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三单

合集下载

初二上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讲解、练习、解析

初二上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讲解、练习、解析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篇1知识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vt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vt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篇2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v=s/t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实验知识点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s v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3=
t3=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金属片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金属片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金属片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金属片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实验数据:


S1= 1.16m S2= 0.58m
运动时间
t1= 4s t2= 2.5s
平均速度
V1= 0.29m/ V2= s0.232m/s
人 教 版 八 年 级物理 :测量 平均速 度PPT课 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1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14

测量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 位置与A 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图示两钟表示数之差为小车的运动时间;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小车由A 到B 通过的路程:s=90.0cm-10.0cm=80.0cm=0.800m ;小车的运行时间t=2s ;小车的平均速度:s m sm t S V /4.02800.0===;故答案为:80.0、0.4。

【答案】80.0、0.4。

【考点】速度及其计算。

★考点二:平均速度测量实验探究问题◆典例一:(2017•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 点由静止滚到C 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一、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 路程/ 时间。

这个公式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基础。

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路程:选择一个合适的距离作为测量对象,可以使用直尺、卷
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2.计时: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记录物体通过所选路程所需的时间。


意要确保计时准确,避免误差。

3.计算平均速度:将所测得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平均速度的值。

三、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确保测量工具准确:在进行实验前,要对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查,确
保其准确性。

2.控制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如物体
的质量、形状等。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四、平均速度的应用
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交通领域,平均速度可以用来描述车辆或行人的移动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平均速度可以用来评估生产效率等。

五、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并了解了平均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应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确保测量工具准确等细节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应用。

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的快慢讲解

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的快慢讲解

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的快慢讲解一、引言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测量平均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情况,进而对其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和描述。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讲解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二、什么是平均速度?在开始具体讲解测量平均速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之比。

数学上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平均速度 = \frac{总位移}{总时间} \]其中,总位移的计算需要考虑位移的方向,因为速度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总时间指的是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用秒(s)、分钟(min)或小时(h)等单位来表示。

三、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距离-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距离-时间图上的直线斜率来计算得到该物体的平均速度。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以及这段时间的长度,那么就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得到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 \frac{位移}{时间}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用测速仪器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速度,比如用秒表和测量轨道来进行实验。

通过多次实验测得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测量平均速度的应用测量平均速度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也在生活和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车辆行驶中,司机会根据车辆的平均速度来评估行驶时间,从而规划行车路线。

在工程设计中,测量平均速度也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五、对测量平均速度的个人理解通过对测量平均速度的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需要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描述和分析的。

物体的平均速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速度值,它还蕴含着对于时间、位移和方向的综合考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学案设计十十―十学习目标L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_2.实验器材:_3.实验原理:_4.实验步骤:_【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_【交流评估】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跟踪训练】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 ________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 则会使所测s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 (填“大”或“小”).课堂检测1.一小汽车在一段10 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A.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B.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C.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D.在第1 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______ ,纠正错误.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叭20 m、30 m、40 m处的吋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m/s;⑵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m/s;(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________ 运动.参考答案.......................................................................自主探究跟踪训练s1.刻度尺停表v^i2.小3.大课堂检测1.C解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故A、B 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尸36 km/h二10 n)/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尸卩片10 m/sX 10 s二100 in,故C项正确,D项错误.2•答案:不可以原因解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3.答案:(1)4 (2)6.7 (3)8 (4)变速解析:(1)从起点到10 m处的路程Si=10 m,所用时间t\=2. 5 ss i _ 10m则平均速度旳二5 2.5s二4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路程52=10 m,所用时间妒(4-2・5) s=l. 5 s.s2 _ 10m则平均速度旳」2二6. 7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路程s3=20 m,所用时间方3=(6. 5-4) s二2. 5 s.S3 _ 20m则平均速度乃月一睛二8 m/s・(4)王军同学在40 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JI学案设计i f++f—一―十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理解声咅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咅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3.知道声速及其应用.4.了解回声及回声测距的原理.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完成“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学生讨论、交流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________ .【反馈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是()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B.扬声器发声吋也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A.向暖瓶灌水发声B.敲钟发声C.吹箫发声D.吹笛子发声知识点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1)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请另一位同学敲击桌面的另一端.(2)阅读:教材P28演示实验,获取相关信息.(3)思考:为什么钓鱼的人不允许周围的人大声说话?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真空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反馈练习】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我们可以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4.声音在以下儿种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5.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的泡沫小球________ 被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_________ 将声波传给了左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音叉________ 响,小球________ 被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6.阅读教材P3。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例题2 在“测量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
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
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
次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 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 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vBC。
(填“>”“<”或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答案】 (1)加速 不平衡 (2)1.8 1.5 < (3)4.8 (4)>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3.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 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 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示汽车时速的仪表,单位是km/h,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课堂小结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 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正确测量小车的 运动距离的方法 是从车头量到车
头。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和所用时间t2 ,将数据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路程 s1=1m s2=0.5m
实验记录表
运动时间 t1=3s t2=1.8s
平均速度 v1=0.33m/s v2=0.28m/s
分析与论证 思考讨论: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2. 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 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下, 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 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A是 ( )
A. 6 km/h ,65 cm
B. 1.5 km/h,1.2 m
C. 6 km/h,20 cm
D. 15 km/h ,0.6 m
C 小于
4. 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 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 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 ) A.4.8m/s B.5m/s C.4.25 m/s D.2.75 m/s
同学们再见!
同路程内大小 会不同。
知道 利用物理公式 间接测物理量 的方法。
随堂小测
1.(2020·吉林中考)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为方便计时,应让小车下滑速度慢些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刻度尺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为0.3s m/s。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v=s/t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注意事项: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

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

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

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路程s1
注意停表示数
上半段路程s2
实验记录表格
(整理器材,分析数据… …)
实验结论
v2<v1<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交流与讨论
讨论1 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讨论2 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 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博尔特获得百米冠军时的分段统计表 10m 10m 10m 10m 10m
1.81s 1.05s 0.89s 0.87s 0.82s 10m 10m 10m 10m 10m
0.81s 0.82s 0.81s 0.85s 0.85s 思考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练习 如图所示,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 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B )
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 0.5 s拍一张
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已知木块的
边长是 5 cm ,由图可估算该木块从位置A到位置B的过程中木
块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C )。
A、
B、13cm/s
C、16cm/s D、19cm/s
解析2
超声波测距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 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 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 间 t ,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内互相检查复习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的读取并 记录数据。 2.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分析测平均速度的原理,选出需要的器材,设 计实验步骤,预设实验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合作正确的测量平均速度。 3.通过阅读课本,结合速度公式知道如何利用超声波测距,能根据测距数 据正确计算距离。
模块一: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
学生活动1:复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同桌间互相检查,讨论测长度读数及数据 记录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2:阅读说明书,练习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模块一: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
课堂练习1.图中的物块长度为 2.90 cm。
课堂练习2.如图所示,停表读数是
s
模块二:测量平均速度
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查找实验原理,分析需测量的物理量,结合课本提示选取 实验所需的器材。
模块三:超声波测距
课堂练习4. 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34m
【课堂小结】
课 1.刻度尺及秒表的正确使用 堂 小 2.测量平均速度 结 3.超声波测距
【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 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后半程 因为小车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 (2)若小车已经开始下滑才计时,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小车撞到金属 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 小 。(选填“大”或“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物上册【3-1-3.1运动的描述】
问题导读---评价单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认真看课本(阅读第151页至第153页课本)
二、自我完成:
1,1080km/h=_________m/s; (2)6.8×108nm=_______m
(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
_______________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通过的________.公式为________,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m/s,在第2秒内的速度为
______m/s,前2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钟内通过的路程是5m,接着用10s钟通过的路程是25m,求前程、后程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本实验的实验目的:联系用和测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6,实验原理是利用公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小车通过这路程所用的时间。

7,实验器材:。

8,实验步骤:(自己式设计下步骤)
实验结论:。

9. 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我的疑惑:
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八物上册【3-1-2.1运动的描述】
问题生成训练---评价单
一、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

(小组长查自己组员,向老师报告结果)
二、合作探究:(小组内独立完成,交流结果,组长组织订正结果。

).
1. 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9:5 B.3:2 C.2:3 D.5:9
2. 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3. 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8. 3m/s;
C、7. 15m/s;
D、7.75m/s.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
5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S AB= m t BC= s 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开篇通过一些教学视频的利用,直观生动的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的认识变得很轻松。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让学生通过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结合第二段视频的观看,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并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发言,我在各组间巡视指导。

看到同学们都能够举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现象和实例来说明上面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小组各自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总结。

教师做简单的概述,并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