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_原因与对策1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张 翼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作了社会学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认为家族主义与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的农业劳作方式,家庭人口再生产对男婴的需求与国家人口再生产对出生人数的限定,以及妇女经济地位的相对低下等,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升值的基本社会动因。
指出,在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三只手———国家、家庭和市场中,惟有借助于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手段,才能使失衡的出生性别比在短期内渐次回落。
作者:张翼,男,196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九五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
1996年第5期《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我的《将日益困扰中国的六大人口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我把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近年的刚性攀升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作了简单的剖析。
因为它已不再是一个可以被漠视的小问题了。
实际上,如以105±2这个国际常态数字为标准,我国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就已失衡。
1981年其为108.48;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1986年和1987年上半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10.51;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9年和1990年上半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12.14;①1993年全国0—4岁幼儿平均的性别比为113.28;1994年这一数字又跃升到116.30。
这就意味着在1994年,我国每100个女婴相应地出生了116个男婴。
再加上随之出现的非常特殊的女婴死亡率高于男婴的影响,②中国人口,尤其是未来成年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态势就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一般地,影响出生性别比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人口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生物学和人口学因素,在不存在外来力量干扰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使其偏离常态。
只有社会学因素,才是比较活跃的干预动因。
因为人口再生产本身就是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
本文力图从社会学一脉,描述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分析其升高的原因,提出消减其偏离常态的对策。
谈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及治理
谈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及治理“男多女少,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中国会出现5000万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2000年“五普”结果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新生儿男女性别比数值为119.92,即当时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这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新生儿男多于女,比例失调的现象正日趋严重。
我们杨凌去也不例外,据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为140;200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为140;200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为133.6。
新生儿性别比严重失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作为一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研究探讨治理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责无旁贷。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一)与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关。
我国是一个受几千年封建社会统治的国家,传统的生育文化具有浓厚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色彩,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加之农村的生产力还不发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高,这都是促使一些人不生个男孩誓不罢休,也是造成较高女婴死亡率及溺弃女婴现象等。
(二)与医疗检测性别方法多样、设备管理混乱有关。
随着现代医学、遗传学技术及医疗检测设备的进步,正好为想要生男孩的人提供了技术条件。
如羊水核查、血液化验均可早期鉴定胎儿性别,进行性别选择;用碱性溶液改变阴道环境则可提高男婴受孕比率。
特别是B 超的普及,只要几分钟就可以鉴定出胎儿的性别,医生一个眼神或者手势,孕妇就心领神会,许多盼儿心切的夫妇不惜实施人流、引产手术,去女留男。
特别是私人诊所遍布城乡,B超机到处都是,难于管理。
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私下为孕妇检测性别,加剧了出生婴儿性别比例的失调。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危害。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男女性别比失调原因及完善措施建议文论文
关于男女性别比失调的原因及完善措施的建议当前中国人口高出生性别比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男女性别比失调不仅影响到未来婚姻的平衡和家庭的稳定,而且也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我国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8.06(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比值应保持在103—107之间),大大偏偏离了正常范围。
依据各类调查,现将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的婚姻生育文化和性别歧视文化是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调的根本原因。
时至今日,还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普遍具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
(二)b超性别鉴定和人工性别选择加速性别比例失衡。
现代医学的进步,为那些希望进行选择性别生育的人们提价了技术条件。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有女无儿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现实困难。
(四)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1、近期中国人口工作的重点放在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方面,忽视了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
2、孕期随访监控力度不够。
目前实行的“月访季查”时间间隔矿长,计划内怀孕后,监控责任不到人,难以防范私自流产、引产。
3、存在出生婴儿的漏报、瞒报。
被漏报的既有男婴同,也有女婴。
但由于家庭生育意愿,被瞒报的主要是女婴。
4、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有的地方执法主体间不够协调,对出现的问题强调对方的责任多,主动承担责任少。
5、案件查处不力。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绝大部分是托熟人、走后门,隐蔽性极强,处理难。
对于情节严重的,因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男女比例失调,将对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造成冲击。
男多女少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造成人口严重萎缩。
而在严格的医疗准入制度之下,对婴儿出生性别比影响最大的是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引言:近几年,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性别比一直以来都是人口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男女性别分布的均衡程度。
本文将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并探讨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1.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失衡,并在9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
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2,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21.2个男性。
尽管这个比例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正常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3.5,仍然偏高。
2.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造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男性被视为继承家族血脉和延续家族产业的重任,而女性则被认为是过继给其他家庭的,因此,许多家庭更加倾向于生男孩而不是女孩。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也是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孩子过多对家庭经济造成的压力。
一些家庭为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并希望生个男孩来继承家产,就选择通过堕胎或流产来实现这个目的。
此外,超声波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超声波技术使得父母能够在胎儿发育期进行性别鉴定,并通过非法手段实施选择性堕胎。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这种行为,但实施难度较大,导致了性别选择的滥用。
3.性别比失衡的可能影响性别比的失衡对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性别比失衡会导致男女失配的问题,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男性在长大后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引发诸如人口贩运、性交易和婚姻暴力等问题。
其次,性别比失衡也可能加剧老龄化问题。
由于多数中国家庭更倾向于拥有男孩,因此女性的生育率下降。
中国人口数量、男女比例现状、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数量、男女比例现状、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一、中国人口男女比例现状中国是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人口数量稳步增长,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数量达141178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1173万人,同比增长0.84%。
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达72334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807万人;女性人口数量达68844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366万人,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比女性人口多3490万人。
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51.24%,较2011年的51.26%减少了0.03%;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48.74%,较2011年的48.76%增加了0.03%。
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2020年中国男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51.24%,较2019年增长了0.15%;女性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的48.76%,较2019年减少了0.15%。
2020年在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
2020年广东人口数量为12601.3万人,全国排名第一;山东人口数量为10152.7万人,全国排名第二;河南人口数量为9936.6万人,全国排名第三。
2020年广东男性人口数量为6687.5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5913.8万人;山东男性人口数量为5143.4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5009.4万人;河南男性人口数量为4983.2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4953.4万人。
2020年中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二、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中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落后、社会管理因素等。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的探究
69314 人口问题论文关于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的探究我国多次人口普查和全国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30多年以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迅速、持续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性别比很难在短期内逆转,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国情条件,性别比失衡会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可能会导致家庭结构失衡、婚姻问题和社会安定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分析首先,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沿袭以及由此产生出的家庭文化的观念的影响。
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依赖人力的耕地劳作,男子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占据主导地位,由男子的建立起来的家庭也就有了主观上使其延续和发展的要求,因此人们对男孩的需求也就变得更加迫切。
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意识,也逐渐形成了对男孩的偏好的风气。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责任承包制,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使得农村地区又回到了原来本身就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的状态,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转变,由于打破了绝对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一个家庭对于男子的需求再一次强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统农村生育的观念,即生男孩可以延续家族的血脉,可以发展家族的根系,可以在上一代离世时延续他们生命的生育价值观念。
从客观角度看,农村地区重视血亲其实有其合理之处,生男孩可以使得家族势力保持稳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子承父业式的家庭经济得以节约成本和增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给家庭一个交代尤其是上一代老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严格控制是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因素。
国家出于对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规划的考虑,实行了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这一政策从国家发展的大局来看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但是就构成社会的家庭而言,家庭的人口的增长需求与国家的人口生产规划产生了矛盾。
浅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向 , 国家发 展带 来广 泛 、 给 深刻 和长远 的社 会 、 济及政 治 经
影响 , 也使 中国社会在未来 可能面临巨大 的风 险 , 更直 接威 胁着国家的人 口安全与社会和谐 . 本文在分析我 国出生人 口
最直接 的负面影响表现为 :
21 剥夺女性生命权 .
性 别 比失衡 现状 的基础 上 , 探讨其失衡 的原因 、 危害 , 提 并
浅析我 国出生人 口性别 比失衡 的原 因及对策
杨桂英
( 赤峰 学院
摘
环境 与 资 源 系, 内蒙古 赤峰
040) 200
要 : 自上 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 , 国 出生人 口性 别 比 出现 了 长期 偏 高 的且 持 续 上 升 的 趋 势 . 我 出生 人 口性 别 比 长 时 间 、 大
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统计 :0 5年 以后 。 20 新
进人婚育年龄人 口男性 明显多 于女性 ,婚姻挤压问题凸现. 到22 0 0年 ,0 5岁男性将 比女性多 3 0 2 ~4 00万人左右 . 这就
第2 卷 第 4 6 期 21 0 0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o hfn nvri ( a rlcec dt n o rl f i g iesy N t aS i e io ) n C e U t u n E i
V0. . 126 No 4 Apr 2 0 . 01
出生人 口男女 比例严重失衡 ,带给男性最直接 的影响 是 婚姻挤压 , 婚年龄 男性婚 配难 . 适 根据  ̄0 6年 全国人 口 20
出生性别 比也 高出了正常范围.国家统计局 19 9 9年人 口变
我国性别比例失衡论文
我国性别比例失衡论文摘要:人口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出生人口性别偏高带来的危害性,采取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依法打击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基础。
一、当前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生男生女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9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严重失衡。
多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由于重男轻女的性别选择的存在,目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并显示出一下特征。
1、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区,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较紧;我国西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虽超出了正常范围,得超出和范围较小2、出生人口性别比从沿海向内陆逐步扩散。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关学者将344个地市出生的性别比按东、中、西进行比较得出,西部、中部、东部渐次升高。
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城乡差异显著。
具体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90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9、112.1和111.7;到2005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
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二、造成我国性别比原因及影响1.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农耕社会里,中国逐步形成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文化。
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至今在很多地方还根深蒂固,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所宣扬的孝文化中明确指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能否生育出男孩是关系到家族的命脉的大事。
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造成目前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很多,学者们针对这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穆光宗认为,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偏高,可以看做是“生育选择空间”过于狭小和“歧视性性别偏好”过于强烈相互冲突和挤压的后果。
察菲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将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因素归纳为根本性因素和条件性因素两个方面。
其中,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来看,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妇女社会地位比较低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根本性因素;而我国限制数量的生育政策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人工终止妊娠技术等作为影响出生人旦性别的条件性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在统计过程中出现的瞒报、漏报女婴的情况,也应予以充分考虑。
(一)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出现了明确的以性别为划分依据的社会分工,男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从事纺织等劳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也逐渐居于支配地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农耕社会强化和稳固了男性的这种优势地位,形成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具有浓厚男性偏好色彩的生育文化。
虽然在我国也有儿女双全”的生育观念,但是前提是要有一个儿子,因此也可看做是男性偏好的一种体现。
《诗经·小雅·斯干》篇中,生动刻画了男女两性从刚出生时得到的不同对待以及对其未来所寄予的不同希望:“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若是生了男孩子,要让他睡在床上,穿上好衣裳,把玩玉璋;若是生了女孩子,就只能睡在地上,裹着小被子,玩弄陶纺锤。
若是男孩子,就被寄望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君为王;若是女孩子,就只要好好操持家务多干活,不给父母添麻烦就可以了。
只有男子才有继承家业、传宗接代的资格,这种不平等的观念时至今日仍然在在,尤其是在受封建传统禁锢严重的农村地区。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性别选择技术、传统文化影响、社会政策不足以及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领域的背景和问题提出,然后深入分析了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包括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传统文化对男性子嗣的偏好、社会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性别选择技术、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变、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对策,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并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加平衡的性别比例。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对策、研究、性别选择技术、传统文化、社会政策、教育机会、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男女出生比已经严重失衡。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也给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了严重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性别选择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一些家庭开始利用这些技术来选择婴儿的性别,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观念认为男孩更有价值,导致了对女婴的性别歧视,进一步加剧了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社会政策和教育机会存在不足,男女之间的权利和机会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下降和性别比例失衡的加剧。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探讨对策,寻找解决之道,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平衡。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观念的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逐渐凸显。
男女比例失调不仅会带来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主要是指女性胎儿被选择性堕胎或者遭到不公正对待,导致男女比例不平衡。
202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202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正常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据统计,20xx年xx县综合性别比为100:115.57,高于正常值8.97个比点,二孩、多孩性别比更是偏高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仍然复杂,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这也是影响我县人口安全、有效化解社会隐患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落后。
中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落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不生男孩就断了后,只有男孩才能延续香火,光耀门庭。
加上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女孩的可以有计划地批生二孩,于是对现行政策采取了一种制度化规避行为,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基本倾向于生男孩。
二是落后生产力的制约。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要。
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男性承担,女性由于生理、体力方面的差异,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劳动力。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
许多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便是大逆不道,对祖宗之“大不敬”,因而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倾向于“养儿防老”。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不够。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b超的普及应用,某些从医人员受不法利益的驱使,在孕检的名义下为孕妇作性别鉴定大开方便之门,轻者给亲朋好友大开绿灯,拿胎儿性别的“答案”送人情;重者在金钱攻势下,丢掉原则,忘却职业道德,接受贿赂,违反规定泄露“b超”透视结果,牟取暴利,尤其是二胎及二胎以上的性别鉴定及性别选择性中止妊娠更为猖獗。
人口性别比列
中国人口问题论文——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有着诸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原因和潜在威胁。
所以,以下谈一些其他人的真知灼见和我对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原因、其负面影响和应对措施的几点浅薄认识。
关键词:性别比例失调现状原因危害措施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的一项数据,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
在1993年,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近年来,国家从法律保障、政策调整、传统观念、督查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以保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合理。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人口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
它不仅与恋爱、婚姻和家庭有着直接联系,而且与一个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密切关系。
【1】二、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现状伴随着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控制的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的不断攀升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从历次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看,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从1982年起超出正常水平,此后呈持续上升的态势。
根据中国政府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
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
到2005年达到118. 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也达到118.06,虽然略有下降,但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分别上升了1. 7和1.16个百分点,已超出国际公认正常范围10个百分点以上。
【2】总而言之,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愈来愈严峻。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男女比例失衡,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一个时期以 来,在市场经济和交换价值“泛商品观念”作用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增 多,离婚率持续上升,残缺家庭增加,现代社会婚姻关系和婚姻制度趋于弱 化和无序,传统家庭的稳定受到威胁。
第二部分
二、影响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08机电1班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一、当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及原因
目
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影响
录
三、应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对策
目 一、录现状
及原因
总体概况
一第一、部分 现状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our home
调研方法
1982年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出生性别 结构开始失衡;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快速持续上 升,1990年升至111.14,2000年达到116.86,2005年 进一步攀升至118.58。
1982年人口普查,只有18个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覆盖人口78.58%,但是,没有一个省份出生人口性别比 超过115。2000年,除内蒙古、黑龙江、贵州、青海、 宁夏、新疆和西藏等7省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外, 其它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都高出正常范围。2005年, 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偏高,其中, 有3个省超过130,8个省达到了120-130。
和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Hale Waihona Puke 3.强化舆论宣传,推动树立男女平等的文明婚育观念要组织大众媒体对出生性
2023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方案
2023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方案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标:自197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即男性人口相对于女性人口的比例过高。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观念中男性优越性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
然而,这种性别失衡现象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婚姻市场的紧张、拐卖妇女和儿童等非法行为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性的下降等。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中国必须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使性别比达到更合理的水平,提高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主要措施和政策:2.1 推广性别平等教育:通过在中小学阶段加强性别平等教育,促进公众的性别观念改变。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性别平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性别平等教育宣传,引导他们树立平等尊重的性别观念。
2.2 增加和完善生育保障政策:针对中国家庭普遍偏爱男孩的现象,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女性和弱势家庭的生育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生育补贴、落户政策等激励措施,鼓励家庭选择生育女孩。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力度,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就业和发展机会。
2.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涉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性别选择性堕胎和相关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鼓励建立全社会参与的举报机制,以便公众可以举报涉及性别选择性堕胎的情况。
2.4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统计监测机制,定期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数据,并加强对性别失衡问题的跟踪和评估。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
2.5 增加宣传和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性别平等理念,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性别失衡问题的危害和影响。
同时,加强对婚姻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打击非法媒体广告和中介机构,遏制男性为了婚姻而购买妇女的行为。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市统计局的统计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
一、问题提出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压力,导致部分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异常高,出现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
二、问题分析与形成原因1. 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男孩被认为能够延续家族、传宗接代,因此无论经济条件如何,许多家庭仍然倾向于重男轻女。
这种观念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比例明显偏低。
2. 计划生育政策压力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生育的限制,一些家庭会进行性别选择堕胎,导致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比例较高。
部分家庭为了追求男性继承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性别选择。
三、综合治理措施为了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教育,提高公众的性别意识,鼓励家庭平等对待男女孩,实现男女比例的平衡。
2. 制定政策法规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选择堕胎和性别鉴定。
对违反政策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严厉处罚,并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
3.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渠道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宣传爱女保女、保护女性权益的理念,缓解人们对男孩的偏好。
4.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性别统计和监测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胎儿性别鉴定机构等的监管,加大对非法性别选择、堕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四、取得的成效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 性别比例有所改善由于多项措施的实施,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例逐渐趋于平衡。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平均每100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
按照国际上长期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测算值,公认正常范围是105±2,即103-107之间。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及随后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健康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和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三高”(重度偏高、长期偏高、整体偏高)在我国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广东省尤为明显:1982年为110.37,1995年为123.32,2023年为130.30,甚至有1/4的地级市已达140以上。
严重失衡的性别比已对我省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我国人口六大隐忧中,就把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列在第一位。
控制严重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国家计生委2023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出生人口性别比而言,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婚姻年龄段男女两性人口的“富余”越显著,从而出出现现男性婚姻竞争加剧,导致拐卖妇女、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性。
根据专家预测,如果保持现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变,未来20年广东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将会多出1000万以上。
具体说来,这种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不利于家庭的稳定。
性别比例失衡,将会引起所谓的“婚姻挤压”问题,即进入婚嫁期时,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
而单身汉增多,势必冲击既成家庭,谋求与已婚育龄妇女重新组合,导致部分家庭解体,离婚率升高。
二是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男多女少,将严重冲击我国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偷情、嫖娼、共妻、乱伦等不道德行为将难以遏制。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原因剖析讲解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高出正 常值范围并持续攀升,而国际社会公认的比值是103到107 之间,因此,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严重失衡。
• 为了遏制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现状,从去年8 月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等6部 门联合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 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专项整 治行动。
•
• 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 部、卫生部等6部委再次联合发文, 确定今年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 点治理年”,逐步转变群众的婚育 观念和性别偏好。
• 2、男女两性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由于女性在 经济上居于弱势地位,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也 会居于弱势地位。而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 伦理观念更使得女性处于家庭中的被支配 地位,并由此形成“夫唱妇随”的家庭定 式,“相夫教子”成为了女性的主要活动。 同时,家庭暴力在女性身上时有发生,女性成 为了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 物质资料的生产影响和决定着人口生产,物质越丰富,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上对子女依赖性就越弱;科技越发展, 生产力越进步,男性的性别优势就越小,性别歧视就越来 越容易被淡化。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做农活需要壮 劳力。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人们担心的养老问题没有 得到切实保障。绝大多数农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有女无 儿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现实困难。
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原因剖析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根据《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性别比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性别比不平衡是指一方性别数量明显超过另一方性别数量。
近年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呈现出男多女少的格局,这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中国传统的男性偏好文化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认为更有价值,男性是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方式。
这种男性偏好文化导致不少家庭对拥有儿子的渴望更强烈,因此产生了性别选择性流产等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男性需要承担家族责任和继承家业的重担,家庭普遍认为生儿育女是为了家族延续和传承。
这些观念都导致了男女比例的不平衡。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家庭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生育男孩,以保证家族的延续。
这使得很多家庭通过各种手段选择生育男孩,包括性别选择性流产和弃女现象。
再次,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性别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社会,多子多劳在农村地区曾经被视为一种资源的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孩在农村地区被认为更有劳动力和经济价值,因此更为受欢迎。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独立,子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少,导致家庭更趋向于选择生育男孩。
针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厉打击性别选择性流产和弃女等违法行为。
同时,还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改变社会观念,强调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设施,来鼓励家庭生育女孩。
此外,还可以加强女性教育的促进和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
女性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就业机会,减少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
我国的人口性别失衡问题研究
我国的人口性别失衡问题研究【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持续性的性别比例失衡这一现象,甚至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通过对出生性别失衡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经济状况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不同程度导致了这一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树立新型婚育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执法,促进经济发展则是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一、我国性别结构现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为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是在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事,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差却在迅速上升。
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不断的攀升。
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8.47。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性别比例是111.27;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9.92,显然已属于失衡状态。
并且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带有总量性、结构性、持续性的特点,导致婚龄女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使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的男性公民将难以择偶,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打乱现有的婚姻秩序,甚至印发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
二、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分析(一)性别比例失衡原因分析1、政策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1)计划生育制度的约束:计划生育政策,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已得到“认可”女孩的价值和地位不如男孩,因此农民就可能认为政府的生育政策是“默许”其在生育一个女孩后,尽可能再要一个男孩,而生育一个男孩后不能再要一个女孩,并不是完全的二孩政策。
当个体行动者生育意愿在生育子女数量受到了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生育男孩的愿望被强化,导致想要男孩的父母丢弃女孩,进行产前性别选择和人工流产。
尽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非医学原因需要以外禁止使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但由于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双方为各自利益驱动,总体收效甚微。
(2)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社会保障主度作为一种福利性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多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和生存及发展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 年全国 0
4 岁幼儿平均的性别比
为 113 28; 1994 年这一数字又跃升到 116 30 。这就意味着在 1994 年 , 我国每 100 个女婴相 应地出生了 116 个男婴。再加上随之出现的非常特殊的女婴死亡率高于男婴的影响 , ∃ 中国 人口 , 尤其是未来成年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态势就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一般地 , 影响出生性别比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生物学因素、 人口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影 响出生性别比的生物学和人口学因素, 在不存在外来力量干扰的情况下, 不会轻易使其偏离常 态。只有社会学因素 , 才是比较活跃的干预动因。因为人口再生产本身就是社会再生产的一 部分。本文力图从社会学一脉 , 描述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 分析其升高的原因, 提出消 减其偏离常态的对策。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4 年 3 月 15 日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防止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的意见! , 见本文参考文献 4, 第 5 1990 年女婴死亡率较男婴高出 16 2% , 而正常情况下 , 女婴死亡率低于男婴 18 5% 左右。 刘长茂、 张继元 : 人口结构学! , 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1 年第 1 版 , 第 14 页。
# ∃
江流等 : 1997 年社会蓝皮书!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 第 143 页。 中国 1990 年人口普查资料! 第一册 , 表 3 28, 第 808 811 贡。
57
年度低比值的 缓冲, 它 们都没有 冲击过婚 姻市场。但在 1985 年 之后, 除 1988 年 曾出现过 108 1 的较低值外 , 其它全都在 110 之上。直到 1994 年不但没有回落, 反而有更上升的强势。 这就造成长达十几年之久的失衡状况。应该说, 持续性失衡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拥 有 2000 万左右年出生人口的大国所形成的性比失调, 很难找到缓冲带。在 2005 年以后 , 这些 80 年代中后期出生的未来婚龄人口 , 将一年一年迭加出大量的光棍汉 , 给未来的婚姻市场增 加巨大的压力, 将结构性失衡一浪一浪地向高推进。仅 1990 年 , 全国 30 40 岁的大龄未婚人 口就达 786 万人 , 而男性占了 94 32% , 为 740 72 万人, 大于时年海南省的人口总数 ( 655 万
一、 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及其后果
通过 1978 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性别比状况可以看出, 亚洲为 105 5, 大洋洲为 101 7, 非 洲为 99, 北美洲为 96 4, 欧洲为 91 8, % 无一雷同。尽管在正常情况下, 由人类的生物学因素 和人口学因素所决定的出生性比总是恒定在 105 ∀ 2 左右, 但由于深受社会生活条件影响的人 口分年龄段死亡率不同, 其性别比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 不能以欧美人口出生性别比的 常态来衡量中国的常态。在亚洲人口性别比是 105 的情况下 , 其人口出生性别比就一定得大
% 1988: 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卷!( 三 ) 生育节育 , 第 12 页。 &1989: 中国 1990 年人口普查资料 !。 ∋ 1990: 涂平 : 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问题探讨! , 人口研究! 1993 年第 1 期。 (1991 1994: 分别摘自 1992、 1993、 1994、 1995 年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 取 0 4 岁儿 童出生性别比的 均值 , 而不取 0 岁儿童性别比值 , 以防女婴漏报带来的数据误差。
1960 10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60 196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0 1997
113 50
1979: 魏志纯 : 四十二年 ( 1940 1981) 来出生婴儿性别比初析! , 人口动态! 1986 年第 5 期。 1987 年 : 1991 年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 第 536 页。
103 以下
资料来源 : 乔晓春 : 对中国人口普查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分析与思考! , 人口经济! 1992 年第 2 期。
第三, 持续性失衡。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曾出现过出生性比大于 107 的情况。但那只是 一两年的短暂失衡。在男子可以在比自己小 3 4 岁的女性年龄组中寻找配偶的情况下 , 并不 构成社会危害。我国 1954、 1957 、 1976 年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 111 、 111 5、 111 3, 但由于相邻
年度相对出 生值越 来越小。如以 1994 年新 增实际 出生 人口 2159 万 计, 以出 生性别 比为 116 30 算下来, 男婴为 1160 万, 女婴为 998 万, 其差为 162 万。这就是说 , 在 1160 万 1994 年 出生的男性中, 将有 162 万人找不到同样年龄的女人结婚( 假如统计属实的话) 。 第二 , 结构性失衡。 # 从年龄构成上来说 , 越是小年龄组的性别比, 其失衡的程度越严重。 1991 年, 全国 10 14 岁、 5 9 岁、 0 4 岁性别比的平均值分别为 106 56 、 108 38 、 112 31; 到 1992 年 , 其变为 106 62、 107 81 和 113 90; 到 1994 年, 其又变为 107 06、 110 08 和 116 30 。 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见表 6) 。这种状况, 虽经近两年的努力 , 有所抑制 , 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 得以缓解。5 9 岁儿童性别比的失衡 , 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它说明 1985 年以后, 婴儿出 生性别比的失衡并不完全由漏报户口造成; ∃ 从地区结构来说, 东南沿海地带的出生性别比普 遍高于西北内陆省份。如表 2 表示 , 1989 年出生性别比高于 107 的省份达 23 个, 占全国总人 口的 90% 。除北京与上海外 , 在 107 的以下的省区, 全部位于我国的西部。恰恰是地广人稀 的地区出生性别比比较低。在人口稠密地区, 在四川、 河南、 山东、 河北、 广东、 浙江等人口大 省, 出生性别比都是出奇的高。以四川为例 ,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年的出生性别比分 别为 112 52 、 114 52、 107 14、 118 06 、 108 66。虽然有 1991 年和 1993 年较低的数据( 这些数 字肯定不准确, 因为人口出生的生物学和人口学因素, 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年度变化) , 但总体上 还是超过了 107, 也超过了 109 的严重警戒线。浙江的某些地区, 更是特殊 , 1990 年第四次全 国人口 普查时 , 温州市、 金华 市和台州 地区 1989 年出 生性别 比竟分 别达 143 46 、 120 82 、 128 12。其中, 温州市的永嘉县, 时年创下了全国的历史记录 166 27, 这真让人不敢相信。 时过多年之后, 经各方面努力, 该省 1996 年 1 6 月的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 , 但仍为 113 。在 其 9 个出生人数超过 3000 的县中, 出生性别比都高于 120; # % 从民族构成上来说 , 在 1989 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中, 只有壮族、 满族、 侗族、 哈尼族超过了 109 的警
1994 年人口出生性
别比的比较( 见表 1) , 认为把我国的常态值定在 107 上是比较合适的 , 把 107+ 2 的 109 作为
性别比 110 3 108 6 106 3 105 2 105 1 107 6 107 4 107 5 108 6 107 1 107 1 111 70 112 31 113 90 113 28 116 30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原因与对策
张 翼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作了社会学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认 为家族主义与以家庭为最小生产单位的农业劳作方式, 家庭人口再生产对男婴的需 求与国家人口再生产对出生人数的限定 , 以及妇女经济地位的相对低下等 , 是造成出 生性别比升值的基本社会动因 。指出, 在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三只手 国家、 家庭和 市场中, 惟有借助于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手段, 才能使失衡的出生性别比在短期内渐次 回落 。 作者: 张翼 , 男, 1965 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九五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 。 1996 年第 5 期 东方!杂志上 , 发表了我的 将日益困扰中国的六大人口问题! 一文 , 在这 篇文章中 , 我把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近年的刚性攀升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作了简单的剖 析。因为它已不再是一个可以被漠视的小问题了。实际上 , 如以 105 ∀ 2 这个国际常态数字为 标准, 我国自 80 年代以来 , 出生性别比就已失衡。1981 年其为 108 48; 1987 年 1% 人口抽样 调查得到的 1986 年和 1987 年上半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10 51;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得到的 1989 年和 1990 年上半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12 14;
∃ 戒线。其他均在 109 以下。 整个少数民族的出生性别比为 107 15, 远低于汉族的 111 71 。
少数民族的低比率, 反映在地区结构上 , 也就是西部地区的低比率。
表2 性别比 115 以上 111 117 103 115 119 107 按 出生性别比分省份的人口布局 ( 1989 1990 上半年 ) 地区数 5 5 13 6 1 占全国人口 ( % ) 23 01 29 29 37 49 7 34 2 87 省区名称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西、 海南 河北、 江苏、 广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内 蒙 古、 吉 林、 黑 龙 江、 湖 北、 天津、 辽 宁、 安 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甘肃、 宁夏 西藏、 新疆、 青海、 云南、 上海、 北京 贵州
以这种思路考察各年的出生性别比 , 就会发现 , 自 1985 年失衡以来, 除 1988 年外, 其它年 份都超过了常态 , 并呈逐年上升之势, 带有以下的特点 : 第一 , 总量失衡。这种状况在 1989 年以前表现得并不明显。虽偏离了常态 , 但总有某些 年度的回落。可一交上 90 年代 , 就直线上升。 1990 年至 1994 年的出生性比分别为 111 70 、 112 31、 113 90 、 113 28、 116 30, 这就强有力地拉高了男女婴两性间的比值 , 这意味着, 最近六 七年来, # 男孩的绝对值偏大 , 女孩的绝对值偏小 ; ∃ 男婴的年度相对出生值越来越大, 女婴的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