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精品教育.doc
《原始先民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原始先民的家园》是小学自然与社会第一学期的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分析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并向全班汇报。
(2)教师讲解: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并辅以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原始先民,在教室内模拟原始先民的日常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3. 拓展活动:(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了解更多关于原始先民的资料。
(2)创作活动:学生以原始先民的生活为题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
四、教学评估方式1.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抽查。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未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地考察和创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中 读 出你 什能 么从 信半 息坡 ?居 民 房 屋 复 原 图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 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 暖夏凉。
你能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西安半坡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轮
粟、菜籽
陶器
讨论完成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遗址 河姆 渡遗 址 半坡 遗址
旧 石 器
新 石 器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叫 新石器时代。
动动脑筋: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 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使用的工具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生产方式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陶器
采集、狩猎
依靠人工种植粮食和 饲养家畜为生
第三站:世界最早农业聚落
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村部落出现在哪里?
练一练
1.(原创)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的浙江 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 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早期原始居民是( 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原创)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 多年。直到中国远古遗址的出土了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 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下列哪个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B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元谋人 D.北京人
生活 区域 长江流域
自然环 建筑 农作物 驯养 制作 动物 陶器 境特征 形式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稻 牛 黑陶 水网密布
小麦 粟 猪 彩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课件人教版
定居(半地穴式定居)
时期要;点由:于根我环据境国以不长上同江情,流况生域你产和、黄得生河出活流的的域结内几论容乎是存同什在时一进么些入?不新同石。器
石斧 开垦耕地
石磨棒
加工 谷物
石磨及磨棒 加工谷物
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 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在砺 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光滑 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利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 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古老的村落
你能从示意图中 捕捉到哪些信息?
西安半坡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轮
粟、菜籽
陶器
半坡人的石斧
让你想到了……
种植(粟)
半坡人的鱼钩
让你想到了……
捕鱼.吃粟和鱼
半坡人的纺轮
让你想到了……
原始纺织业。我国最早使 用的纺织原料是半坡时期 的麻。
半坡人的彩陶
让你想到了……
半坡人的制陶技艺和工艺已相当高超
观察思考
1.陶钵上刻的是什 么动物? 2.它与今天的猪有 什么不同? 3.人们为什么把猪 刻在陶钵上?
是食物生产的革命。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 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 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 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 了定居生活。
石镰 收割庄稼 石耜 开垦耕地
半坡的陶器与河姆渡的陶器有什么区别?
半坡──彩陶,河姆渡──黑陶
讨论完成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一、前言本导学案将指挥学生们一起探索原始先民的故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特点以及与摩登社会的联系与差别。
通过进修,让学生们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源遥流长,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2. 掌握原始先民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组织形式;3. 比较原始先民社会与摩登社会的异同;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三、进修内容1. 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2. 原始先民的生存方式:包括狩猎、采集、渔猎等;3. 原始先民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艺术等;4. 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部落制度、家族干系等;5. 原始先民与摩登社会的联系与差别。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原始先民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进修:分组讨论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文化特点和社会组织形式,每组撰写一份小结,汇总后进行展示;3. 拓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解,了解更多关于原始先民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深度;4. 比较:让学生们分析原始先民社会与摩登社会的异同的地方,展开讨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5. 总结:指挥学生总结本次进修内容,强化对原始先民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的文章;2. 制作一份关于原始先民的PPT,包括图片、文字等内容;3.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关于原始先民的展板,展示给全班同砚。
六、评判方式1. 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表现;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3. 小组展板的设计和呈现效果。
七、延伸拓展1. 参观博物馆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原始先民的展示和资料;2.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和文化。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原始先民的生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历史与社会七下《8.1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word教案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第2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2.知道新石器时代新在哪里。
3.理解原始农业村落的生产和生活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原始农业的产生。
2.我国农业村落的特点。
【预习导学】1.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结合古西亚村落想象图,说说这个村落人们生活的特点(从吃、住、用等方面说明)3.他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设计意图:学生通读教程,完成上述三个问题,大体上了解本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定居生活——农业村落的出现)【课内研讨】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你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2. 举例说明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生产特点。
教师活动: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工具也不断的改进,从而把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带入了新石器时代。
那么,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较,新在哪里呢?2.工具的改进,又推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为人类的定居创造了条件。
我国是历史上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那我国当时的居民的有时怎么样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呢?(学生结合教材100-101页资料讨论完成)。
【当堂巩固】根据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情况,对比一下当时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特特点的异同,填写下表。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指挥学生深入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故里,通过进修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故里特点;2. 掌握原始先民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3. 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三、进修内容1. 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故里2. 原始先民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3.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原始先民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进修内容呈现:讲解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故里特点,包括居住地点、食物来源、服饰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原始人是如何在原始环境中生存的。
3.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始先民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4. 进修拓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观看纪录片,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对原始先民和人类文明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六、教室作业1. 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写一篇关于原始先民生活的读后感;2.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展示,分享对原始先民和人类文明的见解;3. 撰写一篇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短文,表达个人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七、进修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对原始先民和人类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人类文明的效果,传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docx
1教学冃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西亚,懂得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釆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吋期;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Z前,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及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对学习木课的知识点都做了铺垫。
其次,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知识点己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总结分类的能力欠佳,因此,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指导。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屮华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一、新课导入【展示】ppt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提问】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至今己有漫长的历史,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疑问“走访元史的农业聚落”(揭示新课题)二、新授过程(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同桌Z间互相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PPT出示:“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答案【学生】……【小结】结合学生陈述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问题答案如下: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栽培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1《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一课时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课件(共18张PPT)
No
Imag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mageNo
No
Image
Image
No
第一展厅——北京人的发现
Image
NNoo 北II京mm猿aa人gg!ee
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
No Image
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考古档案一: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周口店龙骨山洞穴
No
北京人的模样
Image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8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8日星期三2021/9/82021/9/82021/9/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82021/9/82021/9/89/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82021/9/8September 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82021/9/82021/9/82021/9/8
No Image
No Image
No 程中一大进步。
驱 赶
Image
野
兽
No
留言厅——我做一天北京人
Image
假如你身处北京人生活的时代, 过着北京人的生活,你能想象自己的 一天将会怎样度过吗?
温馨提示:
最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课件 (共20张PPT)说课讲解
第二站:新石器时代的变化
旧
新
石
石
器
器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叫 新石器时代。
动动脑筋: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 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使用的工具
生产方式
旧石器 时代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新石器 磨制石器、陶器 依靠人工种植粮食和
时代
饲养家畜为生
第三站:世界最早农业聚落
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村部落出现在哪里?
1.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 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2.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 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 境特征 形式
动物 陶器
河姆 长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稻 牛 黑陶 渡遗 流域 水网密布
址
半坡 黄河 气候干燥 半地 小麦 猪 彩陶 遗址 流域 河流少 穴式 粟
课堂感 悟
1.人类的生活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不同 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 方式。
2.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原始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的应用,使 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开始了定居生活, 形成了农业村落。
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居住区高于地 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兽虫 蛇的侵害。这种房屋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中 下游地区。
1.看图1-14,半坡居民 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 么关系?
2.读图1-15、1-16、117,能看出半坡居民的 生产活动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八单元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共22张PPT图片版)
满足人经过长期的尝试摸 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 物,以补充食物。
(3)意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 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提高了远古先民的生存 能力,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2.新石器时代 (1)含义: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
①时间:9 000 年前。 ②地点:西亚地区约旦河谷。 ③概况 A.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
B.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
C.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
(2)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①时间:距今 9 000 年前后。
②地点: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
③概况: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 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 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 陶窑设施,布置得井然有序。
4.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 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知道自然环境因素对历 史进程的影响。
5.懂得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领悟“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的直接动力”,感悟原始先民的勤劳、智慧及其对后人 所作的贡献。
1.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曾经生活了逾百万年,被 称为史前时代。
④典型代表: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
6.比较河姆渡聚落与半坡聚落
本课时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新石 器时代世界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课文沿着时 间顺序,勾画出先民生产、生活变化的轨迹,让我们知道 农耕、畜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 的巨大进步。课文以西亚地区先民的农业聚落、中国的半 坡和河姆渡先民的生活为例,介绍了先民的生活方式,体 现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不仅要
历史与社会人教七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设计1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第1课时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课程标准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2-1-1 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情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 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描述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析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思考、研究远古居民的文明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形成人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的认识,从而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与人类形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小故事导入历史的概念。
那么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由此,引出古人类遗址,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授:利用视频介绍北京人并提出问题:北京人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通过古猿、北京人复原图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得出。
)3、北京人的生活通过图片、视频及其截图等由学生概括,教师总结⑴使用打制石器(介绍旧石器时代。
)⑵使用天然火(说出火种的来源,火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火的意义。
)⑶过群居的生活(根据图片资料和阅读卡等材料分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活动:找错误山顶洞人利用山顶洞人复原图、山顶洞人的骨针与饰品、及山顶洞人人工取火想象图等与北京人进行比较提问: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这种进步说明了什么?从外貌特征,火的使用情况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说明人类在进化、在发展。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同砚能够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育同砚的探究和沉思能力。
一、预习导入1. 请同砚们沉思一下,原始先民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故里是什么样子的?2. 你知道原始先民居住的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吗?二、进修过程1. 导入:播放一个关于原始先民居住环境的视频,让同砚对原始先民的故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进修内容:讲解原始先民的故里包括洞穴、草屋、树屋等,以及这些不同类型的居住环境如何适应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介绍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如狩猎、采集、种植等。
3. 进修活动:组织同砚分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道关于原始先民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沉思题,引导同砚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
4. 拓展延伸:邀请同砚就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故里展开谈论,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比较,沉思原始先民的故里对摩登社会的影响。
三、教室小结1. 请同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原始先民的故里、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鼓舞同砚沉思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如何影响了摩登社会,展开思想碰撞和探讨。
四、课后作业1. 鼓舞同砚展开对原始先民的故里和生活方式的独立探究,可以通过绘画、文字表达等形式呈现。
2. 要求同砚提交一份关于原始先民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沉思报告,包括对原始先民生活方式的熟识与沉思,对原始先民故里的理解等内容。
五、反馈评判1. 收集同砚的作业,并赐予针对性的评判和建议。
2. 针对同砚进修状况,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同砚的进修效果得到最大水平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更加深度地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培育其沉思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进修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本节课我们要进修的是《原始先民的故里》,通过这节课的进修,我们将了解遥古时期人类是如何生活和生存的,以及他们建立故里的方法和工具。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1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PPT课件 (3)
建筑 形式
粮食作 饲养动 制作陶
物
物
器
河姆渡 聚落
长江 流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网密布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聚落
相同 点
黄河 流域
气候干燥 半地 河流较少 穴式
小粟 麦
猪狗
彩陶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
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
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 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 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 异。
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 成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 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 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 了条件定,居人生类活逐促渐进开了始原了始定农居业生、活畜。牧.业的发展, 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稳定,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供促进了
长江中下游,气候温
夏较热,半地穴式 房屋冬暖夏凉。
暖潮湿,干栏式房屋 利于通风、防潮。
半坡 半地穴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 浙江余姚河
②
姆渡出土
距今约七千年,我国浙 骨 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 耜 稻农谷业遗存(种植水稻)、畜牧业,
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黑产陶黑钵 陶并定居。
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石镰
收割庄稼
石耘田器 开垦耕地
石磨盘和石磨棒
加工谷物
说一说:石镰等这些石器与 旧石器时代的石 器有什么不同?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 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 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 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生活的基本情况,包括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2. 探究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的影响。
3. 分析原始先民的生活与摩登社会的异同的地方,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导学内容:一、原始先民的居住环境1. 原始先民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他们是如何选择居住地点的?2. 原始先民的住所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如何建造居所的?3. 原始先民的住所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原始先民的食物来源1. 原始先民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取食物?他们是如何狩猎、采集、捕鱼的?2. 原始先民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哪些动植物?他们是如何加工和储存食物的?3. 原始先民的食物来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何影响?三、原始先民的生产工具1. 原始先民应用哪些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和生活?这些工具是如何制作和应用的?2. 原始先民的生产工具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3. 原始先民的工具与摩登社会的工具有何异同的地方?导学活动:一、小组讨论1. 分成小组,讨论原始先民的居住环境、食物来源和生产工具。
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分享对原始先民生活的看法。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展示不同观点和见解。
二、实地考察1. 前去当地的自然珍爱区或博物馆,参观原始先民的遗迹和展示物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工具。
2. 老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拍摄照片或视频,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三、思维导图1. 学生根据讨论和实地考察的结果,绘制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思维导图,包括居住环境、食物来源和生产工具等方面。
2. 学生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同砚分享,交流对原始先民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四、文献钻研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深入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文章或书籍,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分享给全班同砚。
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对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八单元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北京人的出现及其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各自的特征,理解新石器时代“新”的含义;把握世界上最早的农业部落出现的地区,以及中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的区域。
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 能列表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的文化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学会列表归纳、对比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
2. 提高学生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对待自然的态度。
2学情分析本课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课文以考古成果和科学推断为依据,生动地展示了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力争从时间、空间和生活三个维度重现人类逝去的岁月。
从中也反映了几种基本观点,即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3重点难点重点:1. 知道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出现及生产生活情况。
2. 把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各自特征,知道农业聚落出现的原因和地区。
难点: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讲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故事。
让学生对人类的起源产生质疑。
设问:人类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出示《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图,解释:考古发掘是人类研究历史,认识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进化说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
教学方法:故事激趣法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同时,也为下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原始先民的家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2. 探讨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3. 分析原始先民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组织形式。
导学内容: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1. 原始先民主要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 原始先民是如何获取食物和水源的?3. 原始先民的居住地是什么样的?二、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1. 原始先民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2. 原始先民对自然有怎样的敬畏和依靠?3. 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有何影响?三、原始先民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组织形式1. 原始先民的宗教崇奉是什么样的?2. 原始先民的文化活动有哪些?3. 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是如何形成的?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并就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展开讨论。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原始先民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组织形式。
3. 教室展示:请同砚们结合讨论和视频内容,进行教室展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导学作业:1. 撰写读后感:请同砚们撰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对原始先民的认识和理解。
2. 画一幅图:请同砚们根据自己对原始先民的想象,画一幅表现原始先民生活场景的图画。
3. 采访家长:请同砚们采访家长或尊长,探讨他们对原始先民的看法,并记录下采访内容。
拓展阅读:1. 《人类简史》:通过阅读该书籍,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原始社会的特点。
2. 《原始社会》: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们对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自然和人类干系的思考。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息进修和探索。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现代科技和社会文明,我们将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勇敢的人类先祖,他们生活在最原始、最简单的环境中,与野兽共存、与自然相依。
他们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开拓者,他们就是原始先民。
二、目标1.了解原始先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2.掌握原始先民的家园构造及生活工具。
3.发现原始先民的智慧和勇气。
三、学习内容1.原始先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2.原始先民的家园构造3.原始先民的生活工具四、学习过程1.观看视频:《原始先民的家园》2.阅读文献:了解原始先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3.小组讨论:讨论原始先民是如何构造自己的家园的。
4.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民俗村,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工具。
五、练习与巩固1.请描述一下原始先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2.用简笔画或模型展示原始先民的家园构造。
3.设计一个原始先民的生活工具,并说明其用途和制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1.探讨原始先民与现代人类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思考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社会,我们将如何适应和生存?3.了解其他原始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智慧,与原始先民进行比较。
七、评价与反思1.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
2.思考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3.展示学习成果,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八、学习效果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将深入了解原始先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感受原始文明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勇气和创造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收获,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2. 掌握原始先民的家园构造和特点;3. 理解原始先民与动植物的关系;4. 分析原始先民的文化遗产及其意义。
二、导学内容:1. 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a. 原始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狩猎、采集和捕鱼;b. 原始先民生活在丛林、草原、河流附近等适合狩猎和采集的环境。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生活的基本特点和生存方式;2. 探讨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3. 分析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
导学内容:1. 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特点;2. 原始先民的生存方式和技术;3. 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观看一段关于原始先民生活的视频,让他们感受原始社会的原始生活方式和环境。
二、进修1. 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特点原始先民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以狩猎、采集、渔猎为生。
他们居住在山洞、树林或简陋的棚屋中,生活简朴,依靠自然资源维持生计。
2. 原始先民的生存方式和技术原始先民主要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他们应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如石器、木器等,制作方法简单粗拙,但却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
3. 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原始社会以部落为单位,部落内部分工明确,男性卖力狩猎和战斗,女性卖力采集和家务。
原始先民有自己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通过口头传统和图腾等方式传承文化。
三、讨论1. 你认为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依靠自然资源生存的?2. 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后世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特点,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创造了自己的文明。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摩登社会与自然的干系,珍惜资源,珍爱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作业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原始先民生活的文章,结合教室进修内容,展示对原始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西亚,懂得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及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对学习本课的知识点都做了铺垫。
其次,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知识点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总结分类的能力欠佳,因此,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指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一、新课导入
【展示】ppt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
【提问】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疑问“走访元史的农业聚落”(揭示新课题)
二、新授过程
(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PPT出示:“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答案
【小结】结合学生陈述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问题答案如下:
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栽培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后,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它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同时促进了农业聚落的形成,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
(二)新石器时代
【展示】PPT出示石镰、石耜、石磨及磨棒图片
【提问】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学生】回答:石镰——收割庄稼,石耜——开垦耕地,石磨及磨棒
——加工谷物。
【提问】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经过打磨、光滑、好看……
【小结】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展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图片
【提问】这些陶器可以用来做什么?
【学生】……
【活动】完成导学案第3小题,对比思考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何主要的区别?
【学生】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为主,使用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使用磨制石器,并且实现了定居。
(三)典型的原始农业聚落
【展示】出示P100图8-6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提问】在世界农业和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西亚和中美洲。
【提问】随着农业和畜牧业起源,人类出现了定居,也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那么最早的村落也是在中国、印度、西亚这些地方出现
1、西亚农业聚落
【展示】给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西亚,加深学生的地理观。
【学生思考】1、你的村落是由那些部分构成的?房屋什么样的?
2、你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3、你家有什么家具和生活用具?
4、你怎么和外界往来?
5、定居生活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引导学生解答)
【教师】讲解总结:
村落由长方形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
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
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造陶器。
他们主要驯养牛、猪、羊等动物。
他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
生活中,他们已大量使用陶器。
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2、中国的农业聚落
【讲述】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远古村落,他们分别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演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图片
【提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
【学生】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演示】河姆渡遗址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稻谷遗存图和黑陶钵图;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石斧、鱼钩、纺轮及人面鱼纹彩陶盆图
【提问】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怎样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学生】对照图片一一讲解,不足之处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合作探究: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完成导学案第4小题。
(导学案:通过图片分析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跟半坡居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答案,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小结】1、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居住区高于地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兽虫蛇的侵害;这种房屋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2、相同: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提问】根据结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几乎同时进入新石器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形成不同区域的文化。
【提问】你认为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和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归纳】学生先自由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
陶器的发明为储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
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提问】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归纳】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促进了精神生活的改善。
【小结】参照板书。
【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