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复习提纲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习提纲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典型代表及相互转化】(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2.2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地形;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如何判断这些地质构造以及了解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红海印度洋-非洲大西洋亚欧、非洲-美洲冰岛(属大西洋海岭)亚欧-美洲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低纬度,气 气流下沉,降水 少 。 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大 温低;相反,风带:从海洋吹向陆地, 形成 热带沙漠 气候、 气 气温 高 。 降水多 ;相反降水 少。 受来自海洋和低纬度 环 季风: 冬季 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西风影响,形成 流 风,气温低;降水 多 ;相反降水 少 。 温带海洋性 气候;
释放废热影响大 通过改变下垫面
人类 气温度,改变大 状况影响降水状
活动 气成分,产生温 况
室效应
“城市热岛 ”的形成、 二氧化碳的 温室效应等
【排查纠错】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受单一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定高温多雨。( × ) (2)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干燥。( √ ) (3)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 )
[深 度 解 读]
1.世界气温 (1)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①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②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水平分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 布 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垂直分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上海拔每上升1 000米, 布 气温降低6 ℃
(2)气温的影响因素分析
气温特征 影响因素
专题一 气候
考查内容 五年考次 层级要求 考查形式 特别提示
考
明确世界气
情 气候类型的
候分布规律
分 成因及分布
32
选择题 及影响因素; 理解掌握
析 规律;气候
综合题 用三步判断
类型的判断
法准确判断
气候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改变水 热的组合状况而起作用,以北半球为例,如下所示:
夏季风,气 季风:冬季风,降水 少 ;季风影响形成 季风气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5洋流课件中图版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3-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 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 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的顺时 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 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成第1~2题。
1.海域可能位于( )
关闭
A第.1北题半,将球海大水陆温东度岸相附等近的点连线形成等温线,则得到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情 B况.。北根半据球等大温陆线西弯岸曲附方近向为洋流的流向,可知此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且 CD越..往南南北半半海球球水大大温陆陆度东西越岸岸低附附,说近近明位于北半球,排除C、D两项;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2寒.下暖列流交说汇法处,不,可符能合位该于海大域陆地东理岸环附近境,特故选征A的项是。(第2题),寒暖流交汇处易 A形.成鱼渔群场密,是集鱼群密集的场所;寒流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容易
第5讲 洋流
-2-
考 纲考 向
知识网络
世界洋 流分布 规律;洋 流对地 理环境 的影响
以特定区域为载体, 用示意图、等温线 图的形式考查洋流 的分布规律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多 与热点、生活问题 相结合
-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点一 洋流的分布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 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 的流动,叫做洋流。 2.分类(按性质) (1)暖流:从水温高 的海区流向水温低 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 的海区流向水温高 的海区。 特别提醒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 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 纬的暖流水温高。
B使.沿海途雾水出汽现凝频结繁形成雾;该海域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夏秋季节气旋活动 关闭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练习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练习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练习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讲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基础巩固组]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1题,根据丙处气流下沉,可判断为高气压带,则可能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故甲、乙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周围的风带,则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
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答案:1。
C 2.C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3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03
CHAPTER
能量交换
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能量平衡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为地球表面 带来光和热。
地球表面能量平衡
地球表面通过吸收、反射和重新辐射太阳辐射, 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气候状态。
影响因子
大气成分、地表覆盖、地形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再辐射。
风化和风力作用
01
02
03
风化作用
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 因素作用下逐渐分解的过 程。
风力作用
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 物质搬运的作用。
影响因子
气候、地形、土壤等对风 化和风力作用有重要影响。
温度和湿度的地域变化
温度变化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地形 等因素,温度存在差异。
湿度变化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水文 等因素,湿度存在差异。
影响因子
气候带、季风、洋流等对 温度和湿度地域变化有重 要影响。
针对受损的自然地理环境,采取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恢复生态功能, 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THANKS
谢谢
休闲与文化价值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休闲、旅游和文化体验的场所,丰富人们的生 活质量。
05
CHAPTER
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对自 然地理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换产生深远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结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表面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
详细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五节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
水补给
况
永久性
太阳辐射;
西北和青
积雪和 主要在 _气__温__变化;
藏高原地
冰川融 __夏__季 积雪和冰川
区
水补给
储量
湖泊水 补给
湖泊水位与 全年 河流水位的
_高__低__关系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地下水位与 全年 河流水位的
_高__低___关系
普遍
[深 度 解 读]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蒸发
慢
答案 (1)D (2)B
命题角度二 水循环原理应用 2.(2013·安徽文综,26)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
1.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哪一种?参与水量最大的是哪 一种。 提示 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参与水量 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 不对?为什么? 提示 不对。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关 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审题突破】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雨水花园”“①__浅__凹__绿 地”“汇聚、吸收雨水”“净化”“补给地下水”“城市景观 用水”和“厕所用水”等。 (2)第(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②_树__皮__覆盖层”“主 要目的”等。 (3)第(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雨水净化”“填充层” 等。
高考地理考纲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地球(1)地球的宇宙环境a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能量的来源。
b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 地球形状。
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b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c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
d 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图(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4)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圈物质循环a 三大类岩石b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c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大气受热过程a大气的受热过程b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c大气的保温作用d大气的热力环流e大气的水平运动(4)大气运动a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b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c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d季风环流(5)天气与气候a简单天气图b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c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e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f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g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h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i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水循环a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b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c水循环的地理意义d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7)洋流a洋流的形成b世界洋流分布规律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a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讲 水循环和洋流
世界各海区的主要密度流
海峡或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曼德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卡特加特海峡 土耳其海峡
表层海水流向 底层海水流向 大西洋→地中海 地中海→大西洋
地中海→红海 红海→地中海 印度洋→红海 红海→印度洋 印度洋→波斯湾 波斯湾→印度洋 波罗的海→北海 北海→波罗的海 黑海→地中海 地中海→黑海
从上图可知,甲图中,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根 据定义可知,该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乙图中,洋流由低纬流向高 纬(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可知它为南半球的暖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知识点三:河流 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供应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的 淡水。它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 生物水等。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流域的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B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第三讲 水循环和洋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基础回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1.水循环的类型、环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影响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植被状况、地质条件、降水量、流域面积、人类活动
2020版(浙江)高中地理选考总复习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I 第三章 (3)
第14讲水循环和洋流考点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蒸发、E降水、F下渗、G地表径流、H地下径流。
3.能量来源太阳能及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塑造多种地表形态。
(2)促进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和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1)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2)人工增雨。
(3)跨流域引水。
教材金句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2)影响地下径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建设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不利影响:沼泽面积减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形成盐碱地;植被的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的污水会加剧对水资源的污染。
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4.河流水文特征描述5.河流水系特征描述6.航运价值分析(1)航运价值大的自然条件:①地形:地势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②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③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2)航运价值大的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切,运输量大。
7.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1)典型地区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2)判读内容的原因分析①流量的大小:由河水来源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中图版
一、选择题
(xx·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
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
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
第2题,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
答案 1.B 2.A
(xx·曲阜期中)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C.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可知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岩层形成之前就形成了断层。
可知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第4题,根据图中乙岩层下方岩层表面被侵蚀了,可推断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答案 3.D 4.C
(xx·湖南郴州质检)读“全球1750~xx 年达到一定强度的某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自然灾害是()
A.火山
B.海啸
C.滑坡
D.台风
6.该类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亚洲
解析第5题,根据区域定位可知,图示自然灾害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此区域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灾害。
第6题,根据图示可知该类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亚洲。
答案 5.A 6.D
(xx·广东佛山六校联考)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1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8.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若在③处钻 3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A.5 m
B.55 m
C.35 m
D.85 m
解析第7题,根据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可知图示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故应为背斜;根据河流的分布可知该地地形为谷地。
第8题,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③形成年代最晚。
第9题,根据等高线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图中③⑤之间等高线相差2条,根据高差公式可计算两地高差为大于10 m小于30 m。
可知若在③处钻 3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55 m。
答案7.A 8.C 9.B
(xx·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10.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
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第10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
第11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
答案10.D 11.D
(xx·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B处地貌为()
A.断块山
B.火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
1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解析第12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
第13题,
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
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答案12.D 13.B
(xx·德州期中)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读“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4~15题。
14.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
A.I→Ⅲ海进,Ⅲ→V海退
B.I→Ⅲ海退,Ⅲ→V海进
C.I→IV海进,IV→V 海退
D.I→IV海退,Ⅳ→V海进
15.能体现图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
A.广西桂林山水
B.华山悬崖峭壁
C.黄山石猴观海
D.黑龙江五大连池
解析第14题,根据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可知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I→Ⅲ海退,Ⅲ→V海进。
第15题,图中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所以能体现图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广西桂林山水。
答案14.B 15.A
二、综合题
16.(xx·广东惠州二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
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
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沙山的形状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偏西风)。
第(2)题,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一是从风力较大角度分析,二是从沙源角度分
析,三是从地形阻挡角度分析。
第(3)题,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本题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速的大小。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