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滕南中学翟胜敏)4.3菱形教案

合集下载

《菱形》数学教案

《菱形》数学教案

《菱形》数学教案
标题:《菱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理解和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菱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1)定义:四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
- 对角线互相平分;
- 对角线互相垂直;
-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
-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画图、做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以此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菱形的知识。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菱形的重要性质和判定方法。

5. 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关于菱形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菱形教案(1)

菱形教案(1)

AB = 4厘米AD = 4厘米菱 形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猜想、分析验证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美观、价值观.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和菱形面积公式.难点:猜想验证菱形性质并灵活运用,推导菱形面积公式.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具:菱形形纸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动画演示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知道了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成为什么图形?(矩形)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这个特殊的四边形叫什么呢?它又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菱形。

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观察平行四边形ABCD,AB=10cm,AD=4cm ,当我们将AD 进行平移,使得AB=AD=10cm ,这时我们就将平行四边形ABCD 叫做菱形。

那谁能给菱形下一个定义?活动过程:利用几何画板,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可以得到一个菱形。

探究活动一:通过折菱形的实验探究菱形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的性质?说一说:(两两互说)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也就是说:,ABCD AB BCABCD =∴四边形是菱形【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动画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地给出菱形的定义.菱形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图形。

在我们的吃、穿、住、行中都能找到具有菱形形象的图形。

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二)应用学具,探究新知请同学们拿出菱形纸片,想一想矩形和菱形都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又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的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呢?大家借助纸片猜想一下,菱形在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方面的性质。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后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它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从中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和: 菱形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这是我们的猜想,需要去验证分析。

《菱形》的教案范文

《菱形》的教案范文

《菱形》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菱形的定义与性质1.1 导入:引入菱形的概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菱形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讲解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相等等。

1.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菱形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作图,验证菱形的性质。

1.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一个菱形,并标注出其性质。

第二章:菱形的对角线2.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菱形的对角线。

2.2 教学内容:讲解菱形的对角线性质,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这些性质。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记录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和平分角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作图,验证菱形的对角线性质。

2.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一个菱形,并标注出其对角线性质。

第三章:菱形的面积3.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菱形的面积计算。

3.2 教学内容:讲解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尺子和圆规测量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并计算出菱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作图,验证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一个菱形,并计算出其面积。

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菱形的对称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菱形的对称性,即菱形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菱形的对称性。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菱形的对称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作图,验证菱形的对称性。

4.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一个菱形,并标注出其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第五章:菱形的应用5.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入菱形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讲解菱形的应用,如在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和公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菱形教案

高中数学菱形教案

高中数学菱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菱形的性质与特点;
2. 学会计算菱形的面积和周长;
3. 能够解决与菱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 菱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
3. 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了解菱形的性质和相关知识,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关于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菱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菱形的形状和特点;
2. 概念讲解: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对角线平分等;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菱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菱形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菱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2. 设计一个与菱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菱形的性质和计算展开,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3菱形教案

4.3菱形教案

滕州市八年级数学教案课题:第四章第三节菱形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第一节课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2.了解菱形性质的应用和常用判别条件.(重点)3.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难点)教法与学法指导:结合本节课特点和本校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展示交流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数学自主探究式的六环节教学模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达标测试--布置作业".本项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出既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剪刀,一张长方形纸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创设情境导入[师]前面我们探讨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条件,下面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生齐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师]再找个同学从边、角、对角线三个角度回答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生]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师]大家已经完成了课前预习,那么,请大家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同桌互相帮助)[生]菱形.[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课件展示:菱形)2.展示学习目标[师]下面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为了检测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条件的学习情况,为菱形学习作下铺垫,学习目标的展示便于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二、问题导学1.自主学习[师]下面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自学,并通过小组交流探讨解决以下问题.2.出示问题(出示投影)(1)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菱形的定义是什么?(2)将准备好的菱形纸片画出菱形的两条折痕并标出字母,通过折叠手中的图形回答以下问题:①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 菱形有几条对称轴?③ 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④ 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和角相等?(3)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几种?[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和好奇心,便于学生通过预习和小组交流得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增强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三、展示交流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之后,小组积极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检查交流探讨情况.并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对探讨较好的小组或小组内成员给予表扬和鼓励.2.全班展示[师]对,那么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生1]学校电动大门、衣帽架、纸灯笼.[生2]防盗网、工地脚手架上菱形花纹起到了美观和加固的作用.[生3]鱼网的网眼.[生4]街道上斑马线前的菱形标记.[生5]“三菱”牌轿车的商标图案等.[师]很好,下面大家请看投影,生活中的菱形.(出示投影)[师]那么,下面大家看一下投影.(出示投影)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平移较短一边,使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那么,你能给菱形下个定义吗?[生]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师]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有一组邻边相等.所以菱形是具备:“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这两个条件的四边形.下面大家回答下列问题.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生齐声]是.[师]菱形有几条对称轴?菱形的对称轴是什么?[生]两条.菱形的对称轴.[师]是吗?对称轴是线段吗?[生]奥!不对不对!应该是菱形的对称轴所在的直线.[师]对.菱形的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菱形的对称轴互相垂直.[师]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和角相等?[生]相等的边有AB=BC=CD=DA ,OA=OC ,OB=OD.相等的角有 ABC ADC DCB DAB ∠=∠∠=∠,B C A D C A BAC DAC ∠=∠=∠=∠C BD ABD CDB ADB ∠=∠=∠=∠[师]回答的得很好,能否从中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呢?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生]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师]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生]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师]要注意的是:菱形的判别方法的题设条件是平行四边形还是任意四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动并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自主探索菱形除平行四边形具备的性质外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逐步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突出菱形性质的和常用判别条件的学习这一重点.四、训练提升[例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5,OA=4,OB=3.(1)AC 、BD 互相垂直吗?为什么?(2)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为什么?[师生共析]要判断AC 、BD 互相垂直,可根据勾股定理的222AB OB OA =+可得△AOB 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可以得出:AC 与BD 互相垂直.由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由此可知: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答:(1)垂直. OA=4 ,OB=3,AB=5∴222AB OB OA =+ ∴∠AOB= 90° 即AC ⊥BD(2)是菱形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四边形ABCD 是菱形.[设计意图]: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判定条件的理解,通过例题的板书用以逐步规范学生书写证明过程的良好习惯.并突破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一难点.五、达标测试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 ,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2.如下图:菱形ABCD 中∠BAD =60 ,则∠ABD=_______.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菱形的边长是( )A.10cmB.7cmC. 5cmD.4cm4.四边形ABCD 是菱形,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 , AO=4cm ,求对角线BD 的长.[设计意图]:运用所归纳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布置作业《助学》中菱形相关内容.板书设计 第三章 平行四边形§4.3菱形[设计意图]:规范板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本课所学内容.例题的板书用以逐步规范学生书写证明过程的良好习惯.教学反思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讨得到菱形特有性质和判定条件,发展学生合情的逻辑推理过程,逐步规范格式.展示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典型例题突破难点.菱形的定义: 菱形的特有性质: 1 2例题 菱形的判别: 1 2 3从本节课内容来看要求比较高.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掌握起来是略为困难了些.在证明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不足之处,学生说理不够清楚,书写说理过程不够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加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菱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师:出示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如图,菱形花坛 ABCD 的边长为 20m,
教学过程
∠ABC=60 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
AC 和 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
坛的面积.
对于几何图形的研究,我们一般采用一般到特殊的
思路进行,对于平行四边形也不例外。 课例研究综
难点:菱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2.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菱形
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
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 教学目标
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
演绎能力。三、情感与态度:1.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
教师对实物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从一般的平 述
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变化过程,得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讨论、探究、交
流,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学生自己得出的猜想
和证明会更让他们易于接受,而解题方法也在此过程中
渗透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练习的设计,重在加深学生
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提高学生的解
题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思维,整体来看应该
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
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学生学习能
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
力分析 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题。
教学策略选
这节课是菱形的第 1 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定

《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教学设计《菱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法:通过演示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菱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

(2)提问学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菱形。

讲授新课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③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判定方法: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作业题,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 5.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图片、提问、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初中数学菱形点评教案

初中数学菱形点评教案

初中数学菱形点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识别和绘制菱形;3. 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2. 菱形的识别和绘制。

教学难点:1. 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菱形的图片和性质;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的性质和公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菱形例子,如正方形、蜂巢、瓷砖等;2. 提问学生对菱形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给出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2. 讲解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3. 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菱形的性质,并用几何图形进行说明;4. 让学生记录下重要的性质和公式。

三、练习和应用(10分钟)1. 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菱形,并解释原因;2. 让学生绘制一个给定边长的菱形;3. 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菱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复习;2. 强调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练习菱形的性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菱形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巩固和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在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练习菱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菱形》教学教案

《菱形》教学教案

《菱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2)学会菱形的判定方法;(3)掌握菱形的对称性和四条边的相等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出菱形的边长;(3)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菱形的兴趣,培养其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2)菱形的判定方法;(3)菱形的对称性和四条边的相等性。

2. 教学难点:(1)菱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利用菱形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2. 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出菱形的边长;3. 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相关例题;2. 实物模型:各种形状的菱形;3. 练习题:与菱形相关的几何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形状的菱形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 探究菱形的性质:(3)教师展示菱形的性质PPT,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菱形。

3. 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出菱形的边长;(3)教师给出相关例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4. 菱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布置作业:(1)巩固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2)解决一些与菱形相关的几何题目。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

(2)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3)菱形的对角相等。

(4)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 菱形的判定方法:(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理解菱形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1. 教学PPT或黑板。

2. 几何画图工具。

3. 相关几何图形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现菱形的性质。

3. 讲解与演示:利用PPT或黑板,展示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方,对边平行且相等等。

通过几何画图工具,演示菱形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4. 练习与巩固:给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设计图案、构造模型等方面应用菱形。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菱形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练习与巩固:评价学生在练习中应用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正确性。

3. 拓展与应用: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菱形性质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菱形的教案

菱形的教案

菱形的教案主题:构建菱形年级:小学三年级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构建一个菱形。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所需材料:纸、铅笔、尺子、彩色铅笔或者蜡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 (5分钟)1. 引起学生的兴趣,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菱形,并让他们描述一下菱形是什么样子的。

2. 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菱形:菱形是一个有四条边的图形,它的对角线长度相等且互相垂直。

3. 让学生观察一些例子,比如日历上的菱形标记、钻石等,并让他们发现菱形的特点。

4. 请学生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分享给整个班级。

第二步:构建菱形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菱形图案,并告诉他们我们将用这个图案来学习构建菱形。

2. 让学生用纸、铅笔和尺子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边长可以根据他们的选择而定。

3. 请学生选择一个顶点,并用铅笔和尺子从这个顶点画一条对角线,直到另一个顶点。

4. 再次选择一个相邻的顶点,并从这个顶点画一条对角线,直到另一个相邻的顶点。

5.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得到了一个菱形。

6. 让学生检查所有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以确认他们构建的是一个真正的菱形。

7. 鼓励学生用彩色铅笔或蜡笔将菱形涂上漂亮的颜色。

第三步:小组互动和讨论 (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导者,领导者将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和记录结果。

3. 每个小组用类似的方法构建自己的菱形,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 随后,每个小组都要观察和比较自己构建的菱形,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 领导者将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结果。

6.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不同的构建方式和问题。

第四步:总结和评估 (10分钟)1. 请每个小组的领导者汇报小组观察和讨论的结果。

2. 让学生总结构建菱形的方法和步骤,并检查他们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初中菱形新课教案

初中菱形新课教案

初中菱形新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菱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剪刀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的特点不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菱形也是一种四边形,它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展示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平分角等。

3. 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如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

4. 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理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剪出一个菱形。

2. 学生动手剪出菱形,并观察其性质。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对菱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及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菱形图案,如菱形的窗户、地砖、饰品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这些图形的特征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菱形。

2、讲授新课(1)菱形的定义通过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然后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逐渐相等,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菱形纸片,通过对折、测量等方法,探究菱形的性质。

②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结果。

③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并进行补充和证明。

菱形的性质:a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b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性质的证明①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方法,尝试证明菱形的性质。

②选取学生代表进行板演,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3、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6 和 8,求菱形的边长和面积。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4)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菱形性质的应用。

4、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与菱形性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菱形》教学设计.doc

《菱形》教学设计.doc

《菱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悉菱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并灵活运用。

2、过稈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稈屮,进一步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育观演示法、观察讨论法课堂类型:综合课教具:电脑教学手段:电化教学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在口常生活屮,同学们会看到务种各样的儿何图形及由它们组成的精美图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看一看每幅图案是由哪种基木图形组成的。

生:菱形。

师:既然菱形在生活屮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菱形(板书课题)三、新授(二)定义教学师:既然我们要研究菱形,那么什么是菱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看下血的动tai演示(只演示菱形的形成过稈。

)这是两个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现在我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短边进行平移,到达某一特殊位置,这时候,它就变成了菱形,同学们先考虑这个变形后的四边形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是,因为由平移图形的性质可以知道,平移时,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这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也可以说: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因此它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好!解释得很清楚,这说明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又比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特殊,那么它特殊Z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演示)师:大家都看到了菱形的特殊之处,谁能准确把这个特殊之处说出来?生:有两条边相等。

师:什么样的边呢?说得准确些。

生:有两条邻边相等,有一组邻边相等。

师:好,说得很好,由上面的实验演示我们可以知道菱形应具备两个特征:1、它是平行四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请同学们根据这两个特征给菱形下个定义。

生: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公开课教案集《菱形》精品教学设计(2)

公开课教案集《菱形》精品教学设计(2)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6.2 菱形(1)【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2.掌握菱形的概念3.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探索菱形的对称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难点:菱形的轴对称需要用折叠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 引入: 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形观察以下由火柴棒摆成的图形议一议: (1)三个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2) 与图一相比,图二与图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学生明确图二、图三都为平行四边形(2)引导学生找出图二、图三与图一在边方面的差异二. 新课: 把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再用多媒体教科书中有关菱形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许多优点.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个定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证明,可以根据菱形的定义推出,课堂上只需让学生说说理由就可以了,不必写证明过程.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C ⊥ BD ,AC平分∠BAD 和∠BCD ,BD平分∠ABC和∠ADCO CBA分析:由菱形的定义得△ABD 是什么三角形?BO 与OD 有什么关系?根据什么?由此可得AO 与BD 有何关系?∠BAD 有何关系?根据什么?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AD (菱形的定义)BO=O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C ⊥BD , AC 平分∠BA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理,AC 平分∠BCD ,BD 平分∠ABC 和∠ADC∴对角线AC 和BD 分别平分一组对角由定理2可以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菱形》教案(精选4篇)

《菱形》教案(精选4篇)

《菱形》教案(精选4篇)《菱形》篇1教学建议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由于菱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1.菱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把握菱形的性质.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5.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二、教法设计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3.疑点:菱形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 ,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 ,求矩形的周长.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非凡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菱形概念.讲解新课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2.菱形的性质: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非凡性质.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实.师:观察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生:全等.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师:假如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生: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例2 已知:如右图, 是△ 的角平分线, 交于 , 交于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例3 已知菱形的边长为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如右图,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 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总结、扩展1.小结:(打出投影)(图4)(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2)菱形性质:图5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八、布置作业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九、板书设计标题菱形定义……菱形性质例2……小结:性质定理1:…… 例3…………性质定理2:……十、随堂练习教材p151中1、2、3补充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菱形》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的判定.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二、教法设计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引入新课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答:定义法.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讲解新课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分析判定2: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生答:两个.师问:哪两个?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由学生口述证实)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例4 已知: 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 ,如图.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总结、扩展1.小结:(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八、布置作业教材p159中9、10、11、13(2)九、板书设计十、随堂练习教材p153中1、2、3《菱形》教案篇3各位评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菱形》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初中菱形教学目标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初中菱形教学目标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初中菱形教学目标设计导语:菱形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在初中教育中,菱形教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初中菱形教学的目标设计,旨在引导教师合理设定初中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菱形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评估、辩证、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在初中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目标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1. 学会提出质疑和问题,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和辩论。

2. 学会收集和分析信息,能够对不同观点和意见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学会运用批判思维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产生新概念、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1.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元的解决方案。

2. 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发新的想法和观点。

3. 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4. 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三、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菱形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以下是一些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目标:1.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目标。

2.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在合作中形成共识。

3. 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促进团队合作。

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菱形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结语:初中菱形教学的目标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菱形》教案3

《菱形》教案3

《菱形》教案3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教学过程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 F C E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 E∥F C.∴∠1=∠2.又∠A OE=∠C OF,A O=C O,∴△A OE≌△C OF.∴EO=FO.∴四边形A F C 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A F C 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 已知:如图,△ABC中,∠ACB=90°,B 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 E于F.求证:四边形C 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 F∥EH,C E=EH,在Rt△BC E中,∠CB E+∠C E B=90°,在Rt△BD F中,∠DB F+∠D F B=90°,因为∠CB E=∠DB F,∠C FE=∠D F B,所以∠C E B=∠C FE,所以C E=C F.所以,C F=C E=EH,C F∥EH,所以四边形C 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 E∥AC,C E∥BD,D E和C 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 C E D是菱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州市八年级数学4.3菱形教案课题:第四章第三节菱形课型:新授课授课人: 滕州市滕南中学翟胜敏授课时间: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第一节课教学目标:1.熟悉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的意识,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教法与学法指导:1.教法分析⑴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4)利用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等数学方法.(5)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整合教学,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观察、推理和归纳、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3)自主地“做数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教具:制作课件、一个衣帽架、基本作图工具.学具:基本作图工具、白纸、剪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下面我们共同回忆一下.[师生共同叙述] 略.[生] 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越王勾践剑、衣帽架图片.这组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生]有,第一幅图案中有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第二幅中有三个平行四边形.[师] 大家再仔细观察,找到这些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地方?[生]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师] 平行四边形对各条边有什么要求?[生]平行四边形只要求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并不要求四条边都相等.[师] 这种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我们给它一个专门的名称----菱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种图形.[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复习巩固,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二是菱形被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图片感受菱形的图形美,同时图片也生动形象地使知识得以体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二、菱形的定义[师] 我们来给菱形下一个定义吧.[生]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师] 这个定义有重复的地方吗?[生]发现四边都相等与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是重复的.可以改成“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师] 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四条边都相等当然可以认为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说这两种说法是等价的.通常我们“把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作为定义,这也是我们下定义的一种方法.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有一组邻边相等,所以菱形是具备:“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这两个条件的四边形.[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出定义;让学生初步体验形式逻辑,学习正确下定义的方法.三、探索菱形的性质[师] 教师左右拉动衣帽架,让学生观察衣帽架在不同状态下的情况.问学生能观察到什么.[生] 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最终会观察到:拉动衣帽架,菱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一个菱形相对的两个顶点总是处于同一条水平线或铅锤线上,所有边的长度总是保持不变. [师] 投影,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 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 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 两条对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生] 认真观察,进行简单的推理,讨论分析后,得到:(1)AB,BC,CD,DA相等;AO 与OC,BO与OD分别相等;∠ABC与∠CDA相等;∠DAB与∠DCB相等;∠DAC、∠BAC、∠DCA、∠BCA都相等;∠ABD、∠CBD、∠ADB、∠CDB相等;(2)ΔABC、ΔBCD、ΔCDA、ΔDAB都是等腰三角形;ΔAOB、ΔBOC、ΔCOD、ΔAOD都是直角三角形.(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能否从中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呢?相互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得到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师] 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师]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生]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这两条对称轴是菱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所以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精于思考,勤于归纳的好习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四、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了菱形的性质,那想一想: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小剪刀来动手做一做.[生]学生动手折、剪,并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然后安排学生总结、出示折纸、剪切的方法.方法一: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即是菱形纸片.方法二:如下面图1,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就是菱形.图1 图2方法三: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在折痕上取任意长为底边,剪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打开即是菱形(如上面图2).[师] 同学们能说一说上面三种折纸、剪切做法的理由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回答.[生] 方法一主要是利用了菱形的轴对称性.按方法一剪出如图所示的图形,以BD所在的直线对折时,OA=OC,以AC所在的直线对折时,OB=OD,这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两条折痕是互相垂直的,即:AC⊥BD,又OA=OC,所以BD是AC的中垂线,即AB=BC,因此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生] 按方法二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的理由是: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在纸条的边缘上,它们彼此平行,它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以一组邻边为底写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再由纸条等宽即它们的高相等,立即得到这组邻边相等.[生] 按方法三得到的菱形的理由是:如图2,△ABC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以BC为折痕,对折后,得到的三角形BCD仍是等腰三角形,即:BD=DC,又因为AB=BD,DC=AC,所以AB=CD,BD=AC,所以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因此,平行四边形ABDC是菱形.[师] 刚才通过折纸、剪切,得到了菱形,你能因此归纳一下菱形的判别方法吗?分组讨论,然后总结.[生] 菱形的判别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师] 要注意的是:菱形的判别方法的题设条件是平行四边形还是任意四边形.好,下面同学们完成课本P109的议一议.[生]各叙己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折折剪剪的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课堂也鲜活起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和概括,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五、菱形的应用例1如下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AB=5,AO=2,OB=1.(1)AC,BD互相垂直吗?为什么?(2)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师生共析]从图中知道:AC与BD相交,从已知条件:AB=5,OA=2,OB=1及结合图形知道,这三条线段正好构成三角形;又由于AB2=OA2+OB2,所以可以知道△AOB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可以得出:AC与BD互相垂直.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由此可知: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生]一生到黑板去板书,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例2 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D于F,交AC于E,若EG⊥BC于G,连结FG.求证:四边形AFGE是菱形.[师生共析]要判别四边形AFGE是菱形,要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寻找邻边相等的条件,而要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要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生在黑板上板演] 证明:∵∠BAC=90°,∴∠1+∠2=90°.又∵AD⊥BC,∴∠1+∠C=90°∴∠2=∠C又∠AFE=∠3+∠2,∠AEB=∠4+∠C而∠3=∠4,∴∠AFE=∠AEF∴AF=AE∵∠3=∠4,EG⊥BC,CA⊥BA∴AE=EG,∴AF=EG∵AD⊥BC,EG⊥BC∴AD∥EG,又AF=EG∴四边形AFGE是平行四边形而AF=AE,∴四边形AFGE是菱形.[生]其余学生点评板书的过程.[师]总结归纳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一般解题思路.[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去尝试推理,体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自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最后是训练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方法,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的性质:(1)边: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分别平行.(2)角:对角线相等.(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的判定:[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菱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七、课堂检测(第3题选做)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4)菱形既是_________图形,又是_________图形,它的______都是它的对称轴.考察知识点:菱形的判别方法.2.计算:(1)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4和10,求此菱形的轴长、面积.(2)在菱形ABCD中,若∠ABD=72°,求:∠ADC、∠BAD的度数.考察知识点:菱形中的边、角的计算.3. 已知:△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D,DE∥AC交BC于E,DF∥BC交AC于F. 求证:四边形DECF是菱形.考察知识点:菱形的判别及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设计意图] 1.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2.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力差异,采用不同层次的检测布置,这样就使不同层次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八、课后作业:课本习题4.5 1,2, 3三题.板书设计第三节菱形一、菱形的定义三、菱形的判定方法二、菱形的性质四、例1例2学生板演练习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我感觉到有满意的地方也存在着不足.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从生活中精美的菱形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是真实的、亲切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提高课堂容量与效率.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了折叠、剪切等活动,通过信息加工、归纳等学习过程,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方法符合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整个新知生成过程中,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探究菱形性质.对于此环节,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在学生代表回答过程中,对的,我要给予肯定,不应该过多补充、解释;不对的,我给予提示或找其它同学回答,否则浪费时间.4.例题讲解.感觉到时间有点紧,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本来证法较多,最后只研究了一种.5.小组交流不深入.学生之间对问题的讨论比较肤浅,部分学生只把课本内容看一遍就完了,我也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交流中去,没有完全发挥教师“解惑释疑”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