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改进实验

合集下载

木炭吸附有色气体演示实验的改进

木炭吸附有色气体演示实验的改进

③ 采 取 措 施 , 大 发 行 量 。要 千 方 百 计 想 办 法 , 扩 扩
大 发 行 量 , 可 能 多 地 占有 市 场 份 额 , 我 们 的 杂 志 在 尽 使 同 类 期 刊 中 发 行 量 能 比较 大 , 告 尽 可 能 多 些 , 响 较 广 影
大。
④ 利 用 优 势 , 挥 优 势 。 我 们 要 看 到 蕴 含 的 巨 大 发
市 教 育 局 仪 器 站 的 同 志 们 为 这 次 会 议 的 筹 备 和 召 开 付 出 了 辛 勤 的 劳 动 , 这 次 会 议 的 召开 创 造 了 良 好 条 件 , 为 提 供 了优 质 的 服 务 。 我 代 表 教 育 部 教 学 仪 器 研 究 所 对 他们 一并 表示 衷心 感谢 !
没 有 生 命 力 的 。 无 论 是 内 容 还 是 装 帧 , 要 体 现 自 己 都
( ) 于 办 刊 物 的 一 些 思 考 二 关
1 学 术 期 刊 的 影 响 不 能 仅 仅 靠 市 场 的 发 行 量 来 . 衡 量 , 重 要 的 衡 量 标 准 是 内 在 的 学 术 底 蕴 。 学 术 水 更 平 、 创 性 是 决 定 学 术 期 刊 影 响 力 最 根 本 的 因 素 。 著 原
面 对 的 教 育 、 学 改 革 , 的 课 程 改 革 和 实 验 教 学 的 教 新
改 革 , 我 们 的《 学 仪 器 与 实 验 》 出 新 的 水 平 和 新 把 教 办
的特 色 。希望 大 家献计 献策 , 同努 力 。 共
我 们办 刊 , 坚 持政 冶标准 , 术 标准 , 辑 标准 , 要 学 编 出 版 标 准 , 且 在 选 题 组 稿 、 辑 加 工 等 各 个 环 节 上 狠 而 编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作者:蒋发强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6年第05期摘要:在人教2012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第111页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

由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已经删除,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已经不安排实验,因此,这一实验如果不能成功完成的话,那么,学生并没有更多机会获得“还原反应”的感性认识了。

因此,对这一实验进行了长期关注与研究,并借鉴许多专家、同行的成果,进行了必要的改进,现在,这一实验已经有成熟的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木炭还原氧化铜” 还原反应一、实验原型实验6-2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据笔者了解,过去一些教师也曾经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但是往往失败。

显然,教材的这个实验,编者也进行了多次修改。

但是,横式加热这一点从来未变。

只是加热的方法进行过多次修改,曾经使用酒精喷灯,后来又改为酒精灯,但加了网罩。

显示出编者对重点的提示,就是要重视加热的质量。

但是,许多教师可以没有对这一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加之忽视其他实验细节,所以实验仍然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许多老师后来改用了竖式加热的方法,成功率确实很高,我也在一段时间里采用这种加热方法,成功率为100%。

但是,这一加热方法与课本的描述不符,确实,加热固体的时候,试管口应当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给实验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后果。

既然竖式加热可以改善试管受热的情况,那么,我觉得我们也应当可以通过必要的改进,找到试管横放时保证加热效果的方法,从而使实验成功完成。

通过几十次的实验摸索,我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

二、实验的改进根据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采取的措施如下:反应物:氧化铜,木炭。

混和比例:大约10︰1处理方法:按比例称取上述物质,放在研钵里仔细地,充分地研磨,力度要大一点,时间长一点,要有冲击的力度。

为了加大研磨力度,可以为通常使用的研钵的杵加装一个比较长的较粗的把。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5:木炭的吸附性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5:木炭的吸附性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之木炭的吸附性1.化学反应原理: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木炭和活性炭都能吸附气体和液体中的某些物质,可用于脱色、去味、滤毒。

据此,可用木炭或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的稀溶液中的色素。

2.实验仪器:锥形瓶等。

实验药品:红墨水、木炭等。

3.探究方案:取几块小木炭,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烘烤一段时间,使其充分解吸。

在小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的水,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

一段时间后,待木炭(或活性炭)沉降到瓶底后,可见溶液的颜色变成无色(或明显变浅)。

4.探究评价:块状的木炭吸附效果不太理想,往往只能看到的溶液颜色变浅。

加之木炭的碎屑不易沉降,使溶液显黑色,不易观察到溶液颜色的改变。

木炭或活性炭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往往其吸附已达饱和状态,用此木炭或活性炭实验,效果很差。

为此,可将木炭或活性炭先用微火加热较长时间,使其解析后,冷却,研成粉末。

将粉末加到红墨水的溶液中,振荡后,过滤。

可明显看到溶液由浅红色变无色。

5. 资源开发:⑴以上实验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进行以下改进。

按图14-1所示,在干燥管中放入一小团棉花,再在上方放入适量的颗粒状活性炭,固定在铁架台上。

从干燥管上方注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下方立即可收集到无色溶液。

效果很好,时间很短,适合课堂演示。

⑵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或制取并收集一瓶NO2气体:在集气中瓶放入适量的活性炭,用涂有凡士林的玻璃片盖住集气瓶。

轻轻振荡,观察。

一会儿后,集气瓶中颜色褪出。

证明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

若有烤过的木炭代替活性炭,也有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6.创新思维:用生活中的红糖制白糖: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实验说课文字稿

《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实验说课文字稿

《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这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中的第一个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

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内容、说方法、说教学过程、说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其中方法是这节课的核心,它影响着实验的成败。

一说目标实验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点,从而掌握木炭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在木炭燃烧实验探究及其改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说内容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8个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木炭燃烧实验属于第一个实验活动的内容,所以师生共同做好这个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炭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又可以为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材中具体实验内容。

图1这张图片是教材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

通过图片发现教材中介绍的木炭燃烧实验是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的,因为燃烧放热使气体体积膨胀导致一部分氧气逸出。

另外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混在氧气中导致氧气浓度下降,而且氧气量有限,这些原因都将导致实验持续时间短,甚至失败。

根据以上情况,我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图如下:过氧化氢溶液木炭木炭二氧化锰澄清的石灰水图2把木炭置于氧气流中燃烧,这样既可以控制氧气的量又方便学生观察木炭的燃烧实验现象,效果非常明显。

三说方法下面我把改进后的实验给大家进行演示,具体实验方法如下:1、取一玻璃管,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

两口配带导管的单孔塞,一边与氧气的发生装置相连,另一边的导气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2、首先通入氧气,让学生观察木炭与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断开A和B的连接,用酒精灯给木炭加热木炭一段时间以后,连接A和B,通入氧气,再让学生观察木炭与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关于木炭燃烧实验步骤

关于木炭燃烧实验步骤

关于木炭燃烧实验步骤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能够提供高温和长时间的持续燃烧。

为了更好地了解木炭的燃烧性质,可以进行木炭燃烧实验。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本的木炭燃烧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和器材:1. 木炭:选择质量较好的木炭作为实验材料。

2. 点火工具:例如火柴、打火机等。

3. 实验室台面:平整稳固的实验台面。

4. 火焰观察装置:例如实验室常用的耐热玻璃杯或透明瓷碟等。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室台面清理干净,确保无杂物。

并将所需实验器材摆放整齐,方便进行实验。

步骤2:点火取一块木炭,用火柴或打火机等点燃木炭的一角。

注意要保持安全,避免火焰接触到其他可燃物品。

步骤3:观察燃烧现象观察点燃后的木炭燃烧情况。

注意观察木炭的燃烧速度、火焰的颜色、火焰的形态等现象。

步骤4:记录数据记录观察到的数据,可以绘制燃烧过程的实验数据曲线。

例如,可以记录下燃烧开始的时间、燃烧结束的时间、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等。

步骤5:分析结果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对木炭燃烧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木炭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燃烧产物等。

也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的燃烧进行比较分析,例如不同质量的木炭、不同点火方式等。

步骤6: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措施。

首先,要远离易燃物品,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其次,要小心处理火焰,避免烧伤。

最后,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熄灭火焰,清理实验现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进行一次基本的木炭燃烧实验。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木炭的燃烧性质,对于研究燃烧过程、燃烧产物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火焰的变化并记录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木炭燃烧实验是一种简单但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木炭的燃烧性质。

希望通过本实验,能够增加对木炭燃烧过程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361101)陈女婷洪兹田1 原实验存在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和C60》中[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采用如下方法(如图1所示):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该实验装置简单,但实验成功率低,且耗时很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多数教师在实验中往往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巧妙”地避开这一“烫手山芋”。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1 实验准备过程繁琐木炭要干燥且研磨得很细,且木炭与氧化铜要按照适当的质量比例(如1:10)配置混合得相当均匀;本实验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为了达到这一反应条件,通常用酒精喷灯代替酒精灯,或在酒精灯上加上灯罩,使火焰集中以提高温度;澄清石灰水装在试管中,需增加夹持固定装置。

1.2 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若不使用酒精喷灯或酒精灯加热不加网罩.实验成功率低;木炭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粉末,还原出的铜是红色的,当反应物过量时,还原出的铜粉的红色会被黑色所覆盖,很难观察到铜粉的颜色;在把导管移出液面时,外界空气就会逆流回灼热的试管内,使刚生成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而影响实验效果。

1.3 浪费实验药品实验所需药品质量较多,且不可重复使用,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4 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停止加热前若不及时把导管移出石灰水液面,石灰水容易倒吸而使试管破裂,同时给混合物的分离造成困难。

若用酒精喷灯加热,其加热温度过高;若用一般的试管加热,加热太久容易使试管烧红穿孔甚至熔化。

1.5 实验耗时太长整个实验准备过程繁琐,耗时长,且反应后须等混合物完全冷却后才能从试管中倒出。

木炭吸收甲醛实验报告

木炭吸收甲醛实验报告

木炭吸收甲醛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木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

实验材料:
1. 甲醛溶液
2. 木炭颗粒
3. 实验容器(如试管)
4. 滴定管或移液管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容器,将适量的木炭颗粒放入容器中。

2. 制备一定浓度的甲醛溶液,可以通过稀释商业甲醛溶液或按照一定比例浓度配制。

3. 使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将一定量的甲醛溶液滴于木炭颗粒上,让其充分接触。

4. 观察甲醛溶液与木炭的接触后变化情况,如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

5. 记录观察结果,并作进一步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与木炭接触后,甲醛溶液可能会出现以下变化:
1. 颜色变淡:如果甲醛溶液开始呈现深黄色或橙色,接触到木炭后颜色可能会逐渐变淡。

2. 气味减弱:甲醛有一种刺激性的刺鼻气味,与木炭接触后,甲醛气味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3. 悬浮物或沉淀形成:由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与甲醛接触后,
可能会形成悬浮物或沉淀。

4. 外观变化:甲醛溶液在与木炭接触后,可能出现浑浊或凝结的现象。

实验结论:
木炭具有一定的吸附甲醛的能力。

通过与甲醛溶液接触,木炭能够降低甲醛含量,使甲醛溶液的颜色变淡、气味减弱以及形成悬浮物或沉淀。

这表明木炭可以作为一种吸附剂,用于甲醛的吸附和净化。

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以确定最佳使用条件和吸附效果。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典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还原氧化铜的过程展示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然而,该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结果不太稳定、实验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有效分离以及实验器材不易清洗等,因此需要改进。

下面就对该实验的改进进行探讨。

1. 实验方法(1)溶液制备:将氧化铜加入含酸性的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制备好的溶液过多时可储存在冰箱中,以延长其保存期限。

(2)还原反应:将所需要的固体木炭吸湿后,加入氧化铜溶液中,用瓷棒搅拌均匀后,在微弱热源下进行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红磷(P4)来催化反应,使其反应更加强烈。

(3)实验结果:实验后,通过过滤将产生的沉淀分离出来,并使用酒精清洗实验器材,使其完全清洁。

2. 实验改进(1)实验器材改进:实验室可使用塑料吸管代替传统玻璃吸管,以降低实验室事故的风险。

(2)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在氧化铜和木炭溶液中加入一些碳酸镁。

它能够降低溶液的酸度,提高反应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3)气体分离:为解决气体无法有效分离问题,可使用装有活性炭的气体收集罐,在反应结束后将气体输送至收集罐中,活性炭过滤后可将气体有效分离出来。

3.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应当谨慎,穿戴实验服等相关安全装备;(2)使用红磷催化反应,需在加入后立即开始反应,避免催化剂在搅拌过程中被还原;(3)反应桶不能装满,应仅装填7/8的容积,以避免因化学反应而涨满;(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沉淀和废液处理干净,清洗实验器材。

如有废液应分类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可以更加稳定、准确和安全地进行,有效提高了该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法

关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法

关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法
现在有很多教师,特别是大部分的年轻教师,在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

按照这种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时,可能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在加热碳粉和氧化铜混合物时,很难观察到红色物质即铜的出现,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我觉得对这个实验进行一下改进,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先把碳粉和氧化铜在研钵里均匀混合,然后再放上适量的水(水不能放得太多,只要能粘上试管壁即可),使其均匀搅拌,然后再用玻璃棒将其粘附到试管底部的试管壁上(混合物不要粘得太厚),此时不能及时给试管加热,以免导致试管炸裂。

粘好后,可先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等到基本凉干,就可把其它仪器组装起来进行加热,当试管壁上有红色物质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

改进后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现象明显、加热时间更短、实验成功率高等。

希望没有用这种方法演示过的教师,不妨可以尝试尝试。

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作者:严昌帝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年第02期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中“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学生是从这个实验中初次接触还原反应的,该实验在整个化学学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也是初中阶段一个疑难问题实验.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即按照教材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方案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一般得不到教材所描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现象不明显,达不到验证碳的还原性和有效教学的目的.此实验的成功涉及很多因素,包括氧化铜与木炭粉的纯度、两者质量比、干燥程度、是否混合均匀、分布厚薄、加热温度等.如何使实际操作既简单,又快速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现就该实验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剖析教材实验教材中该实验是将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铺放进试管加热来进行的.比较多的教师,在实际操作该实验的过程中,对药品规格、比例、用量及如何装药把握不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难成功,甚至失败.具体原因分析:对药品的规格、用量及比例不作出具体指导.教材上没有指出该实验是使用工业纯、化学纯还是分析纯的氧化铜粉末,而实验室工业纯、化学纯的药品较普遍,自然而然就会使用这些药品.在药品用量上及参考比例也没有明确数量.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显得有些烦琐且难以把握.实验现象不明显.木炭和氧化铜的颜色都是黑色,还原后铜的颜色是红色,本来是很容易分辨的,但黑色氧化铜粉末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由于还原产生的量少,难以观察.特别是当木炭粉或氧化铜粉末过量时,实验生成铜粉的红色都会被黑色所覆盖,很难观察到铜粉的真正颜色,可能造成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反应结束后,必须等试管完全冷却后才能把混合物从试管中倒出观察,实验现象延后且耗时,影响学生参与现场实验的热情.二、阐述改进实验1.实验目标改进实验后成功率高,现象非常明显,有铜镜效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2.实验要领(1)药品纯度要高.从反复多次实验中得知:如果用工业纯或化学纯的药品,效果不够理想,最好是用分析纯氧化铜,药品纯度高.(2)药品用量及比例要恰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应控制在1∶9,从理论上计算,其质量比应为1∶13,考虑到有部分木炭与试管中氧气反应,会有一些一氧化碳产生,提高了木炭粉用量.混合总量以2g左右为宜.(3)药品干燥、研细,混合要均匀.将两种粉末分别烘干,混合,研磨(越细越好).将氧化铜粉和炭粉两种物质研磨得很细且均匀.(4)药品分布得薄且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底部后,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高浓度乙醇刚好浸润.持平试管轻轻旋转,使混合物薄薄地、均匀地敷在试管下部的内表面.随着乙醇的挥发,混合物固定在试管内表面.(5)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先预热,然后用酒精灯(也可用酒精喷灯)稳定的外焰垂直加热,注意防止风力影响火焰跳动,到试管内有明显的现象——大片暗红色物出现时,继续加热,一般会出现铜镜效果.然后撤出导气管,便可观察.3.实验优点(1)操作简便.改进后的实验注重药品纯度、混合均匀等方面细节,并没有增加该实验的难度,容易操作.(2)节约药品.由于明确了药品使用量,避免了药品越多效果越好的贪多心理,明显节约药品.(3)现象明显.改进后的实验基本能达到两种反应物刚刚反应完,没有黑色反应物剩余,不会影响生成物金属铜的颜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4)成功率高.按照教材演示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基本不成功,或失败.2011年上年我校化学教师唐老师利用该实验改进后的技术参加县化学教师现场实验技能赛,以铜镜效果斩获第一.改进后的实验随时随地成功,成功率显著提高.4.实验意义(1)用改进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些实验经过简单改进后,效果可能很明显,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动手,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改进实验装置,这样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有深远影响的.(2)用有效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现象明显与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三、反思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某个实验的改进,不仅仅要考虑实验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成功与否,即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创新素养,让学生领悟创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木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木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①按图 2 a组 装 好 实 验 仪 器 。 在 漏 斗 中 填 装 已 研 成 极 细 颗 粒 的 木 炭 ( 烘 烤 ) 约 3~4m 高 度 即 可 , 已 , c 然 后 将 漏 斗 中 间 的 木 炭 用 玻 璃 棒 弄 成 凹 状 , 于 注 入 红 便 墨 水 , 止 因红 墨 水 浸 染 滤 纸 而 影 响 实 验 效 果 。 防 ② 将 玻 璃 棒 轻 轻 斜 放 人 漏 斗 中 , 玻 璃 棒 往 漏 斗 沿
上 黑 色 的木炭 小颗 粒 , 而影 响实 验 的观 察 。 从
图 1 木 炭 对 NO 2的 吸 附 作 用
② 打 开 止 水 夹 , 现 锥 形 瓶 中 的 水 不 能 被 倒 吸 进 发 集 气 瓶 中。 ③ 关 闭止 水 夹 , 已研 成 细 小 颗 粒 的 木 炭 ( 烘 将 已 烤 ) 入 漏 斗 中 , 轻 往 上 提 起 玻 璃 棒 , 炭 小 颗 粒 滑 装 轻 木 落集 气 瓶 中 , 入 适 量 木 炭后 , 慢 慢 转 动 玻 璃 棒 , 注 再 塞
② 所 用 时 间 较 长 , 实 验 5—2 更 长 , 不 到 即 时 [ ] 达
实验 , 时 观察 现象 的 目的 , 利 于课 堂教学 。 即 不
针 对 以 上 问 题 , 者 通 过 多 年 的 教 学 实 践 将 上 述 笔 两个 实验 进行 了如下 改进 。 2 实 验 设 计 思 路
机 变 成 直 流 发 电 机 ? 学 生 思 考 分 析 后 认 为 : 流 电 动 直
紧 漏 管 。
③ 不 能 直 观 地 说 明 木 炭 吸 附 红 棕 色 的 N ,气 体 O
后 , 内压强 减少 。 瓶
④ 所用 时 间较 长 。

木炭(或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的色素实验改进

木炭(或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的色素实验改进
集 到无 色溶 液 。
4 创 新 点 评 析
图 1
② 原实 验 中振 荡 锥 形 瓶 后 , 块 状 的木 炭 ( 或 活性 炭 ) 的碎 屑 会 混 入 水 中不 易沉 降 , 从 而使 滴 有 红 墨水 的水 中呈 现 了浑 浊 , 再 加 上 炭 本 身 的黑
原 实验 直 接 在烧 杯 中加 烘 烤 过 的块状 木炭 ( 或 活性 炭 ) 进行 吸附, 需 要 比较 长 的时间 , 而且 缺少 过滤 的操 作 , 不易 观察 到溶 液
福建 省厦 门市诗坂 中学 3 6 1 1 1 1 福 建省 厦 门市 翔安 第 一 中学 3 6 1 1 0 1
摘 要 在木炭( 或活性炭) 吸 附红 墨 水 的 色素 实验 中 , 教材采用块状的木炭( 或活性炭) , 且 缺 少过 滤 操 作 , 存 在耗 时长、 实
验 现 象不 明 显 等 缺 陷 。 文 中从 实 验 药 品 和 实验 装 置 两 方 面 对 该 实 验 进 行 了改 进 。 改 进 后 的 实 验 , 操作 简便 、 效 果明显 、 耗
3 创新 实验 装置 图 ( 见图1 ) 在 漏斗 中放 人 一 小 团棉 花 并 压 紧 , 再 在 其 上 方覆 盖一层 粉末 状 的活性 炭,
第六 单元 《 碳 和碳 的氧化 物》 课题 1 “ 金 刚石 、 石 墨
和 c 。 ” 中木炭 ( 或活性炭 ) 吸 附红 墨水 的 色 素 实
验采 用 如下方 法 : 在 盛 有 半 瓶 水 的 小 锥 形 瓶 里 加
入一 滴 红墨 水 , 使 水 略 显 红 色 。投 入 几 块 烘 烤 过
的木炭 ( 或 活性 炭 ) , 轻 轻振 荡 锥形瓶 , 观察现 象 。

《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实验教学设计说课稿

《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实验教学设计说课稿

实验教学设计说课文字稿
教师姓名李娟团队成员
所属区县静海县学校全称天津市静海县第二中学说课学科化学授课学段初中
实验名称《木炭燃烧实验及其改进》
实验教学预达目标
实验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点,从而掌握木炭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在木炭燃烧实验探究及其改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8个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木炭燃烧实验属于第一个实验活动的内容,所以师生共同做好这个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炭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又可以为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材中具体实验内容。

图1
这张图片是教材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

通过图片发现教
过氧化氢溶液
木炭
木炭
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锰。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活性炭的实验报告引言: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多孔结构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工业、药物制造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活性炭并测试其吸附性能,探究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某种含碳物质(如木炭、果壳等)研磨成粉末状。

2. 活化剂制备:将硫酸铵和磷酸铵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溶解,并冷却后得到活化剂溶液。

3. 活化过程:将活化剂溶液与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高温下进行炭化反应。

4. 洗涤处理: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活化炭,去除残留的活化剂和杂质。

5. 干燥处理:将洗涤后的活化炭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直至完全干燥。

实验结果:经过制备,我们得到了一种黑色的颗粒状物质,即活性炭。

为了测试其吸附性能,我们选择了甲醛作为模拟有害气体。

首先,我们将一定量的活性炭放入一个密封容器中,然后向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甲醛气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测量了容器内甲醛浓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活性炭对甲醛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容器内的甲醛浓度逐渐降低。

这表明活性炭能够有效吸附甲醛分子,净化室内空气。

讨论与分析: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与其多孔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和介孔,这些孔道能够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吸附有害气体分子。

此外,活性炭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活性炭可以用于水处理。

由于其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同时,活性炭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

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然而,活性炭在吸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是有限的,一旦达到饱和状态,就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

其次,活性炭对不同气体的吸附性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此外,活性炭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木炭燃烧的实验报告

木炭燃烧的实验报告

木炭燃烧的实验报告1. 引言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烧烤、野外生活和暖气等领域。

了解木炭的燃烧特性对于安全使用和有效利用木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木炭燃烧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实验目的1. 了解木炭的燃烧方式和特点;2. 探究不同因素对木炭燃烧速度的影响。

3. 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材料:木炭碎块、点火器具、燃烧介质(如酒精、纸张等);- 实验仪器:实验架、火焰计、钟表、称量器等。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 在实验室环境中设置完善的通风设施,确保实验场地安全;2. 配置实验所需的物料和仪器,确保操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4.2 实验组织1. 将实验架放置在安全台面上;2. 选择一块木炭碎块,使用点火工具将其点燃;3. 观察并记录木炭燃烧的特点,包括燃烧过程中的颜色、火焰高度和燃烧速度等。

4.3 实验操作1. 在实验架上放置点燃的木炭碎块;2. 使用火焰计测量燃烧木炭的火焰高度,并记录数据;3. 使用钟表计时,记录不同时间点燃烧的木炭质量,并计算燃烧速度;4. 在不同的燃烧介质下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不同燃烧介质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5. 实验结果和分析5.1 木炭燃烧的特点观察到木炭燃烧时,火焰呈现明亮的橙色或蓝色,火焰高度由燃烧过程中的发热量决定。

同时,木炭燃烧速度可由质量和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

5.2 木炭燃烧速度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会对木炭燃烧速度产生影响:5.2.1 燃烧介质在使用不同的燃烧介质(如酒精、纸张等)时,木炭燃烧速度会发生变化。

我们观察到酒精可以快速点燃木炭,使燃烧速度明显增加。

5.2.2 燃烧温度燃烧温度是影响木炭燃烧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燃烧温度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加快木炭的燃烧速度。

5.2.3 木炭质量木炭的质量也会对燃烧速度产生影响。

质量较大的木炭通常具有更高的密度和较低的表面积,使得燃烧速度较慢。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木炭的燃烧方式具有特殊的特点,火焰呈现明亮的橙色或蓝色,火焰高度由燃烧过程中的发热量决定。

木炭燃烧的实验结论

木炭燃烧的实验结论

木炭燃烧的实验结论实验内容:本实验旨在观察木炭燃烧的过程与结论,以深入了解燃烧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木炭块、火柴、实验台等。

2. 打开实验台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3. 将木炭块放置于实验台上,远离可燃物,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4. 使用火柴点燃木炭块的一侧,然后等待观察。

实验观察:1. 当火柴接触到木炭块时,火焰迅速燃起并蔓延到整个木炭块。

2. 木炭块表面会逐渐变为红色,并产生明亮的火花。

3. 燃烧过程伴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木炭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

木炭由于其纯净的碳质结构,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火焰明亮,且不含有害物质,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2. 木炭燃烧需要火源。

火柴点燃木炭块的一侧,通过燃烧扩散蔓延到整个木炭块,可见火源是燃烧的先导条件。

3. 木炭燃烧释放大量热能。

木炭燃烧时,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出大量热能。

4. 燃烧过程伴有黑烟产生。

尽管木炭燃烧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但在不充分供氧条件下燃烧,会形成黑烟,这是木炭不完全燃烧的表现。

实验指导意义:1. 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燃烧的过程,深入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有助于培养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安全意识。

燃烧过程伴有火焰和黑烟,特别需要注意防火安全。

在进行任何火焰实验时,都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3. 指导绿色环保。

木炭燃烧过程中无害物质释放,符合环保要求。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善用木炭作为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木炭燃烧的实验结论表明木炭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需要火源才能燃烧,并释放大量热能。

在实验中加深了对燃烧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进行火焰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同时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加强绿色环保意识。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一、引言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主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在氧气的作用下,木炭可以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

为了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实验器材的准备:准备好玻璃瓶、木炭、酒精灯、氧气气体瓶、试管架等实验器材。

2. 实验环境的选择:确保实验环境通风良好,以免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滞留导致安全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放置在试管架上,并加入适量的木炭。

2. 将酒精灯点燃,将火焰接近玻璃瓶口,使其中的氧气被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火焰中的氧气取代。

3. 当玻璃瓶内充满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火焰中的氧气后,将火焰迅速熄灭,立即用氧气气体瓶将玻璃瓶口封严。

4. 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记录下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晃动或碰撞实验器材,以免导致意外发生。

2. 火焰的处理要小心谨慎,避免烧伤或引发火灾,实验结束后要确保火焰已经完全熄灭。

3. 在封闭玻璃瓶口时,要确保玻璃瓶口与氧气气体瓶之间没有空隙,以免氧气泄漏导致实验失败。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包括燃烧现象、气体生成和颜色变化等,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将实验器材归位,并确保实验环境恢复整洁。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火焰和烟雾,并且玻璃瓶内的氧气被消耗,最终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个结果符合木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木炭 + 氧气→ 二氧化碳 + 热能。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来讨论木炭的燃烧特性和热能释放等方面的问题。

六、实验的意义与应用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烧反应,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生成。

此外,这个实验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中。

七、实验的拓展与改进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特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实验,如改变木炭的形状、大小等因素,观察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或者改变氧气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探究其对燃烧速率和产物生成的影响。

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现象1. 实验的背景说起木炭,大家肯定想到的是烧烤的时候,那种肉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的感觉。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烧烤,而是聊聊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那些事儿。

这可不是简单的燃烧,嘿,这里面可是有很多学问在呢!想象一下,木炭在纯氧环境中燃烧,那画面绝对是火花四溅、光芒万丈。

木炭一接触到纯氧,就像是遇到了“助燃剂”,瞬间就火力全开!这实验就像是一场热闹的派对,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

2. 实验的准备2.1 材料准备要想进行这个实验,首先我们得准备好材料。

你需要一些木炭,这个我们都很熟悉吧,随便去超市一买就行。

然后,你还需要一个装有纯氧的容器,哎,这可不是随便能找到的,得找个实验室借用一下。

最后,别忘了准备好打火机或者火柴,因为没有火,一切都是空谈!2.2 安全措施不过说到这里,安全措施可得提上日程。

大家知道,火可不是好惹的,尤其是实验室里,随便点火可是要负责的!所以,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准备好灭火器,确保你的位置通风良好,千万别把自己搞成“火葬场”了!3. 实验过程3.1 点燃木炭好了,准备就绪,开始我们的实验吧!首先,把木炭放进氧气容器里,接着用打火机点燃。

那瞬间,木炭就像是喝了兴奋剂,火光一下子就冲天而起!真的是惊艳四座啊,周围的空气都被烤得热乎乎的,仿佛连空气都在“叫好”呢。

3.2 观察现象火焰的颜色也是一大亮点,大家可能以为木炭燃烧就是黄橙橙的火焰,其实在纯氧的环境中,它的火焰会变得更亮、更蓝,简直就是“蓝色妖姬”一般的美丽。

空气中还会发出“咝咝”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表演喝彩。

更有趣的是,木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直逼天际,绝对让你体验到“火焰山”的感觉!4.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木炭的体积明显减小,原本厚实的木炭,现在看来就像是个“瘦子”,仿佛刚经历了一场“减肥计划”。

而且,燃烧后的残留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可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最终,我们的实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壮观景象,也让我们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部分第55页是学生实验
——“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我们的实验教学发现,按照学生课本中操作步骤,木炭的吸附作用实验存在药品用量大,操作繁琐的缺点。

不利于达到直观的、启发式实验教学的目的。

为了让九年级学生直观、便捷地探究木炭吸附作用实验的有效性,我们对《木炭的吸附作用》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究和改进。

1 问题提出和原因分析教材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碳单质的性质——木炭的吸附作用。

实验过程[1]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约5mL水,滴加1~2滴红墨水;②往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木炭粉,振荡;③用玻璃棒将一团棉花从试管口慢慢推入底部;④另一支试管中不加入木炭粉,重复实验步骤③。

①②③④①棉花的作用是②实验证明木炭具有③实验采用的方法(1)学生实验的预期效
果按照上表所示的课本教学步骤,实验安排达到了木炭具有吸附作用预期实验结果。

(2)学生实验的不足和问题课本的实验步骤造成的问题是:(Ⅰ)学生在做操作步骤③时,由
木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器具将其设计成课外实验,让
学生亲自制作实验器具并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木炭(或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而且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实验装置设计(图1)
图1 木炭的吸附性对比实验
a. 滤纸b1 . 木炭b2 . 沙子c. 矿泉水瓶的上部
d. 红墨水的水溶液(1 ∶50) [2 ]
e. 棉花团f . 自制三角架
2 实验装置制作过程
(1) 清洗将2 个矿泉水或纯净水瓶清洗干净。

(2) 制作三角架取长约190mm 的8 号铁丝一段弯成圆圈,再用同型号长约120mm 的3 段铁丝对称地焊接成一个三角架;以同样的方法再制一个三角架。

(3) 将上述清洗过的瓶子从其距瓶底1/ 3 处剪断,将瓶子上部分别倒放在三角架上,下部分瓶分别对应地放在三角架下充当接水装置。

(4) 取2 张圆形滤纸折成圆锥形,把滤纸尖端朝下分别放入上部分的瓶中,在滤纸内各放入一小团棉花,即制成了过滤器A 和B。

3 实验原理
木炭(或活性炭) 吸附溶液中的溶质属于与溶液接触的固体吸附作用。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吸附相当复杂,它和吸附剂、溶质、溶剂都有关系,一般规律为,使固液表面自由能降低最多的溶质被吸附的量最多;溶解度越小的溶质越易被吸附;极性的吸附剂易于
吸附极性的溶质,非极性的吸附剂易于吸附非极性溶质;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与其表
面积成正比。

4 实验步骤
(1) 用药匙取2~3 匙木炭、沙子,依次将其放入过渡器A 和B 中。

(2) 拧紧矿泉水瓶或纯净水瓶瓶盖。

(3) 向过滤器A 和B 中加入红墨水的水溶液(1 ∶50) 少许,搅拌使其分别和木炭、沙子充分作用,静置片刻。

(4) 拧下瓶盖,即看到:从过滤器A 中滴下的是无色的液体,而从过滤器B 中滴下的仍是红色液体。

(说明木炭有吸附作用,而沙子没有)
5 实验装置特点
(1) 实验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
(2) 现象明显、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避免了学生认为是过滤器把颜色滤掉了的错觉;
(3) 既可作课堂演示实验,也可作学生的家庭实验。

6 实验装置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
适合经费短缺的学校,创造条件做实验;给化学教师提供研究、改进教科书实验的范例;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1) 木炭需适量;研碎、干燥,效果更好;
(2) 沙子用前要冲洗;
(3) 红墨水的水溶液不易多;
(4) 红墨水的溶液与木炭、沙子的搅拌要充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