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1讲碳及其氧化物试题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1讲碳及其氧化物试题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21讲碳及其氧化物试题

第21讲碳及其氧化物

知识梳理

【复习重点】

一、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其性质

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结构,其原子排列又叫金刚结构。在常见物质中硬度最大,熔点高,导电性差,常作钻头及工艺品。

2.石墨:深灰色,片状结构,质软,熔点高,有导电性、润滑性。可制铅笔芯、坩埚、润滑剂、电极或电刷等。

3.活性炭:高温条件下通入水蒸气后形成的碳。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常用于去除异味和给溶液脱色。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属于物理性质。

其他还有无定形碳、纳米碳、足球烯等同素异形体。

4.碳具有可燃性,常作燃料;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还原金属。

二、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很不稳定,

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红色的石蕊又变成了紫色。(3)二氧化碳跟澄清石灰水等碱类物质反应:CO2+Ca(OH)2 =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这一反应原理来检验某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性质的验证实验

(1)倾倒CO2的实验,根据现象“烧杯底部的蜡烛先熄灭”,验证“在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CO2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

(2)CO2的溶解性实验:向集满CO2的空塑料矿泉水瓶里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塑料瓶子变瘪,证明CO2能溶于水。再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证明CO2溶于水时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2)实验室制法:碳酸钙矿物与稀盐酸反应。制备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的类似。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注意验满和验证方法的不同。

5.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用来生产碳酸饮料;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用于贮藏粮食、水果、蔬菜;工业制纯碱和尿素;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等。

6.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危害: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氟利昂等气体。

三、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它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在实验室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因为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很难通过排空气法来收集。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使其还原,常用于冶炼金属。

3.一氧化碳有剧毒,实验中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4.一氧化碳的用途:可作气体燃料,可用来冶炼金属。

【复习难点】

1.活性炭吸附性的应用。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求与用途或应用相结合进行复习。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照学习。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真题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真题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解析】选D。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6.(2016·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 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解析】选D。CO 2与水反应生成H 2 CO 3 才能使紫色石蕊 溶液变红,故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CO 2 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变红。

【中考警示】二氧化碳性质的常见误区 (1)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是二氧 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 (2)“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 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二者本质不同。 (3)二氧化碳不支持所有物质的燃烧。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特殊 情况下也能支持燃烧,活动性强的金属,如镁条点燃后 放入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C。 2Mg+CO 2 三种物质,有下列7.(2016·咸宁中考)关于C、CO、CO 2 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②CO、CO 2 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③CO 2 ④CO 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2 引起中毒

最新中考科学:电学部分(难题、易错题)汇编

2015年最新中考科学:电学部分(难题、易错题)汇编 (考试内容: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生活用电)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2.由欧姆定律I=U/R变形可得R=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和它两端电压无关D.导体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3.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只闭合S1时,L2发光、L1不发光,A2测L2电流 B.只闭合S2时,L1发光、L2不发光,A1测L1电流 C.闭合S1、S2时,L1、L2并联,A2测L2电流 D.闭合S1、S2时,L1、L2串联,A1、A2示数相等 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实验中,科学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得V的示数是3.8V,V1的示数是2.3V,V2的示数应为() A.1.5V B.3.8V C.2.3V D.6.1V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L1与灯L2是串联,且灯L1被短路B.电压表可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 C.电流表A1测的是灯L1的电流D.电流表A2测的是灯L1的电流 6.灯泡L上标有“2.5V”的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泡L的额定电流是0.2A B.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ΩC.灯泡L的额定功率是6.25W D.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7.关于“12V 4W”的小灯泡L1和“9V 3W”的小灯泡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 l和L2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一样大 B.L l和L2串联在一起使用时,两灯消耗的功率一样多 C.L l和L2并联在一起使用时,两灯消耗的功率一样多 D.L2串联一个9Ω的电阻接在12V电路中,也能正常发光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三个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其中在丙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通电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两侧的液面高

浙教版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一、探究题(共20题) 1、(2014·台州)小明发现:每天晚上7点至9点左右,小区处于用电高峰期时,家中的电灯相对暗些;而到了晚上11点以后,过了用电高峰期,电灯又会变得亮一些。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这样提示他:“不同时段,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数量不同,其总电阻也不同。可以把某一时段小区内正在使用的所有家用电器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小灯泡来模拟。通过比较小灯泡两端电压(相当于家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变化,你就能知道原因了。”于是,小明根据如图电路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 第1步: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发现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指针指在3伏处。 第2步:查明故障并分别换上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后继续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第3步: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分析】每次实验,电压表的读数都小于电源电压,说明实验中导线等其他元件也有电阻,会“分走”一部分电压。 【反思解释】 (1)实验中小灯泡突然熄灭,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开路”)。 (2)过了用电高峰期,家中的电灯功率变大,亮度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 。 (3)在输电线路中,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应尽量选择________ 的导线。 A .长而细 B .长而粗 C .短而粗 D .短而细 2、(2013·金华)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 2CO 3与稀H 2SO 4反应产生CO 2 , 通过CO 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 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word)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题集锦(word)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以导致酸雨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正确;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 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其溶于水,pH≈5.6,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酸雨的pH<5.6,错误。故选A。

初中化学中考易错题精选[1]

潍坊五中2011中考复习之易错题精选 1.2011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生猪主产区采用违禁药品瘦肉精,有毒猪肉流向双汇分公司。“瘦肉精“的化学式C12H19Cl3N2O,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 C.每个瘦肉精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现有药品硫酸铝,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A.盐酸、硫酸B、氯化钠、碳酸钾 C.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D.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3.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4.下列各项不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物质的溶解度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D.酸溶液的pH 5.现有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叙述违背客观事实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固体溶解,并使溶液温度下降 B、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溶质质量变小 C.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硫酸铜溶解度不变,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放入一根铁丝后,铁丝表面有亮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 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除去氢氧化钠中 少量的碳酸钠 清洗铁制品 表面的铁锈 鉴别氯化钠 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 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1 加水溶解加适量稀盐酸加锌粒点燃 方案2 加稀硫酸用水洗涤加石蕊溶液通入澄清石灰水7.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B.向pH=2的盐酸 中滴加过量的氢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 D.向pH=12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酸反应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 8.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10 2 8 +8 2 6 2 8 8 +18 2 8 2 +12 +2 2 +9 2 7 2 8 1 +11 +2 2 A. 和 B. 和 C.和 D. 和 9.小明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1 方案2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水溶解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加稀盐酸用水洗涤 C、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锌粒加石蕊试液 D.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 10.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A.NaOH 、CuSO4、H2SO4B、NaCl、Na2SO4、Na2CO3 C.NaCl、Ba(NO3)2、HCl D.NH4NO3、NaOH、Na2SO4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NaCl和H2SO4B.NaOH和HCl C.Na2CO3和H2SO4D.AgNO3和NaCl 12.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使用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 A.Cu(Fe2O3)加入稀硫酸,过滤 B.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C.NaOH溶液(Na2CO3)加入石灰水,过滤 D、CaO(CaCO3)加入稀盐酸,过滤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B)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中考科学易错题(2017年中考科学含答案)

中考科学易错题(2017年中考科学) 1.“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 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所示。再 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 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而增 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A. h1>h2 h2>h3 B. h1>h2 h2<h3 C. h1<h2 h2=h3 D. h1<h2 h2<h3 2.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A.穿钉鞋跑步B.跳远时助跑 C.滑步推铅球 D.远距离投篮 3.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4. 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5. 6.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7. 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正常向前行驶的卡车右侧跳下.对于跳车的方法,以下四种方案中最安全的是() A.脸朝前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 B.脸朝前方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 C.脸朝后方跳下,着地后立即站定 D.脸朝前后跳下,着地后向前小跑几步 8.

中考科学专题 金属含解析

专题二十金属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7,3分)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铜和稀硫酸 B.铁和硫酸铜溶液 C.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D.氧化铜和水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硫酸反应,A错误;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正确;烧碱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反应,C错误;氧化铜与水不发生反应,D错误。 答案 B 2.(2015·浙江金华,8,3分)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 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

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 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制容器内壁上的红色物质是铜,B正确,A、C、D 错误。 答案 B 3.(2015·浙江丽水,14,3分)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 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 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溶液中的水 B.生成的铜 C.生成的氯化锌 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解析往一定量的氯化铜中加入过量的锌粒,无水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溶液中的水。 答案 A 4.(2015·浙江杭州,16,3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2010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 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 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 缓 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 继续抬高右 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 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某兴趣小组为确 定这种固体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 2O),也可能是 ▲ 。 资料:Cu 和Cu 2O 都是红色固体。 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 右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推测: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和 ▲ 。 验证: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出现 ▲ , 证明上述推断是正确的。 3.小岳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下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 ▲ (填“甲”、“乙”或“丙”); (2)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 33. 中 央 电 视 台 曾 4。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光电转换器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 ...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 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

的物质,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故选D。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 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C.夏天鱼池里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可开始收集 【答案】C 【解析】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开始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错误。故选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 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故选D。 5.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热学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甲、乙两物质比热容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2∶1,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温度升高了20℃,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由同样材料组成的丙、丁两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温度之比是3∶1,则两物体吸收热量之比为______。【答案】80 12:1 【解析】 【分析】 【详解】 [1]∵Q吸=cmΔt,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c甲m甲Δt甲=c乙m乙Δt乙 Δt甲:Δt乙= c乙m乙: c甲m甲==(1×1):(2×2)=1:4 ∵Δt甲=20℃,∴Δt乙=80℃。 [2]∵Q吸=cmΔt,且丙、丁两物体由同种材料做成 c丙=c乙,m丙:m丁=4:1,Δt丙:Δt丁=3:1 ∴两物体吸收热量 Q丙:Q丁= c丙m丙Δt丙:c丁m丁Δt丁=12:1 2.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需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1)实验中除了图中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加热时间 3 J 2.810/kg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实验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和质量,则需要秒表和天平; (2)[2]由于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故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多少; (3)[3]当水和食用油均由10℃加热到30℃时,变化温度相同,图中加热时间为3min 和4.5min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更多,加热时间更长,则a 图线为水,b 图线为食用油,又由于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相同,则: 4.5min 3 3min 2 Q Q = =水吸油吸 则由Q cm Δt =可得当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相同时,比热容之比等于吸收热量之比,故食 用油的比热容为: 3 2 c Q c Q = =水水吸油 油吸 解得: 332J 2 4.210/kg 2.810/kg 3 J 3c c ??===??油水(℃)(℃) 3.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中考科学学科综合专题复习

中考科学学科综合专题复习 一、物理与化学综合题 (一)化学与气体压强知识综合 例1、现代城市中有各类喷泉,其原理都是利用了 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 少平内外的压强差。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NaOH溶 液,滴管a中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 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 泉,烧瓶内的气体X可以是() A、SO2B、CO C 、H2D、O2 例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依次加入约3毫升饱和硫酸铜溶液和约2毫升浓硫酸,静止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A、玻璃管中左液面下降,右液面上升 B、试管中的液体明显分为两层,上层呈蓝色,下层无色 C、有蓝色晶体析出 D、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

(二)化学与浮力知识综合 1、如图2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面上, 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关系的是() 2、如图所示,6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悬浮一空心铁球,当溶液温度降低20℃时,会出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同)________. (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__. 4、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2020年初中学业考化学真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学生版)四川专用[分项汇编]

『中考真题·分项详解』『真金试炼·备战中考』

编在前面: 历年的中考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各知识板块的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点。这对于初三学生备战中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历年的中考真题还有中考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命题趋势自我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这对于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 很多学生在初三在复习阶段会买很多的预测试卷儿或者是模拟题。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题面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这些复习资料是与中考真题相比是无法比拟的。利用好中考真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通常会在中考第二轮复习期间要求学生做至少三遍中考真题,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通常第一遍就是按照中考节奏去完成试卷。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中考的节奏。了解中考题试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等。中考真题通常是80%是基础题型,20%是难题。第一遍做中考真题并不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主要是要把握中考的做题节奏,合理安排时间。第二遍通常要注重准确率。因为通过第一遍做题和对答案以后,需要花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对难题做出归纳总结。掌握中考真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而且在做第二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缩短时间。同时避免再犯第一次做题的错误,以能够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做第三遍的时候就要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因为经过前两次的反复练习,对中考真题已经很熟悉。尤其是对中考试卷进行研究以后,那么对于平时的模拟考试,就会显得非常简单。一般情况下模拟考试的题型都能够在之前的中考真题中找到真实题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第三次,做中考真题的时候还会出现错误,那就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了。 中考真题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你做再多的模拟试卷都不如做一套中考真题作用大,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认真做中考真题,并总结分析真题规律!

2012年中考科学易错题集锦

中考易错题集 1. 静止在水平荷叶上的青蛙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对施加的力 和对施加的力。注意: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而沿斜面做匀速直线 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 3.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性,将兔毛置于其溶液中会,在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时必须将它 放在中然后称量。 4. 人的感觉如皮肤感觉(触觉、痛觉、冷觉、热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都在处形成。 5. 科学家将“试管婴儿”植入某变性人的体内使其怀孕,这种生殖是性生殖,同时表明该变性人一 定具有。克隆是生殖,营养生殖是,孢子生殖是。 6. 某光线与反射面成60°入射,则其反射角为,若光线垂直入射,则反射角为 7、Na2S Na2SO3Na2SO4的混合物中Na%=46%,则其中O%=? 8. 被子植物具有生物界中特有的现象。一个梨子中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形成这个梨子的花中 的个子房中有个胚珠,而对于南瓜来说开出来的花中有很多不能结果主要原因是 9. 如图发生日食时候月球的位置应该位于,发生日食的原因是, 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在C点时,他所看到的地相是 10. 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有同学设计了如上右图电路,则他是研究电功率与的定性 关系,本实验中他采用的科学方法有。试想一下,如何研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11. 讲出下列所用的科学方法: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用小磁针了解磁场的存在 (3)观察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来了解分子运动 (4)将乒乓球靠近音叉来了解音叉的振动(5)用水流来认识电流 (6)用光线反应光的特点(7)用磁感线认识磁场 12. 北方冬季酸雨酸性高的原因有 13. 某滑轮组中动滑轮重为200牛,绳所能承受的拉力为200牛,若不计摩擦、绳重,且已知承担重物 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为5,则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 14. 写出如图甲乙丙丁的分类依据:甲乙丙丁 两栖类H2 丙 爬行类 乙鸟类Mg 甲 哺乳类 丁 软体动物 反应时间

中考科学专题:电与磁--(含有详细答案)

电与磁 1. 电工维修电路有时需要带电操作,如图所示,以下操作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是( ) A. 甲站在绝缘凳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B. 乙站在绝缘凳上仅接触火线 C. 丙站在地上仅接触火线 D. 丁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2.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开关中两个线头相碰;(2)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4)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在上述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 A. (1)(2) B. (2)(3) C. (2)(4) D. (2)(3)(4) 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一螺线管,将开关闭合后,有一轻质小车,车上放一条形磁铁,以初速度v 0朝螺线管运动,在小车靠近螺线管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小车匀速运动 B.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C. 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D.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小车加速运动 4. 如图所示,使一个铜盘绕其竖直的轴转动,且假设摩擦等阻力不计,转动是匀速的.现把一个蹄形磁铁移近铜盘,则( ) A. 铜盘转动将变慢 B. 铜盘转动将变快 C. 铜盘仍以原来的转速转动 D. 铜盘的转动速度是否变化,要根据磁铁的两端哪是N 极,哪是S 极来决定 5. 如图所示,AB 和CD 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 和GH 垂直放在滑轨上,并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当外力拉动GH 使其向左移动时,则EF 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向 移动;当拉动EF 使其向右移动时,则GH 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向 移动.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 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 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 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 与R 之比与膜层厚度d (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所示. 1994年IBM 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______. A .铜、银;B .铁、铜;C .铜、铝;D .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 时,这种复合膜电阻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______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 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5)如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下图中的______. 7. 如图所示,一个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片,当开关S 断开时,铁片刚好与水银槽中水银接触,当开关S 闭合后,铁片会( ) A.不动 B.陷入水银面以下 C.向上运动停止在空中 D.上下不停地振动 8. 如图5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 是一铁块,B 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 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 端接电源正极,b 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 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 被吸起。当铁块A 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右盘下降 C.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天平左盘下降 D.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1 2.重庆市)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 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 黑色固体 B.易溶于水 C. 有吸附性 D. 能够燃烧 2.(2012?滨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3.(2012.重庆市) 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 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O2分子间有间隔 B. CO2气体较易液化 C.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 大气中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4.(2012.泰安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 ..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2012.肇庆市)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6.(2012.德州市)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7.(2012.东营市)“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 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