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目的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教学计划目的要求
教学计划目的要求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讨论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包括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一、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确立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科要求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具体分解为可以评估和实施的具体行为和表现。
例如,一个英语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概念。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将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
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实例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教学计划中,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制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制定教学方法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观察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反思和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计划目的要求包括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
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在教育领域,教学计划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项系统性的计划。
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是制定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涉及到教学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估等多个环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目的要求可以被视为计划的灵魂,只有明确了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的的明确性首先,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要求目的的明确性。
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清楚地表达教学目标,确保目标明确具体。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此外,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目的的可操作性其次,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还要求目的的可操作性。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目标应当能够被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
只有目的可操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目的的适切性最后,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需要目的的适切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目的要求适切,既要考虑学科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只有目的适切,才能够使教学计划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是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和适切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明确了教学计划的目的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促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的教与学
浅谈课堂教学的教与学作者:刘志华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7-01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各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
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无一例外的都把课堂教学的研究放在了首位。
课堂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搞好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浅谈下个人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教与学可以理解为两种角色:教师和学生。
教与学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
教与学也可以理解为两种行为: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与学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时间分配问题。
二、代表性教学模式的分析(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12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考判断
12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考判断摘要: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2.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3.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4.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总结正文:在教育活动中,12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考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教育目的是国家、社会或教育部门对整个教育系统所期望达到的宏观目标。
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各级各类教育确立统一的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上,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其次,培养目标是教育部门或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对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具体素质、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培养目标主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接下来,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是对培养目标的细化,为教学目标提供指导。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来实现。
最后,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所制定的,旨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步骤。
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落实,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目标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124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教育目的是总体指导,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课程目标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落实。
这四个目标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教育工作的目标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教案编写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它们旨在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的目标,并指导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
尽管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确实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编写教案时所设定的具体教学目标。
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动词开头的具体行为表现,用来描述学生在课程中应该能够掌握和运用的特定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领域:教师需要明确所要教授的知识领域,比如科学、数学、语言等等。
2.知识水平:教师需要确定学生所需达到的知识水平,如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考虑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它们是学生为了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理解而努力工作的目标。
学习目标通过明确学生应该能够做到的动词行为,来描述学生所需达到的特定能力和离散的学习结果。
学习目标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和概念。
2.技能和行为:学生需要具备和展示的特定技能和行为,如解决问题、分析、合作和沟通等。
3.情感态度:学生需要培养和展示的情感态度,如积极参与、并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
编写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从教师关注的教学目标出发,转变为学生所需达到的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期望结果,指导他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思考和行动。
三、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终点。
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框架,以便帮助他们有效地计划教学活动。
而学习目标则为学生确定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激励他们参与学习并努力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
浅谈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叙写
· 252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9【摘 要】对于学生与教师来说,其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必然伴随着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是以完成一定的目标为前提的。
本文正是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叙写进行浅析,进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指引。
【关键词】教学目标 定位 叙写浅谈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叙写田 峥一、前言随着近年来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行为的计划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行为仅仅是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来进行教学,对于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师又是否根据已有的教学效果反馈来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并不重视,这也是导致我国教育水平始终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开始有意识的对教学目标进行规划,要求教师应明确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进而使得教学目标能够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一)课程标准所谓课程标准就是教育机构根据特定学科的实际情况编写的教学指导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以及教学建议等几个方面。
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是以遵照课程标准为前提的,尤其是要遵守课程标准里的总标准。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2011版)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也是语文课程教育阶段的总目标。
另外,该标准还根据每个学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分,并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从而为我国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提供了有力参考。
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应该充分参考这一标准来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为自身的学习行为提供正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所谓教学内容是指一般是指教材内容,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教材。
而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又必然是以特定教学内容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学生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揣摩,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则应该进行讲解,教师更应该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材编纂者的意图,进而为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奠定基础。
浅谈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
浅谈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法)两大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也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研究教法和学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运用和改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等。
教师教法是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法包括: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学生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和学习策略等。
学生学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常见的学生学法有自主、合作、探究法、举一反三法、查阅资料法、观察法、读、品、悟、议、辩、入等。
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是相互作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的教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法和学法作为一对矛盾,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引导和接受引导的关系,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具有先导性和制约性。
但是,教师教法的基础是学生的学法,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通过学习认识到课程概念复杂多样,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的人视角不同对教学的理解不同,对课程与教学概念的界定不同,所以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认识有区别。
以下是我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认识。
一、课程包含教学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将教学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了,使得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模糊不清。
它把课程的主要特征视为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学生的实际体验上。
如:每上一节课之前要对课程进行设计,要考虑教学的目标、方法、手段等,教学就是师生为学习这节课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教学包含课程课程是包含于教学之中的,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样三部分。
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完成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而教学只是具体的实施过程。
三、课程与教学相对独立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科学下属的两个独立分支科学。
因为二者研究对象及构筑理论体系的相关概念不相同。
前者研究各种形式的课业及进程,后者研究教与学;前者涉及课程研制、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核心概念。
而后者涉及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核心概念。
换言之,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教学是指学校的实践;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教学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
相应地,课程理论主要探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理论主要关注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
在教育实践中,课程是教育性经验,教学是通过对话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
可见,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
四、教学与课程相互关联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的目标,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形成学的目标。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浅谈课堂渗透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
浅谈课堂渗透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把学法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实施。
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为学生的学习导好方向。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的主要阵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怎样才能把握好学法指导的“度”,摆正导与学的关系,真正达到课堂渗透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导和学辩证统一的原则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学;教师的“导”是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
这二者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
1.1 转变教育观念,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翻开我国的教育史,大多沿袭的是传统的教法。
即教师一节课滔滔不绝,要学生记这背那,在实际应用中,又茫然不知所用。
长次下去,学生负担过重能力甚差。
究其原因,我们走的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死胡同。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把教师教、学生听变为教师导、学生学,要为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走一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金光大道。
1.2 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防止“一头沉”。
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呼唤,都要求我们改变旧有的教学程式,而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为学生着想。
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像过去那样重教轻学,但又不能一味地研究学法指导,偏重归纳学习方法,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课堂渗透学法指导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2 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什么?应学到怎样的程度?向学生介绍什么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是如何操作的?每一步都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也就是要求教师按照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找准渗透点,灵活运用指导方法,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能运用此方法去学习探究同类型的新知识。
2.1 找准渗透点,增强学法指导的针对性。
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
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具体描述。
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之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着重探讨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并以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阐述。
一、对应关系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对于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当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相互匹配时,可以确保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如果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不匹配,教学活动可能会偏离预期的方向,学生也无法有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对应关系的建立建立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学习需求,然后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需考虑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条件,确保学习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达成性。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应与学习目标一致,有助于学生实现目标。
教学策略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评价方式则应能够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以下列举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假设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形容词来描绘人物。
”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人物形容词相关的语言材料,例如图片、视频或者短篇小说。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材料中的人物形象,并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形容词词汇。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和活动,例如配对练习、角色扮演或者写作任务,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形容词来描绘人物。
中班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中班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目标是幼儿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状态。
在中班教案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合理设定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班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设定方法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围绕中班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社交、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展开,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目标:在中班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正在不断发展,因此,教学目标应关注幼儿的观察、思考、记忆、分类、比较等认知过程。
例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提高幼儿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2. 情感目标:中班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绪调控能力对于其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教学目标应关注培养幼儿的自我认同、自信心、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能力等。
3. 语言目标:语言是幼儿认知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社交目标:中班幼儿正逐渐融入社交环境,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团队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对他人的尊重。
5. 体育目标:中班幼儿的身体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学目标应关注培养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协调能力和体育兴趣等。
6. 艺术目标:幼儿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例如,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绘画创意和手工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个体发展差异,不刻意追求过高的目标,力求合理可行,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实现目标的达成。
大学教案的目标导向与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教案的目标导向与学生自主学习大学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案是教学的框架和计划,它具体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然而,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低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大学教案的目标导向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制定目标导向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首先,目标导向是大学教案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明确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大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预期能力水平,设定层次和难度适当的学习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其次,目标导向的教案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主动参与学习并主导学习的过程。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目标导向的教案则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目标导向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合理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大学教案的目标导向与学生自主学习密不可分。
目标导向的教案可以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课程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齐
课程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对齐在教育领域中,课程设计是教师们为了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规划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估方法的过程。
这意味着课程设计需要与学习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课程设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对齐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来实现这种对齐。
一、什么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所设定的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成果。
它们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需要相一致。
学习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要求,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某个概念”或者“学生能够展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为什么课程设计需要与学习目标对齐?1. 提高学习有效性:当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一致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提供指导和方向:学习目标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使其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材,并确保学生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全面发展。
3. 确保评估准确性:通过与学习目标对齐,教师能够开展有效的评估,评估结果能够准确衡量学生在某个领域内的学习成果。
三、实现课程设计与学习目标对齐的指导原则1. 明确目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被清晰地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师指导。
2.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课程设计。
3. 教学策略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需要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或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4. 教材的选择:教师需要选择与学习目标相适应的教材。
教材应该包含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估的连贯性:评估方法应该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估任务来测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6. 反馈和调整: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浅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涵盖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无论是传统的课程教育还是不断发展的在线学习,教育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了解。
教育教学的目的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成为有用的成员。
这包括在各种主题领域中对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进行教育。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教育教学还意味着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教学的方法是根据学习目标和受众的需求来定制的。
在许多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通常担任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被要求在课堂上听讲、记笔记和参与讨论。
但是,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重要。
不断增长的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生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育教学有多种利益和优点,其中一些包括:1. 提供适当的教育,培养人才,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繁荣。
2.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有用的成员。
3. 加强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小的数量和精力,这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在线学习的兴起,人们对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了重新思考。
尽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仍然是课堂教学,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方式有时被称为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网络讲座、视频会议等实现。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更加灵活,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进行学习。
但这种基于在线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可能会使学生的社交机会减少、学生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等。
结论教育教学是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尽管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但在线学习的兴起已经重新定义了教育教学的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将学生个人需求和专业需求作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以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获得最大的收益。
教案模板中的学习目标与实践结合
教案模板中的学习目标与实践结合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单纯的理论学习目标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案模板中,将学习目标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教案模板中,学习目标通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设计,以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程内容,学生将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了解学科的重要原理和理论,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技能目标:学生不仅需要获得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
因此,在教案模板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如阅读理解、问题解决、实验操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的设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价值观。
在教案模板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目标的实践结合学习目标与实践结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
在教案模板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实践结合。
1.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验证并得出结论。
2. 项目学习:通过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实际应用技能。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时,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对话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社会科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学习目标的评价学习目标的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教案模板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评价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准确评估。
教案编写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劳动法律法规教育)
教案编写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劳动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描述了教师期望学生在课程完成后能够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劳动法律法规教育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行为、能力和知识水平起到指导作用的预期结果。
它可以是知识性目标,即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应该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技能性目标,指导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应该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而教学内容则是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具体教育内容和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关系1. 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特定能力和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将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
例如,在劳动法律法规教育中,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那么教学内容就应该涵盖劳动合同的定义、主要条款和签订程序等内容。
2. 教学内容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提供了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具体素材和任务。
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劳动法律法规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法律条文,分享真实案例,组织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
3.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互影响,不断修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动态的,相互影响并不断修正。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和水平,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则要求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情况修正教学目标。
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教师可以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该知识点的讲解,并设置相应的练习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关系的重要性1. 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实现优质教学的基础。
浅谈学生课程学习的作用
、
弓 『 言
现 在 的 很 多 学 生 认 为 学 习 的作 用 仅 仅 是 找 一 份 工 作 的 “ 敲 门砖 ” 。他们 认为 所有 的 学科 都是 没用 的 、没 意义 的 ,他们 的父 辈 很多 都是 没有 读 过书 的 ,但是 现在 都 活得
维 持 社会 联 系 的实 用功 能和 中介 作用 。( 2 ) 语文 是学 好 其 他课 程 的基 础和 获得 各种 知识 的必需 技能 。数 学家 华罗庚 曾说过 : “ 要打 好基 础 ,不 管学 文学 理 ,都要 学好语 文 。
力 , 由此 一 步步 走 向成功 。 家长 对学 困生产 生 的影 响 ,学习 要通 过多 种方 式密 切 联系
学 ,通 过对 物理 表象 的展 现 ,引 导学 生逐 步发展 物理 思 维
四、结语
3 . 联合 学 困生 家长 发 挥 家校 共育 作 用 。针对 目前 农村 能 力 。 家长 ,帮 助 家长 以正 确 的方 式教 育引 导孩 子 ,对 于学 生更
教学 研宄 】
浅谈 学 生课 程 l现在 的很 多学生 学 习缺乏动 力,很多 高职生来 学校 发 展 的重要 保证 。通 过这 些课 程 的学 习 ,一方 面要 提高 学 的 目的就 是 为 了 “ 混”毕 业 ,从 而得 到 一 张文凭 。但 事 实 生 的科 学文 化素 质 ,培养 和锻 炼 学生 的能 力 ,开拓 学生 的 上 ,学习的作用 ,不仅仅是 一张文凭 的获得 ,更是通过 学 习 视野 、发展 学生 的个 性和 特长 ;另一 方面 为学 生 以后学 习 这个过程 来锻炼 自己,培养 自己,使 自己更快地 成长 、成 熟 专业 知 识从 而形 成职 业技 能 , 以及 以后 的转换职 业 岗位 或
浅谈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五有”
黄蕾浅谈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五有”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角色,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扎实的知识,有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力,有现代人的创新思维,有爱生如子的红心。
关键词:语文教师五有素养学生语文能力我执教语文多年,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如下最基本的“五有”。
(一)具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度量教学结果的尺度。
教学质量的高低实际是用教学目的与教学结果比对作为评价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目的,只停留在学习点文章的思想内容,懂点文章的结构特点等,千篇一律。
这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爱好广泛,好奇心强,模仿的兴趣浓郁,而见识、学识和知识还是很肤浅的,因而在教学中很难达到具体的行为化教学目的。
笔者认为,语文的教学目的,既要强调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风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伟人毛主席曾说:“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
”这说明了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书育人,包括灌输爱国主义、气节情操、情趣志向等,日积月累,以达到潜移默化转变思想的目的,培养出“优质产品”,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明确教学目的的: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朴素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2)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情感目标:(1)领会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驾驭自如。
要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文本的具体要求,把握重点、难点,感悟文本的韵味,才能真正明确语文的学习目的。
教案的学习目标设定
教案的学习目标设定教案的学习目标设定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评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的明确化有助于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学习目标设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准确、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标准和依据,它描述学生在教学中需要实现的具体内容和程度。
学习目标设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具体来说,学习目标设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目标设定应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指导教师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目标设定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相契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可以向学生揭示学习的方向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非常重要。
3. 评估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学习目标设定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为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方法1. 具体明确:学习目标要具备明确的描述,包括学习的内容、技能、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目标的描述应该尽量避免模糊和笼统的词语,要具备可观察、可测量和可评价的特点。
2. 合理连贯: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学科知识和教学要求的逻辑结构,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路径。
各个层次的目标之间要具有合理的衔接和连贯性,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 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相契合。
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可达成性和可评估性: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可达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目的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作者:王妍高旭姜成哲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11期
[摘要]教学是教和学的一种相互过程,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目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有效协调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将传统的传授教育与被动接受模式转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教与学相互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共同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目的学习目的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06-01
教学目的是依据课程的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概念,是对教师所要教内容的一个概括说明。
在传统教条的教学行为中,教师仅仅负责去教,而学生来执行学的任务,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教育行为,具体可以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也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
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拥有者以及传授者,而对于那些想求知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一本有活性的教科书,因此,教师成为了课堂上的主宰者。
因此,传统的教学关系就演变成了:“我来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现象。
原本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能说是会学了。
另外一方面是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支配和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了教,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教也向其反面发展,最终成为学的阻力。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性的相互叠加。
[1]
而在新课程的标准中一再重申,教学应该实现教和学的互相交往、相互的互动,师生双方彼此共同交流、彼此沟通、互相启发学习以及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重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与学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从而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并提高学习兴趣,从中求得一些新的发现,进而实现彼此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不会彼此独立。
在这个共同体中,不在存在“教师的学生和学生的老师,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老师不再仅仅去教学,通过对话也可以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也同时在教老师,在教与学过程中彼此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与学而言,往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建构一种合作性的协调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这种和谐的关系呢?以本人几年来的学习与教学经验看,如何将教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有活性、有生命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与好奇的驱使下,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吸取与探究,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成为一个协调的共同体。
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学以致用。
从哲学角度看,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都不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而是根据某种需要才应运而生。
学习也一样,如果学生迫切想要知道某些知识,学生才会有动力、有激情迫切去学习。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2],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
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吧,剧情中有这样一段,为了能让张慧科继续上学,孩子们到砖厂去搬砖,再回到教室计算需要多少钱的路费,其实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孩子们相当于上了思想品德、数学、体育这三门课,魏敏芝的教育水平及文化程度虽然都不高,但是在体育、数学、思想品德课这三门课却上的很成功。
正是因为需要知识,所以学生才学得快,进步得快。
在大学专业学习中也一样,为了能够唤起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我曾经尝试过几种教学模式。
[3]后来发现,学生们更对一些前沿、时尚、有应用价值能刺激其需求的一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尝试将书本上的很多理论知识与一些故事、电视内容、实际应用相结合,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讨论式互动教学。
例如,我在讲动物克隆时,我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很多小猴子”联系起来,引出克隆动物所能达到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过去学生们只是看过西游记,却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能够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来勾起学生创造性地学,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换一双眼睛看待问题,换一幅脑子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教与学才会协调结合并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才会有创造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如何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运用好,真的是一门值得我终身学习并研究的学问。
【参考文献】
[1]熊晓琳,李海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120-123.
[2]吕红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欧美日近三十年教学方法变革的历程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0).
[3]邓雪妍.三结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7):62-63.
责任编辑: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