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探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实践研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展开研究,首先探讨了在理论框架下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然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具体的实践效果。
接着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评估,并探讨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
最后探讨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并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展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实践中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实践研究、理论框架、案例分析、政策评估、产业融合、可持续性、成果总结、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实践研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实践研究”是指通过开展乡村旅游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的探索和研究,是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可以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论框架进行探讨,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当前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探讨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实践,总结出创新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前景,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理论框架下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在探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时,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
这个理论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意义: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作者:余丹丹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5期摘要: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呈现出良好发展新局面。
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杨桥小镇为例,着重介绍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路径,以期为其他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杨桥小镇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無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以其独有的“乡村性”,即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居民点规模较小,以及以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吸引城市居民进行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及度假等的旅游活动,具有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与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认为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有高度的契合性,同时区别了发生在乡村空间范围内的其他旅游形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旅游具有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优化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文化传承及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而被政府和业界推崇。
杨桥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部,依大小龙山,挟石塘(湖),拥破罡(湖),达长江,是全国重点镇、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安徽省生态乡镇。
杨桥镇利用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势必会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区位因素杨桥域内山水兼融,“长松涧底结琥珀,秀峰云里开芙蓉”,“龙山十八景”美如图画,享有“安庆小桂林”之美誉。
杨桥物产丰富,“大红袍”柑橘、龙泉峰茶、中方佛茶、生态水产享有较高声誉;杨桥人文厚重,龙汝言、萧谦中等贤达辈出,清代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遐迩。
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阶段,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
探索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对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乡村休闲农业与特色旅游融合的方式,探讨发展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展望乡村休闲农业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景,以及给出启示和展望。
1.2 研究意义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
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的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保护,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和实践。
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字数:200】2. 正文2.1 乡村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乡村休闲农业是指一种以乡村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结合休闲度假、农业体验和农事活动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乡村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目前,我国乡村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政府对农业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乡村休闲农业项目不断涌现,涵盖范围逐渐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产品丰富多样。
乡村休闲农业项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农场和采摘园,而是逐渐向农家乐、特色民宿、手工体验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丰富了游客的选择。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乡村休闲农业经营者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游客的接待和体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有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嵌入式”农旅融合路径构想
第34卷第1期贵州师范学院学报Vol.34.No.1 2018年1月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Jan.20181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嵌入式”农旅融合路径构想张香菊1,张康旭2,张红喜3(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2.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3.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贵州贵阳550025)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结构性调整[1],促进服务业发展是优化产业供给结构的重要途径[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旅游+”等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旅融合被认为是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社会正义和乡村振兴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形式已成为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旅游局收稿日期:2017-12-01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贵州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研究”(黔科合基础【2016】152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贵州乡村休闲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研究”(17YJCZH240)。
作者简介:张香菊(1987-),女,河南太康人,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行为。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等多个部门鼓励的发展方式。
在政策的引领下和民众需求的刺激下,农旅融合实践在全国各地展开。
相比于对农旅融合寄予的厚望以及在实践领域如火如荼的景象,农业与旅游业为什么可以融合、依照什么原则融合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融合效果更好等问题却鲜有学者进行系统性论述。
本文即在农旅融合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以上问题,以期为增加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尽绵薄之力。
文昌“三块地”改革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文昌“三块地”改革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文昌市是海南省的一个知名旅游城市,而文昌的“三块地”改革是文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实践。
本文将就文昌“三块地”改革与乡村旅游发展展开实践与思考。
一、文昌“三块地”改革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三块地”改革是指国家实施的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三权分置”改革。
承包地,是指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更换、确权、颁证,确保农户对土地的经营权有稳定、有序、合法的支配权。
宅基地,是指根据家庭实际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划拨给农户建设居住房屋的土地。
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市场主体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农业生产项目。
文昌的“三块地”改革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清、土地证繁杂、农民群众土地征收难的问题。
具体来看,“三块地”改革在文昌的实际操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承包地的确权和颁证:文昌通过对农村土地的调查摸底,依法确权、颁发证书,使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有了明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 宅基地的管理和利用:文昌将宅基地纳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规范了宅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有序推进了新农村居住区建设。
3. 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文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个体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三块地”改革,文昌的农村经济得到了提升,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保障,农业生产活力得到了释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文昌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思考文昌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极具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
文昌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当前文昌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缺乏便捷的交通、完善的住宿、饮食、娱乐等配套设施,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 农村产品开发水平低:虽然文昌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但由于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存在一些瓶颈,导致了农村产品附加值不高,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下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通过改革措施,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专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比如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要引导农民种植多样化作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农机械等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四、建立农业保障制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梯度化贷款政策、扶持政策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问题。
只有在政策的支持下,才能让农民更加有信心地从事农业生产。
五、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土地流转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要鼓励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土地托管、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
六、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促进农产品品牌化。
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的发展。
七、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并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并评估各种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性。
本文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创新点,包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
还将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还将对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摘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路径,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只有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新形势下继续助推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发展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动实施,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追求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旅游模式了,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更受人们欢迎的新的旅游趋势。
乡村旅游将旅游和乡村发展结合起来,既促进了旅游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新的旅游体验,又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新的时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乡村发展。
乡村具备自然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资源,因此具有良好前景和较大的投资价值。
因为村民对资金缺乏科学管理,所以其优势未被有效挖掘。
外来资金的投入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外来企业进入后,不仅能为当地带来所需资源,同时能将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融入其中,使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确保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有效满足消费者提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乡村旅游长远发展[1]。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激活民间资本,促使资本投入到创业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地方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创业就业典范、管理模式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返乡工作创业,将先进的管理技术与充足的资金带回农村,不断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加快了乡村资金流动速度。
劳动力转移后,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乡村实现了综合性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同时需要大量劳动力。
休闲购物、观光游览、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能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农民开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知识,使农村居民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作者:王祖良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09期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有了新的追求,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得到旅游者的广泛青睐。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不足以及优化乡村旅游的策略,以期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建立宜居的生态环境、树立乡风文明、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进一步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的经济结构,为乡村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现阶段,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在此过程中,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建设提供助力,还能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一)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一直在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忽视、破坏。
面对这种情况,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使逐渐被遗忘的乡村文化得到传承,还能使当代人民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得到强化,进而助力于我国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发展。
(二)改善乡村的产业结构在我国农业一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
现阶段,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
具体来说,在当前的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入挖掘乡村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能改善乡村过于单一的产业链结构,提升农民的经济风险抵抗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 路径选择研究余 欢1 郝 赪2(1.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05;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既是机遇,又是要求。
结合“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乡村旅游发展逻辑按照循序推进方式,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基准,调整产业定位、空间布局、设施建设,便于更好、更有效地享用乡村振兴“政策红利”,并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实施。
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发展逻辑,指出乡村旅游发展在环境、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后总结出具体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逻辑;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320;F592 文献标识码:A引言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中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及生态宜居高度契合。
乡村旅游将农民作为经营主体,以农村民俗文化、经济作物及生态资源为依托,将为游客服务作为经营手段,属于家庭营销模式,在完善农村地区产业架构,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一)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产业兴旺”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亦是达到其他要求的基础。
要想实现产业创新,就要提升农业创新力、影响力、竞争力及全要素生产率等。
乡村旅游虽然是新型旅游业态,但与其他旅游形态类似,均具备产业链长、拉动效应显著的特点,不但涉及食住行等一系列旅游核心产业,而且会带动乡村地区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快速发展。
另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是农业资源,将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既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又能以传统农业为基准进行创新,提升农业附加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有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开发特色农产品。
乡村地区通过产业融合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摘要:目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若要以低质量的消费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才是产业长久发展之计。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新晋的旅游胜地,因此农村旅游业发展备受瞩目,有机会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
但当前农村旅游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只有实现农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有效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以期满足游客高品质、高质量的旅游消费需求,助力农村高质量发展,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旅游产业引言乡村文化复兴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政治战略决定,有着战略地位、全域性、长时间的特征。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其应当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旅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
农村旅行是文化旅行产品的主要分支,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新型产业手段,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新的引擎效应。
1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1.1经营模式粗放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均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制度等来监管和保障。
然而发展的不均衡,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为当地农村旅游的发展制定有效的管理条例和规范指导,导致农村旅游产业呈现出粗放化的经营模式。
例如,景区卫生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标准,缺乏详细的卫生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卫生环境低下,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影响当地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服务较为单一,千篇一律的服务产品和模式会让消费者产生疲劳,吸引力低下,缺乏有效监管和引导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1.2农村旅游业管理水平较低现阶段,农村旅游产业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其一是以村委会为主的自主开发式农村旅游开发模式,其二是以旅游开发公司为主的农村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1.乡村 旅 游 可 以理 解 为 以具 有 乡村 特 性 的 自然
4.乡村 旅 游可持 续 发展 问题 。提 出 了可持 续 发展
内涵并分析 了其发展现状,提 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产 生 问题 的原 因,并 针 对性地 提 出了发展 对 策。
5.乡村旅 游 开发 。提 出了 乡村旅 游组 织创 新 和市
场 营销 方 案。
引言
综 上 ,针对 不 同时 期 的发 展 特 点 ,我 国对 乡村 旅
二 .乡村旅 游存 在 的 问题 及原 因 1.旅游 开发 无特 色 乡村 旅 游 开发 对 区域 文 化 和 地 域 资 源 的依 赖 性
在 该项 政 策 的 引导 下 ,乡村 旅 游 在 近 年 发 展 更 为迅 较 大 ,目前 在我 国 乡村 旅 游开 发过 程 中存 在 同质 化及 速 ,但 与此 同 时 乡村 旅 游 发 展也 出现 了在 投 资 、配套 特 点缺 失等 问题 ,主 要表现 在 :
乡村 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郭 瑛
摘 要 :我 国 乡村旅 游在 快速 发展 过程 中 出现 了在
3.乡村 旅 游发展 模式 方面 。提 出 了以 区域 性 模型
投 资 、配 套及 服 务等 多方 面 问题 ,无 法 契合 乡村 经 济 为研究 路线 的 乡村旅 游发 展模 型 。
发展 方 式转 型的 需 求。 为此 ,本 文概 括 了乡村旅 游 的
及 服务 等 多方 面 问题 ,无 法契合 乡村 经济 发展 方 式转
(1)乡村 建筑 设施 建设 倾 向于 城 市化 及 商业 化 ,
型的需求。为此 ,本文通过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 乡村性特色不突出 ,游客消费满足度下降 ;
经济新发展格局下旅游消费路径探析
传统旅游消费路径
01
以游览观光、拍照留念为主的单一旅游消费路径。
新型旅游消费路径
02
以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消费
路径。
拓展原因
03
经济新发展格局下,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升级,更加
注重旅游的质量和体验感。
从国内到国际:旅游消费路径的延伸
国内旅游消费路径
以国内景点游览、城市观光等为主的旅游消费路径。
拓展多元化的旅游消费市场与渠道
拓展旅游消费市场
通过开拓新的旅游客源市场、扩大旅游消费群体,促进旅游市场的 多元化发展。
拓展旅游消费渠道
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 旅游消费渠道。
加强旅游营销推广
通过广告、促销、活动等方式,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经济新发展格局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经济新发展格局下,居民收 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 ,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推动 旅游产业升级。
拓展旅游消费市场
经济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有利于拓展国 内旅游消费市场,为旅游产 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提升旅游消费品质
经济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利于 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 平,提高旅游消费满意度。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旅游消费路径对经济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旅游消费路径的优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
旅游消费路径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旅游消费路径受到消费者偏好、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旅游消费路径存在差异
供给侧改革下江西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江西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富饶而美丽的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经济发展模式单一、旅游品种和服务水平低下是限制江西省旅游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供给侧改革成为推动江西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江西省拥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婺源等,它们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生态旅游资源,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源头上江西省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足,目前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和多样性都不太高,市场竞争力偏低。
除此之外,江西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投融资机制的支持和市场化运作,限制了企业发展和创新。
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利于推动江西省旅游产业转型和升级。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进生产型、服务型、消费型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投资和技术创新,通过改革,江西省旅游产业可以提高供给质量,改进供给结构,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
1、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江西省旅游产业需要摆脱规模障碍,走向产业协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路线。
同时,企业还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出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
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江西省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基础。
江西省旅游产业需要在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上进行结构性调整,整合资源,改进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
同时,还需要加强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的变革。
3、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逐渐兴起,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种途径。
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生态旅游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
同时,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方法。
二、生态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生态旅游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和文化人文紧密联系的旅游形式,它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可持续性,有助于激发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推进乡村振兴。
以下是生态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1、提高农民收入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农民带来有效的经济收益。
当地农民可以通过提供生态旅游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如提供住宿、餐饮、导游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将传统农业产品转化为地方特色产品销售给游客,从而增加其收入。
2、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开发和提供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农业的升级。
如发展休闲农业,将农庄、农村客栈、家庭旅馆等纳入生态旅游的经营范围,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生产型向多功能、服务型转型。
3、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带来对当地环境的保护,遏制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对环境进行改善。
三、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生态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旅游对于乡村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全力支持,同时也需要一些制度机制来促进其发展。
四、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路径探讨1、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乡村旅游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其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
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资金投入、产品推广、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提高旅游的品质和服务,增加企业和农民收益。
浅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以中江县为例
浅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以中江县为例发布时间:2021-08-05T08:38:10.60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作者:蓝燕[导读] 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蓝燕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摘要】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浅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46-01一、乡村旅游概况1.乡村旅游的涵义乡村旅游就是在充分挖掘当地农业特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所喜爱。
寻根和寄托乡愁的心理也成为乡村旅游的人文基础。
2.乡村旅游的作用乡村旅游具有促进增收、带动就业、传承文明、美化环境等功能。
农村土地广阔、劳动力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决定了乡村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3.乡村旅游现状及问题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影响了其发展,其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交通、食宿、卫生等条件无法保证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缺乏统一规划、宣传意识,未能建立起品牌效应,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而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因地施策、循序渐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以中江县的乡村旅游能够提供一种可能。
二、中江县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中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搞产业就业扶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1.农旅融合、脱贫攻坚同步推进,整合统筹资源构建农旅发展新格局广阔的地域也给了农业大县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中江县将其“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推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
我国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中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中的问题与建议孙 冰(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变化多样,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个性化的旅游消费,对旅游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序曲,旅游供给的主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日益浮现,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文章针对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基础设施;产品结构[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30 2471 引 言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逐年上升,乡村地区凭借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的人文气息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造访,“农家乐”一时成为节假日出行的选择。
然而,面对人满为患的出游现状,很多景区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性失调和缺乏有效供给成为制约其蓬勃发展的首要问题。
因此,很多游客从原来的报团出游变成了自由行或自驾游,由于消费水平和方式的多样化,更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受团队出行的限制,而是自行选择交通工具、旅游路线以及餐饮、住宿等,一些隐蔽在都市之下的乡村风光在当今的“散客时代”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供给结构升级缓慢,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单凭景区建设和票价改革这样的手段已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以改革的方法推进旅游业的结构性调整,旨在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使之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现状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供需矛盾十分明显,大众化的旅游产品难以适应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导致产业内结构性供给不足,因此,供给侧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与战略
路径
亢楠楠;林姿余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18)2
【摘要】乡村旅游,是“十四五”时期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的关键内容之一,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乡村多元价值、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文
系统梳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以“协同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变革、
富裕共享”为基本思路,提出乡村旅游“质量和效益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提升、文化旅游价值深度挖掘”的五大战略路径。
最后,建议从工作机制、人才智力、金融服务、土地协同等方面着手,为乡村旅游高
质量发展提供高效保障。
【总页数】7页(P58-64)
【作者】亢楠楠;林姿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幻方(北京)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75
【相关文献】
1.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评《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
2.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延安红色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3.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
4.中国式
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探析——基于Z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视角5.以高质
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意蕴的三维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探究◎李 琪 摘 要: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个性化的旅游消费,因此对旅游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业面临着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亟需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加强制度供给与塑造行为范式予以解决。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我国乡村地区地域辽阔,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47.3%,营业收入突破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但与此同时,供给结构失调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由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有赖于供给质量的改善,而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旅游还没有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存在着行为误区和制度缺陷,彼此模仿和价格竞争成为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主线,导致乡村旅游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鉴于此,应在充分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以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一、加强法律供给,以夯实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引导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针对乡村旅游并没有进行专门立法,即使在2016年新修订的《旅游法》中对乡村旅游进行直接规定的条款也寥寥无几,且各省出台的旅游管理条例中与此相关的规定也多为原则性和指向性条文,导致我国乡村旅游在开发规划、市场运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无序失范的问题。
而从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它们基本上都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专门立法,如德国在1919年就制定了《市民田园法》,成为世界上首个制定乡村旅游法的国家,后来法国、韩国也相继出台了完善的乡村旅游法律制度。
因此,当前我国急需加强乡村旅游法律制度的供给,以确保乡村旅游经营有法可依,同时充分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一是制定专门法律。
应加快专门针对乡村旅游业的立法进程,由全国人大或常务委员会制定一部旨在为乡村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法律制度,然后各地根据相关的立法授权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工作,且立法内容应涉及乡村旅游的规划、实施和监管等方方面面,使旅游消费者和旅游服务者明确各自的权力义务,使乡村旅游延着法制化轨道运行;二是制定专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
应建立全方位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对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方式、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期限与起止日期等进行统一的规范,以充分满足乡村旅游的用地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二、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以激活供给侧改革的资本要素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水平,以强化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供给能力。
然而,虽然当前很多农村地区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前景,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最终乡村旅游发展的话语权由外来资本所掌控,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乡村旅游大多采取过度开发模式,当地农民和村集体只能得到微薄的收益,同时,部分村民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使得他们将通过乡村旅游获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城市消费。
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足够的资本积累,从根本上背离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
因此,应在充分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据自愿原则将农户联合起来发展旅游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农户集资入股建立起符合村民共同利益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并根据发展需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其合理收益用于增资扩股以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规模。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旅游收益从农村转向城市,而且能从根本上避免外来资本掠取绝大部分的旅游收益。
同时,除了资金入股之外,合作社可以将农户的特色建筑以及农村艺人的表演技能折算成股份,使原始的乡村风貌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当然,如果乡村旅游项目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则可引入外来资本但应限制其入股合作社的股份份额,以保障农民和村集体充分享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并将部分旅游收益用于乡村环境治理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全面激活农业侧供给改革的资本要素。
三、解决文化供给缺失问题,以契合游客的心理诉求乡村旅游是以自然生态、乡土建筑、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和传统工艺等元素为依托,集体验、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因而乡村旅游的价值应集中体现在满足游客- 52 -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
而当前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供给取向,如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出资加大村落的修整力度,灯笼、水车和廊桥之类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标配”,游客置身其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本迥异于城市的质朴笃实风格被矫饰造作所取代,同时部分乡村地区出现了民俗异化现象,各种不伦不类的演出团体和草台班子如走马灯似的构建出虚幻的民俗文化意象。
总之,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急功近利而带来了文化内涵缺失的倾向,看似热闹实则浮泛空虚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地域性,多侧面、多角度地挖掘乡村丰厚的文化资源,以多元化形式真实展现乡村作为传统农耕文化发源地的醇厚古朴特征,强化其绿色的生态氛围和悠闲的乡野情趣,使得乡村旅游和当地村民的生活相得益彰,从而成为外来游客休憩心灵的最佳归宿地,而不应一味地贪大求全,盲目地跟随所谓的“潮流”尤为不可取,唯有如此乡村旅游才能给游客带来流连忘返的吸引力。
因此,要坚决摈弃刻意模仿的所谓“高大上”的文化创意,因为同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格局不同,即使是竹木栅栏围成的乡间小院在游客眼中也往往别具韵味,经常会成为游客驻足留影的“景点”。
因此,应重视乡村旅游中文化元素的挖掘,因为北国村落和江南水乡等本身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情愫,因此依据其民居风格和民俗风情深入挖掘乡村生活的文化价值,以契合游客的心理诉求,是现阶段推动乡村旅游深层次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加强村民培训,以解决人才供给不足问题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故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乡村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大多为“洗脚上田的农民”,对乡村旅游的景点规划、接待服务、商品开发、活动策划和宣传营销等认识模糊,长期徘徊在低水平发展阶段,加之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育医疗水平较低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来人才,且由于受到就业观念和城乡差距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农村就业率也很低,进而导致乡村旅游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懂得商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又谙熟农业生产的综合型人才更为奇缺。
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村民培训工作,以应对供给侧改革对乡村旅游人才的新要求。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为乡村旅游供给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建立长效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农业部、旅游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均有各自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低效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乡村旅游的证书考核和技能鉴定等予以整合,进而建立稳定的、完善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建立人才借调资源共享机制。
乡村旅游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在农村中不可能具备如此全面的人才队伍。
因此,可由政府或旅游部门出面,向相关部门借调专业技术人员,在节约乡村旅游经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传、帮、带”方式提高农民的独立发展能力;三是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
打造乡村旅游从业者专属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是实现持续性乡村旅游再教育的有效途径,平台中应设置网络课程板块、解疑答惑互动板块、实用信息板块以及政策导引解读板块等内容,以解决乡村旅游从业者知识更新滞后、培训效果持续性较差等现实问题。
五、深入产业链融合,以加强新业态供给乡村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所在,而业态创新是激发乡村旅游活力的核心要素。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乡村旅游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活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多个行业密切相关,因而应构建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目前,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还没有构建起连接“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基本要素的有效产业链,只是强调产业链上的景点、住宿和餐饮等环节的供给,更遑论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的“商、养、学、闲、情、奇”等六大旅游发展要素的供给。
当前,虽然许多农村地区将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性产业,但产业链的上下游大多各自为政,很难形成集群效应,因而对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的综合驱动作用相当微弱。
因此,应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一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
应在政府引导下充分调动市场力量,促进乡村旅游的特色化、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通过科技和信息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寻求乡村旅游同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其它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大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
应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并解决新业态发展面临的技术、土地和管理等瓶颈问题,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创新型乡村旅游项目,且在税收以及水、电、气价格等方面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三是发展洋家乐乡村旅游新业态。
浙江德清莫干山地区的乡村旅游呈现显著的洋家乐特征,和精准定位的高端市场之间形成“供给—需求”相匹配的良性循环模式,对我国民宿特别是高端特色民宿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且能通过社会网络资本的溢出效应促进当地村民的文化自觉和传统回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入境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
参考文献[1]彭灵芝,湖南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7.[2]刘艳,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供给与行为范式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4.[3]张香菊,贵州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全域化路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69-74.[4]廖光萍廖文果,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7(11):56-57.[5]程建明,文化铸魂: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J],经济问题,2017(6):98-102.●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