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管理西医学习中医班的几点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学习心得体会--结合戴恩来老师的讲课回顾中西医结合理论在神经内科的学习中的运用的心得体会《中西医结合导论》,顾名思义,即在学习中西医结合这一体系医学之前所要学习的一门具有指导价值的课程。
从“导论”二字来看,就是引导,指导我们中西医专业的学生去怎样很好的了解、学习、领会和创新中西医结合这一年轻的医学领域。
所以,作为这一门课程的讲师戴恩来老师就在第一节课问到我们一个问题,我记忆尤为深刻:“中医、西医到底能不能结合?”问题一出我们陷入深思,随后大家有踊跃发言,各执观点。
最后,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戴老师很肯定的说:“能”,并且给了我们三点理由:一、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治病救人,所以能够结合;二、自从有了中西医结合观点的提出以及临床应用,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是现在还依然存在,那就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所以能够结合;三、中医、西医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医学体系,所以能够结合。
这三个理由清晰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体系存在的必然性,还进一步给我们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稳定性,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无限创新性。
从中,我们也坚定了学习中西医结合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我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是神经内科。
在有幸就读甘肃中医学院之前就在山西省中医研究院的神经内科进行5个多月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学习的专业知识很是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在学习了戴老师的《中西医结合导论》后原先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让我深深体会到“醍醐灌顶”的明快感。
回顾5个月的实习期间,遇到各种的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
首先在门诊诊疗当中就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即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治疗的普遍性相结合。
例如,有一名患者,女性,74岁,有子女陪同而来,一进门诊房门看见坐诊医生就抑制不住嘤嘤啼哭,难以抑制,观其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语声低微。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西医学中医的感想体会西医学中医的体会检验科刘长德为了医院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医院将从一个二级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民族医院,并在回医药的开发以及理论的形成上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
为实现并迎接这个转变,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西学中班。
通过半年的学习,自己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内涵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也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西医的理论体系,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极大提升了自己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体会很深。
现就学习心得作一小结。
一、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
由于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
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贡献。
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名医别录》。
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中医的知识。
作为一名西医学生,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通过学习中医,我意识到中西医学在治疗方法、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存在的差异,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首先,我认识到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
与西医注重局部治疗的方法相比,中医更加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被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综合性的,旨在调整和恢复整体的平衡。
其次,中医强调的是预防为主。
相对于西医侧重疾病治疗的方法,中医更注重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强调的是个体的自愈能力,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身体的平衡,可以促进健康与长寿。
这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认识到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中医注重对病人的细致观察和根据个体化的特点来制定治疗方案。
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医生会对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舌诊等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也意识到中医在药物治疗方面的独特性。
与西医注重化学药物的应用不同,中医常常使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具有天然的特点,可以辅助治疗、调理身体。
虽然中草药的治疗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也更接近自然,让人更加安心。
此外,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还深刻领悟到中医强调的治疗原因和病因。
中医强调疾病的来源和发生,通过分析病因来进行治疗。
这让我认识到,仅仅看症状控制疾病的局部治疗并不能根治病症,只有找到病因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通过与中医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储备,更加开阔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
学习中医并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在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更是对我个人人生的一种修行和提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中医理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让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西学中”培训心得体会
西学中”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中医医院工作的西医大夫,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中医诊疗措施和文化,聆听各种中医理论。
如果不系统地研究相关的中医理论和技术,就很难和周围同事、相关科室密切协作,也就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院每年为西医人员举行的“西学中”培训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
我虽然是西医人员,但本身也喜欢祖国医学。
在医疗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疾病或疾病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单凭西医治疗效果较差,甚至束手无策,如纳差乏味、盗汗自汗伴高热不退等等。
经中医中药治疗,真是药到病除,让我刮目相看。
从此,使我对研究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平时研究中医总是不得法,该平台给了我良好的系统的研究机会。
通过培训,对中医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客观、更理性的印象,并且逐渐深爱之。
两种医学体系对于人类的健康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
在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
在治疗上,西医学强调对抗;中医学重视“调和”,调整阴阳等等。
虽然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服务的对象都是相同的病人,因此我们在诊疗行为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现在有很多人片面强调西医的技术而忽视中医的优势,或者一味强调中医传统而抵触西医办法,我觉得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理性的。
应更多地汲取生命科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手段,提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水平。
强调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模式。
通过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我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前景和独特的优势。
中医与西医不同,它遵循的是“阴阳平衡”(即矛盾的统一)。
西医学院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院中医心得体会中医学院的学习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并且也真正认识到了中医学的价值。
首先,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中医注重辩证分析,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而不仅仅关注病灶局部。
这种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治疗疾病的例子来体现。
比如,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就是从整体上调理肺脏,而不只是仅仅抑制咳嗽的症状。
这与西医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西医往往只关注病灶局部,而忽略了疾病在整体上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医的治疗效果,并且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
其次,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样化。
中医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各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可以通过药物组方的方式,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疾病。
这些方法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使得中医能够根据不同疾病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而西医在治疗上往往只有药物和手术两个选择,这限制了西医治疗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再次,中医注重预防和强身健体。
中医学提出了强身健体的方法,比如针灸、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平衡,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西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疾病发生后才进行治疗的,很少有强身健体的方法。
这样一来,中医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西医。
最后,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的同时,也会针对个体情况进行病因疗法的研究,也就是说,针对不同个体的病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与西医的“同病不同治”原则相似,但中医在个体化治疗上更加精准。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增加了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总而言之,中医学院的学习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中医学的特点包括整体观念、治疗方法多样化、注重预防强身、个体化治疗等。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心得体会作为一名西医,我一直对中医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近年来,随着对医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对患者综合治疗需求的认知加深,我毅然踏上了学习中医的征程。
这一路走来,可谓是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中医,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理论。
初接触中医时,我被其复杂的理论体系所震撼。
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气血理论等,与西医的生理病理观念截然不同。
阴阳的平衡与失调,五行的相生相克,这些概念看似抽象,却又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中医诊断方法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精妙之处。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就能获取诸多疾病的线索;“闻诊”依靠听声音和嗅气味来判断病情;“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全面了解病情;“切诊”中的脉诊更是让我感到神奇,通过触摸脉搏的节律、强弱等,能够推断出身体内部的变化。
与西医依赖各种仪器检查不同,中医的诊断更注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和观察,这种以人为本的诊断方式让我深受触动。
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别具一格。
中药的运用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通过巧妙的配伍,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剂学中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等,历经千年的实践检验,疗效显著。
针灸疗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也都有着各自的适应症和独特疗效。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和优势。
西医在急性病、创伤处理和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医在慢性病的调理、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西医可能会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副作用。
而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的失衡状态,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
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总结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精神,充实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加强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根据区域规划,制订了全市中医药发展计划,扶持部分综合性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
为了储备相关中西医结合人才,根据xx市卫生局《关于同意xx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的批复》,XX卫生局、XX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XX医院承办了“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
目前,培训班已顺利完成学习计划,即将结业,就本期在职培训班总结如下:本期培训班由XX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对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XX医院共同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落实及组织管理;有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规划与支撑条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内具有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担任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在职医师可申请参加,XX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统一对申请者进行笔试和面试,择优录取,目标是培养一支热爱中西医结合事业,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诊疗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技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发展的高级西学中人才队伍。
XX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在XX卫校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
会议由XX医院院长兼宝山分院院长主持,XX副区长XX同志、XX大学副校长XX同志、XX卫生局党委书记XX同志、XX卫生局中医传承发展处副处长XX同志、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XX同志、XX曙光医院党委书记XX同志、XX医院宝山分院党委书记XX同志等应邀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在职培训班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跟师与临诊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倡学员独立思考、启发交流、教学相长的精神。
本着“补缺提高、学以致用”的主旨。
培训班为期二年,第一阶段:集中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方剂学及内、外、妇、儿小讲课等,总学时600学时,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集中面授、结合自学的学习方式;第二阶段:每周进行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安排中医学术讲座,结合学员的专科方向,推荐其跟师临床侍诊学习,临床跟师时间为3-4个月工作时间,同时总结跟师心得、学习体会,撰写论文。
西医学习中医后的心得体会
西医学习中医后的心得体会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流派,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对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作为一名西医,我有幸有机会学习中医,并深切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的身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比之下,西医往往更偏向于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将身体分割为各个系统来研究。
然而,只了解身体的局部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因为人的身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综合考虑个体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进行综合而个体化的分析。
其次,中医注重“平衡”的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当体内的阴阳失衡时,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西医则更多地注重于控制病因与病程,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对病症进行干预。
学习中医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当我在西医临床中遇到一些病症难以解决时,我会结合中医的理念,从平衡阴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尝试中医的方法。
有时,这些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对中医的治疗方法充满了信心。
中医对于疾病的看法也与西医不同。
西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入导致的。
而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病原体只是一个外在的因素。
中医强调的是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而不仅仅是去杀灭病原体。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医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学习中医后,我更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治疗病症的表象。
这使得我能够更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症状,找到疾病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的药物治疗方式也与西医不同。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大量的中药都是来自于食物的药物。
这种药物治疗方式具有天然、温和的特点,对身体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比之下,西医药物更多地注重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中西医心得体会
中西医心得体会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对待疾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我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中西医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两种医学体系都有了一些体验和感悟。
首先谈谈我对中医的体会。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器官之间、身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注重辩证分析和个体化治疗。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重视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病情,通过辩证思维的运用来找出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
而且,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的一大特点是草药治疗,通过使用中草药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在临床实习中亲眼见到中草药的神奇疗效。
例如,一位患有慢性咳嗽的病人,经过中医辨证施治,使用了一副适合他病情的中药方剂,服用几天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得到了改善。
这让我深信中草药确实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能够调整身体的内环境,从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不过,我也注意到中医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限制。
比如,中医的诊断方法有时会比较主观,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辨证能力才能正确判断病情。
此外,在某些病症的治疗上,中医的疗效可能相对较慢,需要病人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急性疾病和外科手术来说,中医显然不是首选治疗方法。
接下来说说我对西医的体会。
西医强调病因学和病理学,通过研究病原学和解剖学等科学知识,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理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临床实习中,我亲眼见到了西医的许多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如心电图、CT、MRI等,它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有许多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某些外伤、肿瘤等,需要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临床实习中,我亲眼见到了一位因为胆囊结石而需要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手术非常成功,并且术后病人迅速恢复了健康。
西医中医科出科总结范文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一大特色。
在本次西医中医科的学习与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西医的互补优势,现将我在西医中医科的学习成果和心得总结如下:一、科室业务开展情况1. 西医方面:在西医科的学习中,我掌握了西医诊断、治疗、护理等基本技能。
通过参与门诊、急诊、病房等临床工作,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2. 中医科方面:在中医科的学习中,我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通过跟师学习,我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技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学会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二、科室基本情况1. 西医科:科室共有医生5名,其中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
科室设有病床20张,每年接诊门诊病人约10000人次。
2. 中医科:科室共有医生3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
科室设有病床10张,每年接诊门诊病人约5000人次。
三、个人学习成果1. 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对中西医的基本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 临床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类临床工作,掌握了西医诊断、治疗、护理等基本技能,并学会了运用中医治疗方法。
3. 团队协作:在科室工作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患者及家属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个人心得体会1. 中西医结合优势: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一大特色,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在临床实践中,要善于运用中西医理论和技术,提高诊疗效果。
2. 严谨治学: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关爱患者: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关心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在西医中医科的学习与实习过程中,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名西医大夫对中医经典、中医思维的学习体悟
一名西医大夫对中医经典、中医思维的学习体悟编辑:小药童本文作者薛晓鹏是肖相如老师的三期弟子,也是一名临床西医大夫,对中医、西医的学习都具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今天我们跟随薛师兄的文章,共同感悟一下他在学习中医药的过程中对中医经典、中医思维的认识与感悟。
▍全文共3129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自从有幸加入师门,在师父的指引下,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四大经典,兜兜转转总算是回归到了正确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在此也特别感谢师父的无私教导和指引,让许多热爱中医的人少走了弯路,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只要方向正确,努力学习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有的人可能即使很努力,学习很多年也不会入门,因为学习的方向是错误的,越努力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能,学习中医很多年连最简单的感冒和发烧也治不好。
我是一名西医,结缘中医实属巧合,自知才智愚钝,更有幸能得到师父许可收留门下,真是三生有幸。
通过在师门的系统学习,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学习中医的兴趣也越加浓厚。
原来看病总是在想什么方可以治什么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毫无章法可循,中医西医知识相互混淆,更加确定不了是什么证,用什么方,至于疗效连自己都不太满意,即使有幸击中,也是糊里糊涂不明所以。
自从进入师门系统学习了《伤寒论》以后学会了运用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
外感病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也达成了我自己的一个小目标,能够运用中医药治疗感冒发烧,因为尤其是在基层,感冒,咳嗽是最普通的病也是最常见的疾病;假如连感冒和咳嗽都治不好,怎么会得到患者的认可。
原来见到发热的病人总会考虑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还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一化验有点问题还好说,假如都正常就更不知道改怎么办了。
现在碰到发热就会运用纯中医的思维来思考,是太阳病的恶寒发热,还是阳明病的恶热发热,又或是少阳病的往来寒热,心理也不会发慌了。
我记得师父说过咱们现代人缺乏传统文化的功底,连繁体字都不认识,缺乏了学习中医的能力,而师门给我们安排的经典课程正好可以补齐这一短板。
西学中中医内科实践个人小结800字
西学中中医内科实践个人小结800字西学与中医结合的中医内科实践个人小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西学与中医结合的中医内科实践项目。
通过与西医专家的合作,我对于西医和中医的结合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观察到西学与中医结合可以带来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诊断。
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了西医的现代检查手段和中医的四诊合参方法,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指标,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了患者的病情和发病原因。
这种综合诊断方法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西学与中医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西医药有其明确的机制和疗效,在一些疾病的急性症状缓解和疾病治愈方面表现出色。
而中医药则注重整体调节和循序渐进的治疗思路,在一些慢性病的管理和预防方面优势明显。
因此,在治疗中我将两种医学相结合,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得患者获得了更为全面、系统的治疗效果。
最后,我认识到西学与中医结合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中医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调理和饮食起居的调整,这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
而西医的治疗往往需要患者快速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因此,我认为作为中医师,我不仅要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和饮食调理,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通过这次实践项目,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学与中医结合的重要性。
在现代医疗环境下,单一的西学或中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只有通过两种医学的结合,才能综合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但是,我也意识到西学与中医结合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医学体系之间的理念和方法不尽相同,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找到最佳的结合方式。
其次,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和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来验证,有时候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效果不符,容易导致治疗的中断或放弃。
因此,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西学与中医结合的实践项目,深入研究中医药的理论和应用,为结合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实际浅谈西医院校中医教学
结合实际浅谈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医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作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地位和认可度相对较低。
由于西方医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中医学科长期被忽视,甚至在某些医学院校被取消。
这导致中医教育资源的匮乏,中医师资的缺乏,对中医学科的认可度不高。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中医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其次,中医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中医传统理论的复杂性和庞杂性,以及经验医学的特点,中医教学难度较高。
目前,许多中医学科教材和教学大纲尚未完善和规范化,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学习中医的困扰,无法形成扎实的基础和深入的学习。
此外,中医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融合度不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有限。
由于实习机会的不足和对中医诊疗技术的限制,学生们在实践中接触到中医的机会较少,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这对于中医专业学生来说是一大遗憾,也使得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和经验相对较弱。
与此同时,与西医教学和研究相比,中医教学的科研和创新领域较为薄弱。
大部分中医教材和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传统领域,缺乏前沿性和创新性。
对于创新和科研的培养,中医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缺乏固定的研究项目和资金支持,许多中医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这阻碍了中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改善中医教育呢?首先,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学科的重视和支持。
中医学科是我国特有的医学传统,有着广泛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效果。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给予中医学科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中医院校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升中医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其次,中医教学内容要加强规范和深化。
应编写和修订规范化的中医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相关教育部门应推动中医课程改革,加强中医与西医的交叉培养,提高学生们的整体医学素养和能力。
同时,中医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融合度应提高。
护士西医培训中医感想
作为一名护士,我一直以来都在西医领域工作,对中医的了解并不多。
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参加了西医培训中医的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感想。
首先,中医的整体观念让我深感震撼。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与西医的局部治疗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这对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
其次,中医的辨证论治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找出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在西医治疗中,我们也强调个体化治疗,但中医的辨证论治更为全面、细致。
通过学习中医,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如何分析病因,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中医的养生保健观念让我深感实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这与西医的“预防为主”观念不谋而合。
通过学习中医,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学习这些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医的神奇之处。
这些方法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中医理论较为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其次,中医的实践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此外,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理念、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
对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的想法和体会
为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明确中医学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改革中医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绪言导论教学,重视认知思维方式培养,重视教学内容调整,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发展前沿。
课堂教学是西医院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普通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学多年来一直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西医院校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如何针对西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是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师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目标。
承担了二十多年的中医学课堂教学工作,笔者有一些想法和体会,供同道参考。
1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的现状1.1外围环境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对大学生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网络上和社会上有关中医学是“伪科学”的说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中医学教材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现已更新至第8版,基本上是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概括与浓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内容,对学习西医学知识体系的医学生来讲,知识面广泛,概念抽象、语言难懂,肯定影响其学习兴趣。
1.3课程安排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这时的医学生已经经过较系统的西医学基础理论学习。
西医学理论的学习,促进了西医学逻辑思维模式的形成,这时中医学知识体系的介入,强调哲学与类比思维,必然造成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的冲撞,加之中医学只是西医院校的一门辅助课程,课时不断压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教学目标西医院校教学大纲对非中医专业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大体一致,即初步具备辨证论治的基本知识,运用中医常用方剂和针灸来处理常见疾病,为在工作中学习或应用中医,进行中西医结合打下一定基础。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
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传统医学之一。
目前作为必修科目纳入西医院校教学内容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能将一门学科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同时又能使学生对中医理论产生兴趣和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这是目前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应探讨的课题。
1 突出传统文化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因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形气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识形态、意念活动对自身及周围事物产生影响。
学习传统文化,体悟自然之道,正是为了修养心性,静心体悟自然之道、中医之理,以平静纯净心行医,方可能成为医德医术均上的好中医。
2 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作为一名中医课程的老师,处理好了"教"的过程,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要想切实地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素质德育论》[3]中谈到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素质是一项系统的过程,素质教育认为必须从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念入手,以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为前提,使大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处理问题、分析问题。
因此,要学好中医知识,不仅要想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方法。
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来说,中医教育[4]主要是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
根本上把握其精髓,紧紧扣住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太过"及"不及"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为中心的药物理论,引导他们步人中医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 可贵 的 是
,
许 多学 员 在临 床实 习 中
,
逐 步 地 把 中医辨证 方法 与西 医辨 病方 法 结 合 起
并运 用 中 医 中药 治疗常 见病 和 多发病
, , ,
,
取 得 较好效 果
。
、
,
从而进 一步体 会到
,
祖 国医 药学
的确 是一 个 伟大 宝库 中西 医结 合事业 前途 光 明 远大 由于 学 员们勤 奋学 习 刻 苦 钻研 能 比 较全 面 系统 地掌 握 中医基 本理论 和辨 证施治 规 律
,
在 抓 好 精神 文 明 建 设 中 授 讲 师 还 是 年 轻的 助 教
。
学 员尊敬 老 师
,
一
尊 重工 作人 员
, ,
不 论授课老 师 是 经 验丰富 的 教
。
都 同 样 尊重
,
娜 乙听课 虚心学 习
春 节期 间 学 员 自觉 捐钱 买 挂 这 期西 中班 学 员很有
,
,
厉送给 授 课 老 师 和 有 关 科 室 礼貌 在 临床实 习期 间
开 始 学 习 时 许 多学 员 感 到 不适 应
、
特 别是部分 年纪 较
。
由 于 记 忆 力减退
,
在学 习 中茫 勤 奋学 习
, ,
医古文
,
、
中药
、
方剂课 时
遇到 不少困难
,
但由
于学 员的 指 导 思 想 比 较 明确 后抓 紧 时 间复 习 良好成绩
。 、
,
刻 苦 钻研
,
做 到 课 堂 集 中听 课
,
正 确 运用 理
、
法
、
方
、
药对 临床 常 见 病进行 防治
,
,
并 能运 用 现 代科学 的知 识和 方法
。
,
从
事 中西 医 结合 的 医 疗
、
科 研 及教 学工 作
,
成为 中西 医 结 合的高级 医 生
三
、
教 育 学 员遵 纪 守法
,
不断 增 强组 织纪 律性
,
这 些学 员在 原 单 位工 作时过 惯 小家庭 生活 学 习过 程要 过集体 生活 有 的一 时不 习惯 对这 种情 况
,
,
。
针
在整 顿 校风 的 学 习 中
,
,
联 系实 际
,
开展 讨 论
,
,
提高 思 想
,
。
大家 感到 能 来这 里 学
。
习中 医 是非 常 难得 的机 会
风
一 定要 珍 惜安 定 团结 的 大好 形势
,
克 服过去 在家时 自 由 散 漫 作 全 班有 2 3 人
因 而学 员们都能 自觉 遵守 学 院的各 项规 章制 度
并 强 调 党 员要起 模范带 头作 用
。
。
同 时 通 过 整 党学 习
时 事政 策 教 育
、
法制 教育和 精神 文 明建 设 的 教 育
,
抓好学 员 的 思 想政 治 工 作
,
使 学 员能 自觉
地 坚 持 四 项 墓 本原 则
、 、
抵制 各 种 歪 风
, ,
,
两 年 多来没 有 发 生 乱纪现 象
,
维护 学院 的正 常教学 秩序
。
写 广播稿 件 4 3 篇 金) 时 性
谈 谈 管理 西 医 学
习 中 医
班 的几 点体会
刘王 蕴
J“ 西 中医 学院 函授进 修部
截
试
协
,
由 区 卫 生 厅委托广 西 中 医 学 院举办 的 第 八 期 西 医 学 习 中 医 班 员 5 1人
,
,
学制 为两年 半
,
,
共 招 收学
在学 院党
、
政领 导 下
,
,
经 过 老师 的 辛 勤 教 育和 学 员 的 共 同努 力 下
, ,
细心 做 好笔 愁 课 占9 4
.
讨论
加 上 老 师 根 据 不 同程 度
不 同 年龄 耐 心 辅导
多 次考试 考 查均取得
1%
。
据
:
1 6 门功
“
课考试 统计
全 班 必平 匀成绩 8 7 分
,
, 0 分 以上 的 4 其中8 8 人
,
有 的 教 师说
从 历届西 中班 的 学 习 成 绩 朴
,
。
通过 严 格 的 考
,
全部 及格 获 得 毕业
顺 利地 完成 了 学 习任 务
:
这 期 西 中班有 如 下 特点
1 9
一是 党员较 多
,
,
共2 3 人
,
占学 员班 4 5 % 多 二 是程 度 比 较整 齐
,
% 是 本科 或专科 毕 业 生 ;
6
三是 有一 定西 医 临 床 实 践 经 验
7 岁 最大 的 4
,
团 结 友爱
共同完 成学 习任务
,
帮 助 学 员树 立 勤 奋 学 习
,
、
刻苦 钻研 的 良好 学 风
,
全班 5 1 名学 员 两 种 医 学体 系 大的 学员
, .
除 少数过 去 曾短 期 参 加 过 学 习 中医 外
, ,
大 部分是第 一 次 学 习 中 医
, ,
。
由于
思 维 方 法有 很大 差 异
人 学后
,
,
在学 院党 政统 一领导 下
。
,
和
,
本科 生 一 样
参加 各种 政 治学 习 和 集 体活 动
,
,
当普通 学 员
不搞 特殊 化
。
在 政治课 中
,
结合 联
、
学 员思 想 实 际
进 行 坚 持 四 项基 本 原 则
,
,
反 对资 产阶级 自由化的教 育
,
党 支 部 上党课 时
。
系 实 际进 行 党 的 基本 知识和 理想 教 育
,
工 作时 间最长 的达 2 7 年
,
最 短的
也有
年
;
四 是 年龄 差别 较 大
,
最小 2 8 岁
?
。
如 何根 据这些 特点
管理 好西学 中班 呢
,
主 耍 体会 是
:
一
、
坚待 四 项基本 原 则
,
自始 至 终 抓好 精神 文 明建 设
,
这 些 学 员在 原 单 位 大部分是 医 疗 卫 生 工 作 的骨 干
这 一 期的 学 风最 好
,
成 绩最 佳
,
。
”
学 员 们 对 学术 活 功 也 很 重 视 外
,
除 积 极 参 加 学 院 举 办 的 学术讲 座
写 出 多 篇论 文
,
每 人 交一篇 毕 业 论
冬
不 少 学 员 还 结 合 所 学 的 中医 理 论 和 临 床 实 践
高 等中医 教育研究
仅 向国 内 各 医 学 杂 志 和 学
,
教 师 节 给老 师 写 慰 问信
,
老 师 感 动地说 :
`
,
、
学 员 积 极 参 加 医 院 的精神 文 明 建 设 活 动 和 各种 组 织 生 活 制 度
尊重
带教 老 师
和医搞 好关系
,
正确 处 理好 与本科
。
、
专科生 及 其 他 进 修班
学 员的 关 系 二
、
互 相尊 重
( 母8 )
5义 气
、
会投稿 的
`
l p余篇
其 中有 一篇关 于精 神分 裂症 的调 查报 告
。
,
被 全国精 神病学会采 用
,
论 井
邀 请出席 文 来
,
召开 的 精神 病学 会年 会
,
另 一篇
。
“
中西 医 结 合治 疗 3 2 例 胆囊胆 石症初 探
”
会 上 宣读 在广 西 中西 医 结 合 肝 胆 疾 病 的 弓 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