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第五中学高中部2018 -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市第五中学高中部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区别是()
A.生物进化的快慢B.变异出现在环境变化前还是后
C.外界环境是否有变化D.生物是否会产生变异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4.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两个生物属于同一物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因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属于同一物种
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D.没有隔离就一定不会形成新的物种
6.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FF(30%)、Ff( 60%)、ff(10%);雄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FF(20%)、Ff(40%)、ff(40%)。

假设该兔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
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Ff基因型频率为52%
C.F基因的频率在雌兔中为60%、在雄兔中为40%
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不同
7.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9.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1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为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2、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②红细胞、③
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
于④处
D、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1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14、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15、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2-4
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
16、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18、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19、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20、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B、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C、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
D、④可以直接进入A、C
21、右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
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
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22、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
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B、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C、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2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2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2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体液一免疫调节
B . 神经一免疫调节
C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26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抗体
B .激素
C .纤维素
D .淋巴细胞
27.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 .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 .以上说法都对
28.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A.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2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大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 .细胞膜内外K +、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30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
A .血浆和组织液
B .淋巴和组织液
C .淋巴
D .血浆和淋巴
31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兴奋性
C .中枢突触的数目
D .效应器的兴奋性
32.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 段距离长于MC 段,在M 处给以电
刺激,在B,C 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33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
A .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 .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 .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 .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34. 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

这是因为
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传出神经纤维
D .效应器
35. 一个人若因出生前营养不良,脑发育受到影响,体重较轻,出生后加强营养,身高和
体重能赶上同龄人,但智力却很难弥补,这一事实说明( )
A.脑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弱 B.脑结构的发育时间很短
C.突触很难形成和脑细胞增加数量的关键时期是胎儿期
D.骨骼的发育时间很长和营养不良对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影响是可逆的
36. 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
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
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
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37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9.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4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40分)
41.(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
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
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
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
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2分)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
加的物质有。

(2分)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

(2分)
42.(10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A和B 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后者。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43.(11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

(4)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

可见“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这种细胞膜外结构称为。

(5)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

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刺激b处,肌
肉。

44. (9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表中两组数据值污染区________大于________、非污染区________大于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

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AA(30%)、Aa(60%)、aa(10%)。

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其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其观赏价值降低。

专家提出要对其加以保护,这是在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的一份政府调查报告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正呈蔓延趋势,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______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作用,使细菌的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