 平均速度法平均速度的定义式t s v =对于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对于匀变速这一特殊性质的运动除上式之外,还有一个只适用于它的关系式,即2v v v t 0+=.3. 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匀变速运动中任一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即vv 2t =,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该关系式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含有t 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前面我们已经多次讲到具体的比例式,这里不再进行罗列. 5. 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作“初态”的反向研究方法. 一般适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6. 图象法应用v -t 图象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7. 巧用推论2n 1n aT s s s =-=∆+解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变化量为一恒量,即2n 1n aT s s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2aT s =∆求解. 当然,这个推论还可以拓展为2n m aT )n m (s s -=-.上面我们所涉及的方法都是常用方法,当然对于具体问题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注意总结.【例题1】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43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时间.二、运动学公式的选择1、认真审题,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2、将已知量和待求量在草图上相应位置标出3、选择与出现的四个量相对应的公式列方程4、若出现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可优先考虑2aT x =∆、txv t =2两个公式 【例题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通过某一段距离h 所用的时间为t 1,通过与其连续的下一段同样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 2,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
数学必备技巧解决初中比例题的常用思路
数学必备技巧解决初中比例题的常用思路在初中数学中,比例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解决比例题常常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必备的技巧和常用的思路,就能够更轻松地解决这类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初中比例题的常用思路和技巧。
一、确定变量和比例关系首先,在解决比例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变量,并且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比例题中会涉及到两个比例相关的量,我们可以分别用x和y表示它们。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建立一个等式,将x和y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
例如,如果题目中提到“甲和乙的年龄比为3:5,乙的年龄是30岁”,我们可以设甲的年龄为3x岁,乙的年龄为5x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到一个等式:5x = 30。
通过解这个等式,我们可以求出x 的值,从而进一步计算出甲和乙的年龄。
二、用倍数关系求解在解决比例题时,常常会遇到需要求解一个未知量的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求解。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通常,这个倍数关系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和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推导得到。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倍数关系建立一个等式,从而求解未知量。
例如,题目中给出“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如果甲走了50米,那么乙走了多少米?”我们可以设乙的速度为x米/秒,那么甲的速度就是2x米/秒。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建立一个等式:2x * t = 50,其中t代表时间。
通过解这个等式,我们可以求解出乙走的距离。
三、比例分配法有时候,在比例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数量或者长度。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分配法来解决问题。
比例分配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关系,按照适当的比例将数量或者长度进行分配。
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个表格来进行计算,将已知量和未知量按照比例填入表格中,然后通过计算求解未知量。
例如,题目中给出“甲、乙、丙三个人按照2:3:4的比例分配了100元的奖金,乙分得了多少元?”我们可以先设乙分得的奖金为3x元,然后根据给定的比例,计算出甲和丙分别分得的奖金。
初中物理思维解析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思维解析方法有哪些初中物理思维解析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思维解析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
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和发散思维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①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②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
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
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能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初中物理物理学霸的8种实用思维方式守恒思维方法自然界里各种运动形成虽然复杂多变,但变化中存在不变,即某些量总是守恒。
守恒的观点是分析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观点,它启发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到系统中某些量的转化和转移并不影响总量守恒。
(1)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看,动能定理是一条应用广泛的重要定理。
在机械运动的范围内,当系统状态变化时,如果除重力、弹力外没有其它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它是普遍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
功、热和内能之间的变化关系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发生热传递。
是内能的转移。
(2)质量守恒一定的物质形式对应一定的运动和一定的能量状态,运动是永恒的,物质是不灭的。
参与变化的物体质量的总和与变化后物质质量的总和相等,这就是质量守恒的观点。
(3)电荷守恒中性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决定了自然界中电荷是守恒。
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接触,摩擦或感应的方式可以带电,带电的物体若发生中和或电荷转移现象,电荷发生消失或减少,但正负电荷总和是一定的。
浅谈比例法解初中物理计算题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28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比例法解初中物理计算题文/王顺山摘要: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对计算题都感到困难,尽管他们可以熟记每一个公式、定律或是概念,但面临计算题是总感到束手无策。
尤其是当题目中出现了多种情况或者一些动态变化计算题时更是感到无力。
计算题这道坎严重的挫败了不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畏惧物理学科,放弃学习物理,进而弃理学文,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度过物理计算题这道坎,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大力推广比例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初中物理;比例法;计算题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对计算题都感到困难,尽管他们可以熟记每一个公式、定律或是概念,但面临计算题是总感到束手无策。
尤其是当题目中出现了多种情况或者一些动态变化计算题时更是感到无力。
计算题这道坎严重的挫败了不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畏惧物理学科,放弃学习物理,进而弃理学文,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度过物理计算题这道坎,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大力推广比例法,效果显著。
在我的认识中,所谓的比例法其实是控制变量法的更高一级的应用,辅以简单的数学比例知识而成。
比例法相对以常规方法而言有以下几点好处:①思维难度较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要求不高,且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②相对于常规计算方法,比例减少了计算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简化了计算。
同时也避免了中间环节取近似值而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的麻烦;③运用比例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从而避免了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由于语言描述不准确,所造成的不必要失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教会学生使用比例法做计算题呢?首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该考虑使用比例法。
比例法固然有前面谈到的一些优点,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使用的不恰当,还有可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根本无法作答。
所以我们应当明确的告知学生比例法的应用条件是:出现多方对比或是有变化的计算时才考虑使用。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比例与比例方程的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比例与比例方程的解题思路比例和比例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它们不仅广泛运用于数学课堂上,也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掌握比例与比例方程的解题思路,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还对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具有相同单位的数相互之间的等比关系。
在比例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符号是“:”或者“/”。
例如,a:b、a/b都表示a和b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可以用于描述长度、面积、体积、速度等不同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以下的基本原理:1. 同比例原理:如果a与b的比例与b与c的比例相等,那么a与c 的比例也相等。
2. 反比例原理:如果a与b的比例与b与c的比例互为倒数,那么a与c的比例也互为倒数。
二、比例的运用1. 比例的代入运算比例的代入运算是指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通过代入计算得到具体数值。
例如,已知某图形的边长与实际尺寸之间的比例为1:5,若图形的边长为4cm,我们可以通过代入运算得到该图形的实际尺寸为20cm。
2. 比例的解题步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1)熟悉题目要求,明确问题;(2)列出已知条件,确定比例关系;(3)通过代入或者等式运算,计算未知量;(4)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控制。
三、比例方程的解题思路比例方程是指含有比例关系的方程。
解决比例方程问题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解题思路:1. 明确问题,列出已知条件;2.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比例方程;3. 进行等式运算,计算未知量;4. 检验求解结果。
比例方程的解题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题:某比例尺为1:5000,实际距离为8km,求该比例尺下的距离是多少?解题思路:1. 明确问题,已知比例尺为1:5000,实际距离为8km;2.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实际距离和比例的关系为:实际距离/比例尺 = 比例下的距离;3. 将已知条件代入比例方程,得到8km/5000 = 比例下的距离;4. 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比例下的距离为0.0016km或1.6m。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系列1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逆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3识别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4变换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5整体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6隔离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7比较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8类比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1顺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2逆推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3识别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4变换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5整体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6隔离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7比较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8类比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9假设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9假设法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大全——方法10对称法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研究物质的运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问题解题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进行总结。
一、位移/速度/加速度求解问题1.根据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求解: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应用公式S=Vt,将已知量代入求解未知量。
2.根据平均速度求解:当速度不断变化时,可以通过求取平均速度来求解。
利用公式V=(S1+S2)/t,将已知量代入求解未知量。
3.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关系求解:当速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利用公式V=V0+at或V^2=V0^2 + 2aS,根据已知量代入求解未知量。
二、重力问题1.根据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求解:利用公式F = mg,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重力,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根据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求解: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时,利用公式Fg = Fn。
三、功问题1.根据功定义求解:当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的值为正;当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时,功的值为负。
2.根据功率和时间的关系求解:利用公式P = W/t,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四、力问题1.根据物体所受的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求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解:当物体所受的力平衡时,合外力为零,利用公式ΣF = 0。
五、摩擦力问题1.根据摩擦力和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合力求解:利用公式Ff = μm g,其中F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六、弹簧问题1.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利用公式F = 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变形量。
七、浮力问题1.根据浮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求解:当物体处在液体中时,利用公式Ff = mg,其中Ff为物体所受的浮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初中物理16类问题解题规律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和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解题方面。
解题是物理学习的重点,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解题规律,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初中物理解题的一些常见规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轻松地应对物理学习。
一、题目分类在学习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题目按照题目的类型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解题规律。
在初中物理中,一般可以将题目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几个大的类别。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更好地解答问题。
在解题时,我们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明确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理清解题思路。
有些题目给出的条件相对简单,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有些题目则需要我们灵活运用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分析题目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解题。
三、规律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
对于力学题目,可以根据受力平衡的原理,采用等效力的方法进行求解;对于热学题目,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利用热传递的过程进行求解;对于电学题目,可以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运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进行求解。
四、举例说明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初中物理解题的规律:例1: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通过斜面下滑,如果斜面倾角为30度,物体的重力为10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解题思路:首先可以根据受力分析,得出物体受到的水平力F和重力的合力,然后根据斜面的倾角,求出物体沿斜面的分力,最后通过平衡受力的结果,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例2:一个热水瓶中装满了80ml的水,水的温度为30℃,加热器每分钟向水中输入热量为400J,求5分钟后水的温度是多少。
解题思路: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原理,求出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通过计算每分钟输入的热量,再乘以时间得出总的热量变化,最后根据水的质量和比热容,求出水的最终温度。
比例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17-2 比例问题知识·解读比例问题1,步骤(1)明确电路地连接方式,对于复杂电路,要由串,并联电路地判断方式确定出其连接方式。
(2)由串,并联电路比例关系进行思路。
2,基本推论对于纯电阻电路:(1)串联电路,Q 1Q 2=W 1W 2=P 1P 2=U 1U 2=R 1R 2,I 1I 2=11。
(2)并联电路,Q 1Q 2=W 1W 2=P 1P 2=I 1I 2=R 2R 1,U 1U 2=11。
典例·解读类型一,串联电路中地比例问题例1,将分别标有“12 V ,12 W ”和“12 V ,6 W”地灯L 1和L 2(假设灯丝电阻不变)串联在电路中,两灯都发光,则下面表述中正确地是( )A ,通过灯L 1和L 2地电流之比为2∶1B ,灯L 1和L 2地电阻之比为2∶1C ,灯L 2比灯L 1亮D ,灯L 1和L 2地实际功率之比为2∶1例2,如图所示地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 在a 端时,电流表地示数为2.4 A,电压表地示数为12 V 。
滑片P 移动到中点时,R 1地电功率为P 1。
滑片P 移到b 端时,R 1地电功率为P 1′,且P 1∶P 1′=25∶9。
则滑片P 在中点和在b 端时,R 2地电功率之比为( )A ,1∶2B ,5∶3C ,25∶9D ,25∶18类型三,电学中地综合比例问题例4,如图所示地电路中,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甲,乙是电流表,I 甲∶I 乙=1∶3,此时电路地总功率为P 1。
当S 1,S 2都闭合时,甲,乙是电压表,此时电路地总功率为P 2,则下面表述正确地是( )A ,电阻大小之比R 1∶R 2=2∶1B ,当开关S 1闭合,开关S 2断开时,通过R 1和R 2地电流之比为I 1∶I 2=1∶2C ,当开关S 1,S 2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 甲∶U 乙=3∶1D ,总功率之比P 1∶P 2=9∶2【结果】 D.【思路】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 1与变阻器R 2串联,电压表测量R 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地电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当开关S 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示数之比U 甲:U 乙=3:2,当开关S 断开,甲,乙两表都是电流表时,则两表地示数之比I 甲:I 乙为 ( ) A ,2:1 B ,3:1 C ,2:3 D ,1:32,定值电阻R 和小灯泡L 地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