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3含答案
【高考宝典】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3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考点13 实用类文本阅读1.[2018全国卷Ⅰ]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一_传记讲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读懂文章是做对题目的第一步一、明文体特征,知读文关注点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自传》《沈从文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传记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评传则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来说,可分为传记文学和史实性传记。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史实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2.传记的文体特点(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包含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风趣。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概括性概括性即选材精当,高度概括。
一是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极具性格特点的人物;二是选择能够高度概括人物特点的事迹。
(4)通俗性通俗性是指表达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
语言风格要求多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使主才能与情趣则生动活泼、文雅诙谐。
3.传记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读文抓4要素,思8问题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文体,其核心就是人和事,人物的品格精神、形象特点在他做事时的言行当中表现出来,有时还会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体现,阅读时只要抓住人和事,即可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质精神。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2筛选整合信息课件
叶笃正根据极少量的资料提出, 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 个热源,冬天是一个冷源,并首先发现,围绕青藏高原的 南支急流、 北支急流会汇合成为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 对 东亚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 他指出,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将是一片沙漠。
所谓归纳概括传主事迹,就是要求归纳、概括传主 的事迹成就和个性品质特点,并能结合材料做出具体分 析。这种题型是课标卷传记阅读的必考题。解答这种题 型,要求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地筛选出信 息,并对信息作进一步的整合、归纳;然后结合信息材 料做准确的概括和具体的分析。
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哪几件事?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传记阅读
学案 2 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是传记文本中最基本、 最主要 的一个考点, 这些“信息”主要是指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 实,其人生经历或人生轨迹,其论点言观、思想性格或人 生追求,其成就贡献、历史地位和作用,作者对传主的态 度或传主的自我认识,等等。
筛选整合信息几乎覆盖了传记的所有考查题型, 本学 案主要学习如何归纳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 以及归纳 文章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大学原本读物理学的他,有一次和钱三强打乒乓球, 物理系毕业的钱三强劝他, 中国需要气象 “这门实实在在 的学问” 。叶笃正自此决定改行去学气象学。
预测“老天爷的脸色”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用叶 笃正的话说,他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几乎是 张白纸” ,没有计算机,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甚至没有 基础预报需要的气象图。
关注情感态度 (2)他人的情感态度,作者往往通过对同一件事态度
的反差来侧面衬托传主
2018高考语文习题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3-1-4 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
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
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
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
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项练18+传记阅读专项练+Word含解析.doc
十八传记阅读专项练(对应学生用书P273)一、(2018·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侠者黄大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一)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演习。
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
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
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因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
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潜艇攻防和穿透侦查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
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
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做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
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
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二)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
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
他最短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
“他肯定会回来。
”熟悉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学案5综合性选择题突破
原文信息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 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 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 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 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 后方的工作
解题策略
①选项中的内 容在原文中没 有提及;②选 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无此暗 示或根据,属 主观臆断
比对分析:“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于原文无据,原文说 燕京大学成为秘密通道,侯仁之承担了„„的工作,没说利用 大学生身份的事。选项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类错误
比对分析
信息①:对应原文中“一所内迁 的大学„„本年开韩柳文”一句 ,两者意思一致
信息②:对应原文“可是这一项 „„献身的意图”,由此可见作 者献身传记文学是因为兴趣,而 不是因为开了韩柳文的课,因此 犯了因果混乱的错误
“我的命运是作 为沙子而到中文 系开课的”,这 样的表述与其说 写出了自己过去 的经历,不如说 反映了朱东润写 自传时的心态
找到选项所对 应内容,逐句 核对,看原文 有无此说法, 或原文有无此 说法的充足依 据
陷阱五 张冠李戴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 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 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 《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 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 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 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 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 保护
出于自己的现实 关怀来选择传主 ,是朱东润传记 文学创作的一贯 原则。有学者总 体上对此表示理 解,但在态度上 略有保留
相关链接:②朱先生确是有 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 ,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 ,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 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 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 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 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 文学随想》)
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0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建议用时:40分钟,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哲学的指导下,中华民族选择的第一个价值目标,就是求真。
那么,什么是真呢?怎样求真呢?道家的观点是:真就是道,道就是真。
道家所说的道,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自在的天道;另一方面表示人应当追求的理想、超验的精神境界。
道家的核心论点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是道自身的原因,道只取法于它自己,不能再向外追溯,没有其他因素可以为道所取法。
道以自身为法,所以道就是本真。
人取法于自然之道,也就求得了本真。
道家强调,本真乃是不为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纯真。
道作为本真,既然是自为的,当然就是无为的。
在“真”的前面,道家往往加个“天”字,这就是“天真”一词的来历。
在老子看来,婴儿的状态,就是得道者的状态,婴儿才配得上“天真”二字,配得上“无为”二字,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任何人为的想法。
普通人一旦长大了,就背离了那个原初的本真,就背离了大道。
在《老子》一书中,经常出现“如婴儿之未孩(读为咳)”“比于赤子”之类的句子。
老子认为,真就是不假人为,就是不矫揉造作。
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装像。
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才叫作“率真”,才叫作“真人”,也就是得道之人。
儒家对真的理解,也是建立在道之上。
不过,儒家所说的道,指的是人道,表示一种理想的、入世的人格所应有的精神境界。
儒家不认同那个本真的天道,强调人道是自为的。
儒家心目中的“真”,不是自然意义上的“真”,而是人文意义上的“真”。
换句话说,“真”不意味着“自然”,而意味着“应然”。
人道作为“真”来说,就是人的一种应然心态。
这种心态,可以叫作“真”,也可以叫作“诚”。
在儒家眼里,“真”与“诚”是同等程度的观念,通常以“求诚”代替“求真”。
孟子鼓励每个人效法义理之天,主张做人要像天那样诚实。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传记阅读 学案4 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1942年5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
6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达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
这群平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的书生,在7月7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县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与勇敢。
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
最终,姚名达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达,不幸以身殉国。
1905年出生的姚名达,以身殉国时年仅37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
姚名达去世时,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
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潜的文科教授而言,37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年纪。
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规划,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
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他还是坚持,只有这部《中国史学史》才称得上不朽。
姚名达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
1929年3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
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
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
说来真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毁了”。
突然降临的炮火,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1932年的2月8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作纸上功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限时练(三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导学号:54012163】几何学中的哥白尼1893年,喀山大学树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数学家雕塑的塑像。
这位数学家就是俄国伟大的学者、非欧几何的重要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
罗巴切夫斯基出身贫寒,中学时代遇上了一个知识渊博又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受其影响,很早就迷上了数学。
升入喀山大学后,他就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大学生到教授,从系主任到校长,他在这里度过了40个春秋。
罗巴切夫斯基从1815年着手研究欧几里得几何的平行线理论,从1823年起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1826年2月11日是数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这一天,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会议上,罗巴切夫斯基以平静无畏的姿态,宣读了他的学术报告《平行线理论和几何学原理概论及证明》,向世界公开了自己的新观点。
这一天被公认为“非欧几何诞生日”。
在这次会议上,他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让台下几位著名数学家听得目瞪口呆。
诸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锐角一边的垂线可以和另一边不相交”等等,这些命题不仅与欧几里得几何相冲突,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相背离。
“罗巴切夫斯基是向一个公理挑战。
”后来,爱因斯坦总结道。
走下讲台后,这位喀山大学图书馆兼博物馆馆长,试图同与会者交流看法,但所有人都不愿评论这篇“荒诞离奇”的论文。
而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罗巴切夫斯基还需要静下心来,把一些乱七八槽的东西整理得有条不紊。
由于没钱雇助手,他得亲自给图书分类编目,给矿物标本掸去灰尘,给鸟类标本清除害虫,必要时还得拖地板。
这种习惯,他在担任校长后也依旧保持着。
有一次,他脱下外衣正在干活,一位外宾误认为他是工作人员,请他带自己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
罗巴切夫斯基欣然答应,带着客人参观馆里最珍贵的藏品,并做了详细讲解。
当晚,在省长的宴会上,外宾发现白天的“向导”竟然与自己同桌,才惊奇地发现了他的校长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
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
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
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全面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
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
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
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
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
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
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
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
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1957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
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
诗云: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
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
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
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
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
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来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摘自百度)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
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摘自百度)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吴祖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创作歌颂抗日主题的剧作《凤凰城》,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B.吴祖光对事业孜孜以求,不断创新。
晚年对自己的早期作品指出不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坦荡襟怀。
C.《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D.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仍不平而鸣,他发表的《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即为证明。
解析:C项,“《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表述有误,应是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答案:C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正因为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独特的感悟力,吴祖光最终才能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B.吴祖光的剧作《凤凰城》得到当时戏剧大家曹禺的认可,这不仅说明当时文坛的宽容,更是因为剧作反映的抗战主题,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
C.文章题目是“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但在行文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喜爱“生正逢时”这个词语之事,虽然着墨不多,但多少有偏题之嫌。
D.黄佐临对吴祖光剧作特点的评价,既表现了吴祖光对剧作诗意语言的追求,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E.全文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刻画人物,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概括不全面。
吴祖光成为一代戏剧大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等,而不能仅归功于天赋及感悟力。
C项,“有偏题之嫌”分析错误,文中说他喜爱“生正逢时”词语之事,是为了说明“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一道理。
D项,“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分析有误,应是说“吴祖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
答案:BE3.传记多次引用吴祖光本人的话和别人对吴祖光的评价,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记文本特征及理解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明白传记中引用传主本人或他人的言论、评价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丰富传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找出传记中哪些地方引用了传主本人的话,哪些地方引用了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最后针对这些引用,结合文本分析其中体现出的传主的思想和性格即可。
答案:①引用吴祖光本人对《凤凰城》的反思之语,正面表现了吴祖光善于反思、谦虚、勇于剖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传主的形象。
②开头引用戏剧导演牟森对吴祖光的评价,突出了吴祖光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具有名士操守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③引用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对吴祖光追求诗意的艺术观的评价,侧面突出吴祖光独特的艺术观;引用王玉珍的话,侧面突出吴祖光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传文的内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新中国兵工先驱吴运铎万建辉吴运铎祖籍武汉蔡甸,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抗战爆发后加入新四军,从此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军队的兵工事业。
在研制武器弹药中,吴运铎多次负伤,左眼被炸瞎、左手4根指头被炸掉,左腿膝盖曾被炸开,全身负伤100多处,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
1938年9月,21岁的吴运铎冒着日机的轰炸,从武汉辗转前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司令部,等待上级发枪上前线。
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支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建议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在《把一切献给党》中,吴运铎写了皖南小山村中的“我们的兵工厂”:一所普通的农家院子,墙角搭起棚子,里面有两个用土筑起的炉子,两个木风箱,那就是锻工间;北屋正中间的工作台旁埋了几根粗树桩,每个树桩上安了一部老虎钳,桌上摆满锤子、锉刀、钻子;枪托修理间,只有一些木工使用的简单工具。
就是在这样的兵工厂中,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造出的步枪不断地被运往前线。
吴运铎曾经记下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工厂里来了一名穿草鞋、军装的外国妇女,原来是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她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在小坡上埋一块钢板,举起枪连开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
当史沫特莱参观了造出这支枪的农舍中的兵工厂后,她惊叹自己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兵工厂。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前线作战。
吴运铎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一次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
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他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了吴运铎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高烧40多度,左腿伤口感染。
这次受伤经历在《把一切献给党》中也有记录:“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一次,吴运铎从报废的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雷管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吴运铎和兵工厂的一名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
突然,炮弹爆炸,厂长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
在病床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办起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了新型的高级炸药。
同时,他还学习日文,以便阅读参考资料。
第二次负伤时,吴运铎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抗战时期,日伪军在淮南四处修筑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
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日伪碉堡即刻土崩瓦解。
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日本占领区时,投下的炸弹有8颗未炸,吴运铎便去拆卸。
吴运铎让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上前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
(有删改) 相关链接:吴运铎的自传本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
《把一切献给党》就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支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就主动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B.史沫特莱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对着埋在小坡上的一块钢板连开了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这从侧面表现了吴运铎和他的战友在简陋的条件下造出的枪支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