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
强迫症名词解释
![强迫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c6ac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5.png)
强迫症名词解释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不断重复想法和行为,以及对于某些想法或行为的过分关注和恐惧。
强迫症常常会导致患者感到困扰,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强迫症主要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大类。
强迫思维指的是患者反复出现并困扰于某些不必要的想法或念头,例如对于恶心、污染、疾病或者安全的过分忧虑。
强迫行为则是患者不得不反复进行的行为,以减轻或预防这些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不适感。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频繁洗手、反复检查锁是否锁好、重复计数等等。
强迫症的症状不仅限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还可以包括强迫性情感和强迫性冲动。
强迫性情感表现为患者经常感到焦虑、恐惧和不安,而强迫性冲动则指的是患者经常面临一种强烈的冲动,必须进行某些行为来缓解这种冲动。
强迫症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并且常常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例如,患者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执行强迫行为上,导致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下降;他们也可能因为对于某些想法或行为的过分关注而无法真正放松和享受生活。
目前,强迫症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多数情况下,强迫症往往开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成年期才出现症状。
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常使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来调节神经递质,以降低焦虑和压制强迫症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则通过矫正患者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强迫症。
此外,心理教育和支持也是强迫症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
总之,强迫症是一种以刻板、重复和不必要的思维和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
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并给他们的精神健康带来了困扰。
通过药物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维度的治疗方法,强迫症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和管理。
强迫症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强迫症心理疏导十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8fe7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b.png)
强迫症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1. 深呼吸放松法:当你感到焦虑或强迫症状加重时,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减轻症状。
2. 分散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例如听一段音乐、观看一部电影或尝试一个新的爱好,这样可以减少对强迫行为的注意和专注。
3. 逐渐延长触摸或检查的间隔时间:如果你感到不安时进行触摸或检查,尝试逐渐延长这些行为的间隔时间,同时告诉自己可以承受这种不安。
4. 观察思维:意识到自己的强迫想法只是思维,并不代表现实,尝试将其看作是一种过程,不要过于理会和参与其中。
5.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你的感受,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助你面对强迫症症状。
6. 学习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温水泡脚、冥想、瑜伽或温暖的沐浴,这些技巧有助于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觉得强迫症症状严重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不妨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专业的疏导和治疗方案。
8. 自我冥想:学习冥想和专注练习,通过观察呼吸和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强迫症的想法和冲动。
9. 设定目标:制定可行的目标,逐步挑战自己的强迫症症状,例如减少某个触摸行为的频率,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10. 积极的自我对话: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对抗强迫症症状,告诉自己你有能力克服强迫想法和行为,不要让其控制你的生活。
什么是强迫症,得了怎么办?
![什么是强迫症,得了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9eacccae7e21af45b207a8b7.png)
什么是强迫症,得了怎么办?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强迫症这一词语,例如情侣、闺蜜、朋友、同事之间,经常会开玩笑的说一句:“你有强迫症吧”。
那么,什么是强迫症?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临床特征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且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
患者在疾病影响下,虽然极力反抗但无法控制,这种强烈冲突会造成严重的痛苦,影响学习、工作、生活。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强迫症发生率为1%-2%,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明显提高,2/3的患者是在25岁以前发病。
针对强迫症,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2.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和特点强迫症病因复杂,和遗传、神经-内分泌、个性、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特点如下:(1)症状表现。
患者的强迫症状,可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两种。
其中,强迫思维表现在观念、情绪、意向上,例如怀疑门窗是否锁闭;想要知道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站在阳台上想要向下跳等。
强迫行为是为了缓解强迫思维,而必须采取的行动,例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紧、是否安全;碰到其他物体后,反复洗手保持干净等。
(2)症状特点。
①症状表现是患者的思维冲动引起的,不是外界因素强加的;②出现强迫思维或行为的同时,会有抵制的想法和做法;③出现强迫症状时,患者本身会感到不愉快,但不实施会产生焦虑感;④强迫想法和冲动反复出现,自己和他人无法阻断。
3.强迫症应该和哪些疾病相鉴别并不是所有的重复行为,均是强迫症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有一些正常的重复行为或既定动作,例如:离开家前,拉2、3下门把手确认锁上;刷牙时习惯左手拿杯子、右手拿牙刷,然后再挤牙膏。
这些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不会让人产生不快。
而强迫症患者在诊断时,则要和以下疾病相鉴别:(1)精神分裂症。
该类患者也会出现强迫症状,但不会产生苦恼,更不会积极寻求治疗。
强迫思维的内容,比较离奇怪诞,伴有幻觉妄想,因此容易区分。
变态心理学-第3讲(强迫症)
![变态心理学-第3讲(强迫症)](https://img.taocdn.com/s3/m/676a2b6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c.png)
案例
一般资料:女性,30岁,银行出纳员,未婚
求助者三个前,由于粗心,上班时忘记锁家里保险门。父母下班 后发现,说了她几句,为此曾经痛哭一场,严重失眠两天。从此以后每 次上班出门,都要反复多次检查保险门是否锁上,明知已经锁好,还是 控制不住要检查,否则就心慌,总担心“万一没锁好呢?”有时要检查 十余遍。最近,每次付钱给客户,也要反复检查,为此十分苦恼,以致 无法上班。一周前,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得精神病,情绪非常低落,食 欲下降,经常哭泣,反复到医院精神科检查,要医生反复保证自己不会 得精神病,但是,坚决不吃医生开的药,因为说明书讲该药治疗精神障 碍,有很多副作用。父母觉得孩子没有神经病,不愿让她看精神科大夫 ,为此来咨询,她也急于解决自己心理问题。
• 行为主义 强迫行为最初是一种操作反应,此反应由于能减轻焦虑而受到负强 化,此后便固定下来。
• 认知观点 多数人都会有重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念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 自然消失。但某些人难以消除这些想法,就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
治疗方法
在各种类型的神经症中,强迫症属于较难治愈的一种。对于强 迫症的心理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有: 1、认识领悟疗法; 2、认知一行为疗法(如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3、必要的时候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1、强迫观念 2、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
特点
一些字句,话语和观念信念反复进入患 强迫思维 者意识领域,干扰了正常思维过程,但
又无法摆脱。
反复呈现逼真形象的内容,出现的表象 强迫表象 通常是令患者难堪或者厌恶的。
强迫情绪 强迫意向
对某些事物担心或厌烦,害怕自己会失 去控制和发疯,明知不对却无力自拔。
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 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动。患者努力控制 不迫性怀疑 ②强迫性回忆 ③强迫性对立观念 ④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3f63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2.png)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也被称为强迫性障碍(OCD)。
它被定义为一种持续性的、无法控制的强烈欲望或冲动,导致个体陷入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或思维的困境中。
这种强迫性行为或思维往往与个体内部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有关。
强迫症的症状可能多种多样,包括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或仪式感,以及对如洁癖、验收恐惧等特定事物过度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强迫症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这一常见心理障碍。
首先,强迫症的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强迫性行为是指个体反复进行的某种特殊行为或动作,以试图消除自己内心的强迫感。
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意义的,并且个体承认其行为毫无必要,但很难抑制。
同时,强迫性思维表示个体反复出现的特定思维、意念或图像,对此感到极度烦恼和担忧,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这些思维,甚至对自己的思维质疑。
强迫症的症状对每个患者可能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强迫性思维,患者不断反复出现的、与自己意愿无关的、令人丧失控制力的思维,常常与亵渎、伤害自己或他人等恶心事情有关。
第二是强迫性行为,患者为了减少焦虑或恐惧感,进行一系列重复的行为或仪式感。
例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清理和摆放东西等。
此外,患者对于特定事物或场景可能表现出过度关注,例如洁癖患者会对细菌或污垢感到极度恐惧,并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的症状呢?强迫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有一些因素与其发生有关。
首先是遗传因素,既然在家族中存在强迫症的患者,则个体患上这种疾病的风险将增加。
其次,生物化学因素也被认为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可能导致这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此外,心理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个体的儿童期经历、个性特征、应对能力等。
在治疗强迫症方面,药物和心理治疗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抗焦虑药。
强迫症名词解释
![强迫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67299c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强迫症名词解释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强烈的、无法控制的、不合理的想法(强迫观念),以及为了减轻这些想法所产生的行为(强迫行为)。
这些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会占据患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强迫症的症状包括:
1.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不合理的想法或念头,例如担心自己或他人会受到伤害,需要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或者锁好。
2.强迫行为:为了减轻强迫观念所产生的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整理东西、数数等。
3.强迫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强迫症状会占据患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曝露疗法。
药物治疗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和行为,以及减轻强迫症状的影响。
强迫症 ppt课件
![强迫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e1f9336bd97f192379e914.png)
PPT课件
22
个人在沙盘疗法中强迫症的例子
下面这是一个强迫症在沙盘治疗当中的过程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18
强迫症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 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 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强迫症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
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主要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
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 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手术被视为治疗强迫症的最后 一个选择,因其存在痉挛发作、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 手术指征,患者应在经过三位精神科主任医师会诊后再考虑是否手 术 。
PPT课件
15
症状的意义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的首要区别在于 症状 是有意义的并与病人的体验有关。 症状是一个心理事件,它具有自己的 目标, 并通过其外部特征表现出内容和意义。
症状是一个尚未表露出真实意义的心理过程
的替代物,它还没有达到意识水平,由于冲突的
产生,这一过程被中断。
PPT课件 16
强迫行为
↓ 焦虑解除
PPT课件
7
为什么会罹患强迫症
生物模式的看法:
1 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不平衡 2脑中神经回路错乱
3基因与家族遗传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7a5c7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c.png)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对其家庭和社交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可能的原因,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也称为强迫性障碍,是一种被列入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的心理障碍。
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对患者来说是不可控制的,且常常与现实情况无关。
强迫症的症状通常会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只有通过执行特定的行为或仪式才能暂时缓解这种不适。
二、强迫症的主要特征1. 强迫性思维:患者经常出现不受控制的强迫性思维,如恶心的想法、不合理的怀疑、反复的念头等。
这些思维常常与患者的核心价值观和意愿相违背,但患者却无法停止或控制这些思维的出现。
2. 强迫性行为: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患者常常会执行特定的行为或仪式。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数数等。
患者往往明白这些行为是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
3. 强迫性恐惧:强迫症患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恐惧感。
他们担心自己或他人会遭受到伤害,或者害怕自己会做出不可控制的行为。
这种恐惧感常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4. 重复性和持久性:强迫症的症状往往是重复性和持久性的。
患者可能会反复执行同样的行为,或者陷入相同的思维循环中。
这种持久性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强迫症的可能原因1. 生物因素: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与遗传、神经化学物质和脑结构有关。
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强迫症的风险,而脑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可能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
3.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因素也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
强迫症 ppt课件
![强迫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e1f9336bd97f192379e914.png)
PPT课件
22
个人在沙盘疗法中强迫症的例子
下面这是一个强迫症在沙盘治疗当中的过程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PPT课件
3
disorder)又叫:强迫性神经障碍是以强迫观念
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 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PPT课件 4
强迫症(OCD—Obsessive-compulsive
强迫症的类型与共病性
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分类: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考:1攻击:害怕伤害自己或别人。 2 怕受污染:怕脏、触摸及污染 物。 3性:出现性画面或思考。 4 宗教:担心冒犯神明或道德上 的对错 5 对称或精确:纸张书本要排列 整齐,担心 计划和手稿是否正确完美。 6 囤积或节省:每件东西都重要, 不能丢掉。 7 其他:害怕说出某些事情或丢 5 PPT课件 掉东西等。
强迫行为
↓ 焦虑解除
PPT课件
7
为什么会罹患强迫症
生物模式的看法:
1 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不平衡 2脑中神经回路错乱
3基因与家族遗传
4链球菌感染
PPT课件
8
行为理论的看法
三大基础理论:古典制约
操作制约 社会学习理论 莫罗的二阶段论: 第一阶段是个体经由古典制约,学会对某种 刺激心生恐惧。 第二阶段个体则是通过操作制约来降低“刺 激”所带来的焦虑,于是增强了这些特定行为。
浅谈强迫症课件
![浅谈强迫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cfed4d69eae009581beccb.png)
浅谈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障碍。是一种以 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同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 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 强迫动作和强迫情绪。
强迫症心理表现
强迫症的种类
主要临床表现为 强迫观念:1.强迫联想 2.强迫回忆 3.强迫疑虑 4.强迫性穷思竭虑 5.强迫对立思维 6.强迫思维 强迫动作:1.强迫洗涤 3.强迫计数 2.强迫检查 4.强迫仪式动作
强迫意向
强迫情绪
典型强迫症例子
出门总担心门没锁 上课喜欢转笔 吃东西喜欢点数 餐馆点菜喜欢把菜名点出来 重复不断地刷新电脑屏幕 舍不得在新买的本子上写字 把褶皱的书角摊平 ······
如何治疗强迫症
不害怕失败 开放内心,多与人交流病情 尝试接受不完美
心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7b6a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特征是反复发生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这个病症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会被困扰于强迫思维,即反复、不断出现的强迫念头、想法或者观念,这些思维常常与某种恐惧、担忧或者不安有关。
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患者会执行一系列的强迫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刻板、重复以及不合理的。
强迫思维可能包括对感染、疾病、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例如反复洗手、清洁、检查,甚至是强迫性的数数、重复特定的词语或者举止。
这些行为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不安,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意义,并且对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患者通常会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这些强迫思维和行为,导致他们感到沮丧、焦虑和困惑。
强迫症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研究表明遗传、生物化学以及环境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尤其是与血清素相关的神经递质,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强迫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以及药物治疗。
CBT帮助患者认识到强迫思维的虚假性质,并学会改变对这些思维的反应。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简称SSRIs),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强迫症是一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的精神障碍,其特
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强迫症及相关障碍
![强迫症及相关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1ca039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2.png)
演讲人
目录
01. 强迫症的基本概念 02. 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 03. 强迫症的相关障碍 04. 强迫症的预防与康复
强迫症的基本概念
1
强迫症的定义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 神疾病,表现为反复出 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 为。
01
强迫行为是指患者为了 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焦 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 系列重复性的行为。
强迫症的相关障碍
3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 心理障碍,表现为过 度的担忧和紧张。
焦虑症可能与遗传、 环境因素、心理因素 等有关。
焦虑症的症状包括心 悸、呼吸急促、头晕、 失眠等。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心理治 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劳、睡眠障碍等。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强迫症状,如反复检 查、反复清洁等。
强迫症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 低落、兴趣减退等。
抑郁症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不同,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恐惧症
01
04
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 疗法等。
03
恐惧症的病因可能与遗传、 环境、心理因素等多种因 素有关。
03
02
强迫思维是指患者无法 控制的、反复出现的、 无意义的想法或冲动。
04
强迫症通常伴有焦虑、 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 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 功能。
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性思维:反复出 现、无法控制的想法
或冲动
强迫性行为:重复性 的行为,如反复检查、
清洁、计数等
焦虑和紧张:强迫症 患者通常会感到焦虑
和紧张
icd-10强迫症诊断标准
![icd-10强迫症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86ef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icd-10强迫症诊断标准
ICD-10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用于对各种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对于强迫症的诊断,ICD-10提供了以下标准:
1. 强迫观念:个体反复出现与现实或想法无关的强迫性想法、冲动或图像,如担心自己会伤害他人、担心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等。
这些想法往往无法控制,并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或不安。
2. 强迫行为:个体反复出现与强迫观念相关的行为,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洗手等。
这些行为是为了减轻焦虑或不安,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的效果。
3. 强迫与反强迫的强烈冲突: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或摆脱它们。
这种冲突导致个体感到非常焦虑或不安。
4. 损害日常生活功能:由于强迫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如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
5. 持续时间:强迫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ICD-10的诊断标准是相对客观的,但实际诊断还需要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
此外,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如果个体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强迫症健康宣教
![强迫症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95bf4f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4.png)
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的失衡被认为是强迫症的 生物学基础之一。
脑部影像学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某 些区域活动异常。
如何识别强迫症?
如何识别强迫症? 自我评估
可以通过自我评估量表,如YBOCS,来初步判断 是否存在强迫症状。
但最终的诊断应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
如何识别强迫症? 症状记录
记录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的频率及 影响程度,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强迫症在家族中有一定的遗传倾 向,家族成员中有强迫症患者的风险更高。
遗传易感性可能通过特定基因表现出来。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环境因素
生活中的重大压力、创伤经历或不良生活事 件可能诱发或加重强迫症状。
早期的情感创伤也可能与强迫症的发展有关 。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如何治疗强迫症?
药物治疗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抗 抑郁药物常用于治疗强迫症。
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治疗结合,以提高效果 。
如何治疗强迫症? 支持性治疗
参加支持小组或与家人沟通可以帮助患者应 对强迫症带来的挑战。
支持性治疗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焦虑。
如何自我管理强迫症?
如何自我管理强迫症? 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可以帮助缓 解焦虑和压力。
放松技巧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如何自我管理强迫症? 保持规律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 量运动,有助于情绪调节。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增强心理韧性。
如何自我管理强迫症? 识别触发因素
了解自己的强迫症触发因素,尽量避免或管理这 些因素的影响。
什么是强迫反复的强迫思维(如对某 种事物的过度担忧)和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 检查等)。
什么是强迫症了解这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什么是强迫症了解这种常见的心理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1aa050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1.png)
什么是强迫症了解这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强迫症患者常常被不可控制的观念所困扰,他们感到必须要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以避免发生恐慌或者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的症状、成因以及治疗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心理障碍。
1. 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包括反复出现的、不受控制的固定观念或想法,如恐惧、怀疑和强烈的恶心感。
强迫行为则是患者为了消除强迫思维而无法抵抗的行为,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或者检查门窗是否关闭。
这些行为会显著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压力和困扰。
2. 强迫症的成因强迫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家族遗传史是强迫症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患有强迫症的亲属患病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生活中的压力、创伤事件或者个人经历也可能成为强迫症的诱因。
神经生理方面,大脑神经回路中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活动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
3.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中,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减轻强迫思维和行为的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通过逐步暴露和反应预防来减少强迫症状的发生。
此外,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也是强迫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未来的研究与发展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尚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例如,发掘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以及发展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此外,早期预防和干预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康复效果。
总结: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为强迫思维和行为的持续困扰。
了解强迫症的症状、成因以及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并支持患者。
强迫症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强迫症心理疏导十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bd71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6.png)
强迫症心理疏导十个方法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会陷入一种无法控制的焦虑和恐惧之中。
强迫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反复洗手、整理、检查等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重拾正常的生活状态。
以下是十个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接受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交流,患者可以逐渐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症状产生的根源,并学会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其次,接受药物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强迫症病例中,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第三,学会放松自己。
患者可以通过学习瑜伽、冥想、呼吸练习等放松技巧,帮助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第四,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身心健康,减轻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第五,寻求社会支持。
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可以给患者带来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第六,学会正面思考。
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正面心理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
第七,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患者可以尝试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减少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第八,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患者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第九,学会自我调节。
患者可以通过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极端波动,保持内心的平衡。
最后,保持乐观态度。
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患者战胜困难,面对挑战,重拾信心,走出强迫症的阴影。
总之,强迫症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希望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重拾健康的心态,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
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重获幸福的生活。
强迫症
![强迫症](https://img.taocdn.com/s3/m/c9d6f2ec08a1284ac8504329.png)
1
什么是强迫症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强迫症的治疗 沙盘在治疗强迫症的作用
2
什么是强迫症?
医学解释: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
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
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
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
19
药物治疗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疗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急性期治疗阶段: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属于疾病的急性期。从开始 服药到初显疗效通常需要1~3周的时间,如果用药治疗6~8周仍不见疗 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物治疗。
2、巩固期治疗:当治疗进行了4~8周左右的时间以后,病人的症状出现 缓解或消失时,病人仍需继续服药治疗。这时候服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 症状反复,称为巩固期治疗。一般该期至少维持4~6个月,在此期间患 者病情还未完全稳定,轻易停止药物治疗造成病情反复的风险较大。
个部分或外表
5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
强迫症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强
强
强迫
强
强
强
强迫
迫
迫
性穷
迫
迫
迫
性仪
回
怀
思竭
检
洗
计
式动忆疑源自虑查涤数
作
6
强迫思考与强迫行为的关系 引发情景 (摸到、看到、听到或想到各种令人担心的刺激) ↓ 强迫思考 (重复不合理的思考、影响或冲动) ↓ 压力 (焦虑、恐惧、厌恶、丢脸) 强迫行为 ↓ 焦虑解除
协议的形成:互相的妥协 替代的形成:退行; 放弃与外界的联系。 幻想:关于诱惑的幻想
强迫及相关障碍-强迫症-心理学系
![强迫及相关障碍-强迫症-心理学系](https://img.taocdn.com/s3/m/3bb414c604a1b0717fd5dd94.png)
症状表现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思竭虑:总问为什么 强迫怀疑:对汚染,疾病,安全 的疑虑 强迫联想:强迫性对立思维 强迫性回忆:过去的经历、往事 (通常是让自己难堪的) 强迫表象:可能有假性幻觉 强迫性恐惧:害怕失去控制、发
疯、反社会、不道德 强迫意向:冲动行为(强有力的
强迫症的治疗()
Ø 精神分析疗法 Ø 揭示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并让患者面对
其所真正害怕的东西—某种给他带来满足的 冲动
Ø 行为疗法 Ø暴露反应妨碍法( ) Ø 缺点:患者没有仪式化行为即很难见效 Ø 十分痛苦,患者拒绝或中断治疗的现象较多 Ø 认知疗法 Ø 重新分配注意力、恢复认知过程的平衡
Ø 常用技术:挑战不适宜的信念,思维中断法 等
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
对错误高度在意 过高自我要求
觉察更多 消极后果
安全动机模型( ,)
强迫症的治疗
精神分 析疗法
森田 疗法
治疗 方法
认知行 为疗法
l思维阻断法 l暴露疗法 l系统脱敏法
药物 外科治疗
强迫症的治疗()
Ø 药物治疗 Ø三环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氯米帕明 ) Ø 选择性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帕罗西汀、
流行病学情况 ( ,)
预后不良的情况
.童年期起病; .病前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差; .症状怪异; .伴有抑郁症状; .有强迫性人格
预后良好
病前人格健康,社会及职业适应良好,起病有 明显的诱因,症状呈发作性
强迫症的发症契机
发症年龄:青年期、成年期早期。也有儿童期确 诊的病例,平均起病年龄岁(美国)
性别特点( , ,): 平均男性发病年龄比女性早,约的男性在岁前起病, 男性以确认强迫,被禁止的想法和对称性为多 女性以洗净强迫为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迫症摘要:精神病理学又称症状学,是研究精神活动的种种异常及心理机制的临床基本学科。
强迫症是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现在,强迫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这次,主要探讨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诊断以及并发症。
关键字:强迫症、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电影《火柴人》里,主人公罗伊是一个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一个厉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办法用高超的骗术,夸张火柴的效能,并且让一堆人捧着现金抢着向他买火柴。
但是罗伊的生活却是一团糟糕,与妻子离婚近15年,陪伴罗伊的就是一只填满了钞票的雕像狗。
因为常常受到精神强迫症的骚扰,他总是会做一些无法控制的动作,比如开门需要数着123开三次,比如室外的光线会引发呼吸急促幻想横生,比如情绪激动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洁僻嗜好者……这样的罗伊,只能依靠着医生所开的药物维持生活,缓解经常高度紧绷神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一些“怪人”,他们有时洗手至少要洗三遍,出门前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
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
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1.强迫症的病因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目前,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
不过,研究表明强迫症的发病原因可以从社会心里因素,心理素质因素和生理因素等三个方面来把握和分析。
1.1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协调,或由于亲人丧亡,突然惊吓,遭受迫害等等都可能诱发强迫症。
病人病情严重时,常有中度甚至重度的社会功能受损,成为休学或不能工作的原因。
1.2 心理素质因素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办任何事均力求准确完善。
但即使如此,患者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判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拧折不弯及脾气急躁,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1.3 生理因素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
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
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 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2.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2.1 强迫症思维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患者的思维方面,控制不住无休止地去思考一个问题、去想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情;这道题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控制不住无休止地去思考如天为什么要下雨?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1+2为什么等于3不等于别的呢?人为什么要吃饭等与自己有关或是无关的事情;控制不住无休止地去回忆过去的事情、人物或是事件;控制不住无休止地看到什么就去记住什么,什么大事、小事、该记的、不该记的都记,连树叶、垃圾等都不放过记忆。
2.2 强迫症意向的临床表现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如强迫计数。
时常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冲动要作某件事情,虽然从不能将动机变成行动,但患者却感到非常紧张和担忧。
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2.3 强迫症行为的临床表现即不由自主地计数。
强迫洗手,即因怕脏、怕细菌而不断反复地洗手。
强迫仪式动作,即以一种特殊的动作程序仪式性地完成某些行为。
如:无休止地洗手、洗澡、洗脸、洗涤、擦地等之类的洁癖;无休止地来回检查门窗、煤气、开关、衣服、生活起居用具、确认、等强迫性检查;看到什么就数什么,如看到电线杆就数电线杆、看到楼房就数楼层、看到汽车就数汽车。
3. 强迫症诊断鉴别诊断强迫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精神科医生诊断强迫症的主要依据有: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
临床上常用的强迫量表是耶鲁布朗强迫量表,通过量表得分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和好转程度。
4. 强迫症的治疗4.1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造成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①5-HT功能低下;②DA功能障碍;③Sigma-1受体不足;④谷氨酸含量升高等。
抗强迫药物就是针对这几个环节发挥作用来治疗强迫症的。
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有些抗精神病药也可以治疗抑郁、强迫,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脑的5-HT、DA等多种神经递质,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
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好理解为什么抗抑郁药可以治疗强迫症,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了吧,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抗强迫药物对治疗强迫症还是有着良好的疗效的。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通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
4.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
我个人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强迫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等。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
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
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
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
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
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
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
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强迫症的预后许多强迫症的患者都十分关心自身疾病的后果,如果医生也缺乏信心将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强迫症的预后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恢复得很好,有的略差,还有的属于难治性的。
不管你属于哪一种,相信经过治疗都会有好的改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1~2年左右。
各种类型的强迫症,都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抗强迫药。
停药以及加减药量请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加重病情。
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学者对这种病的预后进行了长期观察,提出了不同于先前的比较乐观的意见。
如Grimshaw(1979)的随访资料,平均见到有2/3病例明显好转,其中有相当多的症状明显消失。
又如,Pollitt(1957)追访101例病人为时3个月到15年,其中有82例访到1年以上的时间,,这些病例中67%症状消除,过着正常的生活。
因此他认为强迫症的预后比通常设想的好(姜佐宁,1983)。
6. 并发症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或纠治。
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
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神经专科门诊积极纠治。
此外应该明白,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其次,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第三,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
第四,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
参考文献[1]郑瞻培,刘义兰.强迫症[M].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2003,113.[2] 施旺红.强迫症的森田疗法[M].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409.[3] 姜佐宁.强迫症的预后[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北京,1983,(06):34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