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初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为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 m/s = 36 km/h 。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

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病情、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等;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植树造林、安装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三、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这篇关于初⼆物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改变。

4.质量测量⼯具:实验室常⽤天平测质量。

常⽤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1)把天平放在⽔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镊⼦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2)加减砝码要⽤镊⼦,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表⽰密度,m表⽰质量,V表⽰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3,(还有:克/厘⽶3),1克/厘⽶3=1000千克/⽶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3。

8.密度是物质的⼀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般不同。

9.⽔的密度ρ=1.0×103千克/⽶3 10.密度知识的应⽤:(1)鉴别物质:⽤天平测出质量m和⽤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从粒⼦到宇宙 1.分⼦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组成的,分⼦间有空隙;(2)⼀切物体的分⼦都永不停息地做⽆规则运动;(3)分⼦间存在相互作⽤的引⼒和斥⼒。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间表现为斥⼒⼤于引⼒。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间表现为引⼒⼤于斥⼒。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热学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反映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运动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者开氏度(K)。

2.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示物体间能够传递的一种能量,单位是焦耳(J)。

3.热传递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4.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了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能量的总量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都是不变的。

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物质中,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3.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4.全反射:当光线从密度高的介质射向密度低的介质的折射角大于90度时,发生全反射。

5.色散: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经过折射后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形成色散现象。

6.光的衍射:光线穿过一个小孔或者被遮挡的物体时,会产生光的弯曲和扩散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力学1.力和它的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等。

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3.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偏直线运动状态,直线运动的状态变化是由外力引起的。

4.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净力越大,其加速度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公式为 F=ma。

5.牛顿第三定律: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电学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会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运动,有特定的能级。

2.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流经的电量,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荷的大小,单位是库仑(C)。

3.电压和电阻:电压是两个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电阻指的是物体对电流流过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初二物理下常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常用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 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通常说的沸点是指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
4. 大气压的测量( 1)测量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测量仪器:气压计。 ( 3)标准大
5
考点五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流体:我们把能够流动的物体叫做流体。例如空气。 2. 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 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 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 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 J)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
、使接触面
第九章 压强
考点一 压力 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 : 垂直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3.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二 压强 1. 压强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力 F。 考点三 液体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班级物理下册学问点归纳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洪亮,缘由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缺乏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动身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消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常考点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推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凹凸。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1. 基础概念1.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国际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常见物理量的单位换算1.2. 运动和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与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3. 能量和功•动能、势能的定义和公式•功的定义和单位•能量守恒定律•功率的定义和单位2. 热学2.1.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定义和单位•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2. 热量和热传递•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特点•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3. 物态变化和气体压强•物物理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气体压强的定义和公式•简单气体状态方程3. 光学3.1. 光的传播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总反射和临界角3.2. 成像和光量测量•成像的类型和特点•球面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烛光定律和光强测量4. 电学4.1. 静电场和电场力•静电场的定义和特点•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电场力的定义和公式4.2. 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电路基本元素和符号的含义•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势差•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4.3. 磁感线和电磁感应•磁感线的定义和特点•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和电流表5. 散步运动和简谐运动5.1. 散步运动•受力分析和受力平衡的条件•弹性系数和胡克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5.2.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一般简谐运动的标准形式•振动的能量总结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基础概念包括物理量和单位、运动和力、能量和功;热学包括温度和温度计、热量和热传递、物态变化和气体压强;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折射、成像和光量测量;电学包括静电场和电场力、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磁感线和电磁感应;散步运动和简谐运动则是初步的力学知识。

希望以上知识点的整理能够对大家学习初二物理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一、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二、电流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三、电压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四、电阻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2010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初二下册物理第二节知识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二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高级物理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初二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通常用箭头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

2. 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改变的快慢就是加速度,其计算公式为:a = (v - u) / 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4. 动量:物体的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计算公式为:p = m * 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将其合成为一个力,也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将其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功与机械能:力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做功,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运动的距离,公式为:W = F * d。

2. 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P = W / t。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或通过摩擦损失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常见的能量转化有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5. 机械功、热功和电功:功不仅可以通过力的方式做,还可以通过热和电的方式做。

三、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直线传播或者反射传播。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 = r。

3. 镜子和光的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能够根据不同的形状将光反射成不同的方向。

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偏折,形成彩虹的现象。

四、电与磁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

一、力学1. 力和运动力的定义、力的三要素、力的计量单位、力的合成、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弹力。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3. 动力学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和功、功率、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热学1. 热力学基础温度、温标、热量、热容、比热容、焦耳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与内能变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

2. 热力学过程等压过程、等体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

3.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全反射、光的干涉、双缝干涉。

2. 光的性质光的波粒二象性、波长、频率、光的偏振、自然光和偏振光。

3. 光的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公式、球面镜、反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显微镜、望远镜。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静电场、电势能、电势差、电势差的计算、电场强度、库仑定律。

2. 电路基础电流、电强度、电阻、欧姆定律、电路符号、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功率、电能、焦耳定律。

3.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氢原子的结构、波尔模型。

2. 放射现象及核能利用放射现象、α粒子、β射线、γ射线、半衰期、原子核稳定性、原子核反应、核能利用。

初二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常用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学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相对于某一参考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根据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即运动学。

常用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并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段内,它都移动相等的距离。

加速度:物体由静止或匀速运动转变为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速度改变率,即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平抛运动:物体具有初速度,在重力作用下做抛体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恒定,即加速度是恒定的。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力学、牛顿定律等。

常用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施加的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等大反方向的力。

摩擦力: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力的合成: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即合力。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热能转化的一门学科,涉及热力学、热容、热传导等内容。

常用知识点: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度量,而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可能传递的能量。

热能的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形式。

物质的热膨胀:物质受热膨胀时,其长度、面积和体积均会发生变化。

热传导: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能自由运动。

三、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内容。

常用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光线与镜面相交后,按规律发射的现象。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

色散:介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不同,造成不同波长的光经过介质后产生色散现象。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电压
1.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 kV = 1000V,1 V = 1000 mV ,1 mV = 1000μV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用导体材料制成的能阻碍电流通过的部件。

2.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MΩ = 1000 kΩ,1 kΩ = 1000Ω
四、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R=U/I。

4. 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导电;适用于气体导电;适用于晶体二级管等电子元件的导电)。

不适用范围:不适用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

5.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6.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通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一条支路。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一、物理基础1.1 物理实验及测量•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的作用和意义?•常见的物理实验设备有哪些?•物理实验中常规的物理量有哪些?•物理实验中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如何减小实验误差?1.2 物理量和单位•什么是物理量?•物理量的种类有哪些?•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有哪些?•怎样进行换算?1.3 运动学•什么是运动学?•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什么是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运动的描述方法以及各自的应用场景?•求解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各种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1.4 力学•什么是力学?•牛顿三定律是什么?•力的概念和种类有哪些?•什么是受力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二、热学2.1 热学基础•什么是热力学?•热量传递有哪些方式?•热平衡是什么?2.2 热力学第一定律•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理是什么?•内能的概念和意义?•内能守恒定律是什么?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动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是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场景有哪些?三、光学3.1 光传播•光的概念和性质?•光线和波面的概念?•光传播的直线特性和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3.2 光成像•光学成像的概念和原理?•光学成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光学成像的公式是什么?•光学成像中的异常现象?3.3 光的测量•什么是光的波长?•光的波长的测量方法?•什么是光的偏振现象?•偏振的概念、种类和效应?四、电学4.1 电学基础•什么是电荷和电场?•电量的概念和单位是什么?•什么是电流和电阻?4.2 电路分析•什么是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有哪些?•什么是欧姆定律?•什么是基尔霍夫定律?•如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和电阻?4.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是什么?•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什么是电磁感应定律?•什么是感应电流?五、物理学家和物理实验5.1 物理学家•牛顿、伽利略与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对如何认识物理学有何贡献?•奥斯特与法拉第是磁电学的开拓者,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发现?5.2 物理实验•惠更斯、亨利、丹尼尔等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实验?•哈雷、库仑、法拉第等人是电磁学的奠基人,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发现?总之,初二物理共涉及了物理基础、热学、光学、电学和物理学家和物理实验等多个方面,相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初二下册物理主要包括机械、光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按照各个章节逐一进行知识点的归纳:1. 第一章机械1.1 运动-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2 力和压强- 力的概念和分类- 牛顿运动定律-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杠杆原理和滑轮原理1.3 能量- 功和功率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的计算方法2. 第二章光学2.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衍射和干涉2.2 光的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成像的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 光学仪器的使用原理- 视觉的产生和调节3. 第三章电学3.1 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 电阻、电导和电阻率的定义- 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2 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电路的基本规律-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电路的设计和应用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初二下册的物理知识主要涵盖了机械、光学和电学的基础概念和相关原理。

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各个概念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同时能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的理解和实践的运用,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和水平。

愿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其中g=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平衡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P30图—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⑵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 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压强公式p =ρgh适用范围通用公式:一般固体、一般液体;一般思路水平面:F = G p=F/S先p= ρgh再 F = PS特殊思路圆柱形物体p =ρg h规则容器装液体:F = G p=F/S3、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着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 g=×105Pa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 ,气压增大时升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一、浮力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方向力的关系V排与V物密度关系下沉向下F浮< G物V排=V物ρ物<</span>ρ液悬浮静止在液体内部F浮= G物ρ物=ρ液上浮向上F浮> G物ρ物>ρ液漂浮静止在液体表面F浮= G物 V排物ρ物>ρ液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2、浮力的计算: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2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3漂浮悬浮法:F浮=G物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搬而未起,推而未动,有力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有距离无力: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踢球离开脚后移动的距离,人对足球没有做功;力和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着,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功的单位:焦耳J,1J=1N·m;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二、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公式:P=W/t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5、推导公式:P =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3、重力势能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4、应用:三种杠杆: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 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1,F1> F2费力、省距离如: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船桨、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1=L2,F1=F2不省力、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3、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4、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h;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G+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一、电学基础电荷与电流: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电路: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掌握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电磁学磁场: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分布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电磁感应:了解电磁感应的现象,即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电动机与发电机: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知道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而发电机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三、光学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知道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关系。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理解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

透镜与成像:了解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以及放大的虚像。

四、现代物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理解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和中子数等。

知道放射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上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应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做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性质、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等。

具体如下: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6.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7.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kg。

9.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这些知识点需要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做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3篇)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3篇)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压强1.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1. 传感器和测量仪器: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常见的测量仪器的原理和用途。

2. 电流和电路:掌握电路中电流的概念,了解并能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3. 电压和电阻: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并能分析串联电阻、并联电阻和混合电阻的关系。

4. 静电场和电场力:了解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电荷和电场力的相关知识。

5. 简单机械: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的应用。

6. 波的传播和反射:了解波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掌握波的反射定律和成像原理。

7. 光的传播和折射: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和成像原理。

8. 音的传导和共鸣: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掌握共鸣现象的产生和应用。

9. 非常规能源利用:了解非常规能源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原理和方法。

10. 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伦理的基本原理。

这些是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
一、基础知识
1、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时,称为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是力和力臂乘积的平衡,而不是力的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

为什么不能说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为什么要将杠杆的支点放在杠杆的中点,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
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杠杆分为、、。

4、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多移动距离也不少移动距离,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 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可以,也可以。

6、功的两个要素:
(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注意:惯性使物体运动,物体本身并不是受力而运动)(2)物体必须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7、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的乘积。

W = F S
8、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做功率。

9、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单位就是瓦特(W)。

10、功率的计算: P = W/t 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P = F·v
11、大量的事实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2、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表示。

即:W总 = W有用+ W额外
18、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 W有用 / W总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19、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有W有用< W总,因此η总是
小于1 ,这也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0、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二、关于滑轮组的计算
看是否计动滑轮的重力。

(绳重与摩擦一般情况都不计)
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 = (1/n)G物
当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 = (1/n)(G物 + G轮)
W有用= G·h
W总 = F·s s = n·h
(1)η=W有用 / W总
(2)η= W有用/ W总= Gh/Fs = Gh/nFh = G/(nF)
质量与密度复习提纲
知识点1: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实验中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2:天平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
的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
此时物体质量= + 。

知识点3: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 m3 = dm3(升)= cm3(毫升)= mm3。

知识点1:压力与压强
1. .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 .
2.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物理学中用来表示。

3.压强表示,压强公式是ρ=——————————,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1Pa=1N/m2表示:
知识点2: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越大。

2.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举出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

考点三:大气压强
1. 大气由于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 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
3. 大气压是变化的,随高度的增加而
4. 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变化,气压减小,沸点。

知识点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

知识点5:浮力
1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力,其大小等于它。

公式表示:ρ液表示,V排表示。

2.与浮力有关的几个名词
浸没:是指物体中;此时隐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

漂浮:是指物体浮在上,并有露出液面;此时隐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

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并且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都处于状态;
上浮: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过程,上浮的最终状态是;
3.浮力的计算:①F浮=G排=ρ液V排g ②F浮=G-F示③F浮=G(漂浮或悬浮时)
(其中G表示,F示表示物体)
知识点6:浮力的应用
1. 判断物体的浮沉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由决定,当时,物体上浮;当时,物体悬浮;当时,物体下沉。

通过比较实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判断物体的浮沉:物体上浮或漂浮是因为,物体下沉或沉在液体底部是因为,物体悬浮因为 .
2.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的水的;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它的上浮和下潜;气球和飞艇,利用密度空气的密度,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不变,从而改变所受的大小,来实现升降;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处于状态,浮力,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大,说明液体密度越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