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2例小结
王京奇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总结
【 关 键词 】 名 医经 验
慢 性 乙 型肝 炎 中医疗 法
王 京奇 主任 医师为北 京市第 4批 老 中医药 专家 学 术 经验 继 承工作 指 导老师 , 北 京市 中 医药薪火 传 承 3 + 3工 程带 教老 师 , 从 事肝 病 临床 4 0年 , 临 证经 验 丰 富 , 对慢 性 乙型病 毒性肝 炎 的治疗有 独到 之处 。笔 者有 幸 侍诊 , 受 益匪 浅 , 现 对王老 治疗慢 性 乙型病 毒性 肝炎 的 经 验进 行总结 。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9月 第 2 2卷第 9期 J E T C M. S e p . 2 0 1 3. V o 1 . 2 2 . N o . 9
・
专 家 经 验 ・
王京奇主任 医师治疗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经验 总结 木
张 静
( 北京 市 门头沟 区 中医医院 , 北京 1 0 2 3 0 0 )
在3 0 - 5 0 g 。
健运, 气 机 的正常输 转而 消散 。 肝藏 血 , 肾藏精 , 而精血
互生, 如《 张 氏医通 》 所说 “ 气不耗 , 归 精于 肾而 为精 , 精 不泄 , 归 精 于肝而 化清血 ” 。肝 血与 肾精 的这种 互生互 化 的关 系 即肝 肾 同源 ,肝 肾不 足 ,常常是联 系在一起 的 .补 肾 即以补肝 ,对 于肝 肾不足 的慢性 乙型 肝炎 患
伏热 , 血 热则伤 阴 , 以致 阴血逐渐 亏损 , 肝体 失养 , 犹如 树木 缺乏 水分灌 溉 , 日久则 枯萎 变硬 , 这时慢 性 乙型肝 成 痰饮瘀 血病 理产 物 , 此病 理产 物再 与毒热 结合 , 日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较长期的疾病过程,是我国肝炎病人中最主要的一型,发病率高,迁延不愈。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要遵守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和按疗程用药的原则。
自2001年4月~2007年4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18~50岁,男130例,女120例。
诊断符合第十次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拟定的试行标准。
1.2治疗方法25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联合用药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采用保护肝细胞、抗病毒、调整免疫、抗纤维化治疗。
联合用药组即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治疗。
中草药方剂,遵循祖国医学的“同病异治”的原则,分三期五法治疗,三期即初期、中期、后期,五法即清热利湿养肝法、疏肝健脾养血法、益气健脾柔肝法、滋阴补肾养肝法、补气活血软坚法[1]。
组方是柴胡汤、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一贯煎、鳖甲煎丸和当归补血汤的基础上变通。
疗程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1)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2)肝功能的变化(3)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2结果2.1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如:腹胀、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肝区痛及黄疸、下肢浮肿、肝大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HBV-DNA变化见表2。
3讨论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往往由于诸多原因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很容易出现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恶性演变,所以临床上强调早期、综合、长期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以保护肝细胞,抗乙肝病毒,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抗纤维化为主要环节[2]。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只要肝细胞不受损,或使受损的肝细胞能够很快恢复,这就是可取得方法,其次是抑制或杀灭病毒,要选择有效的杀灭或抑制病毒的方案,消除体内包括肝细胞内的肝炎病毒是根治病毒性肝炎的关键,西药抗病毒虽有干扰素、拉米夫啶等药物,但皆有诸多不足,如干扰素仅能抑制HBV的复制即病毒帽白的表达,但对被感染肝细胞核中的HBV 超螺旋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无作用,对整合型的HBV-DNA亦无作用,因而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
李润东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润东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关键词】李润东;乙型肝炎;脏腑同治;扶正祛邪;科学处方;合理用药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55-02李润东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治疗肝胆疾病,学生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今仅就老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作一简介。
1分型明确脏腑同治李老师临证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常分为四型施治,收效甚佳。
肝胆同治:患者,男,35岁,2006年7月3日初诊,3年前曾因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2月,好转出院,此后肝功时有反复。
1月前因劳累后饮酒致病情加重,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性谷胱甘肽静滴1月,口服齐墩果酸片、肝苏片等,无明显效果。
现仍身目黄染,右胁部胀痛,恶心欲吐,口干口苦,心下痞满,食少纳呆,厌油腻,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红绛,苔黄厚,脉弦滑。
查体:皮肤黏膜及巩膜重度黄染,murphy征阳性。
查肝功:tbil:214umol/l,alt:315u/l,r-gt:253u/l。
b超示:胆囊炎,脾大(脾厚约47cm)。
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利胆,祛湿活血。
予以肝胆同治方:柴胡、郁金、木香各10g,败酱草、茵陈各30g,栀子、丹皮各10g,赤芍、金钱草各30g,蒲公英12g,大黄10g,白茅根20g,茯苓15g。
服6剂,黄疸明显消退,症状减轻。
上方去大黄10g,再进20剂,肝功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肝属右胁,胆附其间,其经脉属肝络胆,互为表里,胆汁由肝脏疏泄而来,注精于小肠以“行津液,化水谷”《灵枢》,说明肝胆皆同胆汁排泄,其气相通,在升发、疏泄的功能上是协同作用,湿热蕴结于肝经,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由脏及腑,胆热郁盛,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肝胆经布胸胁,肝经郁阻则胁痛。
另外肝胆共同参与情绪活动:“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成”《类经》。
2024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总结
2024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总结我国是乙肝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抗HBV治疗是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一、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1、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慢性HBV 携带状态因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无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且此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所以目前不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
但需要强调,一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会进入免疫清除期而出现肝炎活动。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处于免疫控制期,但仍有发展成HBeAg阴性的慢乙肝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因此,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的患者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治疗。
血常规、生化病毒学1SMAFP.膻部超声肝穿剌每6T2月每6T2月每月与6月筛查HCC 必要时图1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2、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结束后的随访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是为了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HCC发生。
治疗结束后对停药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监测疾病进展以及HCC 的发生。
图2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结束后的随访3、应用NAS类患者的监测和结束后的随访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DNA定量和HBV感染5项指标、肝脏硬度值测定等,每3~6个月检测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肝细胞癌。
中医辨证施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其 中男性 患者 占3 0 例 ,女性患者 占1 5 例 ,患者 的平均年龄为 ( 3 1 . 2 ±
5 . 4 )岁 ,平均病程为 ( 1 3 . 7 士 5 . 0 )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 以及
面收集患者 的有关资料 ,加以综合分析 ,判 断疾 病的症候属性 ,并有
针对 的采用 具体护理措施 。辩 证是决定施护 的前提和依据 ,施 护是与
1 日3 次 。患者 给予饮食调节护理 ,保 证肝脏的正常 的代谢 ,增强肝脏 对 病毒的抵御 能力 ,保持大小便 畅通 , 促 进胆红素 的排 泄 ,指导患者 多进食乳果糖 。④瘀血阻络型 :观察 患者胁部疼痛部位 、性质 、持续
和现代整体 护理结合 ,为 临床护理提供更有 效、更为科学 以及高质量 的护理 ,应用于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 中效果 显著。上述结果 显示 :观察
患者 可食 用健脾 之品 ,如 山药粥 、薏苡 仁粥 、橘皮 粥等 ,以达 到健
脾利湿化痰 的作 用 ,中药汤剂宜温 热服。②肝郁脾虚 型 :中药汤剂宜 浓煎 ,少量分 次热服 ,可选择大青 盐烫熨 ,以达到理 气止痛 ,活血化 瘀 ,减轻右胁胀 痛不适 。指导患者 多进食米面 、红枣 、藕粉 以及 山药 等健脾益 胃,有 助于消化的食物 。③肝胆湿热型 :观察 患者面色 、身 目、小便黄染进 退程度 ,并做好记录 ,做好 口腔护理 ,淡盐水漱 口,
观察组 好转出院的患者 占4 2 例 ( 9 3 . 3 %),平均住 院时间为 ( 2 1 .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 0 )d ,对照组好转 出院的患者 占 3 6 例 ( 8 0 . 0 %),平均住院时间为
( 3 2 . 5 ±5 . 2 )d ,两组患者 在病情好 转率 以及 平均住 院时间上存 在的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体会作者:张光曙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采用中医辨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2%、72.1%,数据差异对比(P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现今我国常见疾病,属于乙肝病毒常见传染病。
我国是乙肝病毒传染的高危区,是我国公共卫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
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是因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导致,病因复杂,病情反复,迁延难愈,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进行性发展为肝癌、肝硬化等,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中医治目前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实际病情采取辨证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中医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形成,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湿热、毒蕴结等相关,因此笔者以44例患者为例,将中医辨证治疗体会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相符;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2.3±1.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4.5±1.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软件分析,可参与研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 选取标准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身体状况良好,无耐受药物治疗;患者在签署了研究同意书后,参与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心得
出血。
当出血已止,无再出血趋向,治疗多从“血瘀”入手,采用活血化瘀之法。
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重度前房积血又常表现有其自身特点:部分患者积血后形成血凝块不易清除,可形成机化;积血清除后,因血管扩张易引起再度出血;眼球钝挫伤后,因眼内渗出等原因可形成虹膜前后粘连等。
笔者认为,上述症状多呈现为“痰瘀互结”之征象,故治宜祛瘀化痰、活血止血之法。
眼血散功能活血祛瘀、化痰散结[2],笔者对其组方适当加减,以增其活血止血之功。
方中:水蛭破血逐瘀,昆布祛痰散结共为君药;三七、葛根活血通络,助水蛭祛瘀;姜半夏、夏枯草化痰软坚,助昆布散结为臣药;生地、当归尾活血同时养血滋阴不伤正;川芎、郁金行气;仙鹤草、旱莲草凉血止血,以防再度出血。
诸药合用共奏祛瘀化痰、活血止血之效。
[参考文献][1] 张萍.挫伤前房积血的治疗体会[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6):674[2] 曾巍,陈金卯,袁敏立,等.眼血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12(1):4[收稿日期] 2006-09-06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心得高忠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浙江宁波315040)[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施治[中图分类号] R0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3-3347-01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
西医治疗多从抗病毒、护肝、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入手,但效果并不甚理想,而中医中药在本病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笔者对一部分慢乙肝患者分发作期、恢复期、稳定期3个阶段辨证施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辨证施治111 发作期 证见身目皆黄,肢体困重,胸胁胀痛,食少纳呆,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实验室检查多血清转氨酶及黄疸指数等升高。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用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时间为1~2个月。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心得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心得慢性乙型肝炎证治心得慢性乙肝的病机十分复杂,我在临床分辨证论治和对症处理,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乙肝治疗的过程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症处理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病人战胜乙肝的信心,作用也不可忽视。
辨证论治1 疏肝行气:肝喜达而恶抑郁,慢性肝炎病人多有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的表现。
疏肝行气药首推柴胡,凡肝木失于条达诸症,非此药莫能疏之,用量一般在10—15克。
除此药外,我喜欢用生麦芽,佛手,郁金,玫瑰花,连翘,茵陈等平和之品。
慢性肝炎病程比较长,这些药疏肝而不伤肝,行气而不耗气,长期服用副作用比较小。
生麦芽,佛手疏肝又可醒脾,最宜用于肝郁气滞,木不疏土,表现为腹胀纳差之人。
生麦芽虽为脾胃之药,实善疏肝气。
慢性肝炎病人若表现为肝郁伴肝肾阴亏,临床常用一贯煎加减,但方中的川楝子毕竟为苦寒有毒之品,不宜于长期服用,以生麦芽30克代之不仅药性转为平和又可促进食欲,一举两得。
郁金玫瑰花理气兼能活血,一箭双雕。
郁金性凉不燥,为慢性肝炎最常用之药。
两胁胀痛,胸脘痞闷,肩背酸胀不适皆可应用。
常配伍旋覆花,全瓜蒌,炒枳壳,威灵仙,丝瓜络,青陈皮等药。
张锡纯曰:连翘能疏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胜,为理肝气要药。
此药有很好的降酶和抗肝损伤作用,临床用之确有良效。
2 清热解毒:慢性肝炎无论处于何阶段,症状以虚还是以实为主,本病的病因都是病毒,由病毒引起的病理变化造成体质上的变化,因此祛邪之治不可废,当转氨酶严重增高时常把清热解毒放在首位。
此类药物很多,姜春华先生根据《医林绳墨》总结的很好:临床常用的有田基黄,鸡骨草,垂盆草,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秦艽,连翘,贯众,山豆根,苦参,黄芩,山栀,大黄,羊蹄根,豨莶草,蜂房。
我比较喜欢用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田基黄,垂盆草,豨莶草,山豆根。
蒲公英有较好的保肝利胆作用,其作用较茵陈煎剂更佳,又可清达肝郁,凡肝寒而郁者宜用桂枝,肝热而郁者易用蒲公英,肝炎病人有肝经郁热症象者,即可加入蒲公英,本品胃肠道反应较少,可大剂量用至30克,大便稀者可减量。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尽管慢性乙肝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但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辨证论治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分析病因和病机,坚持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和疏清化运养的治疗方法。
同时,处理好证型的演化兼杂和虚实夹杂问题,把握好扶正祛邪与全面均衡的关系,才能切中病机,达到应有疗效。
标签:慢性乙型肝炎;祛邪扶正;辨证论治乙型肝炎病发率高,病程发展快慢不一,病情轻重有别,预后好坏不同,临床证候复杂,至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
在多年从事乙肝防治的基础上,就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治疗慢性乙肝谈谈个人的治疗体会。
1 明确病因病机,才能辨证施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和病机进行分析是辨证施治的前提条件。
不同于西医从微观上认识和分析,中医更多地从宏观上辨证论治乙肝。
一般认为乙肝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湿热疫毒,内因与禀赋薄弱、正气不足相关,二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1]。
疫毒为致病的根本原因,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的认识是中医扶正祛邪疗法的理论基础。
同时,中医疫毒之邪的病因认识与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感染乙肝病毒相一致,为运用清热解毒祛邪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一般认为,湿热疫毒内侵,深伏血分,隐藏于肝,而疫毒嗜肝,不易化除,逐步造成气血失调(肝郁、气滞、血痰)和正气亏损[2]。
邪正相争,正气受挫,因而致病;邪气留恋,迁延缠绵而成慢性。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
因此,疫毒侵入肝脏,导致肝郁气滞,乘脾犯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水谷津液不归正化,变生内湿。
由此,常可见乙肝患者胁肋胀痛、噫气、性情急躁等肝郁不达症状,且常易出现脘腹胀闷、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脾虚湿盛症状[3]。
疫毒湿热之邪内郁,郁久则经气不畅,络脉阻滞,瘀血内停,致痰瘀交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析【摘要】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多年从事乙肝防治的临床经验,从中医辨证求本的角度,就如何治疗慢性乙肝作一浅述。
【关键词】慢性肝炎;中医辨证治疗1辨证论治1.1 肝脾湿热证症见:胁肋胀痛,脘腹痞闷,口苦,呕恶厌食,腹胀纳呆,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黄浊或出现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利湿,调和肝脾。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白花蛇舌草15g,薏苡仁30g,黄芩6g,青黛3g,柴胡12g,黄连6g,苏叶9g,夏枯草15g,半枝莲12g,土贝母12g,生甘草6g。
加减:若脾虚湿盛者加党参12g,苍术15g,茯苓12g,去青黛、半枝莲、夏枯草;肝胆郁热,胁痛胀满,烦躁口苦,大便干者加生大黄6g,栀子6g,香附9g;湿热生痰, 头晕呕恶者, 加半夏9g,厚朴9g。
1.2 肝郁气滞证症见:两肋胀痛,脘腹满闷,常因情绪波动而增减,呕恶,纳呆,厌油腻,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2g,杭芍12g,枳壳12g,陈皮9g,香附9g,川芎9g,甘草6g,垂盆草15g,半边莲15g。
加减:若属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9g,川楝子9g;肝郁化热,口苦咽干,心烦目眩者加栀子9g,菊花15g;胁肋胀痛,肢体困重,口腻呕恶者加苍术12g,厚朴9g,白蔻仁9g。
1.3 肝血瘀滞证症见:胁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拒按, 或胁肋下有疒徵块,面色晦暗,甚则肌肤甲错,肝掌红痣,倦怠乏力,腹胀纳呆,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散结。
方用活血化瘀方:丹参30g,参三七2g(研粉冲),当归15g,赤芍15g,郁金12g,紫草15g。
加减:若属气血不和,两肋胀痛,痛处不移,情志抑郁加重者加柴胡9g,杭芍12g,川楝子9g;气虚血瘀, 倦怠乏力,爪甲紫暗者加桂枝9g,黄芪15g;瘀久成积,肝脾肿大者加水红花15g,炒土鳖虫6g,炒水蛭6g,黄芪15g。
中医辨证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辨证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王林蕊(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方法 选取2016年0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辨证护理。
组间比较评价指标包括血清HBV-DNA、肝功能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TBd、ALT的转阴率分别为64.51%vs38.70%,血清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0.96%vs48.37%,肝功能评价分别为67.74%vs45.16%,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内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内22.58%(P<0.05)。
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辅助控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并发症;中医辨证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7.117.02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强、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
致病因素多为病毒的感染,但也有研究显示亦受家庭遗传因素影响,且病程较长,最终绝大多数患者进展成为肝硬化,伴随腹水、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死亡率较高[1]。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同时对症治疗,仅能稍微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大部分患者晚期肝功能较差,药物代谢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相关副反应较多,患者难以耐受,依从性较差。
因此本研究中对于此类患者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肝功能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初步结果显示诊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体会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采用中医辨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2%、72.1%,数据差异对比(P<0.05)。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中医辨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现今我国常见疾病,属于乙肝病毒常见传染病。
我国是乙肝病毒传染的高危区,是我国公共卫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
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是因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导致,病因复杂,病情反复,迁延难愈,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进行性发展为肝癌、肝硬化等,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中医治目前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实际病情采取辨证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中医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形成,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湿热、毒蕴结等相关,因此笔者以44例患者为例,将中医辨证治疗体会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相符;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2.3±1.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4.5±1.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软件分析,可参与研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 选取标准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身体状况良好,无耐受药物治疗;患者在签署了研究同意书后,参与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及用药特点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及用药特点的探讨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及用药特点。
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型、西医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等。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各个中医证型中有意义的辨证计量进行筛选,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患者的用药特点。
结果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分为9个中医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的患者比例(P<0.05)。
300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症状、体征为纳呆、脉弦。
对300例患者的9个中医证型进行辨证计量诊断发现,各证型均有3个以上贡献率较大的变量。
柴胡、丹参为300例患者中医方剂中应用频数最多的药物。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and drug-use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from 2012 to 2014 of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liking clinical symptoms,sign,TCM syndrome,diagnosis results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drug-used condition were included.The meaningful dialectical quantitative among each TCM syndrome were screened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The drug-use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rug-used of patients. Results 30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grouped into 9 TCM syndromes,and the proportion of hepatic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 patients were obvious more than other TCM syndrome patients (P<0.05).The TCM syndrome and sign among 300 patients were anorexia and wiry pulse.It was found from the 9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of 300 patients that each type of symptom had more than 3 great variables.It counted that radix bupleuri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the most used drugs in TCM prescription of 300 patients. Conclusion Analysis on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and drug-use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an enhance the objectivit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CM diagnosis and effects effectively.[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TCM differentiation;Quantitative diagnosis;Drug-used characteristics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流行病学数据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有100万人死于由慢性乙型肝炎引发的严重肝脏疾病。
辨证治疗慢性乙肝体会
辨证治疗慢性乙肝体会摘要】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是肯定的,但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总结规范理法方药,完善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简单的可定和否定都是片面的。
【关键词】中医乙肝病毒慢性乙肝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属疑难杂症。
抗病毒治疗广泛开展以来,整体疗效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诸多问题纠结不清,例如疗程问题、耐药问题、停药复发问题。
中医工作者在慢性乙肝诊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就其效果而言,众说纷纭,肯定者认为: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结果足以证明,中医治疗乙肝的理念是思辨的,具有鲜明的特点,疗效是肯定的;否定者则说:中医治疗乙肝缺乏循证依据,不够规范。
笔者从事中医肝胆临床多年,对此问题的体会是,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参差不齐,临床工作亟待规范,但又很难规范,究其原因,慢性乙肝临床表现千万别,个体差异较大,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理法方药不是始终如一的,正因如此,临床很难进行大样本观察,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偱证依据,但是,瑕不掩瑜,临床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毫无疑问,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是,能否有效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甚至清除乙肝病毒。
大量的临床实践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肝是有所作为的,经中医辨证治疗病毒阴转的病人,疗效稳定性好,复发率低。
下面笔者结合两则病例谈谈点滴体会。
病例一:赵某,女,27岁,自幼乙肝病毒检查阳性,其母患慢性乙肝。
近2年来谷丙转氨酶反复升高,先后4次住院治疗,曾应用干扰素治疗—年,未效,两天前复查,ALT:215U/L,AST:156U/L,HBsAg(+),HBeAg(+),抗-HBc(+),HBV-DNA,2.56×107copy/ml,自觉无明显不适,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略厚微腻,脉象弦滑,余无异常发现。
中医辨证:湿热郁阻,治则,化湿清热,处方:茵陈20克,佩兰15克,黄芩10克,垂盆草20克,柴胡10克,白术15克,枳壳10克黄芪20克,赤芍15克。
慢性乙型肝炎的辩证论治
慢性乙型肝炎的辩证论治本人医院门诊工作三十余年,对慢性肝病仅有点滴体会,现将其在临床工作中辨证论治慢性乙型肝炎(所有病例均符合王吉耀主编的内科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度标准)。
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一、湿热残留须分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1.湿重于热:症见脘胁胀痛,胀重于痛,胸闷纳少,口粘厌食,恶心,肢体困重,小便淡黄,大便或溏。
舌苔微黄而腻,脉弦缓。
其重点在于脾为湿困,治宜甘淡渗湿,辅以清热。
药用:山楂、败酱草、枳实、制半夏、猪苓、苡仁、鸡苏散。
2.热重于湿:症见右肋疼痛,口苦而干,时感嘈杂,小便色黄,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数。
其重点在于热毒郁于肝经,治宜清肝解毒,佐以渗湿。
药用:败酱草、百花蛇舌草、蒲公英、茵陈、山楂。
肝痛较甚者,加白芍、延胡索;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二、气滞血瘀须分辨偏于肝气郁滞与偏于肝血瘀阻:1.偏于肝气郁滞:症见胁肋时时串痛,而无定处,情志抑郁或易于激动,胸闷嗳气。
舌苔薄,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药用:醋柴胡、白芍、郁金、制香附、枳壳、白蒺藜、甘草、川芎。
2.偏于肝血瘀阻:症见肝区时有刺痛,痛位固定,触之肝脾肿大,有压痛感。
舌边可见瘀点。
治宜活血化瘀,软化肝脏。
药用:当归。
赤白芍、丹参。
延胡索、川芎、段牡蛎、炙鳖甲、甘草、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者,加丹皮、生地、败酱草;大便秘结者,加制大黄、决明子、全瓜藤;肝区痛甚者,重用白芍、延胡;肝肿质硬者,加鳖甲、山棱、莪术。
三、肝脾不调有肝病及脾与脾病及肝之别:1.肝病及脾:症见胸脘痞闷,两胁胀痛,食欲不振,大便或溏,其证多由肝气失疏,致脾运不健,治宜调肝健脾。
药用:醋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甘草。
2.脾病及肝:症见胸脘胀满,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口粘恶心,大便溏薄,舌苔白腻。
其证多由湿邪困脾,致肝气壅滞,治宜宽中化湿,醒脾和胃。
药用:山楂、厚朴、制半夏、炒枳壳、蔻仁、砂仁、鸡内金、薏苡仁。
四、气郁化火症见肝区灼痛,口苦且干,善于激动,小便色黄,大便干结。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病例对照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病例对照分析发表时间:2016-06-02T14:38:17.0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3期作者:刘红萍[导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广安市武胜县中医医院四川武胜县 6384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西医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上都获得了改善,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照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60%-70%,其中10%至20%可发展为肝硬化,1%至5%演变为肝癌,可通过血液、母婴、性生活等方式进行传播[1]。
本次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2月到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为(53.2±4.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52.2±3.2)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家族遗传、生活习惯、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3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接诊的2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成B组,对A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对B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并总结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结果:经过临床积极治疗后,A组治疗有效率93.33%,B组治疗有效率77.78%,组间比对,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药毒副作用低,患者耐受性较好,临床采取中医辨证的形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起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高,这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肝非慢性肝病中医辨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具有传染性、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对肝脏功能损害严重等特点,疾病的发展往往还会导致患者继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临床常采取的措施便是抗病毒治疗,而在抗病毒治疗中,其病毒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从根本进行治疗和调解。
近年来,伴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研究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探析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接诊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成A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37岁到69岁不等,平均年龄(47.5±6.9)岁。
另择取同期接诊的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成B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36岁到71岁不等,平均年龄(47.1±7.3)岁。
慢性乙肝自我总结
定期检查和随访
定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调整治疗计划至关重要。我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血液检测、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DNA检测。这些检查帮助我了解我的肝脏状况,监测病毒复制情况,并根据需要进Fra bibliotek调整治疗计划。
医生和管理团队
作为患者,我发现选择一位专业且有经验的医生非常重要。在与不同医生交流后,我找到了一位我与之建立了良好沟通的医生。医生帮助我制定了个人治疗计划,并提供了有关使用药物和可能的副作用的详细信息。此外,我也积极参与了多个支持小组,包括乙肝病友分享会和在线论坛。这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交流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更加了解我的疾病,并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支持与积极心态
慢性乙肝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而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处理疾病至关重要。我发现通过与支持小组成员分享我的经历和聆听他们的故事,我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启发。在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我的困扰和进展时,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给了我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结论
慢性乙肝的治疗和管理是一条漫长而复杂的道路。通过个人的努力,与医生和支持小组的合作,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和管理方法。现在,我更加了解慢性乙肝,掌握了许多有关疾病的知识,并采取了积极的生活方式来改善我的状况。尽管慢性乙肝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我确定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决心来面对这一挑战,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其他乙肝患者有所帮助,并给他们带来一丝希望和勇气。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
我与医生一起制定了个人化的药物治疗计划。药物治疗是慢性乙肝管理的关键部分,它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并减少肝脏炎症。然而,我也认识到仅依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改善我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2例小结【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0-0309-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难遇,危害较大,2002年以来,本人利用疏肝、健脾、和血、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男163例,女79例,病程1~12年不等,平均3年。
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倦怠113例,纳差123例,烦躁不安98例,手足心热136例,胸闷、呕吐、腹胀腹痛胁痛共198例,其他尚有厌油,口苦干,衄血,低热,汗多,关节痛,大便干等症候共58例,脉象弦滑,偏数182例,脉细数24例,舌质红172例,淡黄苔52例,薄黄苔104例,黄厚苔34例,白苔52例。
肝大2厘米以内24例,2厘米以上28例,有蜘蛛痣,肝掌,黄疸共39例。
肝功能及“两对半”检查hbsag(+),hbeag(+),抗-hbc(+)82例,hbsag(+),抗-hbe(+),抗-hbc(+)115例hbsag(+),抗-hbc(+)45例;242例均伴有肝功能异常。
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6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80例。
2 治疗方法
2.1 肝淤型:具有胁疼、腹胀、食减、乏力、苔薄白、脉弦者。
治则:疏肝理气:处方1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赤芍、郁金、枳壳、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2.2 脾虚型:疲乏无力面色胱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容易出汗、舌淡苔薄、脉缓。
治则:健脾益气;处方(2)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2.3 阴虚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腿酸疼软,烦躁易怒,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眩细数者,治则:补益肝肾;处方(3)一贯煎加减: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2.4 血淤型:面色灰暗,肝大或肝脾均大,朱砂掌或蜘蛛痣,舌质暗紫或淤斑者,治则:疏肝活血化瘀:处方:(4)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当归、赤芍、桃红、红花、丹参、鳖甲、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3 治了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84年南宁病毒性肝炎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或缩小,无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参加一般体力劳动后病情无变化,观察2年以上病情持续稳定并能胜任正常工作。
好转:
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且无明现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
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分析
3.2.1 症状消失情况: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见表1)其它厌油,呕吐,衄血,胁痛,低热等均在治疗过程中消失。
表1
表2
3.2.2 体征及消失情况: 本组病例中肝大者48例,其中44例恢复到正常范围,其它44例无恢复到正常范围,其它4例无变化。
肝大消失时间(见表2)另有黄疸、肝掌、蜘蛛痣共24例在治疗过程中消失18例。
3.2.3 肝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前谷丙转苷酶增高195例,治疗后175例恢复i正常,尚有20例轻度异常,治疗过程中表面抗原及应恢复正常者113例。
3.3 治疗结果:治愈146例,占60.33%基本治愈58例占23.97%,好转25例占10.32%无效13例占5.36%,总有效率9
4.62%。
4典型病例分析
例一:李……….男,工人,病历号906.1994年8月21日来诊,有乙肝病史2年,近来全身疲倦,食欲不振,且觉腹胀满,肝区隐隐作痛,大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肝肋下2cm可髑
及,软压痛,脾未触及,肝功能检查:cft(+++),tttl2ugpt(reitmcm)法160u.二对半:hbsag(+),hbeag(+),抗-hbc(+),抗-hbs,抗-hbe(-).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脾虚湿困型,治法:健脾柔肝和中,选用方②加柴胡、白芍、鳖甲、服8剂症状明显改善,继服半年,肝脏回缩正常,复查肝功能正常,hbsag(-),抗
-hbs(+)hbeag(-),抗-hbe(+),抗—hbc(-),随访3年,未见复发。
5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祖国医学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hbv的复制活耀程度兴病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hbv复制愈活耀,临床症状愈突出,病情恶化愈快,说明在慢性乙肝的病理过程中,hbv的持续感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清除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是治疗慢性乙肝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阻断乙肝传染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治疗乙肝时,组方遗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应选择抑制,清楚乙肝病毒的药物,清热解毒药在治疗慢性乙肝的过程中贯彻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