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城市中的环境改善与生态保护
城市中的环境改善与生态保护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热岛效应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改善与生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环境改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环境改善的必要性城市环境改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改善城市绿化、减少污染源,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居住环境。
2.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不仅吸引人才和投资,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常偏好在环境良好的地区投资。
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源可以提高生产力,同时也为城市吸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保护生态系统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往往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通过环境改善,城市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二、环境改善的可行措施实现环境改善的措施有很多,以下是几种较为有效的方法:1.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绿色建筑意味着使用可再生材料,优化能耗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城市规划则强调在城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推广公共交通与非机动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出行(如步行、骑行)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降低碳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加强城市绿化通过建设城市公园、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调节城市气候。
同时,绿地亦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升生活质量。
4.强化垃圾分类与回收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升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奖励机制,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在保护城市生态过程中,采取具体措施是必不可少的:1.水资源保护实施雨洪管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及作用
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及作用一、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1、加强水质监测与改善要加强对长江水质的监测,更加精准把握长江水质状况,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开展长江水质改善工作,有效改善长江水质,减轻污染。
2、科学规划长江河床为了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维持长江的生态平衡,应根据长江的自然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河床规划,控制长江河床动态变化,减少污染物的沉积,达到维护长江水环境的目的。
3、强化农业污染防治科学防治农业污染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要加强农业污染源数目、面积及排放量的监测,根据现有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治农业污染,降低对长江水体的污染。
4、加快河道整治加快河道整治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河道淤积和污染源治理,建设水生态工程,修复破坏的河流湿地,减少污染物和异物的排放,净化河流水体,达到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目的。
5、加强生态建设实施生态建设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按照生态修复的原则,实施长江沿岸生态建设,加强植被修复、湖泊提淤、沙洲绿化等工作,改善长江河岸的生态环境,减少非法排污的可能,有效改善长江生态环境。
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作用1、保护水生物通过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生物生境,维护水生物生存环境,减少污染,保护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促进长江河口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促进水生物的健康发展。
2、改善水环境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可以改善水环境,减少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降低水体污染源输出量,改善水生态环境,降低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水环境的恢复,大大改善水环境。
3、提高水质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水体的破坏,改善排污条件,通过控制水体污染源的排放量,大大改善水体水质,促进长江水质的改善。
4、预防洪涝灾害通过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可以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减少洪水的沉积和对土壤的破坏,减少对养殖活动的影响,有效抑制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正常运行,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还需要兼顾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城市打造美丽、宜居的环境,同时也能保护生态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公园、绿地等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设置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土地的质量等等。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例如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以确保人类活动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过度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帮助控制城市的生态危机,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城市成为一个更加宜居的地方。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增强城市的韧性。
在城市规划中加入环境保护措施,可以避免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如建造抗震设施,设置防洪措施等。
这些措施能够增强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让城市更加安全。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改善环境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环境保护,能够确保城市中的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保护公众的健康。
例如,加强垃圾处理,扩大绿地覆盖率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这些工作能够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同时也能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
例如建造具有文化象征性的公园、绿道等,这些地方不仅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一个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够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三、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实践在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有许多具体实践方法。
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美好未来,环境治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治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以及针对不同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1. 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的处理和处置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回收利用率。
其次,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如焚烧厂和填埋场,尽量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垃圾处理新技术,如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和垃圾分类回收智能设备等,以减少垃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
2. 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等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动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更环保的生产技术。
其次,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提高油品质量。
此外,加强城市绿化,种植更多的树木和植被,促进空气净化和固碳释氧。
3. 水体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的水体污染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和健康。
针对水体污染,我们应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率。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科学耕作和环保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另外,加强水环境保护,保护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体。
4. 城市噪声治理城市噪声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交通噪声、工地噪声和社会娱乐活动噪声严重干扰人们的休息和健康。
针对城市噪声,我们应该加强噪声源的治理,限制噪声的产生和扩散。
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路线和减少车辆拥堵,减少交通噪声。
在建设工地和社会娱乐场所时,采取隔音措施和控制噪音的时间和强度。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7.06•【文号】环环评〔2024〕41号•【施行日期】2024.07.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环环评〔2024〕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我部组织制定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2024年7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等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政策、标准规范,指导、监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和实施,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的统筹协调。
省、市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和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牵头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与调整更新、组织实施、宣传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实施应用和监督管理。
重要工作进展应及时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报告。
第五条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改革,健全改革创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支撑重大政策科学决策、重大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
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
一般4—5月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
孵化期约30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
鲜等地,后因环境恶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5月,在陕
3.图中关于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叙述
正确的有
(
①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④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⑤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图中Ⅰ~Ⅴ五个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异: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划分
为6个类别7个类型。
同:本质上两者的划分是相同的,都是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遗址与自然景观保护等的
通过加强禁渔活动的宣传,提高民众禁渔意识;加强社会监督,防止
非法捕捞作业等活动;加强长江流域巡查活动,提高非法捕捞的惩处力度。
从而保护了野生渔业资源,恢复长江生态系统,促进渔业资源的增长。
小科普:
沙坡头
沙坡头是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
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
境污染严重。
(3)简述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
【答案】保护生物资源,保存物种和生态系统;为进行各种生物学
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成为教育(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08•【字号】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9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9号)《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已于2021年10月21日经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次会议通过,并于2021年12月3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2月8日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2021年10月21日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次会议通过2021年12月3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控第三章生态保护第四章生态修复第五章保障与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黄河三角洲内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以及从事相关生产生活、开发建设及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其他法律、法规对本条例调整事项有更严格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黄河三角洲范围包括本市全部行政区域。
第三条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系统治理,合理利用、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状况负责,将生态保护与修复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水务(利)、农业农村、海洋发展和渔业、文化和旅游、黄河河务、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第三章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三章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水土保持林改善区域环境就是改善区域的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水文最为基础。
第一节改善区域小气候作用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一)影响气候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地表层性质);改造前二者很难。
改变下垫面性质来改变小气候较易。
(二)小气候的定义与特点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不均匀性,人类和生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层中的气候特点。
小气候特点:1、气候要素的明显日变化;2、强烈的脉动性质;3、垂直梯度的变化超过水平的变化;4、垂直梯度上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两极地区:南北两极地区几乎常年严寒,陆地上几乎没有植物生长。
针叶树林:北半球的针叶树林地带,冬天漫长而寒冷,夏天短暂而暖和。
温带森林:温带森林地区的气候变化很大。
北部的树木到秋天时便落叶,形成枯枝落叶层,南部的树木则大多终年常绿。
热带森林:在热带森林里,一年之中总有一些树木长出绿叶和开花结果。
沙漠:沙漠地区炽热如火,雨量稀少,因此是最不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物带。
(三)森林下垫面的特点*1、林分的活动层比裸地厚得多;2、下垫面粗糙度增加;3、森林有三个作用面,使辐射和热量交换更为复杂:林冠上层、林冠层、林下土壤层。
4、随季相、林分结构、生长发育阶段变化。
城市“热岛效应”可以造成局部地区气候异常。
城市大气温度较高,热空气上升,郊区农村的冷空气就流入城市,形成“城市风”。
“城市风”会把城市郊区一些企业的污染物质,源源不断的带向城市,加重城市的空气污染。
城市的温度较高,就会造成城市上空的云量和降水量增加,最高可比农村多30%左右。
(四)森林下垫面作用结果1、改变了热量平衡;2、改变了垂直乱流交换与水平热交换;3、改变了近地层垂直的温度、湿度;4、改变了水分垂直交换的数量和过程;5、改变了降雨的分配量、水汽凝结、蒸发过程。
二、辐射与热量平衡(一)辐射平衡与特点太阳辐射=吸收+反射+透过吸收>反射、透过;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很复杂,不同林分、不同高度、不同时刻的林内辐射分布都不同;林分不同作用面获得的净辐射不同;林分的净辐射比草地和裸地都大。
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种生存空间。
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物质资源的提供到生态平衡的维护,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生态环境中包括了山川湖海、土地和空气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为人们提供了食物、水源和土地等基本生活物资。
比如,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还可以提供木材、草药等资源,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作物生长和养殖动物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健康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清洁的空气和水源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条件。
当人们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时,会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其次,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等生命体对人类的健康也具有积极影响。
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
动物对于人类的健康同样重要,例如,蜜蜂的存在有助于人们的蜜蜂不仅可以多产蜜,还可以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受粉,保持生物多样性,最终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
再次,生态环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稳定状态,它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至关重要。
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海洋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氧气。
而且,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平衡的基础,种群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相对稳定,从而形成复杂的生态食物链关系,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将导致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从而导致其他物种的减少或灭绝,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之,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资源,保障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还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维持着生态平衡,保护着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改善的好处
生态环境改善的好处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够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还能够为人类带来许多好处。
一、改善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目前全球环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燃煤等都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空气污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例如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使用清洁能源等,这些措施都能够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类的健康。
二、提高水质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水污染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污水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导致水质严重下降。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例如增加湿地、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加强污水处理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三、促进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增加植被覆盖、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这些措施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
四、提高土地质量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但是土地的质量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质量,例如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水土保持等,这些措施能够减缓土地的退化,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保护土地资源,为人类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五、促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够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增加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等经济增长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与效果分析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与效果分析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然而,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改善措施,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本文将分析这些措施的效果,指出未来需要及时调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改善措施1.国家政策措施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强化了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法律保障,明确了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治理环境的职责分工,推进了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2.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覆盖率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对于保持土地水土的稳定性、土地沙漠化的缓解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此,政府制定了《中国林业长远规划》,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加强保护和恢复以提升覆盖率。
3.水体资源保护水体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水体资源的保护对于确保环境水平、保护水源地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建立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致力于修复水质、提升水体质量和水量。
二、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分析上述生态环境改善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等,年平均积极稳定长效森林面积平均为6641.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了20.9亿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同时,国家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保护区面积的增长在保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维护当地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未来生态环境改善问题探讨尽管生态环境改善措施有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生态环境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条例、规章制度等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另一方面,亟需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推动环保工作。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恢复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恢复第一章概述自然保护区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方式,通过限制人类活动的方式来保护大自然。
然而,由于许多自然保护区在建立之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恢复的定义、作用入手,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生态环境恢复的作用生态环境恢复是通过利用自然和人为的手段,通过改变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其逐步恢复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生态环境恢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要区域。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属性之一,其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维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恢复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2.改善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需要通过改善水土保持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通过生态环境恢复,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减少生态损失,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3.改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恢复可以将破坏的景观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使保护区重获自然景观和原本的美观。
这既能满足旅游需求,又能提高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现状目前,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存在盲目性,实践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技术手段落后、受人为干扰等问题导致自然保护区难以进行恢复。
2.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趋势包括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更新、优秀的生态环境恢复人才的培养以及政府对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支持等。
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1.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和防止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保障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改造的意义
环境改造的意义
环境改造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环境改造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减少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手段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这不仅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还可以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改造可以改善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工作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环境改造还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带动地方产业的增长。
3. 保障人民生活质量
环境改造旨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改善居住环境可以增加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改造还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噪音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总之,环境改造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重视环境改造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营造清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
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以来便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不仅如此,生态环境治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态环境治理作用于消除影响社会发展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和工厂相继投入生产,环境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虽然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认真加以治理,然而污染仍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对林业、水域结构的污染,很多工厂的污水更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尤为必要。
其次,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不仅涉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还包括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等,这些保护可以消除衍生的危害,以便为水源地和生态系统提供保护,从而改善和改善生态环境。
比如在中国实施的大规模的四大森林带建设项目,占据了大量的区域,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此外,生态环境治理可以实现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环境质量,使农业生产更具有可持续性。
现在,中国不仅实施了改进农业技术,同时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鼓励农民采用更加环保的方法,以减少农业外溢性污染。
再者,生态环境治理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使社会发展更加有序,更加健康,同时可以降低病症、减少灾害,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当地经济的社会福利。
最后,生态环境治理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保产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发挥更多生产力。
另外,环境保护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减少社会成本也有重要作用,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也可以提高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环境,发展经济,减少社会成本,提升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行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建设一个绿色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
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生态环境治理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环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在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在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清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再次,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甚至灭绝,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物种多样性,减缓生物灭绝的速度,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
最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可以增加绿色产业的发展机会,培育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有利于调动社会积极性,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国土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保护和修复国土的生态系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目标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概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种通过恢复、改善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它是在对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手段和措施,推动国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修复。
目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恢复国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国土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通过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手段,减少土地退化现象,保护可耕地。
3.提高水资源管理:通过恢复湿地、采取水资源保护措施等,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等,增强国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方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1.植被恢复和重建:通过种植适应环境的植物物种,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植被,加强土壤保持和水土保持功能。
2.生态系统重建:通过人工干预,恢复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平衡和功能。
3.河流湿地恢复:修复人为干扰和污染导致的河流湿地退化现象,恢复湿地的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功能。
4.水库和堤坝生态恢复:在水库和堤坝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和保护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
5.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修复重要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工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各国都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所能带来的好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是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尤其是工业园区和城市地区,大量的废气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加强对工业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清新的空气。
其次,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助于保护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但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和污染的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治理,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并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为未来的发展创造可持续的水资源环境。
再次,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可以促进土地生态恢复。
过度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了许多土地的退化和沙化。
为了改善土地的质量,可以通过加强土地治理,提高土壤质量,修复退化的土地。
同时,也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治理空气污染可以推动清洁能源和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为相关企业带来就业机会。
因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际上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环境污染行为的禁止和惩罚措施。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应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
最后,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
生态修复对改善当地环境有何作用
生态修复对改善当地环境有何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治理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对受损生态系统的简单修补,更是对整个当地环境的全面提升和优化。
那么,生态修复到底对改善当地环境有着怎样具体而深远的作用呢?首先,生态修复能够显著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生态修复中的植被恢复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树木、草地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还能增加氧气的供应,提高空气的含氧量,使人们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同时,植物还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一些工业密集或交通繁忙的地区,生态修复的作用尤为明显。
通过建设公园、绿化带等生态区域,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发生,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生态修复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善当地的水环境。
一方面,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蓄水和保水能力。
森林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泥沙进入河流和湖泊,从而保持水体的清澈。
湿地则像天然的净水器,能够过滤和净化污水,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
另一方面,生态修复有助于恢复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
通过清理河道、恢复河岸植被等措施,可以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同时,合理的生态修复还能够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保障当地居民的用水需求。
例如,在一些干旱地区,通过生态修复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者,生态修复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导致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现象。
生态修复中的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
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事关人类的未来,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行动起来的重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稳定的数量和相对的比例。
当生态平衡被打破,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失衡,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
因此,要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就必须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
(2)维护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会引发胃肠疾病;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3)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景区和风景名胜区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而环保企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二、生态环境改善的方法(1)降低污染排放许多污染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等。
减少这些排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式、使用环保科技、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实现。
(2)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
它包括发展清洁新能源、尽量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推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
同时,要发扬生态文化,让人们秉持绿色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理念,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拓展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它们通过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
适当将部分土地划入生态保护区范围,可以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也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
三、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1)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每个人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贡献。
环境保护的作用
环境保护的作用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1.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各类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往往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退化。
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保护各类生物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污染和恶劣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通过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类健康。
3. 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相反,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环境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保护环境资源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同时,环境保护也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 降雨量,特别是在湿热和干旱地区更为明显; 崔起武:黄河流域大面积恢复森林和水利化可 使降雨量增加3%; 傅报璞:西北地区全面绿化和实现水利化后, 可使下垫面反射率减少9%,引起温度变化, 夏季可增雨40.2mm的内雨,同时刺激外来水汽 激发的外来雨量是内雨的2~3倍。
第二节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改善流域水文过程 改善区域气候条件 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一、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在一个流域森林面积达到一定,且合理
分布,土壤侵蚀会得到基本控制;
40%→70%
流域的输沙量与森林覆被率有关系;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入黄泥沙每年减少
了3亿吨。
二、改善流域水文过程
森林通过对降雨的拦蓄与涵养作用,调
节河川水分状况,改善流域水文过程; 秦岭黑河流域,森林覆盖率73%,枯水 年径流量大于平水年,如下表。
黑河流域丰、枯、平水年径流
年份
降水量mm
径流深mm
径流系数
1958
1959 1960
1210
669 800
758.6
333.8 279.1
35.43
0.0 5.75 0.39
207.43
3.09 68.55 0.58
29.88
0.0 4.88 0.46
Rn-净辐射;A0-林木贮热;P-感热量;β-波文比。
三、森林小气候的特点*
净辐射高,大于裸地25%,资源利用率提高; 潜热量增多、感热量减少,大气湿度增加; 林下热通量减小,蒸发降低,林内温度变化缓和; 林冠上方乱流交换增强,热量不易集中,近地层 温度缓和; 林内乱流交换减弱,是林外风速的20~50%; 总之,森林小气候向增湿、缓和气温和天气过程。
动力蒸散
森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降低了风速,增
加了空气湿度,从而降低了动力蒸散量。
地区 右玉 五台 偏关 平鲁 大同 风速(m/s) 2.6 2.8 2.2 2.9 4.2 湿度(%) 60 58 53 53 53 动力蒸散量(mm) 351.3 355.9 386.3 423.9 499.5
四、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四)森林下垫面作用结果
改变了热量平衡; 改变了垂直乱流交换与 水平热交换; 改变了近地层垂直的温 度、湿度; 改变了水分垂直交换的 数量和过程; 改变了降雨的分配量、 水汽凝结、蒸发过程。
二、辐射与热量平衡
(一)辐射平衡与特点
太阳辐射=吸收+反射+透过 吸收>反射、透过; 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很复杂,不同林 分、不同高度、不同时刻的林内辐射分布都 不同; 林分不同作用面获得的净辐射不同; 林分的净辐射比草地和裸地都大。
林冠上层、林冠层、林下土壤层。
随季相、林分结构、生长发育阶段变化。
热岛 雨岛 混浊岛 风岛 雾岛
城市“热岛效应”可以造成局部地区气候异常。城市大气温度 较高,热空气上升,郊区农村的冷空气就流入城市,形成“城市 风”。“城市风”会把城市郊区一些企业的污染物质,源源不断的 带向城市,加重城市的空气污染。城市的温度较高,就会造成城市 上空的云量和降水量增加,最高可比农村多30%左右。
0.63
0.50 0.35
陕西省水文总站观测,在秦岭山区森林
覆被率每增加1%,径流深相应增加1.0~ 5.6mm(森林覆被率20~75%); 山上一亩林,山下三分田。
三、改善区域气候条件
动力蒸散量减弱,大气湿度增加,风速
减小; 气温缓和,极端温度降低; 无霜期延长; 冰雹及其他自然灾害减少。
第三章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一节 改善区域小气候作用 第二节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用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
的综合。水土保持林改善区域环境就是 改善区域的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气候、 土壤、水文最为基础。
第一节 改善区域小气候作用
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二、辐射与热量平衡 三、森林小气候
(二)热量平衡
净辐射用于蒸散耗热量、乱流交换输热、
传导和热贮存。 云杉11-14时各占约2/3、约1/3、5%。
生长季节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
刺槐 油松 裸地 草地 沙棘 刺槐 油松 林地 林地
Rn
A0 P β
166.53 195.21 208.29 209.50
0.0 44.68 0.63 0.0 70.68 0.76 0.0 80.73 0.72 1.86 69.28 0.58
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一)影响气候的因子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性质:地表层性质 改造前二者很难。 改变下垫面性质来改变小气候较易。
一、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二)小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不均匀性,人类和生 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层中的气候特 点。
小气候特点:
气候要素的明显日变化; 强烈的脉动性质; 垂直梯度的变化超过水平的变化; 垂直梯度上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两极地区
南北两极地区几 乎常年严寒,陆 地上几乎没有植 物生长。
针叶树林
北半球的针叶树 林地带,冬天漫 长而寒冷,夏天 短暂而暖和。
温带森林
温带森林地区的气候 变化很大。北部的树 木到秋天时便落叶, 形成枯枝落叶层,南 部的树木则大多终年 常绿。
热带森林 在热带森林里, 一年之中总有 一些树木长出 绿叶和开花结 果。
不同地带平均降雨量
地带 风速(m/s) 降水量(mm/a) 观测值 岩石裸露 平原 2.26 1.67 1277 1339 订正值 1458 1462
森林
0.33
1459
146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林内小气候观测 林外小气候观测
水量平衡场
思考题:
水保林对小气候及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什
么作用? 水保林改善小气候的原理?
荒山裸地
农地
草原
南北半球的温带 和热带地区都有 广阔的草原。
沙漠
沙漠地区炽热如 火,雨量稀少, 因此是最不适宜 动植物生长的生 物带。
山岳
山岳占地球地面的百 分之五,总面积约合 二百九十万平方里。
(三)森林下垫面的特点*
林分的活动层比裸地厚得多; 下垫面粗糙度增加; 森林有三个作用面,使辐射和热量交换 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