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之二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大同铁一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2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山西省大同铁一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2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大同铁一中八年级生物学科学案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观察兔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使学生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养成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

预习指南:1、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家兔体表被毛,有作用,具有四肢,前肢,后肢,适于;家兔用呼吸;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家兔的牙齿分化为和;家兔是温动物。

2、陆地生活的动物的生存条件是、和。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动物的受到了极大威胁。

所以保护动物,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

3、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过自身的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学习过程设计:(一)兔和狼的牙齿的区别:观察课本图,总结:(1)兔的牙齿只有和;狼的牙齿除有和外,还有。

(2)各种牙齿的功能门齿:植物纤维(切断食物);臼齿:食物;犬齿:肉食。

(3)原因:它们的食性不同。

兔是食性的,狼是食性的,有齿可以撕裂肉食。

(二)兔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特点:1、外部形态特点表现在:(1)体表,有作用——(陆地环境变化大)(2)前肢短,后肢长,这样奔跑速度——有利于。

2、内部生理表现在:(1)体腔:有膈,把体腔分成和,使内脏器官挤压的程度降低,有利于呼吸,保证躯体对的需求量,提供的能量。

——陆地环境复杂,动物生存需要较的能量。

(2)呼吸:用呼吸,可在中呼吸——陆地环境中有空气。

(3)循环:心脏腔,条循环路线,使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了输送氧的能力,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提供的能量多——陆地环境复杂,动物存在需要较多的能量。

(4)消化:牙齿分化成和,盲肠,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陆地环境中植物多,兔是植食性的。

(5)神经:、、构成神经系统,且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6)生殖发育:生、,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陆地环境多变,卵生的成活率较。

生物初二上人教新资料5.1.2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生物初二上人教新资料5.1.2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生物初二上人教新资料5.1.2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学习内容: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3、4、〔二〕蚯蚓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4—15页“饲养和观看蚯蚓”实验,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及生活习性。

2、在实验过程中什么原因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概括出环节动物的要紧特征。

〔三〕家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6—17页插图及资料,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家兔体表的毛作用。

2、家兔的牙齿有什么特点?3、了解家兔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4、哺乳动物的要紧特征。

〔四〕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阅读教材18页,思考:什么原因动物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动物的灭绝是什么缘故教学目标: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重点和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通过对蚯蚓的实验、观看、讨论、交流,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通过对兔的“观看与思考”,总结出陆地生活的动物类群适应陆地环境的要紧特点,并概括哺乳动物的要紧特征。

本节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观看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猎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说出陆生动物与陆地干燥环境相适应的一系列的特点。

2、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3、介绍家兔的形态特点。

【二】导入新课前面我们通过对水生动物的学习,明白了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那么,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它们又是怎么样适应环境的呢?【三】合作探究〔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请同学们观看分析教材第12-13页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2、【四】拓展创新1、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2、结合生活常识,想一下兔上坡跑得快依旧下坡跑得快?3、依照所学的有关家兔的知识,你能否总结出家兔消化系统方面适于吃草的特点。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4)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4)

第二节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4)【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讲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要紧形状、结构和生理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看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3、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爱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比较与摸索等学习活动来猎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预备】: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预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看蚯蚓〞的实验。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看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爱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过程】:师:善于观看、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你们认真观看下面的录像(教师出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看到了哪些动物?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生1:金丝猴攀援在树上,袋鼠在草原上跳跃,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白熊在雪地上行走。

生2:丹顸鹤在引吭高歌,猎豹在奔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老虎在行走……师:你们还能讲出陆地上其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吗?生1:两栖动物青蛙垢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生2: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草原上的绵羊……师: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差不多上陆地生活的动物,差不多上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那么你们明白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生1: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生2: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生3:缺少水中的浮力;生4: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生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师: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如此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看讨论)生1:陆地动物一样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样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上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上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教案滦南县宋道口初级中学执笔:毕芳芳课时: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说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归到适合生存的环境中,养成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二、学习重点、难点:(1)描述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3)观察蚯蚓三、预习导航:1.蚯蚓生活在富含的的土壤中,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2.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常见的环节动物还有、等。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若使其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的时间过长,它的活动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死亡。

其原因是()A.离开了穴居生活 B.没有食物,所以没有能量C.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D.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4.蚯蚓是陆地穴居生活的动物,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小组在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时严格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随时作好记录。

)讨论:①蚯蚓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③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④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2.师生总结:蚯蚓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拓展: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三:了解其他环节动物,归纳环节动物的特征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它环节动物2.总结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内交流。

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1.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1)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

叫,它们与蚯蚓的有关。

(2)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2)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降水类型》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长沙市北雅中学杨光唐一、基本说明1模块初中地理2年级七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二节5学时数 10分钟片段教学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刻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2)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3)能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并能简要分析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课前提供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主学习任务、知识呈现、诊断评价、课后反思几个学习环节先自主学习,尝试完成课文活动及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深刻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及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能联系家乡的实际,体验到水资源的珍贵性;从中领悟和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降水的形成条件及三种主要降水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2、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主要要素之一,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鉴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降水教材也只选讲有关最基础的知识,而其中的主要降水类型,教材讲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降水的测量方法,由于是十分钟片段教学,本节课只选将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

因此本节课设计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平台。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难点:①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活动及学案的设计。

学生:预习教材,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学习环节。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与观看,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状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使学生能概述环节动物的要紧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仿照蚯蚓饲养方法养殖其他小动物,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蚯蚓的饲养活动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观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实验,养成随时随地观看,体验观看的欢乐和观看到结果的成功欢乐心情。

情感目标1.通过饲养蚯蚓使学生认识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实验完毕,将蚯蚓放归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种生物的生存权力。

●教学重点1.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环节动物的要紧特点。

●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具预备1.教师预备:〔1〕蚯蚓形状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或教学软件;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放大镜、棉花、清水。

2.学生预备:〔1〕课前两周〔或更长时刻〕饲养并观看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状结构。

〔2〕玻璃板、糙纸,饲养装置〔取无色透亮塑料筒或玻璃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检查学生教具,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教学]采纳直截了当导入式。

第一要求各小组拿出自备的教具以便于教师检查或调整。

检查过程中,关于实验装置制作优秀,有创新的小组要给予夸奖,同时,教师还应将合理的实验装置在全班演示,以便于学生课下交流。

教师分发实验器材。

然后采纳谈话式请各小组将饲养蚯蚓这段时刻观看到的现象、想到的或用其他方式查询到的关于蚯蚓方面的知识与全班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师生可做如下活动:教师:同学们已对蚯蚓进行了两周左右的饲养和观看。

现在,咱们依旧用老方法,从第1组到第12组,按顺序向全班汇报交流饲养和观看实验情形。

第1组:我们组观看到蚯蚓的体色是暗红色的,整个躯体由一节一节的体节构成,在躯体前端还有一个像指环一样的结构……第2组:我们发觉蚯蚓白天钻在土壤里,晚上才出来觅食,它把大点的腐烂树叶拖进洞中,但排出来粪便却像土一样……第3组:我们组还查阅了资料,明白了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第一,蚯蚓能钻洞松土,肥沃土壤;第二,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能吃,是我们的食物;第三,蚯蚓还能处理有机废料,是清洁工的好朋友;第四,蚯蚓还能够作养殖行业的饲料,是养殖工人的好朋友……第4组:我们组观看到…………待小组汇报交流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一环节的观看。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3)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3)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13)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讲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要紧形状、
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看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
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爱护。

二、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比较与摸索等的学习活动来猎取知识,培养总
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前预备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看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爱护的现
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预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
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看蚯蚓〞所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2)新人教版.DOC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记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说出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4、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仔细观察。

【重点难点】兔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16-19,黑笔勾画重点内容,疑点以红笔标出,老师课堂检查反馈。

2、全体同学独立、认真、规范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疑点。

3、小组长以身作则,督促组员认真阅读课本并完成导学案,并给与适当评价。

【自主学习】1、兔:(1)外部形态:体表被毛,有作用,具有四肢,前肢与后肢比较,发达,适于。

(2)结构及生理:兔用呼吸;心脏腔,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家兔的体温,属于动物。

消化道中有发达的,这是与它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它有发达的及遍布全身的,所以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过自身的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3、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_______种。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地生活的动物的基本生存条件是、和。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

所以保动物,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

【合作探究】5、观察活兔及课本P16图“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家兔的内部结构”完成讨论题1、2、3、4。

6、尝试归纳兔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特点。

【当堂训练】7、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A、变温动物B、特殊的鱼C、陆生动物D、哺乳动物8、家兔的消化道适于其植食性生活的结构特点是()A、消化道长,盲肠不发达B、消化道短,盲肠发达C、消化道长,盲肠发达D、消化道短,盲肠不发达9、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是因为()A、恒温动物消耗的氧气多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多C、恒温动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10、将下列左边的动物名称与右边相对应的运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设计理念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到对比水中生物的特点,并通过相关内容课件的形式和学生已有经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与水域环境进行对比,引出陆地上的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

然后以人类的好朋友蚯蚓为例分析它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还有从兔入手认识哺乳动物及特征。

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方式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十分充实,既有对无脊椎动物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概述和特征的总结,又有适应陆地的特点以及身体恒定的重要意义等的阐述,又有对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的深入剖析和绝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的研究探讨。

生物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因此本节课内容同学对动物在陆地生活特点的分析与发现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这是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物生存环境没有全面理解。

本节课在介绍陆地生活的动物时,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各种陆生动物和他们的运动方式入手。

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本节课的落脚点仍然是提高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以及具体行为的落实,本节课最后也有适当地引导。

三、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陆地动物,分析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和结构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挖掘课程资源,延伸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丰富知识含量,体现人文关怀。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观察,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技能和研究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繁为简,生动的小动物引人入胜,使课堂充满自然的气息。

让同学体会到:我们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应该爱护生态环境。

知识在课堂活动中生成,在交流中明朗,在共享中升华。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word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word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word学案
教学过程2.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因此它应该
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3、牙齿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在冰下游泳时,隔一段时刻就要用牙齿咬破坚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海豹牙齿的损坏即意味着死亡的来临。

人的牙齿损坏以后,不仅阻碍食物的消化,而且会引起疾病,给人带来极大的痛楚。

下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

(1)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人的牙齿多了哪一种?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照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形能够推断:该动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图能够推断该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特点
是。

4、家兔用呼吸,心脏腔,血液循环包括
和,家兔的体温,消化道中有发达的,有发达的及遍部全身的,因此对外界变化敏锐。

5、哺乳动物的要紧特点。

6.下图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教学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也知道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教师课前要亲自对“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对兔的“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同时明确要求学生一定要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观虫器、饲养蚯蚓等。

教师应充分注意“陆地生活的动物”既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在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也包括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概括出它们适于在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同时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环节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概括。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建议用3课时完成。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并注重实效。

建议每节课前都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观察、调查和搜集材料;课上再进一步认真观察、对比、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然后进行总结概括。

第1课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如湿度(干燥)、温度(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的环境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图片资料或当地常见陆地生活动物的情况(注意包括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通过讨论、交流、填写记录表等教学活动,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八上5.1.2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八上5.1.2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学设计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进行的是《陆地生活的动物》这一节的第三课时的讲授,在前两节探究了陆地环境和水生环境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到的内容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再加上本节课的实验动物是学生身边经常见到的家兔,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比较容易。

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对哺乳动物的内部结构,以及哺乳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有充分的准备。

此外,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意义,还应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新闻报道等资料。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学习,提倡学生向身边的人群宣传“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观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总结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明确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难点: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观察兔的形态结构并总结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组织教学。

3.能使学生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谈话式、分组实验式、演示式、启发式、归纳总结式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内部构造的教学软件。

(2)多种哺乳动物生活习性等的教学软件或录像剪辑。

(3)动物栖息环境、哺乳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体温表1只。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分组观察,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如下:首先要求学生给自己小组的成员量体温,测量体温时间约需15分钟。

八年级生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前面内容,鱼类有哪些特点适于生活在水中?那么,P12图中动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有哪些特点适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由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相比有什么特点?2、观察P13的动物分别有哪些特点适于陆地生活?3、观察蚯蚓:(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由此知道如果需要蚯蚓做实验,你如何捕捉到?(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总结出环节动物的特征。

(5)蚯蚓是如何呼吸的?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4、观察家兔:(1)回答P16-P17的讨论题。

(2)总结兔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它能够保持体温恒定?(3)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意义?(4)家兔有哪些特点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5)想一想你自己在就餐时,门齿、犬齿、臼齿分别是如何使用的?(6)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5、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所需要的基本的环境条件是什么?6、为什么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非常重要?【展示交流,释疑解惑】观看录像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加深对陆地环境及陆生动物的了解。

1、陆地环境的特点:(1)比水域环境要复杂的多(2)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的环境等。

2、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1)陆地环境没有了水中的溶解氧,氧气以气体状态存在于空气中,出现了用肺呼吸或用气管呼吸。

(2)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浮力,出现了四肢发达的肌肉这是支撑体重和奔跑运动的结构。

(3)陆地环境没有了水,变得干燥,出现了外骨骼、角质鳞片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4)陆地环境复杂、危险四伏,出现了非常发达的神经系统和灵敏的感觉器官以对外界刺激做出灵敏、迅速的反应。

(5)陆地环境没有水的温和,昼夜温差很大,出现了恒温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章 第2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章 第2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案2 新人教版

【导】:采用直接导入式。

首先要求各小组拿出自备的教具以便于教师检查或调整。

检查过程中,对于实验装置制作优秀,有创新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同时,教师还应将合理的实验装置在全班演示,以便于学生课下交流。

教师分发实验器材。

然后采用谈话式请各小组将饲养蚯蚓这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想到的或用其他方式查询到的关于蚯蚓方面的知识与全班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学】:教师:同学们已对蚯蚓进行了两周左右的饲养和观察。

现在,咱们还是用老办法,从第1组到第12组,按顺序向全班汇报交流饲养和观察实验情况。

第1组:我们组观察到蚯蚓的体色是暗红色的,整个身体由一节一节的体节构成,在身体前端还有一个像指环一样的结构……第2组:我们发现蚯蚓白天钻在土壤里,晚上才出来觅食,它把大点的腐烂树叶拖进洞中,但排出来粪便却像土一样……第3组:我们组还查阅了资料,知道了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第一,蚯蚓能钻洞松土,肥沃土壤;第二,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能吃,是我们的食物;第三,蚯蚓还能处理有机废料,是清洁工的好朋友;第四,蚯蚓还可以作养殖行业的饲料,是养殖工人的好朋友……第4组:我们组观察到…………待小组汇报交流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一环节的观察。

观察之前,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第15页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

【议】:观察完毕,全班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拨。

例如,师生可做如下交流:第1组:我们发现: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腹面不像背面那样光滑平整,那就是刚毛。

教师:完全正确。

那么刚毛对蚯蚓有什么作用呢?请你们思考一下。

第2组:……我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湿的,因为干净的地方不明显,把它在有细细的沙土上就会沾满细土。

可是,为什么它的体表是湿的呢?为什么观察的时候还要用湿棉花轻擦它的身体呢?我们搞不清楚。

教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说明你们确实动了脑筋,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学习习惯。

就2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也提个问题,大家想想看,如果把蚯蚓长时间地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蚯蚓会怎样呢?学生:会死掉。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0002)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0002)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光盘或影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不同类群代表动物的干制标本或净制标本。

2.学生准备:(1)家养宠物或陆生动物图片。

(2)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总结,实验导入]教师用谈话式和组织学生做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对水生环境进行总结,进而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如下引课。

教师:请各小组将本组准备小鱼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观察鱼的活动,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鱼不能“站立”了。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2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2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2【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 ,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过程】: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录像(教师出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看到了哪些动物?描述一下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生1:金丝猴攀援在树上,袋鼠在草原上跳跃,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白熊在雪地上行走。

生2:丹顸鹤在引吭高歌,猎豹在奔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老虎在行走……师:你们还能说出陆地上其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吗?生1:两栖动物青蛙垢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生2: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草原上的绵羊……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生1: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生2: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生3:缺少水中的浮力;生4: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生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师: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 生1: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兔的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学习,提倡学生向身边的人群宣传“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观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总结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总结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明确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1.观察兔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观察兔的形态结构并总结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组织教学。

3.能使学生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谈话式、分组实验式、演示式、启发式、归纳总结式●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家兔的解剖浸制标本或家兔内部构造的教学软件。

(2)多种哺乳动物生活习性等的教学软件或录像剪辑。

(3)动物栖息环境、哺乳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1)家兔(每组1只),亦可用宠物猫、狗代替,但要注意安全。

(2)体温表1只。

●课时安排1课时[组织教学,分组观察,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如下:首先要求学生给自己小组的小动物量体温,测量体温时间约需15分钟,并提醒学生要注意在观察小型哺乳动物要小心,别被动物咬伤、抓伤。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进而设问导入新课。

如教师可做如下设问:兔有哪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呢?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所备小型哺乳动物并汇报本组观察及讨论的情况,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并及时纠正学生汇报时的不妥之处和不妥说法,培养学生应该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的观点来阐明兔与其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养成对待每一个知识点的科学态度。

教师:现在,首先请大家把体温表取出,看一下你们组的动物的体温,然后把体温表放好,各小组要将本组的小动物看护好或放入笼中。

咱们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观察结论呢?好,第5组先说。

第5组:我们看到兔子的体表被满了毛;耳朵长、尾巴短;后腿长、前腿短;身体一直是温乎乎的感觉。

教师:噢!你们看到耳朵长、尾巴短,那倒真应了一句歇后语,大家说这是——?全体学生: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教师:对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那么,咱们再来问一下第5组,说说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和兔子的哪些行为特征或生理特征有关呢?第5组:我们发现兔子在注意听的时候就会马上把长耳朵直竖起来,听觉很灵敏,我们还发现兔子总是蹦着走的,后腿又长又大,后腿上肌肉也很发达。

教师:你们组发现了它的两个很重要的特征。

第一点: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就是听觉,听觉包括在感觉里,好,我们这样总结这一点:第一:感觉器官发达,对外刺激反映灵敏(板书);第二:兔子的后腿长、前腿短,前、后腿合起来,我们把它叫四肢;受到惊吓会跑得很快。

那我又要问了:兔子要是不跑,它的四肢又有什么作用呢?第5组:还有支撑身体的作用。

教师:很好!第二点就是:有发达的四肢和肌肉。

前肢短小,后肢强大,能支撑身体,适于跳跃运动。

(板书)下面我们请第6组同学谈谈他们组的观察情况。

第6组:我们觉得它的体毛有保温作用;再有就是它的口里有牙齿,蚯蚓的口里没有牙齿。

教师:很好,你们也找到了兔的特征。

那么,兔适于其陆生环境的第三条特点就是: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第四条是口内有牙齿(板书),能用口摄取食物。

哪个组还有别的结论呢?第2组来说说看。

第2组:我们组的×××说他还见过母兔能下仔,母兔还能给小兔仔喂奶呢!教师:很好,这一点很重要。

好多的哺乳动物比如:猫、牛、羊等是不是都能给它们的小仔喂奶呢?学生中间可能还会出现许多种说法与观点,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但又要掌握好教学时间进行合适的组织教学。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营养,形成“实践出真知”的价值观。

[观察比较、讨论分析、概述重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比较,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可以如下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大家看第2组、第8组、第11组,他们这几个准备的还有小狗、猫等,大家可以把兔和猫、狗进行一下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经过学生的比较观察,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在交流总结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全面兼顾,因材施教,及时评价与鼓励,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意识。

学生交流总结完毕,教师出示家兔的解剖浸制标本或家兔内部构造的教学软件,用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结合七年级所学人体解剖的知识提醒学生复习回忆旧课知识,以培养学生养成“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观看录像,巩固复习,结束新课]教师播放关于动物栖息环境、哺乳动物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影像资料,以起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作用。

同时,用动物栖息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的影像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加上环境多种哺乳动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野生动物关爱的情感态度。

播放完毕,巩固练习并布置作业,结束本课的全部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一、看谁选得对1.哺乳动物门齿的功能是A.撕裂B.咀嚼C.切断D.磨碎答案:C2.兔、牛、羊是食草动物,请选择与它们食草习性相适应的特点①门齿像凿子②犬齿锐利③臼齿宽阔④消化道长⑤消化道短⑥盲肠发达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答案:C3.鲸是哺乳动物的最重要特征是A.用肺呼吸B.心脏四腔C.体温恒定D.胎生哺乳答案:D4.哺乳动物体表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主要作用是A.保护B.伪装C.防御D.保温答案:D5.食肉动物牙齿的特征是A.门齿发达B.犬齿发达C.臼齿发达D.犬齿退化答案:B6.兔、牛、羊等食草动物消化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消化管较短B.盲肠发达C.消化腺发达D.小肠较短答案:B二、观察与思考1.鲸的外形很像鱼,并且生活在水中。

你知道有哪些特征能说明它是哺乳动物呢?答案:鲸的外形像鱼是因为鲸在水中生活适应了水生环境的缘故。

但它的心脏分为四腔;用肺呼吸;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所有这些特征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2.人说蝙蝠是“瞎子”,它常在傍晚和夜间活动。

而且它的视力确实很弱,那它怎样感觉外界环境和捕食猎物呢?答案:蝙蝠的视力很弱,但它对外界刺激还是能做出极其灵敏的反应。

蝙蝠在飞行时,靠喉部发出超声波后。

超声波碰到周围的物体发生反射,被蝙蝠用双耳接收。

再经过脑的分析,便能分辨出反射超声波的物体的方位、大小,是食物还是障碍物,这种方式叫回声定位。

●板书设计陆地生活的动物——兔一、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1.感觉器官发达,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2.四肢和肌肉发达,能快速运动和支撑体重。

3.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4.口内有齿,齿有分化、适于摄食。

5.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

6.胎生哺乳。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2.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3.有发达的四肢和肌肉4.用口捕食,口内有齿,齿有分化5.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三、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爱护哺乳动物及其栖息地●活动与探究活动题目:参观动物园(或参观畜牧场)活动内容:1.参观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

2.选择参观时间:最好选在动物的开饭时间。

活动结果:写出参加报告。

●备课资料1.哺乳动物的皮肤及衍生物哺乳动物的皮肤,具有调节体温(通过汗腺、毛等)、排泄(通过汗腺)、分泌(通过皮脂腺、乳腺)、贮藏养料(通过皮下脂肪)以及保护身体避免损伤和失水、感受刺激等功能。

人类从哺乳动物的身体上所获得的经济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皮肤及其衍生物,如毛皮、皮下脂肪、乳、香腺、角、碲等。

哺乳动物的皮肤较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构所。

真皮非常发达,坚韧且有弹性,日常所用的牛、猪等皮革即由真皮鞣制而成。

皮肤的衍生物主要包括由表皮产生的角质结构(如毛、爪、蹄、洞角等)和皮肤腺(如汗腺、皮脂腺、乳腺、香腺等)。

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可分为粗毛、绒毛和触毛三种类型。

粗毛长而稀少,有毛向,耐摩擦,起着保护作用。

绒毛细短而密,覆盖于皮肤上,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层,起保暖作用。

触毛长而硬,在嘴边,有触觉作用。

哺乳动物一般每年换毛两次:春季换毛和秋季换毛。

换毛是哺乳动物对季节变化的一种适应。

哺乳动物的皮肤腺种类较多,功能各异。

皮脂腺开口于毛囊基部,分泌的油脂能够保持被毛和皮肤的柔润,防止干燥和浸湿。

汗腺是盘旋的管状腺,位于真皮内,有长管开口于皮肤表面。

家兔的汗腺很不发达,而在蹄类(如马)和灵长类的汗腺发达,能排出大量的汗,乳腺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乳头的数目因种类而异,雌兔的乳头一般为3~6对。

最低等的哺乳类(如鸭嘴兽)不具乳头。

2.家兔等植物动物的盲肠为什么特别发达?家兔是草食性动物,植物粗纤维在肠胃中很难消化。

家兔盲肠粗大,其内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植物粗纤维在盲肠内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

所以,家兔的盲肠特别发达。

同时,这也是食草哺乳动物适于草食性的其同特征之一。

3.胎生哺乳为什么使哺乳动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胎生和哺乳要使哺乳动物的后代得到充足的营养,并且得到母体的保护,免遭其他动物的伤害。

因此,胎生和哺乳可使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增强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

4.哺乳动物为什么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等特征,所以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

5.帮助牛消化纤维的遗传工程细菌是怎么回事?研究表明,牛不能充分利用饲料诸如青草、干草和青贮中的营养物质,因为牛的消化系统不能完全裂解饲料中的纤维,例如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木聚糖只有一半可被牛瘤胃中的天然细菌种群所裂解。

有鉴于此,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把牛瘤胃中的细菌的基因转移到人结肠中的细菌,然后把这种遗传工程细菌引入牛的瘤胃。

试验表明,这种遗传工程细菌不仅可在牛瘤胃中存活,而且可帮助天然存在于牛瘤胃中的细菌把纤维裂解成为比较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6.哺乳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为什么特别灵敏?(以家兔为例)家兔能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是因为它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起“总指挥部”的作用。

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髓五部分。

家兔的大脑很发达,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外层呈灰白色,为大脑皮层,表面有较少的沟回(脑表面凹下的裂称沟,沟间凸起部分称回),在大脑皮层内集中了达百亿之多的神经元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