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微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比如:
1.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包括PPT、电子教案、在线教育资源等。

2. 引入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让教师在教学中更轻松地获取资源,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3. 利用一些教学管理软件,协助教师管理学生上课、考试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4. 利用在线互动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线上教学互动环境,帮助教师实现在线互动授课,同时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课堂反馈,实现及时反馈改进。

5. 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帮助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更紧密的沟通,增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上是一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围绕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5篇)

围绕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5篇)

围绕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5篇)第一篇:围绕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围绕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4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实行)》,其中课程目标中就提出:“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因此,我园着力进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以本园“十二五”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和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一、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课题在我园开展非常认真和扎实有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在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识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上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循序渐进地练习。

因此课题组对教师的培训方法是:集中学习,强化训练。

也就是把培训内容分为若干个知识板块,培训教师时集中讲解、演示,教师做好记录;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强化练习,这当中既包括集中练习,又包括个别练习,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自主选择练习时间及练习内容;培训教师以各知识板块为单位,定期对教师进行测试,做到学习一部分过关一部分,各个击破。

课题组还根据幼儿园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地采取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来培训教师。

首先,组织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

在学习中,让教师转变一个观念,那就是不能孤立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手法,把它的功能仅仅局限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上,而忽视它对教育观念、内容和体系改革方面的作用。

这种转变首先关注的是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其次,通过学习,还要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幼儿的影响等等。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教学研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朱萍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育新幼儿园一、课题简况(一)概念界定:微教研:1.微教研是一种由教师因某一话题或活动需要而及时发起的小型网络教研模式。

即利用视频直播和在线交流技术,开展纪实教研,还可用于远程观课、评课、教师培训等。

2.通过“微时间”“微问题”“微思考”的快速呈现、集中研究,促进教师深度反思,同时获得大量学习资源,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同伴、群体和专家的多元对话,以及数据驱动下的研修效果评价和应用,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专业能力的发展。

3.微教研模式:确定研讨主题——线上教研——微课、微研讨、微课题、微游戏、故事分享——呈现研讨结果——教学实践——线上反思、改进。

(二)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加快科学保教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推动我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支持下,有效开展微教研的策略、模式。

3.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影响带动本地区学前教育科研水平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微教研实践研究水平。

2.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设计和运用微课开展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

3.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教育故事分享微教研实践研究。

4.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利用“优课”资源开展微教研实践研究。

5.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设计与运用微游戏开展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查阅、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信息技术支持下微教研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学习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做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制定园本研修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收集事实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案例研究法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进行案例研究,形成案例集。

在已形成的有效研究成果和幼儿园园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信息技术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微型课题探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平时生活和各行各业中,对于提高效率、创设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的进步趋势进行微型课题探究,探讨其对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起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增进了社会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快速。

无论是社交媒体的盛行,仍是电子商务的兴起,都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得到信息和沟通。

这不仅增进了经济的茂密,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其次,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个人生活带来了便利。

通过智能手机和挪动应用程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无论是订购外卖、叫出租车,仍是在线进修、购物,都变得特殊便利。

此外,信息技术还使得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担忧日益增加。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给人们带来了进修和适应的压力。

不息变化的技术和工具需要人们不息进修和更新知识,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个人生活都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它增进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和进修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乐观应对这些挑战,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持续进修和更新知识,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进步的潮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进步。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应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应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应用研究2、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3、水文勘测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4、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5、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全文总字数:17889 字篇一: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应用研究高一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应用研究摘要: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让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本文立足于高一信息技术教学,阐述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一步探究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微课教学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目前人们使用网络使用信息的基础。

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变得更加紧迫,尤其是微课教学的开展实施,给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微课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1-2]。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微课,也成为“微课程”,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型视频网络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方式。

微课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微课的核心在于“微”,所以从教学时间上看,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最长不超过十分钟,其主要目的是能够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范围内,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学内容上看,微课教学往往一个视频只有一个重点,讲解的是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将知识全面学习和理解。

最后,从教学方式上看,微课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任意的暂停、后退、前进,而且还能重复播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且微课的内存也非常小,学生可以将其下载在手机或者电脑终端,实现碎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要想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在微课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还需要有基础的辨别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研究计划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研究计划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研究计划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电教处工作计划中的有关课题研究为目标,进一步做好镇江市“十五”规划立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特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研究小组计划。

一、组织与分工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课件制作相结合,改变课件“制作”与“使用”相分离的状况,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课更多地融入教育科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特质,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以公开课、教研课为研究的载体、突出对公开课、教研课中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效率、作用、时机和呈现方式的评价与研讨。

3、集体研讨与个人反思相结合。

除了定期与不定期的集体研讨外,更重要地是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要将多媒体手段与网络技
术的使用作为重要的反思内容,以期增长教师恰当运用、科学运用、艺术运用多媒体手段与网络技术的能力。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计划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计划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计划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教育技术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加强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应用,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使课程资源得到更广范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变革,使小学数学的学科教学得到根本性的变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契合点,优化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

努力发挥信息技术呈现事物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和深刻性等优势,把它们有机地与数学学科的教与学加以融合,为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为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2、探索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模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障。

我们应努力把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的、发展的、创造的工具,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学习的基本工具,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所实现的交互性、智能化等特性,我们可以帮助实现分层次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可以选择的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营建网络化的自主学习模式。

3、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小学学生都应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数学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把信息技术细化到学生感知、理解、自主操作、相互交流的层面,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信息技能和素养也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他们的一生的良好品质。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1.设计并开发了一款面向农村小学的教学辅助软件,该软件采用了简单易用、可操作性强的设计理念,并且根据农村小学的课程特点和师生需求进行了功能定制化。

2.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了他们的教学信心和授课技能。

3.通过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地观察和教学跟踪,发现并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不当、资源不足、课堂互动不够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4.开展了一些具体有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总结了一些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家长互动、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经验,建立了一份普适于农村小学的教学指导参考资料。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成果得以取得成功,希望能够为各地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小课题(3篇)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及优势。

2. 分析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及优势(1)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特点①自主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合作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③开放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广泛涉猎,拓宽视野。

④个性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优势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互动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现状及问题(1)现状①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

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

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利用。

(2)问题①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足,无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学习。

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信息技术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微型课题研究案例信息技术微型课题研究案例篇一: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陕西省平利县八仙中学龚芳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意思就是知识是无边的,我们每天学习到老,也还有一些知识是没有学到的。

无独有偶,早期的伊斯兰教和欧洲国家也都出现终身教育思想,法国的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终身教育理论成为国际教育思潮。

不仅如此,“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灵魂。

现代教育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念。

结合以上两点,我认为教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最终摆脱教师的“教”,《老子》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作为农村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是如何授人以渔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1、了解农村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方向。

2、了解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的方法。

3、了解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的情况。

4、引导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

5、培养农村中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做自主学习。

6、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是以本校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校情和学情进行开发性和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技术,以及如何让学生接受并形成习惯地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的手段。

运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运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需要明确什么是“微课”。

简单来说,“微课”是一种短时、独立、自学的课程形式,通过简洁明快的视频、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呈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
随地学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和讨论。

通过为学生设计问题和任务,引导
他们进行思考和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
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提供一些案例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
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还可以通过“微课”制作学生参与的项目和作业。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个特定的课题,制作一个小视频来展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点进
行深入思考和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运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和有
效利用,“微课”能够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和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以适应学生和时代的需求。

微课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鉴定书

微课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鉴定书
(2)课上交流
(3)梳理概括
(4)巩固提高
2、收集整理——整理学期内的课件、教案、论文、课堂实录等。
3、实验教师交流学习
4、探索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撰写实验报告(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
1、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纳整理。
2、汇总教学课例、案例、论文、电子教材。
例如教学《24时记时法》,在导入部分先让学生听一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猜一猜是什么节目,再说说《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播放的,接着媒体播放这段片头视频,利用屏幕上的“19时”设疑:19时是怎样一种记时法?它与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入“24时记时法”的研究。
卢梭说:教学中不是教师去告诉学生你应当学什么东西,是学生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或研究什么东西;而教师呢,则设法使学生了解这些东西,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向学生提供满足他们愿望的办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里就是一条捷径。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3、逻辑归纳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4、调查法。在调查中主要通过问卷式和访谈式来获取研究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发想象力和开放的思考方面下功夫,既要培养学生能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思维,又要提倡一题多解,尽可能地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屏幕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动态演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最后使得学生自然推出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动画学习新知,辅导学习,学生也可以在自主探究时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题研究题目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题研究题目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题研究题目
近年来,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和教师也开始考虑如何使用技术来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ITM)是
一种使用新的技术以让学生从信息技术中学习的有效方法。

为了研究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有效性,本文将探讨以下研究问题: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
答:学信息技术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信息技术中学习。

小学ITM具有多种特点,它涉及不同类型的技术,从基础的信息技术(IT)到多媒体设计,互联网应用,数据库系统以及新技术如物联网(IoT)和3D打印等。

通过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有关技术的知识,而且可以在技术实践中体验技术。

因此,有很多研究表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表现。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参与ITM项目时,他们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ITM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表现。

此外,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增强学
生之间的互动,改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旳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本学年在教研员旳带领下, 我们课题组组员共同努力, 确立了课题旳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 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旳目旳, 开展了扎实有效旳教学实践。

在不停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交流各自经验并不停总结旳基础下, 充足运用“微课”资源, 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同步也变化着老式旳课堂教学方式, 回忆这段时间旳研究之路, 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在问题中研究对策, 在研究对策旳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是我们最大旳体会。

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小结如下一、明确意义, 促使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学: 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原则和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旳学习活动, 其目旳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多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 , 即提高学生旳信息素养。

以往旳信息技术课, 大多老师都是以教会学生操作为主旨, 并不管学生旳信息素养与综合处理能力旳提高, 更别提创新能力了, 这样旳教学, 一节课下来, 老师累, 学生累, 老师觉得还完不成任务。

通过学习本研究旳意义, 老师们认识到: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多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才是本学科教学旳最终目旳。

而其中学生是学习旳主体, 假如学生没有学习旳积极性, 不能积极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角戏”,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师必须把主角旳位置还给学生, 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旳积极权, 让他们自己“说了算”, 才能激起学生更大旳学习爱好。

二、优化教学资源, 勇敢参与实践明确了我们旳研究方向之后, 最缺旳就是我们旳微课资源。

怎样给学生提供丰富旳学习资源, 就要我们老师课后去努力了。

我们旳研究主题是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做微课, 做什么样旳微课, 才能充足调动学生学习旳积极性呢?我们思索再三, 只有充足吃透教材, 把书本中旳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学生学习旳资源。

二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

二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

二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1. 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探讨二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小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让二年级学生通过小课题的研究,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学生将能够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选择合适的小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研究能力,选择合适的小课题,如基本计算操作、电脑文件管理等。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尝试并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制作文档。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成果,提高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 指导和评估:老师将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改进他们的研究成果。

4. 预期成果通过这项小课题研究,我们期待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和术语;-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简单的任务;- 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5. 时间安排本小课题研究将在课程中逐步进行,预计耗时为一个学期。

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周:选择小课题和组队;- 第二周至第四周:实际操作和研究;- 第五周:总结和展示成果。

6. 参考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我们将提供以下参考资源:- 信息技术教材:提供基本概念和操作指导;- 互联网资源:提供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资料;- 专业人员指导:邀请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讲座和指导。

7. 讨论与反馈在课程中,我们将定期组织讨论和反馈环节,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进步。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困惑,老师将提供解答和建议。

8. 结论通过二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1、总结优化了各种课型的主要环节:
运用情境激情激趣
利用课件分散难点
知识网络层次分明
课题阶段性成果:
1、总结优化了各种课型的主要环节: 2、总结学生的变化:
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提高了探究合作意识
课题阶段性成果:
1、总结优化了各种课型的主要环节: 2、总结学生的变化: 3、总结教师的变化: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1、建立管理制度 ,改善研究设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2)改善研究设施,保障研究顺利进行
学校组建了自己的 校园网站,对网络教室 进行了维护,24小时接 入互联网,方便教师进 行课题研究工作。同时 也购置了许多课件资源,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 一定的支撑条件。
组 建 校 园 网 站
购 置 课 件 资 源
课题研究执行情况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研究素养。
(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我们对课题组教师根据 实际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进 行分类,由课题组教师担 任小组长,分别通过集中 培训和小组培训的方式, 对信息技术水平分为必须 掌握和提高两部分,并将 此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指 标,我们培训了一批校级 骨干教师,
专题研讨关注有效
二、课题存在问题:
课题存在问题:
1、学校的硬件条件有限,只有一间网络教室,在开展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太方便,由于电脑的 陈旧,对上课时的教学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2、由于我们教师理论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很有限,加 之开始接触和研究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有些教师的教 学观念和专业素养还跟不上。目前还不能从更深层次 地探究出系统的理论,只能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印 证性研究。
三、课题下一步研究计划:
课题下一步研究计划: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的探讨》课题研究报告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的探讨》课题研究报告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的探讨》课题研究报告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的探讨课题研究报告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课程设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3. 提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研究,了解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研究结果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时效性和前沿性。

2.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3.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1. 利用信息技术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案例。

2.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室等,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建议1. 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案例,提高课程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2.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室等,提供学生更多参与和探索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建立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结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建立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解决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因此,教育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育质量。

三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

三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

三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
介绍
这份文档旨在探讨三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小课题研究。

我们将讨论选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研究。

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和研究
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让三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有
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在信息技术方
面的技能。

选题方法
1. 学生兴趣导向: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技术主题,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研究。

2. 教师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选择适当的课题,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和指导。

3.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研究,互相分享研究和发
现的成果。

研究过程
1. 选题阶段: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提出研究问题和目标。

2. 资料搜集: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3. 实施研究:学生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和
观察。

4. 数据分析:学生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
行数据分析。

5. 结果展示:学生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展示,可以通过报告、PPT等形式呈现。

结论
三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提高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

我们应该重视选题的重
要性,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导和合作研究等方法,帮
助他们顺利进行研究。

以上是我们对三年级信息技术小课题研究的介绍和建议,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微课题研究
作者:凌凤鸣
来源:《教师·上》2018年第01期
摘要: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征,计算能力较弱,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计算贯穿于整个过程。

文章围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内容的创新、口算训练、计算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探索计算教学规律,寻求有效训练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旨在对小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其数学运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简算能力;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简介:凌凤鸣,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教师。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卖菜的小贩能够很快报出菜钱,他们正是运用了自己的一套“简便算法”,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在教学中,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

为了提高学生简算能力,我做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生简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我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功能,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找到数学的十二册电子课本,认真阅读小学数学教材,收集小学数学教材中简便计算的内容,并进行归类整理。

有了网络的辅助,我很轻松地将全册教材中与简算相关的教材图片下载,再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撰写相关简便计算的教学设计。

通过分析研究,我整体把握小学阶段对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过程。

我们通过整理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简算意识的初步渗透
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编排渗透简算意识的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就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可以算是简算意识的萌芽;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多位数的乘法口算”一课,学生先算出“0”前面数的积,再在后面添“0”,深刻地体会到“乘、数、添”简便口算的“三步曲”;在笔算乘法中,教材也引导学生先把“0”前面的数位对齐进行笔算,再在积的末尾添“0”,在竖式教学中也给学生渗透了简算意识;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 的笔算除法,也明确了省略“商‘0’时”应该落下来的那一步,给学生展示了“简便写法”,渗透简算意识。

2. 运算定律的初步学习
有了低年级的简算意识的初步渗透,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材编排了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高斯定理及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5个例题;教材还编排了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编排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及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理解了运算律的基础上会使用简便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正确率,还能够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运算定律解决数学问题,注重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简算意识。

3. 运算定律的推广应用
五年级的数学教材编排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更简便。

分数的计算教学也将简便运算推广其中,让学生体会到简便运算的优势。

确定研究方向后,我们开展了深入的课例研究。

我们选择两个内容,设计好教学预案,利用电脑制作好课件,再来上研究课,先由陈老师执教了研究课《乘法分配律》,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课。

在这次运算律的认识教学中,陈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4+2)×25与4×25+2×25的得数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类比、归纳发现:(4+2)×25=4×25+2×25,而且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简便,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播放小精灵的录音,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凌老师执教了研究课《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凌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李叔叔骑行的故事情景,学生兴趣较浓,再让学生解决“李叔叔在后四天要骑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

学生写出算式,通过计算后发现,有的同学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450千米;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的算式,他们发现在连加算式中,两个加数可以先相加(115+85)+(132+118)凑成整百整十数,教师同时用多媒体课件闪烁两个可以凑整的加数,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简便的路子。

本次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学生简算思想的培养,让学生会用简算的眼光来解决问题,这才是重要的。

1. 利用网络速算,优化日常评价
我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编写形式多样的“简算” 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

课后,我们还建议学生家长利用手机下载“速算盒子学生端”,每天晚上7点钟,我们准时布置“速算练习作业”,并在班上对完成得好的进行表扬,提高了学生速算的积极性。

这样,我们不仅把简算研究融入平时课堂教学中,还将简算延伸至课后的小练习、小娱乐中,让学生享受“速算的喜悦”。

我们也逐步做到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关注学生简算巧算的状态变化,以培养学生简算巧算的意识。

2. 通过网络互动,简析简算作品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计算的规律,运用简算规律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几乘11”和“几十五乘几十五”的规律时,让学生先计算第一列算式。

经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了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发现“五五二十五”写在积的后面,“几乘(几+1)”的积写在25的前面,甚至还总结出“(10n+5)×(10n+
5)=10n×(10n+1)+25”的规律。

学生们将探究简算规律的经历和发现写成数学小作文或者数学小故事,有的还拍成“我发现,我分享”的小视频,利用现在关注度高的QQ、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加上朋友圈的点赞、留言,学生们觉得自己就是发言人,自己可以给自己代言,这种网络互动的方式,对学生简算自信心上的帮助与提升特别大。

有一次,陈XX同学分享的《找规律巧简算》视频中,就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发现“两个乘数都是几十五的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和喜悦。

学生们还将自己掌握的简便运算规律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在我执教《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后,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许多在生活中运用简算解决问题的数学作文。

周XX 同学还通过微信平台分享了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的数学作文——《凑整算钱更简便》。

学生在进行简算练习中,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写成数学小作文,并利用网络宣传自己,不仅提高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数学素养越来越高。

学生们还将自己在简算方面得到的收获编辑成数学小报。

他们从中发现了:“11乘任意数”“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因数”“十几乘十几”“头相同,尾互补”“几十乘几十一”的计算小妙招;“加法减法”的巧算简算小秘密;还有许多数学名人名言和祖冲之等数学家的小故事。

他们的手抄报制作精美,体现了自己简算巧算的收获,其中有20多个学生的“简算巧算”手抄报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教师把他们的作品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间里面,家长在网络上看到孩子们在“简算巧算”中的进步,看到他们简算意识的提升,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3. 开展网络竞赛,提升简算意识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结合班级学生已有的简算经验,组织学生开展几次简算小竞赛,学生们在简算小竞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得到奖状和小奖品,感到自己很棒,从中体会到简算学习的快乐。

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益阳市首届口算乐翻天”比赛,班上有几个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名次,享受速算带来的成功。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平台的简算竞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简算带来的速度与激情,感受简算带来的快感和美感。

通过简算课题研究,学生的简算能力和简算意识提高了,数学成绩高出一般学生;而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随处都可以用网络技术来辅助工作。

就算学校没有电脑,手机
也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学生作业的照片分享、数学故事的演讲视频分享,等等,都是很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彩琴. 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7).
[2]杨俊.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6(5):69-70.
[3]唐雄.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 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北京: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