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所做的工作2.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所做的工作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我们可以做科学【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一样颜色不一的小球,绒面布一块、用带凹槽的塑料板。
【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接触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教师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板书:科学家观察实验)二、学习新课讲述:科学家真了不起,大家想当当科学家吗?(出示滚小球图片)你们有过滚小球的经历吗?(学生有,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实验注意控制实验变量。
实验一(演示实验):在斜坡上,选择不同的位置放置小球,让小球滚至水平面的位置,看看哪种情况下滚得远。
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哪个小球滚得远,说说理由请学生配合完成演示实验(实验3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小结:有什么发现?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把小球放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哪种情况下小球滚得远。
尝试让学生模仿实验一自主设计实验,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实验前先预测。
小组实验(实验重复3次),完成实验记录。
小结:有什么结果?讲述:刚刚我们做过的滚小球实验,在400多年前有个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追问:把我们的滚小球实验与伽利略的实验比一比,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小结:科学家做科学的过程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都包括:观察、实验、记录和发现几个部分,所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小科学家(板书:小小科学家记录发现)。
三、解释与总结:讲述:伽利略发现滚小球的秘密在当时已经很厉害了,然而现代的科学家们更是不得了,找到了更多问题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闪电、树木生长)。
苏教版一上科学教案小小科学家
、小小科学家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指导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斜坡、钢珠、绒布
教学过程
生互动师
二次备课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教学难点
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准备
短铅笔、吸管、小木棒、剪刀、胶带
教学过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认识工程师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1.
程
2、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要是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6.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科学家》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工作、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简单的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知。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家的工作场景,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特点。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通过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你们见过科学家吗?他们是做什么的呢?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工作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小小科学家》,一起去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图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工作图片,如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在野外观察动物、在太空探索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科学家在做什么。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科学家的工作有哪些特点。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索未知的世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步骤教和学的活动二次备课
给小车安装轮子
阅读书本P38-39的内容,看看它最
初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变成现在的
轮子的?
生:(阅读,可小组交流)
3.哪个小朋友可以帮我们梳理一下,
从古代到现在,轮子有了哪些改
变?
生:(可小组汇报)
板:
1.(出示纸盒子)它代表着一辆没有
轮子的小车,你能给它装上轮子
吗?需要哪些器材?
生:(4个轮子、2根轴)
生:领材料、分组实验
生:展示,发现纸盒能推起来,但
是盒子会从轴上掉下来。
2.(迭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盒子不
从轴上掉下来呢?
生:用透明胶带,把盒子固定在轴
上。
生:再次实验,发现轴滚不起来了。
3.(迭代)既想让盒子固定在轴上,
又想让轴能转动,有什么办法?教
师再增加材料:吸管、剪刀、锥子
此处要在左图对
应的部位板书:
轮、轴、辐、胎。
1.《小小科学家》(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小科学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保护自己身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保护身体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写300字,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身体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身体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写400字,用时10分钟)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布置一些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5.教学软件:准备一些教学软件或应用程序,如互动白板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互动环节,如在线测试、讨论区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2)了解身体功能: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消化、运动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功能的含义和作用。
(3)保护身体: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如洗手、戴口罩、不玩危险物品等。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身体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保护身体的基本概念。保护身体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 《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理解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2.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3. 学会基本的观察、实验和记录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小小科学家”为主题,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工作、成就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兴趣。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本课将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难点: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和记录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吗?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1小小科学家》。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了解。
(二)新课学习1. 了解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家吗?他们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教师总结)科学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需要具备好奇心、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基本素质。
2.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对科学有什么兴趣吗?你们想成为科学家吗?(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和梦想。
(教师引导)同学们,科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案
不必只限于介绍教材中提及的三个事例,可以补充一些学生能理解的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事例,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的关注度。
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解暗箱事例,学生有体验,可以以学生发表意见为主;第二、三个事例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知道,需要教师予以解说或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认识科学本质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本质的。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斜坡、小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特别是在产生争议的时候,学生总试图打开暗盒。对此,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不能打开暗盒,并在学生解暗箱的过程中给予提醒。
学生解此暗箱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要提醒全班学生尽量保持安静。
活动三:了解生活中解暗箱的事例。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什么是暗箱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暗箱”,以及解暗箱的目的。
(5)小结。
(6)组织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谈话:你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也来做实验,做科学研究呀。(2)观察滚小球实验。
(3)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4)交流怎么实验。
(5)交流怎么记录。
(6)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教师介绍伽利略滚小球的发现。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单元第—课(小小科学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家所做的工作2. 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所做的工作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我们可以做科学(教学打算)两个大小一样颜色不一的小球,绒面布一块、用带凹槽的塑料板(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接触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教师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神秘的人。
学生商量,答复。
小结: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板书:科学家观察实验〕二、学习新课讲述:科学家真了不起,大家想当当科学家吗?〔出示滚小球图片〕你们有过滚小球的经历吗?(学生有,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实验注意操纵实验变量。
实验一〔演示实验〕:在斜坡上,选择不同的位置放置小球,让小球滚至水平面的位置,看看哪种情况下滚得远。
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哪个小球滚得远,说说理由请学生配合完成演示实验〔实验3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小结:有什么发觉?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把小球放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哪种情况下小球滚得远。
尝试让学生模仿实验一自主设计实验,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实验前先预测。
小组实验〔实验重复3次〕,完成实验记录。
小结:有什么结果?讲述:刚刚我们做过的滚小球实验,在400多年前有个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追问:把我们的滚小球实验与伽利略的实验比一比,你们有什么新发觉?小结:科学家做科学的过程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都包含:观察、实验、记录和发觉几个局部,所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小科学家〔板书:小小科学家记录发觉〕。
三、解释与总结:讲述:伽利略发觉滚小球的秘密在当时已经很厉害了,然而现代的科学家们更是不得了,找到了更多问题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闪电、树木生长〕。
2024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新授课课时教案课题 1.小小科学家学科核心素养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思考,能提出具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回忆做过的科学活动,类比科学家的研究,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能够举例说明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通过像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初步意识到好奇心很重要。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举例说出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 教学课件、科学家资料、插图、滚小球实验教具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你做过这些事吗?观察爬行的蜗牛。
观察开花的植物。
观察混合后的液体。
观察天上的星星。
----做过2.小朋友,你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好奇心3.除了好奇科学家们还做了什么?----找答案。
科学家和我们一样。
有强烈的好奇心4.追问:是谁帮我们揭开这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呢?科学家就是一群专门寻找大自然奥秘的人想一想,说一说科学家对一切产生好奇,并想办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更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家讲授新课一、认识科学家的工作1.李四光研究了地下的岩石找到了埋藏在地下的石油2.法布尔研究了昆虫的生活发现昆虫的许多秘密3.李时珍研究的中草药的药性撰写了本草纲目4.牛顿通过研究苹果落下的奥秘,提出了万有引力。
二.“滚小球”实验1.四百多年前,有位科学家也曾在斜坡上滚过小球,他发现了:球越滚越快2.我们也做科学家:实验准备:有刻度的绒布、小球、斜坡提出要求:请记录好每一实验操作中,坡度的高度和小球滚得距离。
苏教版(2024秋)小学一上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1.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在课堂上,学生回忆小时候做过的与科学有关的事情,了解自己经历过的观察、种植等活动都是因为自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都和科学有关。
通过读图文,学生知道科学家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他们会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课堂上,学生读科学家伽利略滚球实验的故事,自己也来滚小球。
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
最后,从书中科学家正在从事研究的图片,学生联系生活发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不同的事物,同时渗透了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关于课后作业,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烈的阶段。
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经验,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然而“科学”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他们对科学家的具体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不够了解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回忆小时候做过的与科学相关的事情出发,联系生活,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什么是科学,从而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树立起自己也能做科学研究的自信心,自己也可以是一位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联系生活,能够举例说明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
科学思维: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做滚小球实验,并在实验中有所发现。
责任态度:从自己经历的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例中意识到科学与好奇心有关。
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木球、贴纸、绒布。
教学过程模块一:科学家是做什么的1.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来给大家上的是什么课吗?(板书课题:科学)2.调动经验:幼儿园里有科学课吗?我们来看一看。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工作,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掌握通过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
- 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理解坡度与小球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 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掌握运用五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含PPT、视频资料),钢珠或小球,斜坡板,绒布(有刻度)科学家故事图片或视频,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可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花会开?为什么草会绿?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会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引出主题:“是科学家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科学家,做一回小小科学家。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教师活动:1. 介绍科学家: - 展示科学家图片,如爱因斯坦、霍金、袁隆平、珍妮·古道尔等。
简要介绍他们的科学成就和贡献。
2. 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展示科学家工作的图片(如研究黑猩猩、采集岩石标本、观察星空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交流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三)动手做一做:滚小球实验教师活动:1. 实验准备:展示实验器材:斜坡板、小球、绒布(有刻度)。
-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滚小球实验,记录不同坡度下小球滚动的距离。
3. 学生实验: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秋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小小科学家》word教案
2、实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玩过滚小球的游戏啊?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个滚小球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
3、学生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4、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结果。
2、出示教材中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地球里面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心中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5、总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的完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小科学家做起,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备课笔记
单元
一
课题
1、小小科学家
课时
1
教学目的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家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
2、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意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PPT、视频资料。
教学程序和内容
复备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发言。
3、观察教材图片,说一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教师补充场景。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小小科学家》word教案
6、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将自己做的实验与科学家做的实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7、总结:我们也能做研究,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呢!
3、读图,了解科学家是寻找答案的人
1、出示教材中的问题:大树是怎样长高的?闪电是怎样发生的?谁来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么?
5、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实验、记录、发现。
2、实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玩过滚小球的游戏啊?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个滚小球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
3、学生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4、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结果。
2、出示教材中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地球里面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心中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5、总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的完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小科学家做起,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备课笔记
单元
一
课题
1、小小科学家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时1教学目的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家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
2、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意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3
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知道小球怎样滚得远,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 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 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1. 今天要上什么课?(科学)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2. (出示图片)有的想到了科学家,有的想到了科学发明,有的想到了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科学一直在伴随学生的成长,在他们心中科学已经种下了神奇的种子,怎样让这枚神奇的种子生根发芽却是我们科学教育面临的责任与挑战。
二、创设活动,自己动手做滚小球实验1. (出示科学家图片)那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学家)(板书:科学家[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2. 仔细观察,这些科学家在干什么?(实验、观察)再仔细观察,他们还在干嘛?(记录)记录什么?出示科学的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观察、实验、记录、发现[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3. 那我们可不可以做科学?那我们做科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那你们认为自己会不会做实验呢?4. 出示滚小球。
滚过没有?(出示一块绒布,绒布均匀分成4块)这里有一块布,观察一下,科学家也需要观察。
(布上有线)我们把布铺在桌面上。
5. 出示一块木板,观察一下,这块木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凹槽)我们给它垫一个木块,这样子就做成了什么?(滑梯)6. 接下来我们要(滚小球),怎么滚?看到老师的两个点吗?我们可以先放在红色的点上面,再放在蓝色的点上面,你觉得会怎样?你认为哪个远?为什么?7. 那究竟哪个小球滚得远了?待会让我们去看看。
还记得科学家做实验吗?除了观察、实验,还有(记录),那怎么记录呢?8. 出示记录单并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红线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分析
本单元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其目的在于将学生领进科学之门。
“走进科学”既有走进科学课堂的意思,也有走进科学学科的意思.更有走进这个引起学生无限遐想与探究兴趣的科学领域的意思。
由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领域之一,因此学生所走进的科学课堂,其实包含了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
科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各领域的科学概念,还要教给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
后者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它们是完整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编写者试图在教材开篇就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有关科学和工程的本体论知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开端。
但是,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显然是不合适的,而通过对人——对科学家对工程师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既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制作小物件等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技术还是有可能的。
教材以“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为题,从“科学家、工程师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小学生也能做科学、做工程,同时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前两课是并列关系,是对科学本体的认识。
通过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干些什么工作,初步建立科学是什么、工程技术是什么的概念,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工程师是设计创造产品的人。
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制作活动,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明白小学生也可以做科学、搞制作。
本单元中对于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两大领域的关注,将在整套教材中持续下去,并且不断深人。
第三课,在引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后,将焦点引向如何上好我们的科学课,通过从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制定出一份具有班级特色的科学课规则。
只有明确规则意识并努力遵守,才能保证科学课的正常进行。
考虑到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要接受入学教育和课堂纪律训练,科学课因为经常会有动手做的活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课堂纪律问题更显得重要,因此教材将其也纳人科学课程起始课的内容。
在《上好科学课》一课中,期望通过一个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实验情境——
水泼了一桌子、争抢器材、吵闹不堪……让学生意识到制定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单元教学目标
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单元活动框图: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感官教案(2课时)
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法。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借助观察获得发现,进而形成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科学离不开事实的证据,而事实证据的获得则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从个体的认识来看,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为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做准备。
所以本套教材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之后,即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
本单元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内容。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丨以通过眼、邱、鼻等感知环境。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邱、鼻、舌、皮肤等器官。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
对于感官功能的认知和体验,采用了由分到总,由单一到综合的设计思路,三课之间也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
总体上来说,是对科学方法,即观察能力的训练。
第一课,从明确什么是感官人手,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察,认识感官的功能。
第二课,用两种、三种感官来品茶和观察蜡烛,并在|察细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当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指纹,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后,会引发对观察工具浓厚的兴趣。
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知道是越来越先进的工具提高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三课也呈现了人类观察活动不断深入、观察工具不断完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单元活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