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1、主要有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
2、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过程略,此环节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课堂练习: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树、 水稻等作物
畜)种
樟子松、红松、 蒙古栎、白桦等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重要的羊、牛、 马牧畜生产基地
特 殊 分 布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 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 减少。②小麦和大豆种植 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 地。④随着育种和种植 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
4.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5.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C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知识框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地理条件 1、位置、范围
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 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也在这里。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 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 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 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 的方向。
•思考: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__________.
热量
•思考: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__________.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2)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四大优势:
1.关于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2.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无霜期 100天 170天 220天
≥10℃的积温 <1600℃
1600℃—3400℃ 3400℃—4500℃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 区农业发展方向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 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1
2
3
核心:森林资源保育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 工并举的转变。
措施: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3)、社会、经济条件
•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并为 农产品提供市场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二、农业布 局特点
• 思考:看右图, 找出东北地区降 水量和气温分布 有什么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南——辽河平原 主要地形 平原 北——松嫩平原
东——三江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居 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高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 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 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 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 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 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 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 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 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高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 化生产
商 品 突出 粮 特点 基 地
四、农业发展方向
•
全国最大的林区
•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
宜林地区广泛
•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耕作农业区 林 业 和 特 产
区
分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
布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长白山区
主要粮 玉米、大豆、小麦、兴安落叶松、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下图是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3—5题。
3.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C )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合作探究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 条件有什么关系?
的黑龙江沿岸。
规模化方向发展。
课本P62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 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 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 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
2、地理条件分析 (1)气候条件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冬季寒冷,
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对农业影响:有利:一年一熟
不利:易受冷害
地区 北部 中部 南部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LOREM IPSUM DOLOR
Lor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 最大的林区(图4.6)。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 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 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 果梨。④辽东低山丘陵 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⑤辽南是重要的 苹果产区。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 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 国内的良种。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 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 条件。③广大农区的舍 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 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 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