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预习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预习指导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同学学习连续观察。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同学们要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突出成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小说《倪焕之》。

主要作品: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会认字

本课要求认识4个生字。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学习。如,“柄”字可以读准字音,再联系语境通过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字义,“柄”是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文中指爬山虎的叶和茎相连的部分。再如,“曲”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要发现多音字的读音与它的字义密切相关。

2、会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其中,“操、均、隙、柄、瞧”左窄右宽。“瞧”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隙”的第三画是短竖,可以与第十画的竖钩对比记忆。“茎、娄”上窄下宽。“嫩”要写紧凑,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与避让,第十画是点,不能写成撇。“固是全包围结构,注意写完里面再封口。

3、生词

本课的词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4、多音字(曲是多音字,如图)

四、学习课文

课文结构清晰,可在读通的基础上,先了解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从发现位置、观察叶子、探究脚的秘密”等方面理清课文顺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细读描写爬山虎叶子、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主要内容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段落大意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

第二部分(2自然段)讲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3-5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课文分析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着墙时的两种变化,长大后的叶子绿得新鲜,叶尖全部朝下。“均匀”一词,写出了叶子在墙上分布平均,间距相等,“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尖部朝下的形态。

课文第3-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细丝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往上攀爬的。它的位置在茎上叶柄的反面,由六七根细丝组成,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细丝嫩红、纤细、柔嫩的特点,描写具体鲜明。

爬山虎爬墙时,先是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接着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最后细丝由直变弯拉一把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就会逐渐变成灰色。

从课文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而且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另外,第3-4自然段中的“注意、仔细看”,暗示要看到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细致观察。第25自然段中的“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也提示了作者的观察方式一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且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