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的成长之看企业的发展战略
海尔战略分析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
1、多元化战略发展历程
本地专业化 本地多元化 多地多元化 跨国多元化
在冰箱领域获得中国第一后,海尔开始推行多元化战略。先后推 出了空调、洗衣机、冰柜等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策划你更为中国知名 企业。 之后海尔又从相关多元化走向不相关多元化,并伴随着一体化战 伴随着一体化战 略。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老新业务之间的相关程度呈正相关。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根据技术关联度和市场(用户、渠道和服务) 关联度衡量。经历了从高度相关,到中度相关,再到低度相关的过程。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销售国际化 海尔集团产品出口北美、拉美、欧盟、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 济区域共87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有62个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 30000个,营销信息中心10个。 质量国际化 是一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保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 ISO14001认证的家电集团,并获得了欧洲CE、EME,德国VDE、 GS、TUV,加拿大ESA,中东SSA、澳大利亚SAA等国际认证。海 尔在国内同行中首家通过欧盟EN45001认证,是中国第一家产品在国 内就可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 生产国际化 海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洲滚筒式、亚洲波轮式和美 洲搅拌式三种风格洗衣机的厂家。拥有自己合资设计公司并在北美、 非洲、日本等国家设立设计分部的企业。海尔除已在美国、印尼、菲 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设厂外,目前正在波兰、墨酉哥、沙特、 突尼斯等地建厂。
2、海尔的应对
张瑞敏给海尔集团设计了跨世纪的经营战略:“国 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在海尔看来 ,国际国内市场是互动的,现在国内市场只是国 际市场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确立自己的 战略指导思想不应由局部出发。 据此,海尔制定实施“三大一活一统一”的大集 团战略
海尔集团给我们的启示
海尔给我们的启示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一举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406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发展壮大的历程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做强主业,打造品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海尔集团自成立起,电冰箱一直是它的主业,用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话将就是一门心思做了8年冰箱,通过冰箱这个“独子”,海尔使品牌达到了家喻户晓,最终创造了中国白色家电的奇迹,然后海尔利用品牌优势推动多元化进程,使“独子”变为“长子”,现在已能生产绝大部分家电产品,并且多数产品居于国内前三甲。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做强主业,创造知名品牌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二公司的专业优势集中在隧道施工领域,尤其在长大隧道、软弱隧道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工艺、进度、质量等方面已跻身国内前列,因此公司适时提出了“独生子”战略,把隧道施工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在设备、资金、技术力量上加大投入,集中公司全力养好这个独生子,力争创出国内隧道施工知名品牌。
令人欣慰的是,在公司上下的努力下,出现了如秦岭隧道、雁门关隧道、深圳地铁、涪陵隧道等一批有影响、出信誉的工程项目,公司秦岭指挥部还在2002年10月创造了月掘进429.5米的人工钻爆法施工的全国最高纪录。
成绩固然可喜,然而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何利用手中的这些“王牌”打造出响当当的隧道施工品牌,然后运用手中的品牌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即搞好品牌运营,实现滚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课题。
同时,还应该明白“鸡蛋不能统统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做强主业、创出品牌后还要配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延伸经营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使隧道施工从“独生子”转变为“长子”,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启示之二:企业竞争最终反映在人才竞争上,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用好这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用人机制。
海尔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不断催生新人才的机制,通过“赛马”而非“相马”的办法,它使每个员工都能不断超越自己,更新自己,为企业的腾飞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才源泉。
海尔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在多元化战略下,海尔集团需要加强 品牌建设和维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 美誉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变化应对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海尔集团需要 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 场需求的变化。
资源整合挑战
资金整合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尔集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有 效整合资金资源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布局。
THANKS
感谢观看
1984年
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 厂成立。
1993年
海尔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首 家在A股上市的家电企业。
2018年
海尔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 名第440位。
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
01
02
03
04
冰箱、洗衣机、空调、 热水器等家电产品。
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解 决方案。
互联网家电、物联网技 术应用。
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 增值服务。
海尔集团应持续增加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 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具 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海尔在全球 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
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
提升了品牌价值
多元化战略使得海尔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得以提升,品牌价值 得到进一步彰显,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04
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内部管理挑战
组织结构调整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尔集 团需要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 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需求,确保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
综合案例分析——海尔的企业战略摘要: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着。
海尔的成功有目共睹,我们小组从战略分析到战略选择再到战略实施,最后对战略进行简要评价,综合分析海尔企业战略。
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海尔的高起点经营战略、多样化扩张战略、“先难后易”战略等问题,并对海尔领导人魅力及核心竞争力加以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课本相关理论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了海尔。
关键字:海尔环境分析核心能力战略张瑞敏组织结构一、战略分析——海尔企业外部环境及核心能力分析每个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企业内部以及在企业和它之外的环境要素之间都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通常,企业的活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正确地制定战略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战略之前,必须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从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和核心竞争力分析入手,(一)外部环境分析虽然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都处于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作业之中,但是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它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外部条件,本文采用PEST模型对海尔进行分析如下:1、政治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发达,可以说是政治局面稳定.我国现在十一五期间,极其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因此海尔企业生产的种种科技高新的产品会受到政策的优惠,面临这种政治环境,对海尔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2、经济环境这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高档品的需求也提升了,如空调,洗衣机,计算机,手机等,海尔也一样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海尔等国内企业面临更多国外企业竞争,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海尔应该合理的作出决策,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打败竞争对手,争取在百家争鸣的竞争环境中独占鳌头.3、技术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冰箱的无氟化,手机锂电池的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的普及,现在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发达了,而海尔是老品牌的公司,海尔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4、社会文化环境最近的几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相当的大,第一就是人口的剧增, ,要解决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导致了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与国外很廉价.第二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门就是公交车私家车,打电话用手机,洗衣服用洗衣机,用计算机看新闻等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海尔等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三点事价值观的改变,较以前的人,现在的人更舍得把钱花在使生活更舒适的产品上了,海尔家电的产品自然就更畅销了。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7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2011年)的全球化企业。
据欧睿国际统计,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同时,海尔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2011年12月15日,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公布2011年全球家电市场最新调查数据,海尔集团在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为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
在冰箱、洗衣机和酒柜的市场占有率连续蝉联全球第一的同时,冷柜的品牌和制造商零售份额也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至此,海尔集团同时拥有“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制造商、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全球酒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全球冷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共8项殊荣。
以下我将从海尔集团的公司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海尔集团的SWOT 三个方面来分析海尔集团的成功:一、公司战略规划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
26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第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第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
海尔集团三步曲战略案例
海尔集团的三部曲战略青岛海尔集团使我国家电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的领航企业。
从1984年两家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青岛冰箱总厂算起,海尔的成长用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话来总结,是执行了三部曲战略,即由品牌战略到多样化战略到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1984--- 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青岛冰箱总厂成立时,国内冰箱厂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
张瑞敏经过仔细分析市场后,毅然提出"创名牌、高起点"的战略,在收集和比较国外30多家企业的技术资料基础上,决定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为了培育职工严格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到厂不久,究责令将厂里生产的76台不合格的冰箱砸毁,并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
从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高于利润"、"只有一等品,没有二等品、三等品",就成了海尔人贯彻品牌战略的经营理念。
经过严格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1985年,以”青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就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冰箱类第一名,名牌战略初战告捷。
1989年,在其他冰箱因滞销而纷纷降价之际,海尔却给自己的冰箱提价12%,其销量反而上升。
此后,海尔的冰箱以及其他家电产品一直突出高速质量、优服务,从不低价促销。
二、1991----1998年:多样化战略阶段在创出名牌、实力壮大之后,张瑞敏认为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名牌而无规模,名牌将无法保持和发展。
于是,海尔逐步采用兼并收购的办法执行多样化战略。
1991年12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空调器厂;1995年7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进入洗衣机领域;1995年12月,收购武汉希宝实业60%的股权,成立武汉海尔公司,实现首次跨地域扩张;1997年3月,海尔出资60%与广东爱德集团合资组建顺得海尔公司;同年八月,合资成立莱阳海尔公司,进军小家电(比如电熨斗)市场。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
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
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
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一)、单一产品――电冰箱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
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
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
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
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
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
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
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海尔集团公司,1980年03月24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通讯器材、电子计算机及配件、普通机械、厨房用具、工业用机器人制造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希望能帮到你。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它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发展战略: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这是海尔集团初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国家的鼓励政策使得海尔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规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个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下个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使得逐步的确立海尔的目标。
观点:海尔创造了一个奇迹,从创立到发展走过了风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相信这种奇迹还会继续的保持下去。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开拓一个空荡的市场,主要是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经受更多的考验。
2.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采取一路纵队开拓国际市场4.网上销售—零距离销售—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海尔国际化的步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只不过海尔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向海外出口产品,达到提高海尔知名度的目的。
并且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首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当海尔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达到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时,则开始在当地建立工厂。
所以从1998年开始,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当地建厂,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招用当地人,并提出了“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策略。
同时,海尔还直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统一的自有品牌,这也是海尔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目标。
这样既实现了海尔创世界级名牌的目标,又有效规避了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海尔这种国际化的思路,拿张瑞敏的话说,就是“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
目前的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
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海尔的国际化在国人看来,似乎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海尔的国际化就没有遇到风险和困难。
在2002年和2003年,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独家发布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号称营业额全国最大(2003年达806亿元)的海尔无论百强还是十强都榜上无名。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目录:1.海尔集团简介 (2)2.海尔发展过程及战略 (3)(一)名牌发展战略 (3)(二)多元化产品战略 (5)(三)国际化发展战略 (8)(四)全球化品牌战略 (10)3. 关于海尔战略计划的辅助计划——持续创新 (11)彭怡11人力海尔集团简介海尔前身是青岛冰箱,在1984年,工厂亏损147万元,员工的集体意识薄弱,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导致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都很低。
从1984年张瑞敏接手后引后至今,二十多年来海尔已经发展为一个集科、工、贸、金融为一体的国际著名品牌。
张瑞敏先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更新和提高生产技术,同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为海尔精神,重新塑造海尔形象,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服务,有信誉的品牌形象。
经过改造之后的海尔发展突飞猛进。
1988获得的国家质量奖是中国冰箱史的一枚金牌,进入中国工业企业500强。
1990获得中国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并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同时也获得中国家电唯一驰名商标。
199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
1996年,位于全国500强企业的前三十位,无形资产达77亿元;同年,海尔还获得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这是亚洲第一家获得该荣誉的家电公司。
1998年,销售收入突破162亿元,拥有1700多项专利,是中国申报专利最多的企业;同时,海也尔产品出口到87个国家地区,。
2000年,在美国的海尔大厦建成后,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
2010年,海尔营业额达1180亿元,产品出口到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及地区,销售网点遍布全球。
企业发展过程及战略(一)名牌发展战略(1984~1991):背景:当时国内电冰箱企业已逾百家,部分产品冠以“部优”,极具有竞争力,并且,进口冰箱已经充斥市场。
尽管市场上冰箱产品很多,但名牌或几乎都是洋货而国内市场尚未形成中国名牌冰箱。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管理分析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邹柄畏 200911035007 海尔集团可以说是中国家电业的一个奇迹,也是很多中国人的骄傲。
它成立于1984年,成立27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引领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达到1354亿元的全球化公司,很多年来,稳居中国500强的前列。
现在海尔已经荣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且被美国《新闻周刊》评委全球十大创新品牌。
海尔的成功不是偶然,其在战略管理中特殊性,前瞻性和正确性是非常值得现在的企业所学习的。
下面我就懂环境分析和公司战略等几个方面对海尔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1宏观环境 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以及相关的战略的制定是和其所在的宏观环境是离不开的。
海尔面民的宏观环境同时存在着机会,但也存在很大的威胁。
首先,从国家法律政策的方面来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和扶持国家民族企业的发展,自海尔1984年创立以来,一路上得到了国家法律政策极大的鼓励。
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不仅促进海尔加大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而且同时也激发了海尔的国际化扩张的思想。
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印象,全国经济小幅度衰退,但国务院适中把“民生”问题放在了首位,斥资4万亿以扩大内需,其中“家电下乡”的政策更是让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白色家电”产业大受其利。
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2008年,白色家电产业也并没有停下奔跑的步伐。
然后,从社会文化的方面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的增加,这种增加一方面使以前没有能力购置家电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另一方面也使比较富裕的家庭加速了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人们不再满足于家电带来的必要的功能,而很多很看重附加的价值,比如外观和环保性能的问题。
于是,很多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都穿上了漂亮的外表,而且上面都贴上了国家部分检测的节能环保的等级,以便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做参考。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
海 尔 品 牌 价 值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单位:亿元人民币
与世界第一家电品牌的差距
单位:亿美元
550 450 350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走势
(新华社发布)
489
460
450 400 350 300 250
413.11
红塔山320
266
250
185. 26
200 150 100 50 0 海尔 GE 59.3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 略的整合
海尔概况
•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 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 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多年稳居中国 企业500强前列。27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 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 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 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在位要受控 升迁靠竞争 届满要轮流 末尾要淘汰 多种形式考核激励分配机制
5/18
第一阶段
• 名牌战略阶段(1984一1991年),在“要做 就做最好的”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 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 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OEC管理”:与名牌战略相契合的 人力资源战略
有关冰箱的故事。。
• 1985年5月,受命于危难的青岛电冰箱厂长张瑞敏,面临 的市场形势是严峻的。当时海尔在规模、品牌方面都是绝 对的劣势,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呢?只能靠质量。 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 是废品”,于是也就有了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精细化” 管理办法,达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的要求。从理 念的提出到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动遵循的原则和 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正是由于过去许多职工不能真正理 解,更难以自觉接受质量理念,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 户投诉不断。张瑞敏强烈意识到:理念问题解决不了,靠 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于是有了张瑞敏果断推 出“砸冰箱”事件。
海尔战略分析
《战略管理》课程论文题目“海尔”战略分析1 引言1.1“海尔”简单介绍“真诚到永远”——海尔,这是海尔的形象宣言,也是海尔企业形象深入人心的一句话。
它于1984在中国青岛创立,经过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2002年以来,“海尔”价值连续9 855.26亿元年以来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名单,50中国有5家企业上榜,海尔集团排名第28位,是唯一上榜家电品牌。
它发展的脚步一直在不断前进,从开始只单干“冰箱”一个产品,到走“多元化”战略,先是进入其他不同的家电行业,再到进入甚至完全陌生的金融和医药行业,近几年更是走“国际化”道路,再到现在的“全球品牌化”道路。
如今的“海尔”扩展为一个横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PC 等)、各种小家电以及制药、生物工程、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多部门公司。
但是由现状看来“海尔”的发展的脚步并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在很多方面都遇到了瓶颈。
例如:它打开国外市场的路十分艰辛,因为很难让国外人建立起对“海尔”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而且它的技术在更具有竞争性的国际市场几乎没有优势可言。
所以它在国外的销售业绩不是很理想。
如今偌大的一个“海尔”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走下去呢?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1一般宏观环境对于宏观环境,基于“PEST”进行分析1)政治和法律因素:国内:对于“海尔”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方面是很多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对于产品的研发的征收增值税时的税率优惠和对于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等这一系列扶持的政策。
但是在法律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对此的相关法规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所以市场动荡,存在很多不规则的方面,如此的市场环境会影响“海尔”的稳步发展;二是对专利保护方面,虽有相关的立法,但是实施的效果却很差,因而产品很多被盗版和进行复制,也就是当下很流行的“山寨版”这一说,这对“海尔”来说就意味着很大的一笔损失。
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企业文化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海尔一直致力于构建和传承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下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标准格式文本:一、企业使命海尔的使命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产品,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我们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二、核心价值观1. 创新:海尔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我们相信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顾客至上:海尔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努力超越客户期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团队合作:海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相信团队的力量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们鼓励员工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实现个人和公司的目标。
4. 诚信:海尔坚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准则。
我们认为诚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也是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建立信任的关键。
三、企业愿景海尔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受信赖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创新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赢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四、企业战略1. 技术创新:海尔将继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我们将不断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 国际化发展:海尔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
我们将加强全球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3. 品牌建设:海尔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将通过广告宣传、赞助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4. 人才培养:海尔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
我们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企业责任海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
我们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采取环保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企业文化一、概述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家电创造企业,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家电产品。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海尔向来秉持着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架构以及企业发展战略。
二、核心价值观1. 客户至上:海尔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以满足客户的期望为己任。
公司注重市场调研,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 创新驱动:海尔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进步。
公司设立了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3. 团队合作:海尔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认为惟独通过团队的协作和努力,才干实现更大的成就。
公司通过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4. 诚信守约:海尔坚持诚信守约的原则,始终以诚信为基石进行商业活动。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员工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
三、组织架构海尔采用平面化组织架构,以便于信息流通和决策的快速执行。
公司将组织划分为多个业务单元,每一个业务单元由一位总经理负责,直接向CEO汇报。
此外,海尔还设立了研发、生产、市场、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以支持各业务单元的运作。
四、企业发展战略1. 国际化战略:海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建立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
2. 服务创新战略:海尔注重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品牌建设战略:海尔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品牌形象,通过大力投入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司注重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提升产品的品质和设计水平。
4. 人材培养战略:海尔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成长,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
海尔企业发展的战略
一、发展战略1、一体化战略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一元化战略。
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3、并购战略海尔集团的迅速成长是与它的资本扩张战略分不开的。
它先后通过资产重组,控股联营,损数额5.5亿元的18个企业,资产15.2亿元,约15000;段,,投入资金进行全盘改造,成立了一个新的微波电器厂;1991-1995年是第二阶段,青岛电冰箱总厂在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冷柜厂、冷凝器厂后,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并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尔的成长之看企业的发展战略一、海尔的成长之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是在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以年均递增78的发展速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目前海尔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络。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长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
根据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
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二、海尔的发展战略(一)海尔的名牌战略。
名牌的核心一方面是优越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
在1984年到1991年海尔一心抓质量管理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
海尔对管理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好比放在斜坡上的球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要使小球不下滑就需对小球有个止动力但仅有止动力只能使小球维持原来的高度。
而唯有打破平衡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
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法。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
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1、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技术和高质量开创名牌。
同时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名牌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承受能力。
海尔的科研人员一直坚持这种观念:要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策略。
海尔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依照消费者的需要把整体产品市场分为若干个细分子市场。
例如地域细分方案按北方、南方、农村、沿海划分海尔根据各自特点设计了大冷冻能力冰箱、宽气候带冰箱、无霜冰箱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
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了海尔国际星际服务一条龙服务;从产品开发制造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通过市场回访又反馈到产品开发中形成一条良性的服务循环链真正做到了;用海尔产品解除用户烦恼到零;。
如今海尔人已形成共识:产品的返修率哪怕事千分之一对一个用户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所以生产全过程均按国际ISO9001标准要求操作。
3、积极开拓和培育名牌市场。
海尔培育名牌产品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是海尔名牌战略决策中的关键。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海尔才愿意投入巨资开拓市场培育市场。
积极稳步扩大产量、海尔每年都花费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产品广告以;海尔中国造;树立民族形象。
同时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制作了以;海尔兄弟;助人为乐为主题的106集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它启动了无数孩子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在儿童心里树立了;海尔;的良好形象。
人们对;海尔兄弟;智慧认同的同时也对海尔企业文化产生了良好印象为树立百年打下基础。
4、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
海尔在名牌产品创立之后居安思危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力实现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稳固、强大。
强化内在支撑力:一是在经营理念上。
根据张瑞敏的建议海尔的高层管理者都在研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重温毛泽东在1944年的;小胜即骄大胜更骄一次又一次吃亏;和黄炎培的;极胜而衰;的教诲。
为此张瑞敏提出了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二是在管理上。
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认真搞好名牌产品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在超前决策上。
海尔的每个事业部(分)都成立了创新评审委员会每个季度评出职工创新奖重奖那些在生产和技术上又突出贡献的人。
使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风格在市场上占先机领先一步时刻瞄准市场需求变化超前决策、超前行动;四是在规模效益上。
名牌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就失去了生命力、竞争力、承受力。
海尔靠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来发展规模经济扩大名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创造出名牌产品的规模效益。
(二)海尔的多化战略。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化战略。
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
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
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
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从相关多化到不相关多化。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
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转变。
在多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
(三)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从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
海尔国际化的标志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国际化。
生产的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二是营销国际化。
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络与售后服务络来为企业的名牌产品服务;三是产品国际化。
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在实际运作中海尔运用了;先难后易;、;出口创牌而不单纯创汇;的国际化战略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其实海尔还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开始了国际化的起步它从德国引进了技术反过来向德国出口产品靠的不是低而是靠当地消费者对的认同目的不仅是为了创汇同时还为了在国际上创造驰名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
;先难后易;的意义在于: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执世界经济发展之牛耳的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易如反掌地进入发展中国家。
而在国外建时却又先易后难1996年开始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投资建而其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经过在发展中国家的;试点;取得经验以后便于1999年在美国南卡州设立了一个工在洛杉矶设立设计中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在纽约设立营销中心。
海尔的目标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即让世界上每一个海尔的用户都感觉到海尔是;自己;的海尔而不是[FS:AGE];中国青岛;的海尔设在中国的总部也不再仅仅是向全世界出口的一个产品基地。
国际化的海尔是三位一体的海尔(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是一个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的海尔。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着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
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
2001年海尔实现出口创汇亿美在连续两年翻番的基础上增长50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四)海尔的资本运营战略。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海尔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19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亿19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亿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
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其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
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更大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投资者、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海尔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
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较好管理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一旦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市场就能获得新生。
海尔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8~1990年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
青岛电冰箱总通过与德国利渤海尔合资引起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到1985年6月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四星级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
1988年青岛电冰箱总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改造为微波电器通过向微波电器资金引进生产设备其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1991~1994年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
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1995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公司。
海尔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在输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对人的管理为重中之重使企业获得了超常发展: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
其国内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
国际商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数量已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95%占进口总量的61%。
在此基础上19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可怕的海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