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选训选择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训选择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训选择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训选择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选择题(7)李仕才1.(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一,26)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
这主要是由于()A。
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B。
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C.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D.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答案D解析国人弃武就文和民族尚武精神日渐消失与“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无必然关系,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主要涉及选官的范围,与材料中国人弃武就文和民族尚武精神日渐消失无关,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解决君权和相权的关系问题,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2.右图为1955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
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选D。
从题目中“1955年的苏联海报”“火车"和“乌龟”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意识形态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苏联的海报宣传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目的是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选D项。
3.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他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
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选(7)(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选(7)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B.行省之下设郡县等多层行政管理机构C.行省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权力D.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选B 行省(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行省制取代郡县制,郡县不是行省之下行政管理机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行省在地方有很大的经济、军事权力,但受到中央节制,因此权力是相对独立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行省制影响深远,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8·苏锡常镇模拟)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解析:选C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不结盟运动倡导人之一尼赫鲁曾说,“我们的政策(不结盟)仍然是不但要独立于国家联盟,而且要试图做尽可能多的友好合作……不结盟不能与中立或中立主义相提并论,它是一个寻求建立集体和平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政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不结盟运动( )A.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B.要与美苏两大阵营保持绝对的中立C.体现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消极态度D.主张不结盟国家结合成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解析:选A 据材料“我们的政策(不结盟)仍然是不但要独立于国家联盟,而且要试图做尽可能多的友好合作……不结盟不能与中立或中立主义相提并论,它是一个寻求建立集体和平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政策”得出不结盟运动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故A项正确;据材料“不结盟不能与中立或中立主义相提并论,它是一个寻求建立集体和平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政策”可知要与美苏两大阵营保持绝对的中立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不结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的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故C项错误;不结盟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故D项错误。
精选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7)一、选择题1、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文化交流·东学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3、有学者指出: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有过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
这些“变化”说明A. 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B. 科举制度原有的政治功能已完全改变C. 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D. 封建专制统治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明朝和清朝前期到清末,科举制考试内容的变化,实际上说明封建统治者对选拔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即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C项。
明清的八股取士不是与时俱进,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是选拔官员,这一功能始终没有改变,排除B项;D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1)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解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为了限制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符合结论“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的逻辑关系,故A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道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都强调过犹不及的道德尺度,理性行事,与结论“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故B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两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结论“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时代主流”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与问题相符;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传统反封建的表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与结论“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有正确逻辑关系,故D项正确,与问题不符。
2、《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B.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C.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答案】A22点睛:秦朝通过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确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3、(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7)及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7)及答案一、选择题1、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解析:选D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是不同的。
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
2、(2018·武汉模拟)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
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解析:选B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学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学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
3、(2018·兰州模拟)“最后,这一新政府并不是被人推翻了,而是像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
”得出这一结论主要缘于()A.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B.新政府没有让人民得到和平与土地C.军队忙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全部政权已归属苏维埃解析:选B根据材料内容可判断“这一新政府”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像沙皇专制政权孤立无助地崩溃了”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没有满足国内人民“要和平”“要土地”的要求。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习练7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7)李仕才一、选择题1、“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 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 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答案】B【解析】袁世凱早在竣饪年死去,故A项错误負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阿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日本开始局咅B侵华是从1妙年9月18日幵始」时间与題干不符』故住项错误;国民竄发动第五;JT围剿“是在1的3年幵始,时间与題干不符,故D项错误。
2、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
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
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A. 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答案】A【解析】该公司的“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而司法部长“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可见其意在整顿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故A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说明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6)李仕才一、选择题1、《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
《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C.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D.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修道途,便关市”说明修筑道路便于市场发展,“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说明减轻关税便于统一市场形成,故B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排除;长途贩运材料没有体现,故C 错误;D中成为“共识”显然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
2•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
该材料体现了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答案】A【解析】材料从瓷器制造、丝织业和冶铸业比较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比例,显然后者远远超过了前者,故A正确;海禁政策与国内手工业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古代一直重视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仍然占据主导,故D正确。
3、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政府规定了办公和批转公文的时限,凡内外百司所受的上奏文书皆印发其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否则会按“稽程”罪受到刑事处分。
此规疋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官员监份C.强化了中央集权休侧D.俐弱了宰相的权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一日受,二日报”表明政府对政事要求快速解决。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三省互相配合,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因此A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行政效率,而不是监察,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C项。
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7】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7】含答案江南地区重视区域分工,故A项错误;“棉作”“蚕桑”都属于农业生产范畴,不能说明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故C项正确;蚕桑并不是新引进的物种,故D项错误。
4、(2019·大庆一模,28)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特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
5、(2019·宣城二模,30)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
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
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
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答案 B解析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家,故不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C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没有政治领域的巨变,故D项错误。
6、(2019·安阳二模,31)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
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尚未建立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只是尝试以市场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未提倡,故B项错误;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故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出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
推荐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0)一、选择题1、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
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党目前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心策略”是“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确定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
由此可见,本通告提出的路线和策略A. 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果B. 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估计偏离实际C. 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D. 预示着当时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答案】B点睛:对和课本内容关系不大或者观点相左的纯材料式选择题题,要敢于思考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C2、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制造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扩大地方伪独立性B.维护百姓的利益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制度的本质3、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
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重民轻神C. 天人感应D. 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三则材料均体现了对“民”的重视,以民为本是其相同思想,故答案为D项。
A项和C项在表格中均没有具体体现,排除;表格中的第一则材料没有涉及“重民轻神”的思想,排除B项。
4.唐代佛学盛极一时,似有一统天下之趋势;宋代以后,儒学注入了时代新内涵,逐渐成为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官方哲学。
这表明儒学A. 具有民族凝聚力和使命认同感B. 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C. 倡导的理念随王朝更替而成熟D. 显示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召力【答案】A5、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
推荐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湖北黄冈模拟)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解析:B 儒家的入仕是为了实践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更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都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2、(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汉代的教育系统,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A 项正确;儒家已经垄断学校教育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官学、私学相得益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系统均很完善,下移趋势并未看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中央太学并未统领地方各级学校,故D项错误。
3、(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解析:B 根据题目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体现了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B项正确。
4、(2018·广州一模,29)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
推荐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3)李仕才一、选择题1、尊天、法祖,尚人文、重史乘,构成中华原创性典籍文化的主动脉,显示中国式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
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A. 传承古制、重史传统B. 尊重自然、恪守古训C. 神化王权、天人合一D. 人文关怀、以史为鉴【答案】A【解析】“法祖”说明是传承古制,“重史乘”说明是重史传统,A正确;尊重自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属于西汉时期思想特点;D中人文关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
”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
”此事反映了A. 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B. 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C. 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 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答案】A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实行王位世袭制,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选择的方法,是严格限制在君主一家的,没有流动性,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政府所任官僚是不固定的,不是世袭制,即官职没有掌握在一家手中,联系史实,实现这种结果的中国古代制度是科举制,它实现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流动,所以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4.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
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度5、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推荐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C2、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制造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扩大地方伪独立性B.维护百姓的利益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制度的本质3、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
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重民轻神C. 天人感应D. 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三则材料均体现了对“民”的重视,以民为本是其相同思想,故答案为D项。
A项和C项在表格中均没有具体体现,排除;表格中的第一则材料没有涉及“重民轻神”的思想,排除B项。
4.唐代佛学盛极一时,似有一统天下之趋势;宋代以后,儒学注入了时代新内涵,逐渐成为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的官方哲学。
这表明儒学A. 具有民族凝聚力和使命认同感B. 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C. 倡导的理念随王朝更替而成熟D. 显示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召力【答案】A5、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3、南宋时期,南方麦类作物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含答案一、选择题1、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3、南宋时期,南方麦类作物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这反映了当时A. 政局变化影响农作物分布B. 对外贸易推动小麦种植C.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D. 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答案】A4.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8)李仕才一、选择题1、德国学者施文特克指出:“北京郊外的卢沟桥事变或者珍珠港事件在日本人的战争记忆中并未占据显著位置,反倒是冲绳、广岛和长崎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说明A. 战争给日本人民留下深刻痛苦的回忆B. 受害情绪上升为日本民族的集体记忆C. 日本民众对侵略历史问题的无视和淡漠D. 日本政府意识到战争对被侵略国的伤害【答案】B【解析】“是冲绳、广岛和长崎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美国投放原子弹导致两个地方的毁灭性打击,说明民众对于受害的心理成为集体记忆,B正确;A是材料中现象,不符合事实;C中冷漠说法不符合事实;D中没有提及政府信息。
2.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
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A. 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B. 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C. 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D. 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答案】A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
这些演变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答案】B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比较类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这一题在考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化,这种考查变化的题目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因为比较是将历史知识深入探讨的方式之一,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
4.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 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 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 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 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秦以后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变化,隋朝开始才实行科举制,故A的说法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贵族政治是世卿世禄制,题干中的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没法体现功臣的儿子一定是世袭了父亲的职位,故BD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由于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只是对夺取皇位中功臣的一种奖励,而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的统治,故这种现象会影响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7)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
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
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文化交流·东学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
3、有学者指出: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有过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
这些“变化”说明
A. 科举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B. 科举制度原有的政治功能已完全改变
C. 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
D. 封建专制统治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明朝和清朝前期到清末,科举制考试内容的变化,实际上说明封建统治者对选拔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即不同时代确立的人才标准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C项。
明清的八股取士不是与时俱进,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政治功能是选拔官员,这一功能始终没有改变,排除B项;D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
4.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
B. 殷峤为西河郡长官
C. 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
D. 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
【答案】C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
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
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史实了。
根据这一方法,则知道应该是C符合题意。
5、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
C.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 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
【答案】C
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干中的文言文材料。
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这一题读懂“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这两句话即可准确作答。
6.表1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表1
据表可知
A.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答案】A
7、瞿秋白认为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败落瓦解之表象”,而“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要到《新青年》“反对孔教反对文言,反对一切宗法社会的思想,才为革命的中国’露出真面目”。
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 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B. 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
C. 推动了“革命的中国“的到来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说辛亥革命仅仅是推翻了清政府,二是说明新文化运动完成了对封建文化的革命,因此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8、1868年,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自行车;20世纪后半期,中国成为自行车王国;截至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并仍在迅猛增长。
材料表明A. 新中国科学水平的提高
B. 信息传递改变了大众思想
C. 社会交通和观念的变迁
D. 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
【答案】C
9、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
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C.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答案】B
【解析】从“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富强,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可以得出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没有优劣之分;C选项无法得出“首创”这一结论;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二、非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
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
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