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资源财富随产品出口流失到西方

合集下载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与防范建议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与防范建议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与防范建议作者:王东纬马培沛颖青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2期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借着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机遇,设立了若干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对外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

这一举措让中国从1979年到2009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11416亿美元。

引进的外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外资的流入与巨大的贸易顺差,也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到2006 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量吸引外资的同时,却有相当规模的资本逃过货币当局的监管流向国外,这从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可以看出。

从1987至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金额从-14亿美元逐步扩大,最高为1997年的-223亿美元。

其中,1995年的净误差与遗漏金额占当年货物贸易总金额的7.48%,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5%警戒线。

因此,对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资本外逃的问题,如东南亚国家、巴西等。

这些国家的资本项目是开放的,资本可以随意流入流出。

因此这些国家的资本外逃主要合法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

中国的资本项目到目前为止仍是严格管制的,企图外逃的资本只能通过一些非法渠道流到境外。

这些外逃的途径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置大致可划分为经常项目项下、资本项目项下,以及其他一些地下渠道。

(一)经常项下的资本外逃经常项目项是国内外商品和服务进行流通的渠道,我国在1996年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从近十多年来我国外汇收支状况看,经常项下外汇收支占我国外汇收支总量超过80%,其中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占比超过70%。

因此,在资本项目受到严格管制的中国,通过经常项目进行资本外逃就成为了外逃者的首选途径。

中国的资本外逃者往往利用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性,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逃汇和骗汇。

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国民财富流失值得警惕

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国民财富流失值得警惕

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国民财富流失值得警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但是,我国在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国民财富流失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

我国必须高度警惕在商品进出口、技术和知识产权贸易和引进外资领域的国民财富流失现象,并采取相应对策改变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关键词:对外开放;国民财富;转移定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外贸、利用外资为主要内容的开放经济取得巨大成绩。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221.2美元,其中出口从97.5亿美元增长到7620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从1981年的3.8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24亿美元?譹?訛,连续多年成为利用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国际收支具有重要影响。

主流经济学理论普遍认为,开放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活动可以为所有国家带来财富的增加。

但是,由于国际贸易活动中交换比例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存在巨大差异。

随着开放经济的内涵不断延伸,贸易、投资活动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现实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更加复杂。

依靠简单和理想化的比较优势模型显然不能完全说明现实开放经济中不同国家的利益得失情况。

从我国的情况看,开放经济的发展表面上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这在我国GDP的多年高速增长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是,依靠外贸出口和大量引进外资推动的GDP增长并不能反映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分配到利益的真实水平,连续多年的大额贸易顺差也不完全意味着我国国民财富的真实增加。

相反,从大量数据反映的情况看,我国开放经济的规模增长与我国国民财富的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出现了背离。

在外贸顺差、利用外资和GDP连年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大多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作者:刘晓焱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1年第01期【摘要】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和疫情叠加,使经济“逆全球化”日益显现。

文章多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和企业内部微观竞争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调整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中图分类号】F424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要动力,始终也是形成社会财富增量的核心主体和价值产生的源泉。

也正因如此,发达经济体都将制造业作为新一轮经济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再工业化”,一系列制造业回流、工业振兴的计划相继出台,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的“新增长动力”、法国的“新工业法国”。

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大国[1],日韩、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推动企业将生产移出中国。

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中国,今后重要性将显著下降,引发中国制造业的隐忧。

究竟中国为什么必须保证工业品出口?因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长期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能源,大豆、玉米、石油、天然气等高度依赖国外,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更高达80%以上,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在国际市场购买,所以只有保证持续出口工业品才能挣得外汇,保持贸易平衡。

没有出口,仅仅依靠外国投资资金流入以弥补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这是被新兴市场国家反复证明过的。

西方国家的一个发展教训就是由于能大量解决就业的“传统制造业”迁移缺失,导致中低社会阶层的收入损失,致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民粹主义的泛起。

加工贸易这种传统产业在中国整个对外贸易中曾经占了半壁江山。

随着加工贸易升级,逐渐升级到产业链上游,虽然现在加工贸易在我们对外贸易中已经从50%下降到23%,但仍有超过30万家外贸主体,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8亿人口。

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与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贸易顺差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然而,这种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顺差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庞大,相对来说,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大量商品。

这也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产业结构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发展了一系列完善的产业体系,各个产业之间相互支持,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中国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且具备出口的能力。

3. 外国投资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外国投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还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形成。

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市场,然后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4. 汇率政策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人民币的汇率,保持相对低水平的汇率。

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相对更具价格竞争力,从而提高了贸易顺差。

二、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为国内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贸易顺差还带动了就业增长和国内消费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进口依赖性贸易顺差也意味着中国对进口并不是很依赖。

虽然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外汇储备,但过度依赖贸易顺差也意味着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一些自主性。

如果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3. 国际关系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之一。

贸易逆差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提出批评,并呼吁中国采取措施减少贸易顺差。

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挑战。

4. 环境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为了满足大量出口需求,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外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市场的国家,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分析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外贸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可以从GDP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的GDP主要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因素构成,其中净出口即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大。

首先,外贸刺激了国内生产的增长。

通过出口商品,中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生产的扩大,增加了产值,促进了GDP的增长。

外贸的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机会,使得中国的产品得以远销世界各地。

其次,外贸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出口创汇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这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信誉度,还能够用于国内发展建设,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外贸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中国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国际接轨的竞争环境促使中国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进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二、外贸对就业的间接贡献外贸对于就业的间接贡献在中国经济中也十分显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资源,外贸的发展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首先,外贸扩大了就业领域。

随着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市场,这为国内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不仅包括生产制造,还包括物流、贸易咨询、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外贸带动了就业的消化。

外贸的扩大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这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需求。

例如,外贸的兴起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物流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三、外贸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外贸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

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The Cause,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ChinaAbstract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

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4)2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4)2.1 相关概念介绍 (4)2.2 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 (5)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 (6)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6)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7)3。

巨额贸易顺差的本质

巨额贸易顺差的本质

巨额贸易顺差的本质,兼谈中国出路本文谈三个主要观点:1. 巨额贸易顺差就是卖国2. 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的本质3. 中国出路一.巨额贸易顺差就是卖国为了把问题说清楚,先列举一些事实,和简要分析: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至2012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3.285万亿美元,按汇率1美元对人民币6.301元,是20.6万亿元,按照13.7亿人口统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有1.5万元人民币外汇储备。

中国2011年GDP是47.1万亿元,3万多亿元外汇储备相当于43%的2011年GDP,这个还没有考虑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损失。

也就是差不多中国一年时间将近一半的生产都是给别人生产的。

2. 3.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过程简介中国外汇储备:1990年底是110万美元,1996年底,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00年1655万美元,此后迅速增加,到2010年达到2.8万亿,2012年9月,达到3.28万亿美元。

3.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来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其中最主要的是巨额贸易顺差,中国企业大量出口衣服、鞋帽、玩具、工艺品、五金、煤炭、稀土,当然还有一些机械设备、车辆,还有其他产品,大部分是实物。

这些企业赚的是美元,他们把美元拿到国内,因为美元在国内不能直接流动,所以他们到银行去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周而复始,这样,银行就储备了大量的美元,因此巨额贸易顺差,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3. 巨额贸易顺差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一般一个国家市场上流通多少商品,银行就会印相应的钞票到市场上进行流通,比方说,市场上有1元钱的商品流通,银行就印1元钱的钞票到市场上。

这样市场就没有通货膨胀。

但是,当那些出口的公司拿赚到的美元,去银行换钞票,银行就多印了钞票给他们,他们在把这部分钞票投到市场,也就是说实物出国了,钞票却留在了国内。

中国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概述资本外逃是指一国的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严峻的资本流出压力。

近年来,中国资本外逃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对中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了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背景介绍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凸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资资本的引入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资本开始向海外流动,形成了一定的外逃压力。

外逃规模根据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资本外逃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19年中国资本流出总量达到6000亿美元,是全球资本流动的重要来源国之一。

外逃原因资本外逃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机会:一些中国资本主动流出,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投资机会和回报。

海外市场的多元化、创新性和发展潜力吸引了中国资本。

2.风险分散:中国资本外逃也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

一些投资者通过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减少风险,保护资产价值。

3.国际化战略:一些中国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购海外资产等方式实现海外市场的开拓和扩张。

4.资金洗白:一些贪腐分子通过将非法所得转移到海外,进行资金洗白,以逃避国内法律的追责。

外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资本的大量外逃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资金流失:外逃资本导致国内资金供给减少,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特别是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外逃资本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2.贬值压力: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可能导致中国货币贬值压力增加,进而对国内通胀形成压力。

3.技术流失: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外逃,可能导致相关技术和人才流失,对中国的创新能力造成影响。

对策建议针对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政策引导: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对资本外逃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其贸易顺差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原因、影响和趋势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1. 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从而使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 人民币汇率:显然,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被低估了,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3. 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国家,其产品总量自然较大。

而外国在购买大量中国商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贸易顺差。

二、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1. 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于中国贸易顺差,外汇收入超过外汇支出,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2.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经济增长。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单一型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发生波动。

3. 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导致很多其他国家的出口受到压制,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

三、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1. 逐渐转型到消费主导型经济模式: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会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逐渐缩小。

2. 美国的贸易:美国一些贸易可能会对中国贸易顺差造成影响。

例如,美国可能加征关税或对中国经济实施其他限制措施,从而抑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3. 其他国家出台贸易:其他国家可能出台一些贸易以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其市场。

例如,欧盟可能对中国制造业实施税收或其他限制措施。

总之,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需要审慎对待这种现象,逐渐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以免遭受经济危机。

同时,国际社会也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通过合理的措施来缓解中国贸易顺差带来的影响。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Microsoft_Word_文档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Microsoft_Word_文档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摘要:劳动密集优势是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这样的静态比较优势,潜力已经不大。

本文主要分析了低价出口的原因及对策,面对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低价出口不再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除了国外反倾销外,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制约也日益突出。

所以,运用WTO规则应对这些贸易障碍,继续扩大我国商品的出口规模,增加贸易顺差,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和维护我国出口贸易的合法权利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

2009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企对外投资处中低端行业。

陈健表示,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投资规模远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欧美海外企业多占据行业高端,中国企业大多仍处于中、低端行业。

所以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出口企业,低价出口,低价竞销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第一部分低价出口概述1.1 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1.2 低价出口的成因1.3 低价出口的利弊第二部分低价出口的对策及思考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前言:出口企业为争夺国际市场多数选择低价竞销的策略,引起此种竞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看似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多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

本文从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现象分析其主要成因,并对低价出口所造成的利弊进行分析。

低价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盈利,同时却也是是困扰我国外贸发展的顽疾,低价出口出现了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涉及企业不断增加和降价幅度加剧的特点。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一、原因分析1.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使得中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基础设施优势: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物流成本降低,货物流通更加便捷,从而提高了中国商品的出口能力。

3.产业结构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了世界工厂。

较低的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使中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

4.外资投资增加: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5.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为目标,保持了低汇率的竞争优势,使得国外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较低,增加了出口。

6.国际分工:全球分工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链的重要一环,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加工、组装等环节,中国实现了出口的大幅增长。

二、影响分析1.经济增长:对外贸易顺差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外贸顺差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水平等,推动国内经济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2.就业机会:外贸顺差促进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改善了民生。

3.隐患风险:外贸顺差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外部需求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可能导致贸易顺差减少或逆转,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4.短期暂时性影响:外贸顺差过大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同时,对外贸易顺差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三、对策分析1.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通过对外投资,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贸易顺差,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服务业发展,减少对加工贸易依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减少对外贸易顺差的依赖。

4.推动贸易平衡:通过加强贸易谈判、开放市场、增加进口等方式,促进贸易平衡,降低对外贸易顺差的风险。

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对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值大于进口值,也被称为贸易盈余。

尽管贸易顺差可以带来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利益,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应对可能的负面影响。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1. 商品出口竞争力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实力强大。

中国的商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为中国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市场庞大,工业基础雄厚。

这导致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低,进而促进了出口。

2.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庞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工成本更低,这使中国的制造业具有成本优势。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也促使了国外企业将一些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从而增加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3. 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中国的企业在近年来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的努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出口额也相应增加。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推动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

二、应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对策1. 提高进口商品质量中国注重提高生产和服务质量,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进口商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对进口商品检验检测的力度,确保进口商品的质量与标准相符。

同时,鼓励本土企业提高质量,增加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以实现贸易平衡。

2.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商品贸易上,服务贸易发展仍有潜力。

政府应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本土企业扩大服务出口,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服务类产品和服务外包。

另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将有助于进一步平衡贸易。

3. 深化结构性改革中国需要加强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

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消费水平和内需的贡献度,将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

涨姿势智库牛人经常提到的10大著名“陷阱”

涨姿势智库牛人经常提到的10大著名“陷阱”

涨姿势智库⽜⼈经常提到的10⼤著名“陷阱”⽔流湿,⽕就燥。

事有必⾄,理有固然。

⼈类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难以逾越的、或者⽆法违背的⾦科⽟律。

正所谓:⽉盈则亏,⽇盈则昃,春去夏来,寒往暑来。

这是⾃然规律,也是⼈⽣规律。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这是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规律。

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类发展总是伴随着诸多必然性。

智库⽜⼈在评论政治、外交、历史、社会、经济和管理等⽅⾯问题时,经常提到的10⼤著名“陷阱”,讲的就是哲学⾥的“必然”,历史上的“铁律”,发展中的“定律”,佛学上的“善恶有报”,⽹络上的“No Zuo, No Die”...塔西佗陷阱1﹒塔西佗陷阱普布利乌斯·科尔奈利乌斯·塔西陀(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罗马帝国执政官、历史学家与⽂体家,主要著作有《历史》和《编年史》。

塔西佗离我们很远,即使穿越时空抵达古罗马,也未必得见。

塔西佗离我们很近,那句警⾔流传1900多年,成⾊不减,犹在⽿畔:“⼀个执政者,⼀旦不受欢迎,他做的事不论好坏,都会招致同样的不满。

”“塔西佗陷阱”,正是得名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这句名⾔。

这⼀概念最初来⾃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

塔西佗在评价⼀位罗马皇帝时说:“⼀旦皇帝成了⼈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们对他的厌恶。

”从此,这句话成为衡量政治和社会现象律条:当政府或组织失去公信⼒时,⽆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修昔底德陷阱2﹒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个新崛起的⼤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国,⽽现存⼤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此说法源⾃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换句话说,当⼀个崛起的⼤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修昔底德陷阱”⼏乎被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铁律”。

修昔底德认为,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19世纪末德国⼈⾯临的情况⼀样。

重商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贸易中若干问题之反思

重商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贸易中若干问题之反思

重商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贸易中若干问题之反思作者:程莉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4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巨额外汇储备在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

这些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规避这些阻碍,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重商主义经济贸易反思中图分类号:F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055-02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时期,16-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各国大多采用该政策,把对外贸易顺差所带来的金银数量作为一个国家实力的代表,因而积极促进出口以获得国际贸易的顺差,增加国家的财富。

重商主义的政策取向。

实际上就是经济的民族主义,或者说是民族主义的国家经济方针。

旨在实现国富民强,使国家经济走向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和大规模外资引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欢欣于高速增长的GDP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时,我们不能忽视了一些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的政策方针给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羁绊。

一、经济贸易的现状分析1、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和贸易不平衡对经济财富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不减。

在防止针对货币的投机性攻击方面,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是越要的,但保有超出需要以外的外汇储备却会产生一些弊端。

首先,将外汇储备运用于购买美国债券的收益远低于国内投资,资金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当前经济危机下,美元正在高速贬值,中国通过输出劳务和商品辛苦积累的财富不断流失。

其次,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助长了不动产市场上的泡沫。

房价的居高不下,股市的持续动荡,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三,贸易顺差规模的扩大成为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

近年来,强劲的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高以及与主要工业国贸易不平衡状况的迅速加剧,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摩擦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贸易顺差原因影响及对策

中国贸易顺差原因影响及对策

中国贸易顺差原因影响及对策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指中国的出口额超过了进口额,导致外国向中国支付了大量的货币。

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力资源成本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

中国制造业发达,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采购商。

2.自然资源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之一,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出口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政府支持: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出口贸易,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加了出口竞争力。

其次,中国贸易顺差对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经济发展:中国的贸易顺差可以为经济提供大量的外汇收入,为国内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些外汇储备可以用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方面。

2.就业市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贸易顺差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外贸的发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城市,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

3.国际关系:中国贸易顺差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可能压低了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对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产生了威胁;另一方面,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对外支付增加,触发贸易摩擦。

最后,为了应对中国的贸易顺差1.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减少依赖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防止技术流失和剽窃,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扩大进口,增加进口商品的多样性,减少对特定商品或国家的依赖,进一步平衡贸易。

4.加强国内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购买能力,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

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

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

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土面积第三大、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增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逆差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这让一些观察家感到担忧。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

一、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1. 内部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之一是国内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由于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西部地区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媲美。

2. 币值问题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逆差的因素之一。

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国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太低,这导致了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相对偏低,进口产品价格相对偏高。

此外,中国仍然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这些壁垒也会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3. 外部因素此外,外部因素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逆差的因素之一。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一些国家的需求下降,这也影响了中国的出口。

另外,在全球市场上,其他国家的产品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也导致了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1. 多种贸易关系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中国必须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寻找更多的贸易伙伴。

中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贸易关系,例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与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等。

2. 币值调整为了缓解汇率问题对贸易的影响,中国应该适当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虽然这种调整必须谨慎处理,以免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但是准确预测市场和适当干预市场是必要的。

3. 消除非关税壁垒为了加强对外贸易,中国必须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

取消非关税壁垒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使中国产品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

4. 促进内部均衡发展最后,中国必须促进内部均衡发展。

如果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那么贸易逆差问题将难以解决。

中国经济外溢效应的表现

中国经济外溢效应的表现

中国经济外溢效应的表现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对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外溢效应。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外溢效应的表现,并举例说明这种影响。

一、贸易外溢效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开放政策的推行,对全世界的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出口贸易外溢效应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经济效应使其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制造和出口中心。

中国的大规模出口导致了国际价格的下降,使得其他国家的企业难以与中国竞争。

举例来说,中国生产的廉价电子产品使得其他国家的电子产品难以销售。

这种“中国制造”效应已成为全球贸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进口贸易外溢效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之一,对全球商品市场的需求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对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大量需求,从而推动了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

举例来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使得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给产油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二、投资外溢效应1.直接投资外溢效应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市场潜力使得外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进行直接投资。

这种投资外溢效应体现在多个领域,如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等。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能够分享中国市场的机会,还能够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

举例来说,跨国汽车公司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还可以将中国作为出口基地,从而实现全球市场的扩张。

2.间接投资外溢效应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活力使得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中国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益。

这种投资外溢效应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举例来说,中国的A 股市场逐渐被全球投资者所关注,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和国际化。

文物流失的原因

文物流失的原因

文物流失的原因文物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物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归属地,被迫流失到其他地方。

文物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历史、战争、盗窃、贪污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原因文物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原因。

在古代,许多文物是由国家或王室财产,它们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文化的代表。

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经发生过政权更迭的情况,新的政权往往会把前朝的文物视为敌人的象征,将其毁坏或带回自己的国家。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文物流失就有很多是由于政权更迭所引起的。

例如,明朝灭亡后,清朝将大量的文物带回了北京,而明朝的许多文物则被毁坏或流失。

二、战争原因战争也是导致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战争中,文物往往会成为军事目标或者战利品。

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掠夺了大量欧洲国家的文物,包括法国、荷兰、波兰等国家的文物都被带走了。

此外,古代战争中,文物也经常被掠夺或毁坏。

例如,蒙古大军入侵中亚时,大量的文物被摧毁或掠夺,使中亚地区的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盗窃原因盗窃也是导致文物流失的一个原因。

文物往往具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盗贼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文化遗址都曾经遭受过盗窃事件。

例如,埃及金字塔中的文物曾经多次被盗窃,其中最著名的是图坦卡蒙王墓的盗窃事件。

此外,中国也曾经发生过许多文物被盗窃的事件,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陕西省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等都曾经被盗窃过。

四、贪污原因贪污也是导致文物流失的一个原因。

在一些国家,文物管理机构的管理不善,文物保护工作也不到位,使得文物易受到贪污分子的攻击。

许多文物被盗窃后,往往会被私人藏匿或者出售给海外买家。

例如,中国的一些文物被私人藏匿或出售到海外,使得这些文物无法回到原来的归属地。

总之,文物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也影响到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文物,我们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文物管理机构的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文物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殖民主义要点

生态殖民主义要点

生态殖民主义:本质、表现及其对策陈艳平,贺新元刊载于《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四期,字数7000内容摘要:生态殖民主义也是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采用的一套极为野蛮、腐朽、落后、甚至制度化了的对外政策和做法。

文章指出生态殖民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殖民主义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发展;认为西方垄断资本利用所控制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通过区域化和全球化以及环境壁垒政策等来施行其生态殖民行为;建议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南南合作以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西方的生态殖民行为,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南南合作的基础上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战略方法。

关键词:生态殖民主义本质表现对策作者简介:陈艳平,女,1975年生,江西省永新县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性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贺新元,男,1 970年生,江西省永新县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三世界与全球化问题。

殖民主义是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采用的一套极为野蛮、腐朽、落后、甚至制度化了的对外政策和做法。

殖民主义的基本要义,是鼓吹和采取种种方式和手段对亚非拉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控制、掠夺和剥削。

从殖民主义的几百年历史来看,其发展远没有终结的迹象。

以20世纪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为分水岭,其前划分为旧殖民主义、其后划分为新殖民主义。

在旧殖民主义时期,殖民主义者肆无忌惮地通过直接军事镇压、政治统治等手段在经济上控制、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并建立起“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施殖民压迫和金融控制的世界体系”。

[1](p19)这给亚非拉地区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社会灾难和环境灾难。

生态殖民主义的本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开辟出了一个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政治经济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使黑人奴隶死亡率高,而非洲黑人因被大量掠夺,导致奴隶来源枯竭,这样的生产方式难以持续了。

美洲南方的奴隶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奴役方式,在英国的支持下,与北方殖民者打了一仗,这就是1861年开始的美国南北战争。

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也就结束了北美大陆的奴隶生产方式和奴役方式。

西方实施的奴隶生产方式消失以后,直到20世纪末,西方都是工业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地,基本垄断了大部分工业消费品生产。

直到1980年,美国工业产值还占世界三分之一,大部分工业产品,包括工业消费品都据世界首位,很多工业消费品的人均生产量也据世界首位,远高于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

在整个20世纪,西方对世界各地的掠夺,主要是低价购买矿产等原材料,高价出售工业产品,获取垄断利润。

现在不仅美国生产的工业消费品萎缩,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大幅度减少了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但人均消费却远大于其他国家老百姓。

西方人不搞工业生产,却可以享用远远多于其他国家老百姓的工业消费品。

这实际上说明,在21世纪开始后仅仅十年,西方殖民者就发展了新的奴役方式:西方人对其他国家进行了惊天的财富掠夺,而中国是其中最大的损失者,因为中国生产了占世界一半的工业消费品和基础工业产品,人均消费量是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平均值的4倍,而消费量却只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平均消费量四分之一。

中国大量资源财富随产品出口流失到西方,导致资源走向枯竭,环境日趋恶化。

美国和西方的奴隶贩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