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
谈谈校本隐形课程资源
谈谈校本隐形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给语文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必须打破传统,构建起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语文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是课程资源的前提,两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谓课程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为实现其一定的教育目标,并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接受能力,在各级各类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内外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资源按照呈现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语文隐形课程资源相对存在着潜隐性、开放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母语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母语作为祖国语言具有它是特殊性。
“正如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说:隐性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
隐性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是双向的。
教师须要意识到教学生活中隐藏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知识显性知识的“传授者”的观念,特别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除了带耳、眼、鼻、口外,还带来了不知道从生活的什么地方所获得的潜移默化的共同经验,通过交流与对话来实现。
而这隐性课程资源的影响我觉得应从三大方面谈起。
一.教师因素教师的隐性知识是一个学校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财富。
在教学过程当中,显性资源可以直接地传递、获取,但是对上好一节课这些是仅仅不够的,必须要教师发挥运用他的隐性资源,根据第四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马克思说:“你要做感化别人的人,你首先要做一个推动别人的人。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在教书的同时,要进行高品位的课外拓展,在广阔无边的课外资源中感受文学之美。
语文教师应善于观察、捕捉、积累、思考、筛选和运用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荐读名家名篇,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写作技巧领悟人生真谛。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隐性管理是指不以直接命令、强制等手段来管理,而是通过非正式的、潜在的“管理规则”来进行管理,隐性管理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
一、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核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意,同时也使教师更容易控制课堂秩序。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真诚的关怀、具体的反馈等手段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被重视,从而提高课堂秩序管理。
二、学生参与的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产生听不懂、不感兴趣等问题,导致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打瞌睡、聊天等现象。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设置适当的游戏、交流、辩论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提高课堂秩序的目的。
三、诱导自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就容易出现不听话、捣乱等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自由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规范的边界制定为了达到课堂秩序的管理,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制定一些适当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应该具有可行性、可评估性和公平性等特点,让学生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界定课堂秩序边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乱闹现象。
五、情感的疏导和管理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情感激动、厌烦、恐惧等情绪,教师需要在这些情绪出现时及时予以疏导和管理,帮助学生理性地处理情感问题,从而保持课堂秩序。
总之,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管理手段,其需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参与的鼓励、自控能力的培养、规范的边界制定和情感的疏导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对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对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和建议隐性课程指的是课程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它们可能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等。
这些内容虽然不是正式的学科教学,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上,我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高校应该加强隐性课程的定位,明确其目标和意义。
隐性课程的开发不是为了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明确隐性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其与正式教学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
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和氛围来开发隐性课程。
学校的环境和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改善校园设施、丰富学生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团组织、学生社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如创新实践课程、培养领导力的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或社会精英的讲座、座谈会、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高校可以注重对学生进行隐性课程的评估和认可。
隐性课程的开发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学生在隐性课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学分制度、设立奖励机制、举办评选活动等方式,来认可学生在隐性课程中的付出和成就。
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又能推动隐性课程的不断发展。
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高校应该加强隐性课程的定位,改善学校环境和氛围,开设多样化的隐性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评估和认可。
通过这些举措,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试析语文课堂中的隐性课程
试析语文课堂中的隐性课程摘要:语文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物质环境、语文课堂管理制度、语文教师素质、语文教科书及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
语文课堂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能弥补语文显性课程的缺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所以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挖掘语文课堂中的隐性课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隐性课程语文课堂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可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等显性课程,也或多或少会受到语文隐性课程的影响。
语文隐性课程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抓好显性课程的同时,也要关注语文隐性课程。
1、语文隐性课程的定义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它又被称为“缄默知识”、“默会知识”、“默然知识”等。
将隐性课程与语文课程教育相结合,便形成了语文隐性课程。
语文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传统语文学科课程之外,通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语文教育性环境和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1]。
它具有促进人格发展、激发学习潜能、传授语文知识等方面的功能。
2、语文课堂中隐性课程因素分析(1)语文课堂物质环境因素语文课堂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黑板报、名言名画、课桌椅的摆放和学生的人数等。
它不仅是语文教育活动赖以凭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富含诸多教育资源的宝藏。
它们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精神状态。
(2)语文课堂管理制度因素语文课堂管理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
教师在其中主要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
如果语文课堂管理不恰当,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便难以营造和维持,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教师课堂发挥和学生的听课效率,最终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语文教师素质因素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劣。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常常会采取一些显性的管理手段,比如制定班规、奖惩制度等。
隐性管理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性管理是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行为习惯,以及维护课堂秩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中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文化营造和课堂氛围调控等方式实现的。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隐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
教师要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比如教师要自己勤奋学习,举止得体,懂得尊重和关心学生,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引导,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话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勤奋能够改变命运”、“诚实是一个人最美丽的风景”等等。
这些话语虽然简短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课堂文化的营造是隐性管理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尊重文化、尊重知识的课堂文化。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典故等进行讲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懂得敬畏历史,尊重文化。
课堂文化的营造还包括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比如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公平竞争观念、奋斗精神等。
这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显性的教育更为深刻。
课堂氛围的调控也是隐性管理的一大手段。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调控课堂的氛围。
比如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等方式来调节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情感的引导,比如在学生压力较大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安慰,或者在学生思想较为消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鼓励。
这样的调节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因为这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融洽的情感,这种融洽的情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隐性课程教育实施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隐性课程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隐性课程是指在正规课程体系之外,通过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师生互动等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施隐性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审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2)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 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参与隐性课程教育;(2)渗透性原则:将隐性课程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管理、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3)多样性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隐性课程教育活动;(4)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施方案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2)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抵制不良信息。
2.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3)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整合。
3. 深化师生互动(1)开展师生座谈会、家访等活动,增进师生感情;(2)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3)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等社团活动;(2)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举办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建设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在当今教育领域,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素材、课外读物、网络资源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共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材作为核心资源,是教学的基础。
但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教材,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和补充。
例如,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辅材料在课程资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优质的教辅材料能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案例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然而,在选择教辅材料时,我们要注重其质量和适用性,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
多媒体素材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
比如,在讲解古诗时,播放一段优美的配乐朗诵视频,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课外读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重要。
丰富的课外读物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组织交流分享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网络资源的兴起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网站、教育类 APP 等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
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教师和家长加以筛选和引导,确保学生获取有益的信息。
校园文化环境也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作文展览等,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班级内的图书角、文化墙等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设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不同类型的资源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对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和建议隐性课程是指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没有直接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等。
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本文将对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进行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校隐性课程的定义和特点。
高校隐性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思政课、竞赛培训、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
它们不同于公开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进行。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将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高校课程设置中,同等看待它们和学校公开课程。
其次,针对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我们应该注重以下方面:1.创新教学方法。
隐性课程的开发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主动参与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如把竞赛培训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利用实践操作结合理论知识点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更深入的体验和认识。
2.合理分配资源。
隐性课程的开发需要有充足的资源支持,例如质量的创业导师、优秀的感性教育师资等,以及相应的经费支持。
聚焦主业,注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体系。
3.注重课程评估。
隐性课程评估应该是全面性的,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估,还包括课程本身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评估,学校和教师能够了解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方法,为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最后,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规划。
隐性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划和职业规划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高校隐性课程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成长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隐性课程教育实施方案
隐性课程教育实施方案隐性课程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非正式教育,它包括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各种教育。
隐性课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隐性课程教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隐性课程教育的目标。
隐性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创新素质等。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明确这些素质的培养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和课程。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隐性课程教育体系。
这需要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资源。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建立起一个有机的合作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得到全面的教育。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隐性课程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校外实习、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隐性课程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为隐性课程教育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隐性课程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以确保隐性课程教育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隐性课程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利用隐形课程资源优化微课教学
利用隐形课程资源优化微课教学在微课教学中,利用隐形课程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化微课教学的途径。
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不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评价等文件中,但对学生的认知、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风格、信仰、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恰当的情境营造、合理的教学管理等等。
1. 教师形象的建设教师形象是隐形课程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师形象不仅包括教师的外表仪态,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情操、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等方面。
一个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受教育的效果更好。
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微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中教师的仪态、语言、表情等多方面的呈现,来建构良好的教师形象。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
2. 设置教育情境教育情境也是影响微课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设置合理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如在野外、实验室等环境下进行教学。
这种情境营造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知识点,有利于知识的深入掌握。
3. 情感教育的渗透隐形课程资源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永久受益。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渗透情感教育内容。
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信心满满地去面对未来,在生活中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 鼓励互动及合作学习互动及合作学习也是优化微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因素。
微课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微课视频中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如开放式问题、讨论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思维培养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更需要注重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既包括表面管理,也包括隐性管理。
表面管理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包括纪律、秩序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而隐性管理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以直接的命令、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情感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隐性管理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情感引导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影响行为和思维的重要因素。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传播知识、交流情感、引导情感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讲解一篇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笔触和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品的内涵,增强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2.激发兴趣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堂内容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讲解诗歌时,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美,从而增加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理解和消化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讲解古文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古文,自主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内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领悟力。
4.促进互动交流语文课程注重语言表达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和提高。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管理。
因此,语文课堂的管理不仅是显性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的维护,还包含了一些隐性的管理,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使学生更加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情感,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第一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课程内容。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程计划和讲授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适时地用简单的语句来概括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以便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比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引导和管理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应该在讲授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利用隐形课程资源优化微课教学
利用隐形课程资源优化微课教学隐形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资源。
利用隐形课程资源优化微课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针对隐形课程资源在微课教学中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情感因素隐形课程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情感共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中的教学设计和表达方式来渗透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学内容产生联系,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价值观引导价值观是隐形课程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名人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
微课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体现崇高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尊重他人。
三、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隐形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和运用能力。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情景演练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呈现和组织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利用隐形课程资源优化微课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隐形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情感、价值观、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重视微课教学中的隐形课程资源,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微课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如何建设良好隐性语文课程资源论文
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摘要】语文课程资源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就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根据存在的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语文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
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包括师生关系、人际交往、个人生活世界、学习氛围、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制度规范等多种。
这些隐性课程资源大都以某种间接的、暗示的形式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
一个班集体如能建设好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
那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呢?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无论语文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发展、美的熏陶,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上。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气氛。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会充分信任教师,产生心理安全感,能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课堂上有成功感。
以此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与学生同志式的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并且提倡学生与老师的观点争鸣。
我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我让学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
发掘课程隐性资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发掘课程隐性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导读:隐性课程资源,它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更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隐性语文资源。
教师只有综合利用好这些语文资源,才能让学生获得潜在的文化功底,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一、基于学生生活的语文课程隐性资源1、生活隐性资源开发的意义——构建“大语文”教学环境文本资源是很丰富的,但课堂上学生在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障碍。
这是由于部分的文本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情感资料距离太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发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
这时,就需要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引入其他的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文本。
2、开发生活隐性资源实施的方式——体验式教学活动关注生活资源,发掘与语文课程相关的各种隐性生活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应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
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此过程中,许多隐性资源(学习态度、能力、思想、教材外的东西等)得到了充分地发掘。
3、发掘生活隐性资源教学活动的课型一是按教学方式实施的场所分,可以有课堂内、课堂外以及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三种课型。
课内活动。
即课堂教学活动,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体活动体验,可以是小组、班组的交流、讨论,生生对话或师生对话。
课外活动。
即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
因为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相对少一点,因此该课型的设计内容可以充实些,设计的活动方式也可以多样些。
课内与课外结合。
这是一种使用更为广泛的课型,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
前面所说的课内活动的设计,有时受时间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实施不能充分;而课外活动的设计,又可能因其缺乏交流平台,提升功能受阻。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日益重视学习,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显性管理外,隐性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一些隐性的管理手段,比如利用声音、眼神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对于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自觉。
二、重视情感教育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地方。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语文作品的赏析、讲解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平衡发展。
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三、注重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中,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成为课堂有效管理的前提。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只有建立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才能够有效地进行隐性管理,并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也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激励、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进步的肯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简述隐形语文知识教学策略
简述隐形语文知识教学策略隐形语文知识是指那些不容易被直接教授的语文知识,例如修辞手法、文学常识、文化背景等。
这些知识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传授这些隐形语文知识,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隐形语文知识教学策略:一、注重阅读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现其中的隐形语文知识。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清代文化背景,理解其中的礼仪之道、婚姻观念等。
二、注重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在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隐形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作文的方式,指出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注重课外拓展课外拓展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拓展,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例如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文化背景介绍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隐形语文知识。
四、注重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隐形语文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互动交流,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隐形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巧妙地传授这些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互动方式。
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和学习的管理,更是对学生思维、情感和态度的引导和塑造。
正确的隐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
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道德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能够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只有老师本身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学生。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竞争中激发出个人潜力。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还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时间。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进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避免过度繁琐或过度简单,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内适度思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老师还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分配,避免过多时间用于纪律管理或其他事务,从而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知识传授和学习引导。
语文课堂的隐性管理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对学生思想和情感进行塑造的场所。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语文学习和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
作者:钟文霞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3期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就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根据存在的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语文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
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包括师生关系、人际交往、个人生活世界、学习氛围、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制度规范等多种。
这些隐性课程资源大都以某种间接的、暗示的形式体现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
一个班集体如能建设好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
那如何建设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无论语文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发展、美的熏陶,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上。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气氛。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会充分信任教师,产生心理安全感,能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语文课堂上有成功感。
以此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与学生同志式的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并且提倡学生与老师的观点争鸣。
我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我让学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
教参使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
"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阴险狡猾。
"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微笑着问他:"能不能说说理由?"学生说:"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道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
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合情合理。
如果没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上语文课时如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气氛,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语言和形象上吸引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亲近阅读,博学多才,在语文课堂上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创造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用幽默、诙谐、激情四射、令人回味的语言,使教与学的双方能全身心投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
教师上课时面带微笑,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就会人学生觉得亲切,精神倍增,愿意学习,愿意与教师交流。
语文教师在语言和形象上吸引学生,就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双边活动,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愉快教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散文教学,可通过开诵读会,使学生对诵读的方法、语感、情感等进行合作探究;诗歌教学,可通过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或电影剧本,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对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实行自主探究学习。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处在一个视听信息非常丰富的环境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录音、投影、课件等进行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和活力。
之后我说:"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想象和联想,一起来听听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春天景色。
"学生带着悬念专心地听课文朗读,这样,应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趣味盎然,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形成。
三、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
所谓班级语文群体意识,是指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共同实践中彼此作用、互相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对语文的共同认识、态度、利益、需要、规范、价值、舆论、目标等共同心理特征。
班级语文群体意识,是班级群体内每个学生语文个体意识的综合融汇,而不是每个学生个体意识的简单集合。
积极的语文群体意识表现为踏实勤奋、拼搏进取、乐学好学,它能推动语文教学工作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
怎样培养班级语文群体意识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端正班级群体的舆论导向。
语文教师要经常组织以班为单位,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好语文的方法"、"我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等为内容的专
题讨论,提高群体意识,端正群体态度,明确群体目标,人班级群体意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和审美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实施群体决策,增强班级群体学习语文的内聚力。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文公开讲评、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外出集体采风进程的确定、对外参赛人选的的构成等,可以人班级学生充分讨论,共同研究决定,教师尊重学生的决议。
这种群体决策可以使每个学生个体产生认同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统一认识,协调感情,把接受并完成群体交给的任务看成是自己应做的义务。
群体意识可通过情感和意识的多向流动使班级群体的语文内聚力得到增强。
良好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对语文教学既有积极促进作用,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又引领学生在浩瀚的语文课程海洋里遨游,尽情享受语文学习的独特情趣。
参考文献
[1]朱少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