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第二节: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2. 第七章第一节: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3. 第七章第三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掌握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

2. 理论讲解:a. 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b. 讲解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要领。

c. 讲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中的幼儿进行心理发展与教育策略分析。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性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b. 针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方面,设计一个教育活动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书籍,加深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

b. 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在园所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作业设计:分析幼儿发展特点及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1. 情绪发展:婴幼儿期情绪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教育者需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如出生至1岁的基本情绪表达、13岁的情绪多样化等。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__电子教案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__电子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1)授课时间节次章节名称第四章幼儿学习与动机规律课时分配 2 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活动动机”的相关基本知识。

2 掌握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及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幼儿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程资源教材、PPT教学设计备注一.复习旧知识1、幼儿游戏有哪些特点?2、针对幼儿游戏的特点,作为教师怎样有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二.新课内容: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述一、动机及其作用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2、动机的主要作用①激活作用②指向作用③维持作用二、需要、诱因与动机1、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2、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1)需要、诱因共同决定个体的动机(2)在统一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第二节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种类1、学习动机的含义——是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概括来说有:①、内部——幼儿自身(成功的满足感)②、外部——教师、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的趣味性等等③、需要的满足教学设计备注解释:1、学习任务的特点:A、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有关。

B、与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有关。

C、与学习任务的明确性有关。

2、教师的行为与态度3、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见下示意图)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以上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三节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措施)主要有:(怎样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1、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4. 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规律,了解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等。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如教学设计、教育评估、心理健康支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幼儿行为、设计教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教育设计、效果评价等。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幼儿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实践基地:提供幼儿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文章、教育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情感与意志》第一节《幼儿情感的发展》。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情感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情感需求,提高学生情感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情感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现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 讲解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情感表达的直接性、情感体验的浅显性等。

2) 分析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内的情感教育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情感教育的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情感教育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一个针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教育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幼儿情感发展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2. 答案要求:1) 对案例中幼儿情感发展特点进行描述。

2) 分析影响该幼儿情感发展的因素。

3) 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深入了解幼儿情感发展。

2)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关注幼儿情感需求,提高情感教育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心理学的核心知识,本节课选取了幼儿情感发展与意志这一重要主题。

在安排上,不仅要涵盖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还需涉及情感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应用领域: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讲解: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内容基本理论:介绍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影响因素:介绍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幼儿认知发展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影响因素的作用。

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掌握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内容基本理论:介绍情绪发展理论和社会性发展理论。

影响因素:介绍遗传、家庭、同伴等因素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的作用。

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幼儿语言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教学活动: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介绍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

教案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2. 教学内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认知行为,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案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理解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介绍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教案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和道德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注重实效性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注重其实效性,即是否能有效 达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实际 的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反馈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 进步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信 息的意义和可理解性。
组织策略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整理, 形成有结构的整体。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监控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和调 整。
调节策略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 境刺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 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修正行为。
总结词
重视学习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理论主张学习应该被观察和测量,强调学习的明

幼教专业心理学教案1

幼教专业心理学教案1

幼教专业心理学教案——幼儿情绪调控设计意图:幼儿心理学要求教师具有管理幼儿情绪情感的能力。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实施者,还是他们情绪情感的管理者。

幼儿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消除消极情绪,还要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以及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此,身为幼教专业的学生,理应掌握幼儿情绪调控的相关知识及方法。

根据这个要求,我设计了这堂课。

教学目标:1、识目标:了解情绪基本概念及幼儿常见情绪和调控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以及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控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到情绪调控的重要性,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以及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控的方法。

解决方案:1、情境导入,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

2、设置幼儿情绪失控相关情境,让学生主动感受并试着进行解决。

教学法:1、情境法:贯彻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以“情绪失控”的小情景剧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中也设置幼儿情绪失控相关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按人数分组讨论,让课堂变得热闹且井然有序,并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3、对话法:贯彻弗莱雷对话教育理论,不以“教师讲”为主要,而将与学生的对话运用到课堂中,在学生讨论阐述后,教师给予评论并与学生进行相关对话。

教案分析:本堂课采用王振宇主编的《幼儿心理学.第二版》为教材,本教材提供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理论,有实践案例,在编写体例上也有新的创意。

而本堂课要进行的“幼儿情绪调控”知识,本教材从“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幼儿的情绪掩蔽”展开讨论,其后紧跟着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里面提到了幼儿教师,就此阐述了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控。

所以,使用本教材不能硬搬教材上的内容,而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刚刚接触这个专业,他们对此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接受能力有限。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幼儿的感知与注意》,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感知发展与注意力培养方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表现。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2)讲解注意力的定义、类型及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分析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培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2)让学生针对幼儿注意力培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注意力的培养(3)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

2. 答案:(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具体、直观、动作性、情绪性。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设计:如“找不同”游戏、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心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

2. 培养学生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3. 让学生掌握指导幼儿学习策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理解,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 教学重点: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理论讲解: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策略的指导。

时间:15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时间:15分钟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3. 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七、作业设计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分析合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

3. 学会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幼儿的心理发展:讲解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的学习特点:分析幼儿的学习方式、兴趣和动机。

4. 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理论。

5. 幼儿教育心理学应用:探讨如何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话题,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如观察幼儿、设计教学方案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设计方案:评估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和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情况。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源:收集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视频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信息和实践案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研究对象和意义。

3. 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课稿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课稿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课稿一、引言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了解幼儿心理学对于幼儿教育的实施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幼儿心理学。

二、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在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幼儿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和社交能力逐渐形成和巩固。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对于幼儿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

1. 生理发展幼儿的生理发展包括大脑的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这一时期的幼儿非常敏感,对于外界刺激有着强烈的反应。

他们的运动和协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 认知发展在认知方面,幼儿从感知到思考再到记忆,逐渐建立起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绪发展幼儿的情绪发展包括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他们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尝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4.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

这一时期的幼儿逐渐学会倾听、表达和分享,并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合作和交流。

三、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应用了解幼儿心理学对于幼儿教育的实施和帮助非常重要。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幼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教学和培养。

1. 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采用故事和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绪管理和行为引导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情绪管理和行为引导。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幼儿心理学教案第1篇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

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

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2)感觉对比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觉引起温度觉(5)感觉的相互补充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盲人(6)敏感化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家、画家5、感觉种类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的本我欲望受到 压抑时,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 保护自我,如否认、投射、升华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 务和危机,成功解决危机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到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整合。
教育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同时,还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难度,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 上的发展。
05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Chapter
攻击性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包括身体 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等。
游戏过程中的交流、协商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 力的发展。
激发情感和创造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 乐、满足和成就感。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氛围的影响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紧张、
冷漠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02 03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有助 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而专制、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幼 儿依赖、自卑等问题。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优越的经济条件可 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2
主要研究3-6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学习特点和教育

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精彩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

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精彩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

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精彩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第2章,主题为“幼儿教师心理”。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幼儿教师的沟通与合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 学会分析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并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与应对。

教学重点:幼儿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专业成长及沟通与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案例视频、教学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专业成长、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沟通与合作等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视频中的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并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压力来源及应对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一个幼儿教师沟通案例,设计合适的沟通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师心理》2. 内容:基本心理素质专业成长职业压力及应对沟通与合作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成长经历、成长途径、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心理,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与应对。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视频中的幼儿教师心理素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案例。

4. 作业设计:分析一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稿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稿

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于幼儿教育中。

一、引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我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至关重要。

心理学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从而指导我们更科学地进行教育工作。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在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经典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将幼儿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四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

2. 幼儿情感发展理论幼儿情感的发展对于其个体差异和社交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埃里克松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了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心理与社会任务,并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如何理解和应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框架。

三、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应用1. 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尊重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偏好,灵活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2. 激励与奖励的运用激励与奖励是影响幼儿学习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采用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可以增强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情感渲染和情感表达的引导幼儿容易受到他人情感的渲染,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表达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四、实践案例分享本节课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实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育中。

结语: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学习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文档《幼儿教育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讲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2. 幼儿情绪情感的种类及特点;3.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教育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幼儿教育问题;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幼儿教育;六、板书设计:幼儿教育心理学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情绪情感种类及特点3. 幼儿社会性发展阶段及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幼儿教育案例,并提出解决策略;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深入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提高自身教育素养;3. 关注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为未来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幼儿认知发展特点:1. 感知觉发展:幼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感官体验。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1)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1)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认识到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2.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学会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重点: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专业素质、心理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资料、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

(1)角色与职责:介绍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如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等,强调幼儿教师的职责。

(2)专业素质:阐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

(3)心理素质:分析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教师的表现。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幼儿教师心理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2. 内容:(1)角色与职责(2)专业素质(3)心理素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2)谈谈你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

(3)结合实例,分析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 答案:(1)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等。

职责包括关爱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家长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第2章“幼儿教师心理”,详细内容涉及第2章的2.1节“幼儿教师心理素质”,2.2节“幼儿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以及2.3节“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理解幼儿教师的情感与态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方法,提高自我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及情感与态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教案。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2.1节“幼儿教师心理素质”,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3. 情感与态度:讲解2.2节“幼儿教师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情感与态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4. 职业压力与应对:讲解2.3节“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引导学生学会识别职业压力来源,掌握应对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师心理2. 内容:心理素质:关爱、耐心、责任心、自信心情感与态度:爱心、敬业、尊重、理解职业压力与应对:来源、应对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认识。

请举例说明幼儿教师的情感与态度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并提出应对策略。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经历来完成,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

这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TX)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具有指导地位,这一要素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了解学生学习动机)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指导教学)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后来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有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归纳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生至死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K)(一)少年期初中阶段、半幼稚半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随意性增长、成人感、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二)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心理上生理上社会上接近成人、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转为理论型、辩证思维出现、人生观、自我意识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书面语言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JX)瑞士皮亚杰(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K)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B)教育意义: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创设、实现、不断创设新的近发展区。

(B)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阶段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J)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2.学校教育: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3.同辈群体:强化物、榜样二、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1岁末-3岁)2.社会自我(3岁以后-少年期基本成熟):社会自我阶段、自我独立评价3.心理自我(青春期始终)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X)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内部参照、认知独立、抽象分析场依存:外部参照、认识依赖、社会信息2.沉思型与冲动型:区别是反应时间与准确性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1.智力测量比率智商:斯坦福-比纳量表离差智商:韦克斯勒,这里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2.智力的差异常态分布智力的个体差异:个体内(构成成分差异)、个体间智力的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J)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斯托达德:年级制分班、能力分级制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斯金纳: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的概念(TX)含义: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二)性格的差异(T)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的性格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学习的条件》把学习分为八类:(X)(1)!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的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属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4)言语联结学习: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5)辨别学习: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6)!概念学习: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7)规则或原理学习: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学习: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T)(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三类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他将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过程。

(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TX)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有尝试——错误过程这个特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允许努力运用此规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食物(无条件刺激),铃声(中性刺激)、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铃声与食物匹配后,铃声(条件刺激)、唾液分泌(条件反应)(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白鼠按压杠杆取食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将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是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1.强化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改变/增加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分为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

惩罚本身不是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X)厌恶刺激 & 逃避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 & 回避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3.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4.惩罚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是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对待惩罚。

(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执行控制期望事项: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执行控制:即加涅的认知策略,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黑猩猩的接木棒取食通过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的研究,提出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