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3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2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知识点

2019年精选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知识点

2019年精选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知识点练习八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A、蓝澡B、水稻C、硝化细菌D、霉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藻类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分解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两个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A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C、实验结果发现A瓶持续时间比B瓶长,原因是A瓶的物质和能量能自给自足D、两组生态瓶进行对比实验,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D、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甲图中的A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B、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C、人体内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甲图中的CD、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I和Ⅱ,I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B、I、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C、I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I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中的则相反【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如图所示为某生态农业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农业的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低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高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循环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图为黄州赤壁公园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C、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加上该树林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D、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仅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D、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狼获得该野兔约10%~20%的能量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学的研究和分析中,错误的是( )A、狗尾草和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应该用样方法B、每一个个体(不管标记与否)被捕的概率相等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的前提假设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应用抽样检测法D、为了保证能量的供应,应将生态缸置于光下充分照射【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2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2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2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中图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物质循环的意义。

3、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4、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6、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7、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知识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碳循环氮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过程范围特点联系1、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离不开物质的___和3、 _________________是能量沿和流动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4、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态系统中的、、、、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植物的、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等,这就是化学信息。

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

4、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

信息还能够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三、典例解析:1、碳循环例1: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先填写示意图,再回答有关问题1、C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1精品素材中图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1精品素材中图版必修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合作与讨论1. 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绝对的吗?它的稳定包括哪些方面?能否打破重建?我的思路:(1)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只是相对的,因为其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2)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发展的结果(发展到成熟状态)。

主要包括:①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②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相对平衡,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

③可打破重建:在遵循生态系统规律的前提下,可依据人类的需要,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更高效的生态平衡。

2.试根据所学知识,谈一下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我的思路:在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减少,将有多种生物受到直接影响,随着时间的延续,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都将受到影响。

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起着相应的作用,体现了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生物的多样性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我的思路:(1)含义不同。

⎪⎪⎩⎪⎪⎨⎧力有一定限度反之亦然。

自动调节能 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规律:生态系统成分越动调节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能力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负相关。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如图2-3-17)图2-3-174.试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的角度举例说明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的思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1.请思考有关能量流动的一些问题: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林德曼效率”的含义。

我的思路:(1)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4)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和,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5)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一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二是随尸体、排泄物等流入分解者中去;三是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中(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这是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的;(6)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7)能量流动之所以是单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的形式散失掉,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这些能量是不能重复利用的;(8)“林德曼效率”即“十分之一定律”,其含义是“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的能量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

这里的能量指的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

即: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怎样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图解如图2-3-10:图2-3-103.请利用有关碳循环的知识解释“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危害,并提出一些防止或减缓的措施。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网络】一、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能量流动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数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流动特点:单向..、逐级递减....5.能量传递效率(约10-20% )的表示方法:能量金字塔,如右图所示:图中ABC代表从低到高不同营养级,各自的体积代表所具有的能量,体积比代表能量传递效率(如:V A /V B 或V C /V B )6.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从而提高生态中能量的利用率。

(二)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反复的循环运动。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点:全球性、循环性、生化性3.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特点:以光合作用为主、化能合成作用为辅合成有机物构成全球的基础生产;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CO 2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不同的生态系统固定CO 2的速率差别很大;大气中CO 2的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征。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BC 能量金字塔(一)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

1.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动力。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 1871~1955年)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

“我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看法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是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

”“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有各种大小和种类。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时,受到我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一谚语的启发,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

他又受到“一山不能存二虎的启发,提出了生态金字塔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今天,人们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

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其他生物。

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学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学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网络]1.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是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一方面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生态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①空间和时间界限;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2.生态系统的类型3.生态系统结构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2〕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常见为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食物链源于生产者,止于本条食物链的最高级别的消费者。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有二:一〔3〕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的关系:[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理解生态系统概念,正确区分生态系统与物种、种群、群落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几个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主要特点、优势种、生物的典型适应特征与价值;3.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物群落〕与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原因、特点。

二、命题落点1.生态系统与物种、种群、群落的区别与联系;2.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主要特点、优势种、生物的典型适应特征与价值;3.生态系统成分的内容、作用、地位;4.食物链的特点、计数;食物网的形成原因、特点与构成生物的相互关系。

[典例精析]例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素解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总和;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态系统则是一定地域中的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生态因素则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思考过程1.生态系统金字塔的类型。

能量金字塔:是利用各营养级所固定的总能量值的多少来构成金字塔。

从能量的角度形象地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

生物量金字塔:以生物组织的干重表示每一个营养级中生物的总重量。

但是在湖泊和开阔的海洋这样的水域生态系统中,微小的单细胞藻类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这些生物世代经历期短、繁殖迅速,只能积累很少的有机物,并且浮游生物对它们的取食强度大,因而现存生物量很小,这样就会出现金字塔的倒置。

但是,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

数量金字塔:食物链不同环节上生物个体的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异。

通常在食物链的始端个体数量多,之后的各环节上生物的数量逐渐减少。

数量金字塔的缺点是忽视了生物的重量因素。

譬如,一棵树上生活着许多某种昆虫。

因而数量金字塔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倒置的现象。

【例1】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2-3-11所示。

图2-3-12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图2-3-11图2-3-12思路:题目给出的是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树、昆虫和食虫鸟三者的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为指标绘制的,有时会倒置,本题就是一个实例。

而能量金字塔通常是不会倒置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是普遍适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

本题中尽管昆虫的数目较多,但个体却很小,所含的能量也少。

所以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应该是沿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中营养级的顺序逐级递减。

答案:C2.加强图示和表解题型的训练。

通过图示能将有关知识内容量的变化、质的变化以及内在联系表示出来。

学习中要学会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够用适当的形式(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

如画出食物链、生物间的关系、补充完善物质循环图等。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素材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素材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素材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pool)和流通(flow)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

在库里,该元素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结合在生命系统中的数量,并且通常只能缓慢地将该元素从蓄库中放出。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

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在物质循环中,周转率越大,周转时间就越短.如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周转时间大约是一年左右(光合作用从大气圈中移走二氧化碳);大气圈中分子氮的周转时间则需100万年(主要是生物的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氮为生物所利用);而大气圈中的水的周转时间为10.5d,也就是说,大气圈中的水分一年要更新大约34次.在海洋中,硅的周转时间最短,约800a,钠最长,约2。

06亿年.物质循环的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很大的变化,影响物质循环速率最重要的因素有:①循环元素的性质:即循环速率由循环元素的化学特性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致;②生物的生长速率:这一因素影响着生物对物质的吸收速度和物质在食物链中的运动速度;③有机物分解的速率: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有机体很快分解,迅速将生物体内的物质释放出来,重新进入循环。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素材 中图版必修3(20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素材 中图版必修3(20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素材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素材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素材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研究设计和制作模拟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瓶模拟法是设计一个与自然现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或情景,通过模型研究原型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生物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我们可以设计各种相对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的或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用于研究其结构、功能及其稳态维持的机制。

请你参考以下方案设计和制作模拟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瓶,学会观察和分析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知识总结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部分的学习需要联系前面学过的植物代谢、动物代谢、微生物的生活方式等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寄生、腐生等。

对于生态系统,要特别注意它的整体性,各组成成分不是简单相加,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影响、依存和制约,组成一个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各成分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如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2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的功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

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2。

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

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

本节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素材,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话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列举五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并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并对同伴的作业作出评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一步分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若干个不同控制条件的“生态缸",让学生观察各个生态缸中的状况,增加感性认识。

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

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解析】CO2进入生物群落可通过光合作用,CO2释放到大气中是通过呼吸作用,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绿色植物。

【答案】 D2.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是与下列哪项结合在一起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水循环D.能量流动【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3.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 )【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

【答案】 D4.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 【导学号:07950048】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能利用矿物质的是生产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矿物质的是分解者。

【答案】 C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答案】 A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07950049】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解析】由图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

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
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 落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存在,不 可分割 【解析】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则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又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
探讨 2:使用农药 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 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全球性。
探讨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 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 CO2,返回大气中。 (2)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 联系 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图示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
提示:④
[技法提炼]
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首先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 CO2,因为只有生 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吸收 CO2,又能通过呼 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 CO2,因此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 CO2 之间具有双 向箭头(如图 1 中的 A 与 B、图 2 中的 A 与 C、图 3 中的 A 与 E、图 4 中 的 A 与 B)。

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3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业分

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3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业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物圈D.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鸟和虫是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以上各种成分构成了群落,同时图中显示了该群落的无机环境,所以该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D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D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内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消费者可有可无,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②、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③、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二、知识结构: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 ,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

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负反馈调节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2.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中图版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中图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讲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设问切入正题: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授(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答:不能。

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

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温故知新:什么是自养型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根据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将新陈代谢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异化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答:硅藻、栅藻、团藻,以及其他水草等。

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

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

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这些生产者,那么对这个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答:其他生物也将会死亡。

归纳:所以说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

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1课时名师精选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1课时名师精选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生物圈的概念(理解);(2)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理解);(3)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学习生物圈的概念,理解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2)通过学习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理解生物圈稳态的原因,树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3)通过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拯救、优化环境的意识。

3.能力方面(1)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回答阅读提纲中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2)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机会,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因为“生物圈”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统一整体,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稳态的自我调节的基础。

(2)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本节以酸雨为例,真切地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难点: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为在生物圈这一大范围内理解稳态的维持,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

但是可以通过理解其中某一生态系统或某一方面稳态的维持来突破难点。

教学模式“目标——发展”模式流程:材料引入——掌握原理——了解现状——巩固提高教学手段录像、板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首先以“生物圈Ⅱ号”为背景材料,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目前惟一的家园,要保护地球。

通过分析“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讨论生物圈稳态的维持,使学生明确,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是生物圈的稳态。

然后以录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萌生环境危机的紧迫感。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

3.解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知识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类型:(1)生态系统主要特点:动植物种类,复杂,和能长时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主要物种:植物:为主;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较多。

保护与管理:实行限额采伐,确保森林资源的低于年生产量,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生态系统主要特点:动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

主要物种:植物: 为主;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利用与保护:以发展业为主,合理确定量,发展放牧和放牧,并进行科学管理。

(3)生态系统主要特点:占地球表面积的71%,可看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主要物种:植物:微小的植物;动物:种类很多。

利用与保护:颁布法律,规定禁渔期、禁渔区、捕捞工具等.(4)生态系统定义:指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浅海水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解析】CO2进入生物群落可通过光合作用,CO2释放到大气中是通过呼吸作用,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绿色植物。

【答案】 D2.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是与下列哪项结合在一起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水循环D.能量流动【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3.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 )【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

【答案】 D4.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 【导学号:07950048】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能利用矿物质的是生产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矿物质的是分解者。

【答案】 C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答案】 A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07950049】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解析】由图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 D7.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农作物和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解析】农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错误。

人和畜禽都可以农作物为食,可处在同一营养级,B错误。

食用真菌的栽培及沼气池发酵,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正确。

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错误。

【答案】 C8.(2016·威海高二检测)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C.A与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造成的【解析】从图示看出,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A与B之间不属于捕食关系;③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⑧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的。

【答案】 C9.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 A10.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甲乙(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

过程②表示________。

(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______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图中a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①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碳,②表示呼吸作用。

(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

(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

【答案】(1)分解者有机物(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3)⑤(4)B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能力提升]11.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CO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解析】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丙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提供;捕食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答案】 D12.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自养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因此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该图不能说明生物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有关,B错误。

【答案】 B1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以要考虑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无机环境,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

【答案】 B14.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丙(单位:×102 kJ·m-2·a-1)Pg Pn RX 870.7 369.4 501.3Y 211.5 20.1 191.4乙(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

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2 kJ。

(4)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

【解析】(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读图甲知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仅代表CO2的流动方向)不会存在的过程有③、④、⑦。

(2)甲图表示碳循环时,则D为大气中的CO2库,①表示光合作用。

(3)由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可知R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中的呼吸量。

表中的数据870.7×102 kJ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③④⑦(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870.7 (4)能量流动15.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此“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图甲图乙(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甲中与⑤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

(4)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

若图甲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D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5)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

分析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较高,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_______。

(6)下列说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