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可

合集下载

赵献可妇科学术思想探讨

赵献可妇科学术思想探讨

10 8
W O R L D C H IN E SE M E D ICIN E
M ar . 200 7 , V ol. 2 , N o . 2
在其妇科理论之中。 如赵氏针对当时社会使用黄芬、 白 术作为安胎圣药的时弊, 指出“ 黄荃、 白术, 安胎之圣 药, 此二味恐胎前必不可缺乎? 曰: 未必然也。胎茎之 系于脾, 犹钟之系于梁也。若栋柱不固, 栋梁必挠。所 以安胎先固两肾, 使肾中和暖, 始脾有生气, 何必定以 白术、 黄荃为安胎耶 !凡腹中有热胎不安 , 固用凉药 ; 腹 中有寒胎不安, 必用温药, 此常法也。殊不知两肾中具 水火之源、 冲任之根, 胎元之所系, 甚要, 非白术、 黄荃 之所能安也。如肾中无水胎不安, 用六味地黄丸壮水; 肾中无火, 用八味地黄益火。 故调经当用杜仲、 续断、 阿 胶、 艾叶、 当归、 五味, 出入于六味、 八味汤中为捷径。 总 之, 一以贯之也’1。这一学术观点得到箫慎斋的高度 r[2 评价, 养葵不用等、 而以地黄饮加杜、 称“ 术, 续以补肾。 夫胎系于肾, 肾固则胎 自安 , 此补脾不如补 肾之要妙 也, 许学士内补丸已启其端, 赵氏从而发明之, 可谓决
非血也”7。 C 天癸为化生精血之气, 1 而非精血本身, 这和
王冰解释为“ 天真之气” 是一致的。说明属于天癸之阴 精, 是由天一之气化生, 天癸之来迟, 正是由于命门之 火( 阳气) 之未至, 天癸的去早, 亦正是由于命门之火早 衰。 肾与命门, 都属于生殖系统之范畴。 赵氏更明确地 说:“ 冲任起于胞中, 男子藏精, 女子系胞, 其间又恃一 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所以, 滋水更当养火, 甚有 干涸不通者, 虽曰火盛之极, 亦不宜以苦寒之药降火, 只宜大补其水。天一之源以养之使满, 满则溢, 万无有

略论明代命门三家学说_张宇鹏

略论明代命门三家学说_张宇鹏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5 ·
理 论 探 析
略 论 明 代 命门三家 学 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宇鹏
*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
摘 要: 明代命门学说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 其中以孙 一 奎、 赵 献 可、 张景 岳 三 家 的 理 论 最 为 完 善、 成 熟, 代
自金元之后, 中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宋 明理学的影响, 命门、 元气、 相火等理论也成为医家 竞相的热点话 题。 明代 很 多 医 家 的 著 作 中 都 论 及 命门, 如李时珍、 虞抟、 李梃等, 而其中以孙一奎、 赵 献可、 张景岳三家的理论最为完善、 成熟, 代表了命 中国中医 门研究的最高成就。三家思想各有不同, 研究院的 孟 庆 云 研究 员 曾 将之 分 别归纳 为“命门 ” 、 “君主命门” “水 火 命门” 动气 和 三 种 学说。如 此 命名确深得三家之要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 三家学说的学术特征。 1 “命门动气” 孙一奎的 说 孙一奎是命门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 首先着手 于命门理 论 的 总 结 与 提 炼 工 作, 创立“命门 动 气 ” 学说, 极 富 新 义,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 理 论 价 值。 此 后 的赵献可、 张景岳 所 阐 发 之 命门理 论, 也都是在孙 氏命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完成的。 , 孙一奎早年曾学儒, 喜 研《易 》 具 有 深厚 的 理 论 功 底, 尤其受 宋 明理学 的 影响 极 深。 因 此, 孙氏 , , “ 对理学太极理论 非 常重视 认 为 人 在 大 气 中, 亦 , 万物中一 物 尔, 故亦 具 此太 极 之 理 也 ” 并以太极 , 阴阳思想为基础 结合 了 一 些 道 家 的 思 想, 进一步 提出了命门 之“肾间 动 气 ” 即 人 身 之 太 极 的 理 论, 从而使命门成为超越五脏之上的人体生命之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了解一下中医发展简史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了解一下中医发展简史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了解一下中医发展简史中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及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中医学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医药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至公元16世纪,一直居于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

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的记载。

在周代,已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医学分科,并开始进行除虫、灭鼠、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活动。

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宏伟的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书中许多解剖、生理、病理学的认识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医学水平,其中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观点,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早10m多年。

1800年前写成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知识,书中记述的黄连治痢、常山截疟、麻黄治喘、海藻治瘿瘤、水银治疥疮等,是世界药物学上的最早记载。

公元2世纪时,华佗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录;他倡导的“五禽戏',成为体育疗法的先驱。

晋代葛洪研究炼丹术,著《抱朴子》,详记了无机物炼制金丹的过程和服用方法,应用了升华、蒸馏等制药法,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

公元659年,唐政府组织编写的《新修本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1247年)在法医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比欧洲最早的法医学著作还早35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大约在公元11世纪,古人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为“人工免疫'预防接种的发明开创了道路。

医学源流第一译文

医学源流第一译文

医学源流第一译文医之始,本岐黄,黄,黄帝也;岐,岐伯也。

君臣问答,以明经络、脏腑、运气、治疗之原,所以为医之祖。

虽《神农本草经》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药之理,仍始于《内经》也。

个人注解:中医之始祖为黄帝岐伯是不准确的。

由于清代考古不完善,故认为《素》《灵》二书为中医之始祖。

事实上,从远古传说伏羲制作九针到马王堆出土的《十一脉灸经》。

以及《汉书·艺文志》中的上古七家医来说。

皆是早于《内经》或者与《内经》的时期或相同时期。

故中医理论的形成也应该是早于《内经》的。

灵枢作,素问详,《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通谓之《内经》。

《汉书·文艺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是也。

医门此书,即业儒之五经也。

个人注解:现版《黄帝内经》是以王冰和史崧的合订版本,事实上史崧版本的《针经》是分为《灵枢》和《明堂》两部。

而《明堂》在宋元两朝交替之中,与针灸铜人不幸丢失,故后人只得《灵》《素》两部。

难经出,更洋洋。

洋洋,盛大也。

《难经》八十一章,多阐发《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即间有与《内经》不合者,其时去古未远,别有考据也。

秦越人,号扁鹊,战国人,著《难经》。

个人注解:《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补充了《内经》不足,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越汉季,有南阳,张机,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东汉人也。

著《伤寒杂病论》《金匮玉函经》。

个人注解:这里的《金匮玉函经》只是《伤寒杂病论》的一种传本而已,不应该作为仲圣的著作单独拿出来。

六经辨,圣道彰,《内经》详于针灸,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

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

个人注解:仲圣之法在于确定了中医的理法方药为治疗思维,继承前人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别裁,创立了六经辨证为辩证方法,此法统治了中医辩证法将近一千年之久。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

【中医各家学说】薛己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始也”。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生理病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 精气乃绝”。 生理关系:“阳化气,阴成形”。 病理关系:“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药理说明:“阳为气,阴为味”。 诊断原则:“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法则:“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一、发挥命门学说
学术思想
(一)命门有位无形,为人身之‚真君真 主‛ “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 之中,易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内经 曰,七节之旁,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门。 是谓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 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

“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 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 椎”。

张景岳认为:“精之与气,本自互生”。 “先天者,真一之气,气化于虚,因气化形, 此气自虚无中来;后天者,血气之气,气化于 谷,此气自调摄中来。此一形字,即精字也。 盖精为天一所生,有形之祖”。 “故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 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旺 矣”。 精气互生的理论根据是阴阳互根。
熟地山药山桂附子三治疗经验张景岳治疗阴阳虚损疾病辨阴阳水火而用左右归丸对于伤寒和其他杂病也多注意阴阳精气之不足娴熟运用求汗于血生气于精引火归精血形质是命门真阴的外在表象观形质之坏与不坏即真阴之伤与不伤因此治形即可以治真阴而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先务他说
薛己
生平著述
字新甫,号立斋,明代江苏苏州人。精通 内外妇儿各科。 著作: 《内科摘要》


唐王冰提出:“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

宋以后,哲学界出现了儒释道混合的理学,
理学家对阴阳的辩证关系提出很多精辟认识。 如一分为二,阴阳互根、动静相联等。

赵献可肾命理论比较研究_李如辉

赵献可肾命理论比较研究_李如辉

收稿日期:2010-03-27作者简介:李如辉(1963-),男,浙江苍南人,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

笔者在IgA 肾病的治疗中引入多靶点理论,采用激素、雷公藤多苷与中药辨证论治以及ACE I 类降压药等4个靶点联用,取得的了良好疗效,同时以足量激素治疗作为对照,观察发现其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副反应减少,究其机理:可能一方面与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药物合理联用后,单类药物的剂量相应减少从而其不良反应降低,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有关。

在饮食调理方面,强调因人因体质而异,每位患者都有自已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层次,其经济能力并不相同,故选择适合自已的生活保健方式和食疗非常重要,比如说,一般供薪阶层,让他们减少工作强度,每天选择自已的食谱,多吃虫草等并不容易实现。

因此,在患者自已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重视该疾病的不同时期及证侯特点,选择适合的长期治疗和食疗方案是最重要的。

从以上方面,可以发现:李顺民教授重视脾肾相关理论的临证思路在IgA 肾病的治疗中是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值得学习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Barratt J ,Feeha ll y J .IgA neph ropathy [J ].J Am SocN ephro,l2005,16:2088-2097.[2] L iLS ,Li u Z H.Ep i de m i ol ogic dat aof renal d i seasesfrom a s i ngleun i t i n Ch i n a :anal ysis based on 13519renal b i op si es[J].In t,2004,66(3):920-923.[3] 王洪图.内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88.[4] 聂莉芳.Ig A 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8):629-630.[5] D .Am ico G.Nat u ral h i s t ory of i d i opath i c IgA n ephrop athy :s pon seto m et hylpredn is olone an role of cli n ical and h istol og i calp rognos -ti c fact ors[J ].Am J K i dn ey D i s ,2000,36(2):227-237.[6] 辛包明.雷公藤多苷联合苯那普利治疗老年人蛋白尿[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64-165.[7] 杨兵.雷公藤多苷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7,19(5):997.[8] 张馨,鲍洁,唐政,等.三联疗法治疗Ig A 肾病尿检异常型疗效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3):209-214.专家论坛中华中医药学刊赵献可肾命理论比较研究李如辉(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摘 要: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5医贯6有关命门与肾的异同点,进而指出由5医贯6临床部分(卷之二至卷之六)未能体现及贯彻理论部分(卷之一)所揭示的命门与肾的种种区别,这似乎支持/命门与肾二者实一0的判断。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二、养生保健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4.养心莫善于寡欲。

木欲达之

木欲达之

胆火郁
《医贯》: “凡木郁乃少阳胆经半表半里之病。多呕酸吞 酸证。” “盖人身之胆木,乃甲木少阳之气,气尚柔嫩, 像草穿地始出而未伸。此时被寒风一郁,即 萎软抑遏而不能上伸,不上伸则下克脾土, 而金水并病矣”

木郁变证

木郁为诸郁之本,木有乘土和克金之化,化 火生风之变,同时可影响水液代谢而出现痰 结和饮停等。临床上常见肝郁脾虚、肝火犯 肺、气郁痰结和气滞饮停等木郁变证。从广 义上也属于木郁之病。

6.养阴疏肝为达


魏之绣《续名医类案· 心胃痛》:“此病外间多用四 磨、五香、六郁、逍遥,新病亦效,久服则杀人 矣。”“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 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 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统治胁痛、吞 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张山雷云:“此方调肝木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 是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其余皆柔润以驯其刚悍之 气,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

3.升发少阳为达

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佐柴胡以升春 生之气,令木气敷荣, 即《内经》木郁达之 之义”。
4.清肝泻火为达

李用粹《症治汇补》指出“故凡木郁不舒。 而气无所泄。火无所越。胀甚惧按者。又当 疏散升发以达之。不可过用降气。致木愈郁 而痛愈甚也”。
5.疏肝健脾为达
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医贯· 郁病论》:“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 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对于“木郁的看法”



1.将木郁视为肝郁 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倡五脏“本气自郁”论, 并首创“肝郁”之名。 五行之中,肝属木。《灵枢· 热病》“木者,肝也”, 《难经· 四十一难》“肝者东方木也”。《尚书· 洪范》 “木曰曲直”。“曲直”实指树木的生长形态,即枝 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从而引申为具有生长、 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以木象肝, 肝从木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多将木郁视为肝 郁。《吴医汇讲》:“夫木郁者,即肝郁也”

浅述河北中医学派的历史地位

浅述河北中医学派的历史地位

浅述河北中医学派的历史地位周计春河北中医学院医史文献教研室石家庄050200 摘要:本文在中医学派界定和划分等问题上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医经、经方、汇通均不当称为学派,前两者实属图书分类,后者当属医学发展的新领域,其下可分出不同的观点。

诸多学派可归纳为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四个大学派,相反相成。

河间学派包含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包含补土派、温补派。

河间、易水两大学派鼻祖刘完素、张元素均出自河北,刘完素最早对伤寒提出不同观点,是对伤寒的补充,也是温病学派的先驱;张元素完善了脏腑辨证,创新方、药理论,同样羽翼了伤寒。

河北是金元时期医学中心,河北中医学派在中医历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近代著名中西汇通医家张锡纯“衷中参西”的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树立典范。

纵观中医发展史,历代医家的学术争鸣催生了不同的学派。

学派在传承过程中,学派间学术存在着渗透、交叉与融合。

如此争鸣与融合,相反相成,使中医学的理论不断充实与完善,从而推动中医学向前发展。

河北历史上出现的河间、易水、补土等重要学派,对中医学理论和实践均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学派划分之我见学说众多,学派林立,是中医学发展的鲜明特点。

后世学者在中医学派研究上,针对学派划分存在不小的分歧。

㈠、学派划分概况关于学派的划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出:“医之门户始于金元”,倡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各成一派。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提出“四子大全”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医道之大全矣。

”认为学医应专主《内经》,再博观四子,医术才算全面。

这对后世学派划分有一定的影响。

后世学派划分可谓说法纷纭:民国时期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提出有刘河间学派、李东垣学派、张景岳学派、薛立斋学派、赵献可学派、李士材学派等;范行准先生在《中国医学史略》提出有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东垣学派、丹溪学派、折衷学派、服古学派、叛经学派等;《中医各家学说》二版教材提出有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四大学派,四版教材提出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热、汇通七大医学流派[1]13;而《中医各家学说》五版教材则又改为伤寒、河间、易水、丹溪、攻邪、温补、温病七个学派[2]。

治生者原生——赵献可《医贯》理论探析

治生者原生——赵献可《医贯》理论探析
… …
先 有火 会 .而后 精 聚 。男 女俱 以火 为 先 ,男女 俱 有精 ,男女 合 ,此 二 气交 聚 .然 后 成形 ,成 形 俱属 后 天矣 ” 梦遗 并 滑精 论 》 :“ 平 人 。《 说 凡
人 房 ,而 强 于 作 用 者 , 皆 此 相 火 充 其 力 也 ” 。 “ 火之 系 ,上 系于 心 为君 火 , 物 而 动 ,动 则 相 感
维普资讯
治 生 者 , = E 口 士 | :1 原 生
赵献 可 《 医贯 》理 论 探 析
7 0 0 宁夏 医学 院 马玉 芳 5 04
关键 词
赵 献 可 《 医贯 》 生命 与健 康
动 藏 于肝 肾之 间 的相 火 , 相两 火 协 同一致 , 君 精 卵结 合 并相 融 相搏 ,完成 “ 聚 ”的过 程 ,新 精 的生命 现象 胚 胎 就形 成 了 。 会一 精 聚一 胚 胎 , 火 构 成 了赵 氏生 命 形成 的假 说 ,它是 生命 的先 天

医 家 朱 丹 溪 在 《 致 余 论 ・相 火论 》中 言道 : 格
“ 非 此 火 不 能 生 物 , 人 非 此 火 不 能 有 生 ” 赵 天 。
氏深受 其影 响 ,树 立 了 以 “ ”为生 命动 力 之 火
源 , 为生 命之 根 的 观点 。他说 :“ 之所 重 先 火 余 天 之 火者 ,非第 火也 , 之 所立 命 也 ” 此 先 天 人 。
之 火就 是 人身 相 火 。 《 内经 十 二官 论 》 : 人 生 男女 交媾 之 时 , 说 “
身之 太极 。… …三 焦者 ,是 其 臣使 之官 ,禀
命 而行 ,周 流 于 五脏 六脏 之 间 而不 息 ,名 日相
火 。相 火者 ,言 如天 君无 为 而 治 ,宰 相代 天行 化 。 先 天 无形 之火 , 后 天有 形之 心 火 不 同。 此 与

赵献可

赵献可

说明三个问题
1、命门位于两肾各一寸五
分之间,自下数
上七节。 2、两肾有形属水,左为阴水,右为阳水,命 门无形之火,在两肾有形之中。 3、命门乃一身之太极,为人身之真君真主。
(二)命门对先后天的作用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宰先天之体 命门(元神)
先天无形之水 (元精) 真阴、真水 先天无形之火 (元气) 真阳、真火
八味丸水中补火 ②水沸之痰 有水之痰 白沫 六味丸滋水配火 阴虚火旺,使水沸腾 重浊
4郁证论治
①含义:“凡病多起于郁”
②病因病理:五郁相因为病,关键总关乎木郁。
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
③治疗:“一法代五法”
以逍遥散作为治疗木郁的主方,合左金丸、六味 地黄丸同用。

真水真火的关系 其一、见有火之有余是由于水亏,阴不制阳,而见 有相对火旺之象;水之有余,又是由于火亏,而见 阳虚阴盛的表现,这是因为阴阳 对立所决定的。 其二、真水真火,只是虑其不足,不必虑其有余, 因为命门真水真火是人体 生命活动能力的根源,是 先天之本,只虑其不足。 其三、水火之间,水为火之根,这是因为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因此,补火当于水中补火,使阴中求阳, 阴生阳长。
2血证
血证三因:①风寒暑湿燥火,外因也
②喜怒忧思恐,内因也
③跌扑闪朒、伤重瘀蓄,不内外因也
血证的两种病变:
1肾水干,真火上炎,血随火沸腾
2肾火衰,真水反盛,血无所依附而上泛 治疗: 阴虚血证 阳虚血证
宗旨:保火
六味丸 八味丸
3痰证
“痰之本,水也,源于肾”
①水泛之痰 无火之痰 火衰不能治水 纯是清水

4命门为人一身之主 他在《医贯· 内经十二官论》中说: “玩《内经》 注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 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 平等,不得独尊心之官 为主。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当为十一官 矣。”

从《医贯·咳嗽论》探讨赵献可学术思想

从《医贯·咳嗽论》探讨赵献可学术思想

赵献可是明代温补学派代表人 物之一 , 对薛 己的温补学 说
所 云 :风雨寒热 , “ 不得虚 , 不 能独伤 人。卒 然逢疾 风暴雨 而 邪
不病者 , 盖无虚 , 故邪不能独伤人 , 此必 因虚邪之风 , 与其身形两 虚相得 , 乃客其形” 。故赵氏用 药提倡用 “ 人参 、 黄芪、 甘草 以补 脾 , 桂枝以驱邪” 认为“ 兼 , 古人所 以制参苏饮 中必有 参 , 桂枝汤
散表邪 , 谓从 表 而入 , 表而 出” 从 。然赵 献可 认 为, 如 果系 形 “
气、 病气俱实者 , 汗而愈 。若 形气 、 气稍 虚者 , 以补脾 为 一 病 宜
主, 而佐以解表之 药” 。即所 谓 的“ 治肺而 治脾 , 则补其 母 不 虚
中医的五行相 生 相克 理论 。一 般 认 为, 相 生 ” 指金 生 “ 是 水、 水生木 、 木生 火、 生土 、 火 土生 金 ; 相克 ” “ 是指 金克 木、 木克
血互化 。所 以, 能生血 ,并通过血主濡之机 制发挥生络 的作 精 用; 血能生精 ,夫 精者 , 之本 也 ” < 问. 匮真 言论》 , “ 生 (素 金 ) 而 精气是构成人体 的基本物质 , 是人体生 长发育及 实现各种 功能
生 之势 而生机无 限, 日 , 故 祛瘀生络 。
参考文献 :
活动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禀 受于父母 , 是构 成胚胎发育 的原
D vl m n o e V s l y e M] Ls s i Bnm d i ee p et ft a u r Ss m[ . s e n i ee e o h ca t u o n
V0l . r r b s1 1 9 . 8—6 l4 Kag : ae. 9 1 5 e 8.

大肠癌中医药证治探讨

大肠癌中医药证治探讨

大肠癌是指发生于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临床表现多为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伴有腹痛、腹部包块等。

各国尤其是北美、西欧国家的大肠癌的发病率每年仍有增加趋势,该病在我国已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四位[1]。

近年来西医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及术后的放化疗,但术后的并发症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而中医药治疗癌症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又有对化疗药物的减毒增效,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

现对大肠癌中医证治探讨如下。

1文献概述根据大肠癌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医学文献关于大肠癌的论述散见于脏毒、锁肛痔、肠风、积聚、癥瘕、肠蕈、下痢等病症中。

如《济生方·下痢》提到:“大便下血,肠风者血清而色鲜,脏毒者浊而色黯。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里说:“肛门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脏毒也”。

清代祁坤《外科大成·论痔论》述:“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

”这些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肛门部位的癌症极为相似。

大肠癌中医药证治探讨唐琪琳1,杨帆2,王学岭3(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3.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部,天津300193)[摘要]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概括、总结历代医家对癌症的认识,分析大肠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归纳其治疗大法宜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扶正类治法如健脾、补肾、养阴法,祛邪类治法如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法。

[关键词]大肠癌;文献研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扶正祛邪;治法[中图分类号]R273.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2016)08-0685-03Exploration of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NG Qilin1,YANG Fan2,WANG Xueling3(1.Master Degree Candida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2.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3.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Training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Abstract 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understandings of cancer of generations of physicians,the 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syndrome types of colorectal cancer are analyzed.In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鄄liminate pathogenic evil and combining tonification and purgation should be the main methods.Methods for strengthening body resistance includes supplementing the spleen,tonifying the kidney,nourishing Yin.Methods for eliminating the pathogenic evil include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solving blood stasis,resolving phlegm and removing dampness,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poison.This paper aims at guid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study of literature;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type;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evil;treatment method[收稿日期]2015-07-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81403301)[作者简介]唐琪琳(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2013年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证候学研究。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寿亲养老的文献,一般总称为养生(如《天隐子养生书》、《养生类纂》、《养生月览》等。

)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既有系统的理论,也有十分可靠的实践经验,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枝奇艳的花朵。

由于中医很重视养生,所以得享高寿者还是比较多的。

曾据《中国医学人名志》加以统计,记载有年龄者共得149人(秦代的崔文子三百岁、后汉的葛越二百八十岁未计在内)。

其中,80岁以下者42人,80岁以上者70人,90岁以上者27人,100岁以上者10人。

最小者28岁,最大者103岁,平均寿命超过80岁。

近年来,泛论中医养生要旨的文章不少,但系统地讨论其发展的文献较少。

现综历代有关著作,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分成四个阶段介绍如下。

1.先秦时期:广义地说,自从有人类时候起,在旧石器时诸如火的应用(熟食、取暖以及从而发明的灸等)、居住与服装的改善等,都与养生防病、延年有关。

但时代湮远,论无实证,故不加详述。

我国今存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最早的应推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了(六千年前的陶器上有些刻划,已带有文字性质,但不成系统)。

甲骨文上,已有一些生理(如女子乳房胀为母字,产妇临产先出水后儿头先露的毓字等)和疾病(如牙上生洞的龋字)的记载;也还有一些个人卫生(如沐、浴)与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的记载;在所载动植物(动物47种、植物15种)中,可能还有些可供药用者。

总之,当时已有讲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

《周礼》载有“食医”,并对各类饮食的寒热温凉(指服食)及四季的五味所宜都有明确的规定。

春秋时,对养生的记载更具体了,例如:《左传》载医和治晋侯病指出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房室起居对养生的关系,并对四时、五节、六气等与健康的关系引起重视。

《古今医统》载范蠡有“服饮药饵”的办法,授术于孔安国等,“寿皆百岁,面如童颜”。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子百家学说的兴起对养生学也有很大促进。

中医学的八大流派。

中医学的八大流派。

中医学的八大流派。

1、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

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

从晋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历代不衰,各展所长,形成了时间最长,医家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昌盛的伤寒学派。

影响深远的中医流派:伤寒学派伤寒学派是以研究、阐发“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病、机、论、治为主的历代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

伤寒学派的诸多医家从收集《伤寒论》散在旧论,订正校勘,继而在学习过程中阐发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并同时进行着医疗临床实践的过程。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

古今中外曾有七百多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两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

没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不会有伤寒学派。

张仲景(原名张机),东汉末年,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

生平大约在西元150-219年。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内容明确系统,理法方药完备。

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承前启後的地位。

晋唐时期为搜集、整理阶段。

《伤寒论》成书不久,未及广泛流传就已开始散落,晋代王叔和是最早搜集整理该书的医家。

他从脉、证、方、治入手,按照张仲景辨证施治精神进行编次。

唐代孙思邈在晚年见到《伤寒论》,按照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类条文,每一经病中,又采用“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的研究方法,突出主方,以方类证,提出了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为治疗伤寒的三纲思想,颇有见地。

宋金时期为校正定型、展开研究的阶段。

能使《伤寒论》有定型版本,并得以广泛传播的,全赖北宋校正医书局的林亿等学者。

从宋代起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

苌乃周中气论的医道背景

苌乃周中气论的医道背景

苌乃周中气论的医道背景作者:陈近仁来源:《少林与太极》2015年第07期清朝雍乾年间,在中州武坛出现了一位“技术精湛的实战家和伟大的武术理论家”(陈增智、陈万里《苌家拳起源考》《精武》2006年07期)——苌乃周。

他创立中气论,成为中原武术的集大成者。

然而,苌氏中气论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气的命名、根源、位置、形状、特点、作用、练习模式等无不充斥着医道思想。

一、命门即太极,太极即中气苌乃周的命门即太极,太极即中气理论,融合了明末医家的命门学说和道家的丹道理论。

苌乃周《中气论》载:“虚危穴……称天根,号曰命门,即《易》所谓太极是也。

”苌乃周《内景图说》载:“命门即太极未判之阴阳,位居中央,统帅人一身内外之形气。

……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也。

”苌乃周《五行即五脏·五行太极图》载:“太极即中气,寓元阳,为呼吸之根蒂。

”苌乃周《内景图说》出赵氏《医贯》,赵氏即明末命门派医学家赵献可。

苌乃周《内景图说》中“脏腑内景,各有区别……《内经》曰:‘七节之旁有小心。

’”就出自《医贯·内景十二官论》。

“命门”首见于医学著作《内经》,《灵枢·根结篇》载:“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系指眼睛和睛明穴。

《难经·三十六难》载:“肾有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之后千余年,命门学说几无进展。

明末医学家孙一奎、张景岳、赵献可受道家内丹术取坎填离、坎离交媾的思想影响,将心肾相交理论转变为命门学说,“将道家内丹之丹田改造成医家的命门”(许敬生、耿良《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中医药文化》,2006年03期)。

明末的赵献可首先提出“两肾之间为命门”,命门“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命门在人身之当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

”这些理论被苌乃周吸收,成为其中气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详见苌乃周《苌家拳全集·内景图说》)“命门即太极”是医家命题,由苌乃周承袭升华而来。

《邯郸遗稿》明赵献可

《邯郸遗稿》明赵献可

《邯郸遗稿》明赵献可邯郸遗稿明赵献可叙属性:《史记》扁鹊传中称其过邯郸,闻赵贵妇人,遂为带下医,此女人科之所乎?先生之《邯郸遗稿》,此物此志也。

妇女之病难治于男子,禀性阴柔,气血最多凝滞,且见症又诡变百出,往往误投一剂即酿成沉,而世所称女科善本,如《济阴纲目》诸书,议病裁方不无畸重畸轻之弊。

《邯郸遗稿》他书引用颇多,其论胎产别开生面,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

惜无刻本行世,辛丑岁得抄本一帙,屡于临症时师其大意,辄获奇效。

藏诸家塾,借抄者踵相接也,恐转辗沿写,或滋亥豕鲁鱼之误,亟付梓人,以公同好,庶先生一片苦心,其启牖靡涯欤!先生《医贯》一书,久经行世,以未化拘墟之见,故洄溪砭之,而此书则简赅详明,能令读者耳目一新,较诸《医贯》,奚翅霄壤哉!想《医贯》着在学养未深之候,或根据草附木者流捉刀所为,亦未可定。

乌容执一以薄古人耶。

先生赵氏,名献可,养葵其字也。

着述家每出一书,辄称翻刻必究,余甚惑焉,倘艺林中有同余好者,或嫌镌板未工,务期陆续刊发,则先生之立言,尚其不朽乎千古。

嘉庆元年岁次丙辰春王月吴趋生吴升谨叙目录·卷之一篇名·调经总论属性:凡妇女经事,谓之月水,又谓之潮水。

曰月者一月一至也,曰潮者取其信也。

上蓄为乳汁,下行为月水。

夫阴必从阳,故禀火色而红。

血为气配,气寒则寒,气热则热,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行则行。

平和之气,三旬一见,应月盈焉,其行有常,故名曰月经。

贵调其气以行其血,血盛气聚是谓之从,从则孕而无损,若将理失宜,变证百出,为病不浅。

有枯闭不通者,有淋漓不止者,有不及期与过期者,有先通而后止者,有错经而妄行者,有紫黑块而行痛者,有全白色而似鱼脑者,有黄绿色而似牛髓者,有肥人痰多血海弥满而经闭者,有瘦人精气不聚子宫无血者,有因久患潮热消血者,有因久发盗汗耗血者,有因脾弱不生血者,有因七情气结而经闭者,有泻痢失血者,有年久经不绝者,有一生经不至者,有来时发谵语如见鬼状者,有临行遍身痛而浮肿者,或赤白淋浊,或崩中带下,或七疝八瘕,或聚或散,乍有乍无,其余病证未能悉举。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袵—衽
本案有何启示?
第四则 选自赵献可 《医贯·痢疾论》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豐:肥胖 [辨] 豐:托盘。 丰:草木茂盛。
豆是一种盛食器
丰满 丰盛 丰收 为(之)言:对(我)说
丰姿 丰采 丰神
下以大黄——清泻热邪 参、术zhú、姜、桂
温中健脾补气通阳
向:如果当初 表假设时常与否定词连用
[辨]
咸知向方
向非先生
譁—哗
下:名→动,泻下
浃:1、通 / 透 “汗流浃背” 2、周匝(一循环)
亘:横贯贯通始终 流:向下、向坏处发展 去其旧而新是图:去旧而图新 一旦:即时。
《战国策·燕策一》: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霍然:雨中群鸟飞声迅速消散貌 ——喻病愈之速
敛衽:下跪前的整衣动作,为男子之礼。 元以后才专指妇女之礼。表敬之词
迟:本指迟脉,脉跳一息不足四至。 与上文“浮数”有无矛盾?
——此指尺脉因应指不明显,有时摸不到, 故感觉似乎不足四至。
迟弱: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 禁用汗法。
《伤寒论》第50条 :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 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 糖),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有旦夕矣:指事情即将发生 ——赏赐大典
政:通“正” 温粉:炒温之米粉。扑在皮肤上,用以止汗。
见《伤寒论》38条 。 取:治理→治疗
《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河上公注:“取,治也。”
先期:过早
促 尚促寿限。(缩短) 昼夜促汗。(催促)
表里:此为偏义,“里” 指表虽感寒邪,但荣血不足。

方剂中的故事:上池饮

方剂中的故事:上池饮

方剂中的故事:上池饮上池饮出处:明·龚廷贤《寿世保元》组成:人参(去芦,二钱)台白术(去芦,炒,一钱五分)白茯苓(去皮,五钱)当归(酒洗,一钱二分)川芎(一钱二分)杭白芍(酒炒,一钱)怀生地黄(姜汁炒,一钱)熟地黄(姜汁炒,一钱)南星(姜汁炒,一钱)半夏(姜制,一钱)陈皮(盐水洗,八分)羌活(六分)防风(六分)天麻(一钱,去油)牛膝(去芦,酒洗,八分)川红花(酒洗,四分)柳枝(六分,寒月一分)黄芩(酒炒,八分)黄柏(酒炒,三分,夏月加一分)酸枣仁(炒,八分)乌药(四分)甘草(炙,四分)用法:上锉一剂。

水煎去滓,兑入竹沥、姜汁。

清旦时温服。

言语謇涩,加石菖蒲。

主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头目眩晕,筋骨时痛,或头痛,心中忪悸,痰火炽盛,血气大虚者。

本方中的故事:一个治疗中风的方剂为什么叫“上池饮”呢?其实,“上池”指的“上池之水”,指的是未至地面之水,如承取的露水、竹木上的水灯。

关于“上池之水”,与古代名医扁鹊有关,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

在赵者名扁鹊。

扁鹊本来是传说中上古时期黄帝时代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治好无数人的疾病,解除了很多痛苦,人们非常尊敬他,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医生当作能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

扁,其实是通“翩”,扁鹊就是“翩雀”,翩翩飞翔的喜鹊。

飞到哪里就能给那带来福音的喜鹊。

上面《史记》里说的“扁鹊”这个人,本名秦越人,后来因为他高超的医术及施治天下老百姓的高尚品德,于是乎,老百姓就把远古时神医扁鹊的这个名字用来称呼他,秦越人成了扁鹊,而原来的扁鹊这个人反而淹没无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阴:《医贯· 五行论》中指出“命门之水,乃真水 气也,是真阴为阳水。不畏火不克木,为万物受命 根本”。 位置:命门左边的一个小孔内,“上行夹脊,至脑 中为髓海”。 性质:无形之气。与阳互根互生互相转化。 功能:分泌津液,经由经脉灌注濡润肢体与五脏 六腑。 病理变化:真水不足导致火的亢盛、有余。

4命门为人一身之主 他在《医贯· 内经十二官论》中说: “玩《内经》 注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 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 平等,不得独尊心之官 为主。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当为十一官 矣。”

5肾命关系
“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 一身之中, 《易》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中 ” 赵氏所说:“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 虚,则 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焉。” 充分说明了肾命水火的关系。

真水真火的关系 其一、见有火之有余是由于水亏,阴不制阳,而见 有相对火旺之象;水之有余,又是由于火亏,而见 阳虚阴盛的表现,这是因为阴阳 对立所决定的。 其二、真水真火,只是虑其不足,不必虑其有余, 因为命门真水真火是人体 生命活动能力的根源,是 先天之本,只虑其不足。 其三、水火之间,水为火之根,这是因为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因此,补火当于水中补火,使阴中求阳, 阴生阳长。
补水配火,六味丸
②火之不足,缘真水有余。
水中补火,八味丸
Hale Waihona Puke 其论述六味丸之方义时说:“肾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 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 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焉,名之曰阴虚火动,河间氏所谓肾 虚则热是也。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乃 咳血之渐也。熟地黄、山茱萸, 味厚者也。经曰:味厚为 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咸,咸先入肾,地黄、 山 药、泽泻,皆润物也,肾恶燥,润之。此方所补之水, 无形之水,物之润者亦无形,故用 之。丹皮者,牡丹之根 皮也。丹者南方之火也,牡而非牝属阳,味苦辛,故入肾而 敛阴火, 益少阴,平虚热。茯苓味甘而淡者也,甘从土化, 土能防水,淡能渗泄,故用之以制水脏之 邪,且益脾胃而 培万物之母。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即此药也。” 赵氏对六味丸中每 一味药物的作用一一阐发,从补肾水, 平虚热,补脾胃三方面论述其壮水之主的作用。
2血证
血证三因:①风寒暑湿燥火,外因也
②喜怒忧思恐,内因也
③跌扑闪朒、伤重瘀蓄,不内外因也
血证的两种病变:
1肾水干,真火上炎,血随火沸腾
2肾火衰,真水反盛,血无所依附而上泛 治疗: 阴虚血证 阳虚血证
宗旨:保火
六味丸 八味丸
3痰证
“痰之本,水也,源于肾”
①水泛之痰 无火之痰 火衰不能治水 纯是清水

这里所提的人火,即是一般之火,在自然界则属于可以水灭 湿 伏之火,在人体则指一般亢盛之火,如胃火牙痛、外感 湿热邪气所致之病、七情郁结所化之 火等等,均属之。这 种火热的治疗当遵照“热者寒之”的原则。 所谓相火,是指水中之火, 有如雷雨季节产生的雷电之火, 有如龙有水愈盛龙愈腾的特点,这种火的特性是遇水不仅不 灭,反而更易炽烈,因此不能用苦寒直折之品,而应当用温 热之品随其性而治,才能使炎光 扑灭。这样,赵氏将相火 的特点阐发的一清二楚。

论述八味丸时,赵氏云:“是方也,熟地、山萸、丹皮、泽 泻、山药、茯苓,皆濡润 之晶,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 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益火之原,水火得其 养,则肾气复其天矣,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即此方也。 ”赵氏从六味补水、桂附补火,水 中补火,水火得养,肾 气得复加以解释,阐明其功效。 六味以补肾命之水,桂附以补命火,而肾命水火是人身之至 宝,命门之火为生命活动之 本,而肾水又是命火之原,治 病求本,从根本而言,肾命水火的充盛十分重要,若有不足 者,六味、八味最适合应用,故赵氏称为“神剂”。
八味丸水中补火 ②水沸之痰 有水之痰 白沫 六味丸滋水配火 阴虚火旺,使水沸腾 重浊
4郁证论治
①含义:“凡病多起于郁”
②病因病理:五郁相因为病,关键总关乎木郁。
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
③治疗:“一法代五法”
以逍遥散作为治疗木郁的主方,合左金丸、六味 地黄丸同用。
赵献可在《医贯,相火龙雷论》一文中说:
“火有人火、有相火。 人火者,所谓燎原之火也,遇草而热,得木 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 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 龙火也、雷火也, 得湿而焫 ,遇水则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 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烛 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以火逐之,则焰灼自消,炎光扑 灭。古书泻火之法,意盖于此。”
命门是生命动力的无形源泉,也是化生脏腑、 气血的动力源泉。 其中包涵无形的真水与相火两大生命元素。
1位置:在两个肾脏的中间,对脐附脊骨。
2性质:无形的生命原动力。 3组成:命门内含两种性质与功能相对立的无
形物质,称为真阴、真阳。是人体脏腑气血 组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功能单位。
真阳:又称为相火 。 位置:命门右边的一个小孔内,在命门的主导下, 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 性质:先天无形之火,是水中之火,得水益炽。 与阴互根、互生、互相转化。 功能:代替命门执行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推动 功能,化生万物。 病理变化:火的不足或衰微则出现水的有余现象
说明三个问题
1、命门位于两肾各一寸五
分之间,自下数
上七节。 2、两肾有形属水,左为阴水,右为阳水,命 门无形之火,在两肾有形之中。 3、命门乃一身之太极,为人身之真君真主。
(二)命门对先后天的作用 1、主宰先天之体 命门(元神)
先天无形之水 (元精) 真阴、真水 先天无形之火 (元气) 真阳、真火

由于相火有如此特性,因此,赵氏对滥用寒凉之品的泻命门 相火是十分反对的。他说: “今人率以黄柏治相火,殊不 知此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此乃水中之火,若用黄柏苦寒 之 药,又是水灭湿伏,龙雷之火愈发矣。龙雷之火,每当 浓阴骤雨之时,火焰愈炽,或烧毁房 屋,或击碎木石,其 势诚不可抗,唯太阳一照,火自消灭,此得水则炽,得火则 灭之一验 也。” 赵氏依据相火这一特性,提出用六味丸、八味丸来治疗肾命 水火不足的多种病证
《邯郸遗稿》是赵氏的妇科专著,书中 主要
以其肾命水火之说治疗妇科病,该书以(史记》记载扁鹊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 下医”,故以“邯郸”二字 起其书名,称之《邯郸遗稿》。
二、学术思想 (一)命门有位无形,为人身真君真主
命门:是人体内的太极。赵献可指出“人所
以有生,生命所以能维持,均源自命门”。
2、流行后天之用 无形的相火和真水都在命门的 作用下流于周身。
(三)“加意”命火,不忽阴精
重视命门之火的作用,同时确认阴 精为物质基础。 强调命门之火为“水中之火”,水 火不可分离,火离不开水,在重视 火的同时,也不忽视水。
三治疗经验
1治疗先天水火不足
命门之火 ,乃水中之火
①火之有余,缘真水不足。
赵献可
一、生平著作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 生活于明万历、崇祯年间,浙 江鄞县人(浙江宁波人)。
《医贯》一书,重点阐发命门学说,虽有
“先天要论”、“后天要论”等篇章,且“后天 要论”论述补中益气汤及脾胃诸疾病,但赵氏更重 视命门,认为命门先天之火是人生立命之 本,故 专列“先天要论”,论述命门水火,并以六味丸、 八味丸为治疗主方,并以此理对养 生治病“一以 贯之”,故书命名《医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