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产生的。
2、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了在振动,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跳动说明了在振动,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人说话时在振动,波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在发出声音。
3、、、都可以发声。
注:物体发声时一定在,停止后不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传播。
2、介质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和物质。
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即:v固v液v气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3、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2)4、回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中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回来。
(1)人耳可以区分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是。
s声=(2)回声原理:s =12练习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声B.两声C.三声D.四声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5.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 声音被手挡住了B . 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6.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在6s后听到经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和汽艇间的距离是多少米?9.海面的船上站着一个人,在海面下150m处发出一次响声后,此人在海面上很快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间隔0.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求海底的深度。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的主要特征。
3.了解声音的应用领域。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过程2.声音的传播特征3.声音的应用领域三、学习导引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对我们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学习流程1. 声音的产生过程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以下是声音的产生过程:步骤一:物体振动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振动,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薄的变化。
步骤二:压缩和稀薄的传播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会受到压缩和稀薄的作用,形成一个声波,从物体的振动点向四周传播。
步骤三:声音传播声波在媒介(通常是空气)中传递。
当声波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空气分子的挤压和稀薄而振动,这些振动信息会通过听觉神经传到我们的大脑,从而形成听觉的感知。
2. 声音的传播特征声音传播具有以下特征:1. 声速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通常是每秒343米。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2. 声波声音传播的方式是通过声波进行的。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频率和振幅。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
3. 声强声强是指声音传播过程中能量的强弱程度。
声强与声音的振幅和距离有关,一般用分贝(dB)来表示。
3. 声音的应用领域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1. 音乐音乐是声音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组合,创造出美妙的乐曲。
2. 通讯声音在通讯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电话、对讲机、广播等设备都以声音作为信息的传递媒介。
3. 语言人类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和表达。
声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医学声音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听取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声音,从而进行诊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波的传播方式3.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4.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进修a.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
b.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c.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传播更快更遥,因为这些介质的分子更密集,能够更好地传递震动。
而在空气中,声波传播距离较短,容易被阻挡或衰减。
d.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语音识别等。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声音技术。
3.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b. 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c. 举例说明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声音现象,分析声音传播的原因。
五、延伸阅读1. 《声音的奥秘》2. 《声音科学》六、导学反馈1. 学生通过作业展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学生根据延伸阅读内容,拓展对声音科学的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四章 声现象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39第四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课堂导学]一、声音的产生 自学课本75—76页内容,完成:实验现象分析:(1)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拨动张紧的橡皮筋;(3)用鼓槌敲鼓,再用手按住鼓面。
结论:声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
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二、声音传播的条件 自学课本77页内容,完成:实验现象分析:(1)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请另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端;(2)用细棍轻轻敲击玻璃鱼缸的外壁,水中的鱼立即受惊游动;(3)阅读教材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 自学课本77—78页内容,完成:1.振动的物体使它附近的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状态,并向远方扩张,形成______.声波传到人耳中,引起_____振动,再经过其它组织刺激___________,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______.2.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_____(相同/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会受到______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______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课堂导练] 典题精析,共享思维心路。
1.如图1甲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
如图1乙,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笛子内_____振动引起的。
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啾啾”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3.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两个人能在相距不太远的地方用它通话,说明( )A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 .声音是通过钢线传播的C .只有钢线和纸盒子组合在一起才能传播声音D .以上说法都不对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四章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二、导学过程:1、探究声音的产生:(身边物品):用纸张、橡皮筋、塑料尺、喉咙进行发声实验。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总结:声音是产生的。
2、声源:3、声音的传播:(1)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传声呢?(2)演示实验:真空铃。
(参阅课本:逐渐抽出空气听到手机铃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空气被抽完(能/不能)听到声音(3)总结:、、都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
4、人耳怎样听到声音:(1)你知道声波怎样产生的吗?(2)参照教材78页,介绍人耳结构并说明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3)对照声速表,声音传播速度受什么影响?常温空气中声速: m/s(4)打雷时为何总先看见闪电之后才听到雷声呢?5:回声:声音不但可以传播,遇到障碍物时还会,两个声音相隔 s以上,人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
三、目标检测:(1)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它靠_________传播。
(2)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成语“隔墙有耳”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递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4)一人面对悬崖喊一声1.2秒后听到回声,则悬崖距人多远?四、反思:。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3.了解回声,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和骨传导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打交道的声音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理念。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第26—31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预习案】(一)声音的产生1.通过观察发声的情景,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2、在生活中哪些实例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请各举一例.)(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一样2.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3.什么叫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2、什么是骨传导\【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1.进行课本P27“想想做做”的实验,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1)当你发声时,用手触摸颈前喉头部分,有什么感觉(2)当你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嗡嗡作响,同时看到橡皮筋发生什么现象结论:2.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音叉在振动呢(【针对练习】1.以下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触摸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发现机身在振动B.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D.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通话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会_________,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铃声会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入与导学1. 导入•引入音乐或其他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存在。
2. 导学•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二、声音的产生1. 声音的产生方式•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举例说明。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并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 声音的三要素•高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与声源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媒介•提问:声音可以传播的媒介有哪些?2. 声音的传播方式•答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 声音传播的特点•声音是横波,会沿着传播方向振动,所以声音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四、实践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2. 实验材料•长木棍、铃铛、手机、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将铃铛系在一端木棍的一头。
2.两人分别拿着木棍的两头,其中一人敲击铃铛。
3.另一人用手机计时器计算敲击铃铛的时间和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4.根据时间差和木棍长的比例计算声音传播的速度。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方式。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方式、产生原理和传播特点。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的。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注意:以上文档为模拟输出,仅供参考。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篇1【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后题,以备上时展示和质疑。
【学法指导】采用下搜集资料,上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前自主学习、挑战自我】请同学们阅读本P12---1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先观察12页图片,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吹,使管子里的发生。
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一样的声音。
5、做P14探究:(1)、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6、认真观察14页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
(1)、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方法是。
(3)该实验的结论是:不能传播声音7、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8、根据P15小资料,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体,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9、声速的大小不仅跟有关,还跟有关。
10、(牢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1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而被反射回的声音。
【合作探究、张扬个性】1、(先看1.1—5图)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回答:。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全文。
三、合作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橡皮筋实验:和小组共同完成。
一人拉紧橡皮筋,一人拨动。
a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b当橡皮筋振动停止还能听到声音吗?(2)刻度尺实验:自己完成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三分之一用手压在桌面上,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
a能听到声音吗?尺子处于什么状态?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3)敲击桌子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a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b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c.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小结:声音使物体————发出的,————停止,物体————就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能听到彼此说话, 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 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只能用无线电交谈?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
————、————、————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三)声速认真阅读观察P30小资料,完成:一般情况下————传播声音的速度快,其次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V=————m/s,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有关。
三、你的收获或疑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声的产生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速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预习检测: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课内探究知识点一声的产生看:课本P12图1.1-1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
做: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让其发声,观察思;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小组代表回答;声音是由,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观演示实验,思,下面声音分别是哪些物体振动发出的?跟踪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说话时在振动;敲锣时锣面在。
2.(河北中考)黄河大合唱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发声体分别是、、。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介质合作实验,思考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的。
1.同桌合作:耳朵贴桌子,敲击听;土电话两人说话。
2.同桌间说话小组总结:、、都能传声。
如果在真空中我们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呢?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叫,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方式演示实验:总结:声以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
跟踪练习:1.(南京中考)能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水声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知识点三声速仔细阅读课本P15小资料,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传播中的声音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问题1.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有何不同?3. 什么是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4. 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设计实际应用?三、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至人耳,人耳接收到声音信号后产生听觉感知。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为1500m/s,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2. 声音的传播特点- 声音是横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声音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可能发生折射现象。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4. 声音的应用- 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设计声波雷达、超声波医学影像等实际应用。
四、教室练习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一声波从源头发出后经过1秒钟传播至接收器,求声音传播的距离。
2. 一束声波在水中传播时遇到边界发生反射,入射角为30°,求反射角度。
3. 当声波穿过一个小孔时发生衍射,若波长为0.1m,小孔直径为0.05m,求衍射角度。
4. 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设计一个可以检测车辆行驶速度的设备?五、拓展延伸1. 探究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2. 了解声音传播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共振现象。
3. 钻研声音在声学器械中的应用,如扬声器、麦克风等。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理解了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17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难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产生需要介质3、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新知探究】通过预习,完成下列各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说话时________在振动;敲鼓时_______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________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
3.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传来的,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比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就是因为在月球上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波。
5.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来表示。
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在气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m.7.(04山西)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深度是______m. 【合作探究】1、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2、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由此得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新的问题: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学生回顾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声音,比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歌声、人们的交谈声等等。
那么,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2. 目标明确: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就会产生声波,从而形成声音。
例如,当我们弹奏吉他时,琴弦的震动就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影响声音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方向。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速度等特性。
频率越高的声音,听觉上就越尖锐;振幅越大的声音,听觉上就越响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 案例一:电视机的声音为什么是从扬声器传出来的?解析:电视机中的扬声器接收到电视机内部的电信号,通过震动产生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这就是声音的传播过程,由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再通过扬声器传播出来。
2. 案例二:在水中传播的声音为什么听起来会不同于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解析:水和空气的密度不同,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因此,同一声源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时,听起来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这也说明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有影响。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1. 实验一:用橡皮筋和空罐制作简易的弹簧震动器,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
2. 实验二:在水中放置声源,比较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听觉效果。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声音传播实验方案,观察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规律。
第五部分: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了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加理解声音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速与什么有关。
2.用观察与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3.培养学生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声音是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_____传播的.3.声以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但不能传声。
4.声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5.一切体、体、体都能传声,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填大于或小于)。
二.合作探究6.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s”,我们的世界将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三.精讲点拨四.反思整合【达标检测】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4.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 __发生_.5.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6.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和的振动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7.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做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秒.9.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10.甲在足够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一声 B.最多声 C.3声 D.4声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1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13.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瞳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小瞳距雷电产生处大约()A.1500m B.17m C.1700m D.无法计算14.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方式;
3. 能够诠释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二、导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
3. 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三、导学步骤
1. 预习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在声音传播中会出现哪些现象?
2. 进修任务一: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当一个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下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3. 进修任务二:声音的传播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空气分子的碰撞传递的,传播速度约为343m/s。
-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更近。
- 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4. 进修任务三: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 声音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引起的。
- 声音传播的距离受到噪音、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声音衰减的现象。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方式,同时也进修了声音传播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加深对声音的理解,探索更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
概况:(课题、课时、目标、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27-31课时:1个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音的传播有特有的速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内容提要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时间 所需 资源 评价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 式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问 题、任务、活动、作业),用 什么方式表达呈现教师调控方式 ——需要教师 做什么以支持 学生学习环节一:情境导入 (5分钟) 1、 自然界中存在 着各式各样的声 2、 在生活和学习 中可以听到各式 各样的声音环节-:情境导入1、 学生们观看视频,听各式 各样的声音。
2、 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声音的 产生条件。
环节一:情境 导入1、创设情景: 我们听到的如 此优美的乐曲 及大千世界里 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又是 怎样传播的 呢?我们今天 就来学习《声 音的发生和传 播》。
(1)师: 声音是怎么产 生的呢? (2) 声音又是怎样多媒 体课件 (视频)环节二:探究发现(10分钟)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2、猜想其产生条件与什么有直接关系环节三:探究思考(12分钟)1、探究声首是如何传播2、传播声音需要什么条件环节二:探究发现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环节三:探究思考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如何传播的。
2经历观察的过程,体会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培养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自主学习】
1、体验发声
(1)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头位置感觉一下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
(2)用手敲击桌面发声,仔细观察桌面有何变化?如果看不清,在桌面上放细小泡沫塑料,然后再敲,会有什么现象?在桌面上放一杯水或一支笔后,敲击桌面发声又会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看清桌面上发生时的特征吗?
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要靠传播,一切、、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中不能传播。
4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
【课堂展示】
1、声音的产生
(1)观察图1.1-1,思考哪些物体在发声?它们发声时有哪些特征?交流后在课堂上展示。
(2)声是由物体产生的,人说话是振动,敲鼓时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在振动。
(3)你还知道那些发声现象?
(4)阅读教材P13知道声音的记录。
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挂在线上的乒乓球,会发现乒
乓球多次被弹开。
(1)这个实验表明
(2)在此试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声音的传播
(1)上课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
播。
(2)两位同学合作探究课本P14进行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声音
在中传播。
(3)诗句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4)演示实验1.1-4真空罩中的闹钟,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大小)此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5)思考1.1-5为什么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6)阅读P15页了解声波。
4、声速
分析声速小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2)哪几个声速比较,说明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比较表中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可得出一个一般规律中的声速>中的声速>中的声速。
【巩固提升】
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说话是振动。
2、声音要靠传播,介质是指、、。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中不能传声。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
声音在中传播最快,中传播最慢。
4、(09年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慢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6、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
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8、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
因为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归纳知识】
【趣味物理】
关于声现象的汉语成语
3.1 掩耳盗铃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掩:捂。
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盗铃铛。
《吕氏春秋·自知》记载:有一个人想把一口钟偷回家,但那口钟太大,背不动。
于是他就把那口钟砸烂,钟发出了响声,他怕别人听见,就用手把耳朵捂住。
人们称此为“掩耳盗钟”。
后世多说“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这个偷铃的人只注意到了在人耳处,且是在自己耳朵处减弱。
这样做,别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
很显然,是自欺欺人。
3.2 夜深人静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深夜了,人们都安静下来进入了梦乡。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深夜,工厂没有机器的轰隆声,农村没有鸡、狗、猫、鸭等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也听不到人们大声的喧哗声。
此时处在30dB~40dB的较理想休息和
睡眠的安静环境中,真可谓万籁俱寂。
3.3.震耳欲聋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震得人的耳朵都要聋了。
形容声音特别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并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震耳欲聋”的噪声环境当然就是130dB~150dB。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