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阅读理解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意将遂入以功其后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13.B听说(A项:经过,经历;阅读。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阅读理解(部编本)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解题思路:考查课文情节的理解。
参考答案:C B B(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解题思路:文言句子的翻译参考答案: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带答案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作者纪(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
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
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便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注释:1、:pǐ,倒塌。
2、断:主观判断。
3、柿:fèi,木片。
4、湮:yàn,沉落。
5、:diōn,同“癫”,疯。
6、啮:niè,啃咬。
7、坎穴:洞穴。
8、溯:从下游向上。
)【阅读题目】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二石兽并沉焉(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③阅十余岁( ) ④一老河兵闻之(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⑶阅十余岁()(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C. 一老河兵闻之D.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4分)(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⑵山门圮于河(⑷但知其一()))今义:(今义:((2分)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县人。
______代_ 一》作者是家,这是一本以,字___________ ,直隶献形式写成的 _____________ 小() 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 1.临:• 4.棹: 2.河干: 3. 山门圮于河:•3. 阅十余岁:・ ・5.设帐: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柿:8.湮:• 9.耳:• 10.啮:• 11.坎穴:12.不已:13.遂:14.溯流:15.如其言:16.但: 17.据理臆断 : 18. 求石兽于水中:•19.竟不可得: • 20.凡河中失石: 21.曳铁钯:22.以为:23.盖:• 24.闻之: •25.固颠: •26.二石兽并沉焉: •27.然则:28. 乃石性坚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 说,内容以记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含答案两大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 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 ①瞑:同“眠”。
②陂(bēi):堤岸、湖边。
③薮(s ǒu):湖泽通称。
④缊:乱麻绳。
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2)须其夜艾.艾:(3)阴.布大网阴:(4)叹其以诈相笼.笼: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
代家,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述、—————————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纪昀..()木杮.()湮.()没啮.()沙溯.()欤.()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1.临.: 2.河干: 3.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4.棹.:5.设帐:6.尔辈不能究.物理:7.是.非木杮:8.湮.:9.耳.: 10.啮.:11.坎穴:12.不已.:13.遂.:14. 溯流: 15.如.其言:16.但.:17.据理臆断:18.求.石兽于水中:19.竟.不可得:20.凡.河中失石: 21.曳.铁钯:22. 以为:23.盖.:24.闻.之:25.固.颠:26.二石兽并沉焉.:27.然则:28.乃.石性坚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不亦颠乎?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2、曳铁钯。
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阅读 练习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
(12分)河中石兽纪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2分)(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答案:11.(1) kuī (2)shì12.(4分)(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
(2)去,离开。
1分。
(3)逃走 1分(4)亲近而不庄重 1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里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2篇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2篇《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2篇《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1一)文言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套-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河中石兽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p? 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曳棹杮湮溯2. 通假字: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4.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已停止已经三、文章结构:●文章分层: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临:面对,位于。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的意思。
阅:经历。
竟:最终。
棹:船桨,这里是作动词,当划、摇来理解。
曳:拖着。
物理:事物的规律。
暴涨:这里指猛涨的河水。
湮:埋没。
笑:在这里含有讥讽的意思。
《河中石兽》—阅读题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题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 (12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说明:1、圮:pǐ,倒塌。
2、臆断:主观判断。
3、柿:fi,木片。
4、湮:yn,沉落。
5、傎:diōn,同癫,疯。
6、啮:ni,啃咬。
7、坎穴:洞窟。
8、溯:从下游向上。
〕3.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二石兽并沉焉〔〕②尔辈不能究物理〔〕③阅十余岁〔〕④一老河兵闻之〔〕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涌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
这那么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3.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7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河中石兽》阅读答案7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7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26分)
1.课内阅读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理由是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2.课外阅读
履洼趣思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洼:凹陷的地方③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
浸淫:逐渐④踬(zhì):被绊倒⑤蹶然:跌倒的样子⑥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⑦窒:阻碍
(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文章通过记叙______(人物)的经历,告诉了我们______的道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本文所讲述的道理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