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020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传播科技的发展,引发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也在不断突破中力求革新。
这是一个新旧媒体相互交织、竞相绽放的时代,借助传播科技,各媒体在探索中快步前行,展开了非零和博弈,受众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权,并且借势传播科技,摇身一变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者,实现了角色互换,集把关人、传播者、受众、评论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这就对职业传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要求在新时代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时代要求,主动对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紧跟媒体传播时代步伐,记录时代发展的脉搏。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新闻事件的主要传播者,起到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
基于网络新媒体时代,主动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发挥出新闻传播的时代之声。
一、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一)即时性以往新闻传播时,需对新闻稿件进行多步骤的审校,以保证新闻稿件的可靠性与可信度,但在一些突发事件出现时,新闻传播必须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保证新闻传播的即时性,避免社会中出现负面不良舆论,影响到公民言论的健康发展。
基于新媒体时代发展变化,新闻传播即时性得到很大改善,主流媒体采用5G技术与新型设备,直接构建“慢直播”通道,让用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展与变化,确保公民享有知情权与监督权,保证新闻传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新闻传播未来发展时,需对即时性进行不断优化,解答用户的猜疑与疑惑,确保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1]。
(二)碎片化在新媒体传播模式出现前,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固定不变,占据着传媒市场的主要份额,极大影响着社会舆论发展。
但在新媒体模式诞生后,新媒体模式依据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直接冲击着传统新闻传播行业。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受众逐渐分散,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受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与用户习惯的变化,标志着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新闻传播的变革。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传统媒体的衰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设备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受众数量减少,广告收入也在减少。
2.新媒体的崛起: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新媒体的崛起,包括网络新闻、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3.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增加:随着信息爆炸和个人需求多样化,人们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性也越来越高。
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新闻服务成为发展的趋势,新闻机构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内容。
4.社交化传播的兴起: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社交化,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评论和互动,形成为了庞大的社交媒体生态系统。
社交化传播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和更多的传播方式。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挪移化传播的加强:随着智能手机和挪移互联网的普及,挪移化传播将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主要趋势。
人们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挪移应用和挪移网站将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
2.多媒体融合的发展: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
新闻报导将更加生动形象,读者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
3.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新闻传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分析大数据,新闻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用于新闻写作和编辑,提高新闻报导的效率和质量。
4.跨界合作的加强: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包括与科技公司、社交媒体平台、教育机构等的合作。
新闻机构需要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当前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分析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过去,很多人的生活还停留在温饱的层面,对文化的需求并不急迫。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提高。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阅读、艺术等方式来愉悦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文化活动和产品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欢迎。
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过去,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种形式上,比如书籍、音乐、电影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化形式外,人们还开始追求新的文化体验和方式,比如网络文化、影视剧、音乐会、展览等。
这些新兴的文化形式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有些人喜欢读书,有些人喜欢听音乐,有些人喜欢看电影,有些人喜欢参加展览,每个人的文化需求都有所不同。
文化产业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满足每个人不同的文化需求。
针对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文化创作和生产。
文化产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来源。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为文化创作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条件和资源。
需要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和产品。
随着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浅谈新时期中国文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浅谈新时期中国文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内容摘要:中国文艺,指中国的文学艺术,涵盖了中国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如文学、建筑、民间艺术、饮食、服饰、影视等等。
凝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
是经过作家艺术家情象思维(用情感和形象进行思维)熔成观念形态的审美意象,再经过艺术载体的物质传达铸成审美艺象的艺术灵魂。
本文从我国新时期文艺现状、文艺的社会价值以及新时期中国需要新的一次文艺复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国文艺社会价值文艺复兴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现状近两年来, 文艺理论界就文艺学的现状、危机和出路等问题展开了严肃、有益的学科反思, 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但有些看法也值得商榷。
这里仅就涉及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基本估价的三种看法:一、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走的是“全盘西化”之路吗?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艺学的“主导范式”仅仅是“审美自律论”吗?三、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在走下坡路吗?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汲取、融合中国古代文论理论资源并进行现代转换的历程,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借鉴和吸收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文论传统相融合的历程, 也是伴随着民族命运的沉浮而艰难探索、曲折前进的历程。
经过百年的发展、革新、积累、创造, 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同于20世纪末之前可概括为“古典文论”传统的一个现代新传统。
这个现代新传统, 尤其在20世纪最后20多年即新时期以来获得了多元的、全方位的大发展, 它的异于古典传统之“新”, 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 尽管这一新传统本身也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以来文艺学所取得的诸多成果本。
第一, “文革”以后二十多年来, 我国的文艺理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达到的理论水平, 不仅远远超越了“文革”十年和新中国以来十七年, 而且也超越了20世纪前半期的几十年, 对此应当给予足够的估计和充分的肯定# 第二, 从80年代到90年代, 我国文艺学不存在所谓前高后低、在走下坡路的情况, 而是呈总体上升、稳步发展的态势。
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转型,新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特点1.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新媒体时代,信息形式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
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元的传播形式,如直播、微博、短视频等,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丰富多样。
2. 实时性和互动性新媒体可以实时发布和传播信息,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及时。
同时,新媒体平台还提供了讨论和互动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与新闻发布者互动,形成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的新闻传播形式。
3. 社交化传播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社交化。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快速分享新闻内容,形成传播网络,推动信息的快速扩散。
社交化传播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也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二、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正朝着移动化方向发展。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出现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新闻信息,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达效率和用户的阅读便利性。
2. 数据化新闻报道新媒体时代,数据化新闻报道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和阅读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服务。
同时,数据化的新闻报道也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呈现事实,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3. 多媒体融合新媒体时代,多媒体融合将成为新闻传播的趋势。
新闻报道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的组合,还可以运用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新闻呈现,提升用户体验和新闻报道的表现力。
4. 自媒体的兴起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传播者。
自媒体平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舞台,让更多的声音被传播出去。
然而,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和规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新闻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当今社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1 媒体多元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新闻信息,传媒平台也越来越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媒体形态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灵活和便捷。
1.2 信息快速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通过互联网,新闻可以实时传播到全球各地,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新闻信息。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新闻传播更加高效和迅捷。
1.3 用户个性化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用户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获取到个性化的新闻内容。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新闻传播媒体不断改进技术和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和定制化的阅读体验。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2.1 移动化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化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趋势。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新闻信息,移动端的新闻传播平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移动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形式。
2.2 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是新闻传播的未来趋势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媒体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运用,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传递信息。
多媒体融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丰富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的需求。
2.3 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新闻传播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推送和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媒体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
结论:新闻传播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媒体多元化、信息快速传播和用户个性化需求成为了当前的发展现状。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递新闻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媒体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也成为了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闻信息,从而使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
2. 互动性增强: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即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受众只能被动接受。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预到新闻传播中,形成为了互动性更强的新闻传播模式。
3. 实时性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新闻媒体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发布新闻,使得新闻传播的实时性得到了提高。
4. 虚假信息泛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假信息也随之泛滥。
有些人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导致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和监管。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挪移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挪移互联网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挪移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新闻媒体也会更加注重挪移端的发展。
2.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通过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3. 多媒体融合: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融合。
传统的文字报导将会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受众。
4. 用户参预度提升: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的参预度。
除了传统的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外,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票、互动直播等方式提高用户的参预度,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与受众互动。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方式所取代。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获取新闻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多样化和全球化。
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新闻事件可以迅速传播和扩散,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 媒体融合的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趋势。
传统媒体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移动应用来扩大传播范围,而新兴媒体则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4. 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也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兴趣的分析,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新闻内容。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
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新闻的自动摘要和翻译;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新闻推荐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将为新闻传播带来全新的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 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未来新闻传播中的内容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外,还将出现更多的音频、动画、互动图表等形式,以满足用户对多样化内容的需求。
4. 媒体伦理和责任的重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伦理和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新闻传播中,媒体将更加注重事实核实和真实性,避免虚假新闻的传播,同时也将更加关注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浅谈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化技术和网络资源,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媒介形态及运营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浅谈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带您一起探索这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涌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信息获取和传播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逐渐失去了其长期垄断的地位,而新兴的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其次,用户参与程度加深。
新媒体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直接参与到内容的创造与传播中。
再者,内容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使得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得以并存,大大丰富了信息的传播形式。
二、新媒体的未来趋势新媒体的未来发展展现出四个重要趋势。
首先是移动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未来新媒体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移动端的内容和用户体验,如推送服务、适配多种屏幕尺寸等。
其次是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新媒体的面貌,例如个性化推荐、智能搜索等将成为新媒体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再者是社交化。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未来新媒体将更加注重社区互动、用户参与和用户体验的建设。
最后是数字化。
随着5G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新媒体将进一步深化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
三、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挑战。
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使得其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扩大,其中需要应对的技术、法律、道德等问题也日益复杂。
对于从业者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引言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需求变化,新媒体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1.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些平台提供了用户生成内容和实时互动的功能,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和互动性更强。
2.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从而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
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用户可以轻松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参与社交媒体等,使得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
3. 多媒体内容的丰富化新媒体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传播,还包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传播。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视频、直播等形式在新媒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
4. 数据化管理和个性化推荐新媒体平台通过数据化管理,可以对用户的兴趣和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
这种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和服务。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 视频内容的主导地位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高,视频内容将成为新媒体的主导形式。
视频内容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未来,视频内容将在新媒体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2.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新媒体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用户可以与内容进行更加互动的体验,使得新媒体的传播更加生动和沉浸式。
3. AI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新媒体带来更多的创新。
通过AI技术,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同时,AI技术还可以用于内容的生成和推荐,提高新媒体的效率和质量。
浅谈新时期中国文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浅谈新时期中国文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内容摘要:中国文艺,指中国的文学艺术,涵盖了中国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如文学、建筑、民间艺术、饮食、服饰、影视等等。
凝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
是经过作家艺术家情象思维(用情感和形象进行思维)熔成观念形态的审美意象,再经过艺术载体的物质传达铸成审美艺象的艺术灵魂。
本文从我国新时期文艺现状、文艺的社会价值以及新时期中国需要新的一次文艺复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国文艺社会价值文艺复兴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现状近两年来, 文艺理论界就文艺学的现状、危机和出路等问题展开了严肃、有益的学科反思, 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但有些看法也值得商榷。
这里仅就涉及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基本估价的三种看法:一、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走的是“全盘西化”之路吗?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艺学的“主导范式”仅仅是“审美自律论”吗?三、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在走下坡路吗?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汲取、融合中国古代文论理论资源并进行现代转换的历程,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借鉴和吸收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文论传统相融合的历程, 也是伴随着民族命运的沉浮而艰难探索、曲折前进的历程。
经过百年的发展、革新、积累、创造, 中国文艺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同于20世纪末之前可概括为“古典文论”传统的一个现代新传统。
这个现代新传统, 尤其在20世纪最后20多年即新时期以来获得了多元的、全方位的大发展, 它的异于古典传统之“新”, 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 尽管这一新传统本身也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以来文艺学所取得的诸多成果本。
第一, “文革”以后二十多年来, 我国的文艺理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所达到的理论水平, 不仅远远超越了“文革”十年和新中国以来十七年, 而且也超越了20世纪前半期的几十年, 对此应当给予足够的估计和充分的肯定# 第二, 从80年代到90年代, 我国文艺学不存在所谓前高后低、在走下坡路的情况, 而是呈总体上升、稳步发展的态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传播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媒体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与新媒体如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相结合,使得新闻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2. 用户参与度增加: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性的增加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丰富和立体化。
3. 信息快速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新闻事件发生后,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和全面。
4.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体融合成为新闻传播的趋势之一。
传统媒体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而新媒体也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报道机会。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兴趣,媒体可以向用户推荐符合其需求的新闻内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2. 跨平台传播: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跨平台传播。
媒体将通过多种渠道如手机、电视、电脑等将新闻信息传递给用户,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
3. 深度报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更加关注深度报道和专业分析。
媒体将加大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力度,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深度的内容。
4. 融合创新:新闻传播将与其他领域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创新。
例如,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推荐;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真实感更强的新闻场景等。
5.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新闻传播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
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1. 新媒体的普及程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2. 新媒体的多样性:新媒体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形式。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互动、评论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播。
3. 新媒体的商业化:新媒体平台通过广告、付费内容等方式实现商业化运营,吸引了大量的广告主和商家投入。
同时,新媒体平台也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等手段提升广告效果,增加了商业价值。
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们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布内容,移动端用户量持续增长,移动支付、小程序等新技术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 视频化趋势:视频内容在新媒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快速获取信息和娱乐,视频直播也成为新媒体的热门形式。
未来,视频内容将进一步发展,VR、AR等技术的应用也将丰富用户体验。
3.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新媒体平台通过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为广告主提供更精准的营销服务。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4. 跨界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电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
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合作,共同推出创新的内容形式;新媒体平台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内容和商品的无缝连接;新媒体平台与文化艺术机构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开始向多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逐渐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模式。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获取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多样化呈现。
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
通过社交媒体,个体可以自由地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去中心化。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机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3. 数据新闻的兴起: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新闻成为了新闻传播的新趋势。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新闻机构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和观点。
同时,数据新闻也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深度。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将更加移动化。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新闻信息,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式。
移动化的新闻传播将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和便利性。
2. 个性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越来越个性化。
通过对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进行分析,新闻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推荐和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个性化的新闻传播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参与度。
3. 融合创新:未来的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融合创新。
传统的新闻机构将与科技公司、创业团队等合作,共同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
浅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在当今世界,文化和文化产业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值都处于相对高的数值,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日本文化产业规模在2000年就已经超过当年日本汽车工业的产值,占GDP的17%;而我们的近邻韩国在制定了文化发展5年计划后,文化产业也一跃成为其主导产业,其产值已达到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相比之下,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对文化和文化产业客观存在的“人强我弱”的局面的认识,从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旧体制、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视觉 、 感官享受到快乐 、 富、 丰 刺激 、 消遣 的感 受 ; 电视机 的普 的包容上 。几乎所有在西方 出现过的群众 文化形式都在中国 及 、网络信息的发展 ,使人的感性经验受到 了强烈 的图像 冲 出现过 。 把国外 的群众文化作 为 自己的重要文化资源 , 是中国 群众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击: 流行歌 曲把个别化 、 个体化 的情感体验变成 了光盘 、 磁带 后。 带动起广泛 的意义上 的社会心理的互 动。在 城市 , 人们工 第 二. 中国传统 民间文化在新时期 的转型 、 重建 、 发展 , 是
一 、
改 革开放后 。中国群众文化取得 了较快的发展 ,面貌焕然一 大众生 活的内容 。使之成 为新时期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 新。各种文化形态竞相进发 , 文化消费水平 日益提 高 , 文化需 部分 。 中国人非 常喜欢 的小品 、 如 相声等。 求 日趋多元等。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呈 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 主 4 群 众 文化 具 有 兼 容 性 .
百 家论 坛
对州
浅谈新 时期群 众文化 的特 点和发展趋势
张黎 明
山东省邹平县文化体育和旅 游事业发展局 2 6 0 5 20 摘要 :群 众文化这一古老的社会历 史文化现象几乎贯 穿 基 点 。 掘和利用 民族文化资源 , 用民族语言和风格 , 发 采 反映 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 史。 渗透于各个时代 、 各个民族的生活 现代 中华 民族的生存生 活实践 。随着中国大众 对文化意义追 西方群众文化队中国人 的诱惑力逐步衰退 , 中国人 生产活动之 中。 不同时期群众文化具有 不同的特征和作 用, 本 求 的升华 。 文分析 了新时期我 国群众文化的新特点和发展 趋势。 所 渴望 的是反映 自身生 活实践的文化。 一方面 , 中国群众文化 作 品重视在 民族文化中挖掘大量的优秀内容加以改造 ,使之 关 键 词 : 时期 , 众 文化 , 新 群 特征 , 展 发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传播渠道1.1 纸媒向数字媒体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媒的传播方式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
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将重心放在了网络媒体上,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传递新闻信息。
1.2 挪移互联网的兴起:挪移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手机APP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机构也纷纷推出挪移端的应用程序,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2.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机构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等数据,新闻机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新闻内容。
2.2 智能推荐算法的改进:智能推荐算法的不断改进也为个性化的新闻推送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智能推荐算法可以为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2.3 用户参预度的提升:个性化的新闻推送也促进了用户的参预度。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预到新闻传播中,与新闻机构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
三、媒体融合的趋势3.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了新闻传播的趋势。
新闻机构通过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多平台传播,提高新闻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
3.2 多媒体报导的兴起:多媒体报导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生动和直观。
新闻机构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递新闻,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呈现。
3.3 跨界合作的加强:新闻机构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也成为了发展趋势。
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精简版范文
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浅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现状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 媒体形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广播,新媒体涌现出了诸多媒体形式,如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
2. 用户参与度增加: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中,用户参与度大大提高。
3. 信息传播速度快: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更为迅速,用户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提升。
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发展将继续呈现以下趋势:1. 视频化: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直播的普及,使得视频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流形式之一。
视频内容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 移动化:随着智能方式的普及,移动终端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新媒体将更加关注移动用户的特点,提供更多移动端适配的媒体内容和服务。
3. 个性化定制:新媒体平台将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推荐算法和用户画像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服务。
4. 技术应用: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善新媒体的推荐系统、内容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新媒体平台将加大对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力度。
5. 跨界融合:新媒体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深度的融合,如与电子商务、旅游、教育等行业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用户的参与度和需求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样化的媒介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闻传播媒介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逐渐与新兴的网络媒体相结合,形成为了多媒体的新闻传播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挪移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2.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新闻的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参预者和创造者,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新闻信息。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事件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信息和观点。
3. 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新闻传播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全球。
国际新闻机构的崛起和新闻内容的跨国传播,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和发展趋势。
同时,跨国媒体合作和新闻信息的跨境传播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与新闻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与新闻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定制。
大数据分析可以匡助新闻机构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增强新闻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 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未来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将更加多元化,再也不局限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传统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可能会浮现更加创新的形式,如虚拟现实新闻、增强现实新闻等。
这些新的形式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新闻体验。
3. 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把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当做一部分重要的工作。
对于国家来说,人民群众是一个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党与国家对于群众文化的关注,不但是对于国家精神文明的重现,而且也是对于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创新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意义,然后阐述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对策。
标签:新形势;群众文化;创新;发展0 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新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就是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
而在群众文化中,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对于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是主要内容。
所以,对于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1 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的意义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与科学水平都在持续发展与提高,从而不但给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也给群众文化的创新带来了动力。
第二,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压力都能够得到缓解与释放,而且,他们也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然后也就能以更好地状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1]。
第三,虽然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创新与发展群众文化,能够推动文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不但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而且也能够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2 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趋势2.1 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群众文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后不但能够让人民群众在理性层面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也能够在艺术层面感受到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能够带着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精神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文化传播的新趋势作者:王一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摘要: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多样。
虽然在历史上受到过其他文明的冲击,但它依然在不断地融合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象。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我国文化传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方式的变更,内容上也不断更新完善。
在此,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文化传播所出现的新趋势,并结合实例展现我国当代文化传播多样化、消费化、娱乐化、全球化和产业化的特点。
关键词:文化传播;新趋势;消费主义化;娱乐化;产业化作者简介:王一淼(1988.4-),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江油市,中南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2截止2012年,中国已经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拥有2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世界第一。
然而,这些与文化相关的数据看似可观,但实际的文化保护却令人担忧。
想要更好地传播并保留中华文化,首先就得了解我国文化传播现今到底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一、文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最初,我国文化传播主要通过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使者和亲等等传统的方式。
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它们不仅会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千百年来前,孔子通过设立私学、广收门徒这种方式传播儒家文化,从而造就了儒家学说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的景象;历史上,鉴真的东渡、玄奘的两游、郑和下西洋这种人际传播渠道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重大推动力量。
除此之外,古代的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所熟知的公主和亲,都是两种文化的交融,也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今,人们除了通过教育来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利用许许多多新兴的传播工具来了解我国的文化,比如互联网、微博、手机新闻,甚至是旅游、广告以及影视作品中潜在的文化传播。
拜年从最初的登门拜年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我们感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潜移默化”。
互联网上发布的《舌尖上的中国》这一中国饮食文化纪录片可以因千万次的点击而广泛传播,微博上的文化新闻事件可以因无数的点击和转发而人人相传。
新的传播媒介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使得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
与此同时,传播者对传统媒介的利用也推动了文化传播。
比如电影,虽然它的出现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其受众队伍的壮大,它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以电影《画皮Ⅱ》为例,此片就潜在地传播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影片的核心剧情是“三惑五劫”,每个角色在“三惑”—命惑、情惑、心惑之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劫’的故事。
通过观影,观众不仅达到了休闲的目的,也可以感受到影片中对‘三惑五劫’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引发对人生更深刻的感悟。
这些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更频繁、更普遍地接触到我国文化。
二、文化传播目的的消费主义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逐渐消除了原有的崇尚节俭、积累的消费观念,开始向注重享乐、张扬人性的方向发展。
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逐步从生产转向消费,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文化传播随着也带有消费的色彩。
所谓消费文化就是指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各类与消费相关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作为文化的一种,消费文化的传播在当今都市生活中也变得不可或缺。
各大媒体传播媒介通过细致地揣摩和分析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特征,教导现代人如何爱生活、爱自己,围绕“身体”这一中心,将时装、美容、健身、减压一系列的内容表达出来。
由于消费文化的传播大多是为了商家产品的推销,因而文化传播的过程就不得不传播商家所认定的“美”的事物,从而解构我们对“美”的认知观念。
例如女性消费文化的传播,通过媒体的大肆传播,现代女性“美”的形象被定格在苗条的体态,没有皱纹的皮肤,大方得体的穿着,精致的妆容等等。
因此,女性消费者很容易被消费文化所展现的从内心到外在的体贴和细致所吸引,产生一种信任感。
各大媒体就这样强调了女性对自身外形的控制力量,也同时加强了对女性读者的控制。
于是,女性的“美丽”成为了当今消费文化传播中的一大主流。
同时,近年来,男性消费宣传的媒体也不断增加,传播中的男性也更加注重形象。
他们也开始习惯性的使用护肤品,比如减少创伤、消炎杀菌这“两个理由让他必须接受须后水”,而他们要保持健壮的体格是因为要有征服世界的力量,他们对服装的要求,对汽车的要求是成功和魅力的象征。
经过这一过程,人们发现想将这些让人心动的形容词变为自己所有,只有通过一个方式,那就是消费。
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不管是杂志、报纸还是电视、网站,都被贴上了“消费目的”这一标签,对“美”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成为了“读图时代”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播特征之一。
三、文化传播内容的娱乐化为了吸引受传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文化传播内容开始变得娱乐化。
与沉甸甸的内容,冷冰冰的说教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到轻松愉快的内容,从而解脱现实生活的沉闷和痛苦。
就电视文化传播而言,不论是真正的娱乐节目还是贴有说教标签的教育节目,甚至是新闻节目都逐渐以更娱乐、更轻松的姿态出现,以期达到传播的目的。
以《百家讲坛》为例,虽然这是一档以文化传播为内容的电视栏目,但它却不同于以往的讲座节目,而是依靠通俗化、娱乐化的特点成为家喻户晓的节目。
《百家讲坛》能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原因就在于它找到了最选择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播出方式,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
虽然它请到的嘉宾都是学识渊博的专家,但他们却不沉闷迂腐,而是善于表达。
他们的身份地位提高了信源可信度,同时他们的精彩讲演也确保了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但是,《百家讲坛》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其传播内容的娱乐性,它没有把传授知识当做简单的授课或是普通的讲述来处理,而是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把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再把故事讲给受众听。
当轻松的讲授配以图片、资料和话外音之后,这种娱乐化的传播方式就不难得到观众的喜爱了,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受众接受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这就确保了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面向部分精英阶层的“小众”,而是广泛的大众。
微矩理论指出,当网络发展到了社会化传播阶段的时候,传播的整体环境存在着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人人皆媒体的情绪化特点。
基于此,人们接受传播的概念、方向,开始实行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偏好习惯,而受众对于商业信息、品牌信息的解读,更多愿意从“感性立面”切入——单向的、教条式、简单枯燥的内容传播早已为人们所诟病和抛弃,文化传播内容的娱乐化也顺应而生。
四、文化传播影响的全球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文化传播的广泛程度是不同的,这除了受社会自身结构制约外,文化传播媒介起着直接作用。
虽然从盛唐开始,中国便以儒家文化为主要特征显现出强大的向心力,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成为当时东亚、东南亚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而且时至今日,历经千年的时光洗礼,儒家文化仍是日本、韩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当时文化传播的国家间交流还只存在个别地区,称不上全球化。
但是,网络的出现对促进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作为一个体系,网络具有整体性、协同性的属性,从而就决定了它能够将各个地区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同时又能将各种不同文化需求的网民聚集到一起的功能,文化信息输出便变得日益全球化。
不管是为外国人熟知的儒家先哲孔子、神奇的中国功夫还是因热播而打入美国、日本等国电视剧市场的《后宫甄嬛传》,都显示着我国文化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09年上半年,各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共举办千余场演出、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各类培训班注册学生2万多人次;影视放映超过1100场次;仅巴黎和首尔两家中国文化中心网站2008年的点击率就超过150万人次。
稳定、不间断的文化活动方便了当地公众,切实“把中国文化送到了家门口”,将我国文化传播触角扩展到了各国各地,形成全球化影响。
此外,北京奥运会也是我国文化传播全球化的一个极好证明,这次奥运会云集了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2万多名注册记者,8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王室成员莅临,还有110多个国家的政要出席,近50万名游客和观赛者前来,大规模的国际友人来到了中国体验中国生活和文化。
同时,奥运会开闭幕式在多国的转播也使得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
五、文化传播方向的产业化当今社会的文化传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从而形成了文化传播的产业化。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11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3479亿元,占GDP比重达2.85%;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94%增至2011年的2.85%,年平均增长23.35%。
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4569亿元,增加值达4022亿元,图书出版品种和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8.5%,总额和比重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止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8.5%,总额和比重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电影业、演艺业、动漫游戏业再到广告业,都是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良好结合。
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元素,是各个文化产业发展的丰沃土壤;同时,各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广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以网络游戏产业为例,它虽然是一种产业,但也承担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我国原创网络游戏中,以中国小说、历史、神话为题材的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二。
文化与产业的可以起到于无形之中传播文化的作用。
在网游《成吉思汗3》中,玩家可以通过参与去感受到那个大时代的义气豪情、金戈铁马,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