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过关必背知识点(必修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博文学校过关必背知识点(必修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2、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3、西部大开发
开发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开发措施:①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②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
③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开发意义:①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②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入区:改善能源结构,既解决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状况,减轻环境污染,而且使西部的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2)调出区及沿线: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既可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
②可利用剩余电力,结合当地资源,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发展有色冶金业和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
③通过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带动地区经济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工业化步伐;
④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的影响
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6、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7.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中西部(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2)、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③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②有利于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8、产业转移
(1)影响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为了寻求企业发展,开辟国际市场
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集中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9.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
②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城市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2)、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利用水水资源⑤控制人口增长。

⑥工程措施:建立沙障(草方格沙障)
10.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开发自然背景
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③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④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
①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
②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
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
④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
①设臵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1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为例)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①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②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①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②交通运输发达;
③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充: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东北为例)
1.发展条件:(1)、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①良好的工业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

(3)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4)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3、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13.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补充)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资源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②市场广阔③位臵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①产业结构单一、②经济效益低下、③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优越的地理位臵: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
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
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
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
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15.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理解区分)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

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

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

2 遥感(RS):
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臵、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

现代遥感优点:
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

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

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4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