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白干湖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哈密市白干湖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摘要】白干湖金矿床是武警黄金八支队发现的重要金矿床之一。该矿床属与浅成斑岩有关的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体产出于花岗斑岩及附近地层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斑岩(脉);矿脉具网脉状、细脉状特点,矿体空间上具雁列式排布特征;矿石类型主要为星点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等。矿床形成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利用金属硫化物具有激电效应的特点,采用激电扫面发现多处异常,找矿前景看好。

【关键词】白干湖金矿;韧性剪切带;花岗斑岩;蚀变岩-石英脉型;浸染状;围岩蚀变;激电效应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觉罗塔格褶皱带(Ⅱ)、阿奇山-雅满苏复向斜(Ⅲ)与黄山韧性剪切带(Ⅲ)的接合部位。属苦水变质岩区的一部分。

1.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简单,有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上亚组(C1yb)、白鱼山组(C1b),在沟谷、山坡堆积有第四系坡积物。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1.1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下亚组(C1yb):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以绢云母绿泥石片岩为主,夹少量绢云母砂质板岩。岩层产状为310°~353°∠66°~72°。该组岩石属浅海相陆源碎屑岩,与上覆下石炭统白鱼山组(C1b)呈断层接触。

1.1.2 下石炭统白鱼山组(C1b):广泛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以绢云母千枚岩为主,夹砾岩透镜体、板岩,岩层产状为308°~340°∠47°~81°。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来看,该组岩石属浅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

1.1.3 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山间沟谷,地形平坦处,山坡底部。由砂、砾、砂土、少量粘土组成,局部分布有盐碱砂质粘土。

1.2 构造

F1断裂:位于矿区中部,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上亚组与白鱼山组的分界线。地表出露全长3000多米,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80°,由三个平行排列的断裂组成。野外实地观察断裂均被花岗斑岩充填,宽数十米不等。沿上、下盘断裂面附近,片理化、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小揉皱发育、蚀变强烈。断裂面较平直。断裂面呈波状起伏,具分枝复合现象,充填有石英脉(1号脉)。见有断层泥、断层角砾。该断裂具张性特征。其次,上、下盘岩石具有碎裂-重结晶-再碎裂现象。说明F1最少有二次活动。

F2断裂:位于F1北150米,断于下石炭统白鱼山组绢云母千枚岩中。出露全长1000多米,走向30°~41°,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被花岗斑岩脉充填,脉宽十余米至几十米。沿上、下盘断裂面附近,片理化、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发育,蚀变强烈。在脉岩中见有后期石英细脉,石英网脉,但向浅部变成石英脉,石英脉膨大缩小明显。说明该断裂后期仍有活动。

除断裂构造外,矿区小构造也较发育。如片理,在片岩、千枚岩及部分脉岩中普遍发育;小揉皱在片岩、千枚岩中以及较大断裂带附近,小的如手掌大小,稍大的达几十平方米。

1.3 岩浆活动

根据区调资料及本次工作结果看,矿区岩浆活动期次单一,为华力西中期侵入产物。但岩性复杂,有基性、酸性,既有中浅成侵入岩,又有喷出岩、脉岩。

1.3.1 侵入岩

花岗斑岩:位于矿区中部,产于地层F1、F2断裂中,呈单脉或平行、雁行排列出现。经微金分析金含量在10~760PPb,刻槽样最高品位0.81×10-6。说明花岗斑岩脉为良好的含金地质体,而且,矿区内金矿体、含金石英脉均产于其后期断裂之中,可能为该区金矿的矿源层。

辉长辉绿岩βμ:位于矿区东部,岩石颜色为灰绿色,辉长辉绿岩结构,块状构造。具有较强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轻微碎裂岩化、青磐岩化。呈不规则小岩株状产出,其边部可见大量铁质碧玉岩捕虏体。侵入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上亚组片岩中,与片岩互相交错状分布,界线不清。

1.3.2 脉岩

矿区内脉岩发育,有石英脉,有基性的辉绿岩脉。大多数分布于F1、F2断裂附近的地层中。岩体内,特别是花岗斑岩中有一定数量的石英脉出露,但规模很小。走向以北东向、近东西向为主,部分为北西向、近南北向,倾角一般在60°以上。长几米至几十米,厚几十厘米至几米,呈单脉或平行、雁行排列出现。

1.4 变质作用

该区变质作用强烈,类型复杂。有埋深变质作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了成分复杂、类型繁多的变质岩。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脉(体)特征

矿区内共出露31条石英脉,充填于压扭性或张性断裂之中。走向以北东向

为主,次为北西向、北北东向,其中北东向、北北东向晚期断裂含矿性较好。矿脉产于下石炭统白鱼山组、雅满苏组上亚组地层或花岗斑岩脉断裂之中。规模较小,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

2.1.1 1号矿脉

充填于F1断裂之中,属石英脉夹蚀变岩型。断续长560m,石英脉厚0.2~1.5m。矿脉走向北东向,其中北东段产状135°~195°∠55°~88°,南西段产状为326°∠59°~88°。石英脉具有波状起伏、膨大缩小、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具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金银矿化。围岩为花岗斑岩,局部为绢云母千枚岩,具有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弱褐铁矿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金与硫化物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石英脉膨大处,品位降低,变窄处品位升高。石英脉中金品位在0~27.3×10-6之间,蚀变岩中金品位小于5×10-6。

1号矿体:矿体赋存标高1098~1140m,地表长299m,深部最大长度202m,矿体最大斜深44m,呈薄脉状。矿体走向为45°~105°,倾向北西、南东,倾角59°~88°,局部近直立,平均倾角72°。矿体厚0.63~1.95m,平均1.34m,厚度变化系数为44%。单工程金品位1.46~14.03×10-6,平均4.1×10-6,品位变化系数170%。探获推测内蕴经济资源量134kg,金矿石量31724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