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六、枣核萧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的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含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美籍华人朋友深沉的思乡感情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饱含深情的语言,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这情。
2、教学难点: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朗读、交流、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听歌《我的中国心》,渲染课堂气氛。
2、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
1935年6月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1939年赴英讲学,开始了7年的欧美生活,其间创作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
建国后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后调任《译文》编委及编辑部副主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等职。
1979年8月,年近古稀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赴美旅途,参加30年来大陆与台湾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并应邀到一些大学作巡回讲学,历时4个月。
1980年完成《美国点滴》,课文即出自于此。
3、认读识记萧乾(qián)蹊跷(qī qiāo)嫣红(yān)坳(ào)篱笆(lí ba)4、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结构梳理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4段,叙写美籍华人朋友托带几颗枣核和在车站接到枣核的情景。
第二部分,5、6两段,描述朋友所住山城的环境和所住楼房。
第三部分,7至末段,描述朋友后花园的布置,记述他要试种枣核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6、互动研究(1)朋友为什么托“我”带枣核?为什么对小小的枣核如此重视?为什么在文末才交代托“我”带枣核的原因?枣核是思乡之情的聚焦点,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自然就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是对炎黄子孙进行爱国教育和熏陶的。
学习本单元,要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枣核》人一离开故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怀乡的梦,却永远如影随行。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化为血肉丰满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天涯游子的心头……《枣核》一文,借几颗枣核,书写了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侨越到晚年,思乡越切的情怀,字里行间洋溢着炎黄子孙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最后一课》这里有恪尽职守的老师,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也有饱经沧桑的老人,他们的神色凝重、悲愤,或目光专注地倾听……这是出现在一堂不同寻常的法语课上的动人情景。
在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阿尔萨斯沦陷于普鲁士,并被屈辱地结束法语的教学,阿尔萨斯的一群普通的法国人怀着热爱祖国语言、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尊严的饱满激情,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共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955年9月17日,在太平洋上,一艘轮船搭载着一家四口从大洋彼岸驶向东方。
而30年后的1985年5月18日,同样在太平洋上,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惊世界。
将这两个历史性的时刻联接起来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幻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像出来的奇特经历,特别是他当时为了离开美国回到祖国怀抱而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中的某些句子,有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归途 [宋明娟]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
唉,怎么还不下课呢?(开头包含必要的交代和铺垫。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一连串的动词,具体而又形象。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
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 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 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
( 撞人旨在突现我心情急切,但老太太的话不够口语化,不符合情景特点。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 ,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
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
怎么啦?我来帮帮你!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
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
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
(由轻快、高兴陡转为焦急,心情变化且文见曲折。
只是本段写得过于简略,渲染不够。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 真呀真快活 ( 哼曲儿 ,孩子们非常典型的高兴之举。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
娟儿,回来了! 妈妈向我挥着手。
(这一段表明是亲情在召唤着我。
)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
哇,这么多可口的菜!( 回到家里 ,表明已不再是归途上的事了。
文章循此继续叙写下去,实为离题。
这是本文的重大失误。
)娟儿,快吃。
在学校总是吃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 看,又瘦了。
知道,妈,您也吃呀! 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
(这一段和上一段侧重表现母爱的无私。
下一段侧重表现父亲的关爱。
若硬要表现父母之爱,宜于将有关情节插叙在归途中间。
最好还是舍去。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
要注意身体,离期中考试不远了。
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
【升格点拨】《归途》(原稿)这篇文章选材有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案:第二单元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2份打包)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详略得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详略原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详写:详细描绘人物、事件、环境等,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略写:简洁叙述非重点内容,说明略写如何起到衬托、过渡、衔接等作用,如时间、地点的快速交代。
-写作结构的合理安排: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和情节发展,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2.教学难点
-详略判断与选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可以略写,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略写中的关键信息保留:在略写时,如何简洁点解析:通过示例和练习,指导学生学会在略写中抓住关键词汇,用简练的语言传达核心信息,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写作时是否遇到过不知道如何安排详略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详写与略写的选择标准和使用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详略得当相关的写作问题。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诵读欣赏教案教学
设计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开展朗诵比赛,掌握朗诵诗歌的基本技巧。
2.赏析这两首诗,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朗读要求,开展朗诵比赛
二.分组进行朗诵比赛:
三.诵读《把牢底坐穿》,完成练习:
⒈他们为什么“愿把牢底坐穿”?
⒉“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⒊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革命志士的壮志豪情。
(学生当堂完成,相互交流。
⒈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⒊略)
四.诵读《花》,完成练习:
⒈诗人反复写“我爱花”,实际是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⒉“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
”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⒊“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
”诗人为什么要在结尾一句的“花”前面加上“血红”二字?
(学生当堂完成,相互交流。
1.实际是表达他对坚强的生命无限热爱的感情。
2.个人的生命可以被消灭,但革命的意志是毁灭不了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3.表明了诗人随时愿意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决心。
)
五.背诵这两首诗。
布置作业:收集爱国主义诗歌,并选背两首,准备举行班级“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交流会”。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单元通过学生们熟悉《范进中举》这个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评功行赏的内容,培养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等情况,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素质。
二、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方言词汇。
2.了解评功行赏的具体内容,了解传统文化中涉及此类内容的发展。
3.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拓宽学生们的思路。
三、教学难点1.评功行赏的内容,包括礼仪,器物,语言等方式的奖励、惩罚的理解。
2.理解文章中的方言词汇,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通过学生自身的行为举例子,让学生体会被奖赏和惩罚的感受。
• 2.学习范文《范进中举》让学生分组阅读,自己了解文章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完成阅读任务并模仿朗读。
• 3.初步探究方言词汇教师对一些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相应的意思。
• 4.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主要内容的笔记。
第二课时• 1.复习课前学习内容让学生口述范文的大致内容和方言词汇的讲解。
• 2.分享笔记学生将自己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并加以讨论和补充,增加互动。
• 3.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范文中出现的评奖方式,自己探究评奖的具体内容,然后做相关的小报告。
• 4.汇报展示让学生来展示小组的小报告,让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完成自我评价。
第三课时• 1.回顾课前内容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学生中,进行“评功行赏”互评,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应用和发展。
• 2.再次阅读整篇文章的朗读和背诵,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入。
• 3.分角色表演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表演范文,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4.评价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给其他人,再次探讨文中所涉及到的事情。
五、课后作业• 1.课文阅读理解题练习。
• 2.自己研究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来分享给其他同学。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样本(2篇)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样本一、教学目标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健康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三、教材分析总之,叙情言事的课文是本册的重点,应该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四、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样本(二)一、指导思想二、现状分析1、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陆续进入总复习阶段。
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3、自身方面: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
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课外无效资料和信息充塞,做大量练习,搞大运动量训练,看似重视了实践,其实是舍本逐末。
没有初三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给自己带来较大压力。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三、措施和设想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
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拓展延伸】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文中的父亲直抒胸臆。
【反馈检测】
一、给黑体字注音
凹凼( )门槛( )涎水( )砌( )黏性( )尴尬( )撬( )憋( )
半晌()揩( )
2.本文围绕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
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教学计划,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学习目标】
1、识记凹凼、尴尬、烦躁、涎水等重点字词
2、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3、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
的声音。
【自主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凹凼( )尴尬( )烦躁( )涎水( ) .....
门槛( )啃( )..
黏性( )蹿( )撬( )磕( ) ....
揩( )茬( )筹划( )晌午( ) ....
【整体感知】
(1)本文写台阶,但内容离不开父亲,快速阅读课文,在父亲与台阶中加一
个
词语,来概括文章内容。
父亲______台阶。(预设:和、嫌、做、坐、造&素,用第三人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为什幺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幺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主旨意蕴:这篇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想要告诉我们什幺呢?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八年级(上)语文学科教案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过程与方法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教学重难点】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学法】参与引导法【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一、导入再过三天就是我们祖国68岁的生日了。
在这68年里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为了中国解放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渣滓洞的那段历史。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监狱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
该监狱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
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梦慰等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时达七百余人。
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
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难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
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准备重庆解放时高举红旗冲出去。
可是早在8月24日,蒋介石就秘密下令:一旦重庆不保,第一是炸毁兵工厂和重要电力设备,第二是屠杀关押的全部政治犯。
于是这场震惊中外的集体大屠杀就开始了,从1949年9月到11月29日一共293人惨遭杀害。
这些革命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诗篇的同时,还用他们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的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革命烈士诗二首》。
二、诵读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2、教师范读。
3、选你喜欢的一首诗写诵读脚本,并用它指导你的朗诵。
3、仿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内进行阅读(一、二组读第一首诗,三、四组读第二首诗),并推选出各组朗读得最好的一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它是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体会诗人杜甫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当代价值,分析如何将古诗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僻字词的认识,如对仗、夸张、拟人等,以及“萧萧”、“滚滚”等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
(1)对古诗中意象和隐喻的理解,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层意义,理解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对古诗情感表达的准确把握,学生往往难以深入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如《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主题思想的掌握,特别是《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举例:《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的壮阔景象和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壮志豪情。
(2)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小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进行。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难点: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被捕。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的同时,用他们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
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
何敬平(1918-1949),四川巴县人,共产党员,曾在重庆电力公司工作。
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白深富,四川壁山人,共产党员,曾在四川合江等地工作。
1948年在壁山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2、背景资料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重庆市歌乐山麓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
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难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
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准备重庆解放时高举红旗冲出去。
可是早在8月24日,蒋介石就秘密下令:一旦重庆不保,第一是炸毁兵工厂和重要电力设备,第二是屠杀关押的全部政治犯。
1949年11月28日凌晨2时,渣滓洞最后的大屠杀开始了,特务将关押在渣滓洞的难友集中在楼下8间牢房,锁上牢门,用机枪疯狂扫射,然后浇上汽油,纵火焚烧。
共180人在这里殉难.这些革命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诗篇的同时,还用他们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的追求。
3、给下列字注音。
判逆nì希罕xīhan 渣滓zhāzǐ矫健jiǎo倔强jué贫瘠jí花苞bāo 乾坤qián kūn三、合作探究阅读《把牢底坐穿》1、找出表现革命者要把牢底坐穿的目的和表现他们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的诗句。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专题 长城 教学案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案课题:长城专题活动【助学目标】1.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助学重点难点】了解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和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助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自助1.搜集整理制作关于长城的作品,并做好展示介绍的准备。
2.自读专题中的相关文章,思考问题。
(见“讨论研究”)第1、2课时1.图片导入2.交流课前搜集整理制作的关于长城的作品。
(1)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2)谚语、歇后语:①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②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③不到长城非好汉。
(3)楹联:①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②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4)与长城有关的诗句: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
3.阅读关于长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老师建议大家系统地、深入地研究长城文化。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
)(1)建筑顾问组:阅读了《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答案】1.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2.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构筑精细厚实,垛口有利于瞭望和射击3.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分工明确,构造合理(2)军事顾问组: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古老的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枣核萧乾【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朴实的语言表述人物深沉感情的写法。
2.训练学生借助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3.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应及时地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训练学生借助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2.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学习本文用朴实的语言表述人物深沉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从简介作者开场,导入课文1.萧乾:1979年的9月,已近古稀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方案〞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了赴美征途。
他用一个老记者的眼光审视了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开展与扭曲交织所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组成了?美国点滴?的根本内容。
1980年5月,分为10篇在人民日报上连载。
它犹如大西洋此岸吹来的一股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阔读者的欢送。
2.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的情况〔亮出投影,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并对字形进展一分钟记忆,后测试〕蹊跷掐嫣掀嵌三、归纳文章在黑板上板书的构造上,让同学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相见前托人带枣核相见后友人倾吐思乡之苦歌颂民族的伟大,深化主题四、阅读感悟1.听读教师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本段关键性的词语:“再三〞“枣核〞“蹊跷〞点出文章设置的悬念〔提问后板书〕。
2.a.让学生读2—4节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表示年龄的关键同语,并推断出老人有多大年龄?〔风烛残年,七十多岁了〕b.找出友人得到枣核后有何举动,找出一个关键的“动〞词来,并体会友人的情感。
3.找一小组同学从第五节读到倒数第二节,每人读一自然节,并要求学生划出表达友人思乡活动的心理和思乡方式的句子,再次体会友人的心情。
再者,找出友人要枣核的答案。
4.总结上述课文,完毕此课。
问:a.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何?——枣核b.开场设置悬念的构造有何好处——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的心声;2、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4、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 15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枣核》( 1 课时)《最后一课》( 2 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 课时)《古诗四首》( 2 课时)《晏子使楚》( 2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1 课时)单元专题总结(1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
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
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
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情境 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浏览单元内容,写2会,, ”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一段结束语。
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
巡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常州市花园中学朱光琪一、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5、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6、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l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l《枣核》(1课时)l《最后一课》(2课时)l《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l《古诗四首》(1课时)l《晏子使楚》(2课时)l诵读欣赏(1课时)l写作(3课时)l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l单元专题总结(1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
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
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
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2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
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K12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展开,是对炎黄子孙进行爱国教育和熏陶的。
学习本单元,要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枣核》人一离开故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怀乡的梦,却永远如影随行。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化为血肉丰满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天涯游子的心头……《枣核》一文,借几颗枣核,书写了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侨越到晚年,思乡越切的情怀,字里行间洋溢着炎黄子孙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最后一》这里有恪尽职守的老师,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也有饱经沧桑的老人,他们的神色凝重、悲愤,或目光专注地倾听……这是出现在一堂不同寻常的法语上的动人情景。
在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阿尔萨斯沦陷于普鲁士,并被屈辱地结束法语的教学,阿尔萨斯的一群普通的法国人怀着热爱祖国语言、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尊严的饱满激情,在最后一堂法语上,共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9年9月17日,在太平洋上,一艘轮船搭载着一家四口从大洋彼岸驶向东方。
而30年后的198年月18日,同样在太平洋上,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惊世界。
将这两个历史性的时刻联接起来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幻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像出来的奇特经历,特别是他当时为了离开美国回到祖国怀抱而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中的某些句子,有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的心声;2、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4、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枣核》(1课时)《最后一课》(2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古诗四首》(2课时)《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单元专题总结(1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
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
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
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2 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
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
巡视,参与讨论。
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第2课时:《枣核》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引出“枣核”。
欣赏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2 情境1:枣核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比真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以“枣核”为题呢?组织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枣核长成枣树需要许多时间,友人试种枣核的想法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
交流。
教学反思第三块:语文活动:寻找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其他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组织,参与活动。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第3课时:《最后一课》(一)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思考后交流。
2 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第4课时:《最后一课》(二)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
组织竞赛。
回忆。
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
组织讨论,参与交流。
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
组织交流,参与演出。
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第5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学生介绍钱学森情况。
介绍收集的资料。
2 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
(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
)巡视,参与讨论交流。
阅读,勾画,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
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样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第6课时:《古诗四首》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查找四首诗的写作背景;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
第一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
(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
)巡视,指导。
小组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
组织评价。
参与,听读,评价。
教学反思第二块:感知诗的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辩论:结合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看,你认为哪首诗的作者最爱国。
组织交流评价。
辩论,评价。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将这四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第7课时:《晏子使楚》(一)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复述课文故事;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第一块: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1:四大组认字比赛,说说字的读音和释义。
组织比赛,参与比赛。
出字,认字,读读写写。
教学反思第二块:理解释义,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帮我、我帮他,大家一起说故事。
巡视,指导,参与。
互帮互助,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8课时:《晏子使楚》(二)学习目标:能通过表演感受到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能言善辩的才智。
课前学习:回忆课文中某些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回忆故事大概内容。
第一块:复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
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第二块: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晏子使楚》原形重现(晏子模仿秀)。
组织讨论,表演,评价。
讨论,交流,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第9课时:《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2、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3、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渣滓洞的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
第一块:语文活动:走进“渣滓洞”。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1:“走进”渣滓洞。
学生、老师通过图片,文字等介绍渣滓洞有关情况,感受渣滓洞的生活。
组织交流。
展示图片,朗读文字资料,介绍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2:诗歌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用恰当的艺术形式朗诵(表现)两首诗。
组织比赛,指导,组织评价。
小组交流讨论参赛,评价。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阅读《革命烈士诗抄》,记诵有关诗篇。
第10、11、12课时:写作学习目标: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第1课时阅读《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范文朗读,作文指导。
阅读,思考,听读。
第2课时写作实践,自评写作,自评。
第3课时互评,作文讲评,好文章推荐。
互评,听读。
教学反思第1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学习:收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总结单元课文内容,引入“爱国主义”主题,引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思考。
2 情境1:简单介绍所收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介绍资料。
3 情境2: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的活动方案。
巡视,指导,参与。
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集体或小组行动,开展“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
第14课时:单元专题总结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单元专题探究成果(包含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2 情境2:自评互评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和学习表现。
自评,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