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尾声了吗?
2024年国际宏观经济展望
2024年国际宏观经济展望文 / 罗晨 樊少华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链调整、高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贸易不振等多重风险相互交织,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
发达经济体主要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出口普遍承压,但依靠提振内需保持经济增速大致稳定。
与2022年相比,在供给端持续改善与紧缩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欧美国家的通胀水平已有大幅回落,但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能源供给的扰动、服务业的强劲表现、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使得发达国家的通胀具有较强粘性,回落势头逐渐放缓。
展望2024年,地缘政治冲突、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和高企的经济成本等因素将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全球经济表现依然疲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2.4%,分别高出2023年0个和-0.2个百分点。
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将进一步走弱或延续疲弱表现,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劳动力市场降温、收入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将继续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削弱其经济增长动力。
新兴经济体中东南亚国家经济活力相对充足,在政府支出增加、国际旅游业强劲复苏和外国投资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支撑下,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升高。
01.美国:消费动能逐渐减弱,经济增长趋势将进一步放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2023年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政府财政支出快速扩张等因素有效维持消费韧性,支撑美国经济温和增长。
2023年美国实际GDP增速为2.5%,较2022年1.9%的增速上升0.6个百分点,经济整体呈温和扩张态势,主要由消费驱动。
从居民收入角度看,服务业的强劲复苏、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拉动居民收入增长,2023年美国居民个人收入增速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人均个人收入同比增长3.7%,为消费支出增加提供良好基础。
另外,政府大幅扩张财政支出,推出减税政策、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险支出、减免学生贷款,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再加上资本市场全面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超额储蓄的进一步释放,有效维持消费韧性。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了国际经济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采取了大规模购买国债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这一政策被称为量化宽松。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美国一直在推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这不仅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的汇率和外贸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
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全球贸易大部分都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而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期间,美元贬值,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然而,随着美国推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美元开始升值,这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着产品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的挑战,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的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造成了波动。
量化宽松政策促使了美国低利率环境下的大规模资本流出,其中一部分也涌入了中国。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繁荣和泡沫的循环,尤其是在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和随后的资本外流危机中,美国的货币政策变化也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仅会影响到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还可能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减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来自海外的投资减少的挑战。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还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全球流动性产生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灵活应对。
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美国相对缓和,可能会导致资本外流加剧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相反,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较为紧缩,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到投资和消费需求。
因此,中国需要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谨慎地制定和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一个完整经济周期
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一个完整经济
周期
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增速下行,通胀下行,货币政策开始进入宽松周期,货币供应量触底,缓慢回升。
这一阶段往往是紧缩期的结束,对应的是总需求的疲软和企业利润的下行。
目前,理论上的最优回报资产是债券。
第二阶段:货币政策处于宽松周期,货币供应量开始回升,经济增速阶段性见底,但通胀仍在下行。
这个阶段往往是复苏的初始阶段,对应的是总需求触底,企业利润增速不再恶化。
目前债券和股票资产都有不错的收益。
第三阶段:货币政策接近宽松结束,信贷扩张加速,经济增速开始回升,通胀触底。
这个阶段往往是复苏的后期,对应的是总需求的触底反弹和企业利润的增加。
当股票和商品资产有不错的收益时,债券资产进入牛市的尾部。
第四阶段:当经济增速上行、通胀回升至一定水平,货币政策开始进入紧缩周期,货币供给触顶回落。
此阶段往往是过热的初期,对应的是总需求惯性走强、但流动性边际减弱。
此阶段债券资产率先结束牛市开始走熊,股票资产受益于名义GDP的走强仍有所表现,商品类资产惯性反弹。
第五阶段:经济增速开始见顶走弱,但通胀仍在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
这个阶段往往是经济过热的末期,对应的是总需求的边际峰值,但通胀还是惯性。
在这个阶段,股票资产的牛市也走完了,商品资产的牛市进入了收尾阶段。
第六阶段:经济增速开始明显下滑,通胀开始见顶,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末期。
这个阶段往往是滞胀期,对应的是总需求的回落和通胀的见顶。
在这个阶段,商品资产的牛市也已经完成,对应的好资产只有货币。
年终盘点全球降息时间
2024年,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通胀和货币政策紧缩后,终于迎来了降息的春天。
在全球央行政策的年终盘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降息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货币政策逐渐转向宽松,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全球降息背景1. 高通胀困扰全球经济近年来,全球通胀水平持续上升,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等主要经济体,通胀率远超预期。
高通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消费能力下降、企业成本上升、金融市场波动等。
2.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增长放缓。
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衰退的风险。
3. 各国央行政策调整面对高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各国央行纷纷调整货币政策,从加息转向降息,以期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
二、全球降息情况1. 美联储美联储在2024年开启了降息周期。
在经历了连续多次加息后,美联储在11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上,分别降息50个基点。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在2025年降息,以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胀。
2. 欧洲央行欧洲央行在2024年9月宣布降息,将存款便利利率从-0.5%下调至-0.75%。
这是欧洲央行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预计欧洲央行将继续降息,以应对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
3. 英国央行英国央行在2024年11月宣布降息,将银行利率从0.75%下调至0.5%。
这是英国央行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预计英国央行将继续降息,以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胀。
4. 日本央行日本央行在2024年9月宣布降息,将政策利率从-0.1%下调至-0.3%。
这是日本央行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预计日本央行将继续降息,以应对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
5. 新兴市场国家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也纷纷降息,以应对高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
例如,印度央行在2024年9月将政策利率下调至5.9%,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三、全球降息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全球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与影响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与影响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和购买国债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通胀。
自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来遏制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并在此后继续实施该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些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洲、日本、英国等仍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下面将分别对各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和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美国是最早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之一、自2024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购买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降低利率,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并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然而,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政策导致货币供应过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其次,低利率给银行带来了压力,因为它们无法通过固定收益投资来获得足够的回报。
此外,货币贬值也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出口竞争力。
在欧洲,欧洲央行自2024年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余波。
该政策的效果相对较好,帮助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并推动了通胀率的上升。
然而,欧洲央行仍在继续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以维持经济稳定。
尽管如此,欧元区仍面临通货通胀压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是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先锋。
自2024年以来,日本央行一直积极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通胀。
然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果,通胀率仍然低迷,经济增长放缓。
日本的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其长期居高不下的债务和人口老龄化有关。
英国是另一个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
自2024年以来,英国央行一直持续购买国债和企业债券,以刺激经济增长。
尽管该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英国经济仍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如脱欧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的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稳定,减轻了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尾声了吗?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尾声了吗?钮文新【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7(000)013【总页数】1页(P73)【作者】钮文新【作者单位】CCTV证券资讯频道【正文语种】中文有观点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到达周期的尾部。
但我认为,全球“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正在减弱,但它的走向应当是“正常宽松”,而且5年之内看不到“中性”,更看不到“紧缩”。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提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时一再明示或暗示市场:加息只是要把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状态”变为“正常宽松状态”。
包括3月份加息之后,耶伦依然强调,加息之后,美联储依然会较长时间保持货币宽松。
经济发展确实是一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
因为,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
这个说法非常正确,但同时必须提示:正确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对经济增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但错误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对经济起到强大的破坏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货币政策的正确性,而这个正确性不仅基于对全球货币政策方向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对程度有一个精准的认知。
当前政策操作上存在“只顾方向,不顾程度”的问题,这也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盈率总是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
希望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能够更加纯熟一些。
之所以认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绝不能仅仅只看美联储货币操作“方向”,更要看到“程度”,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现实经济诉求。
美国正在极力扩大实体经济的规模体量,这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配合,绝不可能实施比“中性”更紧的货币政策。
另外,美国不可能允许能源、原材料价格无度上涨,这完全不利于实体经济发育的初期要求。
所以,美国现在采用的策略是“放弃部分能源利益,但绝不放弃能源价格控制”,这就像美国“可以部分地放弃美元霸权利益,但绝不会放弃美元霸权”一样。
所以,大的判断应当是“全球5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更多的可能性是“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缓缓爬升”。
2023年四季度股票市场总结
2023年四季度股票市场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的股票市场在四季度依然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投资者们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波动和震荡。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2023年四季度股票市场的情况。
一、市场总体情况分析2023年四季度,全球股市整体上呈现出震荡上涨的态势。
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全球政治局势和央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股市在四季度都经历了一定幅度的波动。
美国股市在四季度持续走高,主要受益于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和企业盈利的增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而在中国股市,虽然整体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和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但依然有部分板块表现强劲,如科技股和新能源板块等。
二、主要事件影响分析1.全球经济形势:2023年四季度,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和挑战。
一方面,各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市场资金流动,支持经济增长;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企业盈利受到一定影响,市场对未来走势存在担忧。
2.国内政策调控:2023年四季度,中国政府加大对房地产、科技等领域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金融风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些政策举措对股市的影响较为明显,一些受到监管打击的板块表现较差,但也有利于市场稳健发展。
3.国际政治局势:2023年四季度,国际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争端持续存在,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问题也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需要谨慎应对。
三、投资策略建议1.长期投资:在2023年四季度的股票市场,长期投资仍然是投资者们的首要选择。
投资者应该注重基本面分析,选取具有良好盈利前景和成长潜力的个股,合理分散风险,持有一段时间等待长期收益。
2.控制风险:股市波动性较大,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投资者可以采取止损策略,及时割肉止损,防止亏损过大;也可以选择分散投资,配置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的资产,降低整体风险。
3.关注政策调控: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调控的动向,及时了解最新政策信息,避免因监管风险而导致投资损失。
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回顾
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回顾随着时光的流逝,2023年已经进入了尾声。
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促进气候变化应对。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财政政策1. 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2023年年初以来,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促进稳增长和促进就业。
在四季度,财政政策继续保持宏观稳定性和社会平衡,确保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2. 调整财税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在四季度,财政政策还调整了税收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货币政策1. 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在四季度,我国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这有助于维护物价稳定、促进市场信心稳定、保持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2. 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除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外,四季度还出台了很多措施,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
三、结构性改革1.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四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业开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2023年四季度,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并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影响1. 全球经济复苏放缓2023年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一些国家货币政策走向保守,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这对我国宏观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增加了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QE2结束后美联储仍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未来退出或分五步
【分析报告】QE2结束后美联储仍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未来退出或分五步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19日电(记者高攀)美联储18日公布的4月份货币政策决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在这次会议上对退出策略进行了广泛讨论,但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已经准备好在近期马上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我们认为,由于美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良好和通胀水平逐步回升,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将按期结束。
但鉴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长期失业问题严重、核心通胀水平及通胀预期稳定,预计美联储在年内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工作重点将转向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调整甚至资产负债表的收缩。
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和失业状况改善,美联储未来可能分五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小标题)美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良好量化宽松政策将按期结束随着美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复苏站稳脚跟和通胀压力日益上升,我们认为美联储将按期结束QE2,不会再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
其一,美国经济内生性增长良好,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必要性降低。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 1.8%,较去年第四季度 3.1%的增速大幅下滑,但从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表现来看,美国经济内生性增长依然良好,复苏的根基趋于稳固,再次衰退的风险可以排除。
图表1:美国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 2.7%,对经济增长贡献了 1.91个百分点,二者均超过去年的平均水平;同时一季度私人投资也由去年第四季度下滑18.7%转为增长8.5%,对经济增长贡献也达到 1.01 个百分点,表明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表现良好,并逐渐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此外,一季度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率和消费者信心的上升,也预示着美国未来的消费能力还会增强。
在个人消费改善的同时,美国的银行信贷也已好转,有望加快实体经济的复苏。
美联储在5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美国各大银行在今年第一季度发放贷款的意愿进一步提升,不但放宽了针对企业的商业和工业贷款条款,同时更多银行表示愿意参与个人消费分期贷款。
2023年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
2023年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2023年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两次可参考的“内紧外松”。
中美货币政策发生过三段背离:1991年4月到1992年9月,2023年9月到2023年10月,2023年10月到2023年7月。
考虑到90年代初我国的对外项目并没有充分开放,后两段政策背离对我们参考意义更大,这两段时期都是内紧外松。
这两个案例的启示是,内紧外松会引发汇率升值和资本流入压力。
可以推断,一旦“内松外紧”,将引起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
因顾忌美国的第二次加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延后。
但一旦出现“内松外紧”的背离时,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
国内债市走向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取向,长期视角看多。
从历史经验看,国内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对债市影响更大。
虽然近期美国加息预期短期制约国内货币宽松进程,从而间接影响了债市,但债市走向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
利率在长期是内生于经济形势的,货币政策则是根据经济形势而调整的。
2023年5-8月基于通胀回落预期,我们看多债市,为投资者抓住了全年最大的一波行情。
近期房地产调控之后,随着经济通胀再度进入下行通道,货币政策有重启宽松需求。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大国,货币政策应以内部目标为主,未来将通过汇率贬值和加强资本管制的方式(不可能三角),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考虑到短期控房价、去杠杆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货币政策暂时中性。
2023年1-2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国内经济通胀回落,货币政策可能再度宽松。
因此,我们在国庆期间判断,房地产调控利好债市,经济通胀下行预期、理财监管推迟和银行收缩房贷后的配置需求,国庆后债市如约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2.65%的新低。
国内货币政策若再放松,对股市利好,前提条件是:汇率贬值不会引发资本流出失控。
货币贬值并不可怕,怕的是资本流出失控。
今年英镑闪贬,英国股市是涨的。
2023年俄罗斯卢布暴贬,房价是涨的。
1997年泰国死守汇率,资本出逃,最终汇率失守,股市房市崩盘。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中国可以加快结构性改革与发展,以提升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
加强对外贸易合作也是应对美国政策变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拓展市场和多元化贸易渠道来降低对某一国家的依赖。
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也可以提升中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美两国应该合作应对全球经济挑战,保持经济关系的稳定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中国、影响、对策、结构性改革、对外贸易合作、金融市场改革、合作、全球经济挑战、中美经济关系、稳定发展。
1. 引言1.1 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证券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降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该政策是美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采取的一项紧急措施,旨在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通过量化宽松,美国政府一直在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意味着美国将逐渐减少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逐步收紧货币政策。
这可能导致全球资本流动的变化,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联系紧密,其经济表现往往会受到美国政策变化的影响。
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变化,制定合适的政策和对策。
也需要认识到中美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以及全球经济的互动关系,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2 中美经济联系紧密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联系紧密。
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非常频繁,形成了复杂的经济互动体系。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
双方的经济关系不仅涉及商品贸易,还包括金融、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也有许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中美经济联系紧密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反映在金融和投资领域。
2024年美元或遭遇通胀压力
2024年美元或遭遇通胀压力2024年的全球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通货膨胀。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主要交易货币,其面临的通胀压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2024年美元可能面临的通胀压力,并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影响。
一、通胀压力的原因1. 宏观经济因素:2024年全球经济预计将有所复苏,主要经济体实施的财政刺激政策将推动需求增长,导致通胀压力的上升。
此外,全球市场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预计也将增加,进一步推高价格。
2. 货币政策调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在2023年可能结束其量化宽松政策,并开始加息,从而使通货膨胀风险增加。
此外,政府可能会增加公共投资和支出,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加剧通胀压力。
二、通胀对经济的影响1. 通货膨胀对消费者的影响:如果通胀加剧,物价上涨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可能会限制他们的消费能力,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 对企业的影响:通胀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成本上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率。
此外,物价上涨还可能增加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
3.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
如果美元贬值,出口商品价格可能上涨,减少对外需求。
同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进口增加,加剧贸易逆差。
三、应对通胀压力的可能措施1. 货币政策调整:美联储应密切关注通胀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举措。
通过适度加息和收紧货币供应,有助于抑制通胀风险,稳定物价水平。
2. 财政政策调控:政府可以通过适度的财政紧缩政策控制通胀。
减少过度的财政刺激,控制公共支出增长,对稳定通胀发挥重要作用。
3. 结构性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灵活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有助于提高经济生产率,减少通胀压力。
四、预期展望虽然2024年美元面临通胀压力的可能性不能完全忽视,但具体影响程度仍有待观察。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将起到重要作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有助于平衡通胀风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章: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与原因(500字)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包括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美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降低利率、购买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
通过这一政策,美国央行希望刺激经济活动、促进就业增长、提振资产价格,并最终推动通货增长。
第二章: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和实施(800字)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了多种手段。
首先,它降低了短期利率,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其次,美联储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增加了市场上的流动性。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美联储还实施了额外的金融刺激方案,如长期回购操作和直接购买公司债券等。
第三章: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1200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一政策的影响不仅在国内,也传导至国际。
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措施导致美元贬值,进而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这对于一些原材料出口国来说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增加了进口成本,给石油、金属等资源依赖较大的国家带来了压力。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大规模资本流动。
由于低利率和增加的流动性,投资者寻求更高的回报率,纷纷将资金投向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
这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推动了市场上的资产价格上涨,增加了市场泡沫的风险。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外汇市场波动、通货紧缩压力等挑战,因为大量的境外资金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再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出口业务带来了挑战。
由于美元贬值,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变得更加昂贵,竞争力下降。
这对中国的制造业和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压力。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货币政策是经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演变,货币政策也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货币政策的现状当前,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呈现出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主流。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和通缩风险加剧的压力,许多国家选择通过降低利率和放松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各国纷纷采取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
其次,负利率政策呈现多极化态势。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一种备受争议的新兴货币政策工具。
一些国家采取负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和提振通胀,但更多的国家对此持保守态度。
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权衡利率下限、金融稳定等因素,因此负利率政策的发展并不一致。
第三,数字货币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发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提高支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包容等,但也带来了监管风险和隐私安全等问题。
各国在数字货币发展上的态度和政策也不尽相同。
二、货币政策的未来趋势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将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首先,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灵活性。
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无法适应各种情况的需求。
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加注重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以更精确地把握经济形势,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其次,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货币政策的考量。
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货币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保障数字支付的安全性,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方向。
全球宽松正式终结!高盛:中国经济接近“甜蜜点”
全球宽松正式终结!高盛:中国经济接近“甜蜜点”作者:高盛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4期全球宽松正式终结近期美日欧股市遭遇到重挫,韩印港等新兴市场股市普跌,黄金和石油下跌,金属价格震荡下跌,国内股跌债涨。
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股市先是联袂上涨,又出现了集体下跌,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到底2018年的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将何去何从?1.海外股债双杀。
一次海外资本市场下跌的不只是股市,而是股债双杀。
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达到2.84%,比年初上行了44bp,创下近4年以来的新高。
而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达到0.74%,比年初上行26bp,也是2年半的高点。
甚至连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也达到0.1%,是1年以来的高点。
2.通胀预期上升。
而促发美国资本市场调整的重要原因在于通胀预期的显著提升。
上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居民工资出现大幅增长,私人部门平均时薪同比增速达到2.9%,创下09 年5 月以来新高。
从债市来看,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和TIPS(通胀保值债券)之间的利差达到2.14%,创下14年9月以来的新高,通胀预期的上升推高利率,而利率的大幅上升又引发了对流动性以及未来经济增长减速的担忧,导致了股市的大幅下跌。
3.已经充分就业。
美国1 月份的失业率保持在4.1%的历史低位,而上一轮失业率降至4%左右还在00 年,失业率持续低位意味着美国目前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未来就业人口难以进一步上升,观察其过去几年的新增非农就业其实一直是稳中有降,这也从侧面暗示美国经济已经过了经济扩张的顶峰。
4.财政刺激失效。
而在经济已经充分就业的背景下,即便今年特朗普的大规模减税政策落地在即,其实也不可能给美国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因为其国内生产已经饱和,只能靠增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从美国的贸易逆差来观察,17 年末已经达到月均500 亿美元,创下5年新高,而再上一次其贸易逆差超过500 亿美元还是在金融危机的08年。
量化宽松结束了不能不说的事
量化宽松结束了不能不说的事作者:张嗣兴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4年第22期张嗣兴张嗣兴,本刊特约专栏作家,原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
回顾QE 6年之途径,美元作为全球唯一的储备货币,将其QE所产生的通胀压力分散到各个国家。
QE现在宣布退出了,但其造成的影响还正在各国引发躁动和不安。
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削减最后的购债规模150亿美元并从11月起结束QE3。
至此,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试验行动宣告结束。
长达6年的量化宽松告别了,如同其间的每次决策一样,都给市场带来了躁动。
美股全线下挫,美元垂直飙升,大宗商品几乎全线绿盘。
该试验举措已在学界引发了有关其效果的激烈争论。
该实验结束后,有关其效果将可能成为华尔街、学术界和央行界未来数十年激烈争论的话题。
这些将成为量化宽松结束后不能不说的事情。
其实,量化宽松并不是美国人的发明,在此之前日本已经试用过了,且还在使用。
只是日本的规模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远不及美国这次罢了。
所谓量化宽松,简而言之,就是便捷的增印钞票,超发货币,是一种在重大经济危机时采用的非常金融措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倒闭,“两房”破产,许多金融机构濒临倒闭,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
美联储决定,收购政府支持的所有与房地产有关的企业证券,以每月850亿美元的规模向金融机构注资,并将此前已降至历史最低的联邦利率(0-0.25%)继续推行。
从2008年11月25日至2010年4月共收购了1.725万亿的证券资产。
这就是第一轮的量化宽松QE1。
第一轮量化宽松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拯救华尔街的金融资产,将其从破产的边缘拉回来。
在如此强烈的刺激下,美国的GDP从-6.7%增长至2010年1季度的3.9%,主要股指平均上涨超过20%,但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保持在9.1%的历史高位,经济复苏严重乏力。
2010年11月4日,在两天的美联储议息会后,不得已再推出QE2,决定在市场上再购买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并将其间的收益再投资。
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随着世界各国日益紧密的联系,货币政策的波动已经迅速成为全球性经济问题。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并为读者详细阐述以下3个方面内容。
一、货币政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
如果一些国家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在货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印钞,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上升。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会严重威胁韧性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者和低收入群体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波动会影响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贬值其货币,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投诉,并认为其动机是为了推高自己的出口,加上其他许多贸易壁垒,贸易被扭曲。
因此,货币政策的引发的信任问题可能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货币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被看作是新陈代谢的
一部分。
通常,央行经常采取加息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
这种措施立竿见影。
虽然国家政府采取加息措施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这也会令那些成功吸引资本回流的国家面临强大竞争。
然而,货币
宽松策略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也会造成一些国家为吸引资
本而降低货币利率,这也会导致外汇汇率的紊乱。
综上所述,无论是货币宽松,还是货币紧缩,都会产生不同的全球经
济影响。
因此,当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全球
经济的因素,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全球贸易新趋势,隐藏因素越发凸显
全球贸易新趋势,隐藏因素越发凸显——玉名贸易因素,之前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疫情因素,但随着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卫生因素之后,我们发现贸易复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又有了新的问题。
显然我们忽略了很多因素,其中有两个隐蔽因素,一个是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无法量化),另一个是跨国企业的意义(直接影响贸易需求因素却并不直接体现)。
而这样的隐藏因素,才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
全球贸易的分化因素,导致更大分歧2023年一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沿着2022年“滞胀与紧缩”的节奏运行。
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结束。
不过,全球疫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且复苏动力正在减弱。
全球经济“滞胀与紧缩”的既定章节即将进入尾声,欧美发达国家的加息进入尾声,此时,疫情已经不是主要因素,但在新的确定性趋势形成之前,全球经济的分化与分歧将成为主要特征。
2022年全球贸易额增长2.7%,低于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22年10月份预测的3.5%,其原因在于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降幅大于预期拖累了全年增长,源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为应对通胀而收紧货币政策等。
基于这样的因素,2022年底,WTO预估2023年会有改善。
而2023年4月,WTO发布最新《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其中表示,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仍将低于平均水平,继2022年增长2.7%之后,贸易和GDP增长的预测均低于过去12年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6%和2.7%),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预计将增长1.7%,2023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2.4%。
2023年以来,全球加息进程正在逐步进入尾声。
尽管美国、英国与欧元区仍在坚持加息,但不少国家面对降温的通胀已开始停止加息的脚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
主要发达国家正在走向最终的加息,经济减速与衰退成为主要趋势。
通胀全面缓解 紧缩已是尾声
通胀全面缓解紧缩已是尾声
佚名
【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
【年(卷),期】2008(0)36
【摘要】前期A股市场震荡下跌,但总能在前期低点处获得支撑并小幅反弹,随着大盘蓝筹的基本企稳,强势股、绩差股补跌,有研究人士发出了"底部特征隐约浮现"的口号,但随着本周深成指、上综指先后创下此番调整的新低,底在何处?又成为一个悬念。
通过与基金客户和营业部客户的交谈发现,随着市场的继续下跌,勇者将开始不吝于承担左侧交易风险,预期CPI、PPI在未来的持续回落,料紧缩已是尾声,从四季度开始,市场将有望展开一轮跨年度反弹行情,而目前我们将度过的是一段其难熬、但也将是极其宝贵的底部构造时期。
【总页数】2页(P9-10)
【关键词】通胀;紧缩政策;控制物价;缓解;尾声;货币政策;可能性;反弹;市场;悬念【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1
【相关文献】
1.通货紧缩已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J],
2.防全面通胀紧缩进程继续推进 [J], 刘朝晖
3.松紧搭配:通胀对策的合理选择:—全面紧缩在实践中的矛盾和危害 [J], 劳苑
4.权力下放接近尾声了吗?财政紧缩时期职能改革的限度检验 [J], 尼克劳斯·克米
诺斯·赫尔帕斯; 孙彩红(翻译); 陈光(审校); 崔玲(审校)
5.高善文:本轮通胀潮水退去经济紧缩周期进尾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编 : 徐豪 x u h a o @c e w e e k l y C n
美编 刊、 珍兰
观察 评论
热 点观察 洞 见
全球 宽松货 币政策进入尾声 了吗?
钮文 新
有 观 点 认 为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已 经 到 达 周 期 的 尾部 一但 我 认 为 , 全球 “ 极 度 宽松 货币 政策 ”的力 度正 在减弱 ,
汇 率 、市 盈 率 总 是 大 起 大 落 的 关 键 原 因 。 希 望 我 们 的 货 币 政 策 操 作 能 够 更
美联 储主席 耶伦 存提 及美联 储货 币 政 策走 向时 一 再明 示或 暗示 市场 : 加 息 是 要 把 货 币 政 策 从 “ 极度 宽松 状态 ”变为 “ 正常宽松状 态 ” 。包括 3
月 份 加 息 之 后 ,耶 伦 依 然 强 调 ,加 息
之 后 ,美 联 储 依 然 会 较 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 保 持 货
益 , 但 绝 不 会 放 弃 美 元 霸 权 ” 一 样
所 以 ,大 的 判 断 应 当 是 “ 全 球 5年 之 内不 会 出 现 能 源 、 原材料价 格的暴涨” ,
币政 策 .而中同是个例外 @
( 作 者 系 CCT V证 券 资讯 频道 总编 辑 )
定会对 经济 起到 强大 的破坏 作用 , 所 以我们 必须 确保
而更 多 的可能 性是 “ 随 着 生 产 成 本 的
提高缓缓爬升” 。
更多钮文新专栏文章请扫二维码 . 或访问经济网
h t t p : / / s p a c e c e we e k l y . c n / n i u we n x i n
一 m ■
还 有 ,除了美 国 之外 ,其他 发达 经 济 体 均 未 跟 随 美 联 储 加 息 ,而 依 然 保 持 着 极 度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原 冈 是 ,
加 纯 熟 一 些
强 健 。 原 因 很 简 单 , 德 国 和 日 本 的 实
体 经 济 有 着 相 当 的 饱 和 度 ,继 续 扩 大 需 要 新 的 、全 球 性 的 增 长 动 力 .但 全 球 需 求 并 没 有 那 么 强 大 , 所 以 不 可 能 为其提供更大的市场 。 但 美同不一样 , 美国过去 3 0多 年 “ 金 融 资 本 主义 ” 的 发 育 ,已 经 使 得 实 体 经 济 在 GDP中 的 占 比 很 小 了 ,所 以 增 长 空 间 巨 大 , 而 稍 有 增 长 ,美 罔 GDP的 增 速 就 会 大 幅 提 高
更 伺况 ,当全 界没 有提 供 “ 新
但 它 的 走 向 应 当是 “ 正 常 宽松 ” ,而 且
5年 之 内 看 不 到 “ 中 性” , 更看不到 “ 紧
缩”
之 所 以 认 为 全 球 宽 松 货 币 政 策 还 将 持 续 很 长 时 间 ,绝 不 能 仅 仅 只 看 美 联储 货币操作 “ 方 向” ,更 要 看 到 “ 程 度” , 比这 两 点 更 重 要 的 是 , 我们 必 须 看 到 美 同 的 现 实 经 济 诉 求 美 正 存 极 力 扩 大 实 体 经 济 的 规 模 体 量 ,这 当 然 是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存 这 个 过 程 中 , 货 币 政 策 必 须 配 合 ,绝 不 可 能 实 施 比 “ 中 性 ” 更 紧 的 货 币 政 策 另 外 , 美 国 不 可 能 允 许 能 源 、原 材 料 价 格 无 度 上 涨 ,这 完 伞 不 利 于 实 体 经济发 育 的初 期要 求 所 以 . 美 同
币 宽 松
市场 ”的前 提 下 , 美国实体经济的上升 , 很 可 能 意 味 着 其 他 同 家 实 体 经 济 的 下 降 ,所 以 德 围 、 日本 和 中 国 — — 这 几 个 以 实 体 经 济 为 本 的 同 家 ,其 实 体 经
经济发 展确 宴是 一系列 政策 综合 作用的结果 , 不能 过 于 依赖 货 币 政 策 . 冈 为 .货 币 政 策 并 非 万 灵 药 一这 个 说 法 非 常 正 确 ,但 同 时 必 须 提 示 : 正确 的 货 币 政 策 不 一 定 能 对 经 济 增 长 起 到 多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但 错 误 的 货 币 政 策
一
现在 采 用的策 略是 “ 放 弃 部 分 能 源 利
益 ,但 绝 不 放 弃 能 源 价 格 控 制 ” ,这 就
像美 同 “ 可 以 部 分 地 放 弃 美 元 霸 权 利
济 都 将 而 临 来 自美 国 的 压 力 而 收 缩 ,
所以 经济下 行 压力 巨大 存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 德 国 、 日本 都 不 会 放 弃 宽 松 货
这 一点 毋庸置 疑
货 币 政 策 的 正 确 性 ,而 这 个 正 确 性 不 仅 甚 于 对 全 球 货 币 政 策 方 向 正 确 的 判
断 . 更 重 要 的 是 , 要 对 程 度 有 一 个 精 准的认矢 ¨ 当前 政 策 操 作 上 存 存 “ 只顾方向 , 不顾 程 度 ” 的问题 , 这 也 是 人 民币 利 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