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复习要点说明
政治理论复习重点
《政治理论》复习大纲一、说明:(一)复习参考书为:1、《宁夏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资料》;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二)考生须在全面复习、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着重把握要点。
标有*号的要点应重点掌握,综合思考。
二、复习要点:1.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3.辩证法的规律4.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5.价值规律的作用6.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7.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8.“两个绝不会”思想9.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0.列宁晚年对新型民主建设的思考11.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12.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1.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4.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5.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党的思想建设7.党的作风建设 8.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9.实事求是 10.群众路线11.独立自主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和目的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2.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17.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18.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1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2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笔记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笔记政治学复习题1.政治的涵义和特点政治的涵义对“政治”涵义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即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论”、“神权论”、“权力论”、“管理论”、“政策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其基本内容是:(一)政治活动的基础是经济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二)政治是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三)政治是与国家紧密联系的特殊公共权力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四)政治有特定的发展规律,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对政治作如下的理解: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的特点(一)政治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且为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的。
(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
2.政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政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进步的政治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二、反动的政治对经济的阻碍和破坏三、政治与经济相比占首位政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一、政治对社会秩序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方面。
社会秩序有好坏之分,政治既可以带来好的政治秩序,又可以带来混乱的社会秩序。
代表先进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般可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反,则可能带来混乱的社会秩序,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的进步。
二、政治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就是一定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关系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物质利益关系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进而决定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
三、政治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进步的政治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动的政治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或阻碍作用。
政治人的定义: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3.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一)行使权利一是参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
《政治理论》复习重点大全
《政治理论》复习重点(仅供参考,请勿外传)说明:★号表示该题为综合论述题。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P1-5)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答: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极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
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反杜林主义斗争中的发展。
(P15-16)答:在19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恩格斯一方面认真研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探索和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另一方面,又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1833—1921)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展开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他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
1、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世界统一性的理解。
2、恩格斯从理论与历史两个方面对辩证法作了系统的阐述。
关于辩证法的规律,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3、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唯物主义前提,并在这个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认识的辩证法及其与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的关系。
三、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
(P20-26)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完整版】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完整版】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为了满足广大考生第一时间对2017年考研大纲知晓的需求,下面店铺分享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完整版】,希望你喜欢。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全文如下: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7中央党校行政管理考研终极笔记
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政策科学陈振明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环,但也是承上启下的一环。
政策周期理论则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的过程视为一个政策周期,而政治(政策)--经济周期理论则力求说明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政策终结考夫曼组织生命周期模型。
认为,组织并不象有机体一样经历“年轻、成熟、变老、最后死亡”的生命过程,组织在现实中生成和壮大,但是很少死亡,而公共组织比私营组织更难以在现实中终结。
这是因为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组织自身抵抗终结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正是组织难以终结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组织保持活动的能量和其他必要的资源流失以至于组织不再适应环境时,组织才会死亡。
狄龙提出关于政策终结障碍的理论框架,包括6种障碍:心理上的障碍、机构的持久性、组织和机构对环境的适应性、反终结的联盟、法律秩序上的障碍、终结的高成本。
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终结不仅是对五项原则政策的了结,而且意味着修正或调整。
特征:强制性、更替性(新老政策更替,是政策连续性的反映)、灵活性(复杂而又困难,必须灵活处理各种动因和关系)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1)节省资源2)提高绩效(意味着新政策、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有利于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3)避免僵化: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阻碍,带来不良后果。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 `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辨析、选择)马克思主义概念: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多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多选):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再次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总之,大工业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的提出。
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要求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的诞生和指导。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面前,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选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成果加以吸收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他们的新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择、判断)①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1845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②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1847年,起草《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1867,发表《资本论1》,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这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1875《格达纲领批判》,阐述共产主义发展两阶段。
④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
《资本论》第二三卷,1886年又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9年建立第二国际。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选择、判断)(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多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篇一:中共中央党校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年);(2)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年);(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年)。
(P2-P3)(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P3)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一)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P6-P7)3、科学的实践观:马恩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
4、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观领域,马恩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P8-P10)5、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同时,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
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专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6、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类三大社会形成或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多选题
•多选: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2、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P3-4)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3、科学社会主义3、社会形态的三个层面(P8)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人的发展过程的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历史形态。
(P9)1、人的依赖占统治地位的阶段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P18-19)1、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
2、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
3、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
6、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P21)7、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或者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P27)8、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9)9、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为本原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0、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本质(P32-33)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第三,帝国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1、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P52-53)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11、国际资本主义的形式(P54):租让制、租借制、合作制、代销代购制。
研究生政治核心知识点总结
研究生政治核心知识点总结政治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国家治理、政府运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参与等多个领域。
作为研究生政治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政治文化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这些方面为主线,对研究生政治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组织方式和规范。
它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政治权力的来源与分配、政府的职能与运作等内容。
在中国政治科学的教学中,国家政治制度是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学习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知识点,需要了解国家机构设置、国家权力机构、国家的决策机制、以及政府与党的关系等方面内容。
1.1 国家机构设置国家机构设置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
它涉及到国家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和内部运行机制。
在中国,国家机构设置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等。
其中,中央政府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地方政府则是中央政府下设的地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人大机关和政协机关则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政治协商机构,司法机关是国家的司法管理机构。
1.2 国家权力机构国家权力机构是国家政治制度中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机构。
在中国,国家权力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负责领导国家机构的工作。
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总理和各国务院部门组成,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则是国家的最高立法和最高政治协商机构,负责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和政治方针。
1.3 国家的决策机制国家的决策机制是指国家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权力的行使方式和规则的体系。
在中国,国家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集体领导制度、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人大代表制度等。
集体领导制度是中国的领导制度特色,它要求国家机构的领导工作应该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的。
在职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在职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概念1.政治的概念和特征政治是指一定社会范围内,通过权力分配、资源调配和利益协调等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活动。
其特征包括权力性、组织性、制度性、目的性和普遍性等。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其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
3.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国家理论、政权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文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国家政治的组织运作和演变规律。
二、国际政治1.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构建主义等,它们分别从国家利益、国际合作和国际社会角度分析国际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发展经济学等课题,探讨国际关系背后的经济驱动力和规律。
3.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方式和机制。
三、中国政治1.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组织结构和基层自治制度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理论,它们是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和指导。
3.中国对外政策主要包括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对外政策。
四、政治经济学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探讨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结构功能主义方法等。
五、政治学研究方法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既需要通过定性分析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又需要定量研究进行客观数据分析和检验。
2.政治学研究设计包括调研方法、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等,以及如何收集和处理研究数据。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辨析题
辨析题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6)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预见的基本内容?自由人的联合体理论(P27-28)三、物质的观点(P40)四、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正确)。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从而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可以被人通过感觉所感知,从而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五、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P41、97)正确。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人的一切认识和知识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此外再无别的来源。
这是因为人不能脱离行动、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需要,每一新问题和需要的解决,便使认识加深和发展了一步。
实践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它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使得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最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六、认识的规律P98七、共享是平均享受。
(P158)错误一方面,共享不是指均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只能是有差别的分享,而不能是平均的、无差别的、等份额的分享。
另一方面,共享着眼于共同、公正的分享。
八、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P174)正确。
九、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P180)错误。
在职党校研究生公共管理(政治学基础知识)
2017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1、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政治内涵--伦理政治观:关于城邦的学说;“公民”政治。
(2)古罗马的政治内涵--法律政治观:“共和国政治”。
(3)中世纪政治内涵--神学政治观:封建制,宗教和教会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
(4)现代政治的内涵--权利政治观:以国家为中心,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现代公共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形成,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驾驭和控制。
2、孙中山对政治的界定:管理“众人之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3、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如何理解列宁的“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政治是一门科学,要遵守客观规律,政治家的艺术(以及共产党人对自己任务的正确了解)就在于正确判断在什么条件、在什么时机无产阶级先锋队可以成功地夺取政权,可以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和在夺取政权以后得到工人阶级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十分广大阶层的充分支持,以及在夺取政权以后,能通过教育和训练吸引愈益众多的劳动群众来支持、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
因此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5、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变迁的四个时期:(1)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时代”(2)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学时代”(3)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4)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6、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政治学时代”:时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476年.研究主题: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念,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个国家党的观念和理论。
理论内容:政治思想和伦理学相结合。
理论贡献: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治》。
代表人物:西塞罗、塞涅卡7、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学时代”:时间:476年-14世纪。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一: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P3)答: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答: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把握。
第三,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更为系统。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为我们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了概括。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预见和概括。
四、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揭示。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P96)答: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实行了广泛的民主。
人民享有言论、结社、集会、选举等各项政治权利。
在人民内部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
对人民内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不是强迫的方法。
对于人民的敌人,对于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则实行专政。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入学考试辅导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复习提要一、考试分析与往年不同:中央党校不再组织复习,由各学区视情况而定;1、题型:从08年、09年、10年的试卷来看,由简释题、辨析题和论述题构成;简释题:简要回答知识要点,不需要展开;辨析题:首先判断观点正误,然后给出解释;论述题:首先说明理论观点,然后运用理论观点分析现实实际问题,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知识点与重点:政治理论大纲表明,考察内容总共有5个部分,46个问题,135个知识点,更细化的话198个知识点;其中重点内容为75个,根据以往经验考试范围就在重点内容之中。
3、答题要求:字迹工整,层次清楚;简答题:记忆准确,就不要发挥;如果记忆不是很准确,就把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答上去,因为多答不扣分;辨析题:一开始一定要表明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这是要记分的;相信第一感觉;论述题:要先把理论观点表述一遍,然后结合实际论述。
二、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讲解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重点)P1-11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重点)P1-7 (2008、2009年考过)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
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1)孕育和准备阶段(从1842-1844年到1847年《哲学的贫困》);(2)正式形成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871年巴黎公社);(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从巴黎公社失败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从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学科,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3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派开展的持续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84年爆发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既扬弃了违心主义,又扬弃了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解;关于物质及存在方式和形式,恩格斯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出来的“物质”是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简称”,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恩格斯还指出:“运动”、“时空”等等概念像物质概念一样也是一种抽象;比如运动,它“无非是一切感官可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恩格斯不仅论述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客观性,而且也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把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把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认为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是不能分割的;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恩格斯驳斥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提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本性;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对此如何理解呢1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界领土的垄断;3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列宁指出:“垄断提供超额利润,既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追求这种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决定性的动机、目的和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性;6、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同资本主义交往的最主要形式就是实行租让制;所谓租让制,就是指国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租让给他们经营;实行租让制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这对恢复和发展苏俄的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政策;所谓迂回过渡,就是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把剩下的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周转,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一定限度的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把它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小农的改造,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既整个中国革命分两步,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清晰阐明:第一,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大目标,我们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因此,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第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犹如一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做好上篇,才能去做好下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样,就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统一起来,透彻地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与“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划清界限,清晰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两大步骤;8、工农武装割据及思想意义;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配合;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基地和依托;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农武装的思想,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这样坚持革命,怎样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国体;“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昂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族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所谓“科学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所谓“大众的”文化,是指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0、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中的自主原则,根本目的的就要争取和保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关系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是通过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的行动口号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1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半殖民板房建设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而要把广大民动员和组织起来,除了为他们谋取利益之外,还要进行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中国革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更需要精神的支柱和精神的动力,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根据,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无论从毛泽东思想形式和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看,他们都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统帅和决定性的作用;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那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三方面当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3、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了首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是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2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十分重要;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从本质上看,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又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作为社会制度早就被消灭了;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更不能让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现象复活;所谓两极分化,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奴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适当地加以限制和调整,防止出现两极分化;3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社会的成员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共同富裕既不是把致富看做是罪过,又不是把共同富裕看做是贫富拉平的“均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物质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社会条件;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2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伟大目标;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依靠群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理想;6党的领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5、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注意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16、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公有制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的所有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从全局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和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相适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18、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2引进技术;针对我国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邓小平强调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要“利用外国智力”,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谁利用,谁就受益,谁不利用,谁就落后;3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极富胆识和创见的部分;“三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4创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对外开放方式;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包括贸易、生产、科技、金融、产业开发等等,开放的面更宽,是区域范围内的全面开放,也还肩负着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场的独特使命;19、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三个历史性课题;1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2如何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蔓延;3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20、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树立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一靠教育,二靠法治;21、为什么说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会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越来越强烈;尽管如此,世界多样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一个世界;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世界向多极化和多样性发展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必须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真正做到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原来的两级格局下被压抑制约的一些矛盾突出出来,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的不确定因素,使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呈现复杂的局面,也影响着多极化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2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历了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重要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1在生产关系领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日益加强;2发达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信函也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显着增加;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在工人阶级内部,物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数量增加;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新兴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增加;简单体力劳动者数量减少,脑力劳动者和脑体复合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文化教育卫生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的数量增加,形成庞大的中间阶层;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上层建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以选举权为核心的公民权普遍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有较大发展,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大加强,国家的阶级性趋于隐蔽,其社会性越来越突出;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达,大众传播媒体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新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正确性;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23、执政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即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所制定和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二是检验一个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体现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体现在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积极准确得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其二,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面临着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拒腐防变的严峻考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今天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竞争较量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摩擦、金融风险愈发加大;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群体、阶层、地区、行业的利益矛盾也在加剧,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都使得社会生活中突发、偶然事件大大增加;在加之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经常面临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多种考验的总概括;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新的探索;24、如何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1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要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始终着眼于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3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调节好、发展好,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1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二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的把握;这就是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三是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系统;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同党的建设、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党执政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明确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四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五是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工作的思路格局;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的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定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五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政策;3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
政治理论知识归纳
政治理论知识归纳政治理论知识归纳政治的学习,多数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可是想掌握好这些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归纳总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理论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理论知识归纳1政治理论知识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的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两个职能。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升高,可换更多的人民币)。
6、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叫使用价值)8、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居民消费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影响(其中△指当前和预期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0、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的。
11、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政治必备理论知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3、在社会再生产中,直接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消费起桥梁作用,而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5、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7、通过改革:①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②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P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1(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3)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P1-P2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P2(1)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年);(2)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年);(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年)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P3-P4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三、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 P6-P71.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2.唯物主义历史观P7: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P8-P101、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主义史观的经典阐述2、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揭示3、政治经济学研究与辩证法的拓展五、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P101.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定性P10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由此决定了产品交换必须按等价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
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它们的共性是: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遵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生产。
2.劳动价值论的内容P11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统一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
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不可能兼得;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
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这样的劳动,包括科学技术工作、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性服务劳动等重要形式,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货币及其职能P12马克思认为,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交换就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最基本的是前两个职能。
七、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3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由于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可能绝对平衡,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但是,第一,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中心波动的。
第二,从长期看供求是趋于平衡的,因而价格与价值是趋向一致的。
第三,在商品交换中,一种商品按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卖,同时就意味着购买者的价值损失。
就是说,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只是改变既有价值量的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的总价格与总价值是一致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
在这个过程中,同一部门的社会资源也必然不断向优势企业流动。
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客观上要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
八、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141.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 P14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
资本家所以购买劳动力,就是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这样一个特殊属性。
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
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剩余价值就一定会产生出来。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即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
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P15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方法。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提高劳动强度,一般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资本的特殊性质和基本构成P16(1)资本的特殊性质: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唯一动机、目的和本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第二,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第三,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
(2)资本的基本构成马克思认为,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有进行这种区分,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确立准确衡量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科学标准。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16马克思认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其内容包括:(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
(3)剩余价值规九、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P171.资本积累的过程P17马克思认为,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大量的货币资本和大批的雇佣劳动力。
一般而言,资本总额的扩大是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两种方式实现的。
资本集中能够更快的扩大资本,实现资本集中有两个途径,一是在竞争中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二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
2.资本积累的后果 P17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
3.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P18首先,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分析,必然要求社会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其次,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社会向前发展,就必然要求消灭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
再次,从资本主义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断向着消灭私有制、建立新的公有制的大方向运行的。
十、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P22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继承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深刻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探讨了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缺陷:1、只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2、对未来社会的预见性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3、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能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P22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在欧洲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经济条件。
产业革命促进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p2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基石之上,使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野,变成了科学。
十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P241.“两个必然"思想的提出 P2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 P24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说明。
3.“两个决不会”同“两个必然”的统一P25“两个必然”论证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需的条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十二、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P27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P27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和成熟程度不同,马克思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
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一个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2.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人的多样性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等。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十三、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p28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唯物史观的贡献2.《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内容3.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