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信息行为学》是北京师范大学乔欢老师在2010年出版的一部新著作,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行为相关联涉及部分的某些特点及研究模型。

信息行为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用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律,以便在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应用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门学科。

与图书馆学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信息行为学不单单从传统技术角度构建用户查询、检索、筛选信息的技术平台,而是深入到用户的心理、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研究信息资源和系统设计应用的主观方向,根据大多数用户的行为规律进行技术革新和研发,总结出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全面、更有效、更简练的方法。这就是信息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本书共分为九章:

第1章绪论

第2章人类信息行为

第3章信息行为理论与模型

第4章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

第5章信息行为主体

第6章信息需求分析

第7章信息查询与实用行为

第8章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行为

第9章信息行为案例与角色分析

这九章内容从纵向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信息行为的发展,在横向上扩展了传播学、心理学、进化论等各学科相联系的一些观点。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信息行为学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肯定了信息的传播依赖于人的行为,承认了信息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章介绍人类信息行为,其中在2.3.2信息行为研究空间中提出了信息行为环境的概念。作者认为,信息环境是由信息资源、计算机硬件、运行平台、操作系统和存储区域以及社会和文化构成的行为空间。信息行为情境是指各类信息行为发生条件和环境的总和,包括技术、认知和社会等因素(Spink,2002)。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环境主要依赖于信息资

源、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数字资源和媒介。构成信息行为情境则有更多条件,其中加入了人为的认知和社会等因素。

第三章信息行为理论及模型

本章首先介绍了范式、理论和模型的概念。

范式中含有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共有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和方法等。理论克用于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趋势作出推论和演绎。模型出现于正是理论之前,而且其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内。模型与理论都是对现实的“简化”,模型多以图表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内容具体而实际。

从范式到模型再到理论,具有相似性的特殊对象越来越多,其中的“相似性”也越来越突出和规律化。

对于人在信息查询|、检索、获取、记忆等过程中的行为,也可以总结出相应的模型。本书着重介绍了信息查询过程模型:

认知、实体为轴,分析每一阶段人的心理变化而导致的行为变化。横向与纵向的结合使模型清洗反映了信息查询每一阶段中个体的思维、行动上的差异。

情感负荷理论

AL=U【irritation+frustration+anxiety+rage】×TP

AL:情感负荷。指要求工作记忆存储和信息处理的需求

U:不确定性(烦恼、沮丧、焦虑和愤怒)

TP:时间压力

在认知行为没有效果时,人的情感负荷加重。

情感负荷是从社会行为角度分析人的思想和感觉,包括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感觉,对技术的恐惧感觉等。这种研究可用于识别用户的信息行为动机,分析用户的认知过程。

情感负荷是乔欢老师提出的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公式显示,情感负荷与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及记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即当时的烦恼、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成正比;与获取信息的时间压力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试用此公式分析,若个体在使用工具进行信息查询和获取过程中,因使用检索方式方法不当而导致查询结果达不到心理预期,其心理就会造成失望的落差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此种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越长,查询和获取信息的结果越是无效,个体越容易产生疲惫、压力感,继而降低用户对此种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的信任感。所以说,在对检索工具、系统及方法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研究用户在信息行为过程中的认知状态是极为重要的。

信息行为的认知分析中另一个概念就是认知权威。

认知权威包含三个方面:1、认知权威不同于管理权威或登记权威,认知权威至少需要两个人的参与。2、具有认知权威的人,是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人,但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认知权威不需要普遍认可。3、认知权威建立在一定范围之内,权威大小取决于人际关系及信任程度。

教育学中,关于认知权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思维世界尚未完全形成的婴幼儿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认知权威呈现在方方面面。人们喜欢名牌,认为名牌信誉高,质量有保障。买东西喜欢历史悠久、口碑好的商品,网上购物喜欢找信誉度高的商家,这些行为都是认知权威的体现。这种权威并不是外界强加给主体的,而是主体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见闻并加以主观化的分析,从而留在脑中的思维定式。涉及到某一方面的选择时,这些平时印在脑中的“权威”就会被自动调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体对结果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认知权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个体主观需求的差异造成同一领域的认知权威不同。这就是“认知权威不需要普遍认可”。例如:A去超市选择洗发水,f 品牌适合他的发质,效果很好。以后A就成了f的忠实用户。在A的认知中,f就是权威。但对于别人,也许f并不适合,故不是别人眼中的权威。若A和B私交甚好,B又非常信任A的观点。当A极力向B推荐f时,B选择f的可能性较大。这就是人际关系及信任程度对认知权威的影响。

认知权威不仅应用于教育学、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更可以应用于图书馆学中检索技术的推广。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集中不同人群认知中的权威刊物、权威网站的种类;在系统研发设计中,以优先、显著、简洁的方法陈列出这些权威的检索结果;此过程的细化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检索工具满意度的提升。

第四章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感觉和知觉、需要和动机、个性差异、价值观与态度、个体行为的变化。

研究信息行为,必须知晓其心理基础。根据我个人总结,人的行为是从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开始,经过主观行为的加工及指挥,再以作用于客观事物为结束的过程(如图)。而信息行为是人在主观思维指导下在信息环境中进行信息实践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