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修1-2精品课件 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四章第三节
利用有两个关键:一是廉价的________ (利 制氢方法 用聚焦太阳能获得高温来分解水,从而得到 氢);二是________,目前公认最有前途的方 氢的储存 金属储氢 法是“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想一想
2.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有哪些优点? 提示:经济、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等优 点.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也不过维持开采 200 多年.自从煤炭和石油成 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以后,人类便开始大量 消耗自然界用几十亿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资 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迅速 增长的能量消耗与日益耗竭的能源之间矛盾 加剧,如果没有新的能源供应,世界将面临能 源短缺的危机.
物理学曾经为人类能源开发作出过巨大贡献, 在当今人类社会以化石能源(煤、 石油、 天然气 等)为主的常规能源时期, 向以核能及可再生能 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能源 时期的过渡中,物理学仍将发挥指导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在燃烧过 程中,只会排出水蒸气而无二氧化碳等其他废 气排出,因而不会产生温室效应,具有环保意 义. 某汽车重 6 t,阻力为车重的 0.05 倍,最大输 出功率为 60 kW.若此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300 km,发动机的效率为 50%,则需要多少氢 气做燃料?(g=10 m/s2,已知每摩尔氢气燃烧 后生成水蒸气并放出 285.8 kJ 的热量).
A
√
×
×
×
【答案】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变式训练
1.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势是( A.无污染 C.分布集中 答案:AB B.可再生 D.投资小,效率高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想一想
2.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有哪些优点? 提示:经济、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等优 点.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也不过维持开采 200 多年.自从煤炭和石油成 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以后,人类便开始大量 消耗自然界用几十亿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资 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迅速 增长的能量消耗与日益耗竭的能源之间矛盾 加剧,如果没有新的能源供应,世界将面临能 源短缺的危机.
物理学曾经为人类能源开发作出过巨大贡献, 在当今人类社会以化石能源(煤、 石油、 天然气 等)为主的常规能源时期, 向以核能及可再生能 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能源 时期的过渡中,物理学仍将发挥指导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在燃烧过 程中,只会排出水蒸气而无二氧化碳等其他废 气排出,因而不会产生温室效应,具有环保意 义. 某汽车重 6 t,阻力为车重的 0.05 倍,最大输 出功率为 60 kW.若此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300 km,发动机的效率为 50%,则需要多少氢 气做燃料?(g=10 m/s2,已知每摩尔氢气燃烧 后生成水蒸气并放出 285.8 kJ 的热量).
A
√
×
×
×
【答案】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变式训练
1.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势是( A.无污染 C.分布集中 答案:AB B.可再生 D.投资小,效率高 )
人教版物理选修1-1课件: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电磁波频率的高低有关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精讲精析】
电磁波是变化的电磁场由发
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选项A正确.只有在真
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才是3.00×108 m/s
(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近似于真空中的速度), 而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均小于3.00×108 m/s, 选项B错误.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中传播时, 其波速变小,但频率不变,由公式v=λf可知,其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专题归纳整合
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的理解
麦克斯韦总结了人们对电磁规律的研究成果, 大胆预言了电磁场的存在,完整建立了电磁场 理论.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电场(磁场);周 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磁场)并由产生区域向远处传播.
下时,S2闭合,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由以上 描述可知R2______R3(填“<”、“=”或“>”), 若用电饭煲烧水时,直到水被烧干后S1才会 断开,试解释此现象.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精讲精析】
R1、R2起的作用是限流,防
止指示灯(氖泡)因电流过大而烧毁,S2是自动 控制温度开关,当温度低于70 ℃时自动闭合, 当温度高于80 ℃时又自动断开,使电饭煲处 于保温状态.由于R3的功率较大,因此R2>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例1
的是(
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 )
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
场 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精讲精析】
电磁波是变化的电磁场由发
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选项A正确.只有在真
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才是3.00×108 m/s
(在空气中传播时,速度近似于真空中的速度), 而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均小于3.00×108 m/s, 选项B错误.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中传播时, 其波速变小,但频率不变,由公式v=λf可知,其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专题归纳整合
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的理解
麦克斯韦总结了人们对电磁规律的研究成果, 大胆预言了电磁场的存在,完整建立了电磁场 理论.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电场(磁场);周 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磁场)并由产生区域向远处传播.
下时,S2闭合,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由以上 描述可知R2______R3(填“<”、“=”或“>”), 若用电饭煲烧水时,直到水被烧干后S1才会 断开,试解释此现象.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精讲精析】
R1、R2起的作用是限流,防
止指示灯(氖泡)因电流过大而烧毁,S2是自动 控制温度开关,当温度低于70 ℃时自动闭合, 当温度高于80 ℃时又自动断开,使电饭煲处 于保温状态.由于R3的功率较大,因此R2>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例1
的是(
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 )
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
场 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
物理选修1-1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精讲精析】 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X射 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γ射线 是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产生机理确实不同, 但X射线和γ射线都有一个较大的频率范围, 较高频率的X射线与较低频率的γ射线产生了 重叠,其他相邻电磁波间也存在重叠.综上所 述,A、D选项不正确,B选项与事实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级的空间中进行.利用微型传感器制成的无 线肠胃检查药丸可以检查胃肠道,并将病理 信息发射到人体外的仪器上,供医生准确地 诊断疾病.
栏目 导引
谢谢!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的飞速发展,人们还研制了智能传感器和微型 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源于航天器的开发.对于航天飞机 来说,它在太空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飞 行姿态,以及航天员居住空间的温度、湿度、 空气成分、微量气体等,都需要有各种传感器 去获取信息,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于是
5.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生物体组织的各种生 物、化学与物理效应制成的,有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抗原体传感器等. 6.能制成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有许多,其中利 用了物理性质的常用敏感元件如下表所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被检测量 敏感元件
力学量 热学量
半导体压敏电阻、金属应变电 阻、驻极式话筒(俗称“咪头”)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如力学传感器,就是 利用物体在外力或惯性的作用下产生形变或位 移,从而敏感元件的电阻或电容发生相应变化 的原理制成的. 4.化学型传感器是能通过有关化学效应,把化 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为电量的敏感元件 制成的.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精讲精析】 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X射 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γ射线 是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产生机理确实不同, 但X射线和γ射线都有一个较大的频率范围, 较高频率的X射线与较低频率的γ射线产生了 重叠,其他相邻电磁波间也存在重叠.综上所 述,A、D选项不正确,B选项与事实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级的空间中进行.利用微型传感器制成的无 线肠胃检查药丸可以检查胃肠道,并将病理 信息发射到人体外的仪器上,供医生准确地 诊断疾病.
栏目 导引
谢谢!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的飞速发展,人们还研制了智能传感器和微型 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源于航天器的开发.对于航天飞机 来说,它在太空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飞 行姿态,以及航天员居住空间的温度、湿度、 空气成分、微量气体等,都需要有各种传感器 去获取信息,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于是
5.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生物体组织的各种生 物、化学与物理效应制成的,有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抗原体传感器等. 6.能制成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有许多,其中利 用了物理性质的常用敏感元件如下表所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被检测量 敏感元件
力学量 热学量
半导体压敏电阻、金属应变电 阻、驻极式话筒(俗称“咪头”)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电磁波与电信息技术
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如力学传感器,就是 利用物体在外力或惯性的作用下产生形变或位 移,从而敏感元件的电阻或电容发生相应变化 的原理制成的. 4.化学型传感器是能通过有关化学效应,把化 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为电量的敏感元件 制成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1.4气体》 (共51张PPT)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p >p
A
B
首先假设液柱不动,则A、B两部分气 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对气 体A: ;对气体B: ,又初始状态满 足 ,可见使A、B升高相同温度, , , 因此 ,因此 液柱将向上移动,因此 pA>pB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课件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了解日常生活中表现统计规律的事例。 渗透物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学习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再次体会学以致用,结合身边的例子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C 越往高处,大气压越小,则云团的体积会膨胀变大,因为不及分子势能, 云团的体积变大,则对外做功,又忽略热交换,则,云团的内能减小, 因此云团的温度会降低
p 2 等温线
1.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 示的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I 到状态II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 体的内能如何变化。
导 入 新 课
生活中气体无处不在
工厂中制备的化学气体
既然我们的生 活时时刻刻都离不 开气体,那么气体 具有什么性质呢, 下面这节课来学习 一下气体的性质。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四节 气体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了解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了解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难点
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和统计规律
本 节 导 航
1. 气体分子运动特点 2. 气体的压强 3.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4.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统计规律
优化方案课件人教物理选修第章本章优化总结
【答案(dáàn)】 0.99 MeV
第十九页,共23页。
【方法总结(zǒngjié)】 两个氘核正碰其动量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总动量为零.由聚变过程动量 守恒可知,聚变后氦核与中子的动量同样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则有pHe=pn.再由动能与动量大 小的关系式Ek= 可知,聚变后氦核与中子的 动能之比为
第十八页,共23页。
2EkH+ΔE=12mHev2He+12mnv2n.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氦核的动能为 EkHe=12mHev2He=mnm2EHek+H+mΔn E =15.6.0704459××1100--272×7+21×.6704.355××130.-2267 MeV =0.99 MeV.
本章(běn zhānɡ)优化总 结
第一页,共23页。
知识网络构建
本
章
(b
专题(zhuāntí)归纳整合
ěn
zh
ān
ɡ)
优
化
章末综合(zōnghé)检测
总
结
第二页,共23页。
知识网络构建
核 能
第三页,共23页。
核 能
第四页,共23页。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ΔE==mΔc2mc2
核 能
质量亏损的计算
第十六页,共23页。
例2
两个动能均为0.35 MeV的氘核对心正
碰, 聚 变后 生 成氦 核 同时 (tóngshí)放出 一 个中
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3.3426×10-27 kg,氦核
的质量为5.0049×10-27 kg,中子的质量为
1.6745×10-27 kg.设聚变中放出的能量都转变成
=. 又由聚变过程能量守恒有
EkHe+Ekn=2EkH+ΔE. 由以上两式求出氦核动能EkHe.
第十九页,共23页。
【方法总结(zǒngjié)】 两个氘核正碰其动量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总动量为零.由聚变过程动量 守恒可知,聚变后氦核与中子的动量同样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则有pHe=pn.再由动能与动量大 小的关系式Ek= 可知,聚变后氦核与中子的 动能之比为
第十八页,共23页。
2EkH+ΔE=12mHev2He+12mnv2n.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氦核的动能为 EkHe=12mHev2He=mnm2EHek+H+mΔn E =15.6.0704459××1100--272×7+21×.6704.355××130.-2267 MeV =0.99 MeV.
本章(běn zhānɡ)优化总 结
第一页,共23页。
知识网络构建
本
章
(b
专题(zhuāntí)归纳整合
ěn
zh
ān
ɡ)
优
化
章末综合(zōnghé)检测
总
结
第二页,共23页。
知识网络构建
核 能
第三页,共23页。
核 能
第四页,共23页。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ΔE==mΔc2mc2
核 能
质量亏损的计算
第十六页,共23页。
例2
两个动能均为0.35 MeV的氘核对心正
碰, 聚 变后 生 成氦 核 同时 (tóngshí)放出 一 个中
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3.3426×10-27 kg,氦核
的质量为5.0049×10-27 kg,中子的质量为
1.6745×10-27 kg.设聚变中放出的能量都转变成
=. 又由聚变过程能量守恒有
EkHe+Ekn=2EkH+ΔE. 由以上两式求出氦核动能EkHe.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四章第一节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意义
热 蒸汽机利用___来做功,这是人类利用自然 力的一次大突破.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想一想
1.蒸汽机中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提示:蒸汽机是通过蒸汽做功,把内能转化 为机械能.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1.18 世纪到 1831 年,通过英国工匠莫斯莱师 徒对蒸汽机的改进,使单一的工作机变成由动 力机、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的机器体系,从 而形成了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综合技术群. 2.1814 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逊制造出了第一 台蒸汽机车, 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发明 19 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内燃机的诞生和发展 奥托 1876 年, 德国工程师____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煤 气内燃机. 戴姆勒 1883 年, 德国工程师______研制成功了第一台 以汽油为燃料的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885 年戴姆勒和____各自独立地发明了以汽 本茨 本茨 油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1890 年____制成 四轮汽车. 1903 年, 美国工程师莱特兄弟发明了以汽油内 燃机为发动机的飞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想一想 2.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在哪些方面 推动了社会变革?有哪些负面影响? 提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大
幅度提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世
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 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负面影响是: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工人失去 了手工业时代的自由.
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1 精品课件 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精讲精析】
此题中,随着拉力F的增大(
即加速度a的增大),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会逐 渐减小.当F等于某一定值F0(即a为某一特定 值a0)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N=0,若F> F0(a>a0),物体将脱离地面,
牵引绳与水平面的夹角α将变
小(在A脱离地面前对A受力分 析如图4-4所示),在解题中 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图4-4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精讲精析】
以物体 A 和 B 为整体,加速
F1-F2 度 a= =2 m/s2,方向水平向左.以物 mA+mB 体 A 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 F1 及弹簧向右 的拉力 F 拉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 拉 =mAa,得 F 拉=16 N,所以 A 项对.若只有 F1 F1 作用,则它们的加速度 a′= =4 mA+mB m/s2,弹簧的拉力 F 拉 ′=mBa′=12 N,所 以 B 项对.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5 5 在(1)问中,已给出 F1= mg,所以 F1sinα= 6 6 mgsinα<mg,物体不会脱离地面,则 F1sinα= 1 mg-FN,解得 FN= mg.(2)设物体 A 对地面的 3 压力为 FN 刚好为零时 F=F0, a=a0, F0cosα 则 3 =ma0,F0sinα=mg,a0=gcotα= g<g. 4
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
间的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 紧与松弛的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
滑动与不滑动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解题关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本章优化总结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 电流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其 运
•例2
如图2-1所示,把轻质导线圈用绝
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
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当线圈
内通入如图方向的电流后,判断线圈如何
运动 ?
图2-1
【精讲精析】 法一:可以把圆形线圈分成 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一段直线电流. 取其中的上下两小段分析,其截面图和受安 培力的情况如图2-2所示.根据其中心对称 性可知: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水平向左. 故线圈向磁铁运动.
•例3 4所
(2012·福州一中高二检测)如图2-
• 示,a为带正电的小物块,b是一不带电的
绝
• 缘物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地
• 面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
恒
• 力F拉b物块,使a、b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
左
• 加速运动,那么,在加速运动阶段,a、b
间
• 的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为( )
电场力
大小 方向
F=qvB,F的方向与 B垂直,与v垂直,用
左手定则判断
F=qE,F的方向与E 同向或反向
电场力可做正功,也
特点 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可做负功,也可不做
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 家用照明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是相互 平行的,当用电器工作时,火线和零线都有 电流,它们将( )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一会吸引,一会排斥 D. 彼此不发生相互作用
• 图2-2
法二:题图中环形电流可等效为一个小磁针., 图2-3甲所示,所以磁铁和线圈相互吸引,线 圈将向磁铁运动.我们还可以将图中的条形 磁铁等效为环形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其等 效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同向平行电流相 互吸引可知.磁铁和线圈相互吸引,线圈将 向磁铁运动.
•例2
如图2-1所示,把轻质导线圈用绝
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
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当线圈
内通入如图方向的电流后,判断线圈如何
运动 ?
图2-1
【精讲精析】 法一:可以把圆形线圈分成 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一段直线电流. 取其中的上下两小段分析,其截面图和受安 培力的情况如图2-2所示.根据其中心对称 性可知: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水平向左. 故线圈向磁铁运动.
•例3 4所
(2012·福州一中高二检测)如图2-
• 示,a为带正电的小物块,b是一不带电的
绝
• 缘物块,a、b叠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地
• 面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用
恒
• 力F拉b物块,使a、b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
左
• 加速运动,那么,在加速运动阶段,a、b
间
• 的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为( )
电场力
大小 方向
F=qvB,F的方向与 B垂直,与v垂直,用
左手定则判断
F=qE,F的方向与E 同向或反向
电场力可做正功,也
特点 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可做负功,也可不做
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 家用照明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是相互 平行的,当用电器工作时,火线和零线都有 电流,它们将( )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一会吸引,一会排斥 D. 彼此不发生相互作用
• 图2-2
法二:题图中环形电流可等效为一个小磁针., 图2-3甲所示,所以磁铁和线圈相互吸引,线 圈将向磁铁运动.我们还可以将图中的条形 磁铁等效为环形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其等 效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同向平行电流相 互吸引可知.磁铁和线圈相互吸引,线圈将 向磁铁运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章末总结,复习课件
4.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布 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布朗运 动与温度有关,表明液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发生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明显 D.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永不停息的
【答案】 ABC
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
1.微粒的大小 能做布朗运动的微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颗粒 (注意不 是分子),其大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但人眼直接观察 看不到(其大小数量级一般在 10-6 m). 2.布朗运动的特点 (1)永不停息; (2)无规则; (3)微粒越小,运动越剧烈; (4)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变化关系 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可用分 子力做功来量度(如图 1-3) 以 r→∞处为零势能处. (1)当 r>r0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 r 增大 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关于布朗运动示意图的正确理解 布朗运动示意图中每个拐点记录的是微粒每隔一段时间 (如 30 s)的位置, 可采用频闪照相的办法记录, 两位置所画直 线是人为画的.在 30 s 内,微粒仍做无规则运动,由此不能 将示意图中的折线当作粒子的运动轨迹,每一段直线也不可 认为是对应这段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轨迹,其实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还是很复杂的,由布朗运动示意图无法确定分子的 运动轨迹.
C
×
D
×
【答案】 B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子动理论中的几个关系研究热现象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宏观上总结热 现象的规律,引入内能的概念,并把内能跟其他形式的能联 系起来;另一种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建立分子动理论, 说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这两种方法相辅 相成,使人们对热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章末归纳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2
电磁理论与电力技术和社会发展
1.1820 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先揭示了电与 磁之间的密切联系,奠定了电动机的物理学基础. 1821 年,法拉第的“电动机”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应用前 景. 1834 年,德国物理学家雅可比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 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2.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磁与电之 间的密切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发电机的物理学 基础. 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之后,1832 年法国电器制造商皮克希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1866 年,德国科技企业家西门 子制造出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能提供大的电流. 3.电磁学的研究为电信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原理,指出 了技术路线,于是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电视等技术相 继问世,迎来了电信的新时代.
【答案】
(1)电话、手机、局域网、城域网、复印机、
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 MP4 等. (2)QQ、UCTalker、MSN、Skype源有限,而且其使用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 性,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
1.温室效应失控 大量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增大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于二氧化碳对长波的辐射 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且像暖房的玻璃一样,只准太阳光的热 辐射进来,不让室内长波热辐射出去,使地球气温上升,这 种效应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失控使两极的冰雪融化,海 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使海水倒流入河流,从而使耕地 盐碱化.
电能可以集中生产,分散使用,便于传输和分配.第二,电 能便于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 人们能很方便地将机械能(水 能、风能、潮汐能等)、核能、内能、光能、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同时也很容易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机械能、化学 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 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多方面的需求. 第 三,电能便于实现快速、精确控制,能有效地促进生产过程 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优化方案】精品课件人教物理选修1-2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本章优化总结
知识网络构建
本 章 优 化 总 结
专题归纳整合章ຫໍສະໝຸດ 综合检测知识网络构建能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能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专题归纳整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不同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发展主线为: 蒸汽机→交通运输→生产力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电信的应用为标志,发 展主线为:电力科学→电力技术→电力、电信的 应用发展.
2.生产、技术、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工具机到蒸汽机的发明、 制造和改进,主要是靠工匠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工 艺技能.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 汽机,但有关蒸汽机和热力学的科学理论却是在 相隔半个世纪后才陆续建立起来.它们之间呈现 出“生产——技术——科学”的发展顺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到人类发明电动机,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到人类发明发电机,从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到人类发明无线电技术,新技术都是在新的自然 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创造出来的,然后才运用于 生产实践.这是一个“科学——技术——生产”的 清晰顺序. 总之,如果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是社会生 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最终促进了科 学的发展;那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已经 成为技术与生产的先导.
例
太阳能是天然的洁净能源,目前对太阳能
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 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集 B.核能更为有效 C.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
【精讲精析】
目前阳光聚集的问题已解决;核
能的利用与开发太阳能的技术不存在因果关系; 目前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 统.故应选C. 【答案】 C
知识网络构建
本 章 优 化 总 结
专题归纳整合章ຫໍສະໝຸດ 综合检测知识网络构建能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能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专题归纳整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不同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发展主线为: 蒸汽机→交通运输→生产力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电信的应用为标志,发 展主线为:电力科学→电力技术→电力、电信的 应用发展.
2.生产、技术、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工具机到蒸汽机的发明、 制造和改进,主要是靠工匠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工 艺技能.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 汽机,但有关蒸汽机和热力学的科学理论却是在 相隔半个世纪后才陆续建立起来.它们之间呈现 出“生产——技术——科学”的发展顺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到人类发明电动机,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到人类发明发电机,从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论 到人类发明无线电技术,新技术都是在新的自然 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创造出来的,然后才运用于 生产实践.这是一个“科学——技术——生产”的 清晰顺序. 总之,如果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是社会生 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最终促进了科 学的发展;那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已经 成为技术与生产的先导.
例
太阳能是天然的洁净能源,目前对太阳能
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 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集 B.核能更为有效 C.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
【精讲精析】
目前阳光聚集的问题已解决;核
能的利用与开发太阳能的技术不存在因果关系; 目前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 统.故应选C. 【答案】 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选修1-1课件:第四章 章末优化总结
[答案] D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麦克斯韦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化”,正确理解“均匀变化”“非均匀变化”“周期 性变化(振荡)”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 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答案:C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专题二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谱 1.自从 1888 年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时至今日,不仅证 明了光波是电磁波,而且证明了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等均是不同频率范 围内的电磁波.科学研究证明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目前人类通过各种方式已产生 或观测到的电磁波的最低频率为 f=10-2 Hz,其波长为地球半径的 5×103 倍;而电 磁波的最高频率为 f=1025 Hz,它是来自于宇宙的 γ 射线. 2.将电磁波按频率或波长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电磁波谱.在电磁波谱中,γ 射 线的波长最短,X 射线次之,后面依次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不 同频率的电磁波段有不同的用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电磁波谱的两端 还将不断扩展,电磁波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展.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是稳定的,选项 A 错.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并不是任何电场都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只有变化的电 场才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选项 B 错,C 对.电场和磁场并不总是相互联系着的, 例如,静止电荷周围只有静电场,静止磁体周围只有稳定的磁场.只有变化的电场 和变化的磁场才能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选项 D 错.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麦克斯韦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化”,正确理解“均匀变化”“非均匀变化”“周期 性变化(振荡)”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 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答案:C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专题二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谱 1.自从 1888 年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时至今日,不仅证 明了光波是电磁波,而且证明了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等均是不同频率范 围内的电磁波.科学研究证明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目前人类通过各种方式已产生 或观测到的电磁波的最低频率为 f=10-2 Hz,其波长为地球半径的 5×103 倍;而电 磁波的最高频率为 f=1025 Hz,它是来自于宇宙的 γ 射线. 2.将电磁波按频率或波长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电磁波谱.在电磁波谱中,γ 射 线的波长最短,X 射线次之,后面依次是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不 同频率的电磁波段有不同的用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电磁波谱的两端 还将不断扩展,电磁波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展.
人教版物理·选修1-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是稳定的,选项 A 错.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并不是任何电场都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只有变化的电 场才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选项 B 错,C 对.电场和磁场并不总是相互联系着的, 例如,静止电荷周围只有静电场,静止磁体周围只有稳定的磁场.只有变化的电场 和变化的磁场才能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选项 D 错.
高中物理选修课件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未来课件改进方向探讨
互动性增强
未来的课件可以更加注重互动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应用
可以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等,使课件更 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个性化教学探索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如分层 教学、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针对性习题训练
根据本章的知识点和学生 的学习情况,设计针对性 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所 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习题难度与层次性
合理设置习题的难度和层 次性,既有基础题也有提 高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
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后的课件更加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件优化需要教师不断学 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有助于促进教师的 专业发展。
02
课件内容优化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
将本章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 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概
困惑,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02
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借鉴他们
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03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研讨
利用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论坛等,与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和
研讨,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
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优化方案】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人教选修1-1
【精讲精析】 R1、R2起的作用是限流,防 止指示灯(氖泡)因电流过大而烧毁,S2是自动 控制温度开关,当温度低于70 ℃时自动闭合,
当温度高于80 ℃时又自动断开,使电饭煲处
于保温状态.由于R3的功率较大,因此R2> R3.由于开关S1必须当温度达到103 ℃时才自动 断开,而水的沸点只有100 ℃,因此用电饭煲
【精讲精析】 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均匀变 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是稳定的, 说法A错.同理,并不是任何电场都会在周围 空间产生磁场,说法B错.电场和磁场并不总 是相互联系着的,例如,静止电荷周围只有 静电场,静止磁体周围只有稳定的磁场.只 有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才能形成一个不 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说法D错. 【答案】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1 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的理解
麦克斯韦总结了人们对电磁规律的研究成果, 大胆预言了电磁场的存在,完整建立了电磁场 理论.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电场(磁场);周 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磁场)并由产生区域向远处传播.
例1 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 场 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C.任何变化的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 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栏目 导引
接通电源并按下S1后,黄灯熄而红灯亮,R3发 热,当温度达到80 ℃时,S2断开,当温度达 到103 ℃时饭熟,S1断开,当温度降到70 ℃以 下时,S2闭合,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由以上 描述可知R2______R3(填“<”、“=”或“>”), 若用电饭煲烧水时,直到水被烧干后S1才会 断开,试解释此现象.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是 (1)环境与生态要素: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社会要素: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3)经济要素: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2 关于沿海核电站.试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核电站要防止核泄漏,并且要处理好 核废料,以确保安全.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 污染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生物变异的机 制是________. (2)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 排放________.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知识体 Nhomakorabea构建热机的发 展与应用
出现背景 蒸汽机发明与改进
应用
内燃机诞应生用和发展
能源的开 发与利用
电力和电信的 发展与应用
电力的发 展和应用
电动机的发 明和应用 发电机的发 明和应用 现代电力系 统的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精讲精析】 “万能原动机”即新型蒸汽机 在全球范围大规模使用,真正使人类利用能 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技术的革命必然要导 致产业的革命,还会引发社会的经济政治变 革. ①人类的生活从以农业为基础转变为以工业 为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生产与 消费分离的市场经济.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答案为B. (3)大量排放热水,使近岸水域温度偏高,不 利于鱼类生存,且近岸水域放射性物质的浓 度明显高于海洋中其他区域,也会使鱼类绝 迹. 【答案】 (1)基因突变 (2)B (3)见精讲精析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是 (1)环境与生态要素: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社会要素: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3)经济要素: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2 关于沿海核电站.试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核电站要防止核泄漏,并且要处理好 核废料,以确保安全.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 污染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生物变异的机 制是________. (2)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 排放________.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知识体 Nhomakorabea构建热机的发 展与应用
出现背景 蒸汽机发明与改进
应用
内燃机诞应生用和发展
能源的开 发与利用
电力和电信的 发展与应用
电力的发 展和应用
电动机的发 明和应用 发电机的发 明和应用 现代电力系 统的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精讲精析】 “万能原动机”即新型蒸汽机 在全球范围大规模使用,真正使人类利用能 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技术的革命必然要导 致产业的革命,还会引发社会的经济政治变 革. ①人类的生活从以农业为基础转变为以工业 为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生产与 消费分离的市场经济.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答案为B. (3)大量排放热水,使近岸水域温度偏高,不 利于鱼类生存,且近岸水域放射性物质的浓 度明显高于海洋中其他区域,也会使鱼类绝 迹. 【答案】 (1)基因突变 (2)B (3)见精讲精析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背景
专题归纳整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发展主线 为:蒸汽机→交通运输→生产力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电信的应用为标志, 发展主线为:电力科学→电力技术→电力、电 信的应用发展.
【答案】
见精讲精析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利用面临两大危机:环境恶化和化石燃 料的耗竭.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物浓度上升,酸雨、烟雾增加.(2) 温室效应加重,全球气候变暖.(3)石油开采 和运输影响生态环境.
2.能源供应危机:能源的供应始终跟不上人类 对能源的需求,造成能源严重短缺,迫使人类 开发利用新能源.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 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 是一个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 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 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 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
排放________.
A.重金属 C.粉尘 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B.热水 D.废气
(3)观察近岸水域发现:鱼类几近绝迹,试解
【精讲精析】
(1)核反应过程中存在大量放
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α、β、γ等射线.如 果发生核泄漏,这些高强度、高能量的射线 照射生物体会诱发基因突变,使生物体发生 变异.故该空填基因突变.
(2)答案为B. (3)大量排放热水,使近岸水域温度偏高,不 利于鱼类生存,且近岸水域放射性物质的浓 度明显高于海洋中其他区域,也会使鱼类绝 迹.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
(1)基因突变
(2)B
(3)见精讲精析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是 (1)环境与生态要素: 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社会要素: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3)经济要素: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例2
关于沿海核电站.试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核电站要防止核泄漏,并且要处理好 核废料,以确保安全.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 污染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生物变异的机 制是________.
本章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构建
发明与改进 热机的发蒸汽机 应用 展与应用 诞生和发展 内燃机 应用 电动机的发 明和应用 发电机的发 电力的发 展和应用 明和应用 电力和电信的 现代电力系 能源的开 统的发展 发展与应用 发与利用 电报 电信的发电话 展与应用 无线电广播 电视 常规能源 能源 新能源 能源与可 酸雨 与能源利用有 持续发展 失控的温室效应 关的环境问题 热岛效应 可持续发展
消费分离的市场经济.
②人类生产活动的场所,从以农业和手工业 的分散的家庭生产为主转变为以集中的工厂 生产为主. ③人类的生产、生活从以农村为中心转到以 城市为中心,导致了人口的聚居和城市的发
展,并产生了服务业.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所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场工业革命的影 响是全球性的,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 的.
2.生产、技术、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工作机到蒸汽机的发 明、制造和改进,主要是靠工匠积累起来的经 验和工艺技能.18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具有实用 价值的蒸汽机,但有关蒸汽机和热力学的科学 理论却是在相隔半个世纪后才陆续建立起 来.它们之间呈现出“生产——技术——科学” 的发展顺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 效应到人类发明电动机,从法拉第发现电磁 感应定律到人类发明发电机,从麦克斯韦创
立电磁场理论到人类发明无线电技术,新技
术都是在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创造 出来的,然后才运用于生产实践.这是一个“
科学——技术——生产”的清晰顺序.
总之,如果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是社 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最终
促进了科学的发展;那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科学已经成为技术与生产的先导.
例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万能原动机”即新型蒸汽机
【精讲精析】
在全球范围大规模使用,真正使人类利用能 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技术的革命必然要导 致产业的革命,还会引发社会的经济政治变
革.
①人类的生活从以农业为基础转变为以工业 为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生产与
专题归纳整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发展主线 为:蒸汽机→交通运输→生产力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电信的应用为标志, 发展主线为:电力科学→电力技术→电力、电 信的应用发展.
【答案】
见精讲精析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利用面临两大危机:环境恶化和化石燃 料的耗竭.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 大气污染物浓度上升,酸雨、烟雾增加.(2) 温室效应加重,全球气候变暖.(3)石油开采 和运输影响生态环境.
2.能源供应危机:能源的供应始终跟不上人类 对能源的需求,造成能源严重短缺,迫使人类 开发利用新能源.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 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 是一个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 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 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 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
排放________.
A.重金属 C.粉尘 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B.热水 D.废气
(3)观察近岸水域发现:鱼类几近绝迹,试解
【精讲精析】
(1)核反应过程中存在大量放
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α、β、γ等射线.如 果发生核泄漏,这些高强度、高能量的射线 照射生物体会诱发基因突变,使生物体发生 变异.故该空填基因突变.
(2)答案为B. (3)大量排放热水,使近岸水域温度偏高,不 利于鱼类生存,且近岸水域放射性物质的浓 度明显高于海洋中其他区域,也会使鱼类绝 迹.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
(1)基因突变
(2)B
(3)见精讲精析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是 (1)环境与生态要素: 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社会要素: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3)经济要素: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
例2
关于沿海核电站.试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核电站要防止核泄漏,并且要处理好 核废料,以确保安全.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 污染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生物变异的机 制是________.
本章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构建
发明与改进 热机的发蒸汽机 应用 展与应用 诞生和发展 内燃机 应用 电动机的发 明和应用 发电机的发 电力的发 展和应用 明和应用 电力和电信的 现代电力系 能源的开 统的发展 发展与应用 发与利用 电报 电信的发电话 展与应用 无线电广播 电视 常规能源 能源 新能源 能源与可 酸雨 与能源利用有 持续发展 失控的温室效应 关的环境问题 热岛效应 可持续发展
消费分离的市场经济.
②人类生产活动的场所,从以农业和手工业 的分散的家庭生产为主转变为以集中的工厂 生产为主. ③人类的生产、生活从以农村为中心转到以 城市为中心,导致了人口的聚居和城市的发
展,并产生了服务业.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所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场工业革命的影 响是全球性的,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 的.
2.生产、技术、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工作机到蒸汽机的发 明、制造和改进,主要是靠工匠积累起来的经 验和工艺技能.18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具有实用 价值的蒸汽机,但有关蒸汽机和热力学的科学 理论却是在相隔半个世纪后才陆续建立起 来.它们之间呈现出“生产——技术——科学” 的发展顺序.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磁 效应到人类发明电动机,从法拉第发现电磁 感应定律到人类发明发电机,从麦克斯韦创
立电磁场理论到人类发明无线电技术,新技
术都是在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创造 出来的,然后才运用于生产实践.这是一个“
科学——技术——生产”的清晰顺序.
总之,如果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是社 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最终
促进了科学的发展;那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科学已经成为技术与生产的先导.
例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万能原动机”即新型蒸汽机
【精讲精析】
在全球范围大规模使用,真正使人类利用能 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技术的革命必然要导 致产业的革命,还会引发社会的经济政治变
革.
①人类的生活从以农业为基础转变为以工业 为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生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