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

2.掌握运用五官进行观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动手能力。

4.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

二、教学内容:1.观察用具和观察方法。

2.科学家和他们的用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运用五官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学习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

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1)通过寻味游戏“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五官进行观察,学习观察方法,并介绍观察用具。

2)学生跟着PPT的指示,进行闻、看、摸、听、尝五官训练。

2. 学习1)讲述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

(黑板上展示各科学家及其所用的工具)2)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提问环节”,学生轮流提问和回答,大家共同理解科学家的工具和职业。

3)学生观看视频《小小科学家》,了解探究动手的科学实验和探究精神。

4)老师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拍摄自己的小小科学家视频。

3.演练1)学生分小组,开始拍摄小小科学家视频。

2)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视频。

4.归纳1)点名、检查孩子们的观察用具是否放回原处。

2)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观察方法。

五、课堂小结:科学家是探究未知领域的勇士,而观察用具是他们探究的重要工具,所以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观察方法和科学家相关的工具,培养探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学习中及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师在小组分工合作阶段,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帮助,提升课堂氛围。

3. 通过小小科学家视频的拍摄和回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1课,名为《小小科学家》。

本课主要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并通过做滚小球的试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 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 完成活动手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并能够独立完成滚小球的试验。

四、学情分析本课学生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需要培养,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如:“这是什么?是谁做的?他们做什么工作?”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探究这些问题呢?”3.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小科学家》,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

”第二环节:实验环节1. 老师让学生围成小组,每组一个小圆球、一块棉布和一个斜坡。

2. 老师让学生将棉布铺在桌子上,将小球放在棉布上,用手将小球推向斜坡。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斜坡上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来。

4. 老师让学生尝试改变小球的起始位置和斜坡的角度,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5. 老师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各自的实验结果,总结出规律。

6.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小球会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改变小球的起始位置和斜坡的角度,会发生什么变化?”7.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意义。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科学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shh1.1 小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四、教学过程(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

(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

(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水的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是什么颜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透明性和无色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染色实验、过滤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实验的发现和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利用信息化资源,如水的循环动画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掌握不足,需要加强指导和示范。
2.在课堂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主题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心,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评价方式主要依赖教师的观察和测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考虑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评价
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会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开展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
-制作节约用水宣传海报: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水资源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观察题
题目: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将红色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经验和思考,以深化对水的性质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 副本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 副本

(一)教材分析一年级科学课《小小科学家》是一门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小小科学家》的课堂上,学生们会首先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到科学家里有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

他们的工作包括观察、实验、记录等,这些都是为了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这样的介绍旨在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接下来,学生们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比如,他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滚小球实验来探索物理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情况,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除了实验活动外,学生们还会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通过《小小科学家》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他们将会更加热爱科学,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为未来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级科学课《小小科学家》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它将为学生们打开科学的大门,引领他们走进神秘的科学世界。

(二)教学目标一年级科学《小小科学家》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尝试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并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小小科学家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科学教案引言:让孩子在儿童时期接触科学,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小小科学家的科学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实验一:水的三态变化(冰、水、蒸汽)原材料:冰块、水壶步骤:首先,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冰块的外观和触感。

解释冰块的状态是固态。

然后,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慢慢融化成水的过程。

解释水的状态是液态。

最后,用水壶烧水,让孩子们看到水变成蒸汽的过程。

解释蒸汽的状态是气态。

2. 实验二:发光实验原材料:发光棒、黑暗的房间步骤:将孩子们带到黑暗的房间中,给每个人一根发光棒。

观察发光棒在黑暗中发光的现象,并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会发光。

解释光的传播过程,并简单介绍光的三原色。

3. 实验三:金属与磁性原材料:磁铁、铁钉、铝片、铜片步骤:拿一个磁铁,让孩子们观察并探索哪些金属物质可以被磁铁吸引。

先用磁铁吸引铁钉,然后尝试吸引铝片和铜片。

解释吸引的原理,并简单介绍磁性的概念。

4. 实验四:浮力与沉浸原材料:漂浮的物体(塑料球、塑料玩具)、水槽步骤:将水槽注满水,放入漂浮的物体。

让孩子们观察漂浮的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并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漂浮而另一些物体会沉下去。

解释浮力的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与物体形状、体积的关系。

5. 实验五:简易电路原材料:电池、导线、灯泡步骤:给孩子们提供一组电池、导线和灯泡。

引导他们将电池与灯泡连接,并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解释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原理,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增加或减小电流的方法。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小小科学家们可以亲自参与科学实践和探索。

这些实验帮助他们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光的传播、磁性、浮力和简易电路等基本科学概念。

同时,这些实验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持续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小小科学家们将不断拓展自己对科学的认知,成长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年轻科学家。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首先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

其次通过科学实验:滚小球,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和观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最后简要地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从学习探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等活动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方法。

2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滚小球实验与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经过多次实验和验证,发现小球滚得远的秘密,激励学生树立做科学家的信心,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找出小球高度与滚动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资料、PPT课件。

学具:教师自制教具——带有凹槽的小滑梯,毛巾、直尺等(四人一组,共5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 播放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二)(板书“科学”)1、当你看到“科学”这二个字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呢?2、学生汇报。

【评析】导入是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关键。

播放视频,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

本课采取了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便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

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具体形象的认知。

(一)、图片里的科学。

1、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的一组图片,这些科学家在工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2、学生简单的读拼音,说出科学家的工作。

小小科学家活动方案(5篇)

小小科学家活动方案(5篇)

小小科学家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幼儿对物体飘落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2、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记录自己的观察;3、幼儿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物体飘落的样子。

活动准备:泡沫垫、平衡木、鸡毛、雪花片、树叶、纸条、记录纸、笔教育过程及重点指导:1、认识材料:“小朋友,今天老师带给了大家一些礼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些什么?”小朋友一一认识这四种材料,能说出名字。

“想想,这些礼物可以用来玩什么呢?”2、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①“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落下来的?”老师示范树叶飘落,小朋友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小朋友只能说出是飘下来或飞下来等,进一步引导其在空中的动作。

②“我们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它们又是怎样落下来的好吗?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但可别忘了玩儿过之后得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要不它们的爸爸妈妈得着急了”。

幼儿自己摆弄各种材料,老师引导小朋友用语言说自己发现____是怎样落下来的,个别能力较强幼儿引导其进行物体间的比较,先从飘下来的空中动作比较。

接下来可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飘落的快慢差异,“____小朋友,我们俩一起放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在飘落过程中先在地上进行,可能有小朋友会自己站到平衡木上去,引导小朋友发现站得高飘下来观察得更清楚,时间更长一些。

鼓励其他小朋友也试试。

③“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在空中的样子,像是在干什么呢?”先个别引导,“那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鼓励孩子在垫上学树叶落下的样子。

激发其他小朋友想学的欲望。

放音乐伴奏:“咦!这个小朋友真有趣,他变成了____,是这样飘落下来的,我们也去试试吧!请在做动作的时候注意别撞着朋友了。

”幼儿和老师一块用身体语言表现物体落下的动作。

3、①音乐停。

“小朋友,你们发现每种物体落下的动作,它们一样吗?那边有纸和笔,我们一起去把你们观察到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情况做个记录好吗?请小朋友在贴有物体对应的下面记录,画好后将笔的帽子盖上,再送回家”。

②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记录。

小学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学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学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解释和推理能力;2. 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3. 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两个玻璃杯、水、塑料袋、塑料薄膜、温度计、纸巾;2. 打印并复印实验记录表,每人一份;3. 预先了解并熟悉实验的步骤、观察要点和可能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告诉他们今天要进行有趣的实验,用来探究水的性质和存在形态。

2. 展示(5分钟):教师将两个玻璃杯摆在桌上,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为空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两个玻璃杯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回答后,教师指出水的存在形态有液态和固态两种。

3. 实验(25分钟):(1)实验一:研究水的实验装置教师将一只塑料袋放在一个盛满水的脸盆中,让学生观察袋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袋子里有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明白袋子里是装满了水。

(2)实验二:研究水的蒸发教师在一个玻璃杯里加入一些水,然后放置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如窗台、书桌上等。

学生们将观察水的消失情况,用温度计测量杯内和教室的温度。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回答问题:“你们觉得水为什么消失了?”“水消失得越快,它的存在形态是什么?”(3)实验三:研究水的凝固教师将一个玻璃杯放入冰箱中,学生们观察杯中水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回答问题:“你们觉得杯子中的水为什么变成了冰?”“冰是水的一种什么存在形态?”4.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关于水的实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实验记录(10分钟):学生们根据实验记录表,将每个实验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解释都填写清楚。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 能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实例引入科学家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他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且总是会有很多疑问。

有一次,他发现在冰箱里冰块融化的很快,他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于是开始了他的科学探索之旅。

”2. 学习科学(20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什么是科学?科学家都做些什么?”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同时,介绍科学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等。

3. 科学观察(3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实验,例如:“请观察鲜花的生长过程,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4. 科学实验(4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例如:“请依次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与前面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科学实验的推荐,供其自愿尝试和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了解了科学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这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加以强调和巩固。

苏教版(2024秋)小学一上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秋)小学一上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1.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在课堂上,学生回忆小时候做过的与科学有关的事情,了解自己经历过的观察、种植等活动都是因为自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都和科学有关。

通过读图文,学生知道科学家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他们会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课堂上,学生读科学家伽利略滚球实验的故事,自己也来滚小球。

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

最后,从书中科学家正在从事研究的图片,学生联系生活发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不同的事物,同时渗透了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关于课后作业,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烈的阶段。

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经验,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然而“科学”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他们对科学家的具体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不够了解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回忆小时候做过的与科学相关的事情出发,联系生活,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什么是科学,从而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树立起自己也能做科学研究的自信心,自己也可以是一位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联系生活,能够举例说明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

科学思维: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做滚小球实验,并在实验中有所发现。

责任态度:从自己经历的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例中意识到科学与好奇心有关。

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木球、贴纸、绒布。

教学过程模块一:科学家是做什么的1.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来给大家上的是什么课吗?(板书课题:科学)2.调动经验:幼儿园里有科学课吗?我们来看一看。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准备:昆虫标本、细胞切片、不同的溶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目标呈现展示昆虫标本、细胞切片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相关现象。

3. 实践操作3.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3.2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实验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3.3 讨论交流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思考结果与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学生将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科学探索的规律和方法。

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如观察花草变化、研究物体的浮沉原理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参与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和项目,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可以邀请科学家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科学实验存在一定的恐惧和不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供更加安全和有趣的实验项目,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中充分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四、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等。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

4. 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 作业:布置一个简单的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烧杯等。

2. 实验材料:如植物叶子、矿物标本等。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遵守实验纪律。

2. 学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原因。

3. 学生对科学实验有兴趣,愿意参与实验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是否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是否准确,是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 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有趣的科学实验。

教案由编写,2024。

六、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七、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九、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一、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2 实验法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和科学的力量。

二、第二章:科学探究的技巧与工具2.1 记录与描述教授学生如何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记录和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2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表、图形等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第三章:探索身边的科学3.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2 自然界的奥秘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四、第四章:科学实验安全常识4.1 实验室安全规则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

4.2 实验事故的处理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进行事故处理演练,让学生熟悉事故处理流程。

五、第五章:科学探究的反思与评价5.1 探究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反思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和不足。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5.2 探究结果的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探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六、第六章:简单的机械原理6.1 力的作用介绍力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探究力的作用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2 杠杆原理讲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原理。

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杠杆原理。

七、第七章:光学现象的解释7.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7.2 光的折射和反射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什么是科学、怎样做小小科学家等相关内容。

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和生活例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进行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科学;2.能够识别学习科学的方法;3.了解自己可以做小小科学家;4.知道如何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和思考的方法;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简单仪器和工具的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锐意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珍视科学知识、尊重科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观看PPT:“科学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些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授(15分钟)1.简单介绍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2.给出小小科学家定义和概念。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简单工具和仪器进行科学实验。

操作(40分钟)1.通过展示实验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2.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水在吸管中的运动、观察鱼在水中的游泳、判断石头的硬度和韧性等,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数据。

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

2.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和体会,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鼓励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做一名小小科学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PT展示、引导思考、操作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科学,使他们能够更快乐和自信地迎接学校和生活中的科学实验。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教案一:发现水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探索水的溶解性质;3. 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准备:1. 透明杯子;2. 水;3. 食盐;4. 冰块。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易流动。

2. 实验一:观察水的溶解性质。

a. 在一杯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观察食盐是否溶解于水中。

b. 引导学生发现食盐溶解后水的味道变咸。

c. 结论:水可以溶解某些固体物质。

3. 实验二:探索水的三态变化。

a.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冷冻。

b.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从液体变为固体。

c. 取出冰块并放置室温下观察。

d. 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从固体变为液体。

e. 结论: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食盐,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2. 观察其他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3.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案二:探索磁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性的基本概念;2. 探索磁铁的吸引力;3. 发现不同物体的磁性。

二、教学准备:1. 磁铁;2. 不同物体如纸片、塑料片、铁钉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磁性的基本概念:具有磁性的物质被称为磁性物质。

2. 实验一:探索磁铁的吸引力。

a. 引导学生使用磁铁分别吸引不同物体,并观察结果。

b. 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能力。

3. 实验二:发现不同物体的磁性。

a. 引导学生将磁铁分别接触不同物体,观察是否有吸引力。

b. 结论:只有具有磁性的物质才会被磁铁吸引。

四、拓展延伸:1. 探索其他具有磁性的物质。

2.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电磁铁等。

3. 讨论磁力的作用和应用。

教案三:发现光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基本性质;2. 探索光的传播路径;3. 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准备:1. 手电筒;2. 玻璃杯;3. 水。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性质:透明,无质量,沿直线传播。

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一年级科学教案
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标】
认识生活中各种与水有关的动植物。

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水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活动准备】
盆景、水缸、小鱼、小虾、小螃蟹、小青蛙、彩色的纸条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欣赏盆景,感受水与植物的关系。

教师将一盆植物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发生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探索发现,了解水与动物的关系。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水缸中的小鱼、小虾、小螃蟹、小青蛙,让幼儿发现它们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讨论交流,懂得水的重要性。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的作用,如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拓展延伸,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彩色的纸条,让幼儿思考如何让它在水中漂浮起来。

教师和幼儿一起实验,发现纸条只有在干燥的状态下才能在水面上漂浮,而湿了以后就会沉到水底。

教师再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并实验验证。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三、活动结束,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在活动中发现的水的作用和实验结果,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探究与水有关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进行滚小球实验,并能够得出结论。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够做科学。

3.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谈论这些科学家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2.让学生分享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使用PPT展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

二、进行实验1.学生分享他们是否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猜测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更远。

3.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需要进行示范。

在桌子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足,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的过程中是否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XXX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可以像大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也是小小科学家。

XXX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实验,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2.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4.谈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学生认为这些问题以后是否会找到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示教材中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地球里面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心中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5、总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的完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小科学家做起,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教学准备
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PPT、视频学家的工作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发言。
3、观察教材图片,说一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教师补充场景。
5、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实验、记录、发现。
2、实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玩过滚小球的游戏啊?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个滚小球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
3、学生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4、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结果。
备课笔记
单元

课题
1、小小科学家
课时
1
教学目的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家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
2、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意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研究过程。
5、换另一个纸盒,改变木板坡度,在同一个位置处往下滚小球,记下滚动位置,进行比较。
6、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将自己做的实验与科学家做的实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7、总结:我们也能做研究,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呢!
3、读图,了解科学家是寻找答案的人
1、出示教材中的问题:大树是怎样长高的?闪电是怎样发生的?谁来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