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质”的用法例解

合集下载

120个文言实词注释_例句

120个文言实词注释_例句

一百二十个文言实词注释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

如: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文言文阅读之(三)——实词解释

文言文阅读之(三)——实词解释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前提: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语所处的句中位置,推知 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注意:此法要注意词语的活用现象。
(一)名词作动词。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保佑。
在此句中,福充当句子的谓语。谓语 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所以解释时必 须处理成动词。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现代汉语不是无本之木。是由古汉语沿 袭发展而来,因而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 关系。有时我们可以把单音节文言实词组 词成现代汉词语,比较鉴别后确定其意义。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可以组词为“克服、“攻克”。等,联系 上下文比较,便知“攻克”比较合理。
(《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及父卒 ②而伯夷、叔齐耻之 ③义不食周粟 ④左右欲兵之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将王位禅让给 叔齐,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不肯接受: “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 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为王。这时候,伯夷、 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擅长让老人得到充分的照顾,心想: “何不去归附他呢?”等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武 王车栽着灵牌,说是奉了文王的遗命,东去讨伐商纣。伯 夷、叔齐便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安葬, 却要发动军队打仗,能说是孝子吗?做臣子的要去弑杀国 君,能说是仁者吗?”武王左右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太公 说:“这是有气节的人。”于是把他们搀扶开去。等到武 王平定殷纣的暴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了,而伯夷、叔 齐却以做周的臣民为耻,为了坚守节义,便不吃周的米粮, 隐居在首阳山,采些山菜来充饥。等到饿得将死的时候, 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个西山啊,去采些薇菜。 以暴臣取代暴君啊,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哩!神农、虞、 夏的时代已很快地过去了,叫我到哪里去好呢?唉!我将 死了,命运真是衰薄啊!”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实词之词类活用(中动词形容词活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实词之词类活用(中动词形容词活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 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 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选自 《后汉书》,有删改)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参考答案】(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 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
对点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形容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 :实词
词类 活 用
(中:动词、形容词活用)
Ⅱ.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 了。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埋伏的部队,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主语“为了宾语怎么样”的 意味,一般可译为“为……”。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存在的 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猿猱欲渡愁攀援。(愁: 为……发愁)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文言文实词》课件

《文言文实词》课件

对应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对应词语的含义推断实词的含义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对应词语的含义推断出实词的含义。例如,“足 ”与“足以”中的“足”对应,表示“足够”,因此可以推断出“足”的含义为“足够”。
05
文言文实词的记忆技巧
分类记忆法
总结词
将文言文实词按照词义、用法等特点进行分类,以便于记忆 。
03
02
名词是指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如“人”、 “马”、“山”等。
04
形容词是指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如“ 高”、“美”、“快”等。
数词是指表示数目、次序的词语,如“一 ”、“二”、“先”等。
05
06
量词是指表示计量单位的词语,如“匹” 、“斤”、“升”等。
02
文言文实词的常见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特定的语境 中,被赋予了动词的含义或功能。
反复复习法
总结词
定期复习已经学过的文言文实词,以 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
在学习完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后, 定期进行复习,例如每天复习一定数 量的实词,或者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 过的实词,通过反复复习加深记忆。
THANKS
感谢观看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一定的出现频率。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起到状语的作用,修饰谓词或整个句子。
例如:“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中的“人立”,原为人名 词,表示人类,在该句中用作状语,修饰谓词“啼”,表示猪像人一样
站立着啼叫。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有助于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是古 人在表达时灵活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 。

文言文基础实词词类活用

文言文基础实词词类活用

文言文基础实词词类活用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古诗文基础实 词 (二)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和等。

名词作动词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

——《》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例: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例: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例: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

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把形容词按动词的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例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例析

(2)表对人的态度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 他。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 待他。
Hale Waihona Puke 提示: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 “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 待……那样如何”。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 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 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早晨辞别父母走了,晚上住在黄河边上。
提示: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 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 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 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提示: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 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 “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 词结构。
7.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觉得) 宾语如何,或把宾语看成什么。例如: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 子疑邻》) 解析:“智其子”意思是“认为他的儿子聪 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 王纳谏》) 解析:“美我”意思是“认为我美”。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20个文言实词高级义项例解

120个文言实词高级义项例解
120个文言实词高 个文言实词高 级义项例解
吝啬、 1 、爱 吝啬、吝惜 例句: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例句: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不广大富裕, 译文:齐国虽然不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 惜一头牛呢? 惜一头牛呢?
2 、安 哪里 例句:沛公安在? 鸿门宴》 例句: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 译文:沛公在哪里? 怎么 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 译文:怎么能低眉弯腰侍奉权贵 使……安 安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既然让他来了, 译文:既然让他来了,就要让他安心
17、 17、辞
告别 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 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 ——辞别赶路 辞别赶路 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秦王怕他撞坏宝玉, 秦王怕他撞坏宝玉 托辞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 廷为借口
10、 10、病 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斯役, 捕蛇者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译文:假如我不做这差事, 译文:假如我不做这差事,那么早就困苦不 堪了 以……为忧患 为忧患 例句:君子病无能焉, 例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不己知也 卫灵公》 《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 译文: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 知道自己 度我至军中, 鸿门宴》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营,你才进去 估计我到了军营, 估计我到了军营 权衡, 权衡,比较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 《孟子 梁惠王上》 ——称一称 才晓得轻重;量一量,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 ——称一称 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

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古代汉语用文字表示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实词应该掌握积累多少,有不同见解。

但就中学生来说,统编教材附录中的实词表(以下简称实词表)所列词应是起码的数字。

文言实词的掌握本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

但实际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能就实词表中所列词的词义、用法,能够逐一准确解释者恐怕不多。

这样就难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实词表的缺点在于一无例句,二无具体义项。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编写了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几点说明:一、实词表中所列实词,列举课文中出现的常见义项及例句(有个别词删去如今),例句出处用篇目第一个字表示如赤(赤壁之战),游(游褒禅山记)。

非高中篇目及课外例句出处用全称。

二、实词表中未列,但在课文中,或课外属常见义项,有极少量补充。

三、每个常见义项一般者举13例,在同一课文反复出现者一般不重复。

四、少量与实词词义有交义现象的虚词列入并注明。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宿将・(信)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

高考文言文课外常用实词用法示例.

高考文言文课外常用实词用法示例.

①言辞,文辞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22 辞 ②辞别,告别
朝辞白帝彩云间
③辞退,遣去
臣等不肖,请辞去
④推辞,不接受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第 2 页,共 17 页
⑤口供,讼词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Hale Waihona Puke ⑥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⑦告诉,解说
使人辞于狐突
①临时驻扎和住宿
秦伯素服郊次
23 次 ②次序,按顺序排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高考文言文课外常用实词用法示例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①安定,安逸,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安心,安适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
1 安 ③使…安
有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④哪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⑤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安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 案 ①几案,长形桌子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通“按”,巡视,察看 召有司案图
①通“避”,避开,躲避 舜知不可辟,乃及天子之位
11 辟 ②通“嬖”,宠爱,宠幸 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
bì ③通“璧”,玉璧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
④通“壁”,墙壁
蟋蟀居辟
①军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2 兵 ②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③兵士
散兵游勇
④军事,战争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①占卜
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
②全部、详细地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61 具 ③器具、器械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④准备、备办
居则具一日之积
⑤拟写
臣具以表闻

现代汉语词性及文言文词类活用经典案例

现代汉语词性及文言文词类活用经典案例
答案:B(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
5.选出词语活用现象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1(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名词活用
做状语。)
动词的活用
动词一般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 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 关的人或事,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 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这就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
“死君”,则应理解为“为君而死”
2005年全国卷Ⅱ考 节选自《史 记•滑稽列传》)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马患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
为它治丧。
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序八州而朝同列。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 悄然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 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母亲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 的刀子走向池塘边呼唤鱼。
(3)2010年高考天津卷: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9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9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9篇第1篇示例: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语境中具有独立含义的词语,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中文水平。

以下是关于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实词的基本特点1. 作用明确:文言实词在句子中具有明确的词义,通常可以独立成词,不需要与其他词语相连。

2. 句法功能强:文言实词在句子中承担重要的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起到连接句子成份的作用。

3. 词义丰富:文言实词的词义丰富多样,经常具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准确意思。

4. 语法形式古老:文言实词的语法形式通常较为古老,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和应用。

二、文言实词的分类根据词性和用法的不同,文言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类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言实词分类:1. 名词:如“人、事、物、天、地、行、事”等,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

2. 动词:如“行、见、吃、喝、念、学”等,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

3. 形容词:如“美、好、长、短、大、小”等,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

4. 副词:如“很、不、已、久、勿、可”等,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1. 引用经典:文言实词常常被用来引用古籍中的文句或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韵味。

2. 表达古代风貌:文言实词可以用来描述古代社会风情、风土人情,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提高语言功底:通过学习文言实词,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中文表达水平。

四、文言实词的学习方法1. 词汇积累: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积累文言实词的词汇量,并逐步理解其词义、用法和语境。

2. 句子分析:通过分析古代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文言实词的句法功能和语法特点。

第2篇示例:文言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虚词相对应。

在文言文中,实词扮演着传递具体意义的重要角色。

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对于理解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学案28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知识清单(五)文言实词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如是说: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一、四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用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1.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可分为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

虽然学习中教材对这三类作了区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没有必要去细分它,只要能够在语境中判断出来即可。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根据通假特点去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

它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1)古今词义演变类型演变类型示例词义扩大“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2)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同形时,多数情况下它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是两个词,须拆开来讲,不要误认为它是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 (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 (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含真题)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它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实词和虚词,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很好地读懂文意,所以平时同学们必须注重词汇的积累,虽然现在文言文的考试有从课内走向课外的趋势,致使有些同学产生错误认识:文言文不考课内的,学了,记了也没用,事实并非如此,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从何而来?其实还是来自于对课内知识的领悟和积累,有了足够的课内知识的积累,你才有能力去应对课外阅读。

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年河北省中考涉及的课外文言文考试内容。

【中考真题回顾】一、【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没成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加冠:古时男了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益:更加)译文:到了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二、【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专题06-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讲解【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专题06-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讲解【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101、要【词义推导】“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

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

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

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词义例释】读音一:yāo(1)名词,通“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墨子·兼爱中》)——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①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狱中杂记》)——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读音二:yào(1)形容词①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狱中杂记》)——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冯婉贞》)——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①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察今》)——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治平篇》)——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成语助记】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

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简明扼要:要:要点。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

要领:比喻关键。

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其他如:提要钩玄达官要人【迁移练习】古时,国人皆好细要( ),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 ),终要( )其法以广之。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精选全文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一、文言实词(记典例;会迁移;善代入;巧排除)(一)文言实词常见类型如: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如: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

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词义发生变化。

(1)词义扩大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2)词义缩小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

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词义发生变化。

(1)词义扩大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2)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

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在古代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以表示“责备”之义,如今只表示“辞让、谦让”之义了。

(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币”古代指礼物,今义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

(4)词义的强化、弱化如“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之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5)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古义及感情色彩今义及感情色彩爪牙武士褒义词坏人的帮凶贬义词乖偏执贬义词听话,不闹褒义词谤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诽谤贬义词3.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一.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质”的用法例解
本文是关于文言实词“质”的用法例解,感谢您的阅读!
TAG:文言实词质用法①动词,典当,抵押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

②也指用以作为抵押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译文: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

③名词,抵押品,制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或抵押)《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
④名词,通“贽”,信物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屈原列传》译文: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
⑤名词,也指初次见面执以为礼的物品
出疆必载质。

《孟子》
⑥名词,本质、实质
形者神之质(本质、实质)《神灭论》
⑦名词,底子;质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底子;质地)《捕蛇者说》
译文: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

⑨形容词,质朴
质胜文则野。

《论语》
译文: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
⑩副词,正,刚刚
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后序》
译文:天刚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