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教案:人口迁徙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流动。
【课前预习】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__________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 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阶段 流向特点影响因素人类社会早期 受________条件(天然食物吸引)影响,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________________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15~19世纪由“____大陆”流向“____大陆” 以强制性移民为主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二战后 多从______________国家流向________国家__________定居移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______;迁移形式也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劳动力需求变化;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二)人口流动1.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______________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________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形式: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3.影响⎩⎪⎨⎪⎧有利:增强 不利:给 、城市以及 等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动因⎩⎪⎨⎪⎧主要:地区间 的差别次要: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 文化背景等2.效应迁出地迁入地对环境的影响缓解迁出地__________________,并对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提高经济收入、保护______________等产生积极作用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种族、民族融合和________________交流:建立起一批以________为主体的国家;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考点对练】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类型(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含解析)
第二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1)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稀疏国家影响对发达国家来说,大量引入外籍劳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节省了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移民也容易引发某些种族纠纷,导致排外情绪,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迁出虽然减轻了本国人口压力,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外流,会对国家造成损失对人口迁出地区来说,缓解了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同时导致农村地区土地撂荒,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现象;对人口迁入地区来说,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但加剧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压力3.中国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图,回答问题。
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频繁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当代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变化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4.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2)对迁入地的影响⎩⎪⎨⎪⎧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考法1 以人口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的人口迁移(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中地理教案:了解人口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教案:了解人口的迁移和分布规律一、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的意义人口迁移和分布规律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通过了解人口迁移和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从而为国家和社会的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教授人口迁移和分布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和分布规律。
二、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的概念1.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长期定居。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形式。
国际迁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长期迁移,而内部迁移则是指国内各省、市、县之间的人口长期迁移。
2. 人口分布规律的概念人口分布规律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模式和特点。
根据不同因素影响,人口分布规律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而人文因素则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等。
三、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的案例分析1. 中国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经济,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内地向沿海地区迁移。
这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反之,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条件较为有限,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
另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形成了农业转移人口的现象,这也是中国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国际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国际人口迁移与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发展、资源分配和政治稳定等。
以欧洲为例,欧洲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欧洲内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分布不均,一些国家的劳动力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因此,劳动力不断流入富裕国家,形成了国际人口迁移的现象。
此外,政治因素也会对国际人口迁移产生影响,例如战争和政治迫害导致大规模的难民流入其他国家。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地理人口迁移教案一、引言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和过程。
它常常涉及到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对地理学的研究和理解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地理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案例研究。
二、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 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和过程。
它可以发生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以跨越国际边界。
2. 人口迁移的类型:a. 内部人口迁移:人口在同一国家内的迁移,包括城市间、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等。
b.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包括移民和难民潮等。
三、人口迁移的原因1. 经济原因:a. 就业机会:人们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水。
b. 经济差距:经济不均衡导致人们迁移到经济更发达的地方。
c. 城乡差距: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进城就业的潮流。
2. 社会原因:a. 教育资源:人们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b. 社会福利:人们为了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选择迁移。
c. 家庭因素:婚姻、子女教育等家庭因素也可能引起人口迁移。
3. 政治原因:a. 战乱和冲突:人们迫于战争和冲突逃离原居地。
b. 政策变动:政府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人口迁移,如移民政策、土地政策等。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a. 人力资源流动:人口迁移可以提供劳动力资源,助推目的地经济发展。
b. 市场需求:人口迁移会影响目的地市场需求的变化。
2. 社会影响:a. 文化融合:人口迁移可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b. 社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可能导致目的地社会结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年轻化等。
3. 环境影响:a. 生态破坏:大规模人口迁移可能导致目的地生态环境破坏。
b. 资源消耗:人口迁移会增加目的地的资源消耗。
五、案例研究:中国内部人口迁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内部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经典总结)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战争、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等因素);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科技移民);(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④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人口净迁入;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人口净迁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移民迁入区。
考考向向探探究究一一::二二战战前前后后国国际际人人口口迁迁移移的的特特点点、、流流向向和和原原因因时期特点流向原因二战前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未开发国欧洲、非洲→美洲;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二战后发展中→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亚非拉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⑴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⑵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4、国内人口迁移⑴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①秦汉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大规模);“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多于北方;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例题:((P P 115544((8822))对对点点演演练练——11)) 2011年11月,我国开始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这也是建国以来第六次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 .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C .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 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⑵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 ⑤消费水平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例题:((P P 115555((8833))变变式式训训练练——1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 第5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学案().doc
第2讲 人口的迁移最新考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以人口迁移统计图表为载体,常与工业扩散、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等内容相联系,、5;2014·全国卷Ⅰ·T 10、11。
知识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 口迁移⎩⎪⎨⎪⎧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跨洲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①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a .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b .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闯关东” 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走西口” 河南→新疆、甘肃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②重要形式:城乡间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具体内容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迁入区政治因素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种族歧视、人口的自然变化、人的性别和年龄等[特别提醒] 我国的“民工流”的新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
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1.深刻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自然灾害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口迁移图瓦(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2.准确把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发展变化(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地理教案人口迁移
地理教案人口迁移教案标题:地理教案-人口迁移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教科书、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资源:学生手册、练习册等。
4. 活动资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人口迁移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了解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你认为人口迁移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城市化和农村-城市迁移等。
- 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例如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资源、政治稳定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如中国的农民工迁徙或叙利亚的难民危机。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分析该案例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4. 数据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份地图或数据表,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
-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
- 学生讨论并总结他们的发现。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问题:你对人口迁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认为人口迁移对社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撰写一篇关于人口迁移的短文,包括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高中地理_人口迁移高一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掌握并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示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判读能力。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和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2.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三、教学策略及手段主要通过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进行教学四、教学准备自制PPT、活动表格(见附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容中尔甲的歌曲《迁徙》导入本节复习内容----人口迁移[板书]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展示知识点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方法指导】人口迁移三个条件:①变更居住地②持续一段时间③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学以致用】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
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
每当这几个季节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
据此完成1.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属于人口流动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一)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拉力: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展示地图和图表。
3.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新闻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2. 讲授新课: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配合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地理高中三年级教案:人口迁徙」
「地理高中三年级教案:人口迁徙」人口迁徙人口迁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成为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高中三年级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探讨人口迁徙这一话题,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地球上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原因、影响和挑战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关于人口迁徙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一、人口迁徙的概念人口迁徙指的是人们从一个地理位置居住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居住的现象。
这种流动可以是短期或长期,可以涉及城市内部、国家之间甚至是跨洲际之间。
常见的类型包括农民工进城务工者和留学生去外国留学等。
二、人口迁徙的分类1. 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指同一个国家或行政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
通常分为农村到城市(Rural-to-Urban)和城市到城市(Urban-to-Urban)两种类型。
农村到城市的迁徙是当代人口流动中最常见也最具挑战性的形式之一。
农民工进城务工者通常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选择离开农村地区到城市寻找工作。
这种迁徙对于人口密度高且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导致了新兴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户籍制度限制、住房不平等和社会融合问题等。
城市到城市迁移主要指人们从一个城市搬家到另一个城市,原因可能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变。
这种迁移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流与合作,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环境压力增加以及社会失衡问题。
2. 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国家定居或短期居住在其他国家。
它可以分为两类:移民(Migration)和难民(Refugees)。
移民是自愿离开自己国家并在其他国家长期定居的行为。
原因包括经济机会、教育和家庭团聚等。
这种迁徙影响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融合与冲突的挑战。
难民是因为战争、灾难或政治原因等不得不逃离自己国家的人。
他们寻找安全和保护,并希望能够在其他国家重建新的生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迁移、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人口迁移、分布与合理容量【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人口迁移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人口迁移、分布与合理容量”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一课时:人口迁移及其分布【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与环境,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是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通过概念辨析,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差异。
2.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3.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图14.理解当今民工流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民工流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复习难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民工流产生的影响。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探究活动1:根据概念,辨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典型例题1】(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山西省高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教案:人口迁徙
③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内地和边疆(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
④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改革开放后:流动频繁。
⑵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Ⅰ、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规模大;
⑴农村劳动力犬量短期外出打工,宅基地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主要发生在()
A.出现期B.成长期C.兴盛期D.衰退期
⑵衰退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个人意愿B.经济收入差异和人口增长压力
C.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化转移加快D.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和耕地保护落实
解析:第⑴题,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最多的时期,是宅基地闲置最多的时期,即农村空心化演进过程中的兴盛期。第⑵题,农村空心化演进出现衰退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原宅基地废弃、闲置量减小,国家保护耕地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原有闲置宅基地得到了利用。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答案:⑴C⑵D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
⑴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⑵表现: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地区成为人口迁入区。
2、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
⑴政治变革或政治迫害→政治难民;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人口迁移
课时43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3.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思考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答案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迁移特点时间迁移特点20世纪以前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迁往“新大陆”20世纪以前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在自身人口增长(推力)和北美急需劳动力(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难民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从欧洲变为拉丁美洲和亚洲三、我国人口迁移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如下:时期特点流向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为主,自发性迁移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人口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务工、经商、求学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安中学教案纸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战争、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等因素);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科技移民);(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
④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迁出→人口净迁入;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人口净迁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移民迁入区。
考考向向探探究究一一::二二战战前前后后国国际际人人口口迁迁移移的的特特点点、、流流向向和和原原因因 时期 特 点
流 向
原 因
二战
前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欧洲、非洲→美洲;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
开辟,资本主义发展
和殖民扩张
二战
后 发展中→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
亚非拉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
的地区差异性
*例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19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19—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⑴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例题:2019年11月,我国开始了2019年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这也是建国以来第六次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C.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⑵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①人口数量②人口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⑤消费水平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例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
化现象。
下图为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周期示意
图。
完成⑴~⑵题。
⑴农村劳动力犬量短期外出打工,宅基
地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主要发生在() A.出现期B.成长期C.兴盛期D.衰退期
⑵衰退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个人意愿B.经济收入差异和人口增长压力
C.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化转移加快D.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和耕地保护落实
解析:第⑴题,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最多的时期,是宅基地闲置最多的时期,即农村空心化演进过程中的兴盛期。
第⑵题,农村空心化演进出现衰退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原宅基地废弃、闲置量减小,
1、判定:时间标准、定居地变动、行政区域界线;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P P115544((8822))))
例题: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
分布图。
读图完成⑴~⑵题。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
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
南外,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解析:本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结论。
答案:D
⑴深圳户籍人口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3、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了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
范围;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考考向向探探究究四四::人人口口迁迁移移对对环环境境的的影影响响
例题1: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
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和我国M 市
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完成⑴~⑵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
人)
5.04
25.14 14.68 4. 94 1.76 女性人口(万
人) 3.84
37.10 11.68 4.01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